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優(yōu)選)傳播學概論第八章傳播效果現在是1頁\一共有90頁\編輯于星期一一、傳播效果(一)什么是效果和傳播效果
所謂效果,指的是人的行為產生的有效結果。傳播效果具有兩種含義:1、在狹義和微觀方面,指具有說服或宣傳意圖的傳播活動在傳播對象身上引起的心理、態(tài)度和行動的變化。2、在廣義和宏觀方面,指大眾傳媒的信息傳播活動對社會和受眾所產生的一切影響和結果的總和。
現在是2頁\一共有90頁\編輯于星期一
(二)傳播效果的三個層面
傳播效果依其發(fā)生的邏輯順序和表現階段分為三個層面:1、外部訊息作用于人們的知覺和記憶系統(tǒng)引起的知識量和知識構成的變化,屬于認知層面上的效果。2、作用于觀念、意識而引起的情緒或感情的變化,屬于心理和態(tài)度層面上的效果。3、這些變化外化為人們的言行,即成為行動層面上的效果。從認知到態(tài)度再到行動,是一個效果累積、深化和擴大的過程。
現在是3頁\一共有90頁\編輯于星期一現在是4頁\一共有90頁\編輯于星期一二、傳播研究的發(fā)展歷程槍彈論適度效果論有限效果論強大效果論現在是5頁\一共有90頁\編輯于星期一現在是6頁\一共有90頁\編輯于星期一(一)槍彈論(20世紀初至30年代末)
1、什么是槍彈論傳播媒介擁有不可抵抗的強大力量,它們所傳遞的信息在受傳者身上就像子彈擊中軀體、藥劑注入皮膚一樣,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應;它們能夠左右人們的態(tài)度和意見,甚至直接支配他們的行動。這種觀點,后來被稱為“槍彈論”。
(魔彈論,子彈論,靶子論,傳送帶論,皮下注射論,刺激—反應論)現在是7頁\一共有90頁\編輯于星期一2、產生原因
首先,大眾傳媒在這個時期發(fā)展的迅猛勢頭確實對社會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在它們的磅礴氣勢和普遍的滲透力面前,人們難免會產生一種敬畏心理;其次,在這個時期,無論是國家、政黨、團體還是社會活動家、企業(yè)廣告宣傳人員,都對傳播媒介的利用達到空前的程度,一般個人無時無刻不處于各種形式的宣傳或說服活動的包圍之中,使得人們處處感受到傳播的“力量”?,F在是8頁\一共有90頁\編輯于星期一3、理論依據
“槍彈論”觀點的理論依據是當時西方流行的本能心理學和大眾社會論。梅爾文·德福勒指出“槍彈論”以本能的“刺激一反應”論和媒介效力強大的信念為基礎,加上“相互隔絕,孤立無援”的受眾觀,其結果,必然會得出大眾成員可以被媒介所“左右”的結論。
現在是9頁\一共有90頁\編輯于星期一4、代表性研究①佩恩基金會對于電影與兒童的研究(1929-1932)一些電影確實改變了兒童的態(tài)度;年齡越小越明顯;看2部或3部涉及同一個問題并且觀點相同的電影比只看一部電影,效果要明顯;最后,電影引起的態(tài)度改變會持續(xù)很長的時間?,F在是10頁\一共有90頁\編輯于星期一②《火星人入侵地球》的廣播劇的研究
坎特里爾:《火星人入侵:恐懼心理研究》現在是11頁\一共有90頁\編輯于星期一③拉斯韋爾:《世界大戰(zhàn)中的宣傳技巧》
“就廣義而言,宣傳是通過操縱表述以期影響人類行為的技巧。這些表述可以采用語言、文字、圖畫或音樂的形式進行?!币话愣?,只有當行為對信源而不是對接收者有益的時候,才被稱為宣傳。宣傳的四個目標:
1、激起對敵人的仇恨
2、與盟軍保持友好關系
3、與中立者保持友好關系,并盡可能達成合作。
4、瓦解敵人的斗志現在是12頁\一共有90頁\編輯于星期一一戰(zhàn)中的美軍對德軍投放的明信片:正面:“將你的家庭地址寫在這張明信片上,如果你被美軍俘虜,將其交給第一個詢問你的軍官,他會負責將其寄送出去,使你的家人對你的情況放心?!狈疵妫骸安灰獮槲覔?,戰(zhàn)爭對我來說已經結束了。我吃得很好,美軍給戰(zhàn)俘提供與他們自己的士兵相同的食物:牛肉、白面包、土豆、蠶豆、李子、咖啡、黃油、煙草,等等。”現在是13頁\一共有90頁\編輯于星期一關于宣傳的策略
李和李:《宣傳的藝術——對考夫林神父演講的研究》
①辱罵法(污名法)
給某思想或某事物貼上一個不好的標簽,使我們不經過檢查就拒絕和譴責它。 現在是14頁\一共有90頁\編輯于星期一②光輝泛化法(光環(huán)法)
把某事物和好字眼聯系在一起,使我們不經證實就接受或贊同它。
——“新政”現在是15頁\一共有90頁\編輯于星期一③轉移法
將某種令人尊敬的事物的權威、影響力、聲望轉移到另一個事物上,使后者更容易被接受。
連戰(zhàn)首次站臺加持
朱立倫成立競選總部氣勢高昂現在是16頁\一共有90頁\編輯于星期一④證詞法
通過某些令人尊敬或使人討厭的人評論某種觀念、規(guī)劃、產品或人,影響公眾的態(tài)度?,F在是17頁\一共有90頁\編輯于星期一倪萍:“做廣告,我很慎重,名氣是觀眾給的,要對大家負責。21金維他,21年精益求精,健康千萬家庭,這,就是一種責任?!爆F在是18頁\一共有90頁\編輯于星期一⑤平民百姓法
講話者稱自己及其觀念是“人民的”或“普通老百姓的”以受到更廣泛的信任?,F在是19頁\一共有90頁\編輯于星期一⑥洗牌作弊法
選擇使用事實或謊言、例證或不相關的材料、合理或不合理的陳述,對某種觀念、規(guī)劃、人或產品作盡可能好或盡可能壞的說明。——東京灣事件現在是20頁\一共有90頁\編輯于星期一⑦樂隊花車法
宣傳者告訴人們“每個人都在這樣做”,號召人們跟所屬群體中其他人一樣接受他的計劃?!罕娺\動現在是21頁\一共有90頁\編輯于星期一現在是22頁\一共有90頁\編輯于星期一宣傳技巧的用途:
用于政治宣傳和戰(zhàn)爭宣傳; 用于廣告和公共關系; 對廣大社會公眾來說,了解宣傳技巧可以做一個清醒的信息接收者。現在是23頁\一共有90頁\編輯于星期一5、槍彈論的正面意義和缺陷
意義:標志著大眾傳播過程和效果研究的開始。缺陷:是一種唯意志論觀點,是一種經驗主義的理論。①沒有實證研究的支持;②過分夸大了大眾傳播的力量和影響。③否定了受眾對大眾傳播的主動權。④忽視了影響傳播效果的客觀社會因素,大眾傳播能夠產生威力,和當時當地的社會環(huán)境、群體心理狀態(tài)、政治軍事經濟及文化背景密切相關。
現在是24頁\一共有90頁\編輯于星期一(二)有限效果論
20世紀40年代—60年代大眾傳播對于受眾沒有設想中那么威力無窮,傳播者的意圖經過中介因素才起作用,最后的效果往往不是態(tài)度的轉變而是態(tài)度的強化?,F在是25頁\一共有90頁\編輯于星期一代表性研究1、拉扎斯菲爾德等:兩級傳播論1940年,伊里調查。 ①來自媒介的信息首先抵達輿論領袖,然后由輿論領袖通過人際傳播傳遞給受其影響的追隨者。這個過程被稱為兩級傳播(兩級流動傳播)。 ②在影響選民的投票決定方面,人際傳播的影響似乎不僅比大眾媒介更經常,而且更有效。1944年,《人民的選擇》1945年,《選舉》1955年,《個人影響》現在是26頁\一共有90頁\編輯于星期一《人民的選擇》:
①“政治既有傾向”假說。所謂政治既有傾向,即人們在接觸媒介信息或宣傳之前已有的政治立場和態(tài)度。拉扎斯費爾德等在對1940年美國大選的研究中發(fā)現,當人們就選舉投票或其他政治問題做出決策之際,這種決策的結果并不取決于一時的政治宣傳和大眾傳播,而基本上取決于人們迄今所持的政治立場和態(tài)度。后來的研究進一步證明,既有傾向的作用并不僅止于政治問題領域,在社會生活的其他方面,人們的態(tài)度和行動同樣受到政治、經濟、文化、意識形態(tài)等既有傾向的制約。現在是27頁\一共有90頁\編輯于星期一②“選擇性接觸”假說
受眾并不是不加區(qū)別地對待任何媒介內容,而是更傾向于“選擇”那些與自己的既有立場和態(tài)度一致或接近的媒介內容加以接觸;選擇性接觸行為的結果更容易在強化人們原有態(tài)度的方向上起作用,而不是導致它的改變。這是拉扎斯費爾德等在《人民的選擇》中提出的?,F在是28頁\一共有90頁\編輯于星期一③“兩級傳播”和“意見領袖”
意見領袖指活躍在人際傳播網絡中,經常為他人提供信息、觀點或建議,并對他人施加個人影響的人物。其特點是:1、與被影響者處于平等關系而非上下等級關系。2、廣泛分布在社會各個階層。3、影響領域分為“單一型”和“綜合型”。4、社交范圍廣,信息渠道多、大眾傳播信息接觸量大。兩級傳播是關于“傳播流”的一種理論。拉扎斯費爾德等人根據意見領袖在傳播過程中的存在,提出大眾傳播的信息不是直接流向一般受眾,而是要經過意見領袖的中介,即表現為“大眾傳媒→意見領袖→—般受眾”的兩級過程。現在是29頁\一共有90頁\編輯于星期一④對大眾傳播效果類型的概括。
根據分析的結果,研究人員把大眾傳播可能產生的效果分為“無變化”、“小變化”、“變化”、“強化”、“結晶”和“改變”五種。其中:“強化”效果,(或稱“補強”效果)即大眾傳播對受眾的既有立場、信念或態(tài)度的補充和強化作用?!敖Y晶”效果,就是使原來意向未明、態(tài)度未定者的態(tài)度明確起來的效果?!案淖儭毙Ч褪鞘故軅髡叩牧龊蛻B(tài)度發(fā)生逆轉性變化的效果?,F在是30頁\一共有90頁\編輯于星期一對兩級傳播論的批評和修正:①大部分新聞報道仍然是由大眾媒介直接傳播開來。②輿論領袖及其追隨者的關系,與其說給予意見,不如說分享意見。輿論領袖和非輿論領袖界限模糊。③最初的兩級傳播論將傳播劃為兩級,但實際的傳播過程可能更多或更少。④兩級傳播論隱含著認為大眾傳播媒介是輿論領袖的唯一信息渠道,實際上信息來源可能多樣化。⑤大眾媒介的功能主要是告知,而人際傳播在勸服方面更為有效?,F在是31頁\一共有90頁\編輯于星期一《個人影響》:
《個人影響》的一個重要貢獻是提出了“中介因素”的概念??ù暮屠官M爾德認為,制約和影響大眾傳播效果的“中介因素”主要有四種:1、選擇性接觸機制。2、媒介本身的特性。3、訊息內容。4、受眾本身的性質。
現在是32頁\一共有90頁\編輯于星期一
兩級傳播論——多級傳播論——N級傳播論
1962年,羅杰斯等人發(fā)表了他的研究報告《創(chuàng)新與普及》(《創(chuàng)新的普及》)。這—研究將個人接受新事物(思想、技術等)的過程看作是一個從認知到決定的過程。同時,這項研究對“兩級傳播”的概念作了重要的補充和修正。把“兩級傳播”理論發(fā)展成為“多級”或“N級傳播”理論。
現在是33頁\一共有90頁\編輯于星期一2、霍夫蘭和耶魯學派:“說服性傳播”的效果研究
1942—1945,霍夫蘭研究軍事紀錄片對士兵的勸服效果。紀錄片《不列顛之戰(zhàn)》的宣傳效果:(1)提供關于戰(zhàn)爭情況的基本信息(2)使士兵形成相應態(tài)度(3)激發(fā)士氣,號召作戰(zhàn)現在是34頁\一共有90頁\編輯于星期一勸服效果理論:
①“一面提示”與“兩面提示”(“一面理”和“兩面理”)就存在對立因素的問題進行說服或宣傳之際通常有兩種做法,一是僅向對象提示己方或于已有利的觀點和判斷材料,稱為“一面提示”;二是在提示己方觀點的同時也以某種方式提示對立方的觀點或不利于自己的材料,稱為“兩面提示”,兩種做法各有利弊?;舴蛱m等人的實驗證明:兩者效果的大小依說服對象的原有立場、態(tài)度和文化水平而不同?,F在是35頁\一共有90頁\編輯于星期一②“兩面提示”的“免疫”效果
心理學家拉姆斯丁和賈尼斯在1953年進行了一項抵御反面宣傳的實驗。實驗表明:兩面提示的信息的接收者好比打過了防疫針。兩面提示的這種效果,被稱為“免疫效果”或“接種效果”。對“免疫效果”進行系統(tǒng)研究的還有心理學家威廉·麥奎爾,建立了“防疫論”。他在60年代中期作了一系列實驗,其中第一項試驗是:一用滋補法,讓一個人事先接觸支持其基本信念的論證。二用接種法,讓一個人事先接觸一種弱性的,為刺激其防衛(wèi)的反面論證。試驗表明:滋補法的效果沒有接種法強。總之,種種實驗表明:“兩面提示”具有明顯的“免疫效果”,可使傳播對象在接觸到對立觀點的宣傳時具有較強的抵抗力?,F在是36頁\一共有90頁\編輯于星期一③“明示結論”與“寓觀點于材料之中”
兩種方法的有效性依論題的復雜程度和對象的理解能力而有所不同。根據眾多研究的成果,可概括出以下三條一般結論:1、在論題和論旨比較復雜的場合,明示結論比不下結論效果要好。2、
在說服對象的文化水平和理解能力較低的場合應明示結論。3、讓對象自己下結論的方法,用于論題簡單,論旨明確或對象文化層次高,理解能力強的場合效果較佳?,F在是37頁\一共有90頁\編輯于星期一④信源的可信性效果、休眠效果
可信性包含兩個要素:
A、傳播者信譽,即是否誠實、客觀、公正等品格條件。
B、專業(yè)權威性,指的是傳播者對特定問題的專業(yè)知識程度或發(fā)言權。霍夫蘭等人在心理學實驗的基礎上提出了“可信性效果”的概念:一般來說,信源的可信度越高,其說服效果越大;可信度越低,其說服效果越小?,F在是38頁\一共有90頁\編輯于星期一對于廣告?zhèn)鞑バЧ麃碚f,“可信性效果”的概念至少表明:(1)良好的企業(yè)形象、優(yōu)質的產品是改進廣告?zhèn)鞑バЧ那疤釛l件。(2)廣告要給消費者一種真實、可信的感覺。(3)發(fā)布廣告選擇信譽度高的媒體要比信譽度低的媒體的傳播效果好,媒體的高信譽度和權威性可以給消費者一種可信性的感覺?,F在是39頁\一共有90頁\編輯于星期一“休眠”效果
由可信性帶來的說服效果不是一成不變的??尚判孕Ч臅r間推移
艾賓豪斯的忘卻曲線低可信度信源發(fā)出的信息,由于可信性的負影響,其內容本身的說服力不能立即得以發(fā)揮而處于一種“休眠”狀態(tài);經過—段時間,可信性的負影響減弱或消失后,其效果才能充分表現出來,這種現象稱為“休眠效果”。
現在是40頁\一共有90頁\編輯于星期一⑤“訴諸理性”與“訴諸感情”
“訴諸理性”與“訴諸感情”是說服者用來“打動”說服對象的兩種基本做法。前者主要通過擺事實、講道理,運用理性或邏輯的力量來達到說服的目的;后者主要通過造成一種氣氛或使用感情色彩強烈的言辭來感染對方,以求獲得某種特定效果。實證研究的結果表明,兩種做法的效果因事因時因人而異。每個人的性格、經歷、文化程度不同,其行為受理性或感情支配的程度有明顯差異。
現在是41頁\一共有90頁\編輯于星期一⑥警鐘效果(恐懼訴求)1953年,“訴諸恐懼進行牙齒保健宣傳”的實驗現在是42頁\一共有90頁\編輯于星期一
運用敲警鐘的方法能喚起人們的危機意識和緊張心理,促成他們的態(tài)度向特定方向發(fā)生變化,也是一種常見的說服方法。從行為心理學角度而言,敲警鐘具有雙重功效:1、對事物利害關系的強調可最大限度地喚起說服對象的注意,促進他們對有關信息的接觸。2、它所造成的緊迫感可促使人們迅速采取對應行動?,F在是43頁\一共有90頁\編輯于星期一思考:下列禁煙廣告分別采取了哪種傳播技巧?現在是44頁\一共有90頁\編輯于星期一反煙廣告現在是45頁\一共有90頁\編輯于星期一為人設想收獲快樂現在是46頁\一共有90頁\編輯于星期一3、庫珀等:漫畫“比戈特先生”的研究
1947年,庫珀和雅霍達曾對選擇性理解進行了一次有趣的研究。研究表明:選擇性理解會減弱信息的效力?,F在是47頁\一共有90頁\編輯于星期一4、1960年約瑟夫·克拉珀《大眾傳播的效果》
1960年,克拉珀在《大眾傳播的效果》一書中對有限效果論作了基本總結,提出關于大眾傳播效果的“五項一般定理”。1、大眾傳播通常不是效果產生的必要和充分的原因,它只不過是眾多的中介因素之一。2、大眾傳播最明顯的傾向不是引起受眾態(tài)度的改變,而是對他們既有態(tài)度的強化。3、大眾傳播對人們的態(tài)度改變產生效果需要兩個條件:一是其他中介因素不再起作用,二是其他中介因素本身也在促進人們態(tài)度的改變。4、傳播效果的產生,受到某些心理生理因素的制約。5、傳播效果的產生,還受到媒介本身的條件以及輿論環(huán)境等因素的影響。這些觀點極力強調大眾傳播影響的無力性和效果的有限性,因而被稱為“有限效果論”(又稱“最低效果法則”)。現在是48頁\一共有90頁\編輯于星期一有限效果論的缺陷:①有限效果論只考慮傳播效果對態(tài)度的影響,未考慮對其他方面的影響。(如對認知和行動的影響)②有限效果論只考慮對個人的傳播效果,未考慮對社會和群體的傳播效果。③有限效果論只考慮短期的效果,未考慮長期效果。④有限效果論只從傳播者立場上來考慮傳播效果,沒有從受眾的角度考慮?,F在是49頁\一共有90頁\編輯于星期一(三)適度效果論
20世紀60年代—80年代大眾傳播對于受眾雖然沒有槍彈論所認為那樣直接的、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也不像有限效果論說的那么不堪,它仍然是具有一定影響的,這種影響應該從受眾這個角度來衡量,并且從長期效果來衡量?,F在是50頁\一共有90頁\編輯于星期一代表性研究1、雷蒙·鮑爾:《頑固的受眾》 1964年從考慮“whatcanthemessagedototheaudience”,到考慮“whatcantheaudiencedowiththemessage”
現在是51頁\一共有90頁\編輯于星期一2、使用與滿足理論
傳播效果:指受眾能從大眾傳播的訊息當中得到什么樣的需求的滿足?,F在是52頁\一共有90頁\編輯于星期一3、創(chuàng)新擴散理論
1962年,羅杰斯和休梅克:《創(chuàng)新的傳播》創(chuàng)新:一種被采納者認為是新穎的觀念、行為方式或事物。五方面性質:相對優(yōu)越性、兼容性、復雜性、可試驗性、可觀察性“一般而言,被認為有較高的相對優(yōu)越性、兼容性、可試驗性、可觀察性以及更少復雜性的創(chuàng)新能更快被人們采用?!?/p>
現在是53頁\一共有90頁\編輯于星期一擴散:對創(chuàng)新的信息進行傳播的一種特殊傳播形式。個人接受者的五個階段:獲知、說服、決定、實施、確認整體的擴散階段:S型曲線大眾傳播革新者早期采用者滯后者早期追隨者后期追隨者現在是54頁\一共有90頁\編輯于星期一關于傳播效果的探討:①大眾傳播在個人的獲知階段較為重要,而人際傳播的影響力在勸服階段更為突出。②大眾傳播對于初期采用者比晚期采用者更為重要。③大眾傳播和人際傳播的結合是新事物的傳播和說服人們采用它們的最有效途徑。現在是55頁\一共有90頁\編輯于星期一思考:傳播效果研究長期占據著傳播學研究的主流位置的原因是什么?現在是56頁\一共有90頁\編輯于星期一4、“議程設置功能”理論
研究的發(fā)展歷程:李普曼在《公眾輿論》(《輿論學》)中認為大眾傳媒把“外在的世界”變成了“我們頭腦中的圖像”。1958年諾頓·朗最早提出“議程設定”假說。1963年伯納德·科恩在《新聞與外交政策》一書中提出觀點。1968年,麥庫姆斯和肖:查普·希爾調查。1972年,麥庫姆斯和肖:夏洛特調查?,F在是57頁\一共有90頁\編輯于星期一主要內容:大眾傳播往往不能決定人們對某一事件或意見的具體看法,但可以通過提供給信息和安排相關的議題來有效地左右人們關注哪些事實和意見及他們談論的先后順序。大眾傳播可能無法影響人們怎么想,卻可以影響人們去想什么?,F在是58頁\一共有90頁\編輯于星期一Case:《華盛頓郵報》關于“水門事件”的報道“深喉”:美國聯邦調查局前副局長馬克·費爾特,曾向美國《華盛頓郵報》記者提供尼克松總統(tǒng)“水門事件”的關鍵線索。
水門事件正是在《華盛頓郵報》兩位記者鍥而不舍的努力下被曝光的。左:卡爾·伯恩斯坦右:鮑勃·伍德沃德現在是59頁\一共有90頁\編輯于星期一現在是60頁\一共有90頁\編輯于星期一現在是61頁\一共有90頁\編輯于星期一特點①“議程設置功能”理論著眼于傳播效果的認知層次。②“議程設置功能”理論所考察的是作為整體的大眾傳播所產生的中長期的、綜合的、宏觀的社會效果。③“議程設置功能”理論暗示了這樣一種媒介觀,即傳播媒介是從事“環(huán)境再構成作業(yè)”的機構。
“議程設置功能”假說示意圖
現在是62頁\一共有90頁\編輯于星期一
理論發(fā)展
①“議題融合論”
1999年,基于傳播環(huán)境的巨大變化,麥考姆斯和肖在提出“議程設置功能”理論后的第十七年對該理論重新進行了修正,提出了一個源于而又高于“議程設置”的新假設——“議題融合論”。“議題融合論”和“議程設置功能”理論相比較有何不同?現在是63頁\一共有90頁\編輯于星期一
②“議題融合論”和“議程設置功能”理論的不同點
最大的不同在于“議題融合論”研究的出發(fā)點是社會大眾,著重研究社會大眾為何使用各類傳播媒介,如何使用傳播媒介以及使用傳播媒介所達到的社會效果;而“議程設置”則是以大眾傳播媒介為研究出發(fā)點,研究的重點是大眾傳播媒介如何影響受眾。“議題融合論”認為人們在使用和挑選傳播媒介及其“議題”時是有意識,有目的的。個人首先有強烈加入團體的愿望,然后通過大眾傳播媒介和其它媒介,尋求與他們的需求、認知等一致的團體信息,避免與他們的需求、認知不一致的團體信息。因此,正是個人有強烈的融合于社會、加入團體的愿望,才促使人們使用包括大眾傳播媒介在內的各種傳播媒介。并且,人們選中某一種傳播媒介,也是因為這一傳播媒介的內容(即“議題”)同他們的志趣相符,可以從中得到自己想得到的東西?,F在是64頁\一共有90頁\編輯于星期一互聯網時代的議程設置黃健翔的“解說門”事件
“萬人職工大會”現在是65頁\一共有90頁\編輯于星期一Case:《物權法》維權第一案
圖片一:最后的釘子戶好似一葉孤舟圖片二:釘子戶上空升起了鮮艷的五星紅旗圖片三:男戶主楊武:誓與孤樓共存亡圖片四:釘子戶女主人吳蘋:我不是刁民現在是66頁\一共有90頁\編輯于星期一媒體相關報道中國青年報:我們應容忍最牛拆遷戶繼續(xù)存在廣州日報:釘子戶是怎樣鑄成的?南方報業(yè)網:一種拆遷,兩種命運南方周末:重慶“釘子戶”事件內幕調查南方都市報:“最牛釘子戶”是我們的好榜樣青年周末:“最牛釘子戶”催生“市民記者”南方周末:重慶“釘子戶”事件給法律一個機會新華每日電訊:“最牛釘子戶”的命運與物權保護的兌現瀟湘晨報:“最牛的釘子戶”捍衛(wèi)了公民尊嚴
現在是67頁\一共有90頁\編輯于星期一“議程設置功能”理論的評價
①重新揭示了大眾傳播在人們的社會認知過程中的有力影響,對效果研究擺脫“有限論”的束縛起了重要作用。
②該理論認為傳媒是從事“環(huán)境再構成”作業(yè)的機關,為考察大眾傳播過程背后的控制問題(議程設置復雜的政治、經濟和意識形態(tài)的力學關系)提供了新的視角。
③該理論研究與我國的輿論導向研究之間也有一定的理論接點。理論的不足點是只強調了媒介“形成”社會議題的一面,而忽略了“反映”社會議題的一面。盡管“議程設置”功能是強大的,但不能把它的效果絕對化。
現在是68頁\一共有90頁\編輯于星期一
5、“培養(yǎng)”理論
“文化指標研究”
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在任期間曾授意發(fā)展研究一個可以反映美國生活素質的指標。傳播學者格伯納和另一位教授開始進行“文化指標”的研究。格伯納選擇了傳媒作為他的研究重心,他的文化指針研究共分為三個部分:傳媒體系制作過程分析、傳媒訊息系統(tǒng)分析及涵化分析。前者是研究傳媒的擁有權、傳媒與其它社會制度的關系、影響傳媒制作的因素、傳媒訊息的內容及意識形態(tài)等,而涵化分析則主要探究傳媒生產出來的訊息,究竟怎樣在社會上培養(yǎng)價值觀及發(fā)揮影響力?針對傳媒的影響力究竟應該制定什么公共政策?格伯納認為要了解社會文化的形成及變遷是需要長時期的觀察?!拔幕笜搜芯俊憋@示,傳媒在塑造社會文化方面,擔當著十分重要的角色。現在是69頁\一共有90頁\編輯于星期一
什么是“培養(yǎng)”理論
也稱“培養(yǎng)分析”或“教化分析”、“涵化分析”。這種研究起源于60年代后期的美國,代表學者是喬治·格伯納。培養(yǎng)分析認為,在現代資本主義社會,大眾傳播對人們認識現實世界發(fā)揮著重大影響。由于傳播媒介的意識形態(tài)和價值的傾向性,人們的現實觀與實際存在的客觀現實之間正在發(fā)生著很大的距離,它更接近于媒介描述的“象征性現實”而非客觀現實。傳播媒介對人們現實觀的影響是一個長期的、潛移默化的、“培養(yǎng)”的過程?,F在是70頁\一共有90頁\編輯于星期一主要內容:①對于電視觀眾來說,電視實際上主宰和包容了其他的信息、觀念和意識來源,所有接觸這些相同信息所產生的效果便是涵化過程。②在現代社會,大眾傳媒提示的符號現實對人們認識理解客觀世界發(fā)揮著巨大的影響。這種影響不是短期的,而是一個長期的潛移默化的“教養(yǎng)”過程,它在不知不覺中制約著人們的世界觀。③傳播內容具有特定的價值和意識形態(tài)傾向,這些傾向不是以說教而是以“報道事實”、“提供娛樂”等形式傳達給受眾的,它們于潛移默化中形成人們的現實社會觀。④主流化:收看電視多的人的觀念會趨同,不管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如何,他們形成了社會的主流觀念。⑤共鳴:人們在電視中看到的場景同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場景有重合時,會大大提高教養(yǎng)的程度?,F在是71頁\一共有90頁\編輯于星期一Case:大量媒體的宣傳報道引發(fā)全民補鈣運動現在是72頁\一共有90頁\編輯于星期一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現在是73頁\一共有90頁\編輯于星期一
“培養(yǎng)”理論的評價1、揭示了大眾傳播對人們現實觀的影響是通過“培養(yǎng)社會共識”和“主流化”過程實現的。2、“培養(yǎng)”理論指出了大眾傳播所提供的“象征性現實”與客觀現實之間是有差距的,傳媒的傾向會帶來或好或壞的社會效果。3、“培養(yǎng)”理論包含對資本主義大眾傳媒的批判和要求改革的觀點。4、“培養(yǎng)”理論可能適合于特定種類的電視節(jié)目,但可能不支持總體上的電視內容,期待整體的電視觀眾產生教養(yǎng)效果是不合理的?,F在是74頁\一共有90頁\編輯于星期一培養(yǎng)理論的拓展研究研究領域拓展至電視以外的媒介,包括有線電視、衛(wèi)星網絡、錄像帶、互聯網——來自新媒介的信息對傳統(tǒng)的電視網觀眾的影響。現在是75頁\一共有90頁\編輯于星期一Case:網絡游戲中的西方文化價值觀的培養(yǎng)
《魔獸世界》的游戲畫面現在是76頁\一共有90頁\編輯于星期一6、“知溝”理論理論的提出:1970年,蒂奇納、多諾霍、奧里恩:《大眾傳播流動和知識差距增長》“隨著大眾傳媒向社會傳播的信息日益增多,社會經濟狀況較好的人將比社會經濟狀況較差的人以更快的速度獲取這類信息。因此,這兩類人之間的知識溝將呈擴大而非縮小之勢?!爆F在是77頁\一共有90頁\編輯于星期一
是關于信息社會中大眾傳播與社會階層分化問題的理論,由美國學者蒂奇諾等人提出。核心觀點是:盡管大眾傳播可以帶來整個社會文化水平的提高,但在現存的資本主義經濟結構下,由于經濟富有者能夠比貧困者以更快的速度獲取信息和知識,因此,大眾傳播越發(fā)達,富有者和貧困者之間的“知溝”就越有擴大的趨勢。“知溝”理論提出了信息社會的基本矛盾是“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貧困者”之間的兩極分化問題。核心觀點:現在是78頁\一共有90頁\編輯于星期一“馬太效應”現在是79頁\一共有90頁\編輯于星期一導致“知溝”產生的原因分析:①傳播技能上的差異:②已有知識儲存量的差異:③社會交往范圍的差異:④選擇性心理機制:⑤大眾傳媒自身的性質:現在是80頁\一共有90頁\編輯于星期一理論發(fā)展與改進:①信息傳播有時會擴大知識溝,有時會縮小知識溝,這是多種因素造成的,關鍵在于興趣和動機。②因傳播而出現的知識溝不純粹是知識的差距,也可能涉及態(tài)度和行為,羅杰斯據此提出“傳播效果溝”。③這種差距不僅存在于社會經濟狀況好與差的人群之間,可能還存在于對政治的興趣多少,以及年齡不同等。現在是81頁\一共有90頁\編輯于星期一
對“知溝”理論的否定
與“知溝”理論持相反意見的是艾蒂瑪等人提出的“上限效果”假說。該假說的中心內容是:個人對大眾傳播的信息傳達的需求并不是無止境的,都存在著一定的上限。雖然由于個體的社會經濟地位不同,達到某一上限的速度也有快有慢,但隨著時間的推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員工工資保密協議模板
- 第四單元-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單元測試)-蘇教版數學三年級上冊(含解析)-
- 期末學業(yè)水平測試題(卷)-語文三年級上冊(部編版)
- 2025年黑龍江建筑職業(yè)技術學院單招職業(yè)傾向性測試題庫1套
- 2025年湖南省湘潭市單招職業(yè)傾向性測試題庫參考答案
- 中學非球類運動教學設計
- 專題18 電功率-2025年中考《物理》一輪復習知識清單與解題方法
- 2025年度土地承包種植與農業(yè)科技成果轉化合同
- 2025年度云計算服務器采購及運維服務合同
- 2025年度員工向公司借款合同爭議處理規(guī)則合同
- (正式版)HG∕T 21633-2024 玻璃鋼管和管件選用規(guī)定
- 張祖慶祖父的園子教學課件
- DB32∕T 2882-2016 城市軌道交通橋隧結構養(yǎng)護技術規(guī)程
- 氮化硅結構與性能
- 《現代漢語語法》PPT課件(完整版)
- 性病實驗室檢測與質量管理
- 高樁碼頭施工組織設計(福建)
- 這一封書信來得巧
- 監(jiān)獄服裝加工企業(yè)開展全面
- 標書密封條格式模版(共19頁)
- 小學一年級硬筆書法入門(課堂PPT)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