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醫(yī)學全部課件+職業(yè)重點+環(huán)境題目+部分營養(yǎng)重點+健康促進_第1頁
社會醫(yī)學全部課件+職業(yè)重點+環(huán)境題目+部分營養(yǎng)重點+健康促進_第2頁
社會醫(yī)學全部課件+職業(yè)重點+環(huán)境題目+部分營養(yǎng)重點+健康促進_第3頁
社會醫(yī)學全部課件+職業(yè)重點+環(huán)境題目+部分營養(yǎng)重點+健康促進_第4頁
社會醫(yī)學全部課件+職業(yè)重點+環(huán)境題目+部分營養(yǎng)重點+健康促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預防醫(yī)學與社會醫(yī)學華西公共衛(wèi)生學院社會醫(yī)學教研室李寧秀概論

一、預防醫(yī)學的概念

醫(yī)學是認識人類生命現象,增進健康,防治疾病,促使機體康復,延年益壽的科學技術和實踐活動。

基礎醫(yī)學(basicmedicine)

臨床醫(yī)學(clinicalmedicine)

預防醫(yī)學(preventivemedicine)預防醫(yī)學

研究環(huán)境因素對健康的影響、疾病的分布規(guī)律,以及制訂防制疾病、提高生命質量、延長壽命的對策和措施的一門學科。

預防醫(yī)學特點:工作對象包括個體和群體;著眼于健康和無癥狀患者;研究重點:人群健康與環(huán)境的關系;研究方法注重微觀與宏觀相結合。二、預防醫(yī)學的內容

1、研究影響人群健康狀況的環(huán)境因素

2、研究預防疾病、保護人群健康的策略與措施

3、研究疾病的分布及影響因素和資料的收集、整理與分析

4、研究疾病防治的組織和科學管理的方法

三、社會醫(yī)學的概念社會醫(yī)學(socialmedicine):是研究社會因素與健康及疾病之間相互聯系及其規(guī)律的一門學科,是醫(yī)學與社會科學的交叉學科。

四、社會醫(yī)學的研究對象社會醫(yī)學產生的背景:1、人類生產和生活行為的社會化2、疾病譜和死因譜的改變〉3、人口老齡化進程加速〉4、人類健康需求的提高〉社會醫(yī)學的研究對象是:社會因素和人群健康之間的相互作用及其規(guī)律,社會衛(wèi)生狀況及其變動規(guī)律,改善社會衛(wèi)生狀況、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社會衛(wèi)生措施。五、社會醫(yī)學的研究內容1、影響健康的諸因素,重點是社會因素——作社會病因分析2、社會衛(wèi)生狀況,主要是人群健康狀況——作社會醫(yī)學診斷3、社會衛(wèi)生策略與措施——開社會醫(yī)學處方六、社會醫(yī)學的性質與任務社會醫(yī)學的性質社會醫(yī)學是醫(yī)學與社會學之間的交叉學科。社會醫(yī)學的任務倡導積極的健康觀適應醫(yī)學模式的轉變開展區(qū)域衛(wèi)生規(guī)劃開展特殊人群的社區(qū)保健工作開展特殊疾病和意外傷害的社區(qū)防治工作第一講健康及疾病相關因素第一章醫(yī)學模式與健康觀一、模式、醫(yī)學模式的概念模式(Model)是指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人們觀察、分析和處理各種問題的標準形式和方法。醫(yī)學模式(Medicalmodel)

是指在不同歷史階段和科學發(fā)展水平條件下,人類為保護健康與疾病作斗爭時觀察、分析和處理各種問題的標準形式和方法。二、醫(yī)學模式的特點它是人類保護健康和與疾病作斗爭的經驗總結它隨醫(yī)學的發(fā)展與人類健康需求的變化而變化它的發(fā)展過程經歷了曲折與反復

生物醫(yī)學模式時間:大約公元1800-1970年,中華民國、新中國背景:社會生產力發(fā)展,科學技術水平提高,資本主義進一步發(fā)展;能量守恒和轉化定律細胞學說、生物進化論三大發(fā)現;實驗醫(yī)學、生物醫(yī)學的發(fā)展?!祪热荩航】凳撬拗鳌h(huán)境和病因三者之間的平衡,疾病則是該平衡的破壞;機體組織結構的改變和生理生化功能的異常,導致疾病發(fā)生;病因多系生物的、理化的,單因單果的疾病表現形式。〉生物、心理、社會醫(yī)學模式時間:大約1970年以后背景:內容:二、模式的內容以綜合健康醫(yī)學模式為代表,它說明1、影響人群健康的主要因素是環(huán)境、生物、行為生活方式、衛(wèi)生服務等四類三、模式的影響從治療服務擴大到預防服務從技術服務擴大到社會服務從院內服務擴大到院外服務從生理服務擴大到心理服務第四節(jié)健康觀的演變健康觀的演變過程傳統(tǒng)健康觀→各學派健康觀→整體健康觀一、傳統(tǒng)健康觀三、整體健康觀WHO指出:“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虛弱現象,而且是一種軀體上、心理上和社會適應方面的完好狀態(tài)”(HealthisastateofCompletePhysical,mentalandsocialwellbeing,andnotmerelytheabsenceofdiseaseorinfirmity.)對健康的這一定義,是整體的健康觀。第二章社會因素與健康一、社會因素的概念社會因素可稱為社會環(huán)境。環(huán)境可分為自然環(huán)境與社會環(huán)境。自然環(huán)境包括原生環(huán)境與次生環(huán)境兩部分,屬于物質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包括與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系有密切聯系的諸因素,其中既有物質的,也有非物質的。二、社會因素影響健康的機制社會因素從兩方面影響人類健康:即軀體與心理,社會化與社會適應。社會因素中的非物質因素是通過一些生活事件引起機體的心理感受,而不是軀體感受來起作用的。社會因素影響健康的特征:1、作用的發(fā)散性(作用的非特異性、非明顯性)社會因素不像生物、理化因素那樣給軀體造成可觀察到的創(chuàng)傷,社會因素主要是心理上的創(chuàng)傷。社會因素不像一些生物因素那樣對機體的損傷有明顯的特異性。2、作用的持久性廣泛存在長期存在作用緩慢3、交互作用一種社會因素可直接作用于機體,也可以其他因素為中介,或作為其他因素的中介。第二節(jié)經濟發(fā)展與健康經濟發(fā)展與健康水平提高是雙向的關系,即經濟發(fā)展促進健康水平提高,而健康水平提高又促進經濟發(fā)展。第二節(jié)經濟發(fā)展與健康一、經濟發(fā)展促進人群健康水平提高一般情況下,經濟發(fā)展可促進健康水平提高。二、經濟發(fā)展帶來的新問題現代社會病的產生心理緊張因素增加環(huán)境污染的加劇社會流動人口增加三、人群健康水平提高促進經濟發(fā)展延長勞動時間,提高勞動效率,從而促進經濟發(fā)展資源消耗減少第三節(jié)文化因素與健康一、概述(一)文化的概念物質文化:

由人類生產活動產生的一切產物,包括發(fā)明、產品都屬于物質文化的范疇;

精神文化:基于人類相互交流的語言、文字、觀念和在物質文化和人類活動基礎上發(fā)展派生出來的理論、文學與藝術、思想、習俗、宗教信仰、道德規(guī)范、教育和科技知識等則歸屬于。(二)文化的類型按文化在社會中所處的地位來看,可分為:1、主文化—即居社會主導地位或具全社會性的文化。2、亞文化—即不居社會主導地位或不具全社會性的文化。3、反文化—即對現存社會思想文化持敵對態(tài)度的文化。其中又可分為積極的和消極的反文化。4、跨文化—即由于文化背景變化所形成的文化現象如移民文化、殖民地文化。按文化在社會中所起的作用來看,可分為:1、智能文化:它是人類改造客觀世界能力的經驗總結。2、規(guī)范文化:它是人類明文規(guī)定的系列行為標準。3、思想文化:它是人類思維活動對客觀存在反映的精神產品。(三)不同文化類型對健康的作用模式(四)文化的特征第一,歷史繼承性。

第二,相互滲透性。

第三,現實差異性。二、教育對人群健康的影響教育對健康的影響主要從兩個方面:消費結構和閑暇時間:受教育程度不同的人,消費結構和閑暇時間的安排不同,從而對健康的影響也不同社會化和社會適應:人類通過不斷的接受教育,掌握生活技能,了解行為規(guī)范、社會角色等。從而實現社會化和適應社會第四節(jié)社會支持與健康一、社會支持與健康社會支持(socialsupport)是指人從社會網絡所獲得的精神與物質幫助。

影響社會支持的主要因素是人際關系,并通過人際關系影響健康。人際關系是指人類社會中人與人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過程中體現的情感氛圍。例:美國1977年報導,對6928人前瞻觀察9年,發(fā)現人際關系(夫妻、親友、教友)強度與死亡率呈負的關系,表4.2二、家庭與健康(一)家庭的類型按家庭的縱向和橫向關系結構分類:單身家庭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聯合家庭其他家庭(二)家庭的功能養(yǎng)育子女、生產和消費、贍養(yǎng)、休息和娛樂四大功能,還有感情交流的功能。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家庭功能也在發(fā)生變化。有的功能在減弱,有的功能在增強。三、社會階層與健康據研究認為:如果在貧困線之上,社會階層是比物質條件更為重要的影響健康和疾病的因素。第五節(jié)社會心理因素與健康一、社會心理因素的分類1、戀愛婚姻家庭(家庭生活環(huán)境)2、學習工作環(huán)境3、社會生活與個人特殊遭遇二、社會心理因素刺激的評估1、社會心理因素刺激的質和量2、個體對社會心理刺激的易感性和抵第六節(jié)行為與健康一、健康相關行為1、促進健康行為:2、危害健康行為:3、疾病行為:促進健康行為(health-promotedbehavior)是指客觀上有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行為。例如:合理營養(yǎng)、適度睡眠、積極鍛煉、保持平穩(wěn)心態(tài)等。危害健康行為(health-riskybehavior)也稱為不良行為,是指偏離自身、他人和社會期望的行為。其主要特點是,該行為對己、對人、對整個社會的健康有直接或間接的、明顯或潛在的危害。疾病行為是指人類個體從感知自身患病到疾病康復所表現出來的一系列行為。包括患病行為、求醫(yī)行為、遵醫(yī)行為等。二、人類行為的主要特點人類行為具有目的性;人的行為受需要、動機、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動的調節(jié);人的行為表現出更大的差異性;人的行為具有極大的可塑性。謝謝!第二講現場調查研究方法與問卷設計現場調查研究方法調查研究的步驟一、選擇課題

(一)課題評價

(二)可行性論證二、制定研究方案非概率抽樣方法方便抽樣又稱偶遇抽樣。在這種抽樣中,研究者選擇那些最容易接近的人作為研究對象。立意抽樣又稱目的抽樣和判斷抽樣。根據研究目的的需要和研究者的主觀判斷選擇研究對象。雪球抽樣選擇并調查幾個具有所需要的特征的人,并依靠他們再選擇合乎研究需要的人,后者又可選擇更多合乎研究需要的人,以此類推下去,樣本就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大。定額抽樣將要研究的人群按某種特征劃分成幾組,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從每組人群中任意選擇一定量的樣本作為研究對象。三、收集資料1.定量調查的概念調查中要獲得人群發(fā)生某種事件的數量指標,如患病率、就診率等,或者探討各種因素與疾病、健康間的數量依存關系,這種研究是定量研究,其收集資料的過程視為定量調查2、常用定量調查方法問卷訪談是指調查者根據事先設計的調查表格或問卷對調查對象逐一進行詢問來收集資料的過程。基本特征:有詳細的調查表進行面對面的訪問問卷訪談的優(yōu)點:比較靈活,訪談員可以進行相應的說明、解釋等適用的調查對象范圍較廣,尤其適用文盲者和不愿用文字回答問題者問卷回收率較高可通過姿勢語言來判斷回答的真實性可防止第三者對訪談的影響問卷中可列入較為復雜的問題問卷訪談的缺點:需要大量甚至是復雜的組織工作如果樣本很大,問卷中包括的問題較多時,訪談就非常耗費時間和人力、物力在訪談中比較容易受訪談員先入為主的影響,就可能出現訪談偏誤一般沒有匿名保證因此其適用范圍在地理上就不可能分布很廣自填法是調查對象按照研究者設計的問卷和填寫要求,根據個人的實際情況或想法,對問卷中提出的問題逐一回答,并將答案自己填寫在問卷上,這種收集資料的方法視為自填法自填法主要有信訪法和現場自填(1)信訪法研究者將設計完畢的問卷郵寄給調查對象,調查對象再按照要求填寫完畢后郵寄給研究者,這種收集資料的方法稱信訪法信訪法的特點基本上與訪談法相反信訪法的優(yōu)點

比較節(jié)省人力、財力、時間

有較高的匿名保證

調查的地理范圍可以較廣信訪法的缺點

問卷回收率通常較低

缺乏靈活性

不能收集到非文字資料

調查對象受限制(2)現場自填法現場自填法研究者把問卷直接發(fā)放給調查對象,并一直待在填表現場,直到調查對象填寫完畢把問卷收回為止大多數的現場自填都是調查對象集中在一起進行的,也有少數是分散的問卷設計(一)問卷的概念問卷或稱調查表,是指有詳細問題和可供選擇的答案或只有問題而無答案的可用來提問收集資料的工具區(qū)別量表,量表是一類給每個變量的不同可能的自然值都另賦有數量值(二)問卷的結構1.開放式問題指那些只有提問,而沒有提供備選答案、被調查者可自由回答的問題舉例:您生活中有哪些危害健康的行為?————————————————。開放式問題的優(yōu)點:可用于不知道問題答案有幾種的情況能收集到更多的反映被調查者特征的資料回答者可按自己喜歡的方式、不受限制、靈活地回答提問當一個問題的答案過多時,如超過10種,宜用開放式問題開放式問題缺點可能得到一些與研究無關的信息要求回答者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語言表達能力需花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應答率低統(tǒng)計分析處理困難2.封閉式問題目前傾向于使用封閉式問題,因為實際操作中開放式問題效果差,如果真的想要了解一個問題可能出現的答案,往往采用小規(guī)模調查,訪談的方法為封閉是問題設計提供一些依據。在提問同時,提供兩個及以上的備選答案,要求回答者按要求從中選擇適合自己的答案提供備選答案應遵循獨立原則(一個值不能包含另外一個值)和窮盡原則窮盡原則:一般提供的答案要使大部分(至少80%)回答者能找到自己的答案,不能亂用“其他”舉例:在您的生活中有下列哪些危害健康的行為?①吸煙,②酗酒,③缺乏體育鍛煉,④飲食不當,⑤熬夜,⑥其他_____”封閉式問題的優(yōu)點:容易回答,節(jié)省時間,拒答率低,應答率高低文化程度者也能回答,適用范圍較廣敏感的問題用等級資料的方式讓回答者選擇,更能獲得相對真實的回答便于統(tǒng)計分析處理封閉式問題的缺點:有猜答和隨便回答的可能答案有時設計不易作到窮盡對于問題的了解難以深入容易發(fā)生筆誤答案的設計答案的設計應考慮被調查者是否能方便地回答開放式問題不需要列出答案,在設計時只須在問題下面留夠空白即可封閉問題要提供多個備選答案,答案格式設計較為復雜1.答案格式種類填空式:回答只要求填寫數字,如要填寫文字則要求盡量簡單二項選擇式:在問題陳述后提供的是兩個極端答案,或兩個相互排斥的答案選擇式:答案數目超過兩個,除了兩個極端答案外,還有一些中間答案圖表式:其中線性尺度和表格用得最多排序式:近年逐漸被多項選擇代替,默認排序可能對對象產生誘導性。2.問題的排列先易回答問題,后難回答問題先易引起興趣的問題,后易引起緊張的問題封閉式問題列在前面,開放式問題列在后面先事實問題,后態(tài)度問題問題排列要有一定的邏輯順序檢驗信度的配對問題須分隔開來問卷設計原則目的原則:問卷中的每一個問題都應與研究目的相關,通常不應該包括那些無關的問題實用性原則:用詞簡明清楚、準確,描述應具體而不抽象,避免專業(yè)性術語或俗語,回憶時間不宜過長,一般不能有計算的內容反向性原則:問卷中的問題,是在考慮了最終想要得到的結果的基礎上反推出來的。問題設計中容易出現的問題⑴雙重裝填

⑵含糊不清

⑶抽象的提問

⑷誘導性提問

⑸敏感性問題問卷信度與效度1.信度指測量工具的穩(wěn)定性,它表示測量工具(主要指問卷)所獲資料的可靠程度或可信程度測量的準確性問題常用的信度測量方式:信度的測量方式重復測量:采用同一問卷在同一人群中測量兩次,評價兩次測量的相關性。包括評價者間信度和復測信度復本測量:設計另外一種與研究問卷在測量內容、應答形式及統(tǒng)計方法等方面高度類似的問卷,同時測量研究對象。折半測量:將一個問卷分拆為兩半,分別作為各自的復本。內部一致性:問卷對每個概念的測量是用一系列的條目來反映的,根據這些條目間的相關性也可評價信度2.效度測量的概念與實際要研究的概念一致程度,測量的結果是否是需要的結果,調查結果與試圖要達到的目標之間的接近程度評價的是偏倚問題效度的種類表面效度:是由評估人從表面上看,問卷的內容、結構和提問能否反映研究者想要了解的主題或概念,它是直接由專家從表面上對效度作出的主觀評價。內容效度:也是由專家進行的主觀評價,但除考慮已經有的條目是否圍繞目的提出外,更主要是評價問卷所涉及的內容是否完整,能否完整達到目標。準則效度:是指問卷的結構與某個“金標準”的一致性,即問卷調查結果與標準測量(即準則)結果間的接近程度結構效度:一個概念或命題按照一定的理論經過分解后可以形成相應的結構,測量的實際結構與此一致的程度信度和效度的關系

1.不可信的測量一定是無效的。即信度不高,效度也不會高。

2.可信的測量既可能有效,也可能無效。即信度高不一定效度也高。

3.無效的測量既可能是可信的,也可能是不可信的。即效度不高,信度可能高,也可能不高。

4.有效的測量一定是可信的測量。即效度高,信度一定也高。條目選擇注意容易出現的錯誤問題不能太難答案不能過度集中選擇其它的人不能太多測量同一特征的條目之間應該有較好的相關性條目之間的內部一致性結構效度問卷的量化

問卷的量化是指給每一個問卷條目或整個問卷及其各個組成領域一個恰當的評分,用以代表問題或問卷所測量的態(tài)度、信念、行為或個體特征的量度。

1、問卷條目的量化

對問卷條目的量化方法與問題答案的設置方式及其測量尺度有關。一般將測量分為四種類型:定名測量、定序測量、定距測量、定比測量。測量類型

⑴定名測量也可稱為分類測量,就是將觀察單位定性分類的測量。(無法量化)

⑵定序測量定序測量是將變量的各類別排出一定順序的測量。(只有這個才有必要去量化)

⑶定距與定比測量定距和定比測量都屬于定量的測量。(已經量化了)定性調查的概念定性調查是一種通過系統(tǒng)化詢問方式收集資料的方法。詢問在社區(qū)的自然環(huán)境中進行,比較重視參與者與訪談員間的交流過程,研究的重點是闡述事物的特點及其發(fā)生和發(fā)展規(guī)律。定性研究的應用1、與定量研究互補定性研究可以幫助理解和解釋定量研究的結果,補充定量研究的結果。定性研究的應用2、用于幫助問卷設計定性研究可以通過對目標人群的訪談或觀察獲取第一手資料,了解自己不知道或不了解的有關目標人群的語言和行為范圍,想法和反應。給研究人員提供產生新想法的信息。定性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人們行為、情感、思想等領域里的一系列問題及變化范圍,為定量研究問卷設計提供必要的信息。3、用于快速評估定性研究是產生能服務于社會的知識的研究,研究結果可以是馬上影響決定、或幫助人們對一個復雜主題的理解、或解釋某些事件的意義、或對被訪談者有利的行動。定性研究的樣本選擇小樣本人群非概率抽樣考慮樣本的代表性樣本代表性進行定性調查時,要根據研究目的、研究問題的實質和目標人群的組成,從許多確定的人群中選擇一個或多個知情者。要有意識地選擇人群中不同年齡、種族、地位、教育等屬性的訪談對象。(考慮各種利益相關者)誰是利益相關者他(們):對正在考慮的問題感興趣受到這些問題的影響能對決策或者執(zhí)行過程產生積極或消極的影響可以是個人、群體或機構利益相關者分類主要利益相關者:受到活動影響的個人或團體。(受益者、受害者)次要利益相關者:對活動有重要影響或對活動的成功非常重要的群體。外部利益相關者:其他所有在活動中有利益關系或間接發(fā)揮作用的個人或機構。謝謝!第三講人群健康狀況評價

一、健康狀況評價的概念

健康狀況評價:是通過分析人群的健康水平及其變化,來探討人群存在的健康問題,篩選影響人群健康的因素,評估各種健康計劃、方案、措施的效果。二、健康狀況評價的內容

1.人口學指標:指反映群體數量、結構及其變化和群體素質方面的指標,由靜態(tài)人口、動態(tài)人口和人口素質組成。

人口調查

2.生理學指標:指年齡、性別、生長發(fā)育、遺傳和代謝等反映人的生物學特征方面的指標,主要包括生長發(fā)育、和群體營養(yǎng)狀況兩大部分。

實驗檢查和人體測量

3.心理學指標:指反映人們心理特征的一些指標,主要包括性格、智力、情緒、行為等方面的內容。群體健康評價中常用自殺率、青少年犯罪率、青少年吸煙(毒)率及離婚率等反映人群心理健康狀況的指標。

老年人、特定疾病4.生存健康指標:指反映在生存過程中人們健康水平低下(主要指患病)或直接受到損害的一些指標,包括疾病頻率、疾病構成、疾病嚴重程度以及傷殘指標。

疾病登記和健康調查5.生命長度指標:指反映人們生存時間長度或生命持久能力的指標,包括死亡率、死亡原因和期望壽命三部分。

死亡統(tǒng)計或死亡調查

6.社會學指標:主要包括社會經濟發(fā)展、社會結構、生活模式等方面的指標,它們被認為是健康狀況的相關或間接指標。

社會統(tǒng)計和人口調查(一)人口數量絕對數:時點人口數;時期人口數相對數:人口密度(二)性別構成性別百分比性比例性比例性比例=男性人口數/女性人口數(×100)嬰兒性比例穩(wěn)定值:105~106之間(三)年齡構成老年(或少年人口)系數=老年(或少年兒童)人口數/總人口數×100%老少比負擔系數老年負擔系數=65歲及以上人口數/15~64歲人口數×100%

少兒負擔系數=14歲及以下人口數/15~64歲人口數×100%總負擔系數=老年負擔系數+少兒負擔系數其他年齡構成指標:人口金字塔增長型、穩(wěn)定型、縮減型人口年齡中位數(四)社會構成

指經濟、文化、職業(yè)、婚姻等人群社會特征方面的構成(五)人口出生出生率:年出生活產數/同年平均人口數×1000‰一般生育率:年出生活產數/同年育齡婦女數×1000‰年齡別生育率:某年齡婦女年活產數/同年育齡婦女數×1000‰總和生育率:年齡別生育率之和×年齡組距終生生育率:某批超過育齡期的婦女生育子女的總數/同批超過育齡期婦女數粗再生率:總和生育率×出生中女嬰比重凈再生率:出生中女嬰比重×Σ(年齡別生育率×年齡別婦女生存率)(六)人口自然增長表示一定時期內人口出生與死亡之差和年平均人口數之比。人口自然增長率趨勢:高出生高死亡低出生低死亡Ⅰ高出生高死亡Ⅱ高出生低死亡Ⅲ低出生低死亡Ⅳ低出生高死亡(七)人口素質人口素質的內容人口素質的評價指標PQLI:生命素質指數ASHA:美國社會健康協(xié)會指標HDI:人類發(fā)展指數二、生長發(fā)育指標年齡別低體重百分比年齡別低身高百分比x-2s身高別低體重百分比新生兒低體重發(fā)生率三、疾病指標

Nosologyistheclassificationofillpersonsintogroups,whateverthecriteriafortheclassification,andagreementastotheboundariesbetweengroups.-thecriteriaofclassification:a.anatomyb.pathologyc.etiology-allconditionsareassignedcodenumbers.-ICD-10殘疾:因不正?;騿适Я四撤N器官或功能,可以是生理上或心理上,或者是解剖結構上遭受痛苦、失去表現正?;顒拥娜炕虿糠帜芰Α?/p>

慢性損害——缺損——器官水平

功能受限——傷殘——個體水平

角色受限——殘障——社會水平疾病評價包括:

-疾病頻度指標

發(fā)病率患病率-疾病嚴重程度指標:病死率治愈率因病休工(學)率疾病構成構成比某病死亡率殘疾指標傷殘率傷殘構成四、死亡指標(一)死亡水平1.總死亡率2.年齡別死亡率3.嬰兒死亡率4.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二)死亡原因ICD-10死因構成(三)期望壽命和減壽年數1、平均期望壽命平均期望壽命,簡稱期望壽命,說明在一定的年齡別死亡率條件下,各年齡尚存者今后還可存活的平均年數,它是用人們的生存時間長度來反映其健康水平。出生期望壽命(一般比較這個值)去死因壽命表:死因的影響大小。健康期望壽命:綜合評價人群死亡和傷殘的健康指標,分析期望壽命增加的同時殘疾的發(fā)生情況。非傷殘期望壽命:排除傷殘狀態(tài)下的生存年數。2、潛在減壽年數潛在減壽年數(PotentialYearsofLifeLost,PYLL)是衡量某種死因對一定年齡范圍內某人群危害程度的指標,它可以計算一定年齡范圍內某人群死亡年齡距目標年齡損失的壽命年數。PYLL的計算計算早死帶來的壽命損失;用死亡人數乘以壽命損失年數;將各年齡組減壽年數相加;PYLL=ΣDx(L-X)潛在減壽率:潛在減壽年數與該地區(qū)平均人口數之比。15.86‰優(yōu)點:直接反映死亡對壽命影響的實際水平容易計算具有可加性缺點:不能反映減少老年人的死亡后所獲得的生存年數PYLL的大小與選擇的目標生存年齡有關3、期間減壽年數各年齡的死亡數用相應的年齡別期間期望壽命來加權PEYLL=ΣDxex4、隊列減壽年數(CEYLL)各年齡的死亡數用相應的年齡別隊列期望壽命來加權就可以得到隊列減壽年數。CEYLL=ΣDxexC5、標準減壽年數(SEYLL)各年齡的死亡數用相應的年齡別、性別別標準期望壽命來加權計算SEYLL=ΣDxex*標準期望壽命表可以是假定的、全省、全國、全世界等更大地區(qū)的或有關權威機構推薦使用的期望壽命6、工作壽命損失年數衡量早期死亡對人們工作時間的影響生產壽命年:在一個人一生中具有勞動能力或可以為社會進行工作的時間中國一般男性為15~60歲,女性為15~55歲WYLL=ΣDx(K-X)一、綜合評價方法健康狀況綜合評價:用某種方法把一系列群體健康狀況指標結合起來,以形成一個定量的、標準的、可以全面反映健康狀況狀況的新指標(指數)。二、健康狀況指數

(一)生命素質指數PQLI采用三個指標:嬰兒死亡率;1歲平均期望壽命;成人識字率;將指標無量綱化(標準值0-100)計算三個指標的平均值小于60為低素質人口

60-80之間為中素質人口

80及以上為高素質人口(二)人類發(fā)展指數(HDI)出生預期壽命(25歲和85歲)教育成就(成人識字率2/3,小學、中學和大學總入學率1/3,0%和100%)生活水平(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購買力平價PPP,100-40000PPP)指數=(實際值–最小值)/(最大值–最小值)W(y)=(logy-logymln)/(logymax-logymln)高人類發(fā)展>=0.800中等人類發(fā)展0.500–0.799低等人類發(fā)展<0.500(三)美國社會健康協(xié)會指標ASHA采用6個指標將正向指標相乘作為分子成人識字率×就業(yè)率×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率×平均期望壽命將負向指標相乘作為分母出生率×嬰兒死亡率(四)傷殘調整生命年(Disabilityadjustlifeyears,DALYs)疾病負擔:指人群由于患病所造成的各種損失,可以是健康低下、能力喪失,也可是是經濟負擔。疾病的預后有:完全恢復正常:醫(yī)療費用和工作時間的損失,這類疾病主要是一些急性?。凰劳觯合尼t(yī)療費用,而且使人類的勞動力直接消失,一些急性疾病和大多數慢性病的最后結局都是死亡;殘疾:包括身體功能、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喪失,同時病人又有相當長的生存時間。傷殘調整生命年(Disabilityadjustlifeyears,DALYs)綜合評估對疾病所導致后果——死亡和殘疾。DALY=YLL(Yearsoflifelost)+YLD(Yearslivedwithdisability)1、早死所致的DALYs早死所致的DALYs,是經過年齡權重調整以及進行了時間貼現的標準減壽年數。(1)標準減壽年數全球觀察到的最高平均期望壽命女性出生時的期望壽命為82.5歲,男性80歲(2)年齡權重社會角色隨年齡而變用年齡權重反映整過生命周期的不同社會角色特爾非法W=Kae-βa(3)時間偏好時間偏好(timepreferences)是經濟概念,即個人喜歡目前的利益,而不是將來的效益。傷病對現在健康的作用比將來大貼現率3%Dn=Ln/(1+r)n+1年齡別的標準期望壽命和早死的DALYs年齡期望壽命早死DALYs女性男性女性男性0~82.580.0032.4532.3410~77.9575.3836.8636.7120~63.0860.0436.2336.0630~53.2752.5129.3129.0250~33.9930.9917.3316.7770~16.2013.587.336.5580~8.907.453.683.202、傷殘所致的DALYs(1)確定導致傷殘的疾病109個疾病類別,包括了所有導致死亡的因素以及大約95%的可能致殘因素收集109種疾病的發(fā)生率、持續(xù)時間和嚴重程度資料109種疾病的400多種傷殘的一覽表(2)確定傷殘類別及其權重級別描述權重1在娛樂、學習、性功能和職業(yè)四項活動中至少一種活動受限0.0962有一方面的大多數活動受到限制0.2203有兩方面或以上的活動受到限制0.4004四方面的大部分活動受限0.6005日?;顒臃矫嫘枰獧C械性幫助0.8106自我照料活動方面需要幫助0.920失眠與腹瀉?四肢癱瘓與失明?400種傷殘歸為22種情形對22種情形采用人數當量法確定權重依據22種情形的權重將傷殘劃歸為六級采用量估計對每級傷殘確定權重傷殘的六級分類及其權重(3)建立殘疾分布圖殘疾在各年齡組分布概率某病的殘疾分布和殘疾權重均值計算表(4)傷殘所致的DALYs計算(5)對傷殘所致的DALYs的時間貼現5、DALY的應用(1)綜合估計疾病所造成的損失(2)確定疾病的重要性(3)估計危險因素的作用(4)成本效益分析(5)評價社會衛(wèi)生狀況6、DALY特點:*疾病負擔測量指標健康狀態(tài)和壽命損失相結合的綜合指標負向指標標化值傷殘權重、年齡權重和時間權重應用

三、健康狀況評價指標的選擇原則

1.目的原則:人群、時間、成本-效用

2.可行性原則

3.敏感性原則

4.公認原則第四節(jié)生命質量評價主觀體驗指標:1、生命質量專指對客觀條件的主觀評價和體驗。2、客觀的外部物質條件與人的主觀感覺不存在必然的因果聯系。WHO給生命質量的定義為:不同文化和價值體系中的個人對與他們的目標、期望、標準及所關心的事情有關的生存狀況的體驗。WHO(1993)提出QOL的六個維度:身體機能、心理狀況、獨立能力、社會關系、生活環(huán)境、宗教信仰或精神寄托。QOL:以社會經濟、文化背景和價值取向為基礎,人們對自己的身體狀態(tài)、心理功能、社會能力以及個人綜合狀況的感覺體驗。

QOL的基本共識:QOL是一個多維概念,包括生理、心理、社會全面功能;QOL是主觀評價指標,應由被測者自評;QOL有文化依賴,須建立在一定的文化體系下;QOL反映了個人期望與實際生活狀況之間的差距,該差距越大,生命質量就越差。二、生命數量的概念生命數量代表著人類生命量的范疇,表示個體生存時間的長度。對一般人或正常人來說就是平均期望壽命。對病人來說就是疾病的病程或個體接受某一特定醫(yī)療干預后的生存時間。死亡標志生命質量數量的消失。健康、疾病表現生理、心理、社會功能和健康生活滿意度的連續(xù)過程。人的一生(或某一階段)是生存時間與生命質量演繹健康存量消耗與修復的過程(衰老=健康折舊)。三、生命質量與健康健康是一種完全的生理、心理和社會良好狀態(tài),而不僅僅是沒有病或虛弱。四、健康相關生命質量

健康相關生命質量(Health-relatedQualityofLife):

指在病傷、醫(yī)療干預、老化和社會環(huán)境改變的影響下人們的健康狀態(tài),以及與其經濟、文化背景和價值取向相聯系的主觀體驗。健康狀態(tài)是指從生理、心理和社會生活三方面測定個人功能。疾病或損傷導致功能下降,反之功能改善,能敏感地反映疾病狀態(tài)和健康水平。滿意度是指個人的需求和愿望得到滿足時所產生的主觀感覺。屬于生命質量的主觀成分,反映病人的價值觀,表達病人對過去事件(療效、服務質量等)的評判和對未來事件(藥物作用、治療后果)的選擇。(1)活動受限

活動受限是指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因為健康問題而受到的限制。包括三個層次:

一是正常軀體活動受限;

二是遷移受限;

三是自我照料能力下降。(2)角色功能受限

角色(Role)是由經濟、職業(yè)、文化背景等因素決定的個人在社會關系中的位置,以及與其位置相適應的的社會義務、責任和社會功能。

健康問題常引起角色活動受限。不僅身體狀態(tài)會影響角色功能,心理損害也能干擾角色功能。

(3)體力適度性

主要指個人在日常生活活動和工作中所表現出的疲勞感、無力感和虛弱感等。

體力適度是一個相對概念,不同的社會角色在其日常活動中所支付的體力是不同的,因此病中或病后所表現出的體力適度也不同。2.心理狀態(tài)

情緒反應:生命質量測量中最敏感的部分。一些嚴重的慢性?。ㄈ绨┌Y)的負性情緒主要表現為恐懼、憂慮、壓抑等心理癥狀,并可用心理工具或指標來測定。

認知功能:在生命質量測量中不是敏感指標。因為認知功能障礙常常發(fā)生于特定的疾病或階段,但仍是生命質量評價的不可缺少的內容,幾乎任何疾病的晚期,都伴有認知功能的損傷,包括思維、注意力和記憶力的損失。3.社會功能狀態(tài)

(1)社會資源

指個人的社會網絡與社會聯系,評價時包括網絡的數量與質量。

(2)社會接觸

密切接觸、一般性接觸、社會整合

4、一般性感覺

一般性感覺是指個人對其健康狀態(tài)、生活狀況作出的自我評判,是生命質量的綜合性指標。

(1)健康自評

反映受疾病和治療的影響,病人生命質量總體變化;

反映對現時健康的認識和未來健康的期望。(2)自我生活評價自我生活評價:個人對其生活某方面的自我評價或對其生活各方面綜合性的自評。它反映個體對生活的滿意程度和幸福感.滿意度:對待事件的合意程度,是有意識的判斷。幸福感:對全部生活的綜合感覺狀態(tài),產生于自發(fā)的精神愉快和活力。5.其他內容

一些針對特殊人群或特定疾病的生命質量評價量表,常常還包含癥狀或其它健康問題。

(二)健康相關生命質量評價的特征

1.評價的內容具有綜合性;

2.評價多采用功能或行為術語,而非臨床診斷和實驗室檢查結果;

3.評價通常采用主觀指標,而非客觀指標;

4.在評價者方面,更多地是采用自我評價。

5.評價的內容應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1、確定評價目的、評價對象和評價內容

(1)鑒別:區(qū)分不同人群

(2)預測:預測病人的預后

(3)評估:隨時間的變化2、選擇或建立測量工具

(1)選擇測量工具

-設計者的測量主題和測量目的

-評價的層次

-通用型工具與特異性工具

-信度、效度及靈敏度

-內容的文化適應性普適性量表(genericscale):社會(社區(qū))人群生命質量測定(監(jiān)測)。SF-36、WHOQOL-100疾病專表(disease-specificscale):特定人群(病人)的針對性量表。FLIC(癌)、DC-CT(糖尿?。?、QOLDA(吸毒)領域專表(domain-specificscale):生命質量中某項功能的專門測量。RCSL(癥狀和副作用評價)(2)建立新的測量工具

-建立問題庫

-整理問題庫

-形成初始量表

-預試與修改

-量表評價3、運用測量工具進行測量

訪談法(interview):研究者對研究對象(如兒童、文盲、活動受限者)做“有目的談話”,了解對方心理特點、行為方式、生活水平和健康狀況。

代答:家庭成員、生活照料者、醫(yī)生、護士等

觀察法(observation):一定時間內對研究個體(如精神病人、危重病人)的心理活動和行為表現、病癥和副反應做觀察。4、統(tǒng)計和分析處理

統(tǒng)計學方法

生命質量分值是一個沒有單位的相對數字,它代表的意義要根據正常人群的分值分布狀態(tài)(常模)來解釋。(四)生命質量的量化技術

1、效用法

效用:人們對某種狀況的偏好和滿意程度。

標準概率、時間轉換、等量值、意愿支付等。2、直接估計

(1)研究者直接賦值

總的來說,您覺得您的健康狀態(tài)如何?

(1)極差(2)差(3)一般(4)好(5)極好

0255075100(2)評價對象評分

線性尺度/評量尺度3、對比評分

適用對象:問題或問題的答案沒有明確的順序關系。

(1)排序法

(2)配對比較(五)生命質量評價應用1.健康狀態(tài)評價癌癥病人、慢性退行性病人、老年人和康復病人的生命質量與健康測定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晚期腎病、慢性阻塞性肺病、風濕病、乳腺癌、鼻咽癌、肺癌、胃癌、腸癌等2.選擇藥物或治療方法3.用質量調整生存年評價各種因素對健康的綜合影響

質量調整生存年(Qualityadjustedlifeyears,QALYs)是用生命質量來調整期望壽命或生存年數而得到的一個新指標,它是一個綜合反映人群生命質量和生命數量的指標,是生命質量與生命數量的有機統(tǒng)一。用生命質量評價方法得出各種功能狀態(tài)或不健康狀態(tài)的效用值QALYs=ΣWiYi4、資源利用的效益評價

成本─效益分析一、緒論概述職業(yè)衛(wèi)生與職業(yè)醫(yī)學的概念和任務職業(yè)衛(wèi)生與職業(yè)醫(yī)學(OccupationalHealthandOccupationalMedicine),是預防醫(yī)學的一個分支學科,是研究職業(yè)與健康關系的一門學科。職業(yè)衛(wèi)生以人群和作業(yè)環(huán)境為主要對象,研究勞動條件對健康的影響,以及如何改善勞動條件,創(chuàng)造安全、衛(wèi)生、滿意和高效的工作環(huán)境,提高職業(yè)人群的職業(yè)生活質量和勞動生產率。職業(yè)醫(yī)學則以個體為主要對象,著眼于職業(yè)人群的健康狀態(tài),研究職業(yè)性有害因素所致健康狀態(tài)改變以至于病損的檢查、診斷、治療、康復。職業(yè)衛(wèi)生和職業(yè)醫(yī)學的首要任務是識別、評價、預測和控制不良工作條件中存在的職業(yè)性有害因素,以防止其對職業(yè)人群健康的損害;再者,是對職業(yè)人群進行管理性的照顧,督促健康監(jiān)護服務的實施;其次,進行健康監(jiān)護服務,對職業(yè)性病損的受罹者進行早期檢測、診斷和處理,促使其及早康復。職業(yè)性有害因素與職業(yè)性病損(一)職業(yè)性有害因素及其來源OccupationalHazards:存在于生產勞動條件中可直接危害勞動者健康的因素。勞動條件——生產工藝過程、勞動過程、生產環(huán)境生產過程:化學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勞動過程:勞動組織和制度、勞動強度過大、心理性職業(yè)緊張、生理性職業(yè)緊張生產環(huán)境:自然環(huán)境中的因素、廠房建筑和布局不合理(二)職業(yè)性有害因素所致健康損害——職業(yè)病、工作有關疾病、工傷Occupationaldisease:職業(yè)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體的強度與時間超過一定限度時,人體不能代償其所造成的功能性或器質性的病理改變,出現相應的臨床征象,并影響勞動能力。職業(yè)病的特點病因明確:可以預防性明確的劑量—反應關系接觸人群中常有一定的發(fā)病率(集群性)如早期診斷、及時治療,預后良好多數無特效治療方法Work-relatedDiseases工作有關疾病四個特點:職業(yè)因素是疾病發(fā)生和發(fā)展的諸多因素之一;職業(yè)因素影響了健康,從而促使?jié)撛诘牟“Y顯露或加重;通過改善工作條件,可使所患疾病得到控制或緩解;不屬于法定職業(yè)病范圍Injuries:在生產勞動過程中造成的身體傷害(以傷害為目的除外),即為工傷。導致工傷的因素——生產設備有缺陷防護設備缺乏勞動組織不合理、生產管理不善個人因素不良生產環(huán)境管理者與勞動者缺乏安全觀念和知識二、職業(yè)性有害因素的致病模式與特點1、職業(yè)性病損的致病模式職業(yè)性有害因素是引發(fā)職業(yè)性病損的原因,但這些有害因素使接觸者產生職業(yè)病病損,還需一定的作用條件(接觸機會、接觸方式、接觸時間、接觸強度、保護水平)和接觸者的特殊個體特征(年齡、性別、遺傳、營養(yǎng)、健康、行為)。只有當有害因素、作用條件和接觸者個體特征三者共同存在,并相互作用,符合一般疾病的致病模式,才能造成職業(yè)性病損。2、高危人群(易患者):存在個體危險因素者對職業(yè)性有害因素較易感,或較易發(fā)生職業(yè)傷害,稱易感者(高危人群)三、職業(yè)衛(wèi)生的預防原則三級預防原則與目的——第一級預防:病因預防第二級預防:“三早”預防(早發(fā)現、早治療、早脫離)第三級預防:對癥及康復預防二、勞動過程的生理與心理一、作業(yè)類型與勞動負荷的評價三種勞動類型:腦力勞動,也稱信息性勞動;體力勞動,也稱能量性勞動;體腦混合勞動。靜力作業(yè)和動力作業(yè)的特點靜力作業(yè):⑴能消耗水平不高但容易疲勞。氧需通常不超過1L/min⑵作業(yè)維持時間取決于肌肉收縮力占最大隨意收縮力百分比⑶作業(yè)停止后數分鐘內,氧消耗先升高再逐漸下降到原水平動力作業(yè)特點:肌肉交替地收縮與舒張(唧筒作用),血液灌流充分,故不易疲勞。運動負荷評價:適度的勞動負荷是完成工作任務和維持健康的必要條件。勞動負荷評價的目的不是消除勞動負荷,而是把它維持在一個適宜的水平上。勞動負荷適宜水平:勞動在連續(xù)勞動8小時而不產生過勞的負荷水平。勞動負荷的評價方法:客觀的方法、主觀的方法、觀察的方法職業(yè)緊張的概念職業(yè)緊張(occupationalstress)或工作緊張(workstress)是個體特征與職業(yè)因素相互作用,導致工作需求超過個體應對能力而發(fā)生的緊張反應。緊張反應的表現(一)心理反應:過度緊張可引起人們的心理異常反應,主要表現在情感和認知方面。例如工作滿意度下降、抑郁、焦慮、易疲倦、感情淡漠、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易怒、社會退縮,使他們個體應對能力下降。(二)生理反應:主要是血壓升高,心率加快,皮膚生理電反應增強,血和尿中兒茶酚胺和17—羥類固醇增多等。(三)行為表現:行為異常主要表現在個體和組織兩個方面。個體表現是吸煙、酗酒,頻繁就醫(yī),濫用藥物;組織上表現礦工,缺勤,事故傾向,生產能力下降,工作效率低下等。(四)精疲力竭: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1)生理性衰竭(2)情緒性耗竭(3)精神性耗竭職業(yè)緊張的預防:首先確定緊張源,從個人和組織兩個方面采取綜合性干預措施。

對個體應增強應對資源,組織則努力消除緊張源。三、毒物與職業(yè)中毒一、概述職業(yè)中毒的概念:勞動者在職業(yè)活動中接觸化學物引起的中毒。毒物的來源、存在狀態(tài)與接觸機會生產性毒物來自生產過程各個環(huán)節(jié)。生產性毒物可以固體(solid)、液體(liquid)、氣體(gas)或氣溶膠(aerosol)形式存在。接觸機會:生產勞動過程中的操作環(huán)節(jié)。影響毒物對機體毒作用的因素1、毒物的特性化學結構與毒性密切相關醇類:只有乙醇無毒脂肪族碳氫化合物:毒性隨碳原子數增加而增大不飽和碳氫化合物:毒性隨不飽和度增加而增大,如乙炔>乙烯>乙烷芳香族烴類化合物:苯環(huán)上氫被氯、甲基或乙基所取代時,其全身毒性相應減弱,而剌激性增加有機磷毒性:對氧磷(1600)>對硫磷(1605)>甲基對硫磷。理化特征影響進入體內的量和方式:揮發(fā)性、溶解度、分散度毒物作用的條件:接觸劑量(濃度,時間);毒物的聯合作用;生產環(huán)境和勞動強度。機體因素:易感性(轉化酶的數量與活性);肝腎功能狀態(tài);個人生活習慣、生活方式、心理狀態(tài)社會經濟因素:經濟文化/衛(wèi)生服務水平;生產管理水平;法律法規(guī)完善與執(zhí)行水平5、遺傳因素:與機體因素密切相關;遺傳缺陷主要的臨床表現、診斷,急救和治療原則臨床表現:具體的臨床表現取決于毒物性質和損害部位1、神經系統(tǒng)中樞神經系統(tǒng)癥狀:頭昏、頭痛、乏力、惡心、嘔吐、視覺障礙、意識障礙、抽搐、昏迷;精神癥狀:狂躁、憂郁、消沉等運動障礙:偏癱、截癱、抽搐、震顫、舞蹈樣手足多動癥多發(fā)性神經炎:如CO、溴甲烷、鉈。感覺障礙,運動障礙類神經癥:頭昏、頭痛、乏力、睡眠障礙。錐體外系癥狀:肌張力↑、震顫麻痹2、呼吸系統(tǒng)炎癥(咽、喉、氣管、支氣管、肺)、化學性肺水腫、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癥(ARDS)、呼吸道過敏、呼吸道腫瘤3、血液系統(tǒng)貧血(Pb)、急性溶血(砷化氫)、WBC↓、血小板↓(苯)、高鐵Hb血癥(苯胺)、碳氧Hb血癥(CO)、再障、白血病(苯)4、消化系統(tǒng)炎癥:口腔、胃腸道(汞、砷);中毒性肝?。–Cl4);氟斑牙、牙酸蝕癥(氟化合物)5、循環(huán)系統(tǒng)心肌損害:銻、磷、四氯化碳引起急性心肌炎;心律紊亂:三氯乙烯、汽油、苯中毒,引起室顫;冠心?。–S2)、低血壓(亞硝酸鹽)6、泌尿系統(tǒng)急,慢性中毒性腎病;中毒性泌尿道損害;泌尿道腫瘤7、生殖系統(tǒng)睪丸損害:精子數↓、精子活動度↓;月經異常8、皮膚各種類型皮炎:接觸性、光敏性;皮膚潰瘍;痤瘡、毛囊炎、色素沉著和濕疹;過度角質化;皮膚腫瘤9、其它,如眼部損傷:角膜、結膜、視網膜、視神經診斷:(1)職業(yè)史:詢問、現場觀察、環(huán)境監(jiān)測(2)體格檢查:根據疾病的特點進行(3)實驗室檢查:生物材料中的有害物質、機體內化學物的代謝產物、生物效應指標檢查(4)臨床表現治療:職業(yè)中毒的治療包括病因、對癥和支持治療。病因治療是解除中毒原因、促使毒物排出、使用拮抗毒物。對癥治療是緩解毒物引起的癥狀,促使機體功能恢復。支持治療是改善患者的全身狀況,以利恢復健康?,F場急救:阻止毒物繼續(xù)吸收呼吸道吸入:搬離中毒場所、保持患者安靜、吸氧皮膚中毒:移離中毒場所,脫去污染衣服、清水洗凈皮膚經口中毒:洗胃、催吐、導瀉;腐蝕性毒物中毒可服牛奶、生蛋白、氫氧化鋁液等。局部灼傷:清水沖洗、強酸用5%碳酸氫鈉沖洗、強堿用生理鹽水或3%硼酸水沖洗氰化物中毒解毒劑:亞硝酸鈉、硫代硫酸鈉金屬絡合劑:依地酸二鈉鈣(CaNa2EDTA)、二乙三胺 五乙酸三鈉鈣(DTPA)、二巰基丙醇(BAL)、二 巰基丁二酸鈉(NaDMS)高鐵血紅蛋白還原劑:美藍(亞甲藍),用于治療急性 苯胺、硝基苯類中毒有機磷農藥中毒解毒劑:氯磷定、解磷定、阿托品保持呼吸通暢監(jiān)測生命指標保護重要器官心肺復蘇。職業(yè)中毒的預防原則:遵循三級預防的原則。一級預防:減少工人接觸的機會和程度二級預防:早期檢測職業(yè)中毒損害。三級預防:降低死亡、促進康復二、鉛中毒理化特性、接觸機會、毒理、臨床表現、診斷、處理原則與預防毒理:1)對卟啉代謝的影響——影響血紅素合成2)鉛對神經系統(tǒng)功能的影響:大腦皮層興奮與抑制失調、周圍神經纖維脫髓鞘3)鉛對血管、小動脈的影響:腸壁和小動脈平滑肌痙攣4)鉛對腎臟的影響:干擾腎小管上皮細胞線粒體呼吸與磷酸化作用臨表:1.神經系統(tǒng):中毒性類神經征、周圍神經?。ㄟ\動型、感覺型、混合型)、中毒性腦病2.消化系統(tǒng) 消化道癥狀、“鉛線”、“鉛絞痛”3.血液系統(tǒng):低色素小細胞型貧血、點彩RBC、網織RBC、堿粒RBC診斷原則:職業(yè)史、勞動條件、臨床表現、化驗結果診斷依據:GBZ37-2002:職業(yè)性慢性鉛中毒診斷標準及分級標準三、刺激性氣體種類、毒理、臨床表現與防治原則臨床表現:急性中毒——⑴局部刺激:眼粘膜、皮膚、上呼吸道⑵喉刺激:喉痙攣、喉水腫⑶化學性(支)氣管、肺炎⑷化學性肺水腫(是刺激性氣體導致的最嚴重的損害)慢性中毒(長期接觸低濃度刺激性氣體)——(1)慢性炎癥:結膜炎、鼻炎、咽炎、支氣管炎、牙 酸蝕癥(2)類神經癥(3)消化道癥狀(4)過敏類疾?。褐夤芟葰猓?、慢性喘息性 支氣管炎、過敏性皮炎(甲醛)處理原則:(1)阻止毒物繼續(xù)吸收:脫離現場、中和毒物(2)預防肺水腫:糖皮質激素,限制補液量(3)治療肺水腫:糾正缺氧(吸氧)、降低Cap通透性(皮質激素)、保持呼吸道通暢(解痙、祛痰)(4)對癥治療:處理心、腦、腎、肝等器官損傷,控制肺部感染預防措施(1)清除事故隱患,防止跑、冒、滴、漏(2)加強密閉化、自動化(3)提高作業(yè)人員自我保護意識(4)上崗前體檢和定期體檢(5)作業(yè)環(huán)境監(jiān)測四、窒息性氣體分類、毒作用特點毒理:腦對缺氧極為敏感,腦水腫是窒息性氣體中毒最嚴重的損害五、苯中毒理化特性、接觸機會、毒理、毒作用機制、臨床表現、診斷、處理原則與預防急性中毒:中樞神經系統(tǒng)麻醉作用親脂性,吸附于NC表面→抑制細胞氧化還原功能→細胞活性↓→ATP↓→抑制乙酰膽堿生成→CNS麻醉作用慢性中毒:骨髓毒性和致白血病作用臨床表現:急性中毒(少見):CNS麻醉作用慢性中毒(多見):神經系統(tǒng)和造血系統(tǒng)⑴神經系統(tǒng):類神經癥⑵造血系統(tǒng):WBC,RBC,Hb↓;再障→白血?、枪撬柘螅孩偌毎山档?;②形態(tài)異常;③分葉中性粒細胞比例增加其它表現:皮膚損害,生殖系統(tǒng)損害四、粉塵與職業(yè)性肺部疾患一、概述生產性粉塵與塵肺的定義生產性粉塵(productivedust)指在生產中形成的,并能長時間漂浮在空氣中的固體微粒。它是污染作業(yè)環(huán)境、損害勞動者健康的重要職業(yè)性有害因素,可引起多種職業(yè)性肺部疾患。塵肺(pneumoconiosis)是在生產過程中長期吸入生產性粉塵而發(fā)生的以肺組織纖維化為主的全身性疾病,是當前我國由粉塵引起的職業(yè)性肺部疾患中危害最嚴重的一類疾病。粉塵的理化特性及其衛(wèi)生學意義(一)粉塵的化學成分、濃度和接觸時間粉塵的化學成分:二氧化硅——游離型(無定型、結晶型)、結合型作業(yè)場所空氣粉塵的化學成分和濃度是直接決定其對人體危害性質和嚴重程度的重要因素。同一種粉塵,作業(yè)環(huán)境空氣中濃度越高,暴露時間越長,對人體危害越嚴重。(二)粉塵的分散度與吸入機會有關與生物活性有關與在呼吸道的沉積部位有關(可吸入粉塵,呼吸性粉塵)分散度是指物質被粉碎的程度,以粉塵粒徑大?。é蘭)的數量或質量組成百分比來表示,前者稱為粒子分散度,粒徑較小的顆粒越多,分散度越高;后者稱為質量分散度,粒徑較小的顆粒占總質量百分比越大,質量分散度越高。粉塵粒子分散度越高,其在空氣中漂浮的時間越長,沉降速度越慢,被人體吸收的機會就越多;而且,分散度越高,比表面積越大,越易參與理化反應,對人體危害越大。當粉塵粒子比重相同時,分散度越高,粒子沉降速度越慢;而當塵粒大小相同時,比重越大的塵粒沉降越快。因此,在設計通風防塵措施時,必須根據不同的比重,采用不同風速。當粉塵質量相同時,其形狀越接近球型,在空氣中所受阻力越小,沉降速度越快。動物實驗證明,將質量相同而分散度不同的石英塵氣管注入造成矽肺病變,直徑越小,病變越重;當塵粒數相同而質量不等時,質量越大,病變越重。有病理解剖報告,肺內粉塵總量在4g以下,不引起塵肺,5g以上可形成I期矽肺,6g致II期矽肺,7g致III期矽肺。說明在矽肺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粒子大小有一定意義,但進入肺內粉塵的質量起著更重要的作用。粉塵分散度與粉塵在呼吸道中的阻留有關。粉塵粒子的直徑、比重、形狀不同,粉塵在呼吸道各區(qū)域的阻留沉積不同。為便于測量和相互比較,采用空氣動力學直徑(aerodynamicequivalentdiameter,AED)來表示。AED是根據粒子在空氣中的慣性和受地球引力作用的運動而確定的,具體表示為:當粉塵粒子a,不論其幾何形狀、大小和比重如何,如果它在空氣中與一種比重為1的球型粒子b的沉降速度相同時,則b的直徑即可作為a的AED。不同直徑的粉塵粒子在呼吸道的沉積部位不同,一般認為,AED小于15.μ的粒子可進入呼吸道,其中10.μ-15.μ的粒子主要沉積在上呼吸道,因此把直徑小于15.μ的塵粒稱為可吸入性粉塵(inhalabledust);5.μ以下的粒子可到達呼吸道深部和肺泡區(qū),稱之為呼吸性粉塵(respirabledust)。(三)粉塵的硬度堅硬并外型不規(guī)則、尖銳的塵??赡芤鸷粑勒衬C械損傷;而進入肺泡的塵粒,由于質量小,肺泡環(huán)境濕潤,并受肺泡表面活性物質影響,對肺泡的機械損傷作用可能并不明顯。(四)粉塵的溶解度某些有毒粉塵,如鉛、砷等可在呼吸道溶解吸收,其溶解度越高,對人體毒作用越強;石英粉塵很難溶解,可在體內持續(xù)產生危害作用。正常情況下,呼吸道粘膜的pH值為6.8~7.4,如吸入的粉塵溶解引起pH范圍改變,可引起呼吸道粘液纖毛上皮系統(tǒng)排除功能障礙,導致粉塵阻留。(五)粉塵的荷電性物質在粉碎過程和流動中相互摩擦或吸附空氣中離子而帶電。塵粒的荷電量除取決于其粒徑大小、比重外,還與作業(yè)環(huán)境溫度和濕度有關。漂浮在空氣中90%-95%的粒子荷正電或負電。同性電荷相斥增強了空氣中粒子的穩(wěn)定程度,異性電荷相吸使塵粒撞擊、聚集并沉降。一般來說,荷電塵粒在呼吸道內易被阻留。(六)粉塵的爆炸性可氧化的粉塵如煤、面粉、糖、亞麻、硫磺、鉛、鋅等,在適宜的濃度下,一旦遇到明火、電火花和放電時,會發(fā)生爆炸,導致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事故。粉塵對健康的影響、粉塵危害的控制(1)粉塵在呼吸道的沉積粉塵隨吸入氣流進入呼吸道后,通過撞擊(發(fā)生于大氣道)、重力沉積(直徑大于1μm的粒子)、布朗運動(直徑小于0.5μm的粒子)、靜電沉積(物質破碎新產生的粉塵粒子)、截留(纖維狀粉塵)而沉降。(2)人體對粉塵的防御和清除人體對吸入的粉塵有三道防線——由鼻腔、喉、氣管支氣管樹的阻留作用呼吸道上皮黏液纖毛系統(tǒng)的排出作用肺泡巨噬細胞的吞噬作用人體通過各種清除功能,可排除進入呼吸道的97%-99%的粉塵,約1%-3%的塵粒沉積在體內。但長期吸入粉塵可削弱上述各項清除功能,導致粉塵過量沉積,釀成肺組織病變,引起疾病。(3)生產性粉塵危害控制——八字方針:革水密風,護管教查二、游離二氧化硅粉塵與矽肺矽肺的定義矽肺(silicosis)是由于在生產過程中長期吸入游離二氧化硅含量較高的粉塵而引起的以肺組織纖維化為主的疾病。影響矽肺發(fā)病的主要因素矽肺發(fā)病與下列因素有關:粉塵濃度和分散度、粉塵中游離二氧化硅含量和二氧化硅類型、接塵工齡、防護措施、個體素質。致纖維化能力:鱗石英>方石英>石英>柯石英>超石英(硅藻土)結晶型>隱晶型>無定型矽肺發(fā)病機制、矽肺病理變化、臨床表現、并發(fā)癥與診斷發(fā)病機制:SiO2被肺巨噬細胞吞噬后,損傷巨噬細胞,導致溶酶體酶釋放和生物活性物質分泌。觸發(fā)一系列復雜的炎癥反應和免疫反應,造成細胞破壞、纖維增生、最終形成矽結節(jié)。病理變化:矽結節(jié)形成和肺間質彌漫性纖維化。其中,矽結節(jié)是典型的病理變化。矽肺病理形態(tài)可分為結節(jié)型、彌漫性間質纖維化型、矽性蛋白沉積和團塊型。臨床表現:(1)癥狀與體征:肺的代償功能很強,矽肺患者可在相當長時間內無明顯自覺癥狀,但X線胸片上已呈現較顯著的矽肺影像改變。隨著病情的進展,或有合并癥時,可出現胸悶、氣短、胸痛、咳嗽、咯痰等癥狀和體征,無特異性,雖可逐漸加重,但與胸片改變并不一定平行。(2)X線胸片表現:圓形小陰影、不規(guī)則形小陰影(SiO2含量較低的粉塵)、大陰影(直徑>1cm,晚期矽肺)、胸膜變化、肺氣腫、肺門肺紋理變化(3)肺功能變化:患者早期肺功能變化不明顯,與X線胸片影響變化不一致。進展并發(fā)肺氣腫時,肺活量明顯降低,一秒鐘用力呼氣容量也減少,殘氣量及其占肺總量比值增加。當大量肺泡遭受破壞和肺毛細血管增厚時,導致彌散功能障礙。(4)實驗室檢查:臨床使用價值有待深入研究。(5)并發(fā)癥:肺結核、肺及支氣管感染、自發(fā)性氣胸、肺心病、惡性腫瘤等。矽肺和并發(fā)癥互相促進,一旦出現并發(fā)癥,病情進展加劇,甚至死亡。診斷——原則:以職業(yè)史為前題,X線檢查為依據,綜合分析,集體診斷。分級:GBZ70-2002:塵肺肺診斷標準矽肺患者的處理——原則:一經診斷,應及時調離接塵崗位,并依據塵肺分期、肺功能損傷程度和呼吸困難程度進行致殘能力鑒定。(一)治療藥物、營養(yǎng)、適當體育鍛煉相結合的綜合治療積極預防和治療肺結核及其它并發(fā)癥(二)職業(yè)病致殘程度鑒定:按《職工工傷與職業(yè)病致殘程度鑒定》(GB/T16180-1996)。(三)患者安置原則1.塵肺一經確診,不論期別,均應及時調離接塵作業(yè)。不能及時調離的,必須報告當地勞動、衛(wèi)生行政主管部門及工會,設法盡早調離。2.傷殘程度輕者(六級、七級),可安排在非接塵作業(yè)從事勞動強度不大的工作。3.傷殘程度中等者(四級),可安排在非接塵作業(yè)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或在醫(yī)務人員的指導下,從事康復活動。4.傷殘程度重者(二級、三級),不擔負任何工作,在醫(yī)務人員指導下從事康復活動。三、硅酸鹽粉塵與石棉引起的肺部疾患石棉的理化特性及其致病作用石棉是兩類硅酸鹽礦物(蛇紋石類和閃石類)的總稱。影響石棉肺發(fā)病因素、石棉肺的病理改變與發(fā)病機制影響石棉肺發(fā)病的主要因素包括:石棉種類、石棉纖維長度、石棉纖維塵濃度、接塵工齡和接觸者個體差異等。青石棉和鐵石棉直而硬,易穿透肺組織,直接作用于胸、腹膜,引起胸膜病變。溫石棉柔軟彎曲,長期停留在肺組織而引起肺纖維化病變。細而長的纖維最具有危險性,而且也顯示較強的致癌性蓄積量取決于接塵總量(濃度×接塵時間)和清除量,蓄積量與是否發(fā)生石棉肺有密切關系。臨床表現、X線胸片特征、常見并發(fā)癥(1)癥狀和體征:石棉肺最早期的癥狀是干咳和氣緊。胸痛不是石棉肺的特征,若持續(xù)性胸痛,首先要考慮的是肺癌或惡性胸膜間皮瘤。石棉肺最早期出現的體征是雙下肺區(qū)出現捻發(fā)音。杵狀指(趾)在石棉肺晚期出現,隨著病變加重而明顯。(2)肺功能改變:限制性肺通氣功能損害,VC↓,FVC↓、TLC↓(3)X線胸片表現:不規(guī)則小陰影、胸膜改變、蓬發(fā)狀心影(4)并發(fā)癥:肺感染、肺心病、肺氣腫、癌癥1.具體地講,環(huán)境介質是指:AA空氣、水、土壤(巖石)B空氣、水、土壤(巖石)和生物體C空氣、水、土壤(巖石)和食物D空氣、水、食物、生物體E空氣、水以及各種固態(tài)物質2缺碘可以引起如下系列疾病或癥狀,除外CA克汀病B甲狀腺腫C大骨節(jié)病D智力低下E甲狀腺功能低下3下列是環(huán)境中易引起持續(xù)性蓄積危害的污染物,除外BA滴滴涕、多氯聯苯等B氰化物C汞、鎘D苯并芘、二惡英E鉛4“食物網”的概念是AA多條食物鏈相互交叉相連,形成復雜的網絡狀食物關系B多種生物相互作用,形成的網狀食物關系C多種生物因食物不同,形成復雜的食物關系D多種污染食物與健康的相互關系E復雜的食物之間的關系5人類大量使用氯氟烴(CFCs)造成的全球環(huán)境問題主要是BA氣候變暖導致冰川融化等生態(tài)破壞B臭氧層破壞C形成酸雨,破壞生態(tài)系統(tǒng)D生物多樣性銳減E植被破壞,導致沙漠化6生物地球化學性疾病的發(fā)生主要是由于CA人體攝入微量元素過多所致B人體攝入微量元素過少所致C地質地理原因使當地居民攝入微量元素過多或過少所致D環(huán)境破壞對地質條件影響使人體攝入礦物質異常所致E飲食中某種元素含量異常所致7原生環(huán)境是指BA受動物活動影響的天然環(huán)境B未受人類活動影響的天然環(huán)境C無動植物生存而僅有少量微生物存在的環(huán)境D受人為活動影響的環(huán)境E以人類為中心的環(huán)境8以下哪組是環(huán)境中常見的二次污染物CA二氧化硫和顆粒物B鉛、鎘、汞、酚C甲基汞、光化學煙霧D氮氧化合物、碳氫化物E環(huán)境內分泌干擾物9生物標志物是EA暴露劑量的指示物B有害效應的指示物C細胞和分子水平上改變的指示物D人群易感性的指示物E與發(fā)病機制有關聯的一系列關鍵事件的指示物10環(huán)境衛(wèi)生學主要研究CA自然環(huán)境與人群健康的關系B生活環(huán)境與人群健康的關系C自然環(huán)境和生活環(huán)境與人群健康的關系D生活居住環(huán)境和自然環(huán)境與人群健康的關系E自然環(huán)境、生活居住環(huán)境、工作學習環(huán)境與人群健康的關系11人群易感性是CA遺傳決定的B后天獲得的C由遺傳和后天的因素共同決定的D是不會改變的E是感染以后產生的12環(huán)境污染的概念是EA排入環(huán)境中的廢棄物的數量或濃度超過了環(huán)境的自凈能力B排入環(huán)境中的廢棄物造成了環(huán)境質量下降和惡化C排入環(huán)境中的廢棄物影響了人體健康DA+BEA+B+C13人類大量使用含磷洗衣粉是導致湖泊和水庫下列哪個現象的罪魁禍首DA水體有機污染B漲潮現象C水體變黑變臭D水體富營養(yǎng)化E水中溶解氧減少14下面是環(huán)境污染產生的急性危害,除外AA地方性氟中毒B印度博帕爾發(fā)生的異氰基甲酯泄露事件C前蘇聯發(fā)生過的核電站核泄漏事故D倫敦煙霧事件E介水傳染病暴發(fā)流行15影響環(huán)境化學污染物產生慢性危害的因素是EA污染物的暴露劑量B污染物的暴露時間(暴露期和頻度)C化學污染物的生物半減期和化學特性D機體的反應特性E以上全是營養(yǎng)(部分)營養(yǎng)價值:是指某種食品所含營養(yǎng)素和能量能滿足人體營養(yǎng)需要的程度。食品營養(yǎng)價值的高低取決于食品中營養(yǎng)素的種類是否齊全、數量是否充足、相互比例是否適宜以及是否容易消化吸收等四方面因素。2、營養(yǎng)狀況評價方法:膳食調查、人體測量、實驗室檢查、臨床檢查。3、膳食指南:膳食指南是營養(yǎng)工作者根據營養(yǎng)學原理提出的一組以食物為基礎的建議,以指導大眾合理選擇與搭配食物。它是倡導平衡膳食、合理營養(yǎng),以減少與膳食有關的疾病,促進健康的通俗易懂的宣傳材料。DRIs:膳食營養(yǎng)素參考攝入量,一組每日平均膳食營養(yǎng)攝入量的參考值。包括:EAR(平均攝入量)、RNI(推薦攝入量)、AI(適宜攝入量)、UI(可耐受最高攝入量)5、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主要原則:1)食物多樣,谷類為主,粗細搭配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3)每天吃奶類、大豆或其制品4)常吃適量的魚、禽、蛋和瘦肉5)減少烹調油用量,吃清淡少鹽的膳食6)食不過量,天天運動,保持健康體重7)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適量8)每天適量飲水,合理選擇飲料9)如飲酒應限量10)吃新鮮衛(wèi)生食物6、食品安全:對食品按其原定用途進行制作、使用時會使消費者健康受到損害的一種擔保。7、食源性疾?。和ㄟ^攝食進入人體內的各種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質或中毒性質的一類疾病。特征:(1)在爆發(fā)或傳播流行過程中,食物是傳播病原物質的媒介。(2)其病原物質是存在于食物中的各種致病因子。(3)攝入含有致病因子的食物可引起以急、慢性病理過程為主要臨床特征的中毒或感染性兩類臨床綜合征8、食物中毒:攝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學性有毒有害物質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質當作食品攝入后出現的非傳染性的急性、亞急性疾病。這是一類最為常見的食源性疾病。9、營養(yǎng)支持(nutritionsupport)在不能正常進食的情況下,通過消化道或靜脈將特殊制備的營養(yǎng)物質送入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