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法制史(第二版)》10 清朝法律制度(上)_第1頁
《中國法制史(第二版)》10 清朝法律制度(上)_第2頁
《中國法制史(第二版)》10 清朝法律制度(上)_第3頁
《中國法制史(第二版)》10 清朝法律制度(上)_第4頁
《中國法制史(第二版)》10 清朝法律制度(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清朝法律制度(上)(公元1644—公元1840年)第一節(jié)概述第二節(jié)封建法制體系的完善第三節(jié)司法制度趨于完備一、“參漢酌金”的立法思想二、法制概況三、基本特點及歷史地位第一節(jié)概述一、“參漢酌金”的立法思想“參漢”參考以明朝法制為代表的漢族封建法制。“酌金”根據時代的進步,斟酌吸收滿洲族固有有習慣法?!洞竺髀伞贰洞笄迓衫贰洞竺鲿洹贰洞笄鍟洹放瑺柟嗷侍珮O二、法制概況大清律例為代表律例所載,嚴密周詳多種形式立法活動:五朝會典各部院則例適用少數(shù)民族聚居區(qū)的法律三、基本特點及歷史地位特點:完備1.立法上,“參漢酌金”的立法思想、立法跑線推行全國。2.內容上,全面確認和加強專制主義的國家統(tǒng)治。3.司法制度,司法機關審級清晰;管轄分明;程序嚴密;秋審制度。一、行政法律二、民事法律三、經濟法律四、刑事法律五、民族立法第二節(jié)封建法制體系的完善一、行政法律(一)行政立法的主要內容(二)高度集權的行政管理體制(三)職官管理的進一步制度化、法制化(一)行政立法的主要內容1.大清會典(五朝會典)《康熙會典》一百六十二卷《雍正會典》二百五十卷《乾隆會典》一百卷《乾隆會典則例》一百八十卷《嘉慶會典》八十卷《嘉慶會典事例》九百二十卷《光緒會典》一百卷《光緒會典則例》一千二百二十卷2.各院部則例規(guī)范各部院活動《欽定吏部則例》(雍正12年,1734年)《六部處分則例》(雍正)《欽定戶部則例》(乾隆41年,1776年)《欽定禮部則例》(嘉慶9年,1804年)《欽定中樞政考》《欽定工部則例》《理藩院則例》3.監(jiān)察法的制定《巡方事宜十款》(順治末年)《臺規(guī)》(乾隆8年)四十二卷《都察院則例》(乾隆末年)(二)高度集權的行政管理體制1.“八旗議政”→“南面獨座”2.內閣的虛化3.軍機處的設立

“明發(fā)”、“廷寄”4.中央行政管理機關

吏、戶、禮、兵、刑、工(二)高度集權的行政管理體制5.九寺只剩:大理寺(審理刑獄)、大常寺(祭祀)、光祿寺與鴻臚寺(典祀筵宴朝會)、太仆寺(馬政)五監(jiān)只剩:國子監(jiān)(國學政令)翰林院6.都察院“臺”“諫”合并7.地方政權機關省道府縣布政使(民政)按察使(刑獄)守道(錢谷)巡道(刑獄)處理專門事務的道督糧道、鹽法道、兵務道廳(直隸廳、散廳)州(直隸州、散州)(三)職官管理的進一步制度化、法制化1.職官銓選(1)科舉三年一考A.正科殿試皇帝主持會試舉人參加,禮部主持鄉(xiāng)試秀才至省城考試B.特科博學鴻詞科經濟特科孝廉方正科(2)特簡(皇帝直接任用)(3)會推(大臣互推)(4)捐納捐官、捐銜、捐出身(5)蔭生思蔭、難蔭、特蔭2.職官考績清初:考滿法康熙4年后:“京察”、“大計”每三年一次京察大計對象三品以上京官地方總督、巡撫藩、臬、道、府、州縣官主持皇帝吏部督撫核吏部復核等級一等:稱職一等:卓異二等:勤職二等:供職三等:供職標準“四格“:才(長、平、短)、守(廉、平、貪)、政(勤、平、怠)、年(青、中、老)”六法“不謹、罷軟無為、浮躁、才力不足、年老、有疾3.職官監(jiān)察中央:都察院左都御史、左副都御史執(zhí)掌,兼任中央最高審級三法司的成員右都御史、右副都御史為地方總督、巡撫、河道總督、漕運總督兼銜雍正取消六科給事中的封駁權,并六科于都察院,六科給事中與十五道監(jiān)察御史合稱“科道”二、民事法律(一)民事主體的擴大(二)所有權(三)債(四)婚姻家庭與繼承(一)民事主體的擴大

少數(shù)開戶為民的奴婢和開豁賤籍的賤民,取得了民事主體地位。1.“圣世滋丁,永不加賦”2.禁止將佃戶“欺壓為奴”,“隨田買賣”3.禁止債權人強迫債務人“役身折酬”4.提高雇工的法律地位5.奴婢可以開戶為民6.賤民身份的變化7.取消手工業(yè)工作的匠籍(二)所有權1.廣泛確認土地私有權“更名田”、“墾荒令”2.對土地所有權的保護(1)一般土地所有權保護(2)旗地所有權的保護(3)宗族公有田宅的保護(4)國有土地、礦產的保護(三)債1.契約形式的發(fā)展(1)買賣契約(2)借貸契約(3)租佃契約(4)典買賣契約“以價易出,約限回贖者,曰典”2.侵權及損害賠償之債(四)婚姻家庭與繼承1.婚姻法定婚齡:男16,女14禁忌:同姓不婚、尊卑不婚、中表不婚、良賤不婚形式:“六禮”,婚書的法律效力;“七出”、協(xié)離2.家庭

夫權、“一戶人口,家長為主”3.繼承(1)身份繼承宗祧繼承、封爵繼承嫡長子(2)財產繼承按遺囑;如無,諸子均分三、經濟法律(一)賦役立法(二)農業(yè)立法(三)工商立法(四)限制對外貿易(五)漕運立法(一)賦役立法1.廢除三餉加派,制定《賦役全書》2.從“滋生人丁,永不加賦”到“攤丁入畝”(二)農業(yè)立法墾田之法“不論原籍另籍,編入保甲,開墾無主荒田,地方官給以印信執(zhí)照,永準為業(yè)”——《欽定大清會典事例?戶部?田賦?開墾》(三)工商立法“除匠籍為民”“明末一切加增稅額盡行豁免”牙行制度重要商品的禁榷制度(四)限制對外貿易禁海令遷海令開海禁(康熙22年)開港口(康熙24年)再頒禁海令(康熙56年)(五)漕運立法《漕運議單》(康熙初年)《漕運全書》(雍正12年)四、刑事法律(一)主要罪名(二)刑名(一)主要罪名1.反、逆、叛及大不敬罪2.異端思想與妖言罪3.奸黨罪4.興販與吸食鴉片煙罪(二)刑名笞1-50,5等杖60-100,5等徒刑1-3年,半年一等,附以杖刑流2-3千里,3等,5百加一等死絞、斬;“決不待時”、“監(jiān)候”;非法的凌遲、梟首、戮尸等酷刑遷徙1千里外安置,永不許回籍充軍5等附近(2千里)、近邊(2千5百里)、邊遠(3千里)、極邊、煙瘴(均4千里)發(fā)遣發(fā)往邊疆為軍官奴五、民族立法《盛京定制》《蒙古律例》《回律》《西寧番夷治罪成例》《西藏禁約十二事》苗例立法目的:

1.照顧少數(shù)民族生活習慣

2.加強中央政府統(tǒng)轄權一、司法機關體系二、刑事訴訟與審判制度三、民事訴訟與審判制度四、幕吏擅權與司法弊政五、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司法制度第三節(jié)司法制度趨于完備一、司法機關體系(一)中央司法機構——“三法司”刑部、都察院、大理寺1.刑部職責:核擬全國死刑案件辦理秋審、朝審審理京師的“現(xiàn)審案件”批結全國軍流遣罪案件主持修訂律例及司法行政事務刑部十七省清吏司督捕司秋審外律例館提牢廳尚書、

侍郎←2.都察院都察院六科十五道五城察院宗室御史處稽查內務府御史處←職責:會讞秋審朝審左都御史左副都御史、左僉都御史長官為卿、少卿職責:平反刑獄3.大理寺(二)地方司法機構1.縣、廳、州初審、自理案件2.府復核、復審,做出“看語”,上報,或駁回3.按察使司(臬司)主管一省治安與保甲審理官員輕微刑事案件審理上控民間詞訟復核上報的徒刑案件以軍流、死刑人犯復審

主辦全省秋審事務管理獄政4.總督、巡撫全省最高審級

職責:督促、查檄地方終審、具題等批復按察司復核無異的徒刑案復核按察司軍流刑的看語,咨報刑部,聽候批復復審死刑案,做出看語,向皇帝具題,抄送都察院、大理寺5.專門司法機構內務府慎刑司滿洲將軍、副都統(tǒng)八旗都統(tǒng)衙門二、刑事訴訟與審判制度(一)逐級審轉復核程序(二)刑訊與證據的規(guī)定(三)秋審制度的完備(四)司法官的責任制度(一)逐級審轉復核程序1.徒刑案州縣初審→府→按察司→都撫判決→報刑部備案→刑部各司核擬→刑部堂官批復→省內州縣執(zhí)行2.流刑、軍遣案刑部批復即可擬行,年終由刑部向皇帝匯題3.死刑(立決、監(jiān)候)地方:督撫具題→三法司核擬(刑部、都察院、大理寺)→皇帝朱批京師死刑案:刑部→三法司核擬→皇帝朱批(二)刑訊與證據的規(guī)定1.刑訊種類笞、杖;枷號、夾棍、拶指夾、拶只有三法司、督撫、按察司、府州縣正印官可用2.“老幼不拷訊”3.濫刑負法律責任,但有例外4.證據:“尸格”、“贓證”、“失單”5.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6.不得狀外別求他事(三)秋審制度的完備1.核辦招冊2.審錄3.匯題4.刑部看詳核擬5.九卿詹事科道集議6.刑科給事中復奏7.皇帝勾決(四)司法官的責任制度《大清律例》:“凡斷罪無正條,援引他律比附者,由刑部會同三法司議定罪名,于疏內聲明,候旨遵行?!薄洞笄迓衫罚骸澳杲K,在內在外各從上司官考校,若有不能講解,不曉律意者,官罰俸一月,吏笞四十?!比?、民事訴訟與審判制度(一)訴訟制度1.管轄主體管轄一般主體事犯地方州縣管轄宗室宗人府、戶部會同審理在京旗民間各有不同地方旗民間州縣軍人軍職衙門少數(shù)民族依《蒙古律例》、《回疆則例》等單行法處斷2.起訴訴狀要求:文字、內容3.受理

“準。傳訊。”“具甘結”撤訴(二)審判制度1.審理糾問制、回避、代理、約會2.證據3.調解州縣調解、民間調解4.判決

“堂斷”、“堂諭”5.執(zhí)行民事案件一審終審制如拒不執(zhí)行,要“帶案訊究”(三)上訴制度可上訴不可越級上訴一般發(fā)回州縣重審,極少數(shù)提審。四、幕吏擅權與司法弊政胥吏、書吏把持刑名錢谷,擅權為害。幕指活躍在地方各級政府中的幕友,官員私人聘請的顧問。通曉刑名律例、錢糧會計、文書案牘。五、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司法制度“化外人有犯”,一律用大清律。理藩院內外蒙、青海、回疆地區(qū)的上訴審理。內外蒙、青海、新疆地區(qū)的厄魯特蒙古民事糾紛和輕微刑事案,由扎薩克、盟長自行審理,如判斷不公,可赴理藩院上訴。蒙漢人間糾紛,由扎薩克或理藩院派出司官會同地方官審理。蒙人在內地犯事,照律辦。民人在蒙古地方犯事,照蒙古例辦理。苗疆地區(qū)苗人間的爭訟,按苗例審結。西藏:駐藏大臣與達賴喇嘛。新疆:由駐防將軍、參選大臣負責。課后習題一、名詞解釋1.《大清律例》2.例3.《大清會典》4.遷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