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文學理論反思與“前蘇聯(lián)體系〞問題【內容提要】上世紀50年代引進的蘇聯(lián)文學理論,在80年代受到了全面清算。80年代中期以后,我國學者在不斷清理、繼承我國現(xiàn)代文學理論傳統(tǒng)的根底上,努力面向世界,討論前沿問題,溝通中外古今,形成了有我國特色的當代文學理論形態(tài)。由于當今社會價值體系的崩潰,媒體、資本共謀制造文學時尚,文學功能的粗俗化,價值失范,文學理論確實嚴重滯后,但并非由于什么“前蘇聯(lián)體系〞所致。文化研究為文學理論提供了新的視角,但難以替代文學理論。至于說文學理論已經(jīng)從文化研究中獲得了“后現(xiàn)代真經(jīng)〞,一派光昌流麗景象,并要我們在很長時期內學深、學透這部真經(jīng),這可能會把人文科學標準化、“麥當勞化〞了。有關文學理論問題的爭論當今文學理論所引起的爭論,已大大超出文學理論本身的范圍。在全球化的語境中,興旺國家的“歷史的終結〞、“意識形態(tài)的終結〞、“藝術的終結〞、“文學的終結〞,以及經(jīng)濟、文化全球化、一體化的理論著述和思想觀點,對我們學術界產(chǎn)生了相當影響。這些問題涉及對現(xiàn)實社會生活的定位,對社會文化的定性,文學終結的含義到底是什么,文學與文化的關系如何,文學研究是否可以為文化研究替代,科技信息、媒體中介、資本市場對文化、文學的影響,是否出現(xiàn)了物的、身體享樂的快感美學,美學的精神提升一定會被替代等等。在對待這些問題上,國內學術界是存在分歧的。由于涉及的問題都很大,本文作者自知力有未逮,所以只能就事論事,討論文學理論問題。20世紀末,西方的文化研究與批評理論移植日多。人們對文化研究、批評理論在國外特別在美國流行、理論的真實情況,也開場有所理解和介紹。在美國批評界與一些高校的英語系,自移植進了文化批評之后,就開場出現(xiàn)所謂逃避文學、取消文學課程的現(xiàn)象,文學理論自然更不值一提了,課堂上大談某些社會文化現(xiàn)象,就算是討論了文學理論,這顯然把文學研究、文學理論泛化為各種文化現(xiàn)象的教學了。關于這點,本文作者、盛寧先生與余虹先生的文章都有介紹或論及①。世紀之交,在我國舉辦的文學理論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美國學者就我國文學理論研究中的問題、西方社會信息科技、圖像藝術的興起,以及美國學界出現(xiàn)的文學終結理論與美國文學理論、文學研究的衰落情況,做了一些評述與討論。根據(jù)這一情況,我國一些學者就上述問題對照文學、文學理論開展現(xiàn)狀,委婉地提出了不同的看法②。但是有的學者幾次提出,這類爭論是由于中國學者錯誤地理解了外國學者的觀點所致,所以對話“并沒有在同一個層面上進展〞③。其實,中國學者并未錯誤理解外國同行。米勒先生研究文學有幾十年時間,但他的文章常有相反的曖昧的含義。他近期的演說與文章,確實傳達出了圖像時代文學研究難以為繼的信息④,而且是文章的主調,接著又說文學研究可能還會繼續(xù)下去,所以才有中國學者的不同意見。最近米勒先生又說:“我對文學的將來是有平安感的〞⑤,音調又有些不同了,而且平安感又成了主調。由此看來,我們要對外國學者的話題隨時跟著說,才有可能站到“同一層面上〞進展對話,但這樣做,確實讓一些中國學者太忙活了!這幾年來,我國的文化批評、研究有了進一步的開展,有了專門刊物?文化研究?,也有了網(wǎng)絡版的?文化研究?,一些很有實力的中年文學理論家、批評家紛紛轉向了文化批評與研究。目前來說,我國文學理論界的隊伍太大了,這和學科的設置有關,實際上可以分出很大部分的學者進展文化研究,去開拓寬闊的文化領域。但是認為對文學理論發(fā)生影響,最終要以泛文化批評、“后現(xiàn)代真經(jīng)〞來改造文學理論研究,暴露出了文學理論自身潛在的深化矛盾,釀成了對文學理論的新的沖擊和危機,那么是近一兩年內的事。這是從對文藝學學科的反思開場的。文藝學的現(xiàn)代性反思,其實一直在進展著,并且在不斷地擴大自己的視野。本世紀初,有學者指出了當今大學文學理論課程的種種弊端,并就文學理論學科的合法性、本質主義等問題進展了論爭⑥。2002年?文藝研究?發(fā)表了?對“理論熱〞消退后美國文學研究的考慮?和?文學的終結與文學性的蔓延——兼談后現(xiàn)代文學研究的任務?。這兩篇文章,雖然說的是同一件事,即文化研究在美國學界發(fā)生的過程與命運,但它們的出發(fā)點、想要說明的問題、希望從美國的文化研究中承受一些什么、借鑒一些什么,意圖是完全不一樣的。?文藝爭鳴?2022年第6期連刊八篇文章,都是討論文化研究和文藝學的關系,大都認為文藝學已不適應當前文化開展的需求,而必須迅速越界、擴容,原因在于:“與西方社會相似,當今中國的社會正在經(jīng)歷著一場深化的生活革命:日常生活的審美化以及審美活動的日常生活化〞,導致各種學科的邊界正發(fā)生變化乃至消失。文藝學的越界與擴容,就是要把所謂“日常生活審美化〞所包含的種種文化生活現(xiàn)象甚至包括物質文化的設施,都擴入文藝學的研究,并且改變文學理論原有一些專門術語的內涵,提出在視像與消費消費的影響下,出現(xiàn)了美學、文學理論的新命題,宣告要以物的、身體的充分享樂、視像消費與消費引發(fā)的快感高潮的新美學替代精神美學的美學原那么等等。緊接著?文藝研究?2022年第1期在“當代文藝學學科反思〞的欄目下,又刊出了一組論文,其中有的論文重申了上述觀點,有的提出改造文學理論的新方案,有的那么對近20年的我國文藝學或文學理論進展了全面批判,提出了由于我們已經(jīng)有了“從文化研究那里獲得后現(xiàn)代真經(jīng)的文藝學〞,所以目前已是一派光昌流麗的景象。網(wǎng)絡版的“文化研究〞同時刊出了一些文章,繼續(xù)發(fā)表這類討論的文章。文學理論就學科本身來說,在內容上具有較大的包容性和易變性,在理論范疇的闡釋上具有多義性,在理論范疇的開展上具有較大的延展性,在其資源支持上又不如文學史、文學批評有著堅實的史料可以依循,而具有不穩(wěn)定性。所以,文學理論這一學科具有不斷變化、豐富的特性。當文化思想發(fā)生變革、追問學科設置的合理性而形成壓力時,文學理論處于首當其沖的位置,是很自然的了。本來互相依存、互為支持而并不矛盾的文學理論與文化研究,從相對的穩(wěn)定狀態(tài)進入了不穩(wěn)定狀態(tài),同時由于后現(xiàn)代文化批評的固有的包容式的替代性而引起的爭論,就此展開,而大大活潑了學術氣氛。提出的問題很多,下面主要討論當今文學理論性質和“后現(xiàn)代真經(jīng)〞問題。當今文學理論還是“前蘇聯(lián)體系〞嗎?批評文章說,如今“面對著文學創(chuàng)作理論,面對著當代五花八門的新理論新術語,還有更為咄咄逼人的各色媒體,文藝學已是六神無主,無所適從〞,幾乎無人理會了。原因是“當今的文藝學體系來自前蘇聯(lián),文藝學學科所以具有根底性理論的地位,就在于它是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理論提煉的結果〞;“當年從前蘇聯(lián)那里獲得的體系帶有強烈的意識形態(tài)色彩,諸如文藝的本質、經(jīng)濟根底與上層建筑的關系、文藝與政治、文藝的民族性及歷史開展規(guī)律、文藝本身的藝術形式及規(guī)律等等命題無疑都是非常重要,迄今為止還都在以各種方式支配著文學藝術的闡釋〞,但這些命題、術語在今天看來,已經(jīng)疲憊不堪,了無新意,必須反思它的“真理性與作為前提的權威性〞等。文章進一步說,即使文藝學由老馬轉向西馬,但西馬文論與后構造主義的文學理論與批評,“同樣沒有逃脫‘馬克思主義的幽靈'。就這點而言,當代中國的文藝學沉浸于其中的西方理論與批評,并沒有分開馬克思主義半步,只換了一個角度,它偏離了文藝學的根基,也不過是偏離了前蘇聯(lián)的傳統(tǒng)。如今另辟蹊徑卻接上了歐美馬克思主義的源流,如此看來,文藝學也并沒有離經(jīng)叛道,更沒有走火入魔〞,而柏林墻的倒塌,竟也未能使我國的“文藝學〞走入“歷史的終結〞的軌道,只是不得不重振旗鼓而已⑦。文章也涉及古代文論的現(xiàn)代轉化問題,因此這一評論不僅是針對大學課堂文學理論而言,而且也是針對一般文學理論而說的。那么,近20年來我國大學教學方面的文藝學即文學理論,一般的文學理論研究,是否還是“前蘇聯(lián)體系〞?這是一個可以討論的問題。對于文學理論教學的責難,在一定程度上我是同意的。80年代前,由于馬克思主義被庸俗化并占有統(tǒng)治地位,那時的文學評論霸氣十足,這學風一直延續(xù)到80年代少數(shù)人那里。它以不容爭辯的絕對真理的預設性、不可動搖的話語的獨斷性、先驗假設的絕對正確性來界定有關文學的根本觀念,顯示了極強的本質主義傾向,和由于過分強調階級性而具有強烈的宗派性和排他性。80年代初的文學理論教本,受到當時兩種編寫于60年代的?文學概論?和?文學根本原理?的影響,是留有舊有痕跡的。而后來二十年間,凡有才能編寫文學理論教材的大學教師,都出版了這類著作。于是出現(xiàn)了這樣一個景觀:同一個學科、同一個論題,有幾十乃至上百的人在編寫、出書。編寫者的知識構造、背景又大致一樣,這就導致編寫出來的文學理論教材,在理論上極少創(chuàng)意,出現(xiàn)了由于不同理論板塊的排列組合而呈現(xiàn)出整體的大同小異的情況。在這個意義上說,一些命題、幾個核心觀點,由于互相重復、缺乏原創(chuàng)精神而表現(xiàn)得疲憊不堪,這種情況確是存在的。而且文學理論作為大學一年級的課程,要讓學生承受這些概念體系也多有難處,主要是學生剛從中學進入大學,閱讀文學作品不多,文學感性知識積累甚少,審美體悟才能不強,而在課堂上卻是一堆一堆概念,這自然會使他們興趣索然。還有一個更為直接的原因,在今天實利主義盛行的年代,學生聽講課程希望能給他們帶來實惠,最好在他們一出校門,這些課程就能直接轉化為經(jīng)濟效益,因此即使聽講經(jīng)濟學這樣的課程,據(jù)報道也是聽微觀經(jīng)濟學的為多。而人文學科很難直接轉化為財富,理論課程更是如此。因此即使作為局外人,也是可以想象這類課程教學的艱辛。當然這類課程成功的例子也是不少的,那多半是從詳細作品出發(fā),從學生感性體驗的積累入手,教師傾心投入,對教材內容有所取舍所致。假如說,在文學理論中存在一個“前蘇聯(lián)體系〞,我認為主要是上世紀50年代以后的事。在此之前,比方20年代中期開場,我國一些學者、作家不斷介紹蘇聯(lián)的和日本的新興的無產(chǎn)階級的藝術理論、文學理論,其中由日本學者的著述翻譯成中文的尤其多。1930年出版的顧鳳城?新興文學概論?比較集中地表達了無產(chǎn)階級文學觀,此書相當系統(tǒng)地論及了文學的階級性、唯物史觀、社會的根底與上層建筑、社會心理與意識形態(tài)、文藝群眾化、無產(chǎn)階級文學批評標準等,但當時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只是一個很有朝氣、潛力的派別,此外還有其他文學理論、批評派別。1937年,以群翻譯出版了前蘇聯(lián)學者維諾格拉多夫的?新文學教程?,此書把社會主義現(xiàn)實主義稱做新現(xiàn)實主義,也沒有什么發(fā)揮。只是到了50年代,特別是50年代中后期,我國邀請?zhí)K聯(lián)文學理論學者來華講課,出版了他們的幾部講稿和著作譯本,我國學者也自行編寫了一批文學理論教材之后,一個文學理論的“前蘇聯(lián)體系〞才在我國流行⑧。至于在文學批評界,我國的文學思想較之前蘇聯(lián)體系,實際更“激進〞、“革命〞、體系化得多。這種“前蘇聯(lián)體系〞文學理論的核心問題,主要表達在文學本質的闡釋上,它的出發(fā)點是哲學認識論,即把文學視為一種認識、意識形態(tài),把文學的根本功能首先界定為認識作用,依次推下去為教育作用,再轉而引申為階級斗爭教育、階級斗爭工具,為無產(chǎn)階級政治效勞,文學自身最具有本質性的審美特性,反而被視為附屬性的東西。這一理論體系的關鍵詞主要有:認識、形象、典型、意識形態(tài)、根底與上層建筑、階級斗爭與階級性、黨性、人民性、社會主義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方法。至于對其他因素的闡述,不同學派的文學概論大同小異,只是深淺不同而已。80年代以后,我國文學理論在各種論爭中一直在批判、清算教條主義、庸俗社會學,自然也包括這種“前蘇聯(lián)體系〞。不少學者對馬克思主義觀念進展反思,擺脫了教條主義的束縛,采取較為實事求是的科學分析態(tài)度,強調文學現(xiàn)象的豐富性、詳細性、多樣性、開放性,認為文學不僅僅是認識,雖然其認識作用不能否認。這十多年來,我國文學理論界廣納百家,大量引進了西方各種哲學、文化、文學理論思潮,并在介紹西方眾多學派的理論時,加深了對文學理論自身的認識,多方面地吸收了其中有價值的東西,并吸納了古代文論中的有用成分,而改造了文學理論。那些原來不合適于說明文學普遍性的觀點,一些文學概論早就不提了。對于一些可以承受、繼續(xù)使用的觀點,那么進展了合理的界說與必要的肯定,而不是籠統(tǒng)的全部否認。因此在文學理論觀念體系上、方法上、構造上,已經(jīng)大大不同于過去,逐漸形成了開放的理論構架,在重大問題的闡釋上,與“前蘇聯(lián)體系〞是完全不同的,這大體適應了當前文學開展的程度。20世紀西方的反本質主義哲學思想,如今我國相當流行,它將對事物的本質研究與本質主義混在一起,使文論界紛紛指責對于文學本質的研究。事物的本質是其自身的規(guī)定性,是客觀的存在,研究事物本質是理解事物的根本態(tài)度,這是一個動態(tài)的、不斷適應歷史變化、開展的過程。本質主義那么是一種僵死的、脫離歷史開展的、一成不變的規(guī)定。討論問題本質,與詳細的文學現(xiàn)象的研究,是并行不悖的。本質問題需要置于事物互相關系之中進展宏觀的、綜合的、比較的研究,具表達象那么要進展個別的、微觀的深化??傮w的把握可以理解事物的根本特征與理路,對于詳細問題探幽發(fā)微,可以提醒現(xiàn)象的多樣性與豐富性,兩者互為補充,相得益彰。比方關于文學的認識,都明白:“文學肯定不是一個靜止的概念,而必須從共時和歷時這兩種角度加以確定……不是要放棄給文學下定義的任何努力,而是在給文學下定義之時必須估計到這樣的事實:某些文本在特定的時間和地點曾被看作為文學,而換了另外的時間和地點,就不被看作文學了〞⑨。就我國文學本質研究來說,如今出現(xiàn)了從主體論、心理學、語言論、象征論、消費論、活動論、現(xiàn)象學、甚至控制論、信息論、系統(tǒng)論、審美意識形態(tài)論等多種界說文學本質的著作。因此只要收斂一些偏見,理解我們現(xiàn)今文學理論中所闡釋的文學觀念,以及對多種文學觀念的多種介紹與評價,對西方文學理論中有價值成分的吸收消化與運用,然后拿出50年代出版的蘇聯(lián)文學理論譯本,或是在蘇聯(lián)文學理論嚴重影響下編寫的文學概論著作,做個簡單的比較,那么,怎么可以說現(xiàn)今的文學理論還是什么“前蘇聯(lián)體系〞呢?這種評價在80年代初是符合實際的,移到21世紀,就形成時空的錯位了。因此,不能不加分辨,以為只要貼上“前蘇聯(lián)體系〞,就可以一箭封喉,致對方于死地了!文學理論課程常常處于兩難境地。一方面,它主要是傳授關于文學的一定的知識,概述有關文學的總體開展,所以在對象的闡述上要求具有公認的普遍性,在知識上具有相對的穩(wěn)定性,在理論上具有較高的科學性,在承受上具有多種啟發(fā)性。由于它的理論觀念為大學教學體制所規(guī)定,所以一般總受到這一體制的影響。在理論的認識和審美判斷的共識上,與體制的規(guī)定之間,有時可能一致,有時可能發(fā)生矛盾。另一方面,文學理論又要面對變幻多端的文學現(xiàn)實,需要面向世界,面向理論前沿,需要加強問題意識,不斷更新自己的內容,擴大它的邊界。就說理論面對的文學創(chuàng)作吧。文學創(chuàng)作發(fā)生激變是一種常態(tài),在創(chuàng)作中出現(xiàn)了新的潮流,一種思潮替代了另一種思潮。新的文學體裁出現(xiàn)了,過去不受重視的體裁或文體,如今得到飛速的開展。如如今出現(xiàn)的攝影文學,作為具有文學、攝影雙重審美特性、溝通時空的新的文學體裁,與過去單純的文學體裁與攝影藝術,就不能同日而語。又如網(wǎng)絡文學、影視文學、群眾文學、圖像藝術、甚至文學,有的過去不被重視,有的是隨著科技、信息技術的普遍化而產(chǎn)生的。對于這些新的文學現(xiàn)象,文學理論無疑應當積極加以研究,并把其中較為穩(wěn)定的因素吸收進去,充實自己的內容,擴大自己的邊界,更新原有的知識,進展觀念的創(chuàng)新。目前大學教學使用的文學理論教科書,不能及時地用來說明當前出現(xiàn)的文學、文化現(xiàn)象,而落后于現(xiàn)實,這種情況確實是存在的。這是由于在當今施行市場經(jīng)濟的條件下,創(chuàng)作自由度加大,相當部分寫作變?yōu)橛麑懽?、私人化寫作,而且把戲翻新,層出不窮,大大地逸出了原有的標準;同時當今資本、批評與媒體共同制造文學時尚,進展集團式的高額有償批評,進一步使原有的社會價值原那么失范,評價體制紊亂與瓦解。文學時尚具有新穎的特征與相貌,并且還在進一步的演變之中,所以文學理論對于這些剛剛出現(xiàn)的新的文學現(xiàn)象,難以及時地、確切地、恰如其分地形成一些比較普遍認同的理論原那么來,從而產(chǎn)生了嚴重的不適應性。在這種情況下,討論這些新的文學現(xiàn)象,需要做出迅速反響的,最好是正派的文學批評。文學批評可以追蹤這些新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利用多種不同的批評原那么,來提醒它們的豐富性、多樣性,及時討論、闡述它們,甚至進展爭論。在這種意義上,文學理論在對待眾多復雜而新穎的文學現(xiàn)象上,較之文學批評,相對地要滯后得多。但是當今的文學批評,相當部分與媒體、有償報酬聯(lián)姻狂歡,失去了自身的獨立性、反思性與批判性,很難為文學理論提供理論素材。而文學理論對于從文學現(xiàn)象出發(fā)到觀念的提煉與形成,又需要一個比較各種評論得失的過程,一個揚棄與積淀的過程。所以,難以指望從剛剛出現(xiàn)的文學現(xiàn)象中,就能概括出一些普適性原那么,馬上寫進文學理論教材。對于一些正走紅的文學作品與熱鬧的文學現(xiàn)象,確實有個區(qū)分過程,辨玉需待七日期。從文學整體開展來看,相當部分的作品和文學現(xiàn)象,很可能是一堆文化垃圾、文化泡沫;它們有時為某個批評群體所津津樂道,以為新的東西就是文學的先鋒現(xiàn)象?;蚴且恍┡u懷著反復無常的偏見與過量的熱情,今天這樣評述,明天那樣論評,把一些符合他們口味的作品與文學現(xiàn)象,塞進自己從西方某個大師那里搬來的某個哲學觀念之中,然后在這個框架里像揉捏面團一樣揉來揉去,擠弄出一堆自以為得意的時髦話語來,而不顧說得前后自相矛盾。對于不贊成的觀念,他們那么進展尖刻的鞭撻,還頗能贏得一些尚未進入文學大門的天真青少年聽眾的哄笑聲。但事過境遷,這類批評卻并未留下什么本質性的東西來,它們同樣成了泡沫,這種現(xiàn)象近20年來并不少見。像這類急躁的、應景式的,好似是一個生手翻譯的批評話語聚集,怎么能一下就進入文學理論課程呢!有的批評使用先鋒批評話語,可能對某些作品說得頭頭是道,但這僅僅是文學中的一小部分現(xiàn)象而已,對于大量其他類型的文學作品,這種批評話語就力不從心,捉襟見肘了。一是可能自以為站在當今西方某種批評的“高度〞,對它所不喜歡的并非前衛(wèi)作品不屑一顧;另一是可能無能為力,根本無法搬用某個西方的觀念,對那些不熟悉的作品從概念演繹到理論演繹,并表現(xiàn)出一種傲慢的蔑視來。這類批評一開口,就只有少數(shù)同好懂得的那些話語:“存在、神話、當下、在嘗向度〞,等等,從觀念到觀念,并以此為時尚,因此被當今有的批評家譏刺為“硬化了〞的、“塑料化了〞⑩的評論,也自在情理之中。其實,不少使用非先鋒批評話語來評論文學作品,而且很有成就的也大有人在。在這類批評家中間,年青的、中年的、年長的都有。他們的文風要明快得多,理論概括力要深化得多,即使面對話語多義的文本,審美價值判斷也要明確得多。在當今多元對話的時代,不宜標舉一種單個的聲音而惟我獨尊,要考慮到當今是雜語共鳴的時代。說到在媒體、新術語面前顯得六神無主、無所適從的人,那確實還是不少的。這主要恐怕是那些本來就沒有什么主見,在文化批評的大力造勢下,在把文化批評與文學理論攪渾、紛紛嚷嚷的氣氛中,覺得暈頭轉向的人,是那些在媒體陣陣炒作中又見新風襲來、不免又恐趕不上趟的人。對于一般的文學理論研究,假如把它說成是屬于“前蘇聯(lián)體系〞,我以為更是相當偏頗的。所謂“前蘇聯(lián)體系〞,如前所說,大概就是指經(jīng)濟決定論,文藝本質論,文藝與政治并為政治效勞等一套吧。就拿經(jīng)濟決定論來說,過去在解釋這一觀點時,不少人確實把它絕對化了。在文學與經(jīng)濟之間,存在著不少中介因素,它們是隱蔽地、曲折地互相反映的,文學問題直接從經(jīng)濟中去尋找動因,結果把問題庸俗化了,當然經(jīng)濟條件在文學開展中又是不可低估的因素。但是如今哪些學者在提倡這種理論呢!詹姆遜提出,早期資本主義時期是文學現(xiàn)實主義,壟斷資本主義時期相應地是現(xiàn)代主義,跨國資本主義時期是后現(xiàn)代主義,不僅是經(jīng)濟,還有信息技術起著決定作用??墒菦]有聽說哪位先鋒學者把這類觀點當作經(jīng)濟決定論的,倒是他們經(jīng)常引用這類觀點,并作為文化批評的出發(fā)點。又如文學與政治的關系,過去搞到文學附屬于政治而被引入了極左的政治的死胡同。80年代由于文學理論中內在研究的興起,使得文學與政治算是“離了婚〞了。90年代到如今呢?如前所述,現(xiàn)今文化批評通過自己的各種話語,可以積極地介入政治,擴大了話語的自由度,可以使用西方學者的文化批評話語,操演自己的政治觀念,與權利共享了政治話語的資源,雖然明顯地存在著不可克制的等級關系,不同的政治觀點也難免南轅北轍。在這種情況下,便拋棄了文學與政治無關的觀點,倒是鐵定兩者是不可別離的了。非課堂的文學理論,在研究范圍上要寬闊得多、自由得多。近20年來,文學理論研究廣泛地討論了與文學創(chuàng)作理論親密相關的各種問題,理論自身的建立問題,出現(xiàn)了多樣化的趨勢。有根底理論問題的拓展,有古代文論研究的深化,有外國文論的大規(guī)模譯介與運用,有多種文論綜合性的討論。再詳細些,有一類是過去曾經(jīng)討論過、在新時期重新深化討論的問題,如文學與人道主義、人性、共同美、形象思維的關系問題;有文學和政治關系、文學的典型性、真實性問題;有現(xiàn)實主義、浪漫主義所謂“兩結合〞問題等,這在討論的理論深度上,是過去難以比較的,在相當程度上糾正了過去的偏頗。此外,還有一類是面對新的文學理論提出來的新問題,如文藝美學研究、文學理論的新方法研究、現(xiàn)代主義、“自我表現(xiàn)〞、文學主體性、文學審美特征、審美意識形態(tài)論、文學象征論、文學藝術消費論、文學心理學、文學文體研究、文學語言研究、文學修辭研究、古代文學理論體系和各種問題研究、古代文論現(xiàn)代轉化問題、群眾文學、文學雅俗問題、文學與人文精神、文學的新理性精神、文學與文學理論的現(xiàn)代性問題、生態(tài)文藝學、網(wǎng)絡文藝研究、后現(xiàn)代主義文論、文化詩學、全球化語境與文學的民族性和世界性11問題,等等。這類問題的討論深度不一,意見有異,但都屬新的理論探究,并且是近20年來文學理論的主流,怎么可以算入“前蘇聯(lián)體系〞的文學理論呢?這類文學理論問題的研究,實際上綜合了中外多種不同學派的觀點和方法,它們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而并未拘泥于馬克思主義的詞句,使文學理論研究表現(xiàn)出應有的寬廣與多樣性來。20年來的文學理論研究,繼承老一輩學者的傳統(tǒng),嘗試中外古今的融會,出現(xiàn)了一大批優(yōu)秀的論著。比方,童慶炳的?文學審美特征論?,孫紹振的?美的構造?,朱立元的?理解與對話?,王元驤的?探尋綜合創(chuàng)造之路?,陸貴山的?人論與文學?,敏澤、黨圣元的?文學價值論?,王岳川的?文化話語與意義蹤跡?,王先霈的?圓形批評與圓形思維?,饒子的?比較詩學?,高楠的?藝術的生存意蘊?,杜書瀛的?文學創(chuàng)作論?,李衍柱的?路與燈?,王向峰的?美的藝術顯形?,暢廣元的?主體論文藝學?,陳傳才的?審美理論文學論?,吳元邁的馬列文論研究,曾繁仁的審美教育研究,劉炬的文藝創(chuàng)造心理學研究,許明的新意識形態(tài)論,夏之放的?審美意象論?,譚好哲?文學與意識形態(tài)?,林興宅的?文藝象征論?,徐岱的?藝術的精神?,王一川的?審美體驗論?,魯樞元的?超越語言——文學語言學芻議?,周憲的?現(xiàn)代性的張力?,趙憲章的?文體與形式?,南帆的?文本消費與意識形態(tài)?,曹順慶的?跨文化比較詩學論稿?,金元浦的?文學解釋學?,蔣述卓的?宗教文藝審美創(chuàng)造論?,黃鳴奮的?超文本詩學?,姚文放的?當代性與文學傳統(tǒng)的重建?,王杰的?審美幻象研究?,唐代興的?當代語義美學論綱?,錢中文的?新理性精神文學論?,呂進、吳思敬的詩論,還有一批中年學者如楊守森、張德興、王振復、鄭元者、傅修延、賴大仁、李詠吟、吳予敏等人的論著。在古代文論研究方面,除了多卷本的批評史、理論史、文學思想史,還有黃霖、劉明今、汪涌豪等人的?原人論?、?范疇論?、?方法論?三卷,組成自成系統(tǒng)的中國古代文學理論體系,有陳良運的?中國詩學體系論?,袁行霈等人的?中國詩學通論?,張少康的古代文論研究,蔡鐘翔等人主編的“中國美學范疇叢書〞多種專著,還有其他不少專題性論著,如關于神韻、意境、意象的研究,生態(tài)文學理論研究。在外國文學理論方面,有盛寧的?人文困惑與反思:西方后現(xiàn)代主義思潮批判?、周小儀的?唯美主義與消費文化?,王寧的?全球化:文學研究與文化研究?等。這類著作在理論程度上可能參差不齊,但都是中國學者自己的學術觀點的表達,恐怕是不能給它們隨意貼上“前蘇聯(lián)體系〞的標簽的吧。對于這類研究和成果假如缺少感性知識,不理解文學理論的進展及其范圍,僅憑著一些西方后現(xiàn)代文化觀念,說中國文學理論閉門造車半個多世紀,一直在前蘇聯(lián)的陰影底下匍匐前進,而把它們定性為“前蘇聯(lián)體系〞,對于人們近20年來的探究卻視而不見,這樣,從整體上對中國文學理論所做的努力便一筆勾銷了。這類話語肯定會有轟動效應,但并不符合文學理論研究的實際情況,是無助于問題的反思的!轉貼于論文聯(lián)盟.ll.古代文論現(xiàn)代轉化是對前蘇聯(lián)體系〞的“眷戀〞嗎?批評文章認為,當今文學理論中所謂中國學派的訴求,根本原因在于對當代文藝學偏離了原來的傳統(tǒng)深懷焦慮。“文學理論批評在西方無疑是一門成熟且興旺的學科,……如今,假如匆忙中就想建構‘中國學派’,中國‘自己的'文藝學,僅僅依靠前蘇聯(lián)的體系,加上中國傳統(tǒng)文論的現(xiàn)代轉化,再參加一點西方現(xiàn)代理論,那只能是一個不倫不類的拼盤,結果只能是弄巧成拙〞。要在文學理論中建立“中國學派〞,以我的孤陋寡聞,似乎未曾聽說,但這一口號在八九十年代的比較文學界講得較多。反對的人說,這是中國人的民族主義情緒,學術是不分國界的,至于外國人那自然另當別論。提出建立“中國學派〞的人說,國際比較文學界有法國的影響學派、美國的平行學派,它們都無視東方文學經(jīng)歷,而如今中國比較文學研究力量迅速成長,在原有的幾個學派的根底上,特別是進入跨文明研究、東西方文學文化比較研究的新階段,是可以走出自己的路而會有所超越的,我以為這一說法是符合情理的。希望建立有中國作風、中國氣派或有“中國特色〞的文學理論的說法,倒是有的。這一說法流行于八九十年代,我也是贊成的。主要是七八十年來,我國文學理論一直在西化與外鄉(xiāng)化之間來回沖突。主張西化的人,總是認為西方文論成熟而興旺。50年代之后,西化中的歐美文論被冠以資產(chǎn)階級帽子,受到批判與冷落;而西化中的前蘇聯(lián)文論,被冠以馬克思主義,人為地使之占有了絕對優(yōu)勢;同時某些政治人物,把某個個人的文藝觀點,奉為“真經(jīng)〞,一時間要我們天天誦念。80年代初以后,這類庸俗化的文學理論包括前蘇聯(lián)文學理論受到清算,西方文論主要是后來的文化批評,一波接一波地壓了過來,一些學者由文學理論轉向文化批評,擴大了話語的領域。但是,歷史與現(xiàn)實的經(jīng)歷是,假如我們要把它們視為我們當代的文學理論形態(tài)與標準,就很費事了。第一,近三四十年來,西方文化批評往往是西方某種哲學、文化思潮的衍生物,盡管其中確實存在許多積極的因素,給我們以深化啟發(fā),但是它們的虛無主義成分非常濃重,因此從整體上恐怕難以成為我們文化、文學理論的標準。第二,西方的文化批評是建立在西方后現(xiàn)代社會的文化根底之上的理論描繪,它們可能部分地適應于當前的中國文化與文學,但在整體上難以解釋當今中國社會的文化、文學經(jīng)歷。如其不然,那么我們翻譯、搬用它們就可以了。像上世紀50年代,那時前蘇聯(lián)三四流的著作大批地譯成了中文,“豐富〞了我國的文化,為此原作者與譯者雙方都深感榮幸!但是翻譯、搬用不能代替文化的創(chuàng)造。近十年來,在西方文化批評在我國的流行中,倒是少數(shù)對于文化批評有著分析、吸收而不是盲目頌揚、全盤照收的學者,成了討論中有著真正獨立學術品格的“他者〞;而有的論者還只是在詰屈聱牙、讓人難知其所云的西方觀念翻譯話語中騰來倒去,用中國的某些文學、文化現(xiàn)象注釋著它們??磥砗盟撇粩嗟卦诟略捳Z,左右逢源,實那么今天以這一學派的話語為準那么,明天那么奉另一學派的話語為圭臬進展演繹。自然,這里不是一概反對新術語的輸入,不少新術語往往是反映了某種新思想的。這是一個方面。另一方面,80年代初,當庸俗社會學受到批判,有的研究古代文論的學者嘗試提出,是否可以用古代文論來替代文學理論學科,這在那時自在情理之中。但是完全用古代文論來替代當代文論,難度也很大。主要是“五四〞以后,現(xiàn)代文學理論是在新的文學理念上建立起來的,它的一套迅速開展起來的話語,與古代文論術語很不一樣,假如不對在古代文學經(jīng)歷上形成的古代文學理論話語進展適當?shù)噩F(xiàn)代轉化,不對那些極多歧義的文論觀念與術語的涵義進展梳理與重新界定,古代文學思想就不易融入現(xiàn)代文學理論。當然,不少古代文學理論觀念,甚至古代文論的核心觀念——政教型文學觀,實際上被現(xiàn)代文論所承受,也可以說融入了現(xiàn)代文論的骨髓。比方,古代各種文獻里所記載的“詩言志〞,說法不一,但指向一致,詩是陳志、言志、明志的,表現(xiàn)感情思想,涉及人倫教化、政治抱負等。發(fā)憤抒情,政治教化,在各個歷史時期內涵不盡一樣。而當國運衰微,通過文學來表現(xiàn)上述思想,卻是極為普通的現(xiàn)象。20世紀初,在文學中起到主導作用的是梁啟超的文藝思想?!拔逅抹暻昂蟮摹叭说奈膶W〞、“平民文學〞具有強烈的民主氣息。此后輸入的無產(chǎn)階級文學觀具有極強的政治傾向性,與古文論的教化型文學觀極為相似,所以一拍即合,在這點上可以說是一脈相承的。但古代文論在整體上是被排擠的,50年代后尤其如此,形成了深化的時空的隔膜,而出現(xiàn)了現(xiàn)代文論與古代文論傳統(tǒng)既有繼承、但又有脫節(jié)甚至斷裂的奇特現(xiàn)象。在這種情況下,假如使用古代文論觀念及其一套話語,來全面闡述現(xiàn)代文學與當代文學,那是難以與現(xiàn)代文學、當代文學研究接軌的。這樣很可能我們又割裂了一個靠我們最近的現(xiàn)代文學理論傳統(tǒng),難以進入操作,到后來又得來做彌補、聯(lián)結的工作。正是在這種西化難以通達、古代文論替代也難以如愿的情況下,學者們提出了要建立有中國特色的文學理論,即如何建立不同于過去的、新的文學理論的當代形態(tài)。這里就出現(xiàn)了傳統(tǒng)、繼承與創(chuàng)新的問題。傳統(tǒng)、繼承與創(chuàng)新是一種客觀的存在,是我們無法擺脫的生存狀態(tài)。新的文學理論形態(tài)的建立,假如不彌合與傳統(tǒng)之間的別離,就難以收到成效。任何文學理論的創(chuàng)新,既是反傳統(tǒng)的,甚至很可能是褻瀆傳統(tǒng)的,又是傳統(tǒng)的繼續(xù)。傳統(tǒng)是創(chuàng)新的將來,而創(chuàng)新那么是過去傳統(tǒng)的繼承、改造與開展,否那么傳統(tǒng)將失去自己的生命力。要繼承傳統(tǒng),必須融入創(chuàng)新,不斷地激活傳統(tǒng),否那么傳統(tǒng)就是死的傳統(tǒng),傳統(tǒng)的繼承也無從說起,而創(chuàng)新便成為無根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實際上必須在原有的根底上,汲取本民族文化甚至他民族文化傳統(tǒng)中的積極因素,在激活中形成新思想、新文化、新傳統(tǒng),這是一個不斷演化的過程。不認識、不成認自己的文化傳統(tǒng),也不想繼承自己的文化傳統(tǒng),那必然會去尋找、繼承別人的文化傳統(tǒng),純粹引進外國文化與西方強勢文化的傳統(tǒng),這就造成了文化的斷裂。就像一個人身處異國他鄉(xiāng),他要么固守自己原有的文化傳統(tǒng),那會與周圍新的環(huán)境格格不入。要么保存自己原有的一些文化傳統(tǒng),吸收一些周圍環(huán)境的文化與文化傳統(tǒng),改造自己原有的文化傳統(tǒng),并對周圍文化環(huán)境有所影響。要么拋棄原有文化傳統(tǒng)的心理壓力,完全融入新的社會環(huán)境、文化環(huán)境,進入新的文化及其傳統(tǒng)之中,改變原有的身份。近百年來,引進、西化與傳統(tǒng)的關系始終在爭論之中。每到社會轉折關頭,在西化與傳統(tǒng)之間,總是要爆發(fā)形形色色的沖突。50年代后幾十年打倒傳統(tǒng)的結果,瓦解了一個社會賴以生存和開展的最起碼的人性關系與準那么,人們至今深感創(chuàng)痛猶存。90年代,市場經(jīng)濟全面定位與施行,于是西化之風又勁吹起來,與傳統(tǒng)之爭又不可防止,在文學理論建立中也是如此。1992年秋天,在開封的全國文學理論會議上,我對近十年的文學理論的各個方面研究所獲得的成績做了評述與展望,提出在當代文論的建立中,一個重要方面是“文學理論與古代文論的交融。要建立有中國特色的文學理論,必須交融古代文論,這是一項非常艱巨的工作。有幾個方面困難需要克制。一是表如今最近幾十年來,自引進了蘇聯(lián)的文學理論體系后,文學理論的研究始終是與我國古代文論的闡釋相別離的……二是由于幾十年來對我國古典遺產(chǎn)一直持警覺、輕視、批判態(tài)度,所以在很長時期內古代文論研究幾乎無甚進展,直到80年代才又復興〞12,希望古今中外融會起來。1996年初,我在?會當凌絕頂——回眸20世紀文學理論?13一文的最后部分,明確提出“古代文論的現(xiàn)代轉換〞,認為文論建立有三種資源,作為我們出發(fā)點的現(xiàn)代文論傳統(tǒng),需要交融古代文論與外國文論。同年秋天在西安召開了“中國古代文論現(xiàn)代轉換全國學術研討會〞,會后有文集出版,學者之間存有意見分歧,都屬正常。后來這一專題,在?文學評論?上進一步展開討論有一年半之久,意在推進古代文論對于當代文論的融入。1998年?文學遺產(chǎn)?第3期發(fā)表了陳伯海、黃霖、曹旭的?中國古代文論研究的民族性與現(xiàn)代轉換問題?三人談。三位學者高屋建瓴,對古代文論的現(xiàn)代轉化發(fā)表了不少精彩的意見,提出了實現(xiàn)轉換的關節(jié)之點——比較和分解,即既要“在古今與中外文論溝通的大視野里加以審視,這就形成了比較研究〞,同時,“還有賴于對古代文論現(xiàn)代詮釋,使古文論獲得其現(xiàn)代意義……立足于古文論自身意義的解析和闡發(fā),剝離和揚棄其外表的、比較暫時的意義層面,使其潛在的具有持久生命力的內涵充分顯露出來〞14。2002年開場,古代文論的現(xiàn)代轉化這一策略,受到幾位古代文學研究者的批評,其中有的說到,“‘現(xiàn)代轉換'也好,‘失語’也好,都是一種漠視傳統(tǒng)的‘無根心態(tài)’的表現(xiàn),是一種崇拜西學的‘殖民心態(tài)’的顯露〞15。而前面提及的批評文章卻說:想從古代文論中汲取精華來營建中國當代文論,正是由于對“前蘇聯(lián)體系的眷戀〞,“根本原因在于對文藝學偏離傳統(tǒng)深懷焦慮!〞明明是主張要將傳統(tǒng)文論融入當代文論,應該說是重視傳統(tǒng)文論吧,卻被賜予了“無根心態(tài)〞、“崇拜西學的‘殖民心態(tài)’〞的兩頂帽子!明明是在批評自50年代引入蘇聯(lián)文論后,文學理論的研究始終與我國古代文論的傳統(tǒng)相別離的,如今卻被說成是提倡古代文論的現(xiàn)代轉化就是對前蘇聯(lián)體系的“眷戀〞了!對于從兩個方面來的、截然相反的批評,真讓我不知說什么是好!這種對別人話語任意顛覆與顛倒之后痛加貶斥和嘲弄的揮斥方遒的激揚文字,怎么能令人信服呢!其實,古代文論與現(xiàn)、當代文論的交融,前賢早就這么做了,而且成績卓著。早一些有梁啟超、王國維、陳鐘凡、朱東潤、羅根澤的著述,有朱光潛的?詩論?,宗白華的?美學與意境?,有錢鐘書的?談藝錄?,王元化的?文心雕龍講疏?。如今那么有蔣孔陽的?美學新論?,李澤厚的?美的歷程?,胡經(jīng)之的?文藝美學?,童慶炳的?中國古代文論的現(xiàn)代意義?,郁沅、倪進的?感應美學?,張少康、蔡鐘翔、陳良運、鄭敏、吳功正、袁濟喜、顧祖釗、蒲震元等人的論著,有曹順慶等人的?中國古代文論話語?,梁道禮的?古代文論的現(xiàn)代闡釋?。更有一些年輕的學者,進一步梳理了古代文論話語,力圖為打通古今而撰寫了一批很見功力的論著,其中有李思屈的?中國詩學話語?,楊玉華的?文化轉型與中國古代文論的嬗變?,李清良的?中國闡釋學?,代迅的?斷裂與延續(xù)——中國古代文論現(xiàn)代轉換的歷史回憶?等。假如老學者們的著作,未能趕上對“前蘇聯(lián)體系〞眷戀的榮幸,那么年輕一些的學者的著作難道就是表現(xiàn)了對“前蘇聯(lián)體系〞的眷戀?要建立有中國特色的文學理論這樣的課題,就像重寫文學史那樣,20年來一直受到文學理論工作者的關注。圍繞這一課題,既有理論的討論,又有理論的深化。如今的批評文章說:企圖建立“中國‘自己的’文學理論〞,那不過是用“前蘇聯(lián)體系〞即老馬克思主義,加上中國古代文論的轉化,再加點西方文學理論作料而成,所以這只能是一個弄巧成拙的不倫不類的拼盤!這里似乎需要說一說現(xiàn)代文學理論傳統(tǒng)問題,即百年來我們是否只有“前蘇聯(lián)體系〞。假如我們把20世紀初以后80年的時間算做現(xiàn)代,那么現(xiàn)代文學理論較之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在空間與時間上既寬且長?,F(xiàn)代文論是由“五四〞前后一個各種文學思想爭相競妍的階段和馬克思主義文論在中國的引進與開展階段組成的,它們都是20世紀中國現(xiàn)代文論的組成部分,并共同組成了現(xiàn)代文學理論傳統(tǒng)?,F(xiàn)代文學理論雖然面目奇特,甚至扭曲,發(fā)育不全,但無可否認,它自身已成了傳統(tǒng),并且成了現(xiàn)代文學傳統(tǒng)的組成部分,雖然如今的20世紀的中國文學史對此大都避而不談。從這一傳統(tǒng)使用的根本話語來說,如今我們大量使用的文學理論話語以及一些核心觀念,除一小部分來自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極大部分來自現(xiàn)代文學理論傳統(tǒng)。比方梁啟超移植、創(chuàng)化的“新文體〞、“新小說〞、“寫實派〞、“理想派〞、“象征派〞、“浪漫派〞、“文學的本質和作用〞、“人生觀〞、“夢想〞、“想象力〞、“興趣〞、“境界〞以及熏、浸、提、刺等,我們仍在使用。而王國維移植中外文論創(chuàng)化的“美學〞、“美術〞、“藝術〞、“純文學〞、“藝術之美〞、“自然之美〞、“優(yōu)美〞、“古雅〞、“宏壯〞、“美雅〞、“高尚〞;“感情〞、“想象〞、“形式〞、“抒情〞、“悲劇〞、“敘事〞、“欲望〞、“游戲〞、“消遣〞、“發(fā)泄〞、“解脫〞、“能動〞、“受動〞、“目的〞、“手段〞、“價值〞、“他律〞、“自律〞、“天才〞、“直觀〞、“頓悟〞、“創(chuàng)造〞、“世界〞、“自然〞、“現(xiàn)象〞、“意志〞、“理論理性〞、“人生主觀〞、“人生客觀〞、“自然主義〞、“境界〞、“隔與不隔〞等,以及徐念慈的“審美〞、“體裁〞、“形象性〞、“理想化〞、“美之快感〞等,它們與五四運動時期增加的不少理論話語,與后來引入的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的部分話語,組成了現(xiàn)代文學理論的話語系統(tǒng)。如今,現(xiàn)代文學理論正在融入當代文學理論之中,并且在此根底上廣泛承受、交融外國文學理論與古代文學理論中的有用成分,甚至包括某些后現(xiàn)代文化批評話語,組成了當代文學理論話語系統(tǒng),這難道就一定會成為不倫不類的理論拼盤?其實,只知一些文化批評思想話語,或是相反,只知一些古代文論話語,或只知一些現(xiàn)代文論話語,要讓他拼湊也是拼湊不起來的。新的理論形態(tài)的求索,不是拼湊,更不是移植,而是交融。批評文章的思路是,利用不同的理論資源,在它看來一定就是拼湊,而不見還有同一、交融與創(chuàng)新,主要是在于不認同本國有什么有用的文學思想,而只認同引入的文化研究思想。因此它看來是先鋒、激進,在80年代初這類批評話語還是很有效力的,如今還在運用這種思維方式與話語,就顯得過時了!對于建立新的文學理論的訴求,現(xiàn)代文論傳統(tǒng)是個必須考慮的問題,恐怕不能用后現(xiàn)代文化批評慣用的“顛覆〞手段,貼上“前蘇聯(lián)體系〞的標簽,就可使現(xiàn)代文學理論傳統(tǒng)和近20年來文論建立的努力消弭于無形的。至于說建立有中國特色的文學理論的呼吁,與其說試圖從中國古代文論中汲取精華來重建當代文藝學,不如說僅僅是“對西方興旺資本主義文化體系的警覺〞,“就是針對當代文藝學的西化傾向的一種抵抗和修正〞,而如今“中國的經(jīng)濟已與歐美接軌,科技產(chǎn)業(yè)、經(jīng)濟管理,甚至行政管理也努力汲取歐盟與美國的優(yōu)秀經(jīng)歷,但思想意識顯然還對‘西歐北美'持深化的歧見〞等等說法,就更使人不敢茍同了。為什么呢?主要是80年代中期以后,除了極少數(shù)人,仍在著述中使用資產(chǎn)階級和無產(chǎn)階級、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對待西方文論外,絕大多數(shù)學者那么早就擺脫了這類絕對化了的思維方式,在西方文論中吸收了不少有用的東西。90年代,后現(xiàn)代文化研究思潮大舉進入我國,不排除少數(shù)人把它們視為資產(chǎn)階級文化思潮。但是這時評價西方文化思想的準那么,大多數(shù)人已不再使用狹隘的階級標準,而是看它們對于我們社會、生活、文化、文學現(xiàn)象的說明的程度,這是有目共睹的。假如認為當今只有“前蘇聯(lián)體系〞,至于古代文學理論與現(xiàn)代文學理論傳統(tǒng)不過是幾個蒼白的影子,那還留下什么呢,自然只有西化可走!既然只有西化,那干嗎人們還要對西方興旺資本主義文化體系持有警覺態(tài)度,用什么中國特色來抵抗西化的文化理論呢!實際上中國學界并未抵抗文化批評的輸入,現(xiàn)今出版最為熱門的著述,正是那些文化批評讀物的譯本。但是一些學者對“西方興旺資本主義文化體系〞持有警覺倒是有的,不過這并不在于它的知識傳播方面,以及可供學習、借鑒的方面,而是警覺它還是一個不吃素的文化體系,在于它是一個利用普世主義,侵襲、破壞和并吞其他文明、文化的文化體系。英國人吉登斯對于表達了興旺資本主義文化體系價值觀的全球化觀念說:全球化是西方現(xiàn)代性的開展的后果之一,“它不僅僅只是西方制度向全世界的蔓延,在這種蔓延過程中,其它的文化遭到了消滅性的破壞;全球化是一個開展不平衡的過程,它既在碎化也在整合,它引入了世界互相依賴的新形式,在這些新形式中,‘別人’又一次不存在了〞16。特別在歐美言論對經(jīng)濟全球化、甚至文化一體化的大力鼓吹下,西化就成了一股強大的思潮,滲入我們文化的各個角落。所以有的學者對后現(xiàn)代主義文化研究、批評持有警覺,不在于它是什么資產(chǎn)階級思想和知識體系,不在于它為我們提供了不少可以學習的東西,而是警覺它與生俱來的、擅長顛覆種種價值的文化虛無主義,使我們最終成為不再存在的“別人〞,僅此而已!遺憾的是,一些文化批評學者,對于他們熱衷的指導思想,就像我們社會里的很多官員,對我們從來是報喜不報憂的,不說真情的。在這一點上,吉登斯似乎更為坦白一些。這可能就是那種藉反對本質主義反對對于事物進展本質特征分析、研究的學術心理的一個方面的原因。真的存在“后現(xiàn)代真經(jīng)〞嗎?那么我國文學理論的出路何在呢?批評文章最后提出,就是“需要下大力研究西方當代的理論與批評,真正能把別人的優(yōu)秀成熟的成果吃透,在這個根底上再談創(chuàng)立中國的文藝學不遲……我們并沒有才能在短期內改變它,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老老實實學習、研究,再學習再研究〞。假如說“民族國家的身份障礙〞不那么嚴重,那么“就可以壯著膽子與國際接軌。這在學科體制方面也可以有所變動,就是按照西方的形式,使文學理論“歷史化〞與“批評化〞。文化研究已經(jīng)使歐美大學母語文學系變得異?;顫?,而當今中國的文藝學那么已“從文化研究那里獲得后現(xiàn)代真經(jīng)〞,“文化研究既直接與西方當代理論批評接軌,使它輕易就越過了歷史斷裂或差距,同時又獲得了嶄新的形象……經(jīng)歷過文化研究的洗禮,當代文藝學又重新躊躇滿志,從歷史與現(xiàn)實多方面切進各種現(xiàn)象,既顯出包羅萬象的氣魄,又不乏游刃有余的自得〞17。假如唐代高僧歷盡千辛萬苦到西天取經(jīng),取回了一部佛經(jīng)——真經(jīng),那么我們的現(xiàn)代學者〔高僧〕,那么從今天的西天抱回了一部新的真經(jīng)——“后現(xiàn)代真經(jīng)〞!如今文學理論在這部真經(jīng)的指導下,不過幾天鋒芒小試,就在我們眼前呈現(xiàn)了一幅文學理論欣欣向榮的美妙的圖景,而且具有了包羅萬象的氣魄,游刃有余的自得,這恐怕說得太樂觀了。對于這部真經(jīng),我們要學習、學習再學習,研究、研究再研究,學深、吃透,那需要多長時間呢?“隨著全球化時代的到來,知識與思想的民族本位性的絕對界限已經(jīng)難以確認,學術的國際化趨勢,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不得不以西學為主導〞??磥?,對于這部“后現(xiàn)代真經(jīng)〞,我們自然只有學好、吃透的份兒了。這里要求學深、吃透的如此熱誠且富有激情的語言,我們在30年前學習“紅寶書〞時就聽到過了。那時人們足有十多年時間學習革命“真經(jīng)〞,結果把人們弄得傻頭傻腦,不會思想了。在那30年間,“真經(jīng)〞可是剝奪我們一切表述的話語權的東西,是使我們扎米亞金的“我們〞化的東西,所以如今再度聽到歡呼“真經(jīng)〞,就不由得使人們滿身要起雞皮疙瘩的。如今要求我們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來學習、研究一部“后現(xiàn)代真經(jīng)〞,并且又是“以西學為主導〞,又是“學術的國際化趨勢〞使然,一旦學成了,我們真不知會變成什么樣子了,可能化為一灘再也站不起來的水了!到那時,大概可以徹底地和歐美文化真正接軌,歷史傳統(tǒng)、歷史斷裂、差距等等,不僅可以輕易地越過,而且可以泯滅不見了。但是對于任何思想、理論,是絕對不能把它們視為“真經(jīng)〞的,一旦它們成了我們心目中的“真經(jīng)〞,它們就會變?yōu)槊つ康慕虠l,使我們異化為它的奴隸。我們只能把對方的思想視為與我的思想的平等的對等物,可能我與別人的這些思想在價值上有上下上下,但必須是互相平等、互為獨立的雙方,否那么,就會被別人的思想吞沒了。從文化思想的關系來說,以學深、吃透的“后現(xiàn)代真經(jīng)〞來跨越歷史斷裂、差距和傳統(tǒng),使人覺得這又是一種新的歷史斷裂,這恰恰是后現(xiàn)代文化批評、它的后現(xiàn)代性的非歷史主義一面,很可能是一種類似于要求標準化的美國式的思維。詹姆遜在一篇采訪錄里說到:“美國人看問題無須任何歷史角度,也許連階級觀點也不需要。這在‘文化研究’這一學術形式中亦有表現(xiàn)。他們不在自身特定的環(huán)境中對待自己。〞18我曾在一篇論文中引用這段話,以為他是在批評美國的思維方式,因為美國人的歷史很短,因此沒法“歷史感〞起來。他們議論問題,不跟你談什么歷史、傳統(tǒng)。但對于我們來說,這歷史與傳統(tǒng),既是重負也是財富,是無法擺脫的。美國人只是給他國立法,強要他國遵守、執(zhí)行由他們制訂的準那么和有利于他們自己的普世主義標準,不管他國詳細情況與歷史條件如何,假如你不同意,那就訴諸槍炮、導彈!但是當我讀到詹姆遜的另一篇訪談錄時,發(fā)現(xiàn)他原來就是一位具有標準的美國思維的學者?!艾F(xiàn)代性的口號在我看來是個錯誤的口號。我認為它產(chǎn)生于某種意識形態(tài)的境遇,其中資產(chǎn)階級關于進步、現(xiàn)代化、工業(yè)開展以及諸如此類事物的看法,最終一無所獲,而且社會主義的觀念也從中消失〞。他進一步說:“我真的不認為每個國家有它自己獨特的現(xiàn)代性的條件……我想強調的是世界各國正在變得相似或標準化的方式,而不是贊頌這些文化差異的方式。人們還可以證明,文化差異不管有多么深化的社會根底,如今也正在變成平面化的、正在轉變成一些形象或幻象,而那些深沉的傳統(tǒng)不管是否曾經(jīng)存在,今天也不再以那種形式存在,而是成了一種現(xiàn)時的創(chuàng)造。人們因此而譴責傳媒,但它看來確實是后現(xiàn)代性的一種邏輯,是它內部深層歷史的消解。〞19詹姆遜曾經(jīng)談到中國的城市正在迅速“變成后現(xiàn)代過程,尤其在后現(xiàn)代性意味著歷史或歷史感或歷史性消失的那種意義上〞。這種美國式的后現(xiàn)代主義批評的思維方式,實際上是一種使社會人文科學美國式的一體化、標準化的方式。有人用美國“麥當勞化〞20的思維方式,來形容美國式的一體化與標準化,是個非常形象的說法。在社會人文科學里,這種美國式的標準化、一體化思想,消解著歷史的深層意識,深化地影響著我國的學術批評研究。詹姆遜說,英國過去曾是美國的傳送帶,“而如今的美國又好似成了中國的傳送帶〞,說得非常實在。好似作為照應,我們的批評文章告訴我們不能再強調“民族國家身份〞,否那么“無非是想走終南捷徑,無法與別人共同起跑,平等對話。而夢想以民族特色來在國際學界爭一席之地,以其‘特殊的身份'獲得成認,那本身就是打了折扣,這不過是一種自欺欺人的心理〞?!安皇恰袊摹趾畏哩?在去“中國的〞之后,自然就和西方接軌了,和西方的差距彌合了,一灘水和乳汁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教師2022年度工作計劃7篇
- 2024年環(huán)保大數(shù)據(jù)分析與應用服務合同
- 歷史遺址觀后感600字
- 2022教師求職申請書模板5篇
- 《呼嘯山莊》讀后感15篇
- 有關計算機實習報告模板匯編八篇
- 開學典禮講話稿7篇
- 探測制導課程設計
- 2021年種植牙行業(yè)深度分析報告
- 高斯貝爾數(shù)碼科技有限公司
- 2024電商消費趨勢年度報告-flywheel飛未-202412
- 《農(nóng)機安全》課件
- 浙江省溫州市2023-2024學年六年級上學期期末科學試卷(含答案)3
- 深圳大學《激光原理與技術》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西安市高新第一中學八年級上冊地理期末試卷(含答案)
- 駕駛證學法減分(學法免分)試題和答案(50題完整版)1650
- 【人民日報】72則金句期末評語模板-每頁4張
- 橋梁加固、拼寬流程圖(共9頁)
- 小組合作學習學生評價量表
- 新錄用公務員服務協(xié)議書
- 電氣控制與PLC復習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