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三)紅細胞生成和調(diào)整2.紅細胞生成所需物質(zhì)
(1)鐵和蛋白質(zhì):紅細胞生成主要原料;
(2)葉酸和VitB12
促進紅細胞成熟成熟因子。1.生成部位:胚胎期為肝、脾和骨髓出生后主要在骨髓。細胞的血型和血細胞專家講座第1頁2(1)鐵:紅細胞生成主要原料鐵(20~30mg/d)紅細胞
血紅蛋白蛋白質(zhì)其它物質(zhì)外源性鐵(1~2mg/d)內(nèi)源性鐵(25mg/d)紅細胞被破壞后釋放*缺鐵時,血紅蛋白合成降低,引發(fā)低色素小細胞性貧血(缺鐵性貧血)。細胞的血型和血細胞專家講座第2頁3(2)葉酸和VitB12
:
作為輔酶,參加DNA合成,促進紅細胞發(fā)育成熟。
VitB12吸收需要內(nèi)因子(胃壁細胞產(chǎn)生)參加。
VitB12葉酸四氫葉酸*缺乏葉酸或VitB12時,
紅細胞成熟受影響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大細胞性貧血)*胃大部切除或胃壁細胞損傷時細胞的血型和血細胞專家講座第3頁4三、白細胞生理(一)白細胞分類和數(shù)量總數(shù):4.0~10.0×109/L(4000~10000/mm3)分類:
中性粒細胞占50~70%嗜酸性粒細胞占0.5~5%嗜堿性粒細胞占0~1%淋巴細胞占20~40%單核細胞占3~8%粒細胞細胞的血型和血細胞專家講座第4頁5中性粒細胞嗜酸粒細胞嗜堿粒細胞顆粒細胞單核細胞淋巴細胞無顆粒細胞細胞的血型和血細胞專家講座第5頁6細胞的血型和血細胞專家講座第6頁71.
變形運動:全部白細胞(除淋巴細胞)都能伸出偽足作變形運動,并憑藉這種運動穿過血管壁,這一過程稱為白細胞滲出。2.化學趨化性:白細胞含有趨向一些化學物質(zhì)游走特征,稱為化學趨化性。3.吞噬作用:白細胞游走抵達產(chǎn)生這些化學物質(zhì)發(fā)源地,把異物包圍起來并吞入胞質(zhì)內(nèi)過程,稱為吞噬作用。(二)白細胞生理特征和功效細胞的血型和血細胞專家講座第7頁8中性粒細胞:
吞噬、水解細菌及壞死細胞,是炎癥時主要反應細胞。急性感染時,中性粒細胞增多。單核細胞:進入組織轉(zhuǎn)變?yōu)榫奘杉毎?,其吞噬力大為增強,能吞噬較大顆粒。嗜堿性粒細胞:胞內(nèi)顆粒中含有各種含有生物活性物質(zhì):肝素,組胺和過敏性慢反應物質(zhì)。細胞的血型和血細胞專家講座第8頁9
嗜酸性粒細胞:不能殺菌,可限制嗜堿性粒細胞和肥大細胞致敏作用。胞內(nèi)過氧化物酶,參加對寄生蟲免疫反應。淋巴細胞:參加機體特異性免疫:
T淋巴細胞主要與細胞免疫相關;B淋巴細胞主要與體液免疫相關。細胞的血型和血細胞專家講座第9頁10三、血小板生理血小板是由骨骼中軟骨髓特殊血細胞生成。當身體受傷時,血小板被激活,幫助修復破損血管,并促使血液凝固。細胞的血型和血細胞專家講座第10頁11細胞的血型和血細胞專家講座第11頁12(一)功效
⑴維持血管內(nèi)皮完整:
支持和修復;⑵參加生理止血全過程⑶參加凝血:
如血小板磷脂,PF3⑷促進和抑制纖維蛋白溶解細胞的血型和血細胞專家講座第12頁13(二)生理特征
1.粘附:血小板粘著于非血小板表面。如粘著于損傷血管內(nèi)膜膠原纖維上
2.聚集:血小板之間相互粘著。
分可逆與不可逆兩個時相,分別為受損組織釋放外源性和血小板釋放內(nèi)源性ADP所致。
3.釋放:血小板受刺激后,主動外排生物活性物質(zhì)現(xiàn)象。
ADP,ATP,Ca2+;
-血小板巨球蛋白等。
4.收縮:與血小板收縮蛋白相關。
5.吸附:血小板表面可吸附凝血因子。細胞的血型和血細胞專家講座第13頁14第三節(jié)生理性止血
生理性止血:血管損傷后血液從血管中流出,幾分鐘內(nèi)自行停頓現(xiàn)象。
出血時間:自血液從血管中流出到其自行停止時間。正常1~3min,反應生理止血功效。一、生理性止血基本過程
1.血管收縮:原因有三
⑴損傷刺激血管反射性收縮;
⑵損傷引發(fā)局部血管肌源性收縮;⑶粘附于損傷處血小板釋放TXA2
(血栓烷A2)等縮血管物質(zhì)細胞的血型和血細胞專家講座第14頁15
2.血小板止血栓形成:
血管損傷→內(nèi)皮下膠原纖維外露→血小板粘附其上→ADP及TXA2活化并促使血小板聚集→形成松軟止血栓→堵塞傷口
3.
血液凝固:
血管損傷→開啟凝血系統(tǒng)→血漿中可溶性纖維蛋白原→不可溶性纖維蛋白→交織成網(wǎng)→網(wǎng)羅血細胞→加固止血栓→局部纖維組織增生→長入凝血塊→永久止血。細胞的血型和血細胞專家講座第15頁16生理性止血過程示意圖細胞的血型和血細胞專家講座第16頁17二、血液凝固
血液凝固:由流動液體狀態(tài)變成不能流動凝膠狀態(tài)過程。是由各種凝血因子參加、復雜酶促反應過程。(一)凝血因子
共14種,其中國際命名12種,另外有前激肽釋放酶和高分子激肽原。
細胞的血型和血細胞專家講座第17頁18
國際命名凝血因子編號漢字名英文名因子Ⅰ纖維蛋白原
fibrinogen
因子Ⅱ凝血酶原prothrombin因子Ⅲ
組織因子tissuethromboplastin
因子Ⅳ鈣離子Ca2+因子Ⅴ前加速素
proaccelerin
因子Ⅶ前轉(zhuǎn)變素
proconvertin因子Ⅷ抗血友病因子antihemophilicfactor.AHF因子Ⅸ血漿凝血活酶成份PTC因子ⅩStuart-Prowerfactor因子Ⅺ血漿凝血活酶前質(zhì)PTA
因子Ⅻ接觸因子contactfactor
因子ⅩⅢ纖維蛋白穩(wěn)定因子fibrin-stabilizing細胞的血型和血細胞專家講座第18頁19(二)凝血過程1.
血液凝固基本步驟凝血酶原酶復合物(Xa,Ca2+,Ⅴa,PF3)形成↓
凝血酶原(Ⅱ)
凝血酶(Ⅱa)↓
纖維蛋白原(Ⅰ)
纖維蛋白(Ⅰa)
(溶膠狀態(tài))(聚合而成凝膠狀態(tài))細胞的血型和血細胞專家講座第19頁202.兩條凝血路徑
(1)內(nèi)源性凝血路徑
①全部參加凝血因子均來自血液;
②始動因子是因子Ⅻ;
③因血管內(nèi)皮露出膠原纖維(或血液接觸帶負電荷異物)而開啟;
④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物過程包括因子多,因而耗時長,比外源凝血慢。
細胞的血型和血細胞專家講座第20頁21(2)外源性凝血路徑
①由血液外組織因子(TF,FⅢ)進入血液所開啟凝血過程;
②始動因子是因子Ⅲ
;
③TF是血管組織損傷釋放出,屬輔
因子,與Ⅶ結(jié)合并使Ⅶa催化效力增加千倍;
④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物過程包括因子少,因而耗時短,比內(nèi)源凝血快。細胞的血型和血細胞專家講座第21頁22細胞的血型和血細胞專家講座第22頁23(三)纖維蛋白溶解
1.定義:纖維蛋白被分解液化過程稱為纖維蛋白溶解2.纖溶系統(tǒng):3.纖溶過程:
包含纖溶酶原、纖溶酶原激活物、纖溶酶與纖溶抑制物。纖溶酶原激活與纖維蛋白降解兩階段。細胞的血型和血細胞專家講座第23頁24纖溶過程纖溶酶原纖溶酶纖溶酶原激活物纖維蛋白(原)纖維蛋白(原)降解產(chǎn)物纖溶抑制物纖溶抑制物細胞的血型和血細胞專家講座第24頁25生理性止血(總結(jié))小血管受損血凝塊溶解血管收縮PL止血栓形成血液凝固初步止血血凝塊永久止血凝血酶原酶復合物形成1凝血酶原被激活成凝血酶2纖維蛋白原變成纖維蛋白3纖溶系統(tǒng)血液凝固調(diào)控(局限于受損部位)細胞的血型和血細胞專家講座第25頁26
(四)影響血液凝固原因1.加速凝血(1)加鈣:Ca2+催化激活凝血復合物。(2)增加血液接觸粗糙面:粗糙面促進血小板釋放血小板因子,加速凝血。
(3)應用促凝劑:維生素K。維生素K能促使肝臟合成凝血因子Ⅱ、Ⅶ、Ⅸ、Ⅹ,以加速凝血。
(4)局部適宜加溫:加速凝血酶促反應。
2.延緩凝血
(1)除鈣劑:檸檬酸鈉,草酸銨可使血Ca2+↓。
(2)降低血液溫度。
(3)應用抗凝劑:如肝素,抗凝血酶等。
(4)確保血液接觸面光滑。細胞的血型和血細胞專家講座第26頁271.正常血管內(nèi)皮完整光滑,不易激活因子Ⅻ,不易使血小板吸附和聚集;血液中又無因子Ⅲ,故不會開啟內(nèi)源或外源性凝血過程。
2.血液不停流動,即使血漿中有一些凝血因子被激活,也會不停地被稀釋運走。
3.血液中含有纖溶系統(tǒng),能促使纖維蛋白溶解。正常情況下,血流在血管內(nèi)不凝固原因?細胞的血型和血細胞專家講座第27頁28第四節(jié)血型與輸血標準一、血型與紅細胞凝集血型指紅細胞膜上特異性抗原類型紅細胞凝集血型不相容血液混合后,紅細胞凝集成簇現(xiàn)象(抗原-抗體反應)。凝集原紅細胞膜上特異性蛋白質(zhì)或糖脂,在凝血反應中起抗原作用凝集素血漿中與凝集原起反應特異性抗體細胞的血型和血細胞專家講座第28頁29二、紅細胞血型
紅細胞膜上有193種不一樣抗原,因而含有不一樣血型系統(tǒng)。與臨床關系最親密是ABO血型系統(tǒng)和Rh血型系統(tǒng)。(一)ABO血型
依據(jù)紅細胞膜上是否存在凝集原A與凝集原B將血液分為4種血型:
A型、B型、AB型、O型1.ABO血型分型最主要亞型:A1亞型、A2亞型細胞的血型和血細胞專家講座第29頁30ABO血型系統(tǒng)抗原和抗體血型紅細胞上凝集原血清中抗體A型:A1A+A1
抗BA2A
抗B+抗A1B型B
抗AAB型:A1BA+A1+B
無A2BA+B
抗A1O型
無A,無B
抗A+抗B細胞的血型和血細胞專家講座第30頁31紅細胞膜上只含有A凝集原→A型血→血清中含有抗B而不含抗A凝集素紅細胞膜上只含有B凝集原→B型血→血清中含有抗A而不含抗B凝集素紅細胞膜上既含A又含B凝集原→AB型血→血清中既不含抗A也不含抗B凝集素紅細胞膜上既不含A又不含B凝集原→O型血→血清中既含抗A又含抗B凝集素細胞的血型和血細胞專家講座第31頁32(二)ABO血型檢測
正確測定血型是確保輸血安全基礎。測定方法:在玻片上分別滴上一滴抗A、抗B和抗A-抗B血清,在每一滴血清上再加上一滴待測紅細胞懸液,輕搖混勻,觀察有沒有凝集現(xiàn)象。
細胞的血型和血細胞專家講座第32頁33血型判定細胞的血型和血細胞專家講座第33頁34ABO血型判定細胞的血型和血細胞專家講座第34頁35三、輸血(一)輸血標準:配血相合,同型輸血。輸血前,必須判定血型+交叉配血試驗。交叉配血試驗:主側(cè):供血者紅細胞與受血者血清次側(cè):受血者紅細胞與供血者血清細胞的血型和血細胞專家講座第35頁36
★輸血標準:配血相合,同型輸血
供血者受血者紅細胞紅細胞
主側(c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中介押金合同范本
- 2025年漳州貨運準駕證模擬考試
- 醫(yī)院器械采購合同范本
- 加工類協(xié)議合同范本
- 辦公窗簾購銷合同范本
- 村級采購合同范本
- 代銷鋪貨合同范本
- 買賣合同和貨運合同范本
- 專利轉(zhuǎn)讓英文合同范例
- 北京不備案施工合同范本
- 專題13《竹里館》課件(共28張ppt)
- 團意操作流程詳解課件
- SH/T 0356-1996燃料油
- GB/T 9846.4-2004膠合板第4部分:普通膠合板外觀分等技術條件
- GB/T 17836-1999通用航空機場設備設施
- GB/T 13012-2008軟磁材料直流磁性能的測量方法
- 2023年全國高中生物聯(lián)賽競賽試題和答案
- 第1課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內(nèi)涵與特點課件(共28張PPT)
- 小學語文中高學段單元整體教學的實踐研究課題中期報告
- 《木蘭詩》第二課時(公開課)課件
- 核電項目人橋吊車抗震計算書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