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管道安裝技術規(guī)程_第1頁
PE管道安裝技術規(guī)程_第2頁
PE管道安裝技術規(guī)程_第3頁
PE管道安裝技術規(guī)程_第4頁
PE管道安裝技術規(guī)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章管材、管件的運輸及貯存1.1管材、管件在運輸、裝卸和搬運時,應當心輕放,排放整齊,避開油污,不得受猛烈撞擊及尖銳物品碰觸,管材吊裝不得采納金屬繩索,不得拋、摔、滾、拖。1.2管件長距離運輸,宜采納支撐架、成捆排列、整齊運輸;散裝件運輸應采納帶擋板的平臺車輛勻稱堆放,平臺或擋板不得與管材干脆接觸,應加支墊物。1.3管材與車輛應堅固固定,運輸時不得松動;帶承口管材應分插口承口二端交替堆放整齊,捆扎堅固。1.4管材堆放場地應平整,無突出尖棱物塊,不應露天堆放;室內(nèi)庫房貯存應通風良好,室溫不宜大于40℃,遠離熱源,且應避開接觸腐蝕性試劑和溶劑。1.5管材直管堆放高度應小于或等于1.50m,帶承口管材承口和插口兩端交替排列存放;管件應碼放整齊,堆放高度不宜超過2.00m。堆放場地或庫房應設滅火器和消防栓。1.6管材出庫應遵守“先進先出”原則,削減管材、管件庫存時間,不宜大于一年;管材、管件在工地短期露天堆放時,嚴禁在陽光下暴曬,應有蓬布覆蓋。其次章管道布置2.1聚乙烯埋地給水管道不宜穿越建筑物、構筑物基礎,當必需穿越時,應實行護套管等愛護基礎。2.2管道宜敷設在冰凍線以下。2.3管道敷設在建筑物、構筑物基礎低面標高以下時,不得在受壓的擴散角范圍內(nèi)。擴散角一般取45°。2.4聚乙烯給水管道嚴禁在雨污水檢查井及排水灌渠內(nèi)穿越。2.5住宅小區(qū)、工業(yè)園區(qū)及工礦企業(yè),公稱外徑小于等于200mm的配水干管,可沿建筑物四周布置,與外墻(柱)凈距不宜小于1.00m。2.6聚乙烯埋地給水管管頂最小覆土深度,在人行道下不宜小于0.60m,在輕型車型道下不宜小于1.00m。2.7管道與建筑物、構筑物和其他工程管線之間最小水平凈距宜符合以下規(guī)定:2.7.1與建筑物間距:管道公稱外徑小于等于20mm時為1.00m,公稱外徑大于200mm時為3.00mm;2.7.2與雨污水管間距:管道公稱外徑小于等于200mm時為0.5-1.00m,公稱外徑大于200mm時為1.0-1.50m;2.7.3與燃氣管間距:中低壓管為0.50m,高壓管1.0-1.50m;2.7.4與電力電纜間距為0.50m;2.7.5與電信電纜間距為0.50m;2.7.6與喬木灌木間距為1.50m;2.7.7與通信照明電纜間距為0.50m;2.7.8與高壓鐵塔基礎間距為3.00m;2.7.9與道路側石邊緣間距為0.50m;2.7.10與鐵路坡腳間距為6.00m;當上述間距難以保證時,應實行必要的平安技術措施。2.8管道與熱力管道間的距離,應在保證聚乙烯管道表面溫度不超過40℃的條件下計算確定。最小不得小于1.5m。2.9管道穿越高等級路面、高速馬路、鐵路和主要市政管線設施,應采納鋼筋混凝土管、鋼管或球墨鑄鐵管等套管,套管內(nèi)徑不得小于穿越管外徑加100mm,且應于相關單位協(xié)調。2.10管道與其他管線交叉敷設時,其交叉點凈距不應小于0.15m,且可按國家現(xiàn)行標準《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GB50268的有關條款實行相應技術措施。2.11直線敷設的管道,當采納熱熔、電熔連接時,如有分支、連接消防栓、構筑物進水管和其他用水點時,各側端應有一段無分支的直管段,該直管段長度不宜小于1.00m。2.12管道系統(tǒng)應依據(jù)管徑、水壓、環(huán)境溫度變更狀況、連接形式、敷設及回填土條件等狀況,在轉彎、三通、變徑及閥門處,實行防推脫的混凝土支墩或金屬卡箍拉桿等技術措施;焊制的三通、彎管管件部位應實行混凝土包覆措施;非鎖緊型承插連接管道每根管段應有3點以上的固定措施。2.13敷設在市政管廊內(nèi)的管道,應依據(jù)水溫柔環(huán)境溫度的變更狀況,進行縱向變形量計算,實行間斷的卡箍式固定支墩或支架。第三章管道連接3.1一般規(guī)定3.1.1聚乙烯給水管道連接前應對管材、管件及管道附件按設計要求進行核對,并應在施工現(xiàn)場進行外觀質量檢驗:出廠合格證;檢測報告;運用的聚乙烯原料級別(PE80或PE100)和牌號;外觀;長度;顏色;不圓度;外徑及壁厚;生產(chǎn)日期。3.1.2管材、管件以及管道附件的連接應采納熱熔連接(熱熔對接、熱熔承插連接、熱熔鞍形連接)或電熔連接(電熔承插連接、電熔鞍形連接)以及機械連接(鎖緊型和非鎖緊型承插式連接、發(fā)蘭連接、鋼塑過渡連接)。公稱外徑大于或等于63mm的管道不得采納手工熱熔承插連接,聚乙烯管材、管件不得采納螺紋連接和粘接。3.1.3不同SDR系列的聚乙烯管材不得采納熱熔對接連接;聚乙烯給水管道與金屬管道或金屬管道附件的連接,應采納發(fā)蘭或鋼塑過渡接頭連接。公稱外徑小于或等于63mm的管道可采納熱熔承插連接和鎖緊型承插式連接。公稱外徑小于或等于63mm的聚乙烯管道與聚氯乙稀管道的連接、聚乙烯管道與直徑小于等于50mm的鍍鋅管道(或內(nèi)襯塑鍍鋅管)的連接,宜采納鎖緊型承插式連接。3.1.4管道各種連接應采納相應的專用連接工具。連接時嚴禁明火加熱。3.1.5管道連接宜采納同種牌號級別,壓力等級相同的管材、管件以及管道附件。不同牌號的管件以及管道附件之間的連接,應經(jīng)過試驗,判定連接質量能得到保證后,方可連接。3.1.6聚乙烯管材、管件與金屬管、管道附件的連接,當采納鋼制噴塑或球墨鑄鐵過渡管件時,其過渡管件的壓力等級不得低于管材公稱壓力。3.1.7在寒冷氣候(-5℃以下)或大風環(huán)境條件下進行熱熔或電熔連接操作時,應實行愛護措施,或調整連接機具的工藝參數(shù)。3.1.8管材、管件以及管道附件存放處與施工現(xiàn)場溫差較大時,連接時應將聚乙烯管材、管件以及管道附件在施工現(xiàn)場放置一段時間,使其溫度接近施工現(xiàn)場溫度。3.1.9管道連接時,管材切割應采納專用割刀或切管工具,切割斷面應平整、光滑、無毛刺,且應垂直于管軸線。3.1.10管道連接后,應剛好檢查接頭外觀質量。不合格者必需返工。3.2熱熔連接3.2.1熱熔連接工具的溫度限制應精確,加熱面溫度分布應勻稱,加熱面結構應符合焊接工藝要求。熱熔連接前、后應運用干凈棉布擦凈加熱面上的污物。3.2.2熱熔連接加熱時間、加熱溫度和施加的壓力以及保壓、冷卻時間,應符合熱熔連接工具生產(chǎn)企業(yè)和我公司關于聚乙烯管材、管件及管道附件的企業(yè)規(guī)定。在保壓、冷卻期間不得移動連接件或在連接件上施加任何外力。3.2.3熱熔對接連接還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兩待連接件的連接端應伸出焊機夾具肯定自由長度,并校直兩對應的待連接件,使其在同一軸線上。錯邊不宜大于壁厚的10%。管材、管件以及管道附件連接面上的污物應運用干凈棉布擦凈,并銑削連接面,使其與軸線垂直。待連接件的斷面應運用熱熔對接連接工具加熱。加熱完畢,待連接件應快速脫離加熱工具。檢查待連接件的加熱面熔化的勻稱性和是否有損傷。然后,用勻稱外力使連接面完全接觸,并翻邊形成勻稱一樣的凸緣,凸緣的高度和寬度應符合有關規(guī)定。3.2.4熱熔承插連接還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管材端口外部宜進行倒角,角度不宜小于30°,且管材表面坡口長度不大于4mm。測量管件承口長度,并在管材插入端標出插入長度和刮除插入端表皮。管材、管件連接面上的污物應運用干凈棉布擦凈。公稱外徑大于或等于63mm的管道熱熔承插連接,應采納機械裝置的熱熔承插連接,并校直兩對應的待連接件,使其在同一軸線上。公稱外徑小于63mm的管道熱熔連接,在整圓工具協(xié)作下,可采納手動熱熔承插連接。管材插口外表面和管件承口內(nèi)表面應運用熱熔承插式加熱工具加熱。加熱完畢,待連接件應快速脫離承插連接加熱工具,檢查待連接件的加熱面熔化的勻稱性和是否有損傷。然后,用勻稱外力將管材插入端插入管件承口內(nèi),至管材插入長度標記位置,使其承口端部形成勻稱凸緣。3.2.5熱熔鞍形連接還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熱熔鞍形連接應采納機械裝置固定干管連接部位的管段,使其保持直線度和圓度;干管連接部位和鞍形管件連接部位上的污物應運用干凈棉布擦凈,并用刮刀刮除干管連接部位表皮;干管連接部位和鞍形管件連接部位應運用鞍形加熱工具加熱;加熱完畢,加熱工具應快速脫離待連接件,檢查待連接件的加熱面熔化的勻稱性和是否有損傷后,再用勻稱外力將鞍形管件壓到干管連接部位,使連接面四周形成勻稱凸緣。3.3電熔連接3.3.1電熔連接機具輸出電流、電壓應穩(wěn)定,符合電熔連接工藝要求。3.3.2電熔連接機具與電熔管件應正確連接,連接時,通電加熱的電壓和加熱時間應符合電熔連接機具和電熔管件生產(chǎn)企業(yè)的規(guī)定。3.3.3電熔連接冷卻期間,不得移動連接件或在連接件上施加任何外力。3.3.4電熔承插連接還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測量管件承口長度,并在管材插入端標出插入長度標記,用專用工具刮除插入段表皮;用干凈棉布擦凈管材、管件連接面上的污物;將管材插入管件承口內(nèi),直至長度標記位置;通電前,應校直兩對應的待連接件,使其在同一軸線上,用整圓工具保持管材插入端的圓度。3.3.5電熔鞍形連接還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電熔鞍形連接應采納機械裝置固定干管連接部位的管段,使其保持直線度和圓度;干管連接部位上的污物應運用干凈棉布擦凈,并用專用工具刮除干管連接部位表皮;通電前,應將電熔鞍形連接管件用機械裝置固定在干管連接部位。3.4承插式連接3.4.1公稱外徑大于或等于90mm的管道非鎖緊型承插式連接,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將管材插口端進行倒角,角度不宜大于15°,倒角后管端壁厚應為管材壁厚的1/2~2/3。清理管材插口外側和承口內(nèi)側表面,并檢查膠圈位置及質量。當現(xiàn)場安裝膠圈時,膠圈放入時承口凹槽內(nèi)應先清理干凈,且將其呈凹狀放入槽內(nèi),坐落應正確妥當,不得裝反扭曲。精確測量承口深度和膠圈后部到承口根部的有效插入長度,在插口部位做出標記。在承口部位依據(jù)施工環(huán)境溫度標有插入深度的提示標記時,在承口外部量到該位置在插口上做出標記。無提示標記時應符合表6.4.1的規(guī)定。表6.4.1承口有效長度的根部預留量施工環(huán)境溫度(℃)<1010~2020~30>30預留量(mm)25~3020~2515~2010~15將插口端對準承口,并使兩條管道軸線保持在一條平直線上,將其一次插入,直至標記線勻稱外露在承口端部。如需轉角,必需在插入到位后再行借轉,借轉角度不宜大于1.5°。小口徑管道插入時宜用人力在管端墊木塊用撬棍(或大錘)將管子推(或錘)入到位的地方。大口徑管道可用手動葫蘆等專用牽引工具拉入。嚴禁用挖土機等施工機械推頂管插入。如插入時阻力過大,應將管子拔出,檢查膠圈是否扭曲,不得強行插入。插入后用塞尺順接口間隙沿管圓周檢查膠圈位置是否正確。插入時,可涂刷潤滑劑,潤滑劑必需對管材、管件、橡膠密封圈無損害作用,且無毒、無味、無嗅,不會滋生細菌。8)涂刷潤滑劑時,宜先將潤滑劑用清水稀釋,然后用毛刷將潤滑劑勻稱地涂在膠圈和插口外表面上,不得將潤滑劑涂在承口內(nèi)。3.4.2公稱外徑大于或等于90mm鎖緊型承插式連接,要求可按本手冊6.4.1的規(guī)定。3.4.3公稱外徑小于或等于63mm鎖緊型承插式連接,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檢查管材、管件、鎖緊螺母、壓圈、密封圈質量,將管材及管件插口部位清理干凈。2)聚乙烯管之間的連接應依次將鎖緊螺母、壓圈、密封圈套在管材插口端部,聚乙烯管的插口端還需插入不銹鋼內(nèi)套管。密封圈距插口端部的距離應按不同管徑而定,公稱外徑為63mm時的距離為20mm,公稱外徑為32mm時的距離為10mm,然后將管材插入連接件內(nèi),將鎖緊螺母鎖緊,不留余扣。聚乙烯管與聚氯乙稀管連接時應將聚氯乙稀管材干脆插至連接件的終點,然后將密封圈、壓圈壓入連接件口內(nèi),再將鎖緊螺母鎖緊。鎖緊時宜用專用扳手,螺母要對扣,用力要適中,不得用蠻力。3)聚乙烯管與內(nèi)襯(涂)塑鍍鋅管的連接,當公稱外徑63mm、32mm的聚乙烯管分別與管徑50mm、25mm的鍍鋅管連接時,鍍鋅管插端應更換相配套的壓圈和密封圈,但密封圈的端口只需與鍍鋅管端口對齊即可,鍍鋅管不得插至連接終點;當公稱外徑63mm、32mm的聚乙烯管分別與管徑40mm、20mm、15mm的鍍鋅管連接時,過渡管件的鍍鋅管插口端還應同時更換相配套的鎖緊螺母。鎖緊要求同上款規(guī)定。3.5法蘭連接3.5.1聚乙烯管端法蘭盤連接,應先將法蘭盤套入待連接的聚乙烯法蘭連接件的端部,再將法蘭連接件平口端與管道按本規(guī)程規(guī)定的熱熔或電熔連接的要求進行連接。3.5.2兩法蘭盤上螺孔應對中,法蘭面相互平行,螺孔與螺栓直徑應配套,螺栓長短應一樣,螺帽應在同一側;緊固法蘭盤上螺栓時應按對稱依次分次勻稱緊固,螺栓擰緊后宜伸出螺帽1~3絲扣。3.6鋼塑過渡接頭連接3.6.1鋼塑過渡接頭的聚乙烯管端與聚乙烯管道連接應符合本規(guī)程相應的熱熔連接或電熔連接的規(guī)定。3.6.2鋼塑過渡接頭鋼管端與金屬管道連接應符合相應的鋼管焊接、法蘭連接或機械連接的規(guī)定。3.6.3鋼塑過渡接頭鋼管端與鋼管焊接時,應實行降溫措施,嚴格防止焊接端溫度對鋼塑過渡接頭的聚乙烯端產(chǎn)生影響。3.6.4公稱外徑大于或等于110mm的聚乙烯管與管徑大于或等于100mm的金屬管連接時,可采納人字形柔性接口配件,配件兩端的密封膠圈應分別于聚乙烯管和金屬管相配套。3.6.5聚乙烯管和金屬管、閥門相連接時,規(guī)格尺寸應相互配套。3.7支管、進戶管與已建管道的連接3.7.1管道內(nèi)無水施工時,支管、進戶管的連接宜在已施工管段水壓試驗及沖洗消毒合格后進行。采納止水栓、分水鞍等連接支管、進戶管時,可在管道上開孔后安裝,亦可先安裝后再開孔。采納三通等管件時,必需先將已建管段切割掉相應長度,管件與管道連接宜采納套筒式、活箍等柔性連接。3.7.2管道不停水接支管、進戶管時應采納工廠制作的專用設備。管道在有壓狀態(tài)下宜采納可打孔和連接支管的立式止水栓或電熔鞍形分水鞍。3.7.3管材的轉彎處和管件上不得開孔安裝止水栓;在已建管道上開孔時,孔徑不得大于管外徑的1/2;在同一根管子上開孔超過一個時,相鄰兩孔間的最小間距不得小于已建管道直徑的7倍,并不得小于止水栓安裝要求的長度加0.3m;止水栓離管道接頭處的凈距不宜小于0.3m。3.7.4在安裝支管、進戶管處需開溝槽時,工作坑寬度可按管道敷設、砌筑井室、回填土夯實等施工操作要求確定。槽底挖深不宜小于已建管道管底以下0.2m。3.7.5開孔部位的管道表面應進行清理,管材表面泥土等附著物均應擦拭干凈;止水栓、分水鞍應安裝正確、堅固,支管接口角度正確;可用止水栓上配套的鉆具或符合鉆孔要求的其他鉆具鉆孔,鉆頭直徑應比支管孔徑小2mm。3.7.6鉆孔完成鉆頭退到原位后,應關閉止水栓出水口閥門,卸下鉆具進行支、戶管安裝。3.7.7支、戶管安裝完畢后,應按設計要求澆筑混凝土止推墩、井室基礎、砌筑井室及安裝井蓋等附屬構筑物,或安裝閥門延長桿等設施。3.7.8進戶管穿越建筑物地下墻體或基礎時,應在墻或基礎內(nèi)預留或開鑿不小于管外徑加150mm的孔洞。待管道敷設完畢后,將管外部空隙用黏性土封堵填實。進戶管穿越建筑物地下室外墻時,必需按設計要求施工。3.7.9井室內(nèi)的閥門、閥底座部應有墊墩,閥座兩側應實行卡固措施,防止閥門啟閉時的扭力影響管道的接口。4.7.10地面上的水表節(jié)點,應實行相應的卡固措施,防止彈性膠圈松動,接口滲漏。第四章管道敷設4.1一般規(guī)定4.1.1管道埋地敷設前,應具備下列條件:工程設計施工圖及其他技術文件齊全。施工人員駕馭施工程序和連接技術。施工材料相關的資料已驗證,符合設計及施工要求。施工機具、現(xiàn)場用水、用電、材料儲放等設施能滿意施工要求。4.1.2按設計施工圖要求進行放線定位、槽底標高測量。4.1.3管道敷設在地下水位較高、軟土、不穩(wěn)定土層內(nèi),須要進行施工排水和設置槽邊支撐,施工技術及措施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4.1.4利用管材的柔性進行彎曲敷設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采納熱熔對接或電熔連接的管道,彎曲半徑應滿意表7.1.4的要求。表7.1.4管道允許彎曲半徑(mm)管道公稱外徑dn允許彎曲半徑Rdn≤5030dn50<dn≤16050dn160<dn≤25075dn250<dn≤350100dn2)采納非鎖緊型承插式連接的管道,彎曲半徑不應大于125dn;利用承插口變更方向時,其借轉角度不宜大于1.5°。4.1.5聚乙烯電熔、熱熔連接管道在溝槽內(nèi)可利用槽底寬度蜿蜒敷設。4.1.6管道架空或明設時應實行防紫外線愛護措施。4.1.7管道從河底穿越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管道至規(guī)劃河底的覆土厚度,應依據(jù)水流沖刷條件、航運狀況等與管理部門協(xié)商確定。2)必需在埋設聚乙烯給水管道位置的河流上、下游兩岸分別按規(guī)定設立標記。4.1.8雨期施工或地下水位較高地區(qū)管道敷設時,應防止管道上浮,實行相應的抗浮技術措施。4.2溝槽開挖與基礎4.2.1一般穩(wěn)固的土壤管道溝槽斷面形式有直壁、放坡以及直壁與放坡相結合等形式,管溝斷面形式確定應依據(jù)現(xiàn)場施工環(huán)境、施工設備、土質條件、溝槽深度、氣象條件和施工季節(jié)等因素綜合確定。溝槽放坡按國家現(xiàn)行標準執(zhí)行。4.2.2槽底最小寬度應依據(jù)土質條件、溝槽斷面形式及深度確定,可采納表7.2.2的規(guī)定。表7.2.2溝槽槽底最小寬度(mm)公稱外徑dn槽底寬度Bdn≤400≥dn+300400<dn≤630≥dn+450當管材、管件在槽底連接或管道與附件連接的位置,應適當加寬。4.2.3管道溝槽應按設計的平面位置和高程開挖,人工開挖且無地下水時,溝底預留值宜為0.05~0.10m;機械開挖或有地下水時,溝底預留值不應小于0.15m。預留部分在管道敷設前應人工清底至設計標高。4.2.4管道基礎或墊層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管道必需敷設在原狀土地基上,局部超挖部分應回填夯實。當溝底無地下水時,超挖在0.15m以內(nèi)時,可用原土回填夯實,其密實度不應低于原地基自然土的密實度;超挖在0.15m以上時,可用石灰土或砂填層處理,其密實度不應低于95%。當溝底有地下水或溝底土層含水量較大時,可用自然砂回填。溝底遇有廢舊構筑物、硬石、木頭、垃圾等雜物時,必需在清除后鋪一層厚度不小于0.15m的砂土,且平整夯實。管道附件或閥門,管道支墩位置應墊碎石,夯實后按設計要求設混凝土找平層或墊層。對懦弱管基及特別性腐蝕土壤,應按設計要求進行處理。對巖石基礎,應鋪墊厚度不小于0.15m的砂層。4.3管道敷設與回填4.3.1管道應依據(jù)施工組織設計分段施工,管材應沿管線敷設方向排列在溝槽邊;采納非鎖緊型承插式連接的管道,承口應向同一方向排列。對連接安裝間隔時間較長及每次工程收工,管口部位應進行封閉愛護。4.3.2電熔、熱熔連接管道應分段在槽邊進行連接后,以彈性敷管法移入溝槽;非鎖緊型承插式連接管道宜在溝槽內(nèi)連接。4.3.3管道移入溝槽時,不得損傷管材,表面不得有明顯劃痕,應采納非金屬繩索下管。4.3.4管道穿越重要道路、鐵路等需設置金屬或混凝土套管時,除應符合5.9條規(guī)定外,還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套管應伸出路邊或路基1.00~1.5m;套管內(nèi)應清潔無毛刺,管道穿過套管時不得使管道表面產(chǎn)生明顯拉痕,必要時管道表面應加護套愛護;穿越的管道應采納電熔、熱熔連接,經(jīng)試壓且通過驗收合格后方可與套管外管道連接;寒冷地區(qū)穿越管應實行保溫措施;管道在涵洞內(nèi)通過時,涵洞宜留有通行寬度;4.3.5管道分段敷設結束,進行系統(tǒng)閉合連接時,宜選擇運行水溫與施工環(huán)境溫度差最小的時段進行。4.3.6管道溝槽回填時,應符合下列標準:管道鋪設后應剛好進行回填,回填時應留出管道連接部位,連接部位應待管道水壓試驗合格后再行回填,回填前應按本手冊5.12的規(guī)定,對管道系統(tǒng)進行加固?;靥顣r應先填實管底,再同時回填管道兩側,然后回填至管頂0.5m處。溝內(nèi)有積水時,必需全部排盡后,再行回填。管道兩側及管頂以上0.5m內(nèi)的回填土,不得含有碎石、磚塊、垃圾等雜物,不得用凍土回填。距離管頂0.5m以上的回填土內(nèi)允許有少量直徑不大于0.1m的石塊和凍土,其數(shù)量不得超過回填土總體積的15%。回填土應分層夯實,每層厚度應為0.2~0.3m,管道兩側及管頂0.5m以上的回填土必需人工夯實;當回填土超出管頂0.5m時,可運用小型機械夯實,每層松土厚度應為0.25~0.4m。4.3.7當管道覆土較深,且管頂回填土質及壓實系數(shù)設計無規(guī)定時,其回填土質及壓實系數(shù)應符合圖7.3.7-1和圖7.3.7-2的要求,管底應有0.1m以上、壓實系數(shù)85%~90%的墊層;管頂兩側每0.2m分層回填夯實,壓實系數(shù)為95%;管頂0.3m以內(nèi)壓實系數(shù)不小于90%。4.3.8當管道覆土較淺時,其回填土土質及壓實系數(shù)應依據(jù)地面要求確定;當修筑道路時,應滿意路基的要求。4.3.9回填時各類機具種類,每層回填土虛鋪厚度應符合表7.3.9規(guī)定。表7.3.9每層回填土虛鋪厚度(m)機具種類虛鋪厚度機具種類虛鋪厚度木夯、鐵夯≤0.2壓路機(輕型)0.2~0.3蛙式夯、火力夯0.2~0.25振動壓力機≤0.44.3.10管道經(jīng)試壓且通過隱藏工程驗收,人工回填到管頂以上0.5m后,方可采納機械回填,但不得在管道上方行駛。機械回填時應在管道內(nèi)充溢水的狀況下進行。4.3.11各類管道閥門井等四周回填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應采納砂礫、石灰土等材料,寬度不應小于0.4m;回填后沿管道中心線對稱分層夯實,其密實度應不低于管溝內(nèi)分層要求。管道井在路面位置,管頂0.5m以上應按路面要求回填。4.4支吊架安裝4.4.1管道安裝時必需按不同管徑和要求設置管卡或支、吊架,位置應精確,埋設應平整。管卡或支、吊架與管道之間接觸緊密,但不得損傷管道表面。4.4.2采納金屬制作的管道支架,應在管道與支架之間加襯(非金第五章水壓試驗、沖洗與消毒5.1一般規(guī)定5.1.1給水管道系統(tǒng)應進行水壓試驗。5.1.2管道試壓前應進行充水浸泡,時間不應少于12h。管道充水后應對未回填的外露連接點(包括管道與管道附件連接部位)進行檢查,發(fā)覺滲漏應進行解除。5.1.3水壓試驗凈水壓力不應小于管道工作壓力的1.5倍,且試驗壓力不應低于0.8Mpa,不得將氣壓試驗代替水壓試驗。5.1.4管道水壓試驗長度不宜大于1000m。對中間設有附件的管段,水壓試驗分段長度不宜大于500m,系統(tǒng)中有不同材質的管道應分別進行試壓。5.1.5管道水壓試驗前應編制試壓工程設計,其內(nèi)容應包括下列項目:管端后背堵板及支撐設計;進水管路、排氣管管路及排氣孔設計;加壓設備及壓力表選用;排水疏導管路設計及布置。5.1.6對試壓管段端頭支撐擋板應進行堅固性和牢靠性的檢查,試壓時,其支撐設施嚴禁松動崩脫。不得將閥門作為封板。5.1.7加壓宜采納帶計量裝置的機械設備,當采納彈簧壓力表時,其精度不應低于1.5級,量程范圍宜為試驗壓力1.3~1.5倍,表盤直徑不應小于150mm。5.1.8試壓管段不得包括水錘消退器,室外消火栓等管道附件。系統(tǒng)包含的各類閥門,應處于全開狀態(tài)。5.2水壓試驗5.2.1管道水壓試驗應分預試驗階段與主試驗階段兩個階段進行。5.2.2預試驗階段,應按如下步驟,并符合下列規(guī)定:將試壓管道內(nèi)的水壓降至大氣壓,并持續(xù)60min。期間應確??諝獠贿M入管道。緩慢地將管道內(nèi)水壓升至試驗壓力并穩(wěn)壓30min,期間如有壓力下降可注水補壓,但不得高于試驗壓力。檢查管道接口、配件等處有無滲漏現(xiàn)象。當有滲漏現(xiàn)象時應中止試壓,并查明緣由實行相應措施后重新組織試壓。停止注水補壓并穩(wěn)定60min,當60min后壓力下降不超過試驗壓力的70%時,則預試驗階段的工作結束。當60min后壓力下降低于試驗壓力的70%時,應停止試壓,并應查明緣由實行措施后再組織試壓。5.2.3主試驗階段,應按如下步驟,并符合下列規(guī)定:在預試驗階段結束后,快速將管道泄水降壓,降壓量為試驗壓力的10%~15%。期間應精確計量降壓所泄出的水量,設為△V(L)。按下式計算允許泄出的最大水量△Vmax(L)△Vmax=1.2V△P{1/EW+di/(enEp)}(8.2.3)式中V——試壓管段總容積(L);P——降壓量(Mpa);EW——水的體積模量,不同水溫時EW值可按表8.2.3采納;Ep——管材彈性模量(Mpa),與水溫及試壓時間有關;di——管材內(nèi)徑(m);en——管材公稱壁厚(m)。當△V大于△Vmax,應停止試壓。泄壓后應解除管內(nèi)過量空氣,再從預試驗階段的“步驟2”起先重新試驗。表8.2.3溫度與體積模量關系溫度(℃)體積模量(Mpa)溫度(℃)體積模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