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細胞學檢驗在貧血病因診斷中的臨床研究_第1頁
骨髓細胞學檢驗在貧血病因診斷中的臨床研究_第2頁
骨髓細胞學檢驗在貧血病因診斷中的臨床研究_第3頁
骨髓細胞學檢驗在貧血病因診斷中的臨床研究_第4頁
骨髓細胞學檢驗在貧血病因診斷中的臨床研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骨髓細胞學檢驗在貧血病因診斷中的臨床研究

Summary:目的:分析骨髓細胞學檢驗在貧血病因診斷中的價值。方法:選擇該院確診的貧血患者150例作為觀察對象,使用骨髓細胞學檢驗對其貧血原因進行分析。結果:150例患者經(jīng)骨髓細胞學檢驗后有128例(85.33%)確定貧血原因,22例(14.67%)原因不明,其貧血原因較多的三項分別為:缺鐵性貧血43例(28.67%)、巨幼細胞貧血25例(16.67%)、白血病21例(14.00%);并對124例有明顯血象患者進行血液檢查,發(fā)現(xiàn)其以中、輕度貧血為主96.77%(120/124)。結論:骨髓細胞學檢驗能為貧血病判斷不同病因。Keys:骨髓細胞學檢驗;貧血;病因;診斷

貧血為臨床上發(fā)生率較高的一種疾病,其主要是指人體外周血紅細胞容量明顯減少,且下降至正常范圍下限的一種癥狀,每年新增貧血患者可達30多萬人,因貧血而引發(fā)疾病、死亡的人數(shù)則高達數(shù)百萬人,對人體健康及安全的威脅不容小覷。貧血的誘發(fā)因素復雜多樣,飲食不均衡、細胞性病變、免疫系統(tǒng)平衡失常等都是貧血的常見誘發(fā)因素。研究顯示,貧血患者多可見骨髓細胞改變,故而臨床逐漸將骨髓細胞學檢驗作為貧血診斷的有效方式。在貧血病的診斷中一般是以血紅蛋白含量為基礎進行檢測,近年血液細胞檢驗學取得了較快的發(fā)展,發(fā)現(xiàn)通過骨髓細胞檢驗能迅速確定貧血原因,為后續(xù)治療提供診斷基礎。本文主要觀察骨髓細胞學檢驗在貧血病因診斷中的價值,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一、資料與方法1、一般資料。選擇該院確診的貧血患者150例作為觀察對象。其中男67例,女83例;年齡1.5~73.5歲,平均年齡(40.37±12.49)歲。均為不明原因貧血,且血紅蛋白含量<100g/L。2、選擇標準納入標準:(1)靜脈血血紅蛋白含量<100g/L;(2)性別不限,年齡在0.5~75歲之間;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并自愿參與研究,(3)取骨髓不耐受,無法完成骨髓細胞學檢查。3、方法骨髓細胞學檢查方法:所有患者實施局部麻醉,通常選擇胸骨、棘突、髂骨前后嵴等,2歲內小孩則取其脛骨,成人主要選擇髂后上嵴,因其定位容易,患者接受度較高,且骨髓液豐富,易完成骨髓細胞抽取,且在骨髓抽取過程中保證無菌操作,吸液量保持0.2ml左右,防止其被外周血液稀釋。制作脊髓涂片,并使用瑞氏染色液8~12滴進行染色,染色時間為10~20min,染色好涂片應自然烘干切忌加熱烘干。染色結束后在光學顯微鏡下進行分析統(tǒng)計,并針對患者具體情況再進行細胞組織化學免疫檢測。骨髓細胞學檢驗診斷標準:(1)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細胞增生極度減低紅細胞∶有核細胞=(100~300),白細胞<1×109/L;網(wǎng)織紅細胞<1%或絕對值<4×109/L;血小板<20×109/L。(2)溶血性/失血性貧血:骨髓細胞增生明顯活躍紅細胞∶有核細胞=(5~12),白細胞正常、增高、減少,網(wǎng)織紅細胞>10%,血小板正常、增高、減少。(3)缺鐵性貧血:骨髓細胞增生明顯活躍紅細胞∶有核細胞=(5~12),平均紅細胞體積<82fl,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320g/L,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27pg。(4)惡性貧血∶骨髓細胞增生活躍紅細胞∶有核細胞=(16~32),平均紅細胞體積>100fl。(5)急性白血病∶骨髓細胞增生極度活躍紅細胞∶有核細胞=(05~2.0),白細胞<10×109/L,少數(shù)白細胞<1×109/L。(6)多發(fā)性骨髓瘤∶骨髓細胞增生活躍紅細胞:有核細胞=(16~32),骨髓漿細胞>30%。二、結果1、骨髓細胞學檢驗結果150例患者經(jīng)骨髓細胞學檢驗后有128例(85.33%)確定貧血原因,22例(14.67%)原因不明,其中貧血原因較多的三項依次為:缺鐵性貧血43例(28.67%)、巨幼細胞貧血25例(16.67%)、白血病21例(14.00%)。2、血液檢查結果150例患者中124例存在血象患者進行血液檢查,主要以中輕度貧血為主96.77%(120/124),詳見表。三、討論貧血在臨床上是指人體的外周血紅細胞的容量下降,處于人體正常范圍下限以下的癥狀,人體自身不能夠創(chuàng)造出充足的血紅蛋白,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主要為易怒不安、心情憂郁、乏力、筋疲力盡等,同時還會伴發(fā)頭暈目眩、冷漠、疲勞、注意力難以集中、強烈的寒冷感覺等,我國相關的血液醫(yī)學家認為,在海平面地區(qū)中,成年男性血紅蛋白在120g/L以下、成年女性血紅蛋白在110g/L以下、孕婦的血紅蛋白在100g/L以下,則表示為人體處于貧血狀況[2]。通常情況下,貧血只是一種癥狀,而非單一的一種疾病,因而在針對該類患者的治療過程中,需進一步明確病因,再根據(jù)不同類型貧血進行干預。另一方面,在醫(yī)學上對貧血類型主要是分為三類,即失血性貧血、溶血性貧血與營養(yǎng)性缺鐵性貧血,而不同貧血類型在臨床表現(xiàn)與其發(fā)生機制上均存在一定差異,因而對于貧血患者做好院前診斷與類型辨別十分重要。此外在貧血病種還需要對鐮狀細胞貧血給予重視,其主要是指紅細胞中含有血紅蛋白的一種遺傳性貧血,其又被稱為血紅蛋白S病,其屬于血紅蛋白中的珠蛋白結構異?;蛘呤呛铣僧惓5难t蛋白病,此病的主要臨床特征為慢性進行性溶血性貧血,同時還會伴隨著充血性心力衰竭、四肢骨骼以及顱骨的X線改變、肢體腫脹以及疼痛等癥狀;其在臨床上主要有三種表現(xiàn)形式:第一種是純合子狀態(tài),也就是鐮狀細胞貧血,屬于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血紅蛋白?。坏诙N是雜合子狀態(tài),也就是鐮狀細胞性狀;第三種血紅蛋白S和其他異常血紅蛋白的雙雜合子狀態(tài),主要包括血紅蛋白D病、血紅蛋白C病以及S-β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臨床上常常將人體的血紅蛋白濃度的情況代替對紅細胞容量的測定,根據(jù)患者在臨床上所表現(xiàn)出的特點,將貧血分為不同的種類,其中根據(jù)紅細胞的形態(tài),分為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正常細胞性貧血以及大細胞性貧血;根據(jù)骨髓紅系增生情況分為增生低下性貧血(包括再生障礙性貧血)、增生性貧血(包括巨幼細胞貧血、缺鐵性貧血、溶血性貧血等);根據(jù)血紅蛋白的濃度分為輕度貧血、中度貧血、重度貧血以及極重度貧血;根據(jù)貧血進展速度分為慢性貧血、急性貧血。同時將貧血的發(fā)病病因以及發(fā)病機制分為兩種,分別為紅細胞生成減少性貧血、紅細胞受到破壞過多性貧血以及失血性貧血。貧血患者會出現(xiàn)消化系統(tǒng)疾病、呼吸系統(tǒng)疾病以及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的臨床表現(xiàn),情況嚴重時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極大的威脅,因此對貧血患者進行早期、準確的診斷,將具體的病因能夠確定具體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對150例貧血患者分別進行骨髓細胞學檢驗,其中能明確確定病因患者有128例(85.33%),證明骨髓細胞學檢驗靈敏度相對較高,結果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研究的貧血患者采用骨髓細胞學檢驗診斷的結果相似。根據(jù)不同血象及骨髓細胞象能準確診斷貧血原因,以缺鐵性貧血、巨幼細胞貧血、白血病和再生障礙性貧血為主,其中缺鐵性貧血在檢驗過程中髓象出現(xiàn)增生明顯活躍,且血清中鐵蛋白飽和度明顯降低;巨幼細胞貧血髓象活躍增生,且以紅系增生為主;白血病髓細胞增生明顯活躍,且原始細胞明顯增多;再生障礙性貧血髓細胞增生明顯降低,且全血細胞減少。根據(jù)髓象判斷溶血性/失血性貧血、多發(fā)性骨髓瘤、惡性貧血、戈謝病則均在10例以下,而其中無明顯血象及骨髓細胞象患者有22例。將150例貧血患者根據(jù)骨髓細胞學檢驗結果判斷出有明顯血象患者124例(82.67%),對其血紅蛋白及白細胞含量進行測定,發(fā)現(xiàn)主要以中輕度貧血患者為主。綜上所述,采用骨髓細胞學檢驗對貧血癥患者病因進行診斷,雖不能確診所有患者病因,但根據(jù)髓象能診斷出不同病因、確診貧血類型。Reference:[1]張軍能,劉麗雅,陳李好.骨髓細胞學檢查在貧血診斷中的臨床價值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8,17(13):57-58.[2]李春艷.骨髓細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