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節(jié)的知識_第1頁
七夕節(jié)的知識_第2頁
七夕節(jié)的知識_第3頁
七夕節(jié)的知識_第4頁
七夕節(jié)的知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第頁七夕節(jié)的知識七夕節(jié)的由來

相傳在很早以前,南陽城西牛家莊里有個聰慧、忠厚的小伙子,父母早亡,只好跟著哥哥嫂子度日,嫂子馬氏為人狠毒,常常虐待他,逼他干許多的活,一年秋天,嫂子逼他去放牛,給他九頭牛,卻讓他等有了十頭牛時才能回家,牛郎無奈只好趕著牛出了村。

牛郎單獨一人趕著牛進了山,在草深林密的山上,他坐在樹下難過,不知道何時才能趕著十頭?;丶?,這時,有位須發(fā)皆白的老人消失在他的面前,問他為何難過,當?shù)弥脑馐芎?,笑著對他說:“別難受,在伏牛山里有一頭病倒的老牛,你去好好喂養(yǎng)它,等老牛病好以后,你就可以趕著它回家了。

牛郎翻山越嶺,走了很遠的路,最終找到了那頭有病的老牛,他看到老牛病得厲害,就去給老牛打來一捆捆草,一連喂了三天,老牛吃飽了,才抬起頭告知他:自己本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觸犯了天規(guī)被貶下天來,摔壞了腿,無法動彈。自己的傷需要用百花的露水洗一個月才能好,牛郎不畏辛苦,細心地照料了老牛一個月,白天為老牛采花接露水治傷,晚上依偎在老年身邊睡覺,到老牛病好后,牛郎高興奮興趕著十頭?;亓思?。

回家后,嫂子對他照舊不好,曾幾次要加害他,都被老牛設(shè)法相救,嫂子最終惱羞成怒把牛郎趕出家門,牛郎只要了那頭老牛相隨。

一天,天上的織女和諸仙女一起下凡嬉戲,在河里洗澡,牛郎在老牛的關(guān)心下熟悉了織女,二人互生情意,后來織女便偷偷下凡,來到人間,做了牛郎的妻子??椗€把從天上帶來的天蠶分給大家,并教大家養(yǎng)蠶,抽絲,織出又光又亮的綢緞。

牛郎和織女結(jié)婚后,男耕女織,情深意重,他們生了一男一女兩個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美好。但是好景不長,這事很快便讓天帝知道,王母娘娘親自下凡來,強行把織女帶回天上,恩愛夫妻被拆散。

牛郎上天無路,還是老牛告知牛郎,在它死后,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穿著就可以上天。牛郎根據(jù)老牛的話做了,穿上牛皮做的鞋,拉著自己的兒女,一起騰云駕霧上天去追織女,眼見就要追到了,豈知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金簪一揮,一道波濤洶涌的天河就消失了,牛郎和織女被隔在兩岸,只能相對哭泣流淚。他們的忠貞愛情感動了喜鵲,千萬只喜鵲飛來,搭成鵲橋,讓牛郎織女走上鵲橋相見,王母娘娘對此也無奈,只好允許兩人在每年七月七日于鵲橋相見。

后來,每到農(nóng)歷七月初七,相傳牛郎織女鵲橋相見的日子,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視星空,查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盼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見,懇求上天能讓自己能象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能有如意稱心的美滿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節(jié)。

七夕節(jié)飲食風(fēng)俗

1、吃面條

另外這一天有吃面的風(fēng)俗,這一天往往跟中國的24節(jié)氣以外的三個雜節(jié)氣,一個雜節(jié)氣就是三伏,還有一個是暑九,還有一個南方的雷雨。大家都知道頭伏餃子,二伏面。而且吃面意味著挑壽,面挑得越高,人就越長壽。還有為織女擺貢。

面條可以做,抻面最好,它象征著巧,而且象征你以后的性格能屈能伸,特殊是能男孩子抻面或者給丈夫抻面,而且具有韌性,說明你出去做人也要有韌性,你的事業(yè)才能夠勝利。丈夫的夫原來就是天字出頭叫夫,丈夫為天,妻子為地,面抻出頭上,天就為夫,就可以闖出一番事業(yè)。另外闖蕩出來,還要祝愿婆婆公公健康長壽。

2、巧果

七夕的應(yīng)節(jié)食品,以巧果最為知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巧果是油面糖蜜?!稏|京夢華錄》中之為“笑厭兒”、“果食花樣”,圖樣則有捺香、方勝等。宋朝時,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如今浙江的杭州、寧波、溫州等地,在七夕這一天,人們還會用面粉制作各種小型物品,放到油鍋里煎炸后稱“巧果”。晚上還會在清掃潔凈的庭院里,擺上巧果、蓮蓬、白藕、紅菱等,家中親友圍坐在一起。

手巧的女子,還會捏塑出各種與七夕傳奇有關(guān)的花樣。此外,乞巧時用的瓜果也可多種改變。講究者還會使用“巧果卡子”的木制模具做出來各式各樣的巧果,如魚、花生、桃子、籃子、蓮蓬、老虎、獅子等等。制作時只需將調(diào)好的面拽成小塊塞進印模里,小號的用手指肚、大號的用手掌根壓實與卡子一般平,然后小卡子抓住一端、大卡子握住把兒,用力將另一端磕向案板便可做出各種樣子和印著吉利圖案的“巧果”面團,接著經(jīng)過烙烤或油炸后便可食用。吃時,若嫌枯燥膩味,不妨喝幾口王老吉,有助于預(yù)防上火。

3、蠶豆

許多人不知道,七夕節(jié)還與分豆結(jié)緣。每年七月初七,各家各戶都要分食蠶豆,謂之“咬鬼頭”,取驅(qū)邪的意思?!胺侄菇Y(jié)緣”是福州七夕節(jié)特有的風(fēng)俗。此俗緣出郊區(qū),后傳入城中。節(jié)日里福州人互相贈送蠶豆,并在七夕夜月光下分啃蠶豆談天說地,以作結(jié)緣紀念。七夕成為促進家人和諧、伴侶緣深、鄰里友好相處的“結(jié)緣節(jié)”。平日,小孩、鄰里之間難免會磕磕碰碰,蠶豆一分,積怨便煙消云散了。

慶祝場所

日本的七夕節(jié)有許多活動,因地而異,主要有歌舞表演,焰火,抬轎子等等,特別喧鬧。最有名的地方是京都府的北野天滿宮、香川縣的金刀吡羅宮、神奈川縣的平冢市和富山縣的高崗市。

日本七夕節(jié)源于中國,經(jīng)過多年的演化,如今已經(jīng)成為日本夏季傳統(tǒng)的節(jié)日之一。七夕在日本原是朝廷貴族的祭祀活動,又稱乞巧奠。從江戶時代起,才成為一種民間慶?;顒?。原來跟中國一樣,是舊歷的7月7日,后來在明治6年改歷以后,只有很少地區(qū)沿用舊歷,大部分地區(qū)把七夕節(jié)變?yōu)樾職v的7月7日;另外東日本和北海道,仙臺等地是推延一月,把8月7日作為七夕節(jié),這樣跟舊歷七夕大致相同。

與大多數(shù)人的想法不同,七夕本身并無科學(xué)道理,無論哪一天,牛郎星、織女星的亮度以及距離地球的遠近都是基本無改變的,所以在日本的七夕觀星和在中國的七夕觀星并沒有優(yōu)劣之分。日本對七夕日期的修改并無任何影響。

然而,日本的七夕確實喧鬧,這里的七夕,并不是給情人們的,而是孩子的節(jié)日。這個時候,大商店往往擺開兩棵象征性的柳樹,并給孩子們免費供應(yīng)彩色的紙條。孩子們將自己的愿望在紙條上寫好,再折成鳥雀的樣子穿在柳枝上。穿的紙條多了,一串串遠遠望去,就真有點兒喜鵲搭橋的味道。

之所以有這樣的風(fēng)俗,緣由在于最初孩子們是利用這個節(jié)日向織女祈求一雙巧手。傳奇中的織女心靈手巧,七夕的時候她夫妻相見,心情自然很好,這時候向她祈求,自然被允準的可能性很大。中國古代也有同樣的風(fēng)俗,因此七夕又稱為七巧節(jié)或者乞巧節(jié)。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日本的`織女責任越來越大,已經(jīng)不但要賜給孩子們巧手,而且要負責滿意他們的各種愿望。

日本的七夕還有一個習(xí)慣,就是人們會到商店購置糯米做的小點心來吃。吃這個小點心是有講究的,一來是喜鵲搭的橋怕不牢固,為了保障牛郎織女的交通平安,要弄些粘的東西來把橋沾得牢固點兒;二來牛郎織女好久不見,難免有些情不自禁的情節(jié),喜鵲們看在眼里,不免亂說,為了避開影響安定團結(jié),也要弄些粘的東西把廝鳥們的嘴巴粘起來。

由此可見,日本的七夕和中國一樣,都是來自于牛郎織女的傳奇,日本古書《古今要覽稿》,《古事類苑》等中,對這一點都有記述,根據(jù)這些資料記載,七夕在日本盛于奈良時代,最初是宮廷節(jié)日,叫做“七日盆”,用于祈求婚姻美滿,儀式相當冗雜,充分顯示了日本人慣于制造麻煩的特點,要求一天吃七頓飯,洗七次澡……

好在,傳到民間以后,七夕變成了孩子們的節(jié)日,也就沒有了這樣多的繁瑣。

各地祭典

據(jù)說七夕是奈良時代從中國傳入日本的。提到七夕,人們即會聯(lián)想是牛郎織女見面的那一天。這個牛郎織女美妙的傳奇在日本也廣為人知。與中國不一樣的是,日本自江戶時代在七夕這一天開頭了一種特別活動。就是把自己的愿望寫在帶一根線的紙簽上,然后把寫好的這張紙簽系在竹枝上,這樣自己則會如愿以償了。

這種做法只有日本存在,在別的國家是沒有的??梢娙毡救藢λ麌幕皇钦瞻岫歉鶕?jù)自己民族的風(fēng)俗去汲取,并且將他國的文化融入自己民族生活之中。

在日本的仙臺、平冢、一宮地方七夕這一天祭典活動很轟動,還有相模原市、安城市、高崗市等多處都大規(guī)模的進行七夕活動?xùn)|京地區(qū)雖然沒有什么大的祭典活動,但是在七夕這一天處處都可以看到人們把寫著自己愿望的紙簽,吊在竹枝上的情景。在田町車站,這一天竹枝把站內(nèi)中心的大柱子裝飾,上面掛滿了港區(qū)各個幼兒園小伴侶們寫的志愿和盼望。

節(jié)日氣氛

家庭也很重視七夕。家庭的七夕活動,一般都是在家四周的竹林或海邊進行。人們要買來彩紙和絲線,剪成各種各樣的樣子,讓孩子們把自己的心愿寫在上面,綁上絲線。一切預(yù)備就緒,就帶著孩子們來到四周的竹林或海邊。孩子們虔誠地把彩紙掛在竹子上或投入大海,再閉眼合手祈禱一番,然后高興奮興地回家。

在以后的日子里,孩子們就只等待著自己愿望的實現(xiàn)了。孩子們的愿望都不難實現(xiàn),他們無非是盼望得到一件玩具,或一本書,或一件新衣服,所以,到適當時機,家長就會滿意他們,讓他們?nèi)缭敢詢?。因此,孩子們對七夕?jié)特殊鐘情,對這一天布滿著期盼。對于七夕活動,大人們并非當真,只不過是為了讓孩子們的生活多一點顏色,有一些期盼罷了。

七夕節(jié)的風(fēng)俗

1、婦女洗發(fā)

婦女七夕洗發(fā),也是特殊的風(fēng)俗。人們認為,七夕這天取泉水、河水,就猶如取銀河水一樣,具有干凈的神圣力氣。有的地方直接叫它“天孫〔即織女〕圣水”。因此女性在這天沐發(fā),也就有了特別意義,代表用銀河里的圣水凈發(fā),必可獲得織女神的護佑。

2、染指甲

染指甲系流傳在中國西南一帶的七夕風(fēng)俗,四川省諸多縣志以及貴州、廣東兩地,也有此風(fēng)。很多地區(qū)的年輕姑娘,喜愛在節(jié)日時用樹的液漿兌水洗頭發(fā),傳奇不僅可以年青秀麗,而且對未婚的女子,還可以盡快找到如意郎君。用花草染指甲也是大多數(shù)女子與兒童們,在節(jié)日消遣中的一種愛好,也與生育信仰有親密的關(guān)系。

3、相互贈送,以示友誼

廣州七夕拜仙,已婚女子一般不能參與,但新婚后的新娘在過第一個七夕時,要進行一次“辭仙”儀式。即在初六晚上祀神時,除了牲醴、紅蛋、酸姜等〔取兆得子〕以外,還要加上雪梨或沙梨,表示與姑娘節(jié)離別之意。

4、拜“七娘媽”

閩南和臺灣的七夕節(jié)又是“七娘媽”的誕辰日。民間非常盛行崇拜七娘媽這一被奉為愛護孩子平安和健康的偶像。相傳閩南人過去越峽跨洋到臺灣或異國他邦經(jīng)商、謀生,大都多年未能歸,婦女們只好把全部的盼望,都寄予在孩子身上,有了盼望才有生活下去的士氣。所以,七夕這一相思傳情的節(jié)日又演化成對愛護孩子的“七娘媽”神的祈禱。

5、結(jié)扎巧姑

陜西黃土高原地區(qū),在七夕節(jié)的夜晚也有進行各種乞巧活動的風(fēng)俗,婦女們往往要結(jié)扎穿花衣的草人,謂之巧姑,不但要供瓜果,還栽種豆苗、青蔥,在七夕之夜各家女子都手端一碗清水,剪豆苗、青蔥,放入水中,用看月下投物之影來占卜巧拙之命,還穿針走線,競爭凹凸。同時還進行剪窗花比巧手的活動。

6、為牛慶生

兒童會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掛在牛角上,又叫“賀牛生日”。由于傳奇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織女分開后,老牛為了讓牛郎能夠跨越天河見到織女,就讓牛郎把它的皮刨下來,駕著它的牛皮去見織女。人們?yōu)榱思o念老牛的犧牲精神,便有了“為牛慶生”的風(fēng)俗。

七夕節(jié)簡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