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雜糧生產及相關栽培技術_第1頁
小雜糧生產及相關栽培技術_第2頁
小雜糧生產及相關栽培技術_第3頁
小雜糧生產及相關栽培技術_第4頁
小雜糧生產及相關栽培技術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小雜糧生產及相關栽培技術通常說的小雜糧是指除稻谷以外的谷物類和除大豆外的豆類,谷物類主要包括大麥、養(yǎng)麥、燕麥等作物;豆類由蠶豆、豌豆、雜豆組成,雜豆又包括腰子豆、白蕓豆、黑蕓豆、綠豆、小豆、小米豆、菜豆、扁豆、小飯豆等。小雜糧過去是我國人民的救荒糧食,當今則是主食物的補充。有的已成為食品加工業(yè)的重要原料;有的作為精飼料,有的則成為出口提取外銷的商品。許多小雜糧營養(yǎng)豐富,食味獨特,可以糧、菜兼用,還可以加工制作各種花色的味美可口的食品糕點;有的小雜糧還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和食療保健作用,深受人們的喜愛??梢娦‰s糧不小,用途十分廣泛。發(fā)展小雜糧,對于提高現有耕地的利用率,提供豐富多樣的農產品和食品,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需要,擴大市場銷售面,出口商品規(guī)模,增加糧農收入,都具有重要意義。一、我市小雜糧生產現狀宣威是小雜糧主產區(qū)之一,具有悠久的栽培歷史,全市范圍內,都可種植和收獲不同品種的小雜糧,常年種植面積30-40萬畝。小雜糧生產除大麥規(guī)模較大外,其它的小雜糧生產多屬自發(fā)、分散的零星種植。產品屬自產自消,商品率較低。栽培管理比較粗放,很少施肥,品種老化,產量較低。主要種植的養(yǎng)麥、大麥、蠶豆、豌豆、蕓豆一般畝產100公斤左右,其余的雜糧產量更低,加之生產銷售體系不完善,農產品加工落后,數量、質量得不到保障。近些年來各級農科部門只重視大宗農作物生產,而對小雜糧生產不夠重視,造成小雜糧生產發(fā)展緩慢。二、小雜糧的發(fā)展前景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對小雜糧的需要量越來越多;在發(fā)展畜牧業(yè)生產和食品工業(yè)中,對小雜糧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多。積極發(fā)展生產小雜糧,不僅可以滿足市場糧食、蔬菜品種多樣化的需求,而且可以緩解大宗糧食作物生產相對過剩、農民賣糧難的問題,增加農民收入。近幾年來,我國主要糧食作物小麥、玉米出現了生產相對過剩,銷售難、價格低使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而在市場上,一些小雜糧數量少,成為搶手貨、并且價格高。特別是紅蕓豆、白蕓豆早己打入國際市場,許多地方實行規(guī)?;洜I和種植,成為當地農民的一條致富路。因此,要鼓勵和引導農民因地制宜地發(fā)展小雜糧生產,為農民提供小雜糧信息和資料,引進優(yōu)良品種及配套技術,做好科技服務工作。同時,加強小雜糧產區(qū)的科技宣傳力度,提高產區(qū)農民商品生產意識,并在技術、資金以及產前、產中、產后的服務等環(huán)節(jié)給予幫助和支持,小雜糧的生產前景十分廣闊。三、我市發(fā)展小雜糧生產的思路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依托,加工出口為龍頭;示范引路,規(guī)模種植,系列開發(fā);農工貿一體化,產加銷一條龍發(fā)展的基本思路。,充分發(fā)揮我市的自然優(yōu)勢和品種資源優(yōu)勢,緊緊抓住產業(yè)結構調整和西部大開發(fā)的機遇,因地制宜發(fā)展小雜糧生產。小雜糧生產,已作為發(fā)展農村經濟,加速農民脫貧致富步伐的突破口。面對前所未有的國際化和市場化大背景,必須突破"數量農業(yè)”老觀念,樹立"市場農業(yè)、比較優(yōu)勢”新思想,著眼全國大市場和國際市場。四、小雜糧生產應采取的幾項措施1、認真搞好本地名、特、優(yōu)小雜糧品種的開發(fā)和利用宣威海拔高低懸殊較大,形成了比較獨特的山區(qū)、半山區(qū)和壩區(qū),立體氣候明顯,品種資源豐富。農村至今還保存許多名、特、優(yōu)小雜糧品種,如紅、白蕓豆,小米豆,甜、苦養(yǎng)等,分布較廣,但種植比較零星分散,要充分挖掘當地品種資源,并加以開發(fā)和利用,增加農收入。2、加大小雜糧新品種的引進、試驗、示范和推廣力度。積極引進國內外優(yōu)良品種,尤其是國際市場走俏的品種,要積極組織力量進行多點試驗、示范,加速良種繁育,擴大名、特、優(yōu)小雜糧種植面積。3、建立良種繁育基地和商品生產基地。根據市場需求,有計劃地引進和開發(fā)本地優(yōu)質小雜糧品種,進行選育和提純復壯,建立比較固定的良種繁育基地,規(guī)?;a,為本地區(qū)大面積生產和外地提供種源。與此同時,在過去群眾基礎好,種植小雜糧多的地方,引導農民連片種植,逐漸建成商品基地和原料生產基地。4、創(chuàng)品牌、求發(fā)展。鼓勵和支持農產品加工企業(yè)或專業(yè)戶引進先進技術和設備,按照高起點、高標準的要求,加工產品,走向國內外市場,走產業(yè)化發(fā)展之路。做到生產、加工、外銷及出口一體化,強化技術服務體系和綜合管理措施,積極開發(fā)名、優(yōu)、珍、稀產品,提高產品質量,在主產區(qū)形成一鄉(xiāng)一業(yè),一村一品的新格局,不斷滿足國內外貿易的需求。五、努力提高小雜糧的栽培技術水平小雜糧要實現高產優(yōu)質,提供出更多的商品,在種植上和管理方面,就必須轉變過去落后的種植方式。改變過去那種粗放耕作、只種不管、不施肥等習慣。通過精細整地,把握節(jié)令、適時播種,推廣優(yōu)良品種,合理密植、科學施肥,搞好病蟲草鼠綜合防治,進一步提高小雜糧的產量和品質。下面主要介紹養(yǎng)麥、小豆和蕓豆三種作物的栽培技術。養(yǎng)麥高產栽培技術養(yǎng)麥屬隸屬種子植物門,被子植物綱,雙子葉植物蓼科。具有營養(yǎng)價值高、清涼、消炎、幫助消化,又能延緩衰老的保健作用,被譽為21世紀最重要的食物資源。宣威養(yǎng)麥種植具有悠久的栽培歷史,在全市范圍都可種植,品種以三楞籽苦養(yǎng)和甜養(yǎng)為主,春、夏、秋都可種植,主要以秋養(yǎng)為主,要使養(yǎng)麥高產、穩(wěn)產,必須了解以下內容。一、養(yǎng)麥的形態(tài)特征1、根:為直系根,由主根、側根和根毛組成。主根入土30-50cm,吸肥力較強,特別是對磷、鉀的吸收,因此很適于在新墾地和瘠薄地栽培。2、莖:大部分養(yǎng)麥的莖直立,表面光滑無毛或具細絨毛,圓形多汁,稍有棱角,幼嫩時實心,成熟時呈空腔。莖有綠色、紫紅色或紅色。3、葉:葉由葉片和葉柄組成。葉片呈圓賢形,基部微凹,具掌狀網脈??囵B(yǎng)子葉較小,綠色。甜養(yǎng)子葉較大,褐紅色,葉面光滑無毛,通常為綠色。4、花:為無限花序,呈總狀。苦養(yǎng)較小,無蜜腺,無香味,白色或淡綠色,花朵著生比較稀疏,自花、異花均可授粉結實甜養(yǎng)花較大,有香味,花朵密集,屬異花授粉作物,基部蜜腺發(fā)達,引誘昆蟲傳粉。5、果實:大部分為三棱型,少有二菱或多棱不規(guī)則型。形狀有三角形、長卵圓形等。二、養(yǎng)麥對生長條件的要求1、光照:養(yǎng)麥是短日照作物。甜養(yǎng)對日照反應敏感;苦養(yǎng)對日照要求不嚴,在長日照和短日照條件下都能生育并形成果實。同一品種春播開花遲,生育期長夏秋播,開花早,生育期短。2、溫度:養(yǎng)麥屬喜溫作物,畏寒,耐寒能力較弱,適宜生長發(fā)育的溫度區(qū)間為14-30度。甜養(yǎng)積溫幅度春播為1581度,夏播為1651度,秋播為1717度;苦養(yǎng)為1841度。3、水分:養(yǎng)麥喜溫、喜濕,種子發(fā)芽到出苗,需水為種子重量的40-50%,現蕾后植株需水量劇增,但在多霧、陰雨連綿的氣候條件下,授粉結實也會受到影響。4、土壤:養(yǎng)麥對養(yǎng)份的要求,一般以吸取磷、鉀較多,施用磷、鉀肥對提高養(yǎng)麥產量有顯著效果,氮肥過多,生長旺盛"頭重腳輕”,易倒伏。對土壤要求不嚴,任何土壤都可種植。三、技術要點1、精細整地,提高播種質量:要求耕作深度20厘米左右,杜絕淺耕或免耕,把地耕細耙平,清除前作殘留物和雜草,做到表土疏松,有利于播種和出苗,并注意開溝排水。2、合理施肥:(1)、施足底肥,增施磷、鉀肥。畝施腐熟農家肥500-1000公斤,在整地時一起翻入土中,播種時畝施尿素3-5公斤,磷肥15-20公斤,鉀肥3-4公斤與細農家肥50公斤混合后拌種。(2)、巧施追肥,即在花開前看苗畝追尿素3-5公斤。3、適時播種:要求在與其它作物不爭地的情況下,盡可能早播,避免后期的霜害,高寒冷涼地區(qū)應在"立秋”前種完,其它地區(qū)最遲不超過8月20日。一般畝播種量為5-8公斤,采用條播,使種籽均勻分布在溝中,行寬保持在20厘米左右。4、加強田間管理,及時防治蟲、草害:(1)、除草:在幼苗長至6-8厘米時,進行人工第一次除草,第二次在開花前進行,并結合培土。可防養(yǎng)麥倒優(yōu),有利高產。(2)、防蟲:以開花期防蟲為主,苗期防蟲為輔。用功夫、敵殺死等農藥防治。(3)、授粉:開花時以昆蟲、風力授粉為主,并結合人工輔助授粉,提高結實率。5、適時收獲:一般要求全株籽粒有70%成熟時就可收割。提倡清晨收割,收割時輕割輕放,就地脫?;虬岬綍駡雒摿?。小豆栽培技術一、小豆的形態(tài)特征:小豆是起源于中國的一種豆類,一年生草本,豆科。莖蔓生或直立,有毛或無毛。復葉,小葉三片?;S或淡灰色。莢果無毛,種子橢圓或矩圓形,一般為赤色。種子富含蛋白質、淀粉和B族維生素等,可作糧食和副食品,并可藥用。莖、葉可作飼料或肥料。小豆除了叫紅小豆外,又叫赤小豆、赤豆、五色豆、米豆、飯豆等名稱,統(tǒng)稱小豆。在分類上,目前未有統(tǒng)一標準。1、按種粒皮色分為,紅小豆、綠小豆、灰小豆等。2、按籽粒大小分為,小粒種,百粒重小于6克;中粒種,百粒重6-12克;大粒種,百粒重在12克以上。二、小豆對環(huán)境條件的要求1、光照:小豆是短日照作物。日照時間越短,小豆開花、結莢、成熟時間越提前。反之,日照延長、小豆開花、結莢、成熟時間后延,枝葉徒長,甚致不能開花結莢。2、溫度:小豆是喜溫暖作物。要求有效積溫是2000-2600度,發(fā)芽溫度為8-10度,開花為24-28度。成熟時怕低溫早霜為害。3、水分:小豆雖是旱作物,但需水較多,不耐旱。需水最敏感時期是開花結莢期,這時灌水可增產18-19%。4、土壤:對土壤要求不嚴,以排水良好,保持水肥的中性粘壤土為宜。對土壤肥力而言,以中等肥力地為好,以免生長過旺或生長不好,產量低下。三、栽培要點1、精細整地,提高播種質量。小豆根系有主根、側根、須根和根毛,形成圓錐狀根系。根系發(fā)達,但入土穿插力不強,所以要求深耕細耙、平整。2、抓最佳節(jié)令,適時播種。春播在土壤溫度穩(wěn)定在10-14度時即可春播,一般在4月至5月下旬播種。畝播種量3-4公斤。3、施足底肥,適時追肥。即畝用農家肥1500公斤左右在翻地時翻入土中,用普鈣25-30公斤,尿素6-8公斤,氯化鉀10-15公斤在播種前混合施入溝、穴后再播種。在開花初期畝追尿素或碳銨15-20公斤。4、搞好病、蟲、草、鼠綜合防治,加強田間管理,及時防治病毒病,銹病,角斑病等病和蚜蟲,豆莢螟的危害。蕓豆栽培技術蕓豆原產于墨西哥和美洲,從17世紀開始傳播到世界各地,別名叫多花菜豆、大花蕓豆。栽培歷史悠久,由于外貿出口量大,面積逐年擴大。它營養(yǎng)豐富,蛋白質含量高,即是蔬菜又是糧食,還可作糕點和豆餡,是出口創(chuàng)匯的重要農副產品。一、蕓豆的形態(tài)特征蕓豆根系發(fā)達,一般為一年生,在冬季不太嚴寒的地區(qū)可成為多年生。根系發(fā)達,入土深,比較耐旱。莖蔓生,長勢旺,分枝力強,莖長4米以上。葉綠色,互生,三出復葉,心臟形,子葉不出土?;橄x葉形花,總狀花序,花梗長15-18厘米。開花多結莢少。莢綠色、質硬,食用籽粒,成熟時為黃色。種子腎臟形,開白花的為白籽,開紅花的為花籽,千粒重800-1500克。二、蕓豆的類型蕓豆的類型有兩種即大白蕓豆和大黑蕓豆。開白花的籽實為白粒,叫大白蕓豆;開紅花的籽實多為紫底黑色大斑塊或斑紋,叫大黑蕓豆或大花蕓豆。因兩種花色均鮮亮美麗,可供觀賞,故又統(tǒng)稱看花豆。三、蕓豆對環(huán)境條件的要求1、溫度:蕓豆適宜在溫帶和熱帶高海拔地區(qū)種植,比較耐冷,忌高溫。在氣溫低于5度時才受凍,遇霜凍地上部分死亡。生長發(fā)育要求無霜期120天以上地區(qū),最適宜的發(fā)芽溫度為20-25G適宜生長的溫度18-20^,高于30或低于15授粉結實困難。特別適宜云南的高原山區(qū)種植。2、光照:屬異花授粉、短日照作物,并喜歡陽光充足。日照時間越短,陽光足,蕓豆開花、結莢、成熟時間越提前。反之,日照延長,陽光不足,蕓豆開花、結莢、成熟時間后延,枝葉徒長,甚致不能開花結莢。3、水分:在全生育期內,蕓豆要求比較充足而均勻的水分,開花結莢期是需水分最多的時期。此時若缺水,對產量影響較大。而在云南、貴州,天然降雨通常能滿足要求,可以不灌水。4、土壤:蕓豆根系比較發(fā)達,適于在土層深厚和排水良好的中壤類型的土壤種植,對粘重和排水不良的土壤不太適宜。土壤酸堿度以中性和稍酸性為好。四、栽培要點1、抓最佳節(jié)令、適時播種。在土壤溫度10度時就可以播種,一般在4月至6月都可播種,畝播種量為6.5-8公斤,要求播種深度在10-15厘米。2、施足底肥,適時追肥。畝施農肥1500公斤左右,復合肥40-50公斤(磷肥30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