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土爾扈特等部的東歸與衛(wèi)拉特蒙古史學的發(fā)展
K281/288A1003-5281(2009)06-0037-06自1648年托忒文創(chuàng)制后,衛(wèi)拉特蒙古人用托忒文撰寫的史籍流傳至今的有十余篇。在這些托忒文歷史文獻中,衛(wèi)拉特蒙古各部諾顏系譜是一個重要內(nèi)容。撰寫于土爾扈特東歸前的相關(guān)歷史文獻,在系譜撰寫方面各具特點。例如,比較成書于1737年的噶班沙拉勃的《四衛(wèi)拉特史》[1]與成書于其后的巴圖爾烏巴什圖門的《四衛(wèi)拉特》[2],可以說,那個時代的系譜是整個歷史的記載。1771年,隨著土爾扈特等部東歸故土,衛(wèi)拉特蒙古史學呈現(xiàn)出新的特點,在土爾扈特中出現(xiàn)了以系譜撰寫為目的的“世系譜”。對此,有學者從文獻學角度進行過研究①。本文試從衛(wèi)拉特蒙古史學發(fā)展史角度進行探討。1771年,渥巴錫汗率部從伏爾加河東返阿爾泰故土,清朝政府對他們進行了安置,稱渥巴錫汗所率和鄂爾勒克的后裔為舊土爾扈特,封為烏納恩蘇哲克圖(ünensügtü,虔誠)盟,分東、西、南、北四路。南路為阿玉奇汗之子沙克都爾扎布后裔;北路為阿玉奇汗之子袞扎布后裔;東路為書庫爾岱青之子納木策凌后裔;西路為和鄂爾勒克之子、書庫爾岱青之弟羅布藏后裔。另有貝果鄂爾勒克之子和鄂爾勒克的叔父衛(wèi)昆察卜察齊一支,一直與準噶爾一起游牧在伊犁一帶。他的六世孫舍楞,在乾隆進軍伊犁時,殺死清軍副都統(tǒng)唐喀祿以后,逃亡伏爾加河,1771年隨渥巴錫返回。清政府稱舍楞這一支為新土爾扈特,封為青色特啟勒圖(ingsedgilgetü,忠義)盟。以下幾篇關(guān)于土爾扈特汗、諾顏的世襲譜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完成的。一、《烏納恩蘇哲克圖舊土爾扈特和青色特啟勒圖新土爾扈特等汗、諾顏世系》(一)作者及這一“系譜”的完成年代《烏納恩蘇哲克圖舊土爾扈特和青色特啟勒圖新土爾扈特等汗、諾顏世系》②的作者名格列楚勒特木(toyindageslongdaglegsmcogldan),別號額杰(ējie),出身于土爾扈特諾顏家族,是一位貴族出身的喇嘛。蒙古國學者認為,這一文獻的完成年代應(yīng)該是19~20世紀間的清朝統(tǒng)治時期。丹麥人亨寧·哈士綸(HaslundH.)在《蒙古的人和神》中談到:“編年紀事顯然是由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年代寫下來的。序言的書寫已經(jīng)褪色,難以辨認,但是仍然可以得出結(jié)論,從序言詞句的語氣可以看出作者是位喇嘛。我們接連坐了好幾天,集中精力拼命閱讀這些傳說和歷史文獻。這些都是由勤勞的喇嘛常年不懈地記載下來的,它像土爾扈特人的一部《伊達詩集》,把朦朧而遙遠的歷史信息帶給后世子孫。我們讀到土爾扈特汗王朝很早的祖先,他是基督之前從印度北方移居而來的,讀到了他的后代流浪而盛衰無常、波折連綿的生活,讀到了部族名字的起源:土爾扈特(雄偉的人們)?!锻翣栰杼卦戳鳌返男蜓灾杏浭隽藦摹褊嗔_王(GerilDare)’到其子‘書庫爾岱青’的統(tǒng)治朝代……”[3](P.275)哈士綸讀到的這本史籍,應(yīng)該就是我們在此介紹的這部“系譜”。哈士綸透露的信息告訴我們,這一系譜是由不同時代、不同的人編纂完成的。筆者認同這一觀點。不過,這一系譜最初的撰寫者應(yīng)該是額杰,即下文將要介紹的這篇文獻的三個部分應(yīng)該是由他奠定完成的。以后的編纂者只是加入了他們所處時代的人物名單。(二)編纂學的特點及主要內(nèi)容學界趨向于把這類文獻劃歸“系譜類”史籍,由此造成對這類文獻史學特點分析的不足。本文獻的題名可以理解為“汗王們的根源史”。從題名看,作者并沒有把他的作品看成是單純的系譜,而是從史學范疇來編纂的。因為這一文獻在結(jié)構(gòu)上可以分為三個部分:土爾扈特部的來源及成為四衛(wèi)拉特部之一的歷史;土爾扈特汗、諾顏的世系;跋文。不難看出,這一文獻有完善的史學敘事特點,即由部落的起源談到汗王的世襲,最后在跋文中交代了作者之所以編纂這一系譜的原因。在第一部分,作者寫到:吉祥如意!頂禮膜拜喇嘛諾門汗、至尊宗喀巴之宗教及僧眾的三界之眾生,至誠的信仰者、宗教的大施主、杜爾本衛(wèi)拉特之一新、舊土爾扈特的汗、諾顏的全部的早期世系如下。最初有位被稱為格爾勒達熱(gereldara)的汗從印度來到了哈喇契丹(qar-akitad),在契丹[漢地]一個大城市新安府(xinānpuu)執(zhí)掌著一個如意手柄的金印,成為整個契丹[漢地]執(zhí)掌大權(quán)的轉(zhuǎn)輪法王。從格爾勒達熱汗開始汗統(tǒng)就沒有斷。歷盡數(shù)代,納仁汗(naranqān)誕生。他三十個孩子中的長子是塔格蒙汗(taqmangqān),他的幾個孩子中的一位是翁太師(ontayisi)。他由于幾件事而導致心情不暢,從阿勒巴圖中率領(lǐng)九位同伴投奔了在克敏(kimi)的舅舅密讓達賓汗(mirandiba)的努圖格。到那兒以后,[他的]舅舅[這位]汗給了他不少阿勒巴圖,幾年后率領(lǐng)阿勒巴圖到了蒙古地方,成為無量轉(zhuǎn)輪主宰成吉思汗的輔佐,成吉思汗欣賞[他]把女兒賜予他為哈敦[夫人],由于隨主人[哈敦]來了很多引者(inja,陪嫁者——筆者注)戶,所以得以定居在了博克木仁(bükümorin)之地。在這里歷經(jīng)四代諾顏,到了第五代諾顏奇旺(küibang)時代,派出以脫希胡爾(Tosixuur)為首的六個人,讓他到衛(wèi)拉特去看看其地及汗諾顏的情況,然后回來。他們?nèi)チ诵l(wèi)拉特之地,拜見了衛(wèi)拉特汗脫歡太師(tuγāntayisi)。[脫歡太師]詢問了他們來此地的緣由,[他們]回稟了來此地的目的。由于看到他們?nèi)菝部∏?、體魄健壯,說到,你們是多么高大(turaq)、俊美的人們??![脫歡汗]的這一夸獎,由于訛傳,高大的(turγuud)就成了土爾扈特(toruγud),并以此名流傳后世。他們返回[向汗]詳細地稟報了衛(wèi)拉特汗諾顏之地情況后,諾顏及屬民全體共同商議后遷移到了衛(wèi)拉特之地。脫歡太師非常高興地把自己地女兒嫁給[奇旺]為哈敦,二百五十戶為引者,由此發(fā)展壯大成為杜爾本衛(wèi)拉特中的一支。因此,從最初來自印度的格爾勒達熱汗開始到翁太師,在契丹[漢人]歷史文獻中有明確記載。翁太師的兒子王罕(wangxān)開始的世系要在下文中寫到③。在額杰之前,現(xiàn)在流傳下來的有關(guān)土爾扈特起源及系譜的文獻史籍有土爾扈特厄姆齊噶班沙拉勃的《四衛(wèi)拉特史》。噶班沙拉勃寫到:“稱之為‘強大’的是土爾扈特……達賴汗說:王罕與成吉思汗是同一個族系[yasutai,牙孫]。清朝[契丹]軍官對多爾濟阿拉布坦說你是王罕的后裔,我把你送回你的兄弟那里去吧。[土爾扈特人]來自王罕一事[的記載]在蒙古文文獻中有記載,而[手頭]資料缺乏所以沒有寫。最早投靠衛(wèi)拉特的土爾扈特人是奇旺,翻譯成蒙古語是‘賢能’的意思。其子蘇綏,翻譯成蒙古語是‘福隆’的意思。蘇綏之子巴雅爾,其子蒙克?!盵1]可見,額杰和噶班沙拉勃文中的有些內(nèi)容基本上是一致的,如“土爾扈特”為“強大”之意,王罕與成吉思汗的關(guān)系,加入衛(wèi)拉特的時間等。但是,額杰的敘述更為完整,寫入了一定的情節(jié)。這可能是額杰在汲取文本史料的同時還吸納了民間傳說的成份。另外,他關(guān)于土爾扈特祖先來源于印度一說,應(yīng)該是受到了藏文及東蒙古文獻“印藏蒙一統(tǒng)說”的影響。成書于18世紀末的托忒文歷史文獻《圣成吉思汗的根源、四衛(wèi)拉特的根源、和碩特的根源史》也有較為相似的記載。如“當宇宙之人能夠活八萬歲長八十尺高時,出現(xiàn)了眾敬王(olunduergügdegsenqaγan),過了五萬年以后,佛祖圓寂。太陽汗(naranxān)的一個兒子被父親驅(qū)逐來到了吐蕃特,成為米尼格唐古特(minigtangγud)的汗。后來又到了契丹(kitad)稱汗。成為契丹的岱青汗(dayiingxān),并從安多(anduu)娶了唐古特夫人,生下了王罕。后來母親去世,在岱青汗娶了契丹妻后,繼母對王罕的父親講了他的壞話,并給了五個契丹人,讓他去舅舅唐古特地方。去了那兒后,[唐古特人說]你們契丹與唐古特雙方關(guān)系不錯,以后聽說會結(jié)仇的。所以給了王罕五個唐古特讓他去東方之地蒙古。王罕到了喀爾喀,喀爾喀汗也同樣說,與你們契丹之間關(guān)系不錯之類的話。并說就這樣往日落的方向走去到了和屯安集延地方,會看到有我們蒙古衛(wèi)拉特努圖格,給了他五位喀爾喀人打發(fā)了他。王罕率領(lǐng)十五位同伴投靠了衛(wèi)拉特的脫歡太師。脫歡太師把女兒嫁給了他,為此有這樣的說法,離開故鄉(xiāng)的諾顏,失去了窩的鳥。女婿是諾顏出身,下詔,脫歡太師把女兒嫁給他,他成為了[脫歡太師的]女婿。并把像圖如格獵物一樣的面貌俊美的二百五十名男子和二百五十名女子作為阿勒巴圖封賜給了他。由此有了土爾扈特?!盵4]雖然傳說內(nèi)容有所變化,但仍認為土爾扈特諾顏的祖先是王罕??梢?,這一傳說在衛(wèi)拉特人的歷史記憶中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系譜為《烏納恩蘇哲克圖舊土爾扈特和青色特啟勒圖新土爾扈特等汗、諾顏世系》的中心內(nèi)容,但作者在敘述系譜時并不是枯燥地羅列名單。作者在后記中也強調(diào)說:“過去記載諾顏們世系的著述,只記掌印的札薩克諾顏的世系,他們的分支和閑散臺吉們都沒有記載,而且有些世系是過去寫的,沒有續(xù)編。所以,根據(jù)《表傳》(iledekelastir)、《黃冊》(sir-adebter)④以及在伏爾加河時寫的幾部史書,互相參照,盡可能詳盡地編寫了這個系譜?!笨梢?,作者作為一位有學識的喇嘛,顯然很熟悉衛(wèi)拉特蒙古的史學傳統(tǒng),并且還掌握有不少文本資料,包括過去的世系材料、《表傳》和《黃冊》及在伏爾加河時寫的史書。我們知道,伏爾加河時的衛(wèi)拉特蒙古史學著述流傳至今的有噶班沙拉勃的《四衛(wèi)拉特史》,作者應(yīng)該利用了這一材料。作者在文中強調(diào)了自己是諾顏的后代。他的這篇世系譜實際上就是一部諾顏世系譜,屬于當時土爾扈特社會最上層的世系,也就是王罕和鄂爾勒克至渥巴錫的世系。在作者額杰所處時代,“衛(wèi)拉特”已經(jīng)漸漸被“土爾扈特”所取代,準噶爾政權(quán)已經(jīng)瓦解,以土爾扈特為主的東歸衛(wèi)拉特人已成為清朝藩部體系中的一員。這些都決定了史學主體由“四衛(wèi)拉特”向“土爾扈特”的轉(zhuǎn)變。熟悉譜系起源是游牧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特色。額杰作為土爾扈特諾顏譜系的撰寫者,在收筆前再次強調(diào)了記住家族系譜的重要性,并且詳細交代了系譜親疏的劃分方法。他寫到:“早期汗諾顏們開始計算世上善人的親屬世系的方法是這樣的。從起源的一位父親開始的七代是起始階段。中間七代是中間階段。此后的七代是末尾階段。在這三個階段的[親屬]被稱為近親。在這三個七代以外的是遠親。能夠知道親屬的親疏遠近,這是非常令人欣慰的好習俗?!边@從社會學及民族學角度看也無疑具有重要的價值。二、《土爾扈特的起源》《土爾扈特的起源》這一文獻篇幅很小,作者不詳。額爾德尼等整理轉(zhuǎn)寫為回鶻式蒙古文,收錄在《衛(wèi)拉特史跡》一書中[5](PP.323-332)。從結(jié)構(gòu)上看,只有序及世系譜兩部分。序言與上文談到的額杰編纂的世系譜第一部分基本一致。不過,這部分幾乎占了該文獻篇幅的一半。在敘述完土爾扈特如何成為四衛(wèi)拉特一部分的歷史之后,著者直接敘述自王罕以來土爾扈特的世系。不過,與其他世系譜的不同之處在于增加了自王罕子阿爾斯楞以后各代汗王哈敦的名稱,如表所示(見文后)。在以往的衛(wèi)拉特蒙古史籍中,如噶班沙拉勃《四衛(wèi)拉特史》和巴圖爾烏巴什圖門的《四衛(wèi)拉特史》,都辟有專門的章節(jié)贊頌杰出的哈敦,批評那些不符合當時倫理道德規(guī)范的哈敦。但女性在世系譜中能夠登堂入室則是作者的首創(chuàng),這表明作者的史學意識與以往的史家相比有了新的突破。女性以其在世系傳承中的特有角色被納入到系譜中。三、《烏納恩蘇哲克圖舊土爾扈特南部汗世系》《烏納恩蘇哲克圖舊土爾扈特南部汗世系》⑤為布彥綽克圖汗的系譜,包括自王罕以來的布彥綽克圖汗的家族傳承、渥巴錫汗至布彥綽克圖汗的汗位傳承、跋文三部分。開始部分不同于前兩篇文獻。其開篇便開門見山地寫到:“布彥綽克圖汗是土爾扈特氏?!彪S后則從王罕開始一代代寫下去,直到布彥綽克圖汗。從內(nèi)容上看,這一文獻不僅僅是舊土爾扈特南部汗世系,也是自土爾扈特東歸以后,土爾扈特汗位的一個傳承譜。在第二部分,作者詳細記述了自渥巴錫以來至布彥綽克圖汗每位汗王繼承汗位的年代,對每位汗王的過世年代也都有記載。尤其強調(diào)了汗位是清朝皇帝賜予的這一點。1771年土爾扈特部東遷故土,歸附清朝后,乾隆皇帝對他們實行分而治之的政策。土爾扈特被分為新舊兩部分,1775年(乾隆四十年八月二十六日),又以原有的系統(tǒng)分為5個盟,和碩特部被編為一盟。任命正、副盟長,編設(shè)札薩克、旗分、佐領(lǐng),鑄造印信[6](P.244)。因此,土爾扈特各盟被劃分到天山南北各地,而且清政府規(guī)定各旗不得越界游牧,或擅自往來,否則受罰[7](卷34,《邊禁》P.14)。這樣,旗就成為互不相屬、互不往來的小塊領(lǐng)地,以限制其轄境,鞏固其統(tǒng)治。所以,就渥巴錫這一傳承的汗位而言,已無實際意義,即他已無法統(tǒng)轄整個土爾扈特。不過,即使如此,此世系譜的作者依然在世系譜中維系著偉大而又神圣的汗權(quán)。這一文獻跋文中所交待的文獻完成的年代為“道光十三年六月二十八日”,即1887年。四、《烏納恩蘇哲克圖舊土爾扈特北部王公札薩克臺吉等的世系》《烏納恩蘇哲克圖舊土爾扈特北部王公札薩克臺吉等的世系》也被收入《衛(wèi)拉特史跡》一書中[5](PP.353-368)。由于文獻最后記述的事情發(fā)生在道光三年(1877年),所以,推測這一文獻應(yīng)該完成于此后不久。烏納恩蘇哲克圖舊土爾扈特北部,即策伯克多爾濟親王的一支,與南部一樣都是阿玉奇汗的后裔。文獻的文風與上面所介紹的《烏納恩蘇哲克圖舊土爾扈特南部汗世系》相似。這一文獻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首先表明“我們是土爾扈特氏。我們的祖先是王罕”。第二部分,一直到1877年為止,集中寫了阿玉奇之子沙克杜爾扎布和袞扎布的后代及和鄂爾勒克之子伊勒簦后代傳承及其官職傳承情況。第三部分為跋文。結(jié)束語是:“為了祈求圣博格達的金色基業(yè)萬年永固,叩拜!我等卑微的奴仆策仁拉布簦,從此以往我們大眾將共同虔誠地珍惜圣博格達的賜福,盡心盡力,永遠對您叩拜!”可見,到了這個時代,土爾扈特已完全被納入了清朝統(tǒng)治體系。額杰的時代希望“無論何時親屬朋友、兄弟諾顏們團結(jié),使宗教、政權(quán)鞏固,吉祥如意”。而這一系譜的時代則是對清朝皇權(quán)頂禮膜拜的時代。土爾扈特部除了用托忒文撰寫譜系外,也曾用藏文撰寫過譜系。這篇藏文系譜為《汗王系譜》⑥,作者佚名。系譜分為序、印蒙一統(tǒng)說、自王罕至和鄂爾勒克家族、王罕第六代翁貴之后代的世系三部分。就體例而言,與上述系譜無大的區(qū)別。作者在第一部分用簡練的語言說明了王罕來源于格爾勒達熱汗,表明了他“印藏蒙一統(tǒng)說”的觀點。此外,在最后一部分還特別寫了王罕第六代翁貴之后代的世系,并道明他們的后代在青海。總之,從18世紀下半葉開始,衛(wèi)拉特蒙古史家開始日益關(guān)注自己部落的起源,他們不僅用托忒文而且開始用藏文等其他文字記述并傳播自己起源的歷史。從上述幾篇土爾扈特系譜看,1771年土爾扈特等部東歸故土,阿爾泰這塊神圣的故土并沒有給予具有成熟史學創(chuàng)造傳統(tǒng)的土爾扈特人以特殊的靈感。此時,他們付諸于筆端的是用追憶土爾扈特的系譜傳說來證明諾顏、汗王后代的神圣。18~19世紀,準噶爾地區(qū)的衛(wèi)拉特蒙古史學呈現(xiàn)出不少新的特點。筆者對準噶爾汗國滅亡后的衛(wèi)拉特蒙古史學作過評述和研究,認為衛(wèi)拉特史家的幾篇史學作品,反映了衛(wèi)拉特人對汗國滅亡的反思,“四衛(wèi)拉特”依然是史學編撰的主體[8],期間“清朝官方史籍的編纂受到了衛(wèi)拉特蒙古人的歷史知識及托忒文歷史文獻的影響”[9]。19世紀,土爾扈特部在東歸后的100年,已經(jīng)納入清朝體系百年余。作為清朝的臣民,在這幾篇“系譜”的時代,衛(wèi)拉特史學從對清朝“輸出”歷史知識開始向“接受”清朝官方史學知識轉(zhuǎn)變。對此,可以概括為:首先,從這幾篇文獻的題名看,主要使用了土爾扈特東歸后清朝分封后的冠名;其次,從其內(nèi)容看,雖然也談到了未分封世襲貴族的系譜及一些哈敦的名號,但這些都是以清朝冊封的王公貴族為系譜主干的。他們的系譜更多表現(xiàn)的是貴族階層受清朝皇帝冊封的歷史,這一特點成為這一時期系譜的共同特點;最后,從編纂體例上看,顯然受到清朝表傳體例的影響。這些轉(zhuǎn)變說明,土爾扈特蒙古人被納入清朝藩部體系后,其史學意識無形中已被打上清朝官方史學的烙印。注釋:①馬汝珩、馬大正《土爾扈特蒙古系譜考述》,載《民族研究》1982年第1期;馬汝珩、成崇德《有關(guān)清代厄魯特蒙古的幾種托忒文史料》,載《蒙古學資料與情報》1983年第2期;諾爾布、馮錫時《托忒文歷史文獻的漢譯注釋》,載《新疆大學學報》1986年第2期,等等。②這一文獻原收藏于新疆巴音郭勒蒙古自治州道爾濟處,巴岱收集了這一文獻,現(xiàn)收藏于新疆巴音郭勒蒙古自治州和靜縣博物館。此文獻形制:原文獻為黃色綢緞封面,里面為白色、淺黃色大麻布,劃線格而寫。清朝所封札薩克諾顏名字用紅色字體,其他諾顏及所敘述內(nèi)容用黑色字體。丹麥人亨寧·哈士綸(HaslundH.)《蒙古的人和神》一書對這一文獻是這樣描寫的:“《土爾扈特源流》是由松散的、像山東綢一樣的單頁組成的,它被包起來放在兩塊雕刻華麗的油漆木板之間,外面再包上幾層皮革和錦緞。書頁6乘15英寸見方,四分之三寸大小,用黑色和紅色的土爾扈特文字(即托忒蒙文——譯者)書寫而成的。”參見亨寧·哈士綸《蒙古的人和神》,徐孝祥譯,新疆人民出版社1999年出版,第275頁。原件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課題申報參考:具身認知視域下英漢數(shù)量性“大量”構(gòu)式的主觀化對比研究
- 2025年《英語可以這樣教》的讀書心得(3篇)
- 2025年上半年州教育計財工作總結(jié)(三篇)
- 2025年度個人房產(chǎn)抵押貸款擔保費率標準4篇
- 2025年度綠色有機大米產(chǎn)地直銷合作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倉儲物流設(shè)施租賃合同終止協(xié)議4篇
- 2025版危險品運輸事故應(yīng)急救援預案合同3篇
- 2024鋁單板購銷合同模板
- 2025年度新型銀杏樹種植與銷售合作協(xié)議4篇
- 三輪車買賣標準協(xié)議模板2024版版B版
- 【探跡科技】2024知識產(chǎn)權(quán)行業(yè)發(fā)展趨勢報告-從工業(yè)轟鳴到數(shù)智浪潮知識產(chǎn)權(quán)成為競爭市場的“矛與盾”
- 《中國政法大學》課件
- GB/T 35270-2024嬰幼兒背帶(袋)
- 遼寧省沈陽名校2025屆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英語試卷含解析
- 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數(shù)學試卷(新題型:19題)(基礎(chǔ)篇)(含答案)
- 2022版藝術(shù)新課標解讀心得(課件)小學美術(shù)
- Profinet(S523-FANUC)發(fā)那科通訊設(shè)置
- 第三章-自然語言的處理(共152張課件)
- 醫(yī)學教程 常見化療藥物歸納
- 高一生物生物必修一全冊考試題帶答題紙答案
- 統(tǒng)編版九年級歷史下冊第一單元教案教學設(shè)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