頸椎病的診斷與治療新_第1頁
頸椎病的診斷與治療新_第2頁
頸椎病的診斷與治療新_第3頁
頸椎病的診斷與治療新_第4頁
頸椎病的診斷與治療新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頸椎病的診斷與治療

山東省立醫(yī)院脊柱外科當前1頁,總共71頁。定義

頸椎病是指因頸椎間盤退行性變及其繼發(fā)性改變刺激或壓迫鄰近組織,引起的各種癥狀和體征。當前2頁,總共71頁。臨床分型及其治療原則

當前3頁,總共71頁。頸型又稱頸椎骨關節(jié)炎,較為常見臨床特點:頸肩痛或僵硬感,病變間隙局限性壓痛X線表現(xiàn):頸椎曲度變直或反曲,間隙變窄,增生不穩(wěn)當前4頁,總共71頁。頸型

常合并肌筋膜炎應排除落枕、肩周炎、風濕性肌炎、腫瘤、結核、肌肉勞損(職業(yè)所致)等當前5頁,總共71頁。頸型治療:理療、熱敷、推拿、按摩、中草藥內服外敷、頸領保護、牽引、休息、良好的睡眠姿勢。預防:防止長期伏案工作避免受涼,提倡作保健操。當前6頁,總共71頁。例--長期伏案鵝頸畸形當前7頁,總共71頁。C5/6后緣巨大骨刺,但椎管矢狀徑較大,無神經(jīng)壓迫癥狀,診斷為頸型頸椎病當前8頁,總共71頁。神經(jīng)根型

由于頸椎間盤突出、骨刺、神經(jīng)根管狹窄,對神經(jīng)根造成刺激或壓迫,引起的神經(jīng)根受損癥狀及體征。當前9頁,總共71頁。神經(jīng)根型疼痛與麻木范圍與受累神經(jīng)分布區(qū)相一致。感覺減退或過敏、肌力和腱反射減弱、頸肩區(qū)壓痛、壓頸及臂叢神經(jīng)牽拉試驗陽性。當前10頁,總共71頁。當前11頁,總共71頁。神經(jīng)根型應與胸廓出口綜合癥、腫瘤、麻風、周圍神經(jīng)炎、運動神經(jīng)元病等相鑒別。

當前12頁,總共71頁。神經(jīng)根型X線片表現(xiàn)頸椎退變,以斜位片為著,可顯示病變節(jié)段椎間孔變形。CT及MRI橫斷面掃描可顯示偏向一側的間盤突出或骨刺,壓迫同側神經(jīng)根。

當前13頁,總共71頁。神經(jīng)根型非手術治療同頸型頸椎病,牽引效果較好,藥物有維生素B1、B12及彌可寶等。保守治療3個月無效,且CT及MRI證實有明顯的致壓物,可行前路或后路減壓術。

當前14頁,總共71頁。

術前術后例1當前15頁,總共71頁。例2術前術后當前16頁,總共71頁。例3例4當前17頁,總共71頁。脊髓型

由于頸脊髓受到外來壓迫而出現(xiàn)的受壓癥狀,致壓物多為前方突出的間盤、骨贅及后方肥厚皺褶的黃韌帶。

年齡常在50歲以上,男性多于女性。

當前18頁,總共71頁。脊髓型

發(fā)病機理:直接壓迫血管痙攣造成脊髓缺血先天發(fā)育性椎管狹窄退變性椎管狹窄動力性頸椎失穩(wěn)當前19頁,總共71頁。脊髓型

臨床表現(xiàn):上神經(jīng)元性癱瘓,以下行傳導運動的皮質脊髓束和上行傳導感覺的脊髓丘腦束受累為主,四肢麻木,行走無力,踩棉感,步態(tài)蹣跚,上肢不能完成精細動作,括約肌功能障礙。

當前20頁,總共71頁。脊髓型

查體錐體束征陽性植物神經(jīng)功能紊亂

當前21頁,總共71頁。脊髓型

影像學檢查可發(fā)現(xiàn)頸椎嚴重退變,多節(jié)段椎間盤突出,骨質增生;先天發(fā)育及后天退變所致的椎管狹窄,Pavlov比值<75%,CT及MRI示椎管矢狀徑<12mm(相對狹窄)或<10mm(絕對狹窄)。

當前22頁,總共71頁。脊髓型CT及MRI顯示硬膜囊受壓。

當前23頁,總共71頁。脊髓型

應與頸椎及脊髓腫瘤、結核、炎癥、運動神經(jīng)元病、脊髓空洞癥、枕頸部畸形等相鑒別。

當前24頁,總共71頁。頸椎病合并頸椎管內腫瘤當前25頁,總共71頁。當前26頁,總共71頁。頸脊髓炎吳某,女,77歲,突發(fā)性左側肢體不全癱瘓10天,二便梗阻,左側肢體肌力0級,右側肌力3級,雙側巴賓斯基征(+)當前27頁,總共71頁。治療10天后,顯示脊髓水腫當前28頁,總共71頁。脊髓型治療:脊髓受壓不重或臨床癥狀較輕者可采用非手術治療,但禁忌暴力性推拿或牽引。

當前29頁,總共71頁。脊髓型對經(jīng)保守治療無效、病情進展快、巨大間盤突出或骨刺壓迫、合并嚴重椎管狹窄、后縱韌帶骨化及頸椎不穩(wěn)者應積極采用手術治療。

當前30頁,總共71頁。脊髓型手術治療原則:來自椎管前壁的壓迫,應采用前路減壓植骨融合術,來自后方的壓迫、連續(xù)性后縱韌帶骨化癥(OPLL)、多節(jié)段間盤突出(<3mm)、合并嚴重椎管狹窄者可行后路椎管擴大成形術,對巨大骨刺或OPLL者可行后路加前路手術。

當前31頁,總共71頁。

前路術后CT術前MRI術前CT例1當前32頁,總共71頁。例2術前后路術后當前33頁,總共71頁。例3-前路術后鄰近節(jié)段復發(fā)當前34頁,總共71頁。當前35頁,總共71頁。當前36頁,總共71頁。例4-前路術后鄰近節(jié)段復發(fā)并腰椎管狹窄當前37頁,總共71頁。例5當前38頁,總共71頁。例6王某,男,47歲,四肢麻木行走無力3月,診為CSM,行前路減壓內固定+異體植骨術,術后癥狀好轉。當前39頁,總共71頁。C3/4C4/5C5/6當前40頁,總共71頁。當前41頁,總共71頁。C3/4自體植骨,C4/5、C5/6異體植骨術后當前42頁,總共71頁。例7李某,男,70歲,頸椎病前路減壓植骨術后20年,術后四肢功能正常,感覺正常,病理征(-),左胸背痛,MRI示C4/5植骨融合術后,上下相鄰節(jié)段輕度退變。當前43頁,總共71頁。當前44頁,總共71頁。椎動脈型

由于各種機械或動力因素使椎動脈受到刺激或壓迫而出現(xiàn)狹窄或扭曲,表現(xiàn)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癥候群,其中以鉤椎關節(jié)增生,椎間不穩(wěn)引起椎動脈痙攣、狹窄或扭曲為主要原因。

當前45頁,總共71頁。椎動脈型

我們一項調查MRA顯示椎動脈正常者43%,因而推測交感神經(jīng)受激惹,反射性引起椎動脈痙攣造成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是一重要機理。當前46頁,總共71頁。椎動脈型

診斷較困難,特別老年患者,應首先排除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粘度、動脈硬化、美尼爾綜合癥、更年期障礙、神經(jīng)衰弱、椎動脈發(fā)育畸形,經(jīng)MRA、三維CT成像顯示椎動脈明顯受壓,造成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者,才能確診。較典型的癥狀是伴隨轉頭而出現(xiàn)嚴重的頭痛、頭暈和猝倒。

當前47頁,總共71頁。椎動脈型

治療原則:多數(shù)患者經(jīng)過休息、制動、應用擴血管藥物有改善,特別是頸交感神經(jīng)節(jié)及椎管內封閉有效。只有少數(shù)病例,非手術治療無效切壓迫明顯者才考慮手術治療。

當前48頁,總共71頁。例1例2當前49頁,總共71頁。交感神經(jīng)型

該型發(fā)病機理最為復雜,診斷較困難,常與椎動脈型混合存在,因癥狀及治療方法相似,只有通過各項檢查,證實椎動脈正常者才能確定交感型的診斷。

當前50頁,總共71頁。交感神經(jīng)型

輕度頸椎間盤突出或退變,理論上可引起交感神經(jīng)癥狀,頸椎不穩(wěn)、巨大間盤突出同樣可引起交感神經(jīng)癥狀,只要明確原因同樣可采用手術治療。

當前51頁,總共71頁。例1

C5/6巨大間盤突出表現(xiàn)交感神經(jīng)癥狀術前MRI術前CT術后CT當前52頁,總共71頁。例2

C4/5間盤突出表現(xiàn)交感神經(jīng)癥狀術前CT術前MRI術后MRI當前53頁,總共71頁。食道型

側位片鋇餐透視例1當前54頁,總共71頁。例2宋某,男,56歲,吞咽困難3月,食道各項檢查無異常,鋇餐透視見C4/5、C5/6椎體前緣巨大骨刺,診為頸椎病食道型,行前路骨化物切除術。當前55頁,總共71頁?;旌闲?/p>

同時存在兩型或兩型以上的癥狀和體征,如脊髓—交感神經(jīng)型MRIMRI強化當前56頁,總共71頁。與頸椎病相關的幾種疾病

根據(jù)1992年頸椎外科研討會,將其從頸椎病中分出來。

當前57頁,總共71頁。急性頸椎間盤突出癥

發(fā)病多在30歲左右,常有外傷史,臨床癥狀較典型,影像學檢查示單純間盤突出,而頸椎退變不明顯,治療方法同頸椎病,但手術效果較好。

當前58頁,總共71頁。

術前MRI術后CT急性頸椎間盤突出癥當前59頁,總共71頁。發(fā)育性頸椎管狹窄癥

主要為先天發(fā)育性椎管矢狀徑較小,比值法小于75%,絕對值小于10~12mm,一般發(fā)病較早,輕度退變可導致脊髓受壓,癥狀典型,較適合后路手術。

當前60頁,總共71頁。

發(fā)育性頸椎管狹窄癥當前61頁,總共71頁。頸椎后縱韌帶骨化癥(OPLL)

又稱日本病,東方人發(fā)病率較高,占頸椎病的12.5%,病因不明,常合并糖尿病,可能有遺傳因素,可繼發(fā)于氟骨癥、DISH病、強直性脊柱炎,我們一項研究認為頸椎間盤退變?yōu)镺PLL的成因之一,癥狀多重于頸椎病,一旦明確診斷,造成壓迫者應早期手術治療。

當前62頁,總共71頁。頸椎后縱韌帶骨化癥(OPLL)術后CT術前CT當前63頁,總共71頁。頸椎失穩(wěn)癥

由于椎間盤退變、韌帶松弛造成頸椎不穩(wěn),引起頸肩痛、頭痛頭暈,常見于年輕人,長時間低頭俯案工作者,治療包括頸領制動、牽引、理療,嚴重者可行融合術,預防措施應提倡作保健操。

當前64頁,總共71頁。頸椎失穩(wěn)癥術后X片術前過屈位片術前過伸位片當前65頁,總共71頁。無骨折脫位的頸脊髓損傷

該病常見于存有嚴重頸椎管狹窄的老年人,輕微外傷(急剎車),即出現(xiàn)四肢癱瘓,發(fā)病機理因頸椎管儲備間隙縮小,即使輕微外傷也可造成頸脊髓損傷,當前66頁,總共71頁。無骨折脫位的頸脊髓損傷

影像學表現(xiàn)頸椎廣泛性退變,椎管狹窄嚴重,治療:傷后先用局部制動、脫水及激素治療,存有巨大間盤突出及嚴重椎管狹窄者應及時手術治療。

當前67頁,總共71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