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講群體性糾紛解決機制_第1頁
第五講群體性糾紛解決機制_第2頁
第五講群體性糾紛解決機制_第3頁
第五講群體性糾紛解決機制_第4頁
第五講群體性糾紛解決機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五講群體性糾紛解決機制第1頁,共37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相關案例1、美國的石棉訴訟案這是一個在30年代就已經(jīng)知道的危險,在40年代、50年代危險在上百萬美國人中顯現(xiàn),在60年代開始對他們的生命健康產生傷害,在70年代開始引發(fā)訴訟浪潮的故事。由于某些與石棉有關的疾病可能有長達40年的潛伏期,因此會出現(xiàn)持續(xù)的訴訟浪潮?!绹?lián)邦最高法院

2、德國的艾森乳腺癌案

20世紀90年代,由于某醫(yī)生的誤診,艾森市有數(shù)百名婦女的一側或兩側的乳房經(jīng)手術切除。1996年該事件為媒體披露后,第2頁,共37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受害者向艾森的地方法院提起訴訟,1997年6月,該醫(yī)生的實驗室失火,醫(yī)生本人也在大火中喪生。由于原告已無法取得誤診的證據(jù),地方法院駁回了所有原告的訴訟。敗訴后,169名原告向地區(qū)高等法院提起上訴。兩名律師代理了所有的上訴案件。高等法院與原告和律師商量后,選擇一名原告繼續(xù)進行訴訟,并終止其他案件的審理。二審法院支持了原告的請求,實際賠償人德國醫(yī)生保險公司不服,上訴到聯(lián)邦最高法院,最高法院維持了地區(qū)高等法院的判決。保險公司立即表示同意向169名原告提供1200萬歐元的賠償。第3頁,共37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3、我國大慶聯(lián)誼虛假陳述案哈爾濱中級法院于2002年一月陸續(xù)收到250件股民訴大慶聯(lián)誼的民事賠償案件,共涉及股民788人,訴訟表的金額1700余萬元。4、海南至北京航班延誤訴訟該航班總計售機票236張,因航班延誤,乘客與航空公司產生糾紛,部分乘客向法院提起訴訟,法院發(fā)出公告后有202人到法院登記權利。當事人推選甲、乙、丙三人作為代表人進行訴訟。后來該案件在法院主持下達成和解。航空公司賠禮道歉并向乘客贈送紀念品。第4頁,共37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一、群體性糾紛概述(一)群體性糾紛的概念

群體性糾紛,是指當事人一方或雙方人數(shù)眾多的糾紛。具體達到多少人才算是群體性糾紛,則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群體性糾紛時隨著現(xiàn)代社會的到來而出現(xiàn)的一種糾紛。生產和消費的大規(guī)模化、同質化是這類糾紛得以產生的原因。第5頁,共37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群體性糾紛的特點在于:當事人的多數(shù)性糾紛發(fā)生的多地域性案件事實的共同性(二)群體性糾紛解決機制傳統(tǒng)的民事訴訟糾紛解決機制——兩當事人程序結構、單獨訴訟與共同訴訟制度傳統(tǒng)的民事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是為解決小規(guī)模糾紛而設置的為適應解決群體糾紛的需要,需要創(chuàng)立新的糾紛解決機制第6頁,共37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各國解決群體性糾紛的訴訟機制主要有:德國的團體訴訟制度日本的選定當事人制度英國的代表人訴訟制度美國的集團訴訟制度我國的代表人訴訟制度(三)群體性訴訟制度的功能有利于保護受害人(消費者)的利益有利于遏制違法行為有利于實現(xiàn)雙方當事人的實質平等有利于提高訴訟的效率有利于防止裁判相抵觸第7頁,共37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二、德國的團體訴訟

德國的集團訴訟,是指有訴訟權利能力的公益團體及合格組織,依照法律的規(guī)定,就他人違反特定禁止或者無效的行為,向法院請求命令他人中止或者撤回其行為的一種民事訴訟。反對不正當競爭團體訴訟、一般交易條件團體訴訟、自然環(huán)境保護團體訴訟工商利益團體、消費者團體、環(huán)境保護團體第8頁,共37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二)團體訴訟的特征德國團體訴訟制度具有以下特征:第一,提起團體訴訟的原告,僅限于有權利能力的公益團體及合格組織,例如工業(yè)、商業(yè)工會或手工業(yè)工會、經(jīng)營相同或相關商品或營業(yè)上結合的企業(yè)經(jīng)營者。團體的成員無權提起此類訴訟。例如,消費者不能以消費者代言人的名義向法院提起訴訟。第二,團體訴訟的原告只能提起請求法院判令被告中止一定行為或者撤回一定的訴訟。

第9頁,共37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根據(jù)一般民事訴訟的原則,權利受害者只要存在權利保護的必要,可以提起各種類型的訴訟,包括確認之訴、變更之訴以及給付之訴。但是,在德國團體訴訟中,原告一般只能提起確認之訴或者變更之訴,主要是不作為請求之訴,不得提起損害賠償之訴。第三,團體訴訟原告的起訴是基于團體法人自己的實體權利,并非代理成員或者基于訴訟擔當?shù)臋嗬?。?0頁,共37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第四,團體訴訟判決效力的擴張具有片面性。團體訴訟原告的勝訴判決,團體各成員可以引用,據(jù)以主張判決對其有拘束力;如果團體訴訟原告敗訴的,則因其成員未受程序保障,因而不受判決的束。其他消費者團體如果未參加訴訟程序,則判決無論是否有利于其團體的消費者,一律不對其發(fā)生效力。第11頁,共37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三、日本的選定代表人制度根據(jù)日本新民事訴訟法第30條規(guī)定,當因與某一事件有牽連而具有共同利益的當事人為多數(shù)且不屬于非法人團體時,該全體人員可以從中選定一人或數(shù)人作為當事人實施訴訟。其中,作出選定行為的人稱為選定人,而被選定者稱為選定當事人。選定行為既可以在起訴前也可以在訴訟系屬后實施,當在訴訟系屬后進行選定時,選定人隨著選定的完成而退出訴訟。第12頁,共37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二)選定當事人制度的適用條件從日本新民事訴訟法第30條的規(guī)定,可以看出,選定當事人制度的適用條件包括三個:第一,多數(shù)人的存在,且多數(shù)人不屬于任何有代表人或管理人的某個團體。第二,共同利益的存在。多數(shù)人之間必須存在共同利益,才可能適用選定當事人制度。

第13頁,共37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日本判例認為,相互間處于可以成為共同訴訟人的關系,且主要的攻擊防御方法相同的人之間即屬有共同利益。因此,多數(shù)入會權人或共有人、多數(shù)連帶債務人、同一事故的多數(shù)被害人等情形均可以利用選定當事人制度。第三,選定當事人應從共同利益人中選擇。非當事人不得作為選定當事人。(三)選定當事人制度的特征第14頁,共37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日本的選定當事人制度具有兩個顯著特征:第一,屬于訴訟擔當?shù)囊环N類型。所謂訴訟擔當,是指不是權利或者民事法律關系主體的第三人,對他人的權利或民事法律關系有管理權,以當事人的地位,就該法律關系所產生的糾紛行使訴訟實施權,而主張一項他人享有的權利。在日本選定當事人制度中,被選定的人就具有共同利益的多數(shù)人訴訟有訴訟實施權,一旦選定當事人,其他當事人就退出訴訟,不再行使訴訟權利,承擔訴訟義務,而僅僅是承擔判決的實體后果。第15頁,共37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第二,是共同訴訟的延伸。選定當事人制度以共同訴訟制度為基礎,具體體現(xiàn)為:要求人數(shù)眾多,多數(shù)人之間存在共同利益,判決效力及于所有選定人。共同訴訟要求全體共同訴訟人參加訴訟,都作為訴訟的當事人,在訴訟中享有訴訟權利,承擔訴訟義務。但在選定當事人制度中,一旦選定了當事人,其他當事人就必須退出訴訟,不再享有訴訟權利,也不再承擔訴訟義務,而僅僅承擔判決的實體后果。第16頁,共37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選定既可以在訴訟系屬前進行,也可以在訴訟系屬后進行選定需采用書面形式進行選定當事人通常發(fā)生在原告一方,但也可能發(fā)生在被告一方選定當事人雖然與訴訟代理人有相似之處,但在權限上不同于代理人選定當事人與我國的訴訟代表人有一定的相似之處,但又不同于訴訟代表人判決書如何寫的問題(被告賠償300萬日元,原告為A、B、C三人,A為選定當事人);A能否對整個判決申請強制執(zhí)行第17頁,共37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四、英國的代表人訴訟英國的代表人訴訟有兩種類型:(一)在多數(shù)當事人有共同利益時,得由一人或者數(shù)人作為其他人之代表而起訴或被訴;這是實務中常見的類型(二)在不能確認實體權利人為何人(包括尚未出生者、下落不明者、身份一時難以確定者等)時,法院得指定一人或數(shù)人為實體權利人利益提起訴訟。第18頁,共37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英國代表人訴訟中的損害賠償問題早期判例認為代表人訴訟不適用損害賠償,新的判例認為可以用。但分為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確認賠償請求權是否成立;第二階段解決各個人的賠償問題。在例外情形下(當對每個人的賠償數(shù)額容易確定時)也可一次性解決。第19頁,共37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五、美國的集團訴訟(一)集團訴訟的先決條件集團訴訟的先決條件有四:第一,眾多性。集團人數(shù)眾多,以致全體成員的合并實際上是不可能的。至于人數(shù)究竟是多少,立法并沒有加以規(guī)定,而由法官結合個案的情況具體決定。部分學者和法官建議為25人以上。第二,共同性。集團存在共同的法律或者事實問題。如果集團成員在案件的法律問題或者事實問題上毫無共同之處,集團訴訟的各種優(yōu)勢便難以體現(xiàn)出來,因而就沒必要承認其為集團訴訟。第20頁,共37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第三,典型性。代表人的請求或抗辯是在集團中有代表性的請求或抗辯。代表人本身是該集團訴訟的當事人,同時又是其他未參加訴訟者的代理人,因此,代表人在該集團訴訟中所擁有的權益應當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第四,代表的充分性。代表人能公正、充分地維護集團成員的利益。正當程序的原理第21頁,共37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二)集團訴訟的類型根據(jù)《聯(lián)邦民事訴訟規(guī)則》23(b)的規(guī)定,集團訴訟可以分為三大類型:1、必要的集團訴訟。所謂必要的集團訴訟,是指法院必須將其作為集團訴訟對待,而不得分開來進行審理的集團訴訟。要構成必要的集團訴訟,除了符合上述四個基本的先決條件以外,還必須符合以下兩個條件:第一,如果由集團的各個成員分別訴訟,或者針對集團分別提起訴訟,可能會產生這樣的風險:對集團的各個成員作出相互矛盾或者不一致的判決,從而給集團相對方當事人設定不相容的行為標準;第22頁,共37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第二,如果由集團的各個成員分別訴訟,或者針對集團分別提起訴訟,即使不產生上述問題,但也可能會產生這樣的風險:對集團個別成員的判決,實際上會影響非判決當事人的其他集團成員的利益,或者大大削弱或妨礙其他集團成員保護自身利益的能力。石棉案件第23頁,共37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2、尋求禁令的集團訴訟。如果集團訴訟所尋求的救濟為發(fā)出禁令、要求集團的相對方當事人基于普遍適用于整個集團的理由而作為或者不作為,或者尋求的救濟為宣告性救濟,那么,該集團訴訟即構成尋求禁令的集團訴訟。尋求禁令的集團訴訟的代表性案件是“在民權領域中的多類訴訟,此類訴訟的特點是,在訴訟中一方當事人被指控非法對某集團實行種族歧視,而該集團的成員通常無法明確計數(shù)”。第24頁,共37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3、普通的集團訴訟。所謂“普通”,是相對于“必要的”集團訴訟而言。要構成此類集團訴訟,除了符合集團訴訟的先決條件以外,還必須符合下列條件,即:法院判斷認為,集團成員的共同的法律問題和事實問題支配著任何僅影響個別成員的問題,而且,較之其他可資利用的方法,利用集團訴訟解決糾紛,顯得既公平又有效。該條件可以分解為兩個必要條件:一是法院認定集團的共同問題對僅影響個別成員問題具有“支配性”。第25頁,共37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二是較之其他可資利用的方法,集團訴訟具有“優(yōu)越性”。(四)美國集團訴訟的實踐1966年美國修改《聯(lián)邦民事訴訟規(guī)則》后第23條的新規(guī)定,對于集團成員和提起訴訟的律師來說,集團訴訟存在著諸多好處:其一,被告不能通過僅與指名的原告和解而消除案件;在這種情況下,集團訴訟仍將繼續(xù),并且會任命新的集團代表。其二,一個集團訴訟允許眾多無力單獨負擔裁判的人(或者可能不知道其權利的人)就他們的共同冤情得到聽審,并且可能獲得有利裁判。第26頁,共37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其三,一個集團訴訟可能會是惟一使案件充分具有經(jīng)濟上的利益從而誘惑能干的律師提起這種訴訟的情形。其四,集團訴訟在美國已經(jīng)成為一個使缺乏政治影響力的團體獲得社會關注的途徑,它們能夠藉此獲得法院的救濟——金錢或禁令救濟,或者因受到關注而產生立法動因。美國集團訴訟中常常被批評的突出之處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其一,集團代表的自我指定;第27頁,共37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其二,關于通知和“選擇退出”的規(guī)定。在必要的集團訴訟和尋求禁令的集團訴訟中,不要求必須進行個別通知。但是,在普通的集團訴訟中,原告代表必須根據(jù)具體情況給被推定的集團成員發(fā)出最可行的通知,包括向經(jīng)過合理努力可以確定其身份的所有成員的個別通知。其三,律師費和營利性動機。美國集團訴訟的實踐表明,集團訴訟常常為律師的經(jīng)濟動機所驅動,而非為訴訟本身。第28頁,共37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其四,損害賠償問題。在美國集團訴訟中,損害賠償?shù)拇_定可能要求個別成員的具體證據(jù),如證明每個集團成員的個人損害;有時,損害賠償還存在一個計算方法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促使絕大多數(shù)集團訴訟通過和解方式解決。其五,和解問題。美國集團訴訟的和解須經(jīng)法院批準。但是,具體應當如何審查和解協(xié)議,沒有明確的規(guī)定。事實上,既然當事人雙方已經(jīng)簽署和解協(xié)議,法院要從中發(fā)現(xiàn)存在的問題是很難的第29頁,共37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六、我國的訴訟代表人制度(一)訴訟代表人概述1、訴訟代表人的概念訴訟代表人,是指由人數(shù)眾多的一方當事人推選出來,代表該方當事人進行訴訟的人。我國民事訴訟法第54條、第55條和民事訴訟法意見第59條至第64條對訴訟代表人作了規(guī)定。根據(jù)上述規(guī)定,我國民事訴訟中的訴訟代表人包括人數(shù)確定代表人訴訟中的訴訟代表人和人數(shù)不確定代表人訴訟中的訴訟代表人兩種。第30頁,共37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2、訴訟代表人的性質從民事訴訟法關于我國訴訟代表人的規(guī)定看,我國的訴訟代表人制度是在吸收共同訴訟制度和訴訟代理制度的優(yōu)點,結合二者長處的基礎上建立的一項新制度。這就決定了訴訟代表人制度既有自己的獨特屬性,又有共同訴訟制度和訴訟代理制度的共同屬性。第31頁,共37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二)人數(shù)確定的代表人訴訟人數(shù)確定的代表人訴訟,是指由起訴時人數(shù)已確定的眾多的共同訴訟人推選出來作為代表,代替全體共同訴訟人參加訴訟,實施訴訟行為的人。構成人數(shù)確定的代表人訴訟,須符合以下四個條件:1.當事人一方人數(shù)眾多。2.起訴時當事人人數(shù)已經(jīng)確定。3.眾多當事人之間具有共同的或同一種類的訴訟標的。第32頁,共37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4.當事人推選出若干代表人。(三)人數(shù)不確定的代表人訴訟人數(shù)不確定的代表人訴訟,是指由人數(shù)不確定共同訴訟人中向法院登記權利的人推選出代表,由代表人以全體共同訴訟人的名義參加訴訟,實施訴訟行為。人數(shù)不確定代表人訴訟的流程圖:部分權利人起訴受理公告登記推選代表人代表人進行訴訟判決已登記的權利人未登記權利人(預決效力)第33頁,共37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構成人數(shù)不確定的代表人訴訟須具備下列條件:1.當事人一方人數(shù)眾多且具體人數(shù)在起訴時尚未確定;2.訴訟標的為同一種類;3.推選出訴訟代表人。產生的方式依次是:(1)選定。即由向人民法院登記的那部分權利人選出訴訟代表人;(2)商定。在權利人推選不出代表人時,由人民法院與權利人通過協(xié)商方式產生代表人;(3)指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