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qū)域地質構造對山西成煤的影響研究論文_第1頁
區(qū)域地質構造對山西成煤的影響研究論文_第2頁
區(qū)域地質構造對山西成煤的影響研究論文_第3頁
區(qū)域地質構造對山西成煤的影響研究論文_第4頁
區(qū)域地質構造對山西成煤的影響研究論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區(qū)域地質構造對山西成煤的影響研究論文區(qū)域地質構造對山西成煤的影響研究論文在同一動力背景下,能夠構成不同級別、不同序次的形變區(qū),這些形變區(qū)的構造形跡與邊界條件相關聯(lián)。外力作用的壓應力方向與塊體邊界平行,可構成斜式褶曲,或走滑斷裂;若與塊體邊界垂直,則構成褶皺和逆沖構造帶。今天學習啦我要與大家共享:區(qū)域地質構造對山西成煤的影響研究相關論文。詳細內容如下,歡迎參考瀏覽!區(qū)域地質構造對山西成煤的影響研究煤、油、氣其實都屬于沉積礦床,但因煤田與油田在社會效益上有其獨立性,故而分題論之。成煤有其特定的古氣候和古地理環(huán)境,它是內陸沉積,又有礦層生成與儲存同體永不變位的特征,好像田地定位不動,故名謂之煤。1、山西區(qū)域地質構造特征山西地域屬華北晚古生代聚氣煤盆地的一部分,分屬華北板塊內的鄂爾多斯、內蒙古、山西、燕遼、冀魯豫和豫皖等Ⅲ級塊體,主體為山西塊體。華北地臺是奠基在兩個古陸核,即西部鄂爾多斯古陸核和東部河淮(冀魯)古陸核的拼貼之上,山西地域位于兩者之間。這種基底構造導致蓋層構造為相對活動的構造帶,它存在于東西兩個相對穩(wěn)定塊體之間。山西塊體周邊均為逆沖斷裂帶所圍限,西和西北分界斷裂的逆沖方向,總體由東和東南向西和西北逆沖,北界由南向北逆沖,東南界由西北向東南逆沖。板塊運動在板塊內部轉換為塊體之間的運動,塊體運動在塊體內部又可轉換為被邊界條件圍限的小塊體之間的運動。在同一動力背景下,能夠構成不同級別、不同序次的形變區(qū),這些形變區(qū)的構造形跡與邊界條件相關聯(lián)。外力作用的壓應力方向與塊體邊界平行,可構成斜式褶曲,或走滑斷裂;若與塊體邊界垂直,則構成褶皺和逆沖構造帶。山西地質構造是燕山期(185~65Ma)以來的構造運動構成的,在晚古生代以前屬統(tǒng)一的華北地臺。燕山運動早期(早侏羅世)是華北板塊最顯著的區(qū)域性褶皺和逆沖運動,其影響不僅在板緣,而且較強烈地波及到板內,構成一系列的呈北東向雁式排列的以侏羅紀地層為核心的向斜和逆沖斷裂帶。燕山早期華北地臺解體,首先在西部構成一個大型的鄂爾多斯侏羅紀盆地,其東延部分為山西地域內的云崗盆地。繼后山西境內的婁煩、羅云山、中條山、太行山等逆沖斷裂帶相繼活動,孤峰山、塔兒山、霍山、呂梁一五臺復背斜繼續(xù)隆升,其兩側構成了寧武和沁水兩個中侏羅世盆地,后者晚于前者。2、山西區(qū)域煤層氣單元與煤田、礦區(qū)的比照煤層氣是共生并附著于煤層中的非常規(guī)天然氣藏,與煤層或含煤巖系密不可分。山西地域含煤(氣)地層主要為石炭二疊系、中侏羅紀大同組和下第三系白水組。后二者煤層氣的生、儲、保等成藏條件欠佳,勘探和開采價值不大。山西石炭二疊系聚煤(氣)期是統(tǒng)一的華北聚煤(氣)盆地的一部分。具有統(tǒng)一的聚煤(氣)史和熱演化史。一級單元屬于華北聚氣區(qū)。燕上運動期間,華北板塊山西地域分為現(xiàn)今的6大煤田和5個煤產(chǎn)地,改變了原始盆地的煤層氣成藏條件。5個煤產(chǎn)地位于隆起帶內,煤層氣已大量逸散,不具備煤層氣成藏條件。根據(jù)山西石炭二疊系含煤(氣)巖系沉積特征及其聚煤(氣)規(guī)律,以及構造展布特征,山西地域煤層氣聚氣單元劃分以呂梁一五臺隆起為界,北側分為大同、寧武、河東等3個聚氣盆地,南側為1個即沁水聚氣盆地。在聚氣盆地中,又根據(jù)構造線(斷層帶、背斜或撓曲軸線等)劃分為17個含氣區(qū),含氣區(qū)與煤田勘探礦區(qū)比照見表l。沁水聚氣盆地包括太原西山、霍西、沁水3大煤田范圍,位于山西省中部和東南部,是我們國家北方煤炭資源最重要的賦存地之一,也是煤層氣資源豐富的聚氣盆地,是我們國家當前煤層氣勘探程度最高,開發(fā)情況較好的聚氣盆地。河東聚氣盆地在20世紀80年代煤田勘探中,10余鉆孔有煤層氣逸出,是山西省最早進行煤層氣勘查的聚氣盆地。寧武聚氣盆地和大同聚氣盆地內都有高瓦斯礦井分布。3、區(qū)域地質構造特征對山西成煤的影響(1)南北向構造南北向構造為本區(qū)的主體構造,分布廣泛,構造形跡明顯。除東緣離石斷裂帶外,區(qū)內以褶皺為主,一系列走向南北且集中成群、成帶分布的褶皺束,構成了區(qū)內構造的重要。規(guī)模較大的褶皺束如下:①九元坪褶皺束位于保興含氣區(qū)興縣蔡家崖以北,主要由崖窯上一蔡家崖背斜、九元坪一楊家坡向斜及水油塔背斜組成。這些背向斜主要分布在二疊系、三疊系中。單個褶皺長約20km,寬約1kn11=j其特點為軸向SN,相互平行,開闊平緩,兩翼對稱,傾角10左右。②離石一中陽向斜位于離石大斷裂東側,屬呂梁隆起帶內的次級向斜??傮w走向近sN,延伸長達40km。由于西側離石大斷裂的影響,西陡東緩,為一不對稱向斜。一般西翼傾角15~40,東翼傾角10左右。核部開闊平緩。煤田構造習慣上將其歸入河東煤田,區(qū)內煤層氣已大量逸散。③石樓褶皺群帶分布于柳林縣留譽鎮(zhèn)以南,隰縣以北石樓含氣區(qū),東西寬缺乏10km的范圍內。在石樓及周圍地區(qū)出露更為明顯,由SN向或近SN向的褶皺組成,分布于二疊系、三疊系中。包括石樓背斜,王家莊向斜,馬門莊背斜,麻家莊向斜及王村背斜等。其中最大者為石樓背斜,長約23kin,寬1.5km,軸向SN,兩翼不對稱,東翼陡,傾角22~61,西翼緩,傾角10~29。其次為馬家莊向斜,長約16km,寬約2km,軸向SN,槽部平緩開闊,兩翼較陡。其他褶皺規(guī)模較小,一般長3~10km。背斜多數(shù)東翼陡,西翼緩,東翼傾角5-20,西翼傾角4~15。向斜則表現(xiàn)為西翼陡而東翼緩。④蒲縣一暖泉向斜位于石樓含氣區(qū)蒲縣、暖泉一帶,東距紫荊山斷裂不遠,軸向與紫荊山斷裂近于平行,總長100km。在蒲縣一帶由于東緣斷裂影響,表現(xiàn)為東翼稍陡,西翼平緩的不對稱向斜,而在暖泉一帶邊緣斷裂對其影響不大,故兩翼的傾角基本一致。(2)本區(qū)各帶的構造特點如下:①盆緣斷坳帶為構造形變最為強烈的地帶。由于強烈的擠壓作用,致使蓋層變形劇烈,構成一系列壓性斷層、撓褶及其伴生構造。包括紫荊山斷裂帶和其旁側的蒲縣一暖泉向斜以及鄉(xiāng)寧斷撓帶。除此之外,該帶還是一個地熱異常帶及地震活動頻繁帶。據(jù)有關資料記載,蒲縣、河津曾發(fā)生5級以上地震數(shù)次。鄉(xiāng)寧斷撓帶,該帶從臨汾市河底鎮(zhèn)起,向南西方向延伸經(jīng)鄉(xiāng)寧的吉家垣、西坡至河津的禹門口切過黃河延人陜西境內,全長80余km。按其構造特點可分為3段:①由臨汾市河底鎮(zhèn)至鄉(xiāng)寧田家坡。主要由平行或斜列的一系列壓性斷層組成。如馮南莊壓性斷層、陳家溝壓性斷層及石灰窯壓性斷層等。這些斷層規(guī)模中等,一般長10km左右,斷裂帶寬在5m以上,最寬達30m。斷裂帶中巖石強烈破碎,構成破碎帶和構造透鏡體。斷面呈舒緩波狀,傾角60~80,并有陡傾斜的擦痕。斷層兩側有明顯的牽引現(xiàn)象和平行斷裂的褶皺存在,主斷層傾向sE,反映南東盤向北西盤逆沖的特征。②由田家坡至鄉(xiāng)寧西坡,表現(xiàn)為撓褶型,在長達40km的區(qū)段內,構成一個規(guī)模宏大的膝狀撓褶帶。該帶走向NE,在不到lkm的范圍內,地層產(chǎn)狀由近水平變?yōu)橹绷⑸踔恋罐D再變?yōu)榻綘顟B(tài)。同一層位的巖層下降幅度相差達500m左右。撓褶的形態(tài)充分顯示出當時來自南東方向的推擠作用。③即鄉(xiāng)寧西坡至河津禹門口,以宏大逆沖斷裂為特征。在河津杜家溝附近,斷層南東盤太古界涑水群基底雜巖仰沖在早古生代地層之上,斷距達400m以上。(3)加里東運動使本區(qū)總體上升遭受剝蝕,并構成NE向大型隆起帶和凹陷帶。全區(qū)經(jīng)歷了剝蝕、夷安然平靜準平原化,為晚古生代含煤建造的沉積及聚煤作用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石炭紀至二疊紀早期發(fā)生區(qū)域性差異升降,先后構成了石炭一二疊系煤層,二疊紀晚期至三疊紀的大幅度下沉使得煤層得以普遍保存。印支運動期間地殼緩慢抬升,三疊紀末本區(qū)處于隆起狀態(tài)并廣泛遭受剝蝕。燕山運動使本區(qū)構成NNE向的大型隆起和凹陷,并與區(qū)域上EW向隆起和凹陷疊加,在隆起部位煤系被剝蝕,在凹陷部位(如沁水盆地、霍西盆地)煤系得以保存。新生代喜馬拉雅運動繼續(xù)影響山西南部,構成了一系列NNE向斷陷盆地,使得在斷陷盆地內(如晉中盆地、臨汾盆地)煤系得以保存,斷陷盆地間則相對隆起并發(fā)生剝蝕(霍山隆起),石炭一二疊系煤層遭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