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筑史復習提綱_第1頁
中國建筑史復習提綱_第2頁
中國建筑史復習提綱_第3頁
中國建筑史復習提綱_第4頁
中國建筑史復習提綱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建筑史復習提綱2004.3.7中國建筑史中國建筑的基本特征中國古建筑常識提要一、城市二、宮殿三、壇廟四、陵墓五、宗教建筑——最具代表性的古建筑

中國佛塔的主要類型六、住宅七、園林八、構造、部件及裝修九、其他

中國世界遺產(chǎn)名單再見,祝你好運!中國建筑的基本特征一、木構架體系,“墻倒屋不塌”二、院落式布局三、有規(guī)劃的城市四、山水式園林五、特有的建筑觀

一、木構架體系,“墻倒屋不塌”

木構架的主要類型有抬梁式和穿斗式兩種由此體系派生出以下特點:(一)重視臺基為防止木柱根部受潮,抬高基座。逐漸臺基的高低與形式成為顯示建筑物等級的標志。如王府的臺基高度有規(guī)定,太和殿用三層須彌座漢白玉臺基等。(二)屋身靈活可亭、可倉、可室、可廳(三)屋頂呈曲線或曲面(四)重要建筑使用斗拱斗拱原為起承重作用的構件,隨著結構功能的變化,斗拱成為建筑物等級的標志。(五)裝飾構造而不去構造裝飾二、院落式布局中國的宮殿、廟宇、衙署、住宅等都屬院落式。另外,院落式平房比單幢的高層木樓閣在防救火災方面大為有利。三、有規(guī)劃的城市歷史上大多數(shù)朝代的都城都比附于《周禮考工記》的王城之制,大多數(shù)都是外形方正、街道平直、按一定規(guī)劃建造的。四、山水式園林中國園林園景構圖采用曲折的自由布局,因借自然,模仿自然,與中國的山水畫、山水詩文有共同的意境。與歐洲古典園林慣用的幾何圖形,林木修剪,人力造作的氣氛,大異情趣。強調(diào)“雖由人作,宛自天開”。五、特有的建筑觀視建筑等同于輿服車馬,不求永存。從來不把建筑作為一門學術。崇尚儉樸。中國古建筑常識提要一、城市都城的制度:《周禮考工記》“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jīng)九緯,經(jīng)涂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后市……歷代都城規(guī)模大小的順序:1.隋大興城(唐長安城)2.北魏洛陽城3.明清北京城4.元大都5.隋、唐洛陽6.明南京城7.漢長安城中國的五大古都:西安、洛陽、開封、南京、北京中國的七大古都:以上五處加安陽、杭州。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北京城都是與《周禮考工記》之王城之制最接近的。中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城市有:平遙古城、麗江古城。(北京古都的風貌改變較大,尚未列入)里坊制:唐長安城為里坊制,為封閉型。宋汴梁、臨安轉變?yōu)殚_發(fā)型,沿街設肆,沿街設住房。中國古建筑常識提要二、宮殿:周制三朝五門:外朝——決定國家大事;治朝——王視事之朝;內(nèi)朝——辦理皇族內(nèi)部事務及宴會。外朝|治朝|內(nèi)朝皋門庫門雉門應門路門東西堂制:大朝居中,兩側為常朝。漢代開東西堂制之先河,晉、南北朝(北周出外)均行東西堂制。隋及以后均行三朝縱列之周制。隋唐的三朝五門:承天門、太極門、朱明門、兩儀門、甘露門。外朝承天門、中朝太極殿、內(nèi)朝兩儀殿。唐代宮殿雄偉,尺度大。麟德殿面積達5000余平方米,約為清太和殿的三倍。宋朝宮殿的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是御街千步廊制度;另一特點是使用工字型殿。軸心舍:即工字形殿的唐代名稱,用于官署。元代宮殿喜用工字形殿。受游牧生活、喇嘛教及西亞建筑的影響,用多種色彩的琉璃,金紅色裝飾,掛氈毯毛皮帷幕。中國古建筑常識提要三、壇廟:壇祭祀天、地、日、月、桑農(nóng)等自然物的建筑。廟祭祀帝王祖先的建筑。大祭:皇帝親自祭祀;中祭:皇帝派大臣代祭;望祭、不設廟,只朝所祭方向遙祭。圜丘祭天的壇。特征建筑物:天壇、孔廟應作全面了解。中國古建筑常識提要四、陵墓:四出羨道。商、周帝王陵墓的形制,由東西南北四方,以斜坡道及踏步由地面通向墓室。封土:帝王陵墓地表以上陵體。方上:累土為堆,呈截頂方錐體形的封土。中國已知最早的建筑總平面圖:河北平山縣戰(zhàn)國中山國王墓出土的一塊銅板錯金銀的“兆域圖”(戰(zhàn)國時期)。黃腸題湊:漢代帝王陵制,用栢木斷類成的墓室,栢木心為黃色,木斷頭皆朝內(nèi),故稱。陵邑:漢陵各設陵邑,即小城市。遷各地富豪及前朝官吏來居住,名為守陵,實是強干弱枝,便于統(tǒng)治管理。唐代陵墓:“因山為穴”(以乾陵為例,了解其布局特點)。五音姓利:陰陽堪輿術先按姓分屬五音(宮、商、角、徵、羽)而擇地不同。宋代國姓為趙,屬角音,墓地要“東南地穹、西北地垂”,故宋陵由高向低而建。明十三陵:選址、布局、單體建筑均具很高水平(應對其作評述)。中國古建筑常識提要五、宗教建筑:佛寺布局的演變:以塔為主,前塔后殿,塔殿并列,塔另置別院或山門前,塔可有可無。明、清佛寺建筑典型布局。山門,鐘鼓樓,天王殿,大雄寶殿,配殿,藏經(jīng)樓,另附各種院。佛教四大名山:1.山西五臺山(文書菩薩道場);2.四川峨眉山(普賢);3.安徽九華山(地藏);4.浙江普陀山(觀音)。道教名山:江西龍虎山、江蘇矛山、湖北武當山、四川青城山、山東嶗山、陜西華山。道教建筑的特點:1.以“宮”、“觀”、“院”等命名,不以寺稱;2.所奉神像蓄發(fā)長髯,穿中試衣袍;3.不以塔為膜拜對象;4.常有洞天福地等園林布置。伊斯蘭教禮拜寺建筑特點:1.不供偶像;2.設朝圣地麥加朝拜的龕;3.不用動物圖像作裝飾,用可蘭經(jīng)文、植物及幾何圖案作裝飾;4.設有邦克樓,望月樓,浴室等。中國伊斯蘭教四大寺:1.廣州杯圣寺(俗名獅子寺);2.泉州清凈寺(俗名麒麟寺);3.杭州真教寺(俗名鳳凰寺);4.揚州仙鶴寺。舍宅為寺。南北朝盛行的社會風尚。致仕之士舍出住宅作佛寺,以前廳為殿,后堂為講堂。中國古建筑常識提提要——最具代表表性的古建筑佛光寺東大殿——山西五臺山;建于于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現(xiàn)存最大質(zhì)量最好好的木構建筑。。隆興寺摩尼殿——河北正定;建于北北宋皇佑四年,公元1025年;四出抱廈,山山面朝前。獨樂寺的山門和觀觀音閣——天津薊縣;建于遼遼統(tǒng)和二年,公元元984年(重建),木塔塔,結構合理?,F(xiàn)存最大的木構樓樓閣的精品。晉祠圣母殿——山西太原;建于宋崇寧元年年,公元1102年(重建)。殿前有魚沼飛梁梁。道觀寺永樂宮——山西芮城;元初建建筑,建于元中統(tǒng)統(tǒng)三年公元1264年。內(nèi)中壁畫著稱;永樂宮原址山西西永濟,因修三門門峽而移建芮城,是我國文物保護遷建建古建筑較成功的的一例。清凈寺(俗名麒麟麟寺)——福建泉州;元至正正年間重修,公元元1341~1370年,保持外來影響響。布達拉宮——西藏拉薩,清順治治二年,公元1645年重建,最大的喇喇嘛教寺院。席力圖召——內(nèi)蒙呼和浩特,清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重建,漢藏混合合式喇嘛廟。中國古建筑常識提提要——中國佛塔塔的主要類型((要舉例、繪示意意圖)樓閣式塔——山西應縣佛宮寺釋釋迦塔。遼代(公元1056年),俗名應縣木木塔?,F(xiàn)存年代最早且是是獨一無二的樓閣閣式木塔。密檐塔——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塔。建于北魏公元523年,是一座15層的密檐式塔,是是我國地面之上真真正的建筑遺存中中最早的一座。單層塔——山東濟南柳埠的神神通寺四門塔。建建于隋朝公元611年。平面為方形的的單層石塔。喇嘛塔——北京妙應寺白塔。。金剛寶座式塔——北京大真覺寺塔。。建于明朝,公元611年。仿印度佛陀伽伽耶大塔建造的一一座金剛寶座式塔。其他名塔:河北定縣開元寺料料敵塔——宋塔,,現(xiàn)存最高的磚塔塔,高84米。河南開封祐國寺塔塔——宋塔,俗稱稱鐵塔,第一座琉琉璃面磚塔。福建開元寺雙石塔塔——宋塔,現(xiàn)存存最高石塔。南京報恩寺琉璃塔塔——明建,毀于于太平天國。列為為當時世界七大建建筑奇跡之一。山山西大同的九龍壁壁和山西洪洞廣勝勝寺上寺飛虹塔也也是明代的琉璃建建筑。河北正定廣車心(上下結構異異體字)寺華塔——造型華華麗,是塔的一種種類型。石窟寺——在山崖崖上開鑿出來的洞洞窟形佛寺。著名的石窟寺:甘甘肅敦煌石窟、山山西大同云岡石窟窟、河南洛陽龍門門石窟、山西太原原云龍山石窟、甘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石窟、新疆拜城克克孜爾石窟。中國古建筑常識提提要六、住宅:傳統(tǒng)住宅的主要類類型有:(一)院落式———是中國傳統(tǒng)住宅宅的主要形式,包包括多種形態(tài)。如如:四合院、四水歸堂、一顆印、大土樓樓等。四水歸堂——建于明代中葉,,此堂是供族中中80歲以上的的老人娛樂和議議事的場所。宅宅高雅古樸,二二進三開間,正正面為三開間柱柱式門廳,廳的的兩側多有門房房,前后進間設設有天井。明代代徽州民居家家如此,,謂之“五岳朝朝天,四水歸堂堂”。古時徽州州人聚水如聚財財,選設天井,,不僅是通風采采光的需要,還還圖“肥水不外外流”之吉利。。一顆印——云南高原地區(qū),,四季如春,無無嚴寒但多風,,故住房墻厚瓦瓦重,地盤方整整,外觀也方整整,形如印章,,當?shù)胤Q為“一一顆印”?!耙灰活w印”外圍均均為高墻,用夯夯土或土坯筑成成;也有用內(nèi)土土外磚形式筑成成者,稱為“金金包銀”?!耙灰活w印”通常形形式為“三間四四耳”,即正房房三間,耳房((廂房)東西各各兩間,均做成成兩層樓房。大土樓——在福建永定縣,,經(jīng)??梢钥吹降竭@種圓樓。??图业耐翗怯杏泻脦追N樣式,,較為常見的有有圓的、方的以以及被稱為“五五鳳樓”這三種種。典型的客家家圓樓中每間房房間大約為10-13平方米米大小,較大的的有15平方。。圍屋的所有朝朝外的窗口都是是非常的小,而而朝里的窗則是是盡可能的大,,在底層一般都都不會有朝外的的窗口。中國古建筑常識識提要(二)窯洞式———分布于河南南、山西、陜西西等黃土層厚的的地域,有靠山山窯及平地窯。。(三)帳房、蒙蒙古包——分布布于內(nèi)蒙、青海海等地,是牧民民移動式房屋。。(四)碉房———藏族的住房。。最初,羌族人人民建造碉房是是為了防御的目目的,后來碉房房逐漸形成了羌羌族住房的普遍遍形式。(五)干闌———分布于西南少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是說話層架空空,以利防潮、、防蟲蛇野獸的的木構房屋。如如廣西壯族的麻麻欄,云南傣族族的竹樓等。現(xiàn)存明代住宅::在山西、安徽徽、江西、浙江江、福建等地均均有遺存。中國古建筑常識識提要七、園林中國園林發(fā)展的的五個歷史階段段:1.漢以前前以帝王貴族狩狩獵苑囿為主體體;2.魏、晉晉、南北朝山水水園林奠基(園園林成為真正的的藝術);3.唐代風景畫全全面發(fā)展;4.明清——園林林的最后興盛時時期。三山五園:清代代皇家在北京西西郊所建的園林林。甕山(萬壽山))——清頤園((又名清漪園))(頤和園)玉泉山——靜明園香山——靜宜園暢暢春園、圓明明園中國古建筑常識識提要——江南南名園中國四大名園::

蘇州留園、北京的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蘇州拙政園。蘇州四大古典名名園:滄浪亭亭、獅子林、拙拙政園、留園。。江南名園:寄暢暢園(明、無錫錫);滄浪亭、獅子林林、拙政園、留留園、網(wǎng)師園、環(huán)秀秀山莊(以上蘇蘇州);個園(個園最負負盛名者,乃四四季假山之說。。)、小盤谷谷(以上揚州));瞻園(南京)。。中國古建筑常識識提要——構造、部件及裝裝修八、構造、部件及裝裝修:(一)屋頂?shù)奈逦宸N主要形式::1.廡殿頂———四阿頂;2.歇山頂——九九脊頂,廈兩頭頭;3.懸山頂頂——不廈兩頭頭;4.硬山頂頂;5.攢尖頂頂。(二)柱柱頂石——即柱柱下的清代名稱稱,柱下的承載載構件。梭柱——上下端端或僅上端做卷卷殺的柱。生起——檐柱有有當心間向兩端端逐漸升高,使使檐口呈一緩和和的曲線。側腳——宋《營營造法式》規(guī)定定:檐柱向內(nèi)傾傾柱高的10/1000,兩兩山檐柱向內(nèi)傾傾柱高的8/1000,角柱柱兩個方向都傾傾,以增加建筑筑物的穩(wěn)定性。。(三)宋《營造造法式》的四種種地盤圖:金廂斗底槽——大殿建在低低矮的磚臺基上上,平面柱網(wǎng)由由內(nèi)外二圈柱組組成,這種形式式在宋《營造法法式》中稱為““金廂斗底槽””。代表作是最最大的唐代木建建筑-山西五臺臺山佛光寺東大大殿。單槽——四周圍廊,,即宋《營造法法式》記載“副副階周匝”(即即在主體建筑之之外,再加一圈圈回廊)做法。。圣母殿是晉晉祠的主殿,建建于北宋天圣年年間(1023-1032)),崇寧元年((1102)重重修。殿依山而而筑,恰在晉水水源頭之上,坐坐西朝東,重檐檐歇山頂,面闊闊七間,進深六六間。雙槽分心槽。中國古建筑常識識提要——構造、部件及裝裝修(四)構件1.普拍枋之變變化——唐代尚尚未見,宋開始始有,寬于闌額額。寬度減小漸漸與闌額趨于一一致。闌額——明清時時闌額寬,普拍拍枋窄于闌額,,改稱平板枋。。中國古代木構構架房屋中用在在柱列上的聯(lián)系系構件,承托斗斗拱和橫向的梁梁架,用以增強強柱網(wǎng)的穩(wěn)定。。額在漢至唐時期期稱楣。隋以前前的楣多壓在柱柱頂上,承托斗斗拱和梁。隋唐唐時,楣開始用用在柱頭之間,,插入柱身,并并分上下2層,稱為重楣。宋宋《營造法式》》稱上層楣為闌闌額,下層楣為為由額,闌額以以上又平放一厚厚木板,稱普拍拍枋;而稱隋以以前壓在柱頭上上的舊做法為檐檐額。闌額、檐檐額用于內(nèi)柱上上的稱屋內(nèi)額。。清式稱闌額、、由額、普拍枋枋為大額枋、小小額枋和平板枋枋,有時在大額額枋或小額枋下下加墊托的雀替替,以加強柱和和枋之間的聯(lián)系系(見大木作)。2.舉架與舉折折——定屋架坡坡度的方法。清清式為舉架,由由檐部逐步架加加大坡度。宋式式先定脊的高度度,逐步架減小小坡度。中國古建筑常識識提要——構造、部件及裝裝修3.斗拱之演變變趨勢:A.由大而小B.由簡而而繁C.由由雄壯而纖巧D.由結構構的而裝飾的E.由真結結構的而假刻的的F.分布布由疏朗而繁密密。推山與收山:推推山是加長廡殿殿頂正脊長度的的做法。有推山山的年代晚(明明及以后)。收收山是歇山頂兩兩山向內(nèi)收進的的做法,收進大大的年代早,清清代只收進一檁檁徑。4.建筑色彩的的等級:春秋時代——天天子丹、諸侯、、大夫蒼、士黃主(左右結構構異形字)以紅色為最尊貴貴。清代以黃色最尊尊貴,其次是赤赤、綠、青、藍藍、黑、灰。5.清代彩畫三三種:(由尊至卑)):和璽、旋子子、蘇式。6.宋式雕刻分分類:剔地起突突(高浮雕)、、壓地隱起華((淺浮雕)、減減地平極(線刻刻)、素平。中國古建筑常識識提要——其他(雜類)九、其他(一)歷代建筑筑哲匠:春秋——魯班;;漢——陽城延延;北魏——楊楊衒之;隋朝———宇文愷;五五代——喻皓;;宋——李誡;;明——蒯祥;;清——樣式雷雷。(二)古代建筑筑術書:《周禮考工記匠匠人》,《木經(jīng)》——宋初喻皓的,惜惜已失傳。宋《營造法式》——書的作者,李誡誡,是當時的朝朝廷命官,負責責監(jiān)管政府建筑筑物的建造和修修復。清工部的的《工程做法則例例》。《魯班營造正式》》——成書于明代代。《營造法源》——記述了江江南建筑做法。?!秷@治》——計成此書不只只在園林史上,,而且在中國美美學史上都應當當有一席之地,,但卻未受到應應有的重視?!啊坝衫L而園,水水石之外,旁及及土木”?!半m雖由人作,宛自自天開”?!肚迨綘I造則例例》——1934年1月月,中國營造學學社出版梁思成成的《清式營造造則例》一書。。(三)名句:“鑿戶牖以為室室,當其無,有有室之用,故有有之以為利,無無之以為用。””——老子《道道德經(jīng)》?!妒酚洝じ咦姹颈炯o》:蕭丞相相營作未央宮,,立東闕、北闕闕、前殿、武庫庫、太倉。高祖祖還,見宮闕壯壯甚,怒,謂蕭蕭何曰:“天下下匈匈苦戰(zhàn)數(shù)歲歲,成敗未可知知,是何治宮室室過度也?蕭何何曰:“天下方方未定,故可因因遂就宮室。且且夫天子以四海為為家,非壯麗無無以重威,且無令后也有有以加也。”高高祖乃說(yue4)。中國古建筑常識識提要——中國世界遺產(chǎn)名名單泰山(文化和遺遺產(chǎn),1987年12月列入)長城(文化遺產(chǎn)產(chǎn),1987年12月列入)明清故宮(文化化遺產(chǎn),1987年12月列入)莫高窟(文化遺遺產(chǎn),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