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上海徐匯區(qū)高考歷史二模卷及答案_第1頁
2015上海徐匯區(qū)高考歷史二模卷及答案_第2頁
2015上海徐匯區(qū)高考歷史二模卷及答案_第3頁
2015上海徐匯區(qū)高考歷史二模卷及答案_第4頁
2015上海徐匯區(qū)高考歷史二模卷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4學年第二學期徐匯區(qū)學習能力診斷卷

高三年級歷史學科2015.4(考試時間120分鐘,試卷總分150分)考生注意:本試卷分為選擇題與非選擇題,所有試題答案按照試題對應編號寫在答題紙上,本試題卷不作為閱卷和評分依據。第I卷選擇題(共75分)以下每小題2分,共60分,每題只有一個正確的選項。.在歷史學習中,我們經常會碰到“歷史闡釋”、“歷史現(xiàn)象”與“歷史結論”的區(qū)別問題。下列屬于“歷史結論”的是( )A.“三民主義”具體指的是民族主義、民權主義和民生主義B.“一五計劃”的完成為我國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奠定初步基礎C.戈爾巴喬夫為克服國內危機,先后進行了經濟和政治改革D.奧巴馬在2012年總統(tǒng)選舉中獲勝,繼續(xù)連任美國家總統(tǒng).右圖所示是樹立在西巴爾城夏馬西神廟中的漢穆拉比法典,古巴比倫王漢穆拉比制定法典的主要目的是( )A.維護奴隸主利益 B.擴大公民權利C.緩和階級間矛盾 D.促進經濟發(fā)展.馮天瑜曾指出中華傳統(tǒng)文化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表現(xiàn)為“以民本思潮和專制主義為兩翼的百家爭鳴的私學文化”,即從政治角度講,有為百姓而“鳴”,有為統(tǒng)治者而“鳴”。諸子百家中為百姓而“鳴”的民本思潮和為統(tǒng)治者而“鳴”的專制主義分別是( )A.墨家、儒家 B.法家、道家 C.儒家、法家 D.道家、儒家.“芒芒禹跡,劃為九州”;“夏有亂政,而作禹刑”;“鯨作城郭”。上述信息所反映的歷史現(xiàn)象是()A.禪讓制形成 B.王的出現(xiàn) C.早期國家誕生D.世襲制的確立.右圖所示是20世紀90年代陜西章臺出土的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書時加蓋印章的泥塊),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鄲等郡名和藍田等縣名”。這一發(fā)現(xiàn)可以印證秦朝()A.政治上四分五裂 B.出現(xiàn)了造紙業(yè)C.實行了郡縣制度 D.用泥制陶事實徐匯區(qū)高三歷史本試卷共7頁第1頁.一位官員因為在父喪期間,讓婢女服侍他吃藥,被人檢舉違反禮法,因而受到清議的批判,甚至使他的仕途受阻。這位官員最可能處于何時?( )A.秦漢 B.魏晉 C.隋唐 D.宋明.《朱子語錄》云:“唐制:每事先經由中書省,中書做定將上,得旨,再下中書,中書以付門下?;蛴形串?,則門下繳駁……若可行,門下又下尚書省,尚書但主書撰奉行而已?!睂Υ死斫庥姓`的是()A.體現(xiàn)三省分權制度 B.完善中央監(jiān)察機制C.減少行政決策失誤 D.分散相權加強皇權TOC\o"1-5"\h\z.有位君主為了解決長期以來的政治與軍事問題,鞏固中央權力,于是下令解除重要將領的兵權,由朝廷直接管理兵籍、稅收;地方長官也是由中央派遣。這位君主是( )A.秦始皇 B.隋文帝 C.宋太祖 D.明太祖.被稱為“歐洲借助中國完成對舊制度的現(xiàn)實批判和對新社會的思想啟蒙”的運動是( )A.文藝復興 B.宗教改革 C.啟蒙運動 D.大學興起.18世紀中期瑞典商船“哥德堡”號的原比例復制品,曾作為瑞典東印度公司船隊中最大的船,往返了中國兩次。當時該船航行到中國的目的地應該是( )A.廣州 B.上海 C.天津 D.北京.根據美國1787年憲法,眾議員名額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數(shù)“按自由人總數(shù)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確定”。這一規(guī)定違背了《獨立宣言》中提倡的()A.主權在民原則 B.天賦人權原則 C.各州自治原則 D.各州平等原則.有一座農莊,莊內農民約定俗成,以下表顯示的方法,進行集體耕作。這應是哪一時空下的農莊?( )耕地甲耕地乙耕地丙第一年裸麥或冬麥燕麥或豌豆休 耕第二年燕麥或豌豆休 耕裸麥或冬麥第三年休 耕裸麥或冬麥燕麥或豌豆A.先秦時代的黃土高原 B.拓荒時期的美國西部C.隋唐時代的關中平原 D.中古時期的西歐地區(qū).馬克思曾說:“火藥、指南針和印刷術的發(fā)明這些都是資產階級發(fā)展的必要前提?!笨ㄌ刂赋觯骸皻W洲文藝復興初期四種發(fā)明的流入傳播,對現(xiàn)代世界的形成,曾起重要的作用。“培根也指出:“印刷術、火藥、指南針曾改變了整個世界,變化如此之大,以致沒有一個帝國,沒有一個教派,沒有一個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這三種發(fā)明在人類事業(yè)中產生更大的力量和影響?!彼麄兌伎吹搅酥袊糯拇蟀l(fā)明()徐匯區(qū)高三歷史本試卷共7頁第2頁

A.促進了歐洲社會形態(tài)的轉型 B.奠定了中國世界文明古國的地位C.推動了歐洲工業(yè)革命的開展 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絕的狀態(tài).英國工業(yè)革命過程中,鐘表成為城市每個工人家庭必備的物品。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A.機器生產降低了成本,鐘表價格下降B.工廠制度有嚴格紀律要求,借助鐘表守時C.城市生活更加豐富,用鐘表美化家居D.提醒家人生活更有規(guī)律,有助于身體健康.右下圖所示是人民英雄紀念碑碑座第一幅浮雕“虎門銷煙”,紀念碑上鐫刻的歷史情景反映了中國人民( )A.敢于反抗外來侵略B.用于維護領土完整C.積極打擊走私販毒D.努力維護清朝統(tǒng)治TOC\o"1-5"\h\z.”將粵東九龍司地方一區(qū),交與大英駐扎粵省暫充英法總局正使巴夏禮代國立批永租在案”的不平等條約是( )A.《南京條約》 B.《北京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張之洞說:“臣愚以為華民所需外洋之物,必應悉行仿造,雖不盡斷來源,亦可漸開風氣。”這表明他主張( )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B.興辦近代軍事工業(yè)C.創(chuàng)辦近代民用工業(yè) D.學習西方自然科學.一位現(xiàn)代學者在評論一部歷史文獻時說:“在這里,孔子已經換上了西裝?!边@一文獻的作者最有可能是( )A.李鴻章 B.康有為 C.孫中山 D.陳獨秀.1912年,孫中山感嘆到:“此次革命事業(yè),數(shù)十年間屢仆屢起,而卒觀成于今日者,實報紙鼓吹之力?!贝颂幍摹皥蠹垺敝饕侵福ǎ〢.《時務報》 B.《民報》 C.《新青年》 D.《國聞報》.詩人徐志摩(1896-1931)曾說:“在24歲以前,我對于詩的興味,遠不如我對于相對論或民約論(社會契約論)的興味。”影響他這段經歷的歷史事件是( )A.戊戌變法 B.清末新政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其主要的理論依據是( )A.斗爭的性質是反帝反封建 B.中國的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臺C.五四運動取得了重大勝利 D.提出“外爭國權,內懲國賊”口號.傅立德在《上海法租界史》序言中寫道:“當?shù)谝粋€法國人來這里居住時,它還是一個布滿了沼澤地的荒僻的地方。創(chuàng)建初期的寒倫的‘法國區(qū)’(法租界)今天已經成為這個巨大的徐匯區(qū)高三歷史本試卷共7頁第3頁上海地區(qū)中心的一個繁華市區(qū),完成這樣的業(yè)績花了多少時間呢?還不到80年?!睋伺猩虾5貐^(qū)中心的一個繁華市區(qū),TOC\o"1-5"\h\z斷該書大約創(chuàng)作于( )A.19世紀八、九十年代 B.20世紀的一^十年代C.20世紀二、三十年代 D.20世紀的四十年代.一戰(zhàn)后的華盛頓會議上,美國成為最大的贏家。有助于提升美國國際地位的條約有( )①《四國條約》②《五國海軍協(xié)定》③《九國公約》④《解決山東問題懸案條約及附約》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英國工業(yè)革命過程中的社會立法與美國羅斯福新政中的社會保障措施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A.擴大市場需求 B.緩和社會矛盾C.提高生產效率 D.杜絕剝削現(xiàn)象.二戰(zhàn)后,國際軍事法庭對法西斯戰(zhàn)犯起訴的罪行之一就是“違反人道罪”,這是指戰(zhàn)爭發(fā)生前和戰(zhàn)爭期間,對任何平民的殺害、滅絕、奴役及其他不人道的行為。以下可以作為該罪行證據的是()A.德國軍隊對波蘭實施突襲,不宣而戰(zhàn) B.日本軍隊在中國制造和使用化學武器C.德國納粹對猶太人進行大規(guī)模的屠殺 D.法西斯戰(zhàn)犯在戰(zhàn)爭中有虐待戰(zhàn)俘行為TOC\o"1-5"\h\z.某中學在組織觀看愛國主義影片時有這樣一組鏡頭:一隊士兵沖進一座很大的建筑物,建筑物上寫著“總統(tǒng)府”三個大字,士兵爬到建筑物上扯下原來的旗幟,旗幟飄落地上。鏡頭轉到一房間,房間里辦公桌上日歷的日期是4月23日。據此判斷日歷上的年份應該是( )A.民國三十六年 B.民國三十七年 C.民國三十八年 D.民國三十九年.流行語折射時代的特征、反映民眾的心聲。下列幾組詞匯中,最能準確反映“過渡時期”時代特征的是( )A.工業(yè)化合作化公私合營 B.大躍進工業(yè)化人民公社C.合作化大躍進公私合營 D.合作化工業(yè)化家庭承包.一位政治人物批評某國說:“我們正目睹一個危機,‘改革’在這危機中,對經濟秩序的需求與對政治秩序的需求相互沖突,過度中央集權使經濟增長持續(xù)萎縮,軍事生產則大增?!边@里的“該國”是指( )A.1940年代末的法國 B.1960年代初的西德C.1980年代初的蘇聯(lián) D.1990年代初的中國.在處理國與國關系上,新中國奉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該原則初步得到國際社會公認是在( )A.新中國成立時 B.聯(lián)合國合法席位恢復時C.萬隆會議期間 D.中美、中日關系改善時徐匯區(qū)高三歷史本試卷共7頁第4頁2012年,美國商務部對中國產品發(fā)起13起反傾銷,如果中國要起訴其行為,應該向哪一組織遞交訴狀?( )A.聯(lián)合國B.亞太經合組織 C.世界貿易組織 D.東南亞國家聯(lián)盟以下每小題3分,共15分,每一選項的分值可能為0、1、1、3分。選出最佳一項,多 選不得分。明末清初的政論家唐甄在《潛書?明鑒》中說:“自古有五倫,我獨缺一倫焉,君臣之倫不達于我也?!贝颂幪普缗械氖牵?)A.儒學禮教的虛偽 B.發(fā)達的君主專制C.封建的等級制度 D.封建官吏的腐敗1899年美國對華提出“門戶開放”政策,對其實質理解最正確的是( )A.美國欲想通過強大的實力,分享列強在華的侵略權益一定程度上緩和了西方列強瓜分中國時的矛盾和沖突“門戶開放”政策客觀上不利于列強對中國的徹底瓜分D.“門戶開放”政策意圖是要維護中國的領土和主權完整.中國近代落后的社會生活方式解體經歷了一個緩慢的進程,其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是( )A.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簽訂 B.報紙、雜志等信息的傳播C.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統(tǒng)治 D.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馬克思在評價克里米亞戰(zhàn)爭時說:“克里米亞戰(zhàn)爭的特點,就是一個采用原始生產形式的民族同幾個擁有現(xiàn)代生產的民族進行絕望的搏斗?!睂@句話理解最正確的是( )A.馬克思認為俄國失敗的根本原因是生產力落后B.馬克思認為俄國在戰(zhàn)爭中的失敗是不可避免的C.馬克思認為俄國戰(zhàn)爭失敗促使統(tǒng)治者進行改革D.兩種生產形式分別是“農奴制”和“資本主義”.對于美國援助西歐的“馬歇爾計劃”,最恰當?shù)脑u述是( )A.利用冷戰(zhàn)的陰影,把遏制共產主義的計劃與制造商、出口商的熱情融為一體B.因西方經濟的崩潰而引起全世界關注,原先的懷疑態(tài)度轉變?yōu)榕d趣或者模仿C.基于民主、人權、法治的共同價值觀,致力于建立自由、和平、統(tǒng)一的歐洲D.表明美國要承擔“自由世界”守護神的使命,充當世界憲兵的角色稱霸全球徐匯區(qū)高三歷史本試卷共7頁第5頁

第II卷非選擇題(共75分).文化政策文化政策是國家政策的重要內容,其制定與特定時代相關,也會對后世文化發(fā)展產生重要影響。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2分)“秦始皇的統(tǒng)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讀書,他的手段是刑罰的裁制;漢武帝的統(tǒng)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讀一種書,他的手段是利祿的誘引。結果,始皇失敗了,武帝成功了。”——顧頡剛《秦漢的方士與儒生》(1)秦始皇和漢武帝是如何“統(tǒng)一思想”的?其實質是什么?(4分)(2)談談對文中所說的“始皇失敗了,武帝成功了”的認識?(8分).法律的判決法律作為特殊的社會規(guī)范,為實現(xiàn)階級統(tǒng)治的社會目的而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2回答問題。(12分) 案情一: 公元前1世紀,古羅馬大將愷撒進:軍埃及,與美麗的埃及女王克麗奧佩特i拉相愛,并且兩人有了一個兒子,取名:托勒密?愷撒。當愷撤歸國執(zhí)政后(公:元前49年),克麗奧佩特拉攜兒子赴羅:馬與愷撒相會,并向羅馬法庭為自己和、兒子申請羅馬籍。; 案情二?圖拉真時代(公元2世紀)亞歷山大:港的商人盧修斯向高利貸者加圖借貸5000:枚金幣,并立下契約半年后歸還6000枚金:幣。可是盧修斯下半年經營不善,無力還:錢。為此加圖告上法庭要求剝奪盧修斯的:家產,讓盧修斯家的二十個奴隸成為他家[的奴隸。法官同意了加圖的訴求。 /(1)適用于案情一和案情二的法律依據分別是什么?(2分)(2)羅馬法庭會同意案情一中克麗奧佩特拉的訴求嗎?為什么?(3分)(3)談談對案情二中法官判決的認識。(7分).勞動力模式的變化以傳統(tǒng)農業(yè)文明向現(xiàn)代工業(yè)文明轉化為前提的勞動力模式變化,是變革傳統(tǒng)生產方式和生產關系的歷史過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2分)19世紀50年代2.5萬名中國勞工生活和工作在美國加利福尼亞1853?1854奧地利的農奴獲得解放19世紀60和70年代法國人運送了5萬名印度勞工至加勒比海地區(qū)1861年俄國農奴獲得解放19世紀70年代日本頒布法令使工人和農民獲得自由19世紀80年代525萬移民來到美國摘自(美)阿邁斯托《世界 部歷史》徐匯區(qū)高三歷史本試卷共7頁第6頁(1)材料中俄國和日本分別采取了什么舉措改變了本國勞動力狀況?(2分)(2)大量移民前往美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3)如何理解材料中主要國家19世紀中后期勞動力變化的態(tài)勢。(6分).國際格局與全球化有學者認為,二戰(zhàn)后的國際格局推動了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但在某種程度上也制約了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請結合有關史實,論證這一觀點。(14分).晚清外交機構的演變(25分)材料一:清廷從前一直沒有設立外交官衙,……在鴉片戰(zhàn)爭之前,藩務由禮部執(zhí)掌,因為它們本質上反映一種禮儀關系。……在兩次鴉片戰(zhàn)爭期間,出于純粹實用的目的,兩廣總督和兩江總督充任了中國的非正式外交大臣和副外交大臣。 一一徐中約著《中國近代史》材料二:奕^等上奏善后事宜六條,首請設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于京師。奏折云:“查各國事件,向由各省督撫奏報,錄總于軍機處。近年各路軍報絡繹,外國事務,頭緒紛繁。駐京之后,若不悉心經理,專一其事,必致辦理延緩,未能悉協(xié)機宜。請設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以王大臣領之,軍機大臣承諭旨,非兼領其事,恐有歧誤,請一并兼管,并請另給公所,以便辦公,兼?zhèn)渑c各國接見。其應設司員,擬于內閣部院軍機處各司員章京內滿漢各挑取八員,輪班入值。一切均仿軍機處辦理,以專責成。俟軍務肅清,外國事務較簡,即行裁撤,仍歸軍機處辦理,以符舊制。” 一一《從總理衙門到外務部》材料三:設立外務部的奏請收到北京公使會議的照會后,總理衙門斟酌照會內容,并將其置換成自身的邏輯,5月14日奏請改組為外務部。其中稱“將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改為外務部,冠于六部之首”。就職銜表示“管部大臣以近支王公克之,另設尚書二人,侍郎二人,尚書中必須有一人兼軍機大臣,侍郎中必須有一人通西文西語”,“予以厚祿”。此處的冠六部之首,并非照著公使會議的照會中解釋為代替皇帝行事,只是稱效仿西洋各國的方式?!瑫r,相對于總理衙門為臨時機構,外務部成為常設機構,職員也從兼任轉為專任,并得到高薪的保障?!锻砬逋鈩盏男纬?外務部的成立過程》(1)依據材料,結合所學,分析晚清對外職能機構演變的主要原因。(4分)(2)材料二、三中所述的對外職能機構有何不同?(6分)(3)你如何看待晚清對外職能機構的演變進程?(15分)徐匯區(qū)高三歷史本試卷共7頁第7頁2014學年第二學期徐匯區(qū)學習能力診斷卷高三年級歷史學科2015.4高三年級歷史學科2015.4.B.2.A.3.C.4. C. 5.C.6.B.7.B. 8.C. 9.C.10.A..B.12.D.13.A. 14. B.15.A.16.B. 17.C. 18.B.19.B. 20.D..B.22.C.23.A.24.B.25.C.26.C.27.A.28.C.29.C.30.C.A. 1B. 3C. 1D.0 32. A. 3B. 1C. 1D. 0A.1B.1C.3D.0 34.A.3B.1C.0D.1A.3B.1C.0D.1(1)措施:焚書坑儒,(1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1分)。實質:文化專制主義(或禁錮思想)(2分)(2)秦始皇為維護大一統(tǒng)中央集權統(tǒng)治,(1分)利用法家思想,推行嚴刑峻法,(1分)以“焚書坑儒”禁錮人民思想,加快秦朝滅亡,(1分)也為后世提供深刻教訓(1分)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1分)以思想大一統(tǒng)鞏固政治大一統(tǒng),(1分)儒學成為官學和社會主導意識形態(tài),(1分)但抹殺了其他思想的自由發(fā)展,不利于長遠發(fā)展。(1分)(1)公民法(1分)萬民法(1分)(2)不會。(1分)因為克麗奧佩特拉與其兒子不是羅馬共和國的公民。(2分)(3)根據萬民法(羅馬法)精神,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2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1分),因此,剝奪被告家產符合法律規(guī)定;(1分)同時,萬民法(羅馬法)的本質是保護奴隸制度,維護奴隸主的利益,奴隸被看作是主人的財產,(2分)雖然羅馬法提倡人人平等,但奴隸被排除在外,這是其局限所在。(1分)(1)俄國:農奴制改革(或1861年改革、廢除農奴制);(1分)日本:明治維新。(1分)(2)美國地廣人稀,本國勞動力不足;南北戰(zhàn)爭后,美國經濟高速發(fā)展,對勞動力產生了巨大需求;美國正在進行西部開發(fā),需要大量的勞動力。(任意兩點4分)(3)隨著國內改革深入,原有的人身依附關系被打破,(1分)為本國工業(yè)革命提供了大量自由勞動力,(1分)加快了本國的現(xiàn)代化進程(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fā)展)(1分)同時也激發(fā)了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1分)經濟發(fā)展也推動了世界范圍內的勞動力流動,(1分)但也帶來了國際間的分工不平衡和勞動力剝削。(1分)推動:二戰(zhàn)后形成雅爾塔體制,主張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的合作、世界總體和平,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良好的國際環(huán)境;戰(zhàn)后建立的聯(lián)合國,作為制度保障,促進了國際之間的合作徐匯區(qū)高三歷史本試卷共7頁第8頁與發(fā)展;二戰(zhàn)后期建立的《布雷頓森林體系》使美元成為國際流通的貨幣,有利于世界貿易的發(fā)展;《關稅及貿易總協(xié)定》的簽署,消除了貿易壁壘,形成自由貿易的國際環(huán)境;而戰(zhàn)后美蘇之間的持續(xù)冷戰(zhàn),客觀上推動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進程,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技術支撐;(每一方面2分,任意四個方面。)制約:美蘇冷戰(zhàn)使兩大陣營的國家之間的經濟交往有限;(2分)社會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