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中國哲學簡史》小悟_第1頁
讀《中國哲學簡史》小悟_第2頁
讀《中國哲學簡史》小悟_第3頁
讀《中國哲學簡史》小悟_第4頁
讀《中國哲學簡史》小悟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第頁讀《中國哲學簡史》小悟哲學并不高深,哲學就是我們做的每一次人生反思。思想,我們?yōu)槭裁磿@么想就是哲學。只是哲學更有體系地講人生的開悟與反思并表達出來。中國畫重意境和意象造形、重神彩、氣韻、無為而為的思想就是藝術家們對人生的表達,體現(xiàn)出中國人哲學思考的獨特方式。這種暗喻的魅力,也就是中國畫的魅力,這種形式本身也正是畫作的內(nèi)容。

對哲學定義的再認識

過去,對哲學理論認識尚淺,僅停留在的課程學習層面。認識盡停留在以下兩點:一是我混沌地認為一切抽象于具體事物的經(jīng)驗道理,即是哲學;二是我模糊地認為哲學是一系列抽象知識的組成,有用卻往往不知如何用。讀了馮友蘭先生的之后,有一種被淺化的開悟之感。從中明悟哲學不是知識,所以我也不必驚慌于學習了哲學卻不知何用。哲學本身并不是告訴我們”如何用”的知識,而是教會我們對知識的反思,教會我們在身體力行時,站在一個更高層面來思考自己的作為。

結(jié)合實際學習生活,我作為藝術學習和工作者,往往會被自己所學的知識和技巧所束縛。比如當我在經(jīng)營網(wǎng)絡飾品店鋪時,往往會糾結(jié)于這樣是不夠美的,那樣是不夠藝術的想法,甚至會痛苦于一些瑣碎的工作或者迎合大眾流行的傾向,似乎違背于藝術之路。這些都是我原有知識體系對自己的束縛。如果能哲學地思考這一問題?;蛟S我可以站在更高的層面上進行反思。我所學的藝術知識理論和一些技巧,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有限性和滯后性。

此外,過去的我,對哲學的另一個誤解是,我無法清晰地分清宗教和哲學。往往會認為哲學屬于科學,宗教屬于迷信,這兩者完全對立。細讀《中國哲學簡史》之后,結(jié)合對哲學定義的深刻理解,才逐漸明白宗教和哲學之間相互聯(lián)系,每一種大宗教背后都有哲學作為基礎,賦予迷信及儀式等色彩。比如書中前后幾次提到:佛教和佛學是不同的。關于這一論斷的分析和說明,很好的解釋了我對當今中國一些社會現(xiàn)象的困惑。當今中國常常被說成是一個沒有宗教信仰的“可怕國家”,但中國人在做人方面的“統(tǒng)一”特質(zhì),又是非常明顯。對于勤勞善良的追尋,對于尊老愛幼的傳承,對于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和諧共生的向往,也處處體現(xiàn)。當今中國,不少人開始重拾宗教,越來越多的新聞媒體報道一些“奸商”與“惡官”卻是虔誠的佛教信徒。這恰恰是因為佛學和佛教的差異所致。雖然中國至今沒有主流的宗教體系統(tǒng)領全國,但中國幾千年來文明傳承,中國人從來不缺乏哲學化思考和信仰。這也正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精神品質(zhì)的體現(xiàn)。體現(xiàn)了中國自古以來對如何為人,如何與世相處之道。那些“奸商”和“惡官”他們只利用佛教中偶像崇拜,儀式作為自我庇護和解脫的工具,而并未對佛教內(nèi)蘊含的佛學這一哲學體系深入思考,所以他們根本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佛教徒。反而言之,很多人讀佛經(jīng)學佛理,并不用加入宗教,也可以學習到佛學,學習到佛教中的哲學部分,用以了悟人生,開化自己。

中國哲學對中國繪畫影響的再認識

雖然《中國哲學簡史》里,很多是哲學歷史脈絡的樹立,哲學小知識的普及,很少探討深刻地哲學話題以及哲學與藝術之間的關系,但在閱讀此書時,我也不由地經(jīng)常思考這些問題,也對我?guī)硪恍┐譁\的啟發(fā)。

書中提到老莊哲學的處世之道是“逍遙”、“齊物”、“無待”、“有無相生”、“虛心靜觀”、“天人合一”等,因此中國繪畫有別與西方繪畫,其中一大特點即自然描繪多,花鳥魚蟲,山水綠植。這種自然而單純的“美”上升到更高層次的理解,也是中國古代及近代繪畫大師對中國哲學理念的一種解讀。一種愿從大自然中得到美好感受與力量,愿大自然和諧共生,臣服與自然的人生哲學。優(yōu)秀的中國古代及近代繪畫作品也往往更明顯地透露出這種更高層次的哲學意味。顧愷之,王維,石濤等不同時代的繪畫大師,都是擅長繪畫自然風光,同時他們各自的哲學修為和對藝術理論的獨到見解都為世人傳誦。這也從另一個層面上,說明中國人一直都不缺乏哲學式的思考和生活,中國人對繪畫的審美也往往哲學化的,這和西方的實用主義存在較為強烈的反差。

另一方面,馮友蘭先生在《中國哲學簡史》中提到,中國哲學的分析方法一直以來是負方法,表達方式多以做比喻,求暗示為主。在不是什么,不像什么,或是充滿暗喻的一指之間,中國哲學顯得缺乏邏輯,但又寓意無窮。這種獨特的思考方式和表達形式也不斷啟發(fā)中國畫家進行審美關照的自覺意識和自由想象,成為中國畫重意境和意象造形、重神彩、氣韻、無為而為的思想根源。中國的寫意畫,更將這種特質(zhì)發(fā)揮到淋漓盡致。唐代的吳道子,創(chuàng)立水墨寫意山水畫。宋朝的梁楷,創(chuàng)立潑墨寫意人物畫。五代的徐熙則開了寫意花鳥畫的先河。明代的徐渭創(chuàng)立了潑墨寫意花鳥畫。近代的潘天壽創(chuàng)立大寫意花鳥畫。近代的張大千創(chuàng)立了潑彩山水寫意畫。中國繪畫大師對這種意會和暗喻的表達形式,一代代的追求和升華,也處處體現(xiàn)出中國人哲學思考的獨特方式。這種暗喻的魅力,也表現(xiàn)為了中國繪畫的魅力。

對我在藝術探索道路上的啟示

的末尾,馮友蘭先生講述了一個充滿暗喻的“一指”的故事。雖然我無法完全頓悟其中深意,但馮友蘭先生的解讀卻對我有無限的啟發(fā)。先生說:“在使用負的方法之前,哲學家或?qū)W哲學的學生必須通過正的方法;在達到哲學的單純性之前,他必須通過哲學的復雜性。人必須先說很多話然后駁斥靜默。”其實在藝術探索的道路上也如出一轍。藝術追求的一種自由的表達,所以必將回歸單純性,但作為學習藝術的學生絕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們必須先學加法,這個加法就體現(xiàn)在對藝術歷史的了解,對藝術各派理論的學習,對各種藝術技藝的掌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