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學試題-2023修改整理_第1頁
分子生物學試題-2023修改整理_第2頁
分子生物學試題-2023修改整理_第3頁
分子生物學試題-2023修改整理_第4頁
分子生物學試題-2023修改整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讓知識帶有溫度。第第2頁/共2頁精品文檔推薦分子生物學試題分子生物學試題

一、名詞解釋

1、基因:能夠表達和產(chǎn)生蛋白質和RNA的DNA序列,是打算遺傳性狀的功能單位。

2、基因組:細胞或生物體的一套完整單倍體的遺傳物質的總和。

3、端粒:以線性染色體形式存在的真核基因組DNA末端都有一種特別的結構叫端粒。該結構是一段DNA序列和蛋白質形成的一種復合體,僅在真核細胞染色體末端存在。

4、操縱子:是指數(shù)個功能上相關的結構基因串聯(lián)在一起,構成信息區(qū),連同其上游的調控區(qū)(包括啟動子和操縱基因)以及下游的轉錄終止信號所構成的基因表達單位,所轉錄的RNA

為多順反子。

5、順式作用元件:是指那些與結構基因表達調控相關、能夠被基因調控蛋白特異性識別和結合的特異DNA序列。包括啟動子、上游啟動子元件、增加子、加尾信號和一些反應元件等。

6、反式作用因子:是指真核細胞內(nèi)含有的大量可以通過直接或間接結合順式作用元件而調整基因轉錄活性的蛋白質因子。

7、啟動子:是RNA聚合酶特異性識別和結合的DNA序列。

8、增加子:位于真核基因中遠離轉錄起始點,能顯然增加啟動子轉錄效率的特別DNA序列。它可位于被增加的轉錄基因的上游或下游,也可相距靶基因較遠。

9、基因表達:是指生物基因組中結構基因所攜帶的遺傳信息經(jīng)過轉錄、翻譯等一系列過程,合成特定的蛋白質,進而發(fā)揮其特定的生物學功能和生物學效應的全過程。

10、信息分子:調整細胞生命活動的化學物質。其中由細胞分泌的調整靶細胞生命活動的化學物質稱為細胞間信息分子;而在細胞內(nèi)傳遞信息調控信號的化學物質稱為細胞內(nèi)信息分子。11、受體:是存在于靶細胞膜上或細胞內(nèi)能特異識別生物活性分子并與之結合,進而發(fā)生生物學效應的的特別蛋白質。

12、分子克隆:在體外對DNA分子根據(jù)即定目的和計劃舉行人工重組,將重組分子導入合適宿主,使其在宿主中擴增和繁殖,以獲得該DNA分子的大量拷貝。

13、蛋白激酶:是指能夠將磷酸集團從磷酸供體分子轉移到底物蛋白的氨基酸受體上的一大類酶。

14、蛋白磷酸酶:是具有催化已經(jīng)磷酸化的蛋白質分子發(fā)生去磷酸化反應的一類酶分子,與蛋白激酶相對應存在,共同構成了磷酸化和去磷酸化這一重要的蛋白質活性的開關系統(tǒng)。

15、基因工程:有目的的通過分子克隆技術,人為的操作改造基因,轉變生物遺傳性狀的系列過程。

16、載體:能在銜接酶的作用下和外源DNA片段銜接并運送DNA分子進入受體細胞的DNA

分子。

17、轉化:指質粒DNA或以它為載體構建的重組DNA導入細菌的過程。

18、感染:以噬菌體、粘性質粒和真核細胞病毒為載體的重組DNA分子,在體外經(jīng)過包裝成具有感染能力的病毒或噬菌體顆粒,才干感染適當?shù)募毎?,并在細胞?nèi)擴增。

19、轉導:指以噬菌體為載體,在細菌之間轉移DNA的過程,有時也指在真核細胞之間通過逆轉錄病毒轉移和獲得細胞DNA的過程。

20、轉染:指病毒或以它為載體構建的重組子導入真核細胞的過程。

21、DNA變性:在物理或化學因素的作用下,導致兩條DNA鏈之間的氫鍵斷裂,而核酸分子中的全部共價鍵則不受影響。

22、DNA復性:當促使變性的因素解除后,兩條DNA鏈又可以通過堿基互補配對結合形成DNA雙螺旋結構。

23、退火:指將溫度降至引物的TM值左右或以下,引物與DNA摸板互補區(qū)域結合形成雜交

鏈。

24、筑巢PCR:先用一對外側引物擴增含目的基因的大片段,再用內(nèi)側引物以大片段為摸板擴增獵取目的基因??梢蕴岣逷CR的效率和特異性。

25、原位PCR:以組織固定處理細胞內(nèi)的DNA或RNA作為靶序列,舉行PCR反應的過程。

26、定量PCR:基因表達涉及的轉錄水平的討論常需要對mRNA舉行定量測定,對此采納的PCR技術就叫定量PCR。

27、基因打靶:是指通過DNA定點同源重組,轉變基因組中的某一特定基因,從而在生物活體內(nèi)討論此基因的功能。

28、DNA芯片:DNA芯片技術是指在固相支持物上原位合成寡核苷酸或者直接將大量的DNA探針以顯微打印的方式有序地固化于支持物表面,然后與標記的樣品雜交,通過對雜交信號的檢測分析,即可獲得樣品的遺傳信息。因為常用計算機硅芯片作為固相支持物,所以稱為DNA芯片。

29、錯義突變:DNA分子中堿基對的取代,使得mRNA的某一密碼子發(fā)生變化,由它所編碼的氨基酸就變成另一種的氨基酸,使得多肽鏈中的氨基酸挨次也相應的發(fā)生轉變的突變。

30、無義突變:因為堿基對的取代,使本來可以翻譯某種氨基酸的密碼子變成了終止密碼子的突變。

31、同義突變:堿基對的取代并不都是引起錯義突變和翻譯終止,有時雖然有堿基被取代,但在蛋白質水平上沒有引起變化,氨基酸沒有被取代,這是由于突變后的密碼子和本來的密碼子代表同一個氨基酸的突變。

32、移碼突變:在編碼序列中,單個堿基、數(shù)個堿基的缺失或插入以及片段的缺失或插入等均可以使突變位點之后的三聯(lián)體密碼閱讀框發(fā)生轉變,不能編碼本來的蛋白質的突變。

33、癌基因:是細胞內(nèi)控制細胞生長的基因,具有潛在的誘導細胞惡性轉化的特性。當癌基因結構或表達發(fā)生異樣時,其產(chǎn)物可使細胞無限制增殖,導致腫瘤的發(fā)生。包括病毒癌基因和細胞癌基因。

34、細胞癌基因:存在于正常的細胞基因組中,與病毒癌基因有同源序列,具有促進正常細胞生長、增殖、分化和發(fā)育等生理功能。在正常細胞內(nèi)未激活的細胞癌基因叫原癌基因,當其受到某些條件激活時,結構和表達發(fā)生異樣,能使細胞發(fā)生惡性轉化。

35、病毒癌基因:存在于病毒(大多是逆轉錄病毒)基因組中能使靶細胞發(fā)生惡性轉化的基因。它不編碼病毒結構成分,對病毒無復制作用,但是當受到外界的條件激活時可產(chǎn)生誘導腫瘤發(fā)生的作用。

36、基因診斷:以DNA或RNA為診斷材料,通過檢查基因的存在、結構缺陷或表達異樣,對人體的狀態(tài)和疾病作出診斷的辦法和過程。

37、RFLP:即限制性片段長度多態(tài)性,個體之間DNA的核苷酸序列存在差異,稱為DNA多態(tài)性。若因此而轉變了限制性內(nèi)切酶的酶切位點則可導致相應的限制性片段的長度和數(shù)量發(fā)生變化,稱為RFLP。

38、基因治療:普通是指將限定的遺傳物質轉入患者特定的靶細胞,以終于達到預防或轉變特別疾病狀態(tài)為目的治療辦法。

39、反義RNA:堿基序列正巧與故意義的mRNA互補的RNA稱為反義RNA??梢宰鳛橐环N調控特定基因表達的手段。

40、核酶:是一種可以催化RNA切割和RNA剪接反應的由RNA組成的酶,可以作為基因表達和病毒復制的抑制劑。

34、細胞癌基因:存在于正常的細胞基因組中,與病毒癌基因有同源序列,具有促進正常細胞生長、增殖、分化和發(fā)育等生理功能。在正常細胞內(nèi)未激活的細胞癌基因叫原癌基因,當其受到某些條件激活時,結構和表達發(fā)生異樣,能使細胞發(fā)生惡性轉化。

35、病毒癌基因:存在于病毒(大多是逆轉錄病毒)基因組中能使靶細胞發(fā)生惡性轉化的基

因。它不編碼病毒結構成分,對病毒無復制作用,但是當受到外界的條件激活時可產(chǎn)生誘導腫瘤發(fā)生的作用。

36、基因診斷:以DNA或RNA為診斷材料,通過檢查基因的存在、結構缺陷或表達異樣,對人體的狀態(tài)和疾病作出診斷的辦法和過程。

37、RFLP:即限制性片段長度多態(tài)性,個體之間DNA的核苷酸序列存在差異,稱為DNA多態(tài)性。若因此而轉變了限制性內(nèi)切酶的酶切位點則可導致相應的限制性片段的長度和數(shù)量發(fā)生變化,稱為RFLP。

38、基因治療:普通是指將限定的遺傳物質轉入患者特定的靶細胞,以終于達到預防或轉變特別疾病狀態(tài)為目的治療辦法。

39、反義RNA:堿基序列正巧與故意義的mRNA互補的RNA稱為反義RNA??梢宰鳛橐环N調控特定基因表達的手段。

40、核酶:是一種可以催化RNA切割和RNA剪接反應的由RNA組成的酶,可以作為基因表達和病毒復制的抑制劑。

41、三鏈DNA:當某一DNA或RNA寡核苷酸與DNA高嘌呤區(qū)可結合形成三鏈,能特異地結合在DNA的大溝中,并與富含嘌呤鏈上的堿基形成氫鍵。

42、SSCP:單鏈構象多態(tài)性檢測是一種基于DNA構象差別來檢測點突變的辦法。相同長度的單鏈DNA,假如堿基序列不同,形成的構象就不同,這樣就形成了單鏈構象多態(tài)性。

43、管家基因:在生物體生命的全過程都是必需的,且在一個生物個體的幾乎全部細胞中持續(xù)表達的基因。

44、細胞全能性:指同一種生物的全部細胞都含有相同的DNA,即基因的數(shù)目和種類是一樣的,但在不同階段,同一個體的不同組織和器官中基因表達的種類和數(shù)目是不同的。

45、SD序列:轉錄出的mRNA要進入核糖體上舉行翻譯,需要一段富含嘌呤的核苷酸序列與大腸桿菌16SrRNA3,末端富含嘧啶的序列互補,是核糖體的識別位點。

46、反義核酸技術:是通過合成一種短鏈且與DNA或RNA互補的,以DNA或RNA為目標抑制翻譯的反義分子,干擾目的基因的轉錄、剪接、轉運、翻譯等過程的技術。

47、核酸探針:探針是指能與某種大分子發(fā)生特異性互相作用,并在互相作用之后可以檢測出來的生物大分子。核酸探針是指能識別特異堿基挨次的帶有標記的一段DNA或RNA分子。48、周期蛋白:是一類呈細胞周期特異性或時相性表達、累積與分解的蛋白質,它與周期素依靠性激酶共同影響細胞周期的運行。

49、CAP:是大腸桿菌分解代謝物基因活化蛋白,這種蛋白可將葡萄糖饑餓信號傳遞個許多操縱子,使細菌在缺乏葡萄糖時可以利用其他碳源。

50、順反子

51、結構域

二、問答題

(一)、病毒、原核、真核基因組的特點?

答:1、病毒基因組的特點:

①種類單一;②單倍體基因組:每個基因組在病毒中只浮現(xiàn)一次;③形式多樣;④大小不一;

⑤基因重疊;⑥動物/細菌病毒與真核/原核基因相像:內(nèi)含子;⑦具有不規(guī)章的結構基因;⑧基因編碼區(qū)無間隔:通過宿主及病毒本身酶切;⑨無帽狀結構;⑩結構基因沒有翻譯起始序列。

2、原核基因組的特點:

①為一條環(huán)狀雙鏈DNA;②惟獨一個復制起點;③具有操縱子結構;④絕大部分為單拷貝;⑤可表達基因約50%,大于真核生物小于病毒;⑥基因普通是延續(xù)的,無內(nèi)含子;⑦重復序列很少。

3、真核基因組的特點:

①真核生物基因組遠大于原核生物基因組,結構復雜,基因數(shù)浩大,具有多個復制起點;②基因

組DNA與蛋白質結合成染色體,儲存于細胞核內(nèi);③真核基由于單順反子,而細菌和病毒的結構基因多為多順反子;④基因組中非編碼區(qū)多于編碼區(qū);⑤真核基因多為不延續(xù)的斷裂基因,由外顯子和內(nèi)含子鑲嵌而成;⑥存在大量的重復序列;⑦功能相關的基因構成各種基因家族;⑧存在可移動的遺傳因素;⑨體細胞為雙倍體,而精子和卵子為單倍體。

(二)、乳糖操縱子的作用機制?

答:1、乳糖操縱子的組成:大腸桿菌乳糖操縱子含Z、Y、A三個結構基因,分離編碼半乳糖苷酶、透酶和半乳糖苷乙酰轉移酶,此外還有一個操縱序列O,一個啟動子P和一個調整基因I。

2、阻遏蛋白的負性調整:沒有乳糖存在時,I基因編碼的阻遏蛋白結合于操縱序列O處,乳糖操縱子處于阻遏狀態(tài),不能合成分解乳糖的三種酶;有乳糖存在時,乳糖作為誘導物誘導阻遏蛋白變構,不能結合于操縱序列,乳糖操縱子被誘導開放合成分解乳糖的三種酶。所以,乳糖操縱子的這種調控機制為可誘導的負調控。

3、CAP的正性調整:在啟動子上游有CAP結合位點,當大腸桿菌從以葡萄糖為碳源的環(huán)境改變?yōu)橐匀樘菫樘荚吹沫h(huán)境時,cAMP濃度上升,與CAP結合,使CAP發(fā)生變構,CAP結合于乳糖操縱子啟動序列附近的CAP結合位點,激活RNA聚合酶活性,促進結構基因轉錄,調整蛋白結合于操縱子后促進結構基因的轉錄,對乳糖操縱子采取正調控,加速合成分解乳糖的三種酶。

4、協(xié)調調整:乳糖操縱子中的I基因編碼的阻遏蛋白的負調控與CAP的正調控兩種機制,相互協(xié)調、相互制約。

(三)、真核生物轉錄水平的調控機制?

答:真核生物在轉錄水平的調控主要是通過反式作用因子、順式作用元件和RNA聚合酶的互相作用來完成的,主要是反式作用因子結合順式作用元件后影響轉錄起始復合物的形成過程。

1、轉錄起始復合物的形成:真核生物RNA聚合酶識別的是由通用轉錄因子與DNA形成的蛋白質-DNA復合物,惟獨當一個或多個轉錄因子結合到DNA上,形成有功能的啟動子,才干被RNA聚合酶所識別并結合。

轉錄起始復合物的形成過程為:TFⅡD結合TATA盒;RNA聚合酶識別并結合TFⅡD-DNA復合物形成一個閉合的復合物;其他轉錄因子與RNA聚合酶結合形成一個開放復合物。

在這個過程中,反式作用因子的作用是:促進或抑制TFⅡD與TATA盒結合;促進或抑制RNA聚合酶與TFⅡD-DNA復合物的結合;促進或抑制轉錄起始復合物的形成。

2、反式作用因子:普通具有三個功能域(DNA識別結合域、轉錄活性域和結合其他蛋白結合域);能識別并結合上游調控區(qū)中的順式作用元件;對基因的表達有正性或負性調控作用。

3、轉錄起始的調控:

⑴反式作用因子的活性調整:①表達式調整——反式作用因子合成出來就具有活性;②共價修飾——磷酸化和去磷酸化,糖基化;③配體結合——許多激素受體是反式作用因子;④蛋白質與蛋白質互相作用——蛋白質與蛋白質復合物的解離與形成。

⑵反式作用因子與順式作用元件的結合:反式作用因子被激活后,即可識別并結合上游啟動子元件和增加子中的保守性序列,對基因轉錄起調整作用。

⑶反式作用因子的作用方式——成環(huán)、扭曲、滑動、Oozing。

⑷反式作用因子的組合式調控作用:每一種反式作用因子結合順式作用元件后雖然可以發(fā)揮促進或抑制作用,但反式作用因子對基因調控不是由單一因子完成的而是幾種因子組合發(fā)揮特定的作用。

(四)、真核生物轉錄后水平的調控機制?

答:(1)、5,端加帽和3,端多聚腺苷酸化的調控意義:5,端加帽和3,端多聚腺苷酸化是保持mRNA穩(wěn)定的一個重要因素,它至少保證mRNA在轉錄過程中不被降解。

(2)、mRNA挑選性剪接對基因表達調控的作用

(3)、mRNA運輸?shù)目刂?/p>

(五)、受體的特點?

答:1、高度專一性;2、高度親和性;3、可逆性;4、可飽和性;5、特定的作用模式

(六)、表皮生長因子介導的信號傳導途徑?

答:表皮生長因子受體是一個典型的蛋白酪氨酸激酶受體,這個信號轉導途徑的主要步驟是:1、受體二聚化的形成及其磷酸化:表皮生長因子與受體的結合使受體發(fā)生二聚化,從而轉變受體構象,使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增加,受體自身的幾個蛋白酪氨酸殘基在激酶的作用下發(fā)生磷酸化。

2、募集接頭蛋白Grb2:表皮生長因子受體自身被磷酸化后,不僅其激酶活性增加,而且其構象發(fā)生變化,從而適合與含SH2結構域的蛋白分子相結合。Grb2是作為接頭蛋白結合到受體上。

3、調控分子SOS的活化:SOS含有可與SH3結構域相結合的富含脯氨酸基序,當Grb2結合到磷酸化的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后,它的兩個SH3結構域即可結合SOS,使之活化。

4、低分子量G蛋白Ras的活化:SOS可促進Ras釋放GDP,結合GTP的反應,使Ras激活?;罨腞as作用其下游分子Raf,使之活化。Raf是MAPK級聯(lián)反應的第一個分子,由此啟動了MAPK的三級激活過程。

5、MAPK的級聯(lián)激活:Raf是一種MAPKKK,它作用于MEK,使之磷酸化而激活,活化的MEK在作用于MAPK家族的ERK1,使之磷酸化激活由此完成了三級激活。

6、轉錄因子的磷酸化及轉錄調控作用:活化的ERK可以轉至細胞核內(nèi),使某些轉錄調控因子發(fā)生磷酸化,從而影響基因的轉錄。

(七)、cAMP信號轉導途徑?

答:1、組成:胞外信息分子(主要是胰高血糖素、腎上腺素和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受體,G蛋白,AC,cAMP,PKA。

2、途徑:

?信號分子與受體結合,引起受體構象變化

?受體活化G蛋白

?活化后的G蛋白激活腺苷酸環(huán)化酶(AC)

?AC催化ATP生成cAMP

?cAMP活化PKA,PKA使目標蛋白磷酸化,調整代謝酶的活性或調整基因的表達

(八)、IP3-Ca2+信號途徑:

?信號分子與受體結合,引起受體構象變化

?受體活化G蛋白

?活化后的G蛋白激活PLC

?PLC水解PIP2生成IP3和DG

?IP3使鈣通道打開,細胞內(nèi)Ca2+上升

?Ca2+與CaM結合,激活Ca2+-CaM依靠的蛋白激酶

?Ca2+-CaM依靠的蛋白激酶使目標蛋白磷酸化。

(九)、分子克隆中常用的工具酶及良好載體的條件?

答:(1)、常用的工具酶

1、限制性核酸內(nèi)切酶:是細菌產(chǎn)生的一類能識別和切割雙鏈DNA分子內(nèi)特定的堿基挨次的核酸水解酶。

2、DNA銜接酶:將兩段DNA分子拼接起來的酶。

3、DNA聚合酶:催化單核苷酸鏈延長。

4、逆轉錄酶:依靠于RNA的DNA聚合酶,這是一種有效的轉錄RNA成為DNA的酶,產(chǎn)物DNA又稱互補DNA。

5、末端脫氧核糖核酸轉移酶:將脫氧核糖核酸加到DNA的3末端。

6、堿性磷酸酶:催化去除DNA、RNA等的5磷酸基團。

7、依靠DNA的RNA聚合酶:識別特異性啟動子,RNA轉錄。

(2)、良好載體的條件

1、必需有自身的復制子;

2、載體分子上必需有限制性核酸內(nèi)切酶的酶切位點,即多克隆位點,以供外源DNA插入;

3、載體應具有可供挑選的遺傳標志,以區(qū)分陽性重組子和陰性重組子;

4、載體分子必需有足夠的容量;

5、可通過特定的辦法導入細胞;

6、對于表達載體還應具備與宿主細胞相適應的啟動子、前導挨次、增加子、加尾信號等DNA調控元件。

(十)、藍-白篩選的原理?

答:某些質粒帶有大腸桿菌的半乳糖苷酶基因片段,在半乳糖苷酶基因的基因區(qū)外又另外引入了一段含多種單一限制酶位點的DNA序列。這些位點上假如沒有克隆外源性DNA片段,在質粒被導入lac-的大腸桿菌后,質粒攜帶的半乳糖苷酶基因將正常表達,與大腸桿菌的半乳糖苷酶基因互補,產(chǎn)生有活性的半乳糖苷酶,加入人工底物X-gal和誘導劑IPTG后,浮現(xiàn)藍色的菌落。假如在多克隆位點上插入外源DNA片段,將使lacZ基因滅活,不能生成半乳糖苷酶,結果菌落浮現(xiàn)白色。因為這種色彩標志,重組克隆和非重組克隆的區(qū)別一目了然。

十一)SANGER雙脫氧鏈終止法的原理?

答:DNA鏈中核苷酸以3’,5’-磷酸二酯鍵銜接,合成DNA所用的底物是2’-脫氧核苷三磷酸。2’,3’ddNTP與一般dNTP不同,它們在脫氧核糖的3’位置缺少一個羥基。在DNA聚合酶作用下通過三磷酸基團摻入到延長的DNA鏈中,但因為沒有3’羥基,不能同后續(xù)的dNTP形成磷酸二酯鍵,因此,正在延長的DNA鏈不能繼續(xù)延長。在DNA合成反應混合物的4種一般dNTP中加入少量的一種ddNTP,鏈延長將與偶然發(fā)生但卻非常特異的鏈終止競爭,產(chǎn)物是一系列的核苷酸鏈,其長度取決于引物末端到浮現(xiàn)過早鏈終止位置間的距離。在4組自立酶反應中分離采納4

種不同的ddNTP,結果將產(chǎn)生4組寡核苷酸,它們將分離終止于模板鏈的A、C、G或T位置。(十二)、核酸分子雜交的原理?

答:具有互補序列的兩條單鏈核酸分子在一定的條件下(相宜的溫度及離子強度等)堿基互補配對結合,重新形成雙鏈;在這一過程中,核酸分子經(jīng)受了變性和復性的變化,以及在復性過程中個分子間鍵的形成和斷裂。雜交的雙方是待測核酸和已知序列。

(十三)、影響雜交的因素?

答:1、核酸分子的濃度和長度:核酸濃度越大,復性速度越快。探針長度應控制在50-300個堿基對為好。

2、溫度:溫度過高不利于復性,而溫度過低,少數(shù)堿基配對形成的局部雙鏈不易解離,相宜的溫度是較TM值低25度。

3、離子強度:在低離子強度下,核酸雜交十分緩慢,隨著離子強度的增強,雜交反應率增強。高濃度的鹽使堿基錯配的雜交體更穩(wěn)定,所以舉行序列不徹低同源的核酸分子雜交時必需維持雜交反應液中的鹽濃度和洗膜液中的鹽濃度。

4、雜交液中的甲酰胺:甲酰胺能降低核酸雜交的TM值。它有以下優(yōu)點:在低溫下探針更穩(wěn)定;能更好地保留非共價結合的核酸。

5、核酸分子的復雜性:是指存在于反應體系中的不同挨次的總長度。兩個不同基因組DNA變性后的相對雜交速率取決于樣品濃度肯定全都時的相對復雜性(即DNA中的堿基數(shù))。

6、非特異性雜交反應:在雜交前應對非特異性雜交反應位點舉行封閉,以削減其對探針的非特異性吸附作用。

(十四)、探針的種類和優(yōu)缺點?

答:1、cDNA探針:通過逆轉錄獲得cDNA后,將其克隆于適當?shù)目寺≥d體,通過擴增重組質粒而使cDNA得到大量的擴增。提取質粒后分別純化作為探針使用。它是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

探針。

2、基因組探針:從基因組文庫里篩選得到一個特定的基因或基因片段的克隆后,大量擴增、純化,切取插入片段,分別純化為探針。

3、寡核苷酸探針:按照已知的核酸挨次,采納DNA合成儀合成一定長度的寡核苷酸片段作為探針。

4、RNA探針:采納基因克隆和體外轉錄的辦法可以得到RNA或反義RNA作為探針。

(十五)、探針的標記法?

答:1、缺口平移法:此法是利用適當濃度的DNaseⅠ在DNA雙鏈上隨機切割單鏈,造成單鏈切口。切口處產(chǎn)生一個5末端和3末端,3末端就可以作為引物,在大腸桿菌DNA聚合酶Ⅰ的催化下,以互補的DNA單鏈為摸板,依次將dNTP銜接到切口的3末端的羥基上,合成新的DNA單鏈;同時DNA聚合酶Ⅰ的5→3的核酸外切酶活性在切口處將舊鏈從5末端逐步切除,新合成鏈不斷延長,從而使原DNA分子上的部分核苷酸殘基被標記的核苷酸所取代。

2、隨機引物法:隨機引物是人工合成的長度為6個寡核苷酸殘基的寡聚核苷酸片段的混合物。對于任何一個用作探針的DNA片段,隨機引物混合物中都會有一些六核苷酸片段可以與之結合,起到DNA合成引物的作用。將這些引物與變性的DNA單鏈結合后,以4種dNTP(其中一種是標記物標記的dNTP)為底物,合成與探針DNA互補的切帶有標記物的DNA探針。

3、PCR標記法:在PCR反應底物中,將一種dNTP換成標記物標記的dNTP,這樣標記的dNTP

就在PCR反應的同時摻入到新合成的DNA鏈上。

4、末端標記法:只是將DNA片段的一端舉行標記。

(十六)、PCR的基本原理?

答:PCR是在試管中舉行的DNA復制反應,基本原理是依據(jù)細胞內(nèi)DNA半保留復制的機理,以及體外DNA分子于不同溫度下雙鏈和單鏈可以相互改變的性質,人為地控制體外合成系統(tǒng)的溫度,以促使雙鏈DNA變成單鏈,單鏈DNA與人工合成的引物退火,然后耐熱DNA聚合酶以dNTP為原料使引物沿著單鏈模板延長為雙鏈DNA。PCR全過程每一步的轉換是通過溫度的轉變來控制的。需要重復舉行DNA模板解鏈、引物與模板DNA結合、DNA聚合酶催化新生DNA的合成,即高溫變性、低溫退火、中溫延長3個步驟構成PCR反應的一個循環(huán),此循環(huán)的反復舉行,就可使目的DNA得以快速擴增。DNA模板變性:模板雙鏈DNA?單鏈DNA,94℃。退火:引物+單鏈DNA?雜交鏈,引物的Tm值。引物的延長:溫度至70℃左右,TaqDNA聚合酶以4種dNTP為原料,以目的DNA為模板,催化以引物3’末端為起點的5’→3’DNA鏈延長反應,形成新生DNA鏈。新合成的引物延長鏈經(jīng)過變性后又可作為下一輪循環(huán)反應的模板PCR,就是如此反復循環(huán),使目的DNA得到高效迅速擴增。

(十七)、PCR引物設計的基本要求?

答:1、引物長度普通為15~30個核苷酸。過短影響PCR的特異性,過長會提高相應退火溫度,使延長溫度超過TaqDNA聚合酶最適溫度74℃,影響產(chǎn)物的生成。

2、引物的堿基盡可能隨機,避開浮現(xiàn)嘌呤、嘧啶堿基積累現(xiàn)象。3’端不應有延續(xù)3個G和C。否則會使引物和模板錯誤配對。G+C含量普通占45%-55%。3’端和5’端引物具有相像的Tm值,Tm值計算公式:Tm=4(G+C)+2(A+T)

3、引物自身不應存在互補序列以避開折疊成發(fā)夾結構。引物的延續(xù)互補序列,普通不超過3bp。

4、兩個引物之間不應存在互補序列,尤其應避開3’端的互補重疊。

5、引物與非特異擴增區(qū)的序列的同源性不超過70%,引物3’末端延續(xù)8個堿基在待擴增區(qū)以外不能有徹低互補序列,否則易導致非特異性擴增。

6、引物3’端堿基是引發(fā)延長的起點,因此一定要與模板DNA配對。引物3’端最佳堿基挑選是G和C,形成的堿基配對照較穩(wěn)定。

7、引物與模板結合時,引物的5’端最多可以游離十幾個堿基而不影響PCR反應的舉行。

8、引物的5’端可以修飾,如附加限制酶位點,引入突變位點,用生物素、熒光物質、地高辛標記,加入其它短序列包括起始密碼子、終止密碼子等

(十八)、PCR的反應條件?

答:1、PCR反應的緩沖液:

?Tris-HCl緩沖液

?KCl促進引物的退火,濃度太高時會抑制TaqDNA聚合酶活性。

?加入BSA或明膠有利于庇護TaqDNA聚合酶活性。

?須要時加入適量二甲基亞砜(DMSO)或甲酰胺利于破壞模板二級結構,提高PCR反應特異性。

2、鎂離子濃度普通用量1.5-2.0mmol/L,TaqDNA聚合酶活性需要Mg2+。Mg2+濃度過低,會顯著降低酶活性。Mg2+濃度過高又使酶催化非特異性擴增增加。Mg2+濃度還會影響引物的退火、模板與PCR產(chǎn)物的解鏈溫度,從而影響擴增片段的產(chǎn)率。

3、底物濃度工作濃度20-200umol/L,dNTPs濃度過高可加快反應速度,也增強堿基的錯配率和試驗成本。降低濃度會導致反應速度下降,可提高反應的特異性。在PCR反應中,4種dNTP必需以等摩爾濃度配制,以削減PCR反應的錯配誤差并提高使用效率。

4、TaqDNA聚合酶75-80℃時具有最高的聚合酶活性,150個核苷酸/秒;具有良好的熱穩(wěn)定性,95℃仍有活性,應用濃度普通為1-2.5u/100ul反應體積。

5、引物0.1-0.5umol/L。引物濃度偏高會引起錯配或非特異性擴增、生成引物二聚體,使目的DNA片段產(chǎn)率下降。退火溫度與引物Tm值有關,引物Tm值在55-80℃范圍較為抱負。

6、反應溫度和循環(huán)次數(shù)

(十九)、影響大腸桿菌系統(tǒng)外源基因表達的因素?

答:1、啟動子的強弱;2、基因的劑量;3、影響RNA轉錄和翻譯效率的因素:SD序列、mRNA;

4、外源基因密碼子的挑選;

5、表達產(chǎn)物的大小;

6、表達產(chǎn)物的穩(wěn)定性。

(二十)、大腸桿菌系統(tǒng)表達外源基因必需具備的條件?

答:1、要求外源基因的編碼區(qū)不能含有內(nèi)含子;

2、表達的外源片段要位于大腸桿菌啟動子的下游,并形成正確的閱讀框架;

3、轉錄出的mRNA必需有與大腸桿菌16SrRNA3,末端相匹配的SD序列,才干被有效的翻譯成蛋白質。

4、蛋白產(chǎn)物必需穩(wěn)定,不易被細胞內(nèi)蛋白酶迅速降解,且對宿主無害。

(二十一)、真核細胞表達外源基因的條件?

答:1、首先必需具備哺乳動物細胞表達的功能元件。要求哺乳動物細胞表達載體帶有能在真核細胞中表達外源基因的真核轉錄調控元件;

2、注重挑選轉染的受體細胞,不同類型的細胞具有不同的特性;

3、注重挑選適當?shù)奶暨x標記。

(二十二)、轉基因動物的概念、原理及應用?

答:1、概念:是指用人工辦法將外源基因導入或整合到基因組內(nèi),并能穩(wěn)定傳代的一類動物。它的特點是“分子及細胞水平操作,組織及動物整體水平表達”。

2、基本原理:將目的基因或基因組片段用顯微注射等辦法注入試驗動物的受精卵或著床前的胚胎細胞中,使目的基因整合到基因組中,然后將此受精卵或著床前的胚胎細胞再植入受體動物的輸卵管或子宮中,使其發(fā)育成攜帶有外源基因的轉基因動物,人們可以通過分析轉基因和動物表型的關系,揭示外源基因的功能;也可以通過轉入外源基因哺育優(yōu)良的動物品種。

3、應用:建立用于討論外源基因表達調控體系;建立醫(yī)學中常用的疾病模型;哺育動物新品種;藥理學和藥用蛋白的生產(chǎn)討論。

(二十三)、基因敲除的基本程序?

答:通過DNA同源重組,使得胚胎干細胞特定的內(nèi)源基因被破壞而造勝利能喪失,然后通過胚胎

干細胞介導得到該基因喪失的小鼠模型的過程稱為基因敲除。

1、打靶載體的構建:同源序列要足夠長,要含有篩選用的標志基因。

2、胚胎干細胞的體外培養(yǎng)

3、打靶載體導入胚胎干細胞

4、同源重組胚胎干細胞的篩選

5、基因敲除胚胎干細胞注射入胚泡

6、胚泡植入假孕小鼠的子宮中

7、雜交育種獲得純合的基因敲除動物

(二十四)、DNA芯片的原理?

答:DNA芯片技術就是一種大規(guī)模的集成的固相核酸分子雜交,以大量已知堿基序列的寡核苷酸片段為探針,檢測樣品中哪些核酸序列與其互補,然后通過定性定量分析得出待測樣品的基因序列及表達的信息。其辦法包括芯片的制備、樣品的預備、分子雜交和檢測分子。

(二十五)、誘變劑的作用機制?

答:1、堿基的類似物誘發(fā)突變

2、轉變DNA的化學結構

3、結合到DNA分子上誘發(fā)移碼突變

4、紫外線及其他射線引起的DNA分子的變化

(二十六)、突變類型及其遺傳效應?

答:1、突變類型:

①點突變:DNA大分子上一個堿基的變異。分為轉換和顛換。

②缺失:一個堿基或一段核苷酸鏈從DNA大分子上消逝。

③插入:一個本來沒有的堿基或一段本來沒有的核苷酸鏈插入到DNA大分子中間。

④倒位:DNA鏈內(nèi)重組,使其中一段方向倒置。

2、突變的遺傳效應:

①遺傳密碼的轉變:錯義突變、無義突變、同義突變、移碼突變

②對mRNA剪接的影響:一是使本來的剪接位點消逝;二是產(chǎn)生新的剪接位點。

③蛋白質肽鏈中的片段缺失:

(二十七)、基因治療的策略?

答:1、基因置換或稱基因矯正:特定的目的基因導入特定的細胞,通過定位重組,讓導入的正?;蛑脫Q基因組內(nèi)原有的缺陷基因,不涉及基因組的任何轉變。

分子生物學試題及答案

一、名詞解釋

1.cDNA與cccDNA:cDNA是由mRNA通過反轉錄酶合成的雙鏈DNA;cccDNA是游離于染色體之外的質粒雙鏈閉合環(huán)形DNA。

2.標準折疊單位:蛋白質二級結構單元α-螺旋與β-折疊通過各種銜接多肽可以組成特別幾何羅列的結構塊,此種確定的折疊類型通常稱為超二級結構。幾乎全部的三級結構都可以用這些折疊類型,乃至他們的組合型來予以描述,因此又將其稱為標準折疊單位。

3.CAP:環(huán)腺苷酸(cAMP)受體蛋白CRP(cAMPreceptorprotein),cAMP與CRP結合后所形成的復合物稱激活蛋白CAP(cAMPactivatedprotein)

4.回文序列:DNA片段上的一段所具有的反向互補序列,常是限制性酶切位點。

5.micRNA:互補干擾RNA或稱反義RNA,與mRNA序列互補,可抑制mRNA的翻譯。6.核酶:具有催化活性的RNA,在RNA的剪接加工過程中起到自我催化的作用。

7.模體:蛋白質分子空間結構中存在著某些立體外形和拓撲結構頗為類似的局部區(qū)域

8.信號肽:在蛋白質合成過程中N端有15~36個氨基酸殘基的肽段,引導蛋白質的跨膜。9.弱化子:在操縱區(qū)與結構基因之間的一段可以終止轉錄作用的核苷酸序列。

10.魔斑:當細菌生長過程中,碰到氨基酸全面缺乏時,細菌將會產(chǎn)生一個應急反應,停止所有基因的表達。產(chǎn)生這一應急反應的信號是鳥苷四磷酸(ppGpp)和鳥苷五磷酸(pppGpp)。PpGpp與pppGpp的作用不只是一個或幾個操縱子,而是影響一大批,所以稱他們是超級調控子或稱為魔斑。

11.上游啟動子元件:是指對啟動子的活性起到一種調整作用的DNA序列,-10區(qū)的TATA、-35區(qū)的TGACA及增加子,弱化子等。

12.DNA探針:是帶有標記的一段已知序列DNA,用以檢測未知序列、篩選目的基因等方面廣泛應用。

13.SD序列:是核糖體與mRNA結合序列,對翻譯起到調控作用。

14.單克隆抗體:只針對單一抗原打算簇起作用的抗體。

15.考斯質粒:是經(jīng)過人工構建的一種外源DNA載體,保留噬菌體兩端的COS區(qū),與質粒銜接構成。

16.藍-白斑篩選:含LacZ基因(編碼β半乳糖苷酶)該酶能分解生色底物X-gal(5-溴-4-氯-3-吲哚-β-D-半乳糖苷)產(chǎn)生藍色,從而使菌株變藍。當外源DNA插入后,LacZ基因不能表達,菌株呈白色,以此來篩選重組細菌。稱之為藍-白斑篩選。

17.順式作用元件:在DNA中一段特別的堿基序列,對基因的表達起到調控作用的基因元件。18.Klenow酶:DNA聚合酶I大片段,只是從DNA聚合酶I全酶中去除了5’3’外切酶活性19.錨定PCR:用于擴增已知一端序列的目的DNA。在未知序列一端加上一段多聚dG的尾巴,然后分離用多聚dC和已知的序列作為引物舉行PCR擴增。

20.融合蛋白:真核蛋白的基因與外源基因銜接,同時表達翻譯出的原基因蛋白與外源蛋白結合在一起所組成的蛋白質。

二、填空

1.DNA的物理圖譜是DNA分子的(限制性內(nèi)切酶酶解)片段的羅列挨次。

2.RNA酶的剪切分為(自體催化)、(異體催化)兩種類型。

3.原核生物中有三種起始因子分離是(IF-1)、(IF-2)和(IF-3)。

4.蛋白質的跨膜需要(信號肽)的引導,蛋白朋友的作用是(輔助肽鏈折疊整天然構象的蛋白質)。

5.啟動子中的元件通常可以分為兩種:(核心啟動子元件)和(上游啟動子元件)。6.分子生物學的討論內(nèi)容主要包含(結構分子生物學)、(基因表達與調控)、(DNA重組技術)三部分。

7.證實DNA是遺傳物質的兩個關鍵性試驗是(肺炎球菌感染小鼠)、(T2噬菌體感染大腸桿菌)這兩個試驗中主要的論點證據(jù)是:(生物體汲取的外源DNA轉變了其遺傳潛能)。8.hnRNA與mRNA之間的差別主要有兩點:(hnRNA在改變?yōu)閙RNA的過程中經(jīng)過剪接,)、(mRNA的5′末端被加上一個m7pGppp帽子,在mRNA3′末端多了一個多聚腺苷酸(polyA)尾巴)。

9.蛋白質多亞基形式的優(yōu)點是(亞基對DNA的利用來說是一種經(jīng)濟的辦法)、(可以削減蛋白質合成過程中隨機的錯誤對蛋白質活性的影響)、(活性能夠十分有效和快速地被打開和被關閉)。

10.蛋白質折疊機制首先成核理論的主要內(nèi)容包括(成核)、(結構充實)、(最后重排)。

11.半乳糖對細菌有雙重作用;一方面(可以作為碳源供細胞生長);另一方面(它又是細胞壁的成分)。所以需要一個不依靠于cAMP—CRP的啟動子S2舉行本底水平的永遠型合成;同時需要一個依靠于cAMP—CRP的啟動子S1對高水平合成舉行調整。有G時轉錄從(S2)開頭,無G時轉錄從(S1)開頭。

12.DNA重組技術也稱為(基因克?。┗颍ǚ肿涌寺。?。終于目的是(把一個生物體中的遺傳信息DNA轉入另一個生物體)。典型的DNA重組試驗通常包含以下幾個步驟:

①提取供體生物的目的基因(或稱外源基因),酶接銜接到另一DNA分子上(克隆載體),形成一個新的重組DNA分子。

②將這個重組DNA分子轉入受體細胞并在受體細胞中復制保存,這個過程稱為轉化。

③對那些汲取了重組DNA的受體細胞舉行篩選和鑒定。

④對含有重組DNA的細胞舉行大量培養(yǎng),檢測外援基因是否表達。

13、質粒的復制類型有兩種:受到宿主細胞蛋白質合成的嚴格控制的稱為(嚴緊型質粒),不受宿主細胞蛋白質合成的嚴格控制稱為(松弛型質粒)。

14.PCR的反應體系要具有以下條件:

a、被分別的目的基因兩條鏈各一端序列互相補的DNA引物(約20個堿基左右)。

b、具有熱穩(wěn)定性的酶如:TagDNA聚合酶。

c、dNTP

d、作為模板的目的DNA序列

15.PCR的基本反應過程包括:(變性)、(退火)、(延長)三個階段。

16、轉基因動物的基本過程通常包括:

①將克隆的外源基因導入到一個受精卵或胚胎干細胞的細胞核中;

②接種后的受精卵或胚胎干細胞移植到雌性的子宮;

③完成胚胎發(fā)育,生長為后代并帶有外源基因;

④利用這些能產(chǎn)生外源蛋白的動物作為種畜,哺育新的純合系。

17.雜交瘤細胞系的產(chǎn)生是由(脾B)細胞與(骨髓瘤)細胞雜交產(chǎn)生的,因為(脾細胞)可以利用次黃嘌呤,(骨細胞)提供細胞分裂功能,所以能在HAT培養(yǎng)基中生長。

18.隨著討論的深化第一代抗體稱為(多克隆抗體)、其次代(單克隆抗體)、第三代(基因工程抗體)。

19.目前對昆蟲病毒的基因工程改造主要集中于桿狀病毒,表現(xiàn)在引入(外源毒蛋白基因);(擾亂昆蟲正常生活周期的基因);(對病毒基因舉行修飾)。

20.哺乳類RNA聚合酶Ⅱ啟動子中常見的元件TATA、GC、CAAT所對應的反式作用蛋白因子分離是(TFIID)、(SP-1)和(CTF/NF1)。

21.RNA聚合酶Ⅱ的基本轉錄因子有、TFⅡ-A、TFⅡ-B、TFII-D、TFⅡ-E他們的結合挨次是:(D、A、B、E)。其中TFII-D的功能是(與TATA盒結合)。

22.與DNA結合的轉錄因子大多以二聚體形式起作用,轉錄因子與DNA結合的功能域常見有以下幾種(螺旋-轉角-螺旋)、(鋅指模體)、(堿性-亮氨酸拉鏈模體)。

23.限制性內(nèi)切酶的切割方式有三種類型分離是(在對稱軸5'側切割產(chǎn)生5'粘端)、(在對稱軸3'側切割產(chǎn)生3'粘端(在對稱軸處切割產(chǎn)生平段)。

24.質粒DNA具有三種不同的構型分離是:(SC構型)、(oc構型)、(L構型)。在電泳中最前面的是(SC構型)。

25.外源基因表達系統(tǒng),主要有(大腸桿菌)、(酵母)、(昆蟲)和(哺乳類細胞表)。26.轉基因動物常用的辦法有:(逆轉錄病毒感染法)、(DNA顯微注射法)、(胚胎干細胞法)。

三、簡答

1.分離說出5種以上RNA的功能?

轉運RNAtRNA轉運氨基酸

核蛋白體RNArRNA核蛋白體組成成

信使RNAmRNA蛋白質合成模板

不均一核RNAhnRNA成熟mRNA的前體

小核RNAsnRNA參加hnRNA的剪接

小胞漿RNAscRNA/7SL-RNA蛋白質內(nèi)質網(wǎng)定位合成的信號識別體的組成成分

反義RNAanRNA/micRNA對基因的表達起調整作用

核酶RibozymeRNA有酶活性的RNA

2.原核生物與真核生物啟動子的主要差別?

原核生物

TTGACATATAAT起始位點

-35-10

真核生物

增加子GCCAATTATAA—5mGpp—起始位點

-110-70-25

3.對自然?質粒的人工構建主要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

自然?質粒往往存在著缺陷,因而不適合用作基因工程的載體,必需對之舉行改造構建:

a、加入合適的挑選標記基因,如兩個以上,易于用作挑選,通常是抗生素基因。

b、增強或削減合適的酶切位點,便于重組。

c、縮短長度,切去不須要的片段,提高導入效率,增強裝載量。

d、轉變復制子,變嚴緊為松弛,變少拷貝為多拷貝。

e、按照基因工程的特別要求加裝特別的基因元件

4.舉例說明差示篩選組織特異cDNA的辦法?

制備兩種細胞群體,目的基因在其中一種細胞中表達或高表達,在另一種細胞中不表達或低表達,然后通過雜交對照找到目的基因。

例如:在腫瘤發(fā)生和進展過程中,腫瘤細胞會展現(xiàn)與正常細胞表達水平不同的mRNA,因此,可以通過差示雜交篩選出與腫瘤相關的基因。也可利用誘導的辦法,篩選出誘導表達的基因。5.雜交瘤細胞系的產(chǎn)生與篩選?

脾B細胞+骨髓瘤細胞,加聚乙二醇(PEG)促進細胞融合,HAT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內(nèi)含次黃嘌呤、氨基蝶呤、T)生長出來的脾B-骨髓瘤融合細胞繼續(xù)擴大培養(yǎng)。

細胞融合物中包含:

脾-脾融合細胞:不能生長,脾細胞不能體外培養(yǎng)。

骨-骨融合細胞:不能利用次黃嘌呤,但可通過其次途徑利用葉酸還原酶合成嘌呤。氨基蝶呤對葉酸還原酶有抑制作用,因此不能生長。

骨-脾融合細胞:在HAT中能生長,脾細胞可以利用次黃嘌呤,骨細胞提供細胞分裂功能。6、利用雙脫氧末端終止法(Sanger法)測定DNA一級結構的原理與辦法?

原理是采納核苷酸鏈終止劑—2,,3,-雙脫氧核苷酸終止DNA的延伸。因為它缺少形成3/5

/磷酸二脂鍵所需要的3-OH,一旦參入到DNA鏈中,此DNA鏈就不能進一步延伸。按照堿基配對原則,每當DNA聚合酶需要dNMP參入到正常延伸的DNA鏈中時,就有兩種可能性,一是參入ddNTP,結果導致脫氧核苷酸鏈延伸的終止;二是參入dNTP,使DNA鏈仍可繼續(xù)延伸,直至參入下一個ddNTP。按照這一辦法,就可得到一組以ddNTP結尾的長短不一的DNA片段。

辦法是分成四組分離為ddAMP、ddGMP、ddCMP、ddTMP反應后,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按泳帶可讀出DNA序列。

7、激活蛋白(CAP)對轉錄的正調控作用?

環(huán)腺苷酸(cAMP)受體蛋白CRP(cAMPreceptorprotein),cAMP與CRP結合后所形成的復合物稱激活蛋白CAP(cAMPactivatedprotein)。當大腸桿菌生長在缺乏葡萄糖的培養(yǎng)基中時,CAP合成量增強,CAP具有激活乳糖(Lac)等啟動子的功能。一些依靠于CRP的啟動子缺乏普通啟動子所具有的典型的-35區(qū)序列特征(TTGACA)。因此RNA聚合酶難以與其結合。

CAP的存在(功能):能顯著提高酶與啟動子結合常數(shù)。主要表現(xiàn)以下二方面:

①CAP通過轉變啟動子的構象以及與酶的互相作用協(xié)助酶分子正確定向,以便與-10區(qū)結合,起到取代-35區(qū)功能的作用。

②CAP還能抑制RNA聚合酶與DNA中其它位點的結合,從而提高與其特定啟動子結合的概率。

8、典型的DNA重組試驗通常包括哪些步驟?

a、提取供體生物的目的基因(或稱外源基因),酶接銜接到另一DNA分子上(克隆載體),形成一個新的重組DNA分子。

b、將這個重組DNA分子轉入受體細胞并在受體細胞中復制保存,這個過程稱為轉化。

c、對那些汲取了重組DNA的受體細胞舉行篩選和鑒定。

d、對含有重組DNA的細胞舉行大量培養(yǎng),檢測外援基因是否表達。

9、基因文庫的構建對重組子的篩選舉出3種辦法并簡述過程。

抗生素抗性篩選、抗性的插入失活、蘭-白斑篩選或PCR篩選、差式篩選、DNA探針

多數(shù)克隆載體均帶有抗生素抗性基因(抗氨芐青霉素、四環(huán)素)。當質粒轉入大腸桿菌中后,該菌便獲得抗性,沒有轉入的不具有抗性。但不能區(qū)別是否已重組。

在含有兩個抗性基因的載體中,假如外源DNA片段插入其中一個基因并導致該基因失活,就可用兩個分離含不同藥物的平板對比篩選陽性重組子。如pUC質粒含LacZ基因(編碼β半乳糖苷酶)該酶能分解生色底物X-gal(5-溴-4-氯-3-吲哚-β-D-半乳糖苷)產(chǎn)生藍色,從而使菌

株變藍。當外源DNA插入后,LacZ基因不能表達,菌株呈白色,以此來篩選重組細菌。

10、說明通過胚胎干細胞獲得轉基因動物的基本過程?

胚胎干細胞(embryonicstemcell,ES):是胚胎發(fā)育期的胚細胞,可以人工培養(yǎng)增殖并具有分化成其它類型細胞的功能。

ES細胞的培養(yǎng):

分別胚泡的內(nèi)層細胞團舉行培養(yǎng)。ES在無飼養(yǎng)層中培養(yǎng)時會分化為肌細胞、N細胞等多種功能細胞,在含有成纖維細胞中培養(yǎng)時ES將保持分化功能。

可以對ES舉行基因操作,不影響它的分化功能可以定點整合,解決了隨機整合的問題。向胚胎干細胞導入外源基因,然后植入到待孕雌鼠子宮,發(fā)育成幼鼠,雜交獲得純合鼠。

中國科學院2022年碩士討論生考試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試題

2022-11-14

頁面功能【字體:大中小】【打印本頁】【關閉窗口】

一、是非題(共25分)

1.多肽鏈的共價主鏈形式可以是雙鏈或單鏈()

2.分子量相同的兩種蛋白質,如分子中酪氨酸和色氨酸殘基數(shù)亦相同,,其摩爾消光系數(shù)可能不同()

3.胰島素元的降血糖活性是胰島素的1/10左右()

4.苯丙氨酸是人體必須氨基酸()

5.絲-酪-絲-甲硫-谷-組-苯丙-賴-色-甘十肽經(jīng)胰蛋白酶部分水解后,溶液中將有兩種肽段存在()

6.核酸在pH3.5的緩沖液中電泳時,是從正極向負極運動的()

7.核糖體上蛋白質生物合成時,催化肽鍵合成的是核糖體RNA()

8.tRNA轉錄后加工有剪接反應,它是有蛋白質催化的()

9.核酸降解成單核苷酸時,紫外汲取值下降()

10.RNA銜接酶的底物是RNA,DNA銜接酶的底物是DNA()

11.DNA的復制辦法有多種,滾動式復制方式通常以雙向方式舉行()

12.色氨酸操縱子(trpoperon)中含有衰減子序列()

13.對正調控和負調控操縱子而言,誘導物都能促進基因的轉錄()

14.RecA蛋白只能與單鏈DNA結合,并發(fā)揮NTP酶活性()

15.在克隆載體pBSK質粒中,利用盡整的lacZ基因作為篩選標記,白色轉化菌落表明重組質粒含有插入片斷()

16溶菌酶水解的底物是N-乙酰氨基葡萄糖的聚合物()

17.激素受體都具有酪氨酸受體結構域()

18.在底物的濃度達到無限大又沒有任何效應劑存在的條件下,酶催化反應為零級反應()

19.蛋白質可接離的基團都來自其側鏈上的基團()

20.蛋白質的等電點和它所含的酸性氨基酸殘基和堿性氨基酸殘基的數(shù)目比例有關()

21.心堿脂是一種在中性pH下帶正電荷的磷脂()

22.生物膜上有許多膜固有蛋白,他們的跨膜肽段大多呈α螺旋結構()

23.生物膜以脂雙層結構為骨架,雖然細胞的不同膜由不同的磷脂組成,但脂雙層的兩個單層的磷脂組成是基本全都的()

24.NADH氧化時的P/O比值時3()

25.生物膜是離子與極性分子的通透屏障,但水分子是例外()

二、挑選題(共20分)

1.胰島素的功能單位是

A.單體

B.二體

C.四體

D.六體

2.1mol/L硫酸鈉溶液的離子濃度為

A.2

B.3

C.6

D.8

3.某蛋白質的pI為8,在pH6的緩沖液中舉行自由界面電泳,其泳動方向為

A.像正極方向泳動

B.沒有泳動

C.向負極方向泳動

D.向正負極蔓延

4.今有a,b,c,d四種蛋白質,其分子體積由大到小的挨次是A>B>C>D,在凝膠過濾柱層析過程中,最先洗脫出來的蛋白質普通應當是

A.a

B.b

C.c

D.d

5.噬菌體展示可用來討論

A.蛋白質-蛋白質互相作用;

B.蛋白質-核酸互相作用;

C.核酸-核酸互相作用;

D.噬菌體外殼蛋白性質

6.DNA合成儀合成DNA片斷時,用的原料是

A.4種dNTP;

B.4種NTP;

C.4種dNDP;

D.4種脫氧核苷的衍生物

7.酒精沉淀核酸時,下列何種長度核苷酸不能被沉淀

A.10

B.20

C.50

D.100

8.反密碼子IGC可以識別的密碼子是

A.GCG

B.GCA

C.ACG

D.ICG

9.真核RNA聚合酶2最大亞基C末端重復序列的功能是

A.磷酸化使RNA聚合酶2與其它轉錄因子解離,促進轉錄的起始與延長;

B.乙酰化使RNA聚合酶2與組蛋白競爭結合與DNA上,促進轉錄的起始與延長;

C.甲基化使RNA聚合酶2活化,促進轉錄的起始與延長;

D.三者都有

10.GAL4因子能夠結合于基因的上游調控序列并激活基因的轉錄,它的DNA結合結構域屬于

A.鋅指結構

B.亮氨酸拉鏈結構

C.螺旋-環(huán)-螺旋結構

D.螺旋-轉角-螺旋結構

11.NA聚合酶1的功能是

A.轉錄tRNA和5sRNA基因;

B.轉錄蛋白質基因和部分snRNA基因;

C.只轉錄rRNA基因;

D.轉錄多種基因

12.在真核細胞內(nèi),著絲粒是指

A.兩個構成染色體DNA分子的銜接區(qū)域;

B.一段高度重復的序列與組蛋白結合形成異染色質區(qū);

C.染色體DNA上的一段特別序列,能夠促進與紡錘體的互相作用;

D.大約430bp長的一段序列,兩端為兩段高度保守的序列

13.下列哪種酶的巰基參加催化肽鍵斷裂反應

A.羧肽酶Y;

B.胃蛋白酶;

C.木瓜蛋白酶;

D.胰凝乳蛋白酶

14.達到反應平衡時,打算酶催化反應中底物轉化為產(chǎn)物比率的參數(shù)是

A.酶的比活力凹凸;

B.酶的Vmax大小

C.酶的轉化數(shù);

D.酶的Km

15.自然界通過光合作用生成大量的植物干物質,其中含量最高的是

A.淀粉

B.木質素

C.纖維素

D.半纖維素

16.能催化蛋白質的谷氨酸及天冬氨酸的羧基側肽鍵斷裂反應的酶是

A.枯草桿菌蛋白酶

B.胃蛋白酶

C.嗜熱菌蛋白酶

D.金黃色葡萄糖球菌v8蛋白酶

17.下列化合物中哪一個是線粒體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聯(lián)劑

A.氯霉素

B.抗酶素A

C.2,4-二硝基苯酚

D.β-羥基丁酸

18.蛋白激酶A催化蛋白質上氨基酸殘基的磷酸化,它是

A.酪氨酸殘疾

B.組氨酸殘基

C.絲氨酸殘基

D.門冬氨酸殘基

19.鈉鉀ATP酶催化一分子ATP水解時,同時

A.泵出2Na+,泵入2K+

B.泵出3Na+,泵入3K+

C.泵出2Na+,泵入3K+

D.泵出3Na+,泵入2K+

20.動物細胞質中游離Ca+2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