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對外貿易_第1頁
明清對外貿易_第2頁
明清對外貿易_第3頁
明清對外貿易_第4頁
明清對外貿易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頁,共三十四頁。我國古代對外貿易最早從什么時候開始?

西漢:開辟出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但以陸上商路為主;隋唐:陸上和海上商路進一步發(fā)展,水陸并舉;兩宋:海外貿易頻繁元朝:水陸并舉第二頁,共三十四頁。

……中國的海上事業(yè),在下只是些和平民眾小規(guī)模的商販活動,在上只是政府借以表示中國文化傳播之一種光榮禮節(jié)而已。——錢穆《中國文化史導論》名家史論:第三頁,共三十四頁。一、朝貢貿易

所謂朝貢貿易,即入貢國家表明臣屬于中國,將本國或其他國家的奇珍異物以貢品的名義進獻給中國皇帝,中國再將絲綢、金銀、瓷器等以“賞賜”的名義回贈給“入貢國”。………明政府規(guī)定外商“非入貢即不許其互市”。——孫玉琴《中國對外貿易史教程》1、含義:朝貢貿易是指海外諸國與明政府間進行的以朝貢為名的有限制的貿易。第四頁,共三十四頁?!坝胸?,即有賜……計其貢物,時值甚廉,給之太厚……所貢之物不過數百金之值,而供億浩繁,何啻數十倍”。“今夷人慕義而來,乃侵其利,所得幾何,而虧辱大體多矣”。“明政府規(guī)定琉球(今琉球群島)兩年一貢,高麗三年一貢,“(日本)十年一貢……貢毋過三船,人毋過三百,刀槍毋過三千”。第五頁,共三十四頁。

假使世界上有一種一本萬利的交易,那就莫過于向中國進貢了。這并不是中國呆如木瓜,而是一種榮譽心和類似父母或長兄、長姊,那種天下共主責任感的綜合反應,即永不愿使依靠中國的友邦失望。

——柏楊《中國人史綱》2、特點:A、薄來厚往;B、政治意義大于商業(yè)意義;C、有限制的貿易。一、朝貢貿易第六頁,共三十四頁。朝貢貿易的頂峰:鄭和下西洋據《明史》,明朝奉行“厚往薄來”政策,對竭誠朝貢者“皆倍償其價”;(鄭和下西洋)“欲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o名寶物不可勝計,而中國耗廢亦不貲(貲【zi】:計算)。”從明永樂三年(公元1405年)至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鄭和先后率領龐大船隊七下西洋,經東南亞、印度洋遠航亞非地區(qū),最遠到達紅海和非洲東海岸,航海足跡遍及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這七次航行的規(guī)模之大,人數之多,組織之嚴密,航海技術之先進,航程之長,都是哥倫布、麥哲倫所不及的。第七頁,共三十四頁。第八頁,共三十四頁。二、民間海外貿易階段一:嚴禁“初,明祖定制,片板不許入海?!薄睹魇贰ぶ旒w傳》洪武四年(1371年)“仍禁瀕海民不得私出海”。——《明太祖實錄》卷七零洪武十四年(1381年)“禁瀕海民私通海外諸國”。——《明太祖實錄》卷一三九第九頁,共三十四頁。影響(1)駐軍防守導致軍費負擔沉重,消耗了政府的財力,國家財政大受影響。(2)沿海居民自發(fā)經濟活動的出現。(經營海上貿易或移民開發(fā)海島,正逐漸成為沿海居民謀生的一種手段。)(3)阻礙了東南沿海地區(qū)經濟的發(fā)展,也減少了國庫收入。(4)阻礙了正常的貿易往來,最終在東南沿海形成了規(guī)模不等的武裝走私集團,走私者與日本海盜相勾結釀成“倭患”,使當地的民生和社會經濟遭受嚴重摧殘。

第十頁,共三十四頁。二、民間海外貿易階段二:倭患與抗倭有無相易,邦國之常。日本自宋以前,常通貢市;……三年一貢,限其人船,所易貨物,豈能供一國之用?……我又禁止之,則有私通市舶者。私通者,商也。官市不開,私市不止,自然之勢也。又從而嚴禁之,則商轉而為盜。盜,而后得為商矣?!薄旃鈫ⅰ逗7烙卣f》第十一頁,共三十四頁。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第十二頁,共三十四頁。二、民間海外貿易階段三:逐步開禁《海澄縣志》記載:“月港自昔號巨鎮(zhèn),店肆蜂房櫛蓖,商賈云集,洋艘停泊,商人勤貿,航海貿易諸蕃”,當時已是“農賈雜半,走洋如適市,朝夕皆海供,酬酢皆夷產“,成為“閩南一大都會”。第十三頁,共三十四頁。二、民間海外貿易事件一:葡萄牙占澳門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以重金買通了廣東海道副使汪柏,借口商船遇風暴,要求暫住澳門曝曬貨物,獲準上岸居住。此后又以年租2萬兩白銀隨意擴占住地。

第十四頁,共三十四頁。二、民間海外貿易事件二:世界性貿易網絡與白銀資本葡萄牙——中國澳門(東西方轉口貿易中心),將中國市場納入世界性貿易網絡之中。西班牙:——菲律賓馬尼拉為中心,開辟太平洋絲綢之路。第十五頁,共三十四頁。第十六頁,共三十四頁。第十七頁,共三十四頁。第十八頁,共三十四頁。二、民間海外貿易事件二:世界性貿易網絡與白銀帝國

在1800年以前的兩個半世紀里,中國最終從歐洲和日本獲得了將近48000噸白銀,可能還通過馬尼拉獲得了10000噸甚至更多的白銀,另外還從亞洲大陸上的東南亞和中亞地區(qū)以及中國自身獲得一些白銀。這些加起來,大概占世界有記錄的白銀產量的一半。——弗蘭克《白銀資本》第十九頁,共三十四頁。影響:(1)大量白銀流入中國,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fā)展(2)海上絲綢之路延伸并變成了太平洋環(huán)球貿易路線(3)也使中國的海外貿易的發(fā)展受到嚴重阻礙二、民間海外貿易第二十頁,共三十四頁。三、清朝的對外貿易:從海禁到閉關“皇帝敕諭浙江、福建、廣東、江南、山東、天津各督撫鎮(zhèn):海逆鄭成功等竄伏海隅,……若不立法嚴禁,海氛何由廓清?——1656年《申嚴海禁敕諭》階段一:清初頒布“遷海令”,實行海禁階段二:康熙中期,四口通商

(廣州、漳州、寧波、云臺山)階段三:乾隆時期,閉關政策,僅余廣州一口通商(乾隆帝致英王喬治三世“敕諭”)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貨物以通有無?!痘浐jP志》卷二十三第二十一頁,共三十四頁。馬嘎爾尼:“中華帝國是一艘陳舊而又古怪的一流戰(zhàn)艦,在過去的一百五十年中,代代相繼的能干而警覺的官員設法使它漂浮著,并憑借其龐大與外觀而使四鄰畏懼。但當一位才不敷用的人掌舵領航時,它便失去了紀律與安全。它可能不會立即沉沒,它可能會像殘舸一樣漂流旬日,然后在海岸上粉身碎骨,但卻無法在其破舊的基礎上重建起來。”——徐中約《中國近代史》第二十二頁,共三十四頁。

道光十一年規(guī)定“不準夷婦住館、不準外商坐轎、不準外商私帶槍炮……禁止外商雇傭中國員工,禁止外商進內河,外商與官府交涉須經行商轉稟等。”——樊樹志《國史概要》第二十三頁,共三十四頁。明清由海禁到閉關政策變化的歷史原因政治:君主專制加強皇權的需要,懼怕外國勢力深入腹地,破壞統(tǒng)治秩序。經濟: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對商業(yè)貿易的排斥思想:盲目自大的天朝上國思想探究與思考:結合當時國內外形勢談談明清由海禁最終走向閉關的政策對中國帶來哪些影響?第二十四頁,共三十四頁。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中國四分之一世界GDP

1750年,朝乾隆十五年,中國GDP占世界總量的32%

中國三分之一世界GDP1840年,中國人均糧食僅200公斤,美國接近一千公斤;中國年產鐵不及法國的1/10,不及英國的1/40.第二十五頁,共三十四頁。1840年,英國對中國發(fā)動了鴉片戰(zhàn)爭,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第二十六頁,共三十四頁。1、在一定程度上防范了列強的侵略2、限制了手工業(yè)的發(fā)展,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fā)展,阻礙了中外經濟文化的交流,中國與世界隔絕,統(tǒng)治者和百姓閉目塞聽3、近代中國在工業(yè)大潮到來之時遠遠地落后于西方國家,最終造成落后挨打的局面。閉關的政策對中國帶來哪些影響?第二十七頁,共三十四頁。廣州十三行

十三行是清政府指定專營對外貿易的壟斷機構。又叫“洋行”或“洋貨行”。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一道圣旨,廣州成為全國唯一海上對外貿易口岸,史稱“一口通商”,經十三行進出口的貿易額節(jié)節(jié)增長,廣州成為清代對外貿易中心。第二十八頁,共三十四頁。廣州十三行第二十九頁,共三十四頁。第三十頁,共三十四頁。一、永禁夷商在廣州住冬,如屬必要,可去澳門,次年必須返國;二、夷人均須投寓夷館,不得攜帶兇械火器,夷館由行丁把守,夜晚鎖錮,出入由通事隨行,買賣貨物由行商經手;三、禁止行商領借外夷資本及夷商雇用漢人役使;四、禁止內地人民為外夷傳遞書信;五、夷船收泊之處,加派要員稽查?!斗婪锻庖囊?guī)條》第三十一頁,共三十四頁。第三十二頁,共三十四頁。本課小結

西方已進入資本主義時代,急于打開中國的大門,這便與閉關政策發(fā)生尖銳的沖突,以何種方式打開中國大門,只是一個時間關系。閉關鎖國的中國,就像一具木乃伊,一直密閉在棺材中,不與外界接觸,一旦與新鮮空氣接觸,就立即腐爛。后來的事態(tài),充分證實了這一論斷。第三十三頁,共三十四頁。內容總結我國古代對外貿易最早從什么時候開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