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貓線蟲病診斷與防治(寵物疫病與公共衛(wèi)生)_第1頁
犬貓線蟲病診斷與防治(寵物疫病與公共衛(wèi)生)_第2頁
犬貓線蟲病診斷與防治(寵物疫病與公共衛(wèi)生)_第3頁
犬貓線蟲病診斷與防治(寵物疫病與公共衛(wèi)生)_第4頁
犬貓線蟲病診斷與防治(寵物疫病與公共衛(wèi)生)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犬、貓蛔蟲病的診斷與防治病原

1.犬弓首蛔蟲雄蟲長40~60mm,雌蟲長65~100mm。雄蟲后端卷曲。蟲卵短橢圓形,表面有許多點狀的凹陷。寄生于犬的小腸內,是犬常見的寄生蟲。還可感染狼、狐、獾等。2.貓弓首蛔蟲外形與犬弓首蛔蟲相似。3.獅弓首蛔蟲寄生于貓、犬及其他貓科和犬科動物的小腸內。病原

生活史

犬弓首蛔蟲在不同年齡的犬體內的生活史不完全相同。蟲卵隨糞便排出體外,經(jīng)10~15天發(fā)育為感染性蟲卵(含第2期幼蟲)。數(shù)周到3月齡的幼犬吞食了感染性蟲卵后,在小腸內孵出第2期幼蟲,幼蟲侵入腸壁經(jīng)淋巴管和毛細血管進入血液循環(huán),到達肝臟,再進入肺臟,經(jīng)細支氣管、支氣管、氣管到達咽喉,進入口腔,后被咽下再進入消化道。幼蟲在肺部和細支氣管等處蛻皮變?yōu)榈?期幼蟲。進入消化道后在胃內變?yōu)榈?期幼蟲,第4期幼蟲進入小腸變?yōu)榈?期幼蟲,再發(fā)育為成蟲。從感染到發(fā)育為成蟲大約需要4~5周。致病作用及癥狀

蛔蟲主要通過機械性刺激、奪取營養(yǎng)、分泌毒素及幼蟲移行而致病?;疾∮兹Y狀較明顯。幼蟲移行時引起蛔蟲性肺炎,表現(xiàn)為咳嗽、流鼻涕等,3周后癥狀可自行消失。成蟲階段,根據(jù)感染程度的不同,可表現(xiàn)為消化不良、間歇性腹瀉、大便含有黏液、腹部脹滿、疼痛、口渴、時有嘔吐及嘔吐物有惡臭等。診斷臨床癥狀和病原體檢查相結合。病原體檢查主要依靠糞便直接涂片法、飽和鹽水漂浮法檢查蟲卵或肉眼發(fā)現(xiàn)蟲體而確診。需要注意的是,蟲體未發(fā)育到成蟲階段糞便中不能檢出蟲卵。應采用剖檢的方法從器官內發(fā)現(xiàn)蟲體。治療1.驅蛔靈,按每千克體重100mg,1次口服,對成蟲有效,加倍則可驅除幼犬體內的未成熟蟲體。2.甲苯咪唑,按每千克體重22mg,口服,每天1次,連用3天。3.丙硫咪唑,按每千克體重22mg,口服,每天1次,連用3天。4.左旋咪唑,按每千克體重10mg,1次口服。5.伊維菌素,按每千克體重0.2~0.3mg,皮下注射或口服。柯利犬及有柯利犬血統(tǒng)的禁止應用。預防

1、對犬、貓應定期預防性驅蟲。2、必須對犬、貓糞便及時清除,并堆積發(fā)酵。3、搞好環(huán)境衛(wèi)生,食物和食槽保持清潔,防止糞便污染水源和飼料。犬、貓鉤蟲病的診斷與防治病原

1.犬鉤口線蟲蟲體呈灰色或淡紅色。前端向背面彎曲。蟲卵大小60μm×40μm。犬鉤口線蟲寄生于犬、貓、狐等動物的小腸。2.巴西鉤口線蟲寄生于犬、貓、狐的小腸。3.美洲板口線蟲蟲體頭端彎向背側,寄生于人、犬的小腸。4.狹頭彎口線蟲蟲體淡黃色,口彎向背面,寄生于犬的小腸。病原

生活史

蟲卵隨糞便排出體外,在適宜的環(huán)境下,經(jīng)約1周時間,發(fā)育為感染性幼蟲,并從卵殼內孵出。經(jīng)口和皮膚感染后,如是3月齡以下的小犬,幼蟲經(jīng)食道或皮膚黏膜,進入血液循環(huán),到達肺,進入呼吸道,上行到達咽,經(jīng)咽進入消化道,到達小腸發(fā)育為成蟲。從感染到發(fā)育為成蟲需17天。致病作用及癥狀主要為機械性破壞和吸血。幼蟲侵入皮膚時,可以破壞皮下血管導致出血,并伴有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浸潤,引起皮膚炎癥。幼蟲移行到肺,可破壞肺微血管和肺壁,導致肺炎,并出現(xiàn)全身性發(fā)熱等癥狀。成蟲在腸道寄生時,可以導致宿主長期慢性失血。感染性幼蟲侵入皮膚時,可導致皮膚發(fā)癢,隨即出現(xiàn)充血斑點或丘疹,繼而出現(xiàn)紅腫或含淺黃色液體的水皰。如有繼發(fā)感染,可出現(xiàn)咳嗽、發(fā)熱等。成蟲在腸道寄生時,出現(xiàn)惡心、嘔吐、腹瀉等消化紊亂癥狀,糞便帶血或黑色,柏油狀。診斷和治療根據(jù)臨床癥狀、糞便蟲卵檢查和剖檢發(fā)現(xiàn)蟲體綜合進行診斷。由于該病可以引起嚴重的貧血,在驅蟲的同時,應進行對癥治療,包括輸血,補液,給予高蛋白食物等。1.甲苯咪唑,按每千克體重22mg,口服,每天1次。2.丙硫咪唑,按每千克體重8~10mg,1次口服。3.左旋咪唑,按每千克體重10mg,1次口服。4.噻嘧啶,按每千克體重6~25mg,1次口服。預防

1、主要措施為搞好環(huán)境衛(wèi)生,及時清理糞便。2、在氣候較溫暖的季節(jié),應對犬、貓定期檢查、驅蟲。及時治療病犬、貓和帶蟲者。3、飼喂的食物要清潔衛(wèi)生,不喂生食。4、保持窩舍的干燥,籠舍、地面要定期噴燒或曝曬,以殺死蟲卵。同時要做好滅鼠工作,以控制貯藏宿主。犬惡絲蟲病的診斷與防治病原

成蟲主要在肺動脈和右心室中寄生,嚴重感染時,也可發(fā)現(xiàn)于右心房、前、后腔動脈和肺動脈。成蟲細長,呈微白色。食道長。雄蟲長12~16cm,尾端螺旋狀卷曲,有肛前乳突5對,肛后乳突6對。交合刺2根。雌蟲長25~30cm,尾部直,陰門開口于食道后端處。胎生,雌蟲直接產幼蟲,稱為微絲蚴,出現(xiàn)于血液中。微絲蚴長約315μm,寬度大于6μm,前端尖細,后端平直。體形直線形。生活史

犬惡絲蟲需要蚊等作為中間宿主,除蚊外,微絲蚴也可在貓蚤與犬蚤體內發(fā)育。成熟雌蟲產生微絲蚴,后者進入宿主的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蚊等吸血時,微絲蚴進入蚊體內,2周內發(fā)育為感染性幼蟲,并移行到蚊的口器內。蚊再次吸血時,將蟲體帶入宿主體內。未成熟蟲體在皮下或漿膜下發(fā)育約2個月,然后經(jīng)2~4個月的移行到達右心室,再經(jīng)2~3個月后變?yōu)槌上x,開始產微絲蚴。微絲蚴在外周血液中出現(xiàn)的最早時間為感染后6~7個月。致病作用及癥狀患犬可發(fā)生心內膜炎、肺動脈內膜炎、心臟肥大及右心室擴張,嚴重時因靜脈淤血導致腹水和肝腫大,腎臟可以出現(xiàn)腎小球腎炎。臨床癥狀的嚴重程度取決于感染的持續(xù)時間、感染程度以及宿主對蟲體的反應。犬的主要癥狀為咳嗽、訓練耐力下降和體重減輕等。其他癥狀有心悸、心內有雜音、呼吸困難、體溫升高及腹圍增大等。后期貧血增進,逐漸消瘦衰弱而死。診斷

1.改良Knott氏試驗2.毛細管離心法動物體內無微絲蚴時難以確診。感染的犬、貓分別有20%和80%以上呈隱性感染。對于這些動物,可根據(jù)癥狀結合胸部X射線診斷。治療

犬的治療主要針對成蟲,其次治療微絲蚴。臨床上要配合對癥治療,強心、利尿、鎮(zhèn)咳、保肝。硫乙胂胺鈉、碘化噻唑氰胺、海群生、左咪唑、伊維菌素手術療法:對蟲體寄生多、肺動脈內膜病變嚴重、肝腎功能不良、大量藥物會對犬體產生毒性作用的病例,需及時采取外科手術療法。預防1、消滅中間宿主是重要的預防措施。2、可用藥物進行預防:海群生、左咪唑、依維菌素3、對流行地區(qū)的犬,應定期進行血檢,有微絲蚴及時治療。犬旋尾線蟲病的診斷與防治病原

成蟲呈螺旋形,血紅色,粗壯??谥車?個分為3葉的唇片,咽短。雄蟲長30~54mm,尾部有尾翼和許多乳突,有2根不等長的交合刺。雌蟲長54~80mm。卵殼厚,產出時已含幼蟲。蟲卵長橢圓形,大小為(30~37)μm×(11~15)μm。病原

生活史

發(fā)育需食糞甲蟲、蟑螂和蟋蟀以及其他昆蟲作為中間宿主。成蟲通過食道破口產卵于食道腔,經(jīng)消化道隨糞便排出體外。蟲卵被中間宿主吞食后孵化出幼蟲,幼蟲在中間宿主體內發(fā)育為感染性幼蟲。犬、狐等吞食了含感染性幼蟲的甲蟲等而感染。致病作用及癥狀幼蟲鉆入胃壁并移行時,常引起組織出血、炎癥和壞疽性膿腫。幼蟲離去后病灶可自愈,但遺留有血管腔狹窄病變,若形成動脈瘤或引起管壁破裂,則發(fā)生大出血而死亡。成蟲在食道壁、胃壁或主動脈壁中形成腫瘤,病犬出現(xiàn)吞咽、呼吸困難、循環(huán)障礙和嘔吐等癥狀。另外,慢性病例常伴有肥大性骨關節(jié)病,表現(xiàn)為前、后肢腫大和疼痛。診斷

根據(jù)癥狀、糞便或嘔吐物中發(fā)現(xiàn)蟲卵即可確診。但由于蟲卵是周期性排出,所以要多次反復檢查。此外,X射線透視檢查胸部、食道和胃部有無腫瘤發(fā)生以及用胃鏡檢查食道和胃壁等都有助于確診。治療和預防

海群生按每千克體重50mg口服,連用10天。丙硫咪唑,每千克體重10mg,1次口服。也可用左旋咪唑、伊維菌素等。主要措施為防止犬吞食到中間宿主和貯藏宿主。犬、貓鞭蟲病的診斷與防治病原

狐毛尾線蟲主要寄生于犬和狐的盲腸。成蟲體長40~70mm。蟲體前部細長,約占體長的3/4,呈毛發(fā)狀。蟲體后部較粗短,內含腸管和生殖器官。雄蟲后部彎曲,泄殖腔在尾端,有一根交合刺。雌蟲后部不彎曲,末端鈍圓。雌性生殖孔開口于蟲體粗細交界處。卵棕黃色,呈腰鼓形,兩端有卵塞,內含單個胚細胞。蟲卵大小為(70~89)μm×(37~41)μm。病原

生活史

發(fā)育中不需中間宿主。蟲卵隨糞便排至外界,在適宜的條件下經(jīng)3~4周卵內幼蟲發(fā)育到感染階段,成為感染性蟲卵,宿主食入感染性蟲卵而感染。感染后幼蟲在十二指腸或空腸孵出,而后鉆入腸黏膜中,2~8天后重新回到腸腔,發(fā)育為成蟲。從感染到發(fā)育為成蟲需要74~87天。成蟲的壽命約為16個月。致病作用及癥狀蟲體進入腸黏膜時,可引起局部炎癥。許多犬感染鞭蟲,但有癥狀的較少。嚴重感染時引起食欲減退、消瘦、體重減輕、貧血、腹瀉,有時大便帶血。診斷和治療

根據(jù)癥狀和蟲卵檢查即可確診。1.左咪唑,犬的劑量為每千克體重5~10mg,1次口服。2.丙硫咪唑,犬的劑量為每千克體重22mg,每天1次內服,連用3天。3.甲苯咪唑,犬的劑量為每千克體重22mg,每天1次內服,連用3天。4.丁苯咪唑或芬苯咪唑,每千克體重50mg,每天1次內服,連用2~4天。預防

主要措施為搞好環(huán)境衛(wèi)生,及時清理糞便,防止污染水源和飼料。場地污染嚴重時,可清潔以后保持干燥,利用日光殺死蟲卵。定期驅蟲。犬腎膨結線蟲病的診斷與防治病原

成蟲新鮮時呈紅白色,體圓柱形。蟲體很大,口簡單,無唇,圍以六個圓形乳突。雄蟲長14~15cm,后端有一鐘狀無肋交合傘,交合刺一根。雌蟲長20~103cm,陰門開口于食道后端。蟲卵呈橄欖形,淡黃色,表面有許多小凹陷,大小為(60~80)μm×(40~48)μm。病原

生活史

發(fā)育需2個中間宿主,第一中間宿主為蛭蚓類(環(huán)節(jié)動物),第二中間宿主為淡水魚。成蟲寄生于終未宿主的腎盂內,卵隨尿液排出體內,第1期幼蟲在卵內形成。第一中間宿主吞食蟲卵后,在其體內形成第2期幼蟲。第二中間宿主吞食了第一中間宿主后,幼蟲在其體內發(fā)育為第4期幼蟲,終未宿主因攝食了含感染性幼蟲的生魚而感染。在終未宿主體內,幼蟲穿出十二指腸而移行到腎。整個發(fā)育過程約需2年。致病作用及癥狀腎膨結線蟲大多寄生于終末宿主的右腎。蟲體寄生于腎盂,主要引起腎臟的增生性病理變化。本病的主要癥狀是排尿困難,尿尾段帶血;少數(shù)病例出現(xiàn)腹痛。由于腎臟有很強的代償功能,一般感染的動物臨床上多無明顯的癥狀。診斷1.生前診斷在尿液中檢出特征性的蟲卵可確診。還可借助X射線投影,可查到蟲體。2.死后診斷在腎臟中找到蟲體及相應的病變可確診。防治

在查明病情的基礎上,早期有計劃地進行驅蟲,以便隨時殺死移行中的蟲體。丙硫咪唑,按每千克體重250mg,一次口服。左旋咪唑,按每千克體重5-7mg,一次肌肉注射。對于體內已經(jīng)發(fā)育成熟并寄生于腎及腹腔的成蟲,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是手術摘除蟲體。在已知野生動物有本蟲寄生的地方,要防止犬、貓吞食生魚、蛙類或未煮熟的魚類。犬、貓吸吮線蟲病的診斷與防治病原

麗嫩吸吮線蟲呈乳白色,體表有顯著的橫紋。口囊小,無唇,邊緣上有內外2圈乳突。雄蟲長7~11.5mm,尾端卷曲,交合刺2根,不等長。雌蟲長7~17mm,陰門位于蟲體食道部。蟲卵橢圓形,大小為(54~60)μm×(34~37)μm,排出時已含幼蟲。病原

生活史

蟲體主要寄生于犬和貓瞬膜下。發(fā)育中需多種蠅為中間宿主。蠅舐食眼分泌液時將卵內孵出的幼蟲食入,幼蟲發(fā)育為感染性幼蟲后進入蠅口器,當蠅再飛到眼上采食時,幼蟲進入宿主眼內寄生。成蟲在眼內可生活1年。致病作用及癥狀由于幼蟲的機械性刺激,可使眼球損傷,引起結膜炎、角膜炎、角膜混濁甚至失明。臨床上常見眼部奇癢,結膜充血腫脹,分泌物增多,羞明流淚,患病犬和貓不安,常用爪撓、摩擦患眼,造成角膜混濁,視力下降,或產生潰瘍和穿孔。診斷和防治眼內發(fā)現(xiàn)蟲體即可確診。檢查眼結膜囊及瞬膜下,可見半透明的蛇形活潑運動的乳白色蟲體,數(shù)量少則一個,多則數(shù)十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