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e94151c7decdef7c1694f0b18b27a12/be94151c7decdef7c1694f0b18b27a121.gif)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e94151c7decdef7c1694f0b18b27a12/be94151c7decdef7c1694f0b18b27a122.gif)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e94151c7decdef7c1694f0b18b27a12/be94151c7decdef7c1694f0b18b27a123.gif)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e94151c7decdef7c1694f0b18b27a12/be94151c7decdef7c1694f0b18b27a124.gif)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e94151c7decdef7c1694f0b18b27a12/be94151c7decdef7c1694f0b18b27a12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頁共頁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1【教學目的】1、結合詳細情境,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體驗面積的含義,初步學會比擬物體外表和封閉圖形面積的大小。2、通過比擬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讓學生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的才能,同時開展學生的空間觀念。3、創(chuàng)設有目的的活動,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與團結協(xié)作的意識和才能,使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親密聯(lián)絡,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準備】1、老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學具袋(正方形與長方形每生各一個,剪刀、固體膠、小紙片、硬幣等)2、學生準備:學具袋(正方形與長方形每生各一個,剪刀、固體膠、小紙片、硬幣等)【教學重點】理解面積的含義,體驗比擬策略的多樣性?!窘虒W難點】理解面積含義,比擬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窘虒W過程】一、談話引入:1、手掌面及數學書封面引出物體外表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板書:物體外表的大小——面積)2、以淘氣想參加到同學們當中來,出示課件引出: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板書:封閉圖形)二、初探面積的含義。1、感知:①尋找身邊物體的面積,學生舉手答復。②比擬物體面積的大小,同桌互說并舉手答復。2、學生活動:比擬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大?、倮蠋煶鍪鹃L方形與正方形。學生猜想圖形面積的大小。②學生動手操作,利用學具袋中的學具想出多種方法比擬兩個圖形的大小。師巡視指導。③學生演示不同方法并由學生選擇測量面積比擬準確的方法。④師引出數格子的方法。三、應用。1、(課件出示)用數格子的方法比擬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生觀察后舉手答復。2、出示兩個正方形,學生討論并判斷是否可以用數格子的方法。讓學生知道比擬時格子的大小要一樣。3、書本40頁畫一畫。四、拓展(小小設計師)在方格紙中小組合作完成一個圖形貼畫。1、由智慧老人送禮物引出。2、老師提出活動詳細要求。3、投影儀展示學生局部作品,并比擬圖形面積大小。五、總結在今天的學習中,你都知道了些什么?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2三維目的:1、借助學生已有的生活經歷,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認識新的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2、通過動手操作等豐富的學習活動,讓學生體驗一段時間,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時間觀念。3、教育學生從小養(yǎng)成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教學重點:借助豐富的活動,讓學生體驗一段時間,建立正確的時間觀念。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時鐘學具準備:每人準備一個時鐘、口算卡片等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播放新年聯(lián)歡晚會的片段〕師:新年的鐘聲將敲響,讓我們一起來倒計時?!舱n件出示鐘面,伴隨著“滴答”聲,讓學生共同進展倒計時〕師:剛剛,我們進展倒計時,象這樣計量很短的時間,我們常用比分更小的單位——秒。今天,我們就共同來認識這個新朋友?!舶鍟n題〕二、新授〔一〕認識鐘面上的秒1、師:你知道怎樣計量用“秒”做單位的時間嗎?請仔細觀察你們所帶的鐘表,看看有什么發(fā)現。2、學生自主探究,共同探究3、學生反應:①時鐘有3根針,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針。②秒針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③假如是讀取電子表上的時間時,讓學生可以利用以前學過的電子表的讀取方法進一步類推。4、體驗1秒鐘①師:1秒到底有多長呢?讓我們閉上眼睛,仔細聽一聽?!怖脮r鐘的“滴答聲”讓學生感受?!崇姳戆l(fā)出“滴答”一聲所經過的時間就是1秒。②學生跟著時鐘的“滴答聲”,做拍手練習,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誰拍得最準。③比一比,哪位學生不看時鐘,每秒數一個數,看誰數得最準確。④小結:剛剛,我們聽到鐘聲“滴答”一聲就是一秒,我們拍一下手用1秒,數一個數也是用1秒。1秒的時間確實很短,但是有些現代化的工具在這短短的1秒鐘里卻可以做很多事情呢?!才e幾個具有說服力的數據說明1秒鐘的價值〕所以,我們可別小看了這短短的1秒鐘,它的作用可大了。我們要珍惜時間,不浪費每1分、每1秒。5、師:〔邊撥秒針〕秒針從數字12走到數字6,這表示經過幾秒?從數字6走到8,表示經過幾秒?請你輕輕告訴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6、你還知道秒針從哪兒走到哪兒也是10秒?〔二〕探究分與秒之間的關系1、師:假如秒針從數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數字12,這時經過多長時間,分針有沒有什么變化。2、讓學生小組合作,仔細觀察鐘面,自主探究。3、學生反應。4、小結:秒針走1圈,就是60秒,這時分針走1小格,也就是1分鐘,所以1分=60秒?!踩尘毩暎后w驗1分鐘1、讓學生看鐘表,通過讀秒來體驗1分鐘的長短。2、師:1分鐘能做什么呢?讓學生分組畫畫、寫字、做口算、摸脈搏體驗1分鐘實際的長短。3、讓學生舉例,說說1分鐘可以做什么事?!菜摹承〗Y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認識時間單位——秒〕有了秒針,計時就更準確了,時針、分針、秒針在時間王國里分工合作,準確地為人們報時。三、穩(wěn)固練習1、做練習十四:1補充:①我們上一節(jié)課的時間是40〔〕。②小明跑100米要用19〔〕。2、跑步比賽師:讓我們一起到緊張劇烈的運動場上去看看。50米決賽剛完畢,你能通過鐘表的顯示,說出運發(fā)動的成績嗎?從這張成績表中,你能看出什么?3、活動:師:下課鈴聲響了,請大家安靜,迅速地將課桌上的學慣用品整理到書包里,看看需要多少時間。看誰整理得又快又好。〔學生整理,老師報時〕師:相信大家今后每時每刻都能這樣珍惜分分秒秒,做時間的主人。四、作業(yè)搜集有關時間的信息?!踩缇毩暿牡?題〕教學后記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3教學目的:1。知識目的:結合實例和詳細活動,感知鏡面對稱現象。掌握鏡子內外圖形對稱、左右錯位的規(guī)律,能利用鏡子尋找對稱軸〔特別是不能對折的物體〕。2。才能目的:引導學生觀察、探究、發(fā)現、交流,經歷探究鏡面對稱現象特征的過程,使學生學會從數學的角度解釋生活,開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創(chuàng)新才能。3。情感目的: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親密聯(lián)絡,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每個學生都能在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喜悅。教學重點:探究鏡面對稱的一些特征。教學難點:感知鏡面對稱現象,開展空間知覺和空間觀念。教學準備:課件,鏡子。教學過程:一、講故事,引入新課1。講《猴子撈月》的寓言故事。猴子在路邊漫步,看到天空高掛一輪圓月;猴子走到井邊,發(fā)現井邊有一輪圓月,猴子以為天上的月亮掉到了井里;猴子大聲叫喊,同伴扛來長長的網兜。眾猴子怎么也撈不出“月亮”。問題:“這是什么原因?”〔不是月亮掉到井里,而是井水倒映出月亮?!场霸谏钪校銈兒糜袥]有發(fā)現類似的現象?”〔照鏡子時,出現的現象;光滑的地板也會出現倒影等?!?。提醒課題。〔1〕總結,說明以上幾種現象的特征?!?〕板書課題:鏡子中的數學。二、組織活動1。老師示范?!?〕在黑板上貼一個大的黑體字——“王”的一半?!?〕把鏡子放在虛線上〔對稱軸〕,讓全班學生觀察鏡子里的圖形和整個圖形?!?〕讓學生說一說看到了什么?有什么發(fā)現?〔看到“王”字,鏡子里的圖形是鏡子外圖形的對稱圖形?!场?〕讓學生試一試。2。試一試。第〔1〕題:讓學生把鏡子放在虛線上,看看鏡子里的圖形和整個圖形。說一說,看到了什么。在書上畫出對稱圖形。說一說,這條虛線在對稱圖形中稱什么?第〔2〕題〔1〕鏡子中的小女孩是舉起了左手,小女孩其實舉起的是哪只手?〔2〕從鏡子你能知道如今是幾點嗎?〔3〕小組討論:你發(fā)現了鏡子中有什么數學學問?終究小女孩照鏡子時是幾時?〔4〕小組代表匯報小組討論的成果。3。小游戲模擬照鏡子的游戲。師:假設蘇老師站在鏡子前,誰來做鏡子中的蘇老師呢?〔師生表演?!巢稍L鏡子中的人:你為什么能做得這么準確?〔同桌互相做游戲,請一組學生全班展示?!橙?、歸納小結,提升認識師:今天同學們有什么收獲?你的心情怎樣?〔評析引導學生學會反思,培養(yǎng)學生的總結歸納才能,關注學生情感?!承W三年級數學教案4一、說教材:本課內容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70~74頁。教材簡析:《面積》屬于空間與圖形領域,被安排在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這一單元詳細包括:面積和面積單位,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面積單位的進率,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四局部。本課是這一單元的起始課,它的教與學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長度和長度單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長計算的根底上進展的。學生從學習長度到學習面積,是從一維空間向二維空間轉化的開場,是空間形式“由線到面”的一次飛躍。學好本課,不僅是學習面積計算的根底,更是小學階段幾何教學的根底知識。為了幫助學生建立面積概念,教材在編寫上非常重視展現面積概念的形成過程、注重常用面積單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觀操作和形式多樣的活動中體驗。教材按照先認識面積(包括物體外表的大小和封閉圖形的大小),然后歸納面積的概念,再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包含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為什么用邊長是“1”的正方形作面積單位及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二、說前測:關于面積和面積單位學生知道些什么呢?對三年級兩個班學生的前測結果統(tǒng)計說明:關于面積,87%的學生通過其他渠道或自學課本知道“面積”一詞,13%的學生表示從未聽說;15%的學生對“面積”的含義有錯誤認識,56%的學生認為“面積”和物體的大小有關,29%的學生表示說不清楚。關于面積單位,69%的學生表示通過其他渠道或自學課本知道“面積單位一詞”,31%的學生表示從未聽說;10%的學生對面積單位的含義有錯誤認識,47%的學生認為面積單位和物體的大小有關,43%的學生表示說不清楚。據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的:三、說教學目的:(1)通過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體驗活動,使學生理解面積的含義。(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感受建立面積單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積單位的建立規(guī)那么。(3)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并在活動中獲得關于它們實際大小的空間觀念,形成正確的表象。(4)培養(yǎng)學生觀察、操作、概括才能,使學生體驗到數學來于生活并效勞于生活。教學重點、難點:重點:使學生理解面積的含義,掌握常用的面積單位并建立正確的表象。難點:在操作中體會引進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四、說教學準備:(1)教具:多媒體課件;米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教具。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5教學內容人教版數學第六冊73~74頁的例1,做一做及練習十六的1~2題教學目的1.使學生理解并掌握除法應用題常見的數量關系,以及乘、除法應用題常見的數量關系的聯(lián)絡。2.使學生在推導“單價、數量、總價”這三種數量關系之間的關系的過程中,學習一種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和策略,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才能。3.使學生通過討論、交流、觀察、比擬等學習活動,學會與別人合作,學會有條理的、明晰的表達、闡述自己的觀點,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才能。4.使學生通過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在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體驗,培養(yǎng)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愛好。教學重點使學生理解并掌握除法應用題常見的數量關系,以及乘、除法應用題常見的數量關系的聯(lián)絡。教學難點理解并掌握乘、除法應用題常見數量關系的聯(lián)絡教學過程一、復習1.出示投影,學生填空單價×數量=單產量數量=總產量×時間=路程工效×=工作總量2.老師小結二、新課1.復習乘法應用題和常見數量關系1)出示題目學校鼓樂隊買了8個鼓,每個98元,一共用了多少元?2)讀題,列式解答,并說出數量關系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6教材簡析:這局部內容教學用連除計算解決的實際問題。這是上學期學習的連乘計算的實際問題的逆解題,也可以用兩中方法解決,即可以用連除的方法,也可以用先乘后除的方法。通過教學,幫助學生進一步積累用兩步計算解決實際問題的經歷,開展數學考慮,增強數學應用意識。教學目的:1、使學生理解并掌握生活中一些問題可以用連除或是先乘再除的方法來解決。2、能通過題中的圖或文字找到解決問題所需要的信息,進步分析^p問題的才能。教學難點:從題中找全信息,找到適宜的解答方法;說出每一步算式所表示的意思。教學重點:掌握用連除或是先乘再除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教學準備:光盤或者掛圖教學過程:一、導入:老師發(fā)作業(yè)本,這件事天天做,大家熟悉嗎?為了使計算的方便,我們假設如今我們每組都是正好有10個同學?!怖蠋熌靡化B本子,做要發(fā)的樣子〕,這里應該有多少本?仔細聽老師準備這么發(fā):我先發(fā)給4個組長,再請4個組長發(fā)給每個同學。大家想一想,要求每人發(fā)到幾本本子,你可以怎么列式?學生可能會說:40÷4=10〔本〕,10÷10=1〔本〕4times;10=10〔人〕,40÷40=1〔人〕先交流第一種解答方法:指名說說每一步算式的意思。指出:發(fā)本子有2次平均分的過程,先是老師把40本平均分成4份,再由組長把10本本子平均分給了10個學生,所以對應的我們就可以列出2個連續(xù)除的算式。我們也可以把它們合起來寫,寫成:40÷4÷10=1〔本〕學生讀一讀該算式,聯(lián)想:我們前面學習過有關連除的計算,回憶一下,你可以想起這類算式還可以怎么變化?交流第二種解法:指名說說這乘表示的是什么意思?注意單位名稱為什么是“人”而不是“本”?指出;解決實際問題的時候,要正確確定單位名稱,寫錯了,也就說明你對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還不能理解。提醒課題: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慣用連除法解決實際問題,當然有的時候這類題還可以用先乘再除的方法來解決。但不管你用什么方法算,你要清楚每一步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并正確寫出單位名稱。二、學習新知:1、出示書上的例題,請學生看題后說說看到的信息。交流的時候,要引導學生找信息的時候,要從文字信息和圖片信息兩個方面找。文字信息:224本書。圖片:有2個書架,每個書架有4層。注意觀察2個書架有什么特點,要讓學生發(fā)現:兩個書架非常的相似,都有4層,每層放的書都差不多。指出:放得這么整齊,才能說成是“平均分”,才能問“平均每個書架上每層放多少本?”如今請你想一想,可以怎樣解決這個問題?交流算法,注意要讓學生說清楚每一步算式的意思??赡艿姆椒ǎ?24÷2=112〔本〕,112÷4=28〔本〕2times;4=8〔本〕,224÷8=28〔本〕假如還有別的方法,可以請該學生說一說,但要注意一個度的問題:學生假如能清楚地說,那就可以認可;假如說得非常的勉強,大多數同學都不為承受,那沒有必要刻意地去找出更多的方法。2、練習〔1〕〔p.11第1題〕讓同學分別從題中找到文字信息和圖片信息,然后再交流各自不同的解答方法?!?〕〔p.11第2題〕方法根本同上,但要注意一點,學生可能讀完題后,能感覺這是一道連除法解決的實際問題,加上題中出示信息的順序,估計會有學生列式為:150÷3=50,50÷2=25〔天〕假如真有,要問學生第一個算式終究表示什么意思?假如根本沒學生能說個明白,那就要讓學生選擇更有把握的解法。三、考慮題:商的十位可能是幾?被除數的百位可能是幾?說說你是怎么想的?四、布置作業(yè):p.12第3~7題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7教學目的(一)使學生在已掌握的“單價×數量=總價”等關系式的根底上推導出另外兩個關系式正確理解三個關系式之間的聯(lián)絡.(二)學會應用關系式解決實際計算問題.(三)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考慮、分析^p和概括才能.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用乘法求總價,推導出用除法求得另外兩個量.難點:提醒三類應用題的數量關系.教學過程設計(一)復習準備(1)口算:(投影出示)14×5=21×3=13×7=70÷14=63÷3=91÷7=70÷5=63÷21=91÷13=32×4=12×6=15×8=128÷4=72÷6=120÷8=128÷32=72÷12=120÷15=(2)請同學回憶一下在乘數是兩位數乘法中,學過哪些常見的數量關系?(可以讓學生討論,互相啟發(fā),提醒一下,然后請同學答復.學生答復無序,老師要選擇有序的板書在黑板上)生:單價×數量=總價單產量×數量=總產量速度×時間=路程工效×工時=工作總量師:同學們能結實掌握學過的數量關系,下面老師出一道常見數量關系的應用題請大家來考慮.(二)學習新課1.學校鼓樂隊買了8個鼓,每個34元,一共用了多少元?(事先寫好貼在黑板上)投影出示討論題:(幾個題都用這個討論題)(1)題目中哪些量?求什么量?(2)用什么方法計算?為什么?(3)說出數量關系式.通過討論,根據問題答復.老師把學生說的列式板書在黑板上.34×8=272(元)使學生充分認識:34元是單價;8是數量;272元是總價.單價×數量=總價下面老師把(1)題,和所求改變一下,請看(2)題.(事先寫好貼在黑板上)(2)學校鼓樂隊買8個鼓用了272元,每個鼓多少元?投影出示討論題:學生討論時老師巡視、啟發(fā)學生充分發(fā)表意見,使每個人都參與.(可以多請幾名同學答復,尤其是中、下等同學,要多給他們時機)生:“買了8個鼓”是數量,“用了272元”是總價.求“每個鼓多少元”是單價.也就是:總價和數量,求單價.關系式:總價÷數量=單價列式:272÷8=34(元)(老師把它寫在黑板上)請同學按老師說的要求,把這個題目再改編一下,注意聽.假如這道題的總價不變,把問題(單價)改變?yōu)闂l件,把數量改變?yōu)閱栴}.請同學考慮片刻,組織一下語言,把這道應用題表達出來.(學生答復、老師把事先寫好的(3)題貼在黑板上)(3)學校鼓樂隊買鼓用了272元,每個34元,買了幾個鼓?投影出示討論題:(根據討論題答復,請一些平時學習有困難的同學,看他們是否掌握了)(生:總價是272元,單價是34元,求的是數量.)關系式:總價÷單價=數量列式:979÷34=8(個)師:通過上面三個題目,你能說出單價、數量、總價這三個量之間有什么關系嗎?(同學們可以互相說一說)生:單價和數量,可以求出總價,用乘法計算;總價和數量,可以求出單價,用除法計算;總價和單價,可以求出數量,用除法計算.總之,單價、數量、總價這三個量,只要知道其中兩個量,就可以求出第三個量.小結今天我們研究了單價、數量、總價這三量之間的關系,只要知道這三個量中的兩個量,就可以求出第三個量.只要記住“單價×數量=總價”就容易想出另外兩個關系式:“總價÷數量=單價”“總價÷單價=數量”,這樣我們就能很快地解決生活中的有關實際問題.(三)穩(wěn)固反應請同學利用我們剛學的知識,解決下面的問題.(1)一輛汽車由成功村開往縣城,用了4小時,平均每小時行35千米,由成功村到縣城的路程是多少千米?關系式:速度×時間=路程列式:35×4=140(千米)(2)成功村到縣城的路程是140千米,一輛汽車平均每小時行35千米.這輛汽車由成功村到縣城要用多少小時?關系式:路程÷速度=時間列式:140÷35=4(時)(3)成功村到縣城的路程是140千米,一輛汽車由成功村開往縣城用了4小時.這輛汽車平均每小時行多少千米?關系式:路程÷時間=速度列式:140÷4=35(千米)(訂正時,老師板書)下面請同學翻開書第75頁,練習十六第1題.誰知道每題括號里綠顏色的字是什么意思?學生答復后,老師要求學生請在書上填寫.(訂正時老師板書)(1)單產量×數量=總產量(2)總產量÷數量=單產量(3)總產量÷單產量=數量下面我們再來看一道題.(出示)(1)一臺織襪機每小時織32雙兒童襪,8小時消費多少雙?提出問題再解答,并寫出數量關系式.讀題并補充問題.老師填在黑板上.關系式:工效×工時=工作總量列式:32×8=256(雙)(2)把上題改編成求時間的應用題.(同桌兩個同學互相編,然后把關系式,列式計算寫在自己的作業(yè)本上)一臺織襪機每小時織32雙兒童襪,方案織256雙,需要幾小時?關系式:工作總量÷工效=工時列式:256÷32=8(時)(3)把上題改編成求工效的應用題.(要求自己獨立考慮,編后,把關系式,列式計算寫在作業(yè)本上,看誰最快)一臺織襪機8小時織兒童襪256雙,平均每小時織兒童襪多少雙?關系式:工作總量÷工時=工效列式:256÷8=32(雙)小結請大家回憶一下,我們今天學習了哪些內容?學習了幾種常見的數量關系:單價、數量、總價的關系;速度、時間、路程的關系;單產量、數量、總產量的關系;工效、工時、工作總量的關系.今后可以應用這些數量之間的關系解決一些乘法、除法應用題.作業(yè):看書第73頁.小資料除法應用題的數量關系,都可以歸結為:c÷a=b或c÷b=a(a,b都不等于0).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是把數c平均分成b份,也就是求一樣的加數a.二是求數c里面含有多少個a,也就是求一樣加數a的個數b.至于求一個數c是另一個數a的多少倍,實際上也是求c里含有多少個a;一個數的b倍是c,求這個數,實際上就是把c平均分成b份,求這樣的一份是多少.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8教學目的1.通過觀察、分析^p圖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數都得0”的計算方法。2.理解商中間有0和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商中間、末尾有0的除法。3.能主動考慮、積極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教學重點理解商中間有0和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計算方法。教學難點:能純熟正確計算商中間、末尾有0的除法。教學過程一、引入1、口算:28÷2240÷836÷384÷7=32-048+00×1242×00+2529+09×014×01、不計算,說出下面各題的商。292÷2358÷62147÷7605÷5488÷4二、新授1、出示28頁主題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表達四幅畫的內容。2.嵌入數學問題:(1)4個西瓜,師徒4人,平均每人吃幾個?生:4÷4=1(2)當豬八戒把西瓜全吃光了,其他三人還能分到西瓜嗎?引導學生想到:三人一個西瓜業(yè)沒分到,怎樣用算是表示呢?這時可以通過故事情境寫出:0÷3=0,并深入領會其中的含意。(3)設置另一情境:當零為除數時的結果又是怎么樣的呢?由于這個內容不是小學時學到的,但為了讓學生有個認識,所以可以略帶一些,當0作為除數時,是沒有意義的。三、做一做0÷20÷40÷50÷1023843930÷0四.出例如6。1、問:怎樣列式?怎樣計算?結果是多少?2、同學會用豎式計算嗎?學生說說,老師板書。3、指板演題,問為什么十位上要寫0?4、你有什么看法?學生討論后,老師把省去的這步去掉。小結:這題是怎樣計算的?5.試一試。505÷56018÷66015÷3指第3題問:為什么6015÷3上的中間會有兩個0?強調簡便寫法。6.出示計算420÷3學生說,老師板書。問:商末尾這個0能省略嗎?為什么?強調簡便寫法。小結:今天我們學了什么?要注意什么?數學網特地為大家整理了商中間有0和末尾有0的除法,希望能幫助廣闊小學生朋友們進步數學成績和數學思維才能,同時祝大家學業(yè)進步!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9教學目的:1、掌握兩位數減兩位數不退位減法的口算,并能正確地進展計算。2、能正確地口算幾千幾百減幾千幾百的不退位減法。3、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計算技能。4、培養(yǎng)良好的檢驗習慣。教學過程一、根本訓練1、78-40=46-20=86-30=78-40=38-2=26-5=56-4=86-34=〔1〕、先口算〔2〕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每一組3道題之間有什么關系?小結:上面兩題是下面這道題兩位數減兩位數的口算過程。二、引入1、根據下面有聯(lián)絡的算式合并在一道兩位數減兩位數的題目。68-30=53-20=38-2=33-1=2、例1:口算86-34=想:把兩位數減兩位數轉化成口算過程86-30=5656-4=3、試一試8600-3400=想:869個百-349個百=個百=4、小結三、課堂練習1、49-20-7=76-50-3=68-40-5=49-27=76-53=68-45=談談上下兩題之間有什么聯(lián)絡?2、速算73-61=86-54=67-25=76-23=95-42=38-21=89-74=78-42=3、計算4、找朋友5、綜合練習四、課堂作業(yè)見課堂作業(yè)本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10教學目的:1、讓學生根據已有的除法知識經歷,自主探究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商兩位數的筆算方法。學生理解并掌握該方法。2、把2種方法加以比擬,從而對三位數除以一位數有個比擬明晰的整體把握,進步計算的才能。教學重點:理解并掌握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商兩位數的筆算方法。教學難點:理解百位不夠除,要把前兩位合起來再除的計算方法。教學準備:光盤或者掛圖教學過程:一、導入課題:我們來估計一下這幾題的商應該是幾百多,說說你是怎么估計的?如:984÷2984÷3984÷4984÷5問:是不是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商都會是幾百多呢?說一說理由。結合學生答復指出: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的是百位夠除的,那商就是三位數;這節(jié)課我們要來學習另一種情況,也就是百位不夠除該怎么辦?板書課題: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百位不夠除〕二、出例如題:1、光盤演例如題。問:把你看到的信息讀一讀,說一說。要求“賣了多少千克雞蛋?”要怎么列式?為什么?板書:312÷4〔學生說,老師寫〕2、估算:它的得數大約是多少?和同桌交流一下。全班交流,老師注意及時肯定一些好的估算法。特別是要使學生初步體會到百位上的3不夠除,要看前兩位即要用31個十去除以4,得到的是幾個十。3、豎式計算:寫完后問:這第一步計算就有挑戰(zhàn),你說應該怎么辦?為什么?老師隨學生的答復適當板書。強調:7要寫在十位上多問幾個學生:為什么這個7要寫在十位上?接下去的你會算了嗎?請大家繼續(xù)算,寫在書上。4、驗算。學生自己驗算,完成一開場的橫式。指出:這才是一個比擬完好的解題過程。小結:這也是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但它的得數就是一個兩位數。請大家和同桌簡單交流一下,同樣是三位數除以一位數,什么時候商還是三位數?什么時候商就是兩位數了?三、練習:1、學生自己完成書上第3頁的第1題。完成后請同桌互相交流:算對了嗎?寫得標準嗎?全班交流:你有沒有發(fā)現什么問題,想提醒大家?四、作業(yè):p.4第2題。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11教學目的通過學生對已學過的除法關系應用題的解答,引導學生自己概括整理出常見的除法數量關系式,掌握并靈敏地運用這些常見數量關系式解決實際問題.通過教學,培養(yǎng)學生分析^p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才能,進步學生運用數學術語進展歸納概括的才能,開展抽象思維.通過學生對一些數量關系的掌握,加深他們對日常各種數量及互相關系的理解,體驗探究的樂趣,感受數學的實用性、嚴謹性和結論確實定性.教學重點、難點根據詳細情境的實際問題,抽象概括出常見的除法數量關系式,加深學生對日常各種數量及互相關系的理解.教學過程鋪墊準備.【演示課件“除法應用題和常見的數量關系”】出示:根據24×6=144,列兩個除法算式.144÷6=24,144÷24=6根據230÷5=46,列一個乘法算式和一個除法算式.46×5=230,230÷46=5觀察以上兩組算式,你有什么發(fā)現?說說乘法各局部之間存在什么關系?出示:被乘數×乘數=積積÷乘數=被乘數積÷被乘數=乘數提問:我們學過的乘法數量關系有哪些?板書:單價×數量=總價速度×時間=路程單產量×數量=總產量工效×時間=工作總量探究新知.1.【繼續(xù)演示課件“除法應用題和常見的數量關系”】老師結合課件問:動畫看完了,你想到了什么?(要想知道帶的錢是否夠用,可以估算一下,還可以先算出買鼓共需要多少錢?)學生結合課件演示表達題意.出示:(1)學校鼓樂隊要買8個鼓,每個98元,一共需要多少元?問:這個問題中存在哪些數量關系?你想怎樣列式?學生答復后板書:單價×數量=總價98×8=784(元)解決動畫中“錢是否夠用”的問題.2.根據“學校鼓樂隊要買8個鼓,每個98元,一共需要多少元?”這個問題,誰能聯(lián)想出兩道除法計算的應用問題來?學生討論編題,然后口述題意.根據學生的答復,出示:(2)學校鼓樂隊要買8個鼓,一共需要784元,每個鼓多少元?(3)學校鼓樂隊買鼓需要784元,每個98元,一共可以買幾個?分別讀題,列式解答,訂正并板書:(2)784÷8=98(元)(3)784÷98=8(個)3.觀察三個算式,聯(lián)絡題意,推出數量關系式.(1)觀察98×8=784(元)784÷8=98(元)784÷98=8(個)三個算式之間有什么區(qū)別和聯(lián)絡,想784、98、8分別代表哪一數量?問:你發(fā)現了什么?(2)學生討論.“單價、數量、總價”之間除了有乘法關系外,還有什么關系?學生自己提煉得出:總價÷數量=單價、總價÷單價=數量4.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舉出應用“總價÷數量=單價或總價÷單價=數量”的實際例子.發(fā)散遷移.【繼續(xù)演示課件“除法應用題和常見的數量關系”】學生以小組位單位討論74頁“做一做”,得出“速度、時間、路程”之間的除法數量關系式.問:根據“工效×時間=工作總量”這一乘法數量關系,你想到了什么?學生推理得出這三個量間的除法數量關系.全課小結.1.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談談你有什么新的收獲?還有什么疑問?2.師帶著學生回憶全課內容,從具有乘除法數量關系的三個數量間的嚴密聯(lián)絡中體會“事物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換”的思想.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12教學目的:1.通過練習,強化學生對年、月、日之間關系的理解。2.讓學生體會所學知識的應用價值,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教學重點:強化學生對年、月、日之間關系的理解。教學難點:體會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必然聯(lián)絡。教學準備:課件教學過程:一、知識再現1.課件出示表格,并讓學生填寫表格。年〔〕個月大月小月2.填空:平年的2月有〔〕天,全年有〔〕天;閏年的2月有〔〕天,全年有〔〕天。通常每〔〕年里有〔〕個平年,〔〕個閏年。公歷年份數除以〔〕沒有余數的一般是閏年;公歷年份數是整百數的,必須除以〔〕沒有余數才是閏年。二、根本練習1.完成教材第49頁“練習六”第1題。引導猜想:小明的生日是下個月的第1天,你知道是幾月幾日嗎?要求:請用類似“我的生日在老師節(jié)前兩天”的語言描繪自己的生日讓其他同學猜。2.完成教材第49頁“練習六”第2題。〔1〕提問:你知道爸爸、媽媽的生日嗎?在今年的年歷上把它們圈出來?!?〕追問:爸爸、媽媽的生日過了嗎?在爸爸、媽媽的生日這一天,你為他們做了什么?還沒有過的同學,你打算怎樣給爸爸、媽媽過生日?3.完成教材第49頁“練習六”第3題。讓學生根據題意,挑一個自己最喜歡的月份,找出×月1日是星期幾,制作一個月歷,并完成以下要求?!?〕在表中圈出節(jié)日、紀念日。〔2〕算一算這個月一共上課多少天,休息多少天?〔3〕你還想說些什么?在小組里說一說。三、綜合練習1.完成教材第50頁“動手做”。學生拿出準備好的月歷卡,四人一組做框數游戲?!?〕要求:每次用長方形橫著框出3個數,說說這3個數之間的關系,算出它們的和。先指名答復,再將學生的算式隨機寫在黑板上,讓學生尋找規(guī)律。得出:三個數的和是中間數的3倍?!?〕要求:每次用長方形豎著框出3個數,說說這3個數之間的關系,算出它們的和。先指名答復,再將學生的算式隨機寫在黑板上,讓學生尋找規(guī)律。得出:三個數的和是中間數的3倍?!?〕追問:還可以框出幾個數?怎樣框?試一試。2.出示教材第50頁“你知道嗎”內容。提問:同學們,我們平常所說的一年四季和一年的四個季度一樣嗎?引導學生仔細閱讀,說說從文中你知道了什么。指名答復,明確:一年四季與一年的四個季度是有區(qū)別的。四、反思總結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疑問?五、課堂作業(yè)《補》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13教學目的:1.使學生初步認識含有三個條件的兩步應用題的構造。2.使學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兩步應用題的解題思路,會分步列式解答兩步應用題。3.培養(yǎng)學生分析^p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才能,培養(yǎng)學生舉一反三,靈敏解題的才能。教學過程:一、引入新課(1)師:誰知道10月1日是什么節(jié)?今年的10月1日是我們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50歲的生日,為了慶賀這一浩大的節(jié)日,一些同學做了許多美麗的花朵。板書:同學們做黃花25朵,做紫花18朵。根據這兩個條件,誰能提出一個問題,使它成為一道完好的應用題呢?怎樣列式解答呢?(學生口述,電腦出示。)大家仔細觀察,這是一道幾步計算的應用題?(2)師:老師也提一個問題--"做了多少朵紅花?(板書)看能不能解答?為什么?"(因為題中沒有告訴紅花與黃花、紫花的關系,所以不能解答。)假如老師增加一個條件--"做的紅花比黃花和紫花的總數少3朵"(板書)。如今紅花與黃花、紫花有關系嗎?這道題能不能解答了?二、進展新課1.師:這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例1,誰來把題讀一遍。2.引導理解題意。這道題告訴我們的條件有哪些?要求什么問題?紅花的朵數跟什么有關系呢?(總數)有什么樣的關系呢?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句話是什么意思?3.畫線段圖。師:我們可以借助線段圖來分析^p它們之間的關系。先畫出一條線段表示黃花的朵數,(邊說邊畫)黃花有多少朵?接著畫線段表示紫花的朵數,表示紫花的線段應該比表示黃花的線段長呢?還是短呢?為什么短?畫完后問:哪一條線段表示的是黃花和紫花的總數呢?(指名上臺指出)再畫表示紅花的線段(師成心把表示紅花的線段畫得和總數一樣長)。提問:是這樣嗎?為什么不對?應該怎樣改?這條線段就表示紅花的朵數,也就是這道題要求的問題。4.分析^p、解答。(1)師:請大家想一想,求紅花的朵數用一步計算可以嗎?為什么不能?要求做了多少朵紅花,必須先算什么?(2)師:每一步怎樣算呢?求出黃花和紫花的總數,就可以求出什么了?請你在練習本上試著列式解答,誰最先做完,就上來把答案寫在黑板上,其他同學做完后看書自檢。(3)小結:解答例1時,紅花的朵數比黃花和紫花的總數少3朵,題中沒有直接告訴黃花和紫花的總數,所以要先算出黃花和紫花一共多少朵,再算做了多少朵紅花,需要幾步計算?(兩步。)5.提醒課題: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兩步應用題"(板書課題)。6.改編例題。(1)師:下面老師把例1改變一下,把第三個條件中的"少"改為"多"。(電腦出示。)請你默讀題目,考慮以下問題。①這道題和例1比,哪些地方發(fā)生了變化?②線段圖怎樣改?③解答這道題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根據學生討論情況歸納后,學生獨立解答,個別板演。集體訂正。問:解答這道題需要幾步呀?第一步算什么?第二步算什么?(2)師:下面老師把例1再改變一下(電腦出示題目。)指名讀題后,先提問上述問題,學生再獨立解答。師生集體訂正。7.比擬歸納。(電腦出示)考慮:這三道題有什么一樣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解答方法上有什么一樣?有什么不同?學生討論。小結:這三道題講的事情一樣,前兩個條件和問題一樣,第三個條件不同。從解答方法來看,因為紅花的朵數都與黃花和紫花的總數有關系,而"總數"沒有直接告訴,所以三道題都需要兩步計算,先算出來黃花和紫花一共多少朵,然后再求做了多少朵紅花。不同的是求紅花的朵數計算方法不同。因為例1告訴我們紅花比黃花和紫花的總數少3朵,應該用總數減3;想一想第1題是告訴做的紅花比黃花和紫花的總數多3朵,應該用總數加3;想一想的第3題是知道做的紅花是黃花和紫花的總數的3倍,也就是3個43,所以用總數乘以3。大家在做應用題時一定要認真分析^p題意,確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每一步怎樣計算。三、穩(wěn)固練習1.(多媒體出示)填空。(1)同學們跳繩,小華跳75下,小明跳85下。小青比小華和小明跳的總數少30下。小青跳了多少下?師引導學生分析^p題意。要求"小青跳了多少下",必須先算()。算式是:()。(2)畜牧場養(yǎng)出羊120只,養(yǎng)奶羊410只。養(yǎng)綿羊的只數是山羊和奶羊總只數的4倍。養(yǎng)綿羊多少只?師引導學生分析^p題意。要求"養(yǎng)綿羊多少只",必須先算()。算式是:()。2.小游戲--猜一猜。兩名學生報出年齡、身高,師說出老師的年齡、身高與兩名學生年齡、身高的關系,讓學生猜一猜老師的年齡、身高。四、課堂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兩步應用題,做題時要認真分析^p題意,確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每一步該怎樣計算。五、布置作業(yè)(略)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14教學目的1、知識目的:使學生進一步熟悉面積單位的大小。掌握面積單位間的進率。2、才能目的: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擬分析^p問題的才能,逐步養(yǎng)成積極考慮的學習習慣。3、情感目的:引導學生探究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絡,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教學重難點1、掌握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會進展常用面積單位之間的改寫。2、面積單位間進率的推導過程。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情境、生成問題師: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哪些?師:每相鄰的兩個長度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師: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師板書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師:每相鄰兩個常用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呢?下面我們就來動手動腦研究一下.(師邊說邊板書課題:面積單位間的進率)二、探究交流、解決問題1、推導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師:課件出示邊長1分米的正方形,誰來說說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分米?你是怎么知道的?師:假如這個正方形的面積用平方厘米做單位,是多少平方厘米呢?請同學們拿出你手中的學具,開動腦筋,四人一小組動手操作一下。學生動手操作,老師巡視。小組匯報操作結果。生1:我們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擺在這個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上,橫排每排擺10個,豎排每排擺10個,一共可以擺100個,所以這個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用平方厘米做單位是100平方厘米。(老師出示一面畫有100個1平方厘米的小方格的正方形。)生2:我們是用直尺去量師:還有想法嗎?生3:我是直接把1分米換算成10厘米,那么這個正方形的面積就是10×10=100(平方厘米)師:總結并板書: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學生齊讀。2、知識遷移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師:仿照剛剛的方法,你能推算出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嗎?小組在一起討論一下。學生討論,師巡視,生匯報。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因為邊長是1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1米=10分米,10×10=100(平方分米)(板書)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學生讀。師:如今,誰來告訴我每相鄰兩個常用的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師在黑板上貼字條)去掉“相鄰”行嗎?為什么?平方米和平方厘米相鄰嗎?它們間的進率是多少呢?生答復師板書: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師領讀生跟讀(正讀反讀這三個關系式)3、根據進率,進展換算師:應用這些關系,你能推算出2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嗎?你是怎么想的?(引導學生說出因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2平方分米就是2個100平方厘米,也就是200平方厘米)15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呢?反過來8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呢?你又是怎么想的?2400平方分米=()平方米?你能學著老師的樣子舉幾個例子嗎?(生舉例)三、深化新知,穩(wěn)固練習(一)、火眼金睛(以下說法對嗎?)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每兩個常用的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0()我們學校教室的面積大約是50平方米,合500平方分米()1平方米=1000平方厘米()(二)、神機妙算(你能很快說出答案嗎?)6平方分米=()平方厘米13平方米=()平方分米1000平方分米=()平方厘米36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8平方米=()平方厘米(三)、大顯身手一個正方形桌面的周長是360厘米,邊長是多少厘米?這個正方形桌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合多少平方分米?四、回憶整理、總結生成1、回憶一下我們今天所學內容,并把例題補充完好。2、誰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收獲呢?(生暢所欲言。)3、你還有哪些不懂的問題,提出來共同解決。五、布置作業(yè)1、83頁做一做2、練習二十第四題六、拓展延伸(智力闖關)小紅家用邊長5分米的方磚鋪地,客廳正好用了96塊方磚,小紅家客廳面積是多少平方米?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1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基建科前期服務范本合同
- 綠色田園工程建設作業(yè)指導書
- 業(yè)主裝修工程合同
- 全新運輸合同終止協(xié)議書
- 物流行業(yè)最佳實踐指南
- 企業(yè)人力資源薪酬福利管理作業(yè)指導書
- 商品房買賣預售合同
- 旋挖鉆機買賣合同
- 個人股權轉讓協(xié)議書
- 借款合同法律常識
- Q∕GDW 10364-2020 單相智能電能表技術規(guī)范
- 電廠鋼結構施工方案(53頁)
- 7.5正態(tài)分布課件(共26張PPT)
- 水體國產載體固化微生物
- 七年級語文課外閱讀理解練習
- MIL-STD-1916 抽樣技術 (C=0 零不良)
-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義(課堂PPT)
- 膠合板公司人員招聘與配置(模板)
- 軟件功能點估算.xls
- 燃氣輪機LM2500介紹
- (精選)淺談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進行有效提問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