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關于植物病害的診斷第一頁,共七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
一、診斷的程序
(1)癥狀的識別與描述;(2)調查詢問病史與有關檔案;田間觀察癥狀診斷病原鑒定確定病害從癥狀入手,全面檢查,仔細分析,下結論要有余地。(3)采樣檢查(鏡檢與剖檢等);(4)專項檢測;(5)逐步排除法得出適當結論。診斷的程序一般包括:第二頁,共七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二、柯赫氏法則(Koch’sRule)又稱柯赫氏假設(Koch’spostulates),通常是用來確定侵染性病害病原物的操作程序。如發(fā)現(xiàn)一種不熟悉的或新的病害時,就應按柯赫氏法則的四步來完成診斷與鑒定。第三頁,共七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柯赫氏法則具體內容(1)在病植物上常伴隨有一種病原生物存在;(2)該微生物可在離體的或人工培養(yǎng)基上分離純化而得到純培養(yǎng)物;(3)將純培養(yǎng)物接種到相同品種的健株上,表現(xiàn)出相同癥狀的病害;(4)從接種發(fā)病的植物上再分離到其純培養(yǎng),性狀與原來微生物記錄相同。
如果進行了上述四步鑒定工作,得到確實的證據(jù),就可以確認該微生物即為其病原物。第四頁,共七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憑癥推斷第五頁,共七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
分離病原(Isolationpathogen)第六頁,共七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回接試驗(自身)InoculationTest健株病株第七頁,共七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
再分離病株Re-isolationThesamepathogenastheinoculatedone第八頁,共七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柯赫氏法則同樣也適用于對非侵染性病害的診斷。只是以某種懷疑因素來代替病原物的作用,例如當判斷是缺乏某種元素引起病害時,可以補施某種元素來緩解或消除其癥狀.即可確認是某元素的作用??潞帐戏▌t只是病害鑒定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通過柯赫氏法則只是確定了病原物,只有通過對病原物的形態(tài)學觀察和生理學及分子生物學研究才能鑒定病原物和病害。第九頁,共七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三、植物病害診斷要點植物病害的診斷,首先要區(qū)分是屬于侵染性病害還是非侵染性病害。許多植物病害的癥狀有很明顯的特點,一個有經(jīng)驗或觀察仔細善于分析的植病工作者是不難區(qū)分的。在多數(shù)情況下,正確的診斷還需要作詳細和系統(tǒng)的檢查,而不僅僅是根據(jù)外表的癥狀。第十頁,共七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一)侵染性病害病原生物侵染所致的病害特征:病害有一個發(fā)生發(fā)展或傳染的過程;在特定的品種或環(huán)境條件下,病害輕重不一;在病株的表面或內部可以發(fā)現(xiàn)其病原生物體存在(病征),它們的癥狀也有一定的特征。第十一頁,共七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1)真菌病害癥狀鑒別:真菌病害癥狀多為壞死、腐爛和萎蔫,大多數(shù)在病部有霉狀物、粉狀物、點狀物、銹狀物等病癥。對一些真菌性的維管束病害,莖干的維管束變褐,保濕培養(yǎng)后從莖部切面長出菌絲。對于常見病害,通過這一步就可確定病害種類。鏡檢驗證:對于不能確定的病害,通過刮、切、壓、挑等方法制片,觀察孢子、子實體或營養(yǎng)體的形態(tài)、類型、顏色及著生情況等。鏡檢時,病癥不明顯的,進行保濕培養(yǎng);保濕培養(yǎng)后仍沒有病征的,可選用合適的培養(yǎng)基進行分離培養(yǎng)。第十二頁,共七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第十三頁,共七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第十四頁,共七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第十五頁,共七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2)細菌病害癥狀鑒別:多數(shù)植物細菌病害癥狀特點表現(xiàn)為壞死、萎蔫、腐爛和畸形(根腫、毛根)等,病癥病部有菌膿、菌膜、菌痂。壞死病斑多受葉脈限制,為角斑或條斑,初期有水漬狀或油漬狀邊緣,半透明,常有黃色暈圈。萎蔫性病害,病株莖基部橫切面用手擠后可見菌膿,且維管組織變褐。腐爛組織的常伴有臭味,無菌絲。第十六頁,共七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細菌病害第十七頁,共七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鏡檢驗證:一般細菌病害簡便而可靠的診斷技術是鏡檢病組織中有無噴菌現(xiàn)象(bacteriaexudation,BE)。檢查時,選擇典型、新鮮、早期的病組織用流水沖洗干凈,吸干水分,在病健處用剪刀剪下0.5-1cm組織,放在載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無菌水,用解剖針將組織撕破,加上蓋玻片,靜置10min進行鏡檢,觀察到病組織周圍有大量的細菌云霧逸出,可確定為細菌病害。少數(shù)瘤腫病組織中菌體較少,觀察不到噴菌現(xiàn)象,可涂片觀察。第十八頁,共七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3)植物病原體病害癥狀鑒別:病害的特點是植株矮縮、叢枝、小葉、黃化,少數(shù)出現(xiàn)花變葉或花變綠,系統(tǒng)性侵染,無病癥。注射四環(huán)素后,初期病害的癥狀可以隱退、消失或減輕,但對青霉素不敏感。第十九頁,共七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4)病毒病害癥狀鑒別: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以變色(花葉、斑駁、環(huán)斑、黃化等)、畸形(矮縮、蕨葉等)、壞死,無病癥,多為系統(tǒng)性侵染,癥狀多從頂端開始表現(xiàn),然后在其他部位陸續(xù)出現(xiàn)。鏡檢驗證:撕取表皮用光學顯微鏡鏡檢是否可見內含體;或進一步取病組織制作超薄切片,電鏡下能否觀察到病毒粒體和內含體;也可從病組織中擠出汁液,經(jīng)負染后于電鏡下能否觀察到病毒的形態(tài)和大小。經(jīng)過鏡檢,必要時,再結合汁液摩擦、嫁接或蚜蟲接種等方法進行傳染性試驗,就可以初步確定為病毒病。第二十頁,共七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5)線蟲病害癥狀鑒別:線蟲病的病狀有矮化、黃化、萎蔫、壞死、腐爛、畸形(根結、葉扭曲)等,病癥有的在植物根表、根內、根際土壤、莖或籽粒(蟲癭)中可見到線蟲。鏡檢驗證:對于病部產生腫瘤或蟲癭的線蟲病,可以作切片用光學顯微鏡觀察,為了觀察更清楚,也可用碘液對切片進行染色,線蟲可染成深褐色,植物組織呈淡黃色。第二十一頁,共七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第二十二頁,共七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觀察時要注意線蟲是否有口針,以和腐生線蟲區(qū)別;同時還要考慮線蟲數(shù)量的的大小,因為某些線蟲必須有足夠的群體數(shù)量才能引起明顯癥狀;另外有些線蟲可引起二次侵染,要注意區(qū)分,必要時進行試驗驗證。種類鑒定:根據(jù)觀察到的線蟲形態(tài)特征(體形、大小、口針、食道、腸、生殖器官、腺體、體段比例等),結合寄主、致病性的特點,與相關資料進行對照、比較和分析,然后確定其種類。寄生性植物引起的病害在病植物體上或根際肉眼可以看到寄生物,如寄生藻、菟絲子、獨腳金等。第二十三頁,共七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二)非侵染性病害病植物上無病征,也分離不到病原物往往大面積同時發(fā)生同一癥狀的病害沒有逐步傳染擴散的現(xiàn)象
第二十四頁,共七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非侵染性病害診斷要點1.病害突然大面積同時發(fā)生,發(fā)病時間短,只有幾天,大多是由于大氣污染、三廢污染或氣候因素如凍害、干熱風、日灼所致。2.病害只限于某一品種發(fā)生,多為生長不良或有系統(tǒng)性的一致癥狀,多為遺傳性障礙所致。3.有明顯的枯斑、灼傷,且多集中在某一部位的葉或芽上,無既往病史,大多是由于使用農藥或化肥不當所致。4.明顯的缺素癥狀,多見于老葉或頂部新葉。第二十五頁,共七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3.環(huán)境條件調查
非侵染性病害(初步診斷)1.發(fā)生特點觀察4.病原鑒定
化學診斷法
人工誘發(fā)法指示植物鑒定法
排除病因法2.病株表現(xiàn)
第二十六頁,共七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
在病植物上看不到任何病征,誘發(fā)和分離也得不到病原物。在田間無發(fā)病中心,不表現(xiàn)由點到面,由發(fā)病中心向四周擴展的過程,一般成片,成條發(fā)生,較大面積均勻發(fā)生。
1.發(fā)生特點觀察
2.病株表現(xiàn)
除個別高溫引起的日燒病和噴藥、施肥不當產生藥害一般都是全株性的,如缺素、澇害等。第二十七頁,共七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
3.環(huán)境條件調查
1)氣象:凍害、灼燒、降雨、光照不適等2)土壤:澇害、旱害、鹽堿害、營養(yǎng)不良3)肥料與毒物(農藥)綜合分析確定病因第二十八頁,共七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4.病原鑒定
1)化學診斷法:分析病田土壤,測定其成分與正常值比較,從而查明過多過少的成分,確定病原(對缺素癥,鹽堿害的診斷較準確)第二十九頁,共七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2)指示植物鑒定法:
適用缺素癥的鑒定,即選擇最容易缺乏該種元素,癥狀表現(xiàn)最明顯、最穩(wěn)定的植物,種植在懷疑為缺乏該元素的果樹附近,觀察其癥狀反應,從而確定病原。草本植物及其缺素癥狀:缺氮:花椰菜、甘藍;缺磷:油菜;缺鉀:馬鈴薯、蠶豆;缺鈣:甘藍、花椰菜;缺鐵:甘藍、馬鈴薯;缺硼:甜菜、油菜。第三十頁,共七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
3)人工誘發(fā)及排除病因的檢驗法:
a人工誘發(fā):人為提供類似發(fā)病的條件,如低溫,缺某種元素,看植株是否發(fā)病。b排除病因:對病株噴灑,注射懷疑缺乏的元素,看是否可減輕或恢復病害的方法。第三十一頁,共七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第四節(jié)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發(fā)生與發(fā)展第三十二頁,共七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一、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一)病原物的寄生性1、定義:寄生性是指一種生物依附于其他生物[寄主]而生存的能力。主要是從寄主活細胞和組織中獲得營養(yǎng)的能力。2、分類:按病原物寄生性的強弱,病原物可分為活體營養(yǎng)生物,半活體營養(yǎng)生物,死體營養(yǎng)生物。第三十三頁,共七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1)活體營養(yǎng)生物:寄生能力最強,只能從寄主的活細胞中吸取營養(yǎng),大多不能人工培養(yǎng)。它們依賴寄主的活細胞而生存,因而寄主細胞組織的死亡,對它反而不利。如病毒、寄生性種子植物、銹菌、白粉菌、霜霉菌。(2)半活體營養(yǎng)生物:這類病原物侵染寄主的活細胞組織后,可以從中吸收營養(yǎng),但當寄主組織死亡后,還能繼續(xù)發(fā)展形成孢子。如引起葉斑病的許多真菌。(3)死體營養(yǎng)生物:這類病原物的寄生能力最弱。侵入寄主組織前先將細胞殺死,然后侵入在其中腐生。如絲核菌、鐮刀菌、腐霉菌第三十四頁,共七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專性寄生物:只能在活體寄主上生活的寄生物。兼性寄生物:兼具寄生與腐生能力的寄生物,又稱非專性寄生物。專性寄生物主要依靠抗病品種來防治,而對非專性寄生物一般通過改善栽培和環(huán)境條件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防治。根據(jù)寄生能力的強弱寄生物可分為:第三十五頁,共七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二)病原物的致病性1、定義:致病性是指病原物對寄主植物的破壞和毒害,從而使寄主植物發(fā)生病害的能力。2、致病機制:(1)奪取寄主的營養(yǎng)物質和水分,供自己生長和繁殖。(2)酶的作用;許多植物病原真菌和細菌都能產生一些水解酶,可以分解植物細胞壁,使組織腐爛。如果膠酶、脂肪酶、纖維素酶、蛋白酶、木質素酶等。第三十六頁,共七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2、致病機制:(3)毒素的作用;有些病原物可以產生毒素。毒素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致病毒物,很低的濃度即可讓植物生病。(4)生長調節(jié)物質;主要有吲哚乙酸、赤霉素、細胞激素和乙烯等。許多病原物可產生生長調節(jié)物質,使植物的正常生長受到干擾。如腫瘤和生長過度,都與植物體內的生長調節(jié)物質失調有關。第三十七頁,共七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二、寄主植物的抗病性寄主的抗病性是指寄主植物抵抗病原物侵染的性能,是植物的一種屬性。具有一定的遺傳穩(wěn)定性,但也可以發(fā)生變異。
第三十八頁,共七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一)植物抗病性的表現(xiàn)類型1、感?。褐参镆资懿≡锴秩径l(fā)病的特性稱為感病。發(fā)病較重的為感病,發(fā)病很重的為高度感病。2、抗?。杭闹髦参锸懿≡锴秩竞蟀l(fā)病輕的稱為中度抗病,發(fā)病很輕的稱為高度抗病。3、免疫:寄主植物受病原物的侵入,表現(xiàn)為完全不發(fā)病,無癥狀。與免疫有關的一個概念—過敏反應:指寄主在病原物侵染點的細胞迅速死亡,阻止專性寄生物的擴展蔓延。4、耐?。褐参锏哪筒⌒允侵参锶淌懿『Φ男阅?。在外觀上,植物表現(xiàn)感病,但植物體的恢復補償能力比較高,病害對產量和品質的影響較小。5、避?。杭闹髯ツ撤N條件下避免發(fā)病或避免病害大發(fā)生的習性,寄主本身是感病的。第三十九頁,共七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二)垂直抗性和水平抗性1、垂直抗性:也稱小種專化性抗性,是指植物的某個品種能高度抵抗病原物一個或幾個生理小種。表現(xiàn)為高抗或免疫。但抗病性不穩(wěn)定,不持久。會因田間小種變異而喪失抗性,從而表現(xiàn)為高度感病。在遺傳學上,垂直抗性是由單基因控制的,表現(xiàn)為質量遺傳。2、水平抗性:是指植物的某個品種能抵抗病原物的許多生理小種,抗病力不強,一般表現(xiàn)為中等抗病。但抗病性穩(wěn)定、持久。因它能抗多個小種,不會因某一生理小種變化而喪失抗病性。在遺傳學上,水平抗性是由多基因控制的,表現(xiàn)為數(shù)量遺傳。
第四十頁,共七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三)植物的抗病機制1、抗侵入:指寄主植物的抗病性表現(xiàn)在形態(tài)解剖或生理機能上具有阻止病原物侵入的能力。2、抗擴展:表現(xiàn)為植物受病原物侵入以后,由于它內在的因素存在,能抑制病原物擴展開的能力。細胞壁的厚度和硬度與抗擴展有關。有些植物在病原物侵入后,可以產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反應,阻止進一步擴展。如植物保衛(wèi)素、甘薯酮、氯原酸、豌豆素等。第四十一頁,共七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對植物預先接種某種微生物或進行某些化學、物理因子的處理后可以使植物產生抗病性。如病毒近緣株系間的“交互保護作用”,當寄主植物接種弱毒株系后,再感染強毒株系,寄主對強毒株系表現(xiàn)出抗性。第四十二頁,共七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第四十三頁,共七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三、植物病害的侵染過程侵染循環(huán)是指病害從前一個生長季節(jié)開始發(fā)病,到下一個生長季節(jié)再度發(fā)病的全部過程。侵染過程是指從病原物同寄主植物接觸開始,到寄主呈現(xiàn)癥狀的整個過程。也叫侵染程序,又叫病程。包括四個階段,即接觸期、侵入期、潛育期、發(fā)病期。這幾個過程是連續(xù)進行的。第四十四頁,共七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一)接觸期接觸期是指病原物的繁殖單位和寄主植物的感病部位接觸的時期。病原物的繁殖單位,如真菌的孢子、細菌的細胞、病毒的粒體、線蟲的幼蟲,必須先和寄主植物的感病部位接觸,才有可能侵入。因此。避免或減少病物與寄主植物接觸的措施,是防病的重要手段。
第四十五頁,共七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二)侵入期病原物接觸植物后,從侵入植物到和寄主建立寄生關系為止的一段時間,稱為侵入期。植物病原物除極少數(shù)是外寄生的以外,幾乎都是內寄生的,所以病害的發(fā)生都是從侵入開始的。第四十六頁,共七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1、侵入途徑(1)直接侵入:是指病原物直接穿透寄主的角質層和細胞壁。(2)自然孔口侵入:植物的許多自然孔口如氣孔、排水孔、皮孔、柱頭、蜜腺等,都可能是病原物侵入的通道。許多真菌和細菌都是從自然孔口侵入的。(3)傷口侵入:植物表面的各種損傷,如蟲傷、碰傷、凍傷、機械損傷、風雨的損傷等,都是病原物侵入的門戶。第四十七頁,共七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2、環(huán)境條件對侵入的影響第四十八頁,共七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三)潛育期潛育期是指從病原物和寄生關系開始到表現(xiàn)明顯癥狀為止的時期。潛育期是病原物在寄主體內吸引水分和養(yǎng)分,不斷擴展、蔓延的時期,也是植物體對病原物的擴展產生一系列抵抗反應的時期。第四十九頁,共七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四)發(fā)病期植物的癥狀開始出現(xiàn)以后的時期稱為發(fā)病期。癥狀出現(xiàn)以后,癥狀的嚴重程度不斷加深。許多真菌和細菌病害隨著癥狀的發(fā)展,在病部產生孢子(有性和無性)和菌膿,為再侵染或下一次侵染的來源。第五十頁,共七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四、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環(huán)侵染循環(huán)是指病害從前一個生長季節(jié)開始發(fā)病,到下一個生長季節(jié)再度發(fā)病的全過程。侵染過程是侵染循環(huán)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侵染循環(huán)主要包括三個方面:(1)病原物的越冬越夏;(2)病原物的傳播;(3)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第五十一頁,共七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一)病原物的越冬或越夏病原物越冬越夏的場所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有病植物(田間病株)(二)繁殖材料(三)土壤(四)肥料(五)病株殘體第五十二頁,共七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第五十三頁,共七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第五十四頁,共七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第五十五頁,共七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第五十六頁,共七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二)病原物的傳播(一)自身傳播(二)氣流和風力的傳播(三)雨水和流水的傳播(四)昆蟲傳播(五)人為傳播第五十七頁,共七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第五十八頁,共七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第五十九頁,共七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第六十頁,共七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第六十一頁,共七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三)病原物初次侵染及再次侵染經(jīng)過越冬或越夏的病原物在植物開始生長后第一次侵染寄主,稱初次侵染。初次侵染后形成的孢子或其它繁殖體經(jīng)過傳播又引起的侵染,稱為再次侵染。(一)多病程(多循環(huán))病害:一個生長季節(jié)中,除了發(fā)生初次侵染,還發(fā)生多次侵染。這種病害侵染期長,潛育期短,環(huán)境條件越適合,再侵染的次數(shù)越多。這種病害蔓延迅速,容易造成大流行。(二)單病程(單循環(huán))病害:指一個生長季節(jié)只有一次侵染過程的病害。這種病害的侵染期短而潛育期長,一般在生長季節(jié)不會擴大蔓延,發(fā)病平穩(wěn),不易造成大流行。對于單病程病害,只要消滅初侵染來源,集中消滅其越冬或越夏的病原物,就能有效地防治。對于多病程病害,除需要防治初侵染外,還要解決再侵染問題。再侵染次數(shù)越多,需要防治的次數(shù)也越多。第六十二頁,共七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五、病害的流行一、病害流行的概念二、病害流行的基本條件第六十三頁,共七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一)病害流行的概念植物病害的流行是指在一定時間和空間內病害在植物群體中大量發(fā)生,發(fā)病率高而且嚴重,能引起農作物嚴重減產。用一句通俗的話來講,就是病害大發(fā)生。經(jīng)常引起流行的病害,叫流行性病害。第六十四頁,共七十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二)病害流行的基本條件(一)感病寄主植物的大量存在:這是病害流行的主要條件。感病植物的數(shù)量和分布是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企業(yè)正規(guī)合同范本
- 別墅購銷合同范本
- 信用擔保貸款合同范本
- 制作人合同范本
- 單位房屋租用合同范本
- 中介用代管合同范本
- 農藥國際銷售合同范本
- 關于工地買賣合同范例
- 制作安裝勞務合同范本
- 北京車輛 合同范例
- 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下冊 專項訓練卷 (一)力、運動和力(含答案)
- T-YACX 002-2024 梔子花茶團體標準
- 安全評估報告范文(共10篇)
- 《商業(yè)空間設計》教案課程
- 2024-2025學年初中勞動七年級下冊人教版教學設計合集
- 口腔科放射防護制度
- 2024年公開招聘事業(yè)單位工作人員報名登記表
- 微觀經(jīng)濟學:緒論
- 2024年全國高考數(shù)學試題及解析答案(新課標Ⅱ卷)
- 2024年中考語文滿分作文6篇(含題目)
- 2024年河南鄭州航空港經(jīng)濟綜合實驗區(qū)招考高頻500題難、易錯點模擬試題附帶答案詳解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