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學1構造概論_第1頁
房屋建筑學1構造概論_第2頁
房屋建筑學1構造概論_第3頁
房屋建筑學1構造概論_第4頁
房屋建筑學1構造概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房屋建筑學1構造概論第1頁/共79頁房屋建筑學一、課程定位與培養(yǎng)目標《房屋建筑學》課程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建筑工程類的專業(yè)基礎課。本課程的任務是使學生掌握建筑構造和建筑設計原理兩大部分內容,本課程以建筑材料、建筑制圖等課程為基礎,使學生具有從事中小型建筑方案設計和建筑施工圖設計的初步能力;同時它又為建筑結構、建筑施工等后繼專業(yè)課程提供必要的基礎知識,在課程體系中起著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建筑構造建筑設計原理建筑材料建筑制圖結構力學建筑施工第2頁/共79頁《房屋建筑學》包括民用、工業(yè)建筑構造和建筑設計。主要任務是整合前期各門課程中形成的單項能力,培養(yǎng)學生理解建筑設計理念,能夠查閱有關建筑規(guī)范、建筑圖集等資料,能夠讀懂建筑施工圖,能夠進行建筑構造處理的通用職業(yè)能力,并為學生形成專業(yè)核心能力構建能力平臺。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構思能力繪圖能及圖形表達能力自學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培養(yǎng)目標房屋建筑學第3頁/共79頁1.參考書目:同濟、東南等大學主編《房屋建筑學》建工出版社1997年;黃繩主編《建筑設計學》西安科技大學出版社1997重慶建筑大學主編《房屋建筑學》《建筑設計原理》;《建筑構造》《新住宅平面設計》《我心目中的家》《建筑設計資料集》《建筑構造資料集》《建筑學報》《中南建筑圖集》(2003版)

課外學習參考2.參考網(wǎng)站:ABBS建筑論壇/

網(wǎng)易建筑-土木在線/筑龍網(wǎng)/forum/index.asp天工網(wǎng)/定鼎網(wǎng)/同濟大學建系/房屋建筑學第4頁/共79頁第5頁/共79頁房屋建筑學教材選用:《房屋建筑學》舒秋華,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房屋建筑學研究的主要內容●作為一門內容廣泛的綜合性學科,它涉及到建筑功能、建筑藝術、工程技術、工程經(jīng)濟等諸多方面的問題。同時,這些問題之間又因共存于一個系統(tǒng)中而相互關聯(lián)、相互制約、相互影響。隨著人類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社會整體技術力量,特別是工程技術水平的不斷發(fā)展,作為該系統(tǒng)中的各個層面都會不斷發(fā)生變化,它們之間的相關關系也會隨之發(fā)生變化。因此,在學習這門課程的過程中,應當帶有系統(tǒng)的眼光和發(fā)展的眼光。

二、教學內容●應用型人才“房屋建筑學”課程內容包括:建筑物的基本構成、構造以及在建造過程中所相應采用的技術和工藝。旨在幫助學生了解建筑物的基本構成、常用構造做法及其在具體條件下實現(xiàn)的可能性及實施途徑,有利于加深對建筑設計意圖的理解和解決工程實踐問題能力的提高。第6頁/共79頁建筑構造概論基礎和地下室墻體和柱子樓地層構造樓梯構造屋頂構造門窗構造天窗構造建筑防火與安全疏散內容教學內容房屋建筑學建筑物的基本構成

常用構造做法第7頁/共79頁房屋建筑學教學內容六大基本組成:基礎、地下室墻、柱樓板層、地層1建筑構造概論通過本章的學習,要求學生了解民建筑物的分類和等級劃分、建筑模數(shù)協(xié)調統(tǒng)一標準、民用建筑構造組成;影響建筑構造設計的因素和基本原則。重點掌握民用建筑的構造組成;建筑構造設計的基本原則、建筑模數(shù)協(xié)調統(tǒng)一標準。樓梯屋頂門窗第8頁/共79頁2基礎和地下室通過本章的學習,要求學生了解地基和基礎的基本概念、基礎的埋置深度、基礎的類型和地下室的基本構造。3墻體通過本章的學習,要求學生了解墻體的類型及設計要求;磚墻和骨架墻構造節(jié)點;隔墻構造處理方法;墻面裝修做法和建筑幕墻構造。重點掌握墻體各有關尺度的確定;墻體構造設計;墻面裝修做法及正確選用。4樓地層通過本章的學習,要求學生了解樓板層的設計要求;鋼筋混凝土樓板的種類及布置方法;地坪層構造做法及其選用;頂棚構造、陽臺構造做法。重點掌握鋼筋混凝土樓板層的布置;樓地層的構造做法及其種類、選用;陽臺及雨篷的構造處理。房屋建筑學教學內容第9頁/共79頁教學內容5樓梯通過本章的學習,要求學生了解樓梯形式的選用和尺度的確定;鋼筋混凝土樓梯構造節(jié)點;處理樓梯的細部構造;室外臺階與坡道、電梯間的設計要求。重點掌握樓梯各有關尺寸的確定;樓梯的構造設計;電梯間的設計要求。6屋頂通過本章的學習,要求學生了解屋頂?shù)脑O計要求,屋頂?shù)呐潘M織設計,平屋頂構造做法,屋頂?shù)谋嘏c隔熱處理方式、坡屋頂構造、其它屋面構造。重點掌握屋頂?shù)呐潘M織設計;常用各類屋頂?shù)臉嬙煸O計;屋頂?shù)谋嘏c隔熱處理。房屋建筑學第10頁/共79頁教學內容7門和窗通過本章的學習,要求學生了解門窗的形式與尺度確定,木門窗、金屬門窗、塑鋼門窗構造的一般做法。重點掌握門窗有關尺寸的確定和一般構造設計方法。由于在工程實踐中多采用標準圖集,還要求會正確選用標準圖集的方法。8

天窗本章講述中庭天窗、矩形天窗、矩形避風天窗和平天窗。矩形天窗應用廣泛,是學習各類天窗的基礎。由于平時較少參觀工業(yè)建筑,要求學習室在理解文字內容和構造圖的同時,徒手繪制節(jié)點大樣圖,有條件的參觀冷加工車間和鍛造車間,加深對所學的理解和掌握。9建筑防火與安全疏散本章主要講述建筑火災的概念、火災的發(fā)展與蔓延、防火分區(qū)、防煙分區(qū)、安全疏散及高層建筑的防排煙問題。重點應掌握有關建筑防火的基本知識及高層建筑防火設計要點及實例分析。房屋建筑學第11頁/共79頁緒論第12頁/共79頁房屋建筑學建筑的含義“建筑”既表示建筑工程的建造活動,同時又表示這種活動的成果——建筑物,包括建筑物和構筑物;“建筑物”它是為了滿足社會的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質技術手段,在科學規(guī)律和美學法則的支配下,通過空間的限定、組織而創(chuàng)造的人為的社會生活環(huán)境。如:住宅、辦公樓、教室、公園等。“構筑物”是指人們一般不直接在內進行生產(chǎn)和生活的建筑。如:水塔、煙囪、堤壩、橋梁等。第13頁/共79頁房屋建筑學建筑的構成要素1.建筑功能

建筑功能是指建筑物在物質和精神方面必需滿足的使用要求。

不同類別的建筑具有不同的使用要求。例如交通建筑要求人流線路流暢,觀演建筑要求有良好的視聽環(huán)境,工業(yè)建筑必須符合生產(chǎn)工藝流程的要求,等等;同時,建筑必須滿足人體尺度和人體活動所需的空間尺度;以及人的生理要求,如良好的朝向、保溫隔熱、隔聲、防潮、防水、采光、通風條件等。

第14頁/共79頁房屋建筑學2.建筑技術

建筑技術是建造房屋的手段,包括建筑材料與制品技術、結構技術、施工技術、設備技術等,建筑不可能脫離技術而存在。其中材料是物質基礎,結構是構成建筑空間的骨架,施工技術是實現(xiàn)建筑生產(chǎn)的過程和方法,設備是改善建筑環(huán)境的技術條件。

3.建筑形象

構成建筑形象的因素有建筑的體型、內外部空間的組合、立面構圖、細部與重點裝飾處理、材料的質感與色彩、光影變化等。

第15頁/共79頁

建筑的三要素是辯證的統(tǒng)一體,是不可分割的,但又有主次之分。第一是建筑功能,滿足各種需求,起主導作用;第二是建筑技術,建筑的物質基礎,是達到目的的手段,技術對功能又有約束和促進作用;第三是建筑形象,是功能和技術的反映,但如果充分發(fā)揮設計者的主觀作用,在一定的功能和技術條件下,可以把建筑設計的更加美觀。建筑功能——建筑目的(首要地位)建筑技術——實現(xiàn)功能的手段建筑形象——建筑的結果第16頁/共79頁建筑實例第17頁/共79頁第18頁/共79頁第19頁/共79頁第20頁/共79頁第21頁/共79頁第22頁/共79頁第23頁/共79頁第24頁/共79頁第25頁/共79頁第26頁/共79頁第27頁/共79頁第28頁/共79頁第29頁/共79頁第30頁/共79頁第31頁/共79頁第32頁/共79頁第33頁/共79頁第34頁/共79頁第35頁/共79頁第36頁/共79頁第37頁/共79頁第38頁/共79頁第39頁/共79頁第40頁/共79頁第41頁/共79頁第42頁/共79頁第43頁/共79頁第44頁/共79頁第45頁/共79頁第46頁/共79頁第47頁/共79頁第48頁/共79頁第49頁/共79頁第50頁/共79頁第51頁/共79頁第52頁/共79頁第53頁/共79頁第54頁/共79頁第一章

建筑構造概述

第55頁/共79頁1、基礎:基礎是房屋最下面的部分、埋在自然地面以下。它承受房屋的全部荷載并把這些荷傳給下面的土層――地基。2、墻或柱:墻或柱是房屋的垂直承重構件,它承受樓地面和屋頂傳來的荷載并把這些荷載傳給基礎。3、樓地層:樓地層是房屋的水平承重和分隔構件,包括樓板和地面兩部分。樓板把建筑空間在垂直方面劃分為若干層,將其所承受的荷載傳給墻或柱。1.1建筑物的構造組成第56頁/共79頁4、樓梯:樓梯是房屋建筑中聯(lián)系上下層的垂直交通設施。在平時供人們上下樓層,在處于火災、地震等事故狀態(tài)時供人們緊急疏散。樓梯應堅固、安全和有足夠的通行能力。5、屋頂:是房屋頂部的承重構和圍護部分,它由屋面、承重結構和保溫(隔熱)層三大部分組成。屋面的作用是阻隔雨水、風雪對室內的影響,并將雨水排除。承重構件則承受屋頂?shù)娜亢奢d,并將這些荷載傳給墻或柱。保溫(隔熱)層的作用是防止冬季熱量散失(夏季太陽輻射熱入室內)第57頁/共79頁6、門和窗門是供人們及家具設備進出房屋和房間的建筑配件。在遇有非常災害時,人們要經(jīng)過門進行緊急疏散。有的門還兼有采光和通風的作用。門應有足夠的寬度。窗的作用是采光和通風,供人們眺望,窗應有足夠的面積。第58頁/共79頁第59頁/共79頁1.2影響建筑構造的因素1.外力的影響外力的形式多種多樣。如風力、地震力、構配件的自重力、溫度變化、熱脹冷縮產(chǎn)生的內應力、正常使用中人群、家具設備作用于建筑物上的各種力等等。2.自然環(huán)境的影響自然界的風霜雨雪、冷熱寒暖、太陽輻射、大氣腐蝕等都時時作用于建筑物,對建筑物的使用質量和使用壽命有著直接的影響。第60頁/共79頁3.人為因素的影響人們在生產(chǎn)生活中,常伴隨著產(chǎn)生一些不利于環(huán)境的負效應,諸如噪聲、機械振動、化學腐蝕、煙塵,有時還有可能產(chǎn)生火災等,對這些因素設計時要認真分析,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4.

技術經(jīng)濟條件的影響所有建筑構造措施的具體實施,必將受到材料、設備、施工方法、經(jīng)濟效益等條件的制約第61頁/共79頁1.3建筑模數(shù)協(xié)調標準為了實現(xiàn)工業(yè)化大規(guī)模生產(chǎn),使不同材料、不同形式和不同制造方法的建筑構配件、組合件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和互換性,在建筑業(yè)中必須共同遵守《建筑模數(shù)協(xié)調統(tǒng)一標準》(GBJ2-86),以下簡稱標準。建筑模數(shù)是指選定的尺寸單位,作為尺度協(xié)調中的增值單位,也是建筑設計、建筑施工、建筑材料與制品、建筑設備、建筑組合件等各部門進行尺度協(xié)調的基礎,其目的是使構配件安裝吻合,并有互換性。第62頁/共79頁基本模數(shù)是模數(shù)協(xié)調中選用的基本尺寸單位,基本模數(shù)的數(shù)值應為100mm,其符合為M,即1M=100mm。整個建筑物和建筑物的一部分以及建筑組合件的模數(shù)化尺寸,應是基本模數(shù)的倍數(shù)。

由于建筑中需要用模數(shù)協(xié)調的各部位尺寸相差太大,僅僅靠基本模數(shù)不能滿足尺度的協(xié)調要求,因此在基本模數(shù)的基礎上又發(fā)展了相互之間存在內在聯(lián)系的導出模數(shù)。其包括擴大模數(shù)和分模數(shù)?;灸?shù)和導出模數(shù)第63頁/共79頁

擴大模數(shù):指基本模數(shù)的整倍數(shù)。1、水平擴大模數(shù)為:

3M、6M、12M、15M、30M、60M等6個,其相應的尺寸分別為

300mm、600mm、1200mm、

1500mm、3000mm、6000mm。(主要適用于建筑物的開間或柱距、進深或跨度)第64頁/共79頁2、豎向擴大模數(shù)的基數(shù)為:

3M、6M兩個,其相應的尺寸為:

300mm、600mm。(主要適用于建筑物的高度、層高、門窗洞口尺寸)第65頁/共79頁分模數(shù):指整數(shù)除基本模數(shù)的數(shù)值。分模數(shù)的基數(shù)為:

M/10、M/5、M/2等3個,其相應的尺寸為:

10mm、20mm、50mm。(主要適用于縫隙、構造節(jié)點、構配件斷面尺寸)第66頁/共79頁建筑模數(shù)第67頁/共79頁建筑設計中各種尺寸的關系。

由于建筑物構配件在制造時有加工的誤差,在安裝時又有位置的誤差,因此在實際上就產(chǎn)生了下面三種尺寸,即標志尺寸、構造尺寸、實際尺寸。第68頁/共7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