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13_第1頁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13_第2頁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13_第3頁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13_第4頁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13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頁共頁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1【教學內容】課本14頁例3?!窘虒W目的】1、使學生在理解的根底上掌握計算方法,明白“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的道理。初步學會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筆算加法。2、培養(yǎng)學生作業(yè)書寫格式標準、字跡工整的好習慣。3、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才能?!窘虒W重點】在理解的根底上掌握進位加法的筆算方法?!窘虒W難點】理解“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的算理?!窘虒W過程】一、復習準備。1、指名學生板演:34+25=2、口算。5+78+650+306+2834+957+3師問:6+28=34你是怎樣想的?〔把28分成20和8,用6加8得14,再用14加20得3?!匙尠逖莸耐瑢W口述計算過程。師問:在筆算列豎式時應該注意什么呢?〔根據學生的答復板書〕板書:1、一樣數(shù)位對齊。2、從個位加起。二、學習新課。1、導入新課。師:這節(jié)課學習新的內容,〔邊說邊板書:35+37=〕這道題寫成豎式怎么寫?生:一樣數(shù)位對齊?!怖蠋煱鍟Q式〕師:從哪位加起?〔從個位加起〕師:個位5加7等于幾?滿十了嗎?〔個位5加7等于12,滿十了〕師:個位滿十了怎么辦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新內容:進位加法?!怖蠋熯呎f邊板書課題〕2、教學例3?!?〕邊擺邊說。老師在數(shù)位板第一排掛35根小棒,在第二排掛37根小棒。學生在畫有計數(shù)單位的紙上擺小棒。師:35和37各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35是由3個十和5個一組成的;37是由3個十和7個一組成的〕師:個位是幾個一加幾個一,得幾個一?〔個位是5個一加7個一,得12個一〕師:幾個一是一個十?個位12滿十了嗎?〔十個一是一個十,個位12滿十了〕師:12滿十了,在豎式里怎么寫呢?〔2〕邊擺邊算。師:個位5加7滿十,將其中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掛到十位上,說明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在豎式中怎么表示呢?就在十位下寫個小“1”〔寫在橫線上。學生模擬老師,也把其中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放到十位這邊〕師:個位上還有2個一怎么辦?〔留在個位上〕師在豎式橫線下對齊個位寫2。師:十位上原來是幾個十加幾個十?后進上來的這個十怎么辦?〔原來十位上是3個十加3個十,再加進上來的1個十,一共是7個十。師在豎式橫線下對齊十位寫7〕〔3〕看豎式表達計算過程。師:35加37,個位5加7得12,滿十向十位進一,在個位寫2;十位上3加3再加進上來的1得7,在十位寫7。找上、中、下各一名學生看豎式口述計算過程?!?〕仿例練習:56+37=93。三、穩(wěn)固練習。1、完成教材第14頁的做一做。2、完成教材練習二的6~9題。四、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用豎式計算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進位加法。計算時首先計算個位,個位滿十向十位進1,十位上的兩個數(shù)先相加在與個位上進的1再相加得出最后的計算結果。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2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第69頁。教學目的:1、通過照鏡子、欣賞圖片等活動,初步認識鏡面對稱現(xiàn)象,理解鏡面對稱的特點。2、通過觀察、實驗、表演、動手操作等形式進展探究,進一步感受鏡面對稱的性質;3、在探究、實驗中領略鏡面對稱現(xiàn)象的美妙與和諧,開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才能和動手操作才能,學會欣賞數(shù)學美,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美的情感。教學重難點:理解鏡面對稱的特點。教具:大鏡子一面、小鏡子每人一面。教學流程:一、提出學習目的1.欣賞“倒影”,激趣導入出示書中“倒影”圖:讓學生說出主題圖中見到的風光:“山的倒影、樹的倒影、房子的倒影、船的倒影、鵝的倒影……”。這些風光美嗎?請大家再來看一遍,看看水上景物和水中景物的位置有什么關。生1:反過來了。生2:水上的山好象是往上長的,水下的山好象是往下長了。生3:水中的景物和水上的景物一模一樣,可是水中的景物是倒過來的。師:所以,我們就把水中景物叫做水上景物的倒影,其實,平靜的水面就是一面平放的大鏡子。2.巧用情境,提出問題師:你們在哪里還見到過類似“映在水中山色”的現(xiàn)象。(生:鏡子里。)師:你們想知道鏡子里有哪些數(shù)學嗎?先想一想再提出你最想知道的有關鏡子里的數(shù)學問題?今天我們研究鏡面對稱。2、提出學習目的〔1〕照鏡子,做各種動作〔有關前后、上下、左右的動作,如往前走往后退、站立蹲下、刷牙等〕,仔細觀察,有什么發(fā)現(xiàn)?〔2〕通過小組合作交流說說鏡面對稱的特點。二、展示學習成果1、小組內展示〔1〕學生個人到大鏡子前照一照,做自己喜歡的動作,說一說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2〕小組歸納本組同學的發(fā)現(xiàn)。2、全班展示生1:我看到了鏡子里也有一個我。師:你的小眼睛可真亮,可這是怎么回事?鏡子里真的還有一個你嗎?鏡子里的不是真實的你,而是你的“像”。生2:我看到我做什么動作,鏡子里的像也做一模一樣的動作。生3:我發(fā)現(xiàn)我向前走一步,鏡子里的像也向前走一步;我向后退一步,鏡子里的像也向后退一步。生4:我發(fā)現(xiàn)我把手舉起來,鏡子里的像也把手舉起來;我把手放下去,鏡子里的像也把手放下去。生5:我蹲下,鏡中的像也蹲下,我站起來,鏡中的像也站起來。生6:我發(fā)現(xiàn)我伸出左手,鏡子里的像也伸出左手。生7:不對,我伸出左手,鏡子里的像伸出的是右手。師:到底是左手還是右手呢?請生7當鏡外的人,生6當鏡內的像,表演給大家看看好嗎?〔并請生7邊表演邊向生6提問?!成?:我伸出的是左手,請問你伸出的是哪只手?生6:是右手。生7:假如我伸出右手呢?生6:我應該伸左手。生7:如今你知道自己錯了嗎?生6:知道了。三、模擬照鏡子,體驗特點,完成練習。1、進一步體驗鏡像的特點?!?〕同桌之間,一個當鏡子外的人,一個當鏡子里的像,開場表演吧。〔學生站起來自由地表演?!?、總結鏡像的特點〔前后、上下——不變)(左右——變)。3.完成練習第69頁做一做和第71頁第5題。四、拓展練習。師:人在鏡子前是這樣變化的,那么其他東西呢?請在紙上寫一寫或畫一畫你喜歡的東西,并用小鏡子照一照,看看有什么變化?學生自由寫或畫,再用小鏡子照,發(fā)現(xiàn)特點。全班交流反應:生1:我在紙上寫了2、3、4這幾個數(shù)字,在鏡子里是反過來的。生2:我寫了“數(shù)學”兩個字,在鏡子里也是反過來的。生3:我寫了“b”,在鏡子里變成了“d”;我寫了“p”,在鏡子里變成了“q”,也是反過來的。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3教學目的:1、經歷在現(xiàn)實的情境中確定和區(qū)分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過程,能正確地區(qū)分這四個方向。2、在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詞語描繪所在的方位及根據給定的一個方向確定其他三個方位的過程中,進步運用所學的方位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才能,培養(yǎng)數(shù)學應用意識,開展對數(shù)學的興趣。教學重點:在情境中確定和區(qū)分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教學難點:根據一個方向確定和描繪其他三個方向。教具準備:指南針、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一、情境導入1.師生齊唱兒歌《東西南北》。全班齊誦兒歌:早晨起來,面向太陽。前面是東,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2.老師:同學們,在生活中你是怎樣區(qū)分方向的?3.板書課題:東南西北二、探究新知1、教學例題。談話:同學們喜歡看動畫片嗎?課件演示:例題圖《小明上學》。提問:從剛剛的動畫片中,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你知道太陽是從哪個方向升起的嗎?哪個方向是東?談話:同學們說得很好。請同學們起立,面向太陽站好。你能說說自己的面前是什么方向嗎?你的后面、右面、左面各是什么方向?自己先指一指、說一說,再跟小組內的同學說一說。學生活動,并在小組內交流。全班交流。師:我們前面是〔〕,左面是〔〕,右面是〔〕,后面是〔〕全體起立:面向〔〕,后面是〔〕,左面是〔〕,右面是〔〕;向右轉,前面是〔〕,后面是〔〕,左面是〔〕,右面是〔〕;向右轉,前面是〔〕,后面是〔〕,左面是〔〕,右面是〔〕;向右轉,前面是〔〕,后面是〔〕,左面是〔〕,右面是〔〕;向右轉,又面向〔東面〕師: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東西相對、南北相對;按順時針方向旋轉;不管朝哪個方向,東南西北的方向不變〕板書:東西相對南北相對談話:如今請同學們轉過身來坐下,我們看屏幕:小明也像同學們一樣,在一天早晨,面向太陽站立。你知道〔課件出示:小明面向太陽站立圖〕小明的前面、后面、右面、左面各是什么方向嗎?〔根據學生答復,把課本上的四句話填完好〕小結:通過剛剛的活動,我們認識了東、南、西、北四個方向。2、教學“試一試”。下面我們來做個指方向游戲好嗎?〔1〕游戲示范:請一個學生上來,先跟老師合作。由老師發(fā)出口令,學生指出方向〔2〕學生活動:同桌學生先由一個人說口令,另一個人做,再進展交換?!?〕談話:同學們做游戲的時候,豆莢老師提了一個問題,你能幫助解決嗎?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4課題:認識米用米量教學內容:第4頁例4例5及第4頁“做一做”和練習一第3—5題。教學目的:知識技能〔1〕初步認識單位“米”,幫助學生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概念。〔2〕根據1厘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理解1米=100厘米。〔3〕學會用1米長度單位測量較長的物體。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探究等多種學習活動,幫助學生形成米的正確表象,體驗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探究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絡,來感知數(shù)學來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教學重難點:重點:使學生學會用米尺量物體的長度。難點:體驗1米的實際長度,并形成印象。教學方法:教法:討論、演示。學法:自主探究、小組討論法。教學準備:刻度尺、米尺、卷尺、繩子、CAI課件。教學步驟:一、復習引入〔1〕提問:①量比擬短的物體可以用什么長度單位測量?②你們的哪個手指寬1厘米?〔2〕引入新課請兩名同學用厘米刻度尺量黑板的長,并說一說有什么感受。〔很費事、很累〕對!我們量較長的物體或間隔通常用“米”作單位,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米”的知識?!舶鍟赫J識米用米量〕二、探究新知〔1〕認識“米”。猜1米有多長,用手比劃;出示米尺初步感知1米的長度;看看我們身邊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米?!?〕認識厘米和米之間的關系。課件演示1米里有多少個1厘米〔3〕用米量用米尺量黑板的長度、教室的長、寬學生的身高等。三、積累運用,拓展延伸〔1〕判斷〔對的打√錯的打×〕①鉛筆長15米?!病尝谡n桌高70米?!病尝垡豢脴涓?6厘米?!病场?〕完成練習一第3—5題。四、總結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有哪些收獲?板書設計認識米用米量1米=100厘米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5一、觀察物體〔一〕第一課時教學目的:1.通過讓學生觀察實物,使學生初步體會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能識別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培養(yǎng)學生空間相象才能,開展空間觀念。2.經歷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形狀的活動,體會部分與整體的關系。3.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絡。教學重點:在實際的觀察活動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教學難點:正確識別從不同側面〔左側面、右側面〕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教學過程一、激趣導入:師:同學們,你們聽過盲人摸象這個故事嗎?誰來給大家講一講這個故事?〔學生講故事〕大家想一想為什么同一頭大象會出現(xiàn)不同的結果呢?看來我們在觀察物體時應該從多個角度、全方位的觀察,觀察的過程中還要特別注意細節(jié),才能比擬準確。二、探究體驗1.活動一:觀察物體找圖片〔體會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看到的情景有時不一樣〕?!?〕觀察找照片:在每個小組的桌上都擺了木頭大象和一些照片,四位同學坐在不同的位置,請從你的位置仔細觀察,然后把你觀察到的圖像從這些圖片中找出來,放到自己的面前。著重討論側面的不同點。先說你坐在幾號位,再說說你看到的是木頭大象的哪一面,選的是哪張照片?這兩張照片都是側面,這兩個側面有沒有什么不同呢?(2〕匯報:請一小組的同學上臺匯報。(通過盲人摸象的故事,引出本課的內容,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通過親身實地的觀察,更加清楚直觀學習本課。)〔3〕討論:老師這兒還有一張圖片〔從上面拍的〕,討論一下,這是從哪個角度拍的呢?四個同學當中誰站起來看到的和圖片上的一樣?〔4〕請小組長把大象和照片收到抽屜里。2.活動二:根據照片,判斷拍照角度?!?〕小兔子和小猴子給兔博士的家各拍了一張照片,請大家猜猜這兩張照片分別是誰從哪個角度拍攝的?〔2〕學生匯報交流。3.穩(wěn)固練習:〔1〕同學們做的太好了,如今每個小組的桌上都放著一個茶杯,請你們從不同的角度觀察這個茶杯,并完成練一練第一題?!?〕學生獨立完成第二題,小組之間交流方法?!?〕獨立完成第三題,老師指名答復。四、課堂總結看來我們在觀察物體時應該從多個角度、全方位的觀察,觀察的過程中還要特別注意細節(jié),才能比擬準確。第二課時教學目的:1.通過讓學生觀察實物,使學生初步體會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能識別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培養(yǎng)學生空間相象才能,開展空間觀念。2.經歷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形狀的活動,體會部分與整體的關系。3.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絡。教學重點:在實際的觀察活動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教學難點:正確識別從不同側面〔左側面、右側面〕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教學過程一、復習導入:師:出示餅干盒情境圖,讓學生說一說下面三幅圖是誰看到的?二、探究體驗1.活動一:觀察長方體找圖片〔體會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看到的情景有時不一樣〕?!?〕觀察找照片:在每個小組的桌上都擺了長方體,四位同學坐在不同的位置,請從你的位置仔細觀察,然后把你觀察到的用圖畫出來。〔2〕匯報:請一小組的同學上臺匯報。說說你看到的是長方體的哪一面,畫的是哪種圖?這兩張照片都是側面,這兩個側面有沒有什么不同呢?〔3〕討論:老師這兒還有一張圖片〔從上面拍的〕,討論一下,這是從哪個角度拍的呢?〔4〕和它們對著的三個面是什么樣的?〔5〕請小組長把長方體和圖片收到抽屜里。2.活動二:觀察正方體和球每個小組的學生從前面、側面、上面觀察,看到的分別是什么圖形,畫下來?!?〕學生匯報交流。3.穩(wěn)固練習:〔1〕完成練一練第一題?!?〕學生獨立完成第二題,小組之間交流方法?!?〕獨立完成第三題,老師指名答復。四、課堂總結看來我們在觀察物體時應該從多個角度、全方位的觀察,觀察的過程中還要特別注意細節(jié),才能比擬準確。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6素質教育目的:㈠知識教學點1、在詳細生活情境中,使學生初步形成質量的概念,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2、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質量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3、使學生理解用秤稱物品的方法。㈡才能訓練點1、開展學生分析^p、比擬、抽象、概括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2、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自主選擇適宜的秤稱物品。3、在建立質量觀念的根底上,培養(yǎng)學生估量物品質量的意識。㈢情感教育點1、引導學生關心生活,在生活中學習和運用數(shù)學。2、使學生感悟數(shù)學知識內在聯(lián)絡的邏輯之美,進步審美意識。教具準備:〔老師用〕多媒體課件、盤秤、有獎競猜的物品、一個1角硬幣〔學生用〕六人一組:10個1角硬幣、10克、20克、30克、50克、100克的物品,2包500克的鹽、蘋果、餅干、石頭、米、花生米、果凍等重點: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難點:培養(yǎng)學生估測意識教學步驟:一、創(chuàng)設情境師:今天森林里發(fā)生了一件大事,我們也去湊湊熱鬧好嗎?生:好!師:我們去看一看。1、觀看課件演示:〔熊貓森林超市開張情景〕咦,什么聲音,這么熱鬧?噢,原來今天是熊貓森林超市開張的日子。2、課件顯示〔超市內部場景〕師:好,我們進去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生自由說出看到的商品名稱、質量、有數(shù)字、有克和千克...〕3、〔出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克和千克?!舶鍟n題〕4、請翻開課本P86頁。二、認識稱。師:要知道物品的輕重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生:用秤來稱。師:那么你知道哪些稱呢?生:〔多媒體課件出示盤秤、臺秤、電子秤、天平、彈簧秤、磅秤?!硯煟耗阍谀囊娺^這些秤?生1:我在超市賣食品的地方見過電子秤。生2:賣水果的地方有盤秤。生3:我見過夏天賣西瓜的用磅秤。師:大家真留意身邊的事物。三、感覺體驗,形成質量觀念。1、認識1克。師:同學們請看這是什么?〔1角硬幣〕你猜一猜有多重呢?生:1克師:我們用天平來稱一稱。請看屏幕?!膊シ配浵瘛硯煟耗銈冋姘簦幻?角的硬幣約重1克。請大家拿一枚1角硬幣放在手中掂一掂,好啦,感覺怎么樣?生:很輕。師:大家知道1克的重量了,如今找一找生活中有那些物品的重量大約是1克。生:乒乓球、小發(fā)夾、藥片、小螺絲、紐扣、圖釘師:你們真利害能找到這么多大約1克的物品,那你還能找出10克、50克、100克的物品嗎?生:師:大家真聰明,找到這么多以克為單位不同重量的物品。師:請大家從籃子里找出100克的物品??茨囊唤M找得最快。準備開場。師:大家都來感覺一下。2、認識千克師:剛剛第二小組找100克的物品又快又好,如今我們再來找出1包500克的物品,準備開場!師:找得好快?。∵@是一包500克的鹽?!?00克〕師:一袋鹽500克,那么兩袋呢?〔生答師板書:1000克〕師:我們在驗證之前一齊來認識盤稱。我們一齊來觀察一下?!灿^察盤稱認識盤稱〕生:〔匯報〕師:如今我們把兩袋鹽放在一起,用盤秤稱一稱。那么大家知道有多重?。俊矊W生操作稱量〕生:1千克師:1000克里面有幾個1克呢?〔1000個〕師:那么1000克和1千克哪一個重呢?〔相等〕我們一齊來讀一讀。師:老師想到超市買幾樣東西你能幫幫老師嗎?〔能〕[要求:請各組合作幫助稱出1千克的物品]學生匯報:我們組稱了6個蘋果是1千克師:通過稱量,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生:我發(fā)現(xiàn)這六袋物品重量一樣,都是1千克。生:我發(fā)現(xiàn)1千克的石頭少,1千克的餅干多。生:我發(fā)現(xiàn)雖然1千克的石頭少,1千克的餅干多,但是他們的重量是一樣的。師:你們的發(fā)現(xiàn)可真多!謝謝大家的幫助。師:如今我們每人輪流掂一掂,試一試這1千克的感覺,各小組也可以交換物品試一試。師:感覺怎么樣。生:我覺得1千克很重。生:我覺得1千克比1克重多了。生:我覺得1克比1千克輕很多。師:真的嗎?好了,我們拿出1克和1千克的物品比一比。師:感覺怎么樣。生:1克很輕,1千克很重。生:1克比1千克輕很多。師:一般情況下,我們稱較重的物品用千克做單位,稱較輕的物品用克做單位。師:請同學們翻開書P86,還有不明白的地方嗎?四、聯(lián)絡生活,穩(wěn)固練習同學們學了這么多知識,熊貓老板很想請大家去他的超市幫助,你愿意嗎?聽聽熊貓老板的要求吧?〔想成為我的職員可不容易,要經過三關的考驗。英勇的小朋友請來吧!〕你們有信心嗎?第一關:1、書P88頁2。2、書P89頁4。3、書P89頁5。第二關:判斷提?!矊W生用動作判斷〕〔1〕一個1角硬幣重1克,10個1角硬幣重1千克?!病场?〕5千克比5000克要輕一些。〔〕〔3〕小明重25千克?!病场?〕1千克鐵比1千克棉花重?!病车谌P:亮亮去春游寫了一篇日記請小組合作找出不對的地方并改正?!舱n件出示〕亮亮今天春游啦!他為自己準備了可口的食物:有50千克重的兩個,150克重的一個...他們班玩耍的地點是動物園,在那里亮亮看到了許多動物,他最喜歡重達3000克的、和脖子長達3克的。五、有獎競猜活動師:這節(jié)課同學們學得這么好,老師想送些禮物給大家。請看,想要嗎?師:呵呵,都想要,不過,得先猜猜它有多重?哪個小組猜對了獎品就是你們組的!〔每組一分物品學生通過掂一掂,估一估說出重量。〕六、小結。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7教學目的:1、通過情景圖,提出數(shù)學問題,并通過解決數(shù)學問題,體會解決問題的方法。2、求一樣加數(shù)的和用乘法計算,初步認識乘法,理解各部分名稱,理解乘法算式的意義。教學重點:把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并能理解乘法算式的意義。分清幾個幾。教學難點:理解乘法的意義。教學準備:小黑板:(判斷)列示教學過程:一、學習新課1、出示情景圖。觀察畫面。在兒童樂園里,孩子們有的坐飛機、有的坐火車,有的劃船,有的玩游戲。你能從中找出哪些數(shù)學信息,并根據該數(shù)學信息提出數(shù)學問題?生提問:坐飛機的有幾人?坐火車的有幾人?劃船的有幾人?做游戲的一共有幾人?選一個來解決問題。有多少人坐小飛機?怎樣列式?2+2+2+2=8(人)這個算式里有幾個2?4個2。像這樣4個2相加的問題,我們除了可以用加法列式,還可以用乘法來表示:(1)2×4=8(人)或4×2=8(人)(2)讀法:2×4讀作2乘4,4×2讀作4乘2(3)各部分的名稱。乘號和加號的區(qū)別。2表示一樣的加數(shù),4表示有幾個一樣的加數(shù)。8表示4個2相加的和。即4×2的積。(4)意義:表示4個2相加。2、你能用乘法解決其他幾個問題嗎?并說出算式的意義,及各部分的含義。坐火車的有幾人?4×6=24(人)或6×4=24(人)表示6個4相加.6從哪來?劃船的有幾人?3×3=9(人)表示3個3相加3、觀察這幾個問題的解答,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怎樣的加法算式才能改寫成乘法算式)小結:求幾個一樣加數(shù)的和用乘法計算比擬簡便。二、練習1、判斷題。A:B:求一共有幾個蘋果怎樣列式?為什么能用乘法?為什么不能用乘法?用乘法計算的條件:求幾個一樣加數(shù)的和。1、試一試P5請生自己看圖,看懂了什么?說一說。每棵樹上有3只小鳥,4棵樹上一共有幾只小鳥?一共有多少個小矮人?(每盒有7個,2盒有幾個。)加法算式?乘法算式?意義?2、看算式,寫出表示幾個幾相加.5×89+9+96×28+8+8+8板書:兒童樂園坐飛機的有幾人?坐火車的有幾人?劃船的有幾人?做游戲的有幾人?2+2+2+2=8(人)4+4+4+4+4+4=24(人)3+3+3=9(人)1+2+3=6(人)2×4=8(人)4×6=243×3=9讀作:2乘4表示6個4表示3個34×2=8(人)讀作:4乘2表示4個2求幾個一樣加數(shù)的和用乘法計算較簡便作業(yè):1、讀書P4-52、看算式寫出表示幾個幾相加。6+6+6+63+3+3+3+35+510+10+107+7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8在教學《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進位加法》時,我雖然注意了知識間的互相遷移,重視了用學生已有的知識根底構建新的知識內容,消除了學生對新知識的生疏感,但處理的還是不夠細致,對問題的剖析不夠透徹,對課本的解讀不夠深化,還有就是對學生的豎式書寫的方式習慣要求不夠嚴格,導致錯誤的情況仍然存在。存在錯誤情況有:1、學生抄錯題。在列豎式時將數(shù)字或者運算符號抄錯,導致錯誤率高。2、學生書寫不標準。例如個位和個位對齊,十位和十位對齊,學生在書寫時由于不標準會導致計算時將數(shù)位看錯,造成錯誤;還有就是最底下的橫線必需要求用直尺畫,這樣更加美觀。3、計算時,尤其是減法運算時,會出現(xiàn)倒減〔從高位減起〕的情況。4、計算時的進位和退位的“1”會經常忘記計算。5、等號的后面往往忘記寫得數(shù)。面對這些錯誤,我認為重要的是整合錯誤資。我和學生一起找錯誤,抓典型事例,分析^p錯誤的所在,是粗心的錯誤還是方法的錯誤,或者是其他的錯誤。讓學生在作業(yè)中反思自己的錯誤,做到自己檢查,自己改正。還可以在課堂上引出錯誤,例如提問“我們從十位算起可以嗎?”勾起學生的考慮,防止類似的錯誤。這些是我們在課堂上能做的,但計算題的內容畢竟有別與其他內容的學習,它更要學生養(yǎng)成細心做題的習慣。所以,在糾錯的道路上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也非常重要。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9教學目的:1、經過實際的觀察和操作,初步認識線段,會用自己的語言描繪線段的特征,會數(shù)簡單圖形中線段的條數(shù),會選擇適宜的工具畫線段。2、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理論才能,使學生具有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心理傾向,以及與同伴合作的良好意愿,進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數(shù)學事實。教學重點:認識線段的特征,形成線段的表象。教學過程:一、直觀感受,認識線段。1、假如要把線段用圖表示出來,它會是什么樣子的呢?請小朋友閉上眼睛,在腦子里想象一下線段的樣子。2、〔課件出示線段圖〕線段是什么樣子的?師根據學生描繪介紹端點。3、學生完好描繪線段的特征。4、再次閉上眼睛,在腦子里記住線段的樣子。5、這是剛剛的線段,〔課件逐步演示旋轉〕它變了,如今還是線段嗎?為什么?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6、師:是啊,不管方向怎么改變,只要是直直的,有兩個端點,它就是線段。讓我們來看看下面那些是線段?!矊W生區(qū)分線段〕7、〔隱去非線段,留下線段〕這些都是線段,仔細觀察,它們有什么一樣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8、師小結過渡。二、回歸生活,體驗線段1、我們的生活中藏著許多線段?!渤摺衬銈兛?,這把尺的一邊,就可以看成是一條線段,這兩端是它的兩個端點。這把尺上還有線段嗎?2、〔數(shù)學書〕你能在數(shù)學書的封面上找到線段嗎?同桌互相指一指。3、黑板上有線段嗎?誰把它找出來?4、直尺、數(shù)學書、黑板的每一條邊都可以看成是線段。生活中的線段可多了,我們一起來找一找。小朋友兩人一組,你指給我看我指給你看。5、全班交流。三、理論操作,感悟畫法。1、生活中的線段太多,我們說也說不完,能不能想個方法把它畫下來呢?想一想,可以用什么來畫線段?為什么?2、請小朋友選擇你喜歡的工具,自己試著畫一條線段。3、交流。你是用什么工具畫的?〔指名演示畫線段〕你是怎樣畫的?4、誰也是這樣畫的?你們是用什么工具畫的?5、誰畫線段的方法和他們不一樣?6、師:我不同的情況下,可以選擇適宜的工具來畫,在這么多工具中,你最喜歡什么?為什么?7、師:尺子是我們常用的畫線段工具,用尺畫線段,不僅畫得好,還特別方便,尺的用途可大了,將來我們還可以用它來測量、設計圖紙。8、學生用尺任意畫不同的線段。全班評議、欣賞。四、多種方法,深化認識。1、〔出示紙〕你能用紙折出一條線段來嗎?試試看。2、交流。你折的線段在哪里?誰折的線段比它長〔短〕?3、幾條方向不同的線段圍起來,還能拼成我們認識的圖形。這些圖形各是由幾條線段圍成的?〔學生數(shù)一數(shù),填一填?!?、反應。猜猜看六邊形由幾條線段圍成?七邊形呢?你怎么知道?5、小結。今天,我們認識了你能向大家介紹一下線段嗎?6、師:一條線段看起來不起眼,很單調,幾條方向不同的線段能圍成我們認識的各種圖形,許多線段還能組成很神奇的精巧圖案。〔欣賞〕7、漂亮嗎?我們也來試一試,畫一畫,做一名小小設計師。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10第一課時:同級運算教學目的:1.知識與技能:掌握兩級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并可以進展正確運算。2.過程與方法:通過情境理解乘加的運算順序,通過知識遷移應用到除加或除減混合運算,學會解答兩級兩部混合運算。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數(shù)學的意識。教學重點:掌握含有兩級的兩步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教學難點:知道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教學過程:一、復習舊知:說出各題的運算順序,再計算。16+9+8=32-10-6=25+20-10=48-8+17=二、探究新知(一)仔細觀察,搜集信息,解決問題圖書閱覽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來了38人,閱覽室里下午有多少人?問題:1.同學們做什么呢?2.從圖中你獲得了哪些和讀書有關的信息啊?3.要求“閱覽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該怎樣列算式?(二)反應交流,總結加減運算的順序分步算式綜合算式53-24=2953-24+38=6729+38=67問題:像53-24+38這樣的算式是綜合算式,能說說你是按怎樣的運算順序進展計算的嗎?小結: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只有加法、減法運算時,要按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三)學習脫式計算格式53-24+38=29+38=67問題:1.這道題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說明:(在“53-24”的下面畫上橫線)為了清楚地看出運算的順序,可以脫式進展計算,呈現(xiàn)出運算的順序和每次計算的結果。在算式的下面寫出第一步計算的結果(29),還沒有參加計算的數(shù)照抄下來(+38),在算式的下面再寫出第二步計算的結果(=67)。注意:把等號上下對齊。問題:2.在書寫時,我們應該注意什么?3.誰能完好地說說這道題我們是怎么算的啊?(四)穩(wěn)固脫式計算格式,體會同級運算的順序48-8+17=15÷3×5=問題:1.你能把這兩道題寫成脫式計算的格式嗎?2.這個算式(15÷3×5)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這樣的題我們是按什么順序計算的?問題:想一想,說一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小結: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二)下面的計算對嗎?假如不對,把它改正過來問題:1.誰讀懂題目的意思了?2.第2題哪錯了?3.第3題哪錯了?4.這些綜合算式按什么順序進展計算啊?四、課堂作業(yè)作業(yè):第50頁練習十一,第1題、第2題。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11教學目的:1、引導學生學會讀簡單的統(tǒng)計圖表,學會從統(tǒng)計圖表中盡可能多地獲取信息。2、通過實例,使學生認識條形統(tǒng)計圖〔1個表示1個單位〕及統(tǒng)計表。3、引導學生經歷簡單的數(shù)據統(tǒng)計過程,讓學生進一步學習簡單的搜集、整理和描繪數(shù)據的方法。教學重點:使學生會看統(tǒng)計表和條形統(tǒng)計圖,并能完成相應的圖表;能根據統(tǒng)計圖表中的數(shù)據作出預測。教學難點:使學生對數(shù)據的描繪和分析^p過程有所體驗。教學過程:一、開課。二、談話引入同學們,你們喜歡看電視嗎?那你們都喜歡什么樣的電視節(jié)目呢?那老師調查一下都誰喜歡看卡通片呢?還有別的節(jié)目嗎?呀!老師忘了剛剛調查的情況了?怎么辦哪?好!我們就來看看這張統(tǒng)計圖。今天,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下怎樣從統(tǒng)計圖和統(tǒng)計表中獲取信息,也就是怎樣讀懂簡單的統(tǒng)計圖和統(tǒng)計表。板書:讀統(tǒng)計圖表三、探究新知1、讀統(tǒng)計圖〔1〕讀縱向統(tǒng)計圖。課件顯示“二〔1〕班同學喜歡的電視節(jié)目統(tǒng)計圖”〔小組內交流這幅統(tǒng)計圖告訴你些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全班交流引導學生認識:a、“二〔1〕班同學最喜歡的電視節(jié)目統(tǒng)計圖”是這幅統(tǒng)計圖的名稱。b、橫著看:新聞、卡通片、體育、電視劇、歌舞等詞表示節(jié)目名稱。c、豎著看:左邊從下往上依次有0、1、2、3、、、13,這些數(shù)代表詳細的人數(shù)?!不蛎啃卸加?3個格子,1個代表1個單位〕左上角“人數(shù)”一詞還告訴我們這里使用“人”做單位名稱。d、用直條的高矮表示最喜歡某種電視節(jié)目人數(shù)的多少。它的特點是能直觀的看出數(shù)量的多少。e、直條用不同顏色表示,相鄰節(jié)目之間的空格是為了更直觀、更鮮明地表示各個數(shù)量,同時也起了美觀作用。舉例說明怎樣根據直條的高矮讀各個節(jié)目的最喜歡的人數(shù)。〔配合課件演示〕〔同學們,請大家考慮一下,隨著年齡的增長,看卡通片的同學們還會這么多嗎?你是怎么想的?〔2〕讀橫向統(tǒng)計圖?!步榻B橫向統(tǒng)計圖?!搏@取信息。讓學生從圖中獲取信息,再與同伴交流,看誰從圖中理解的信息最多?!踩嘟涣??!灿懻?。假如班上要組織單項體育賽,你認為組織哪項比賽會最受歡送?為什么?2、讀統(tǒng)計表課件顯示課本第88頁“某地1995~20xx年安裝情況統(tǒng)計表”〔1〕指導觀察,獲取信息。讓學生認真觀察,再在小組內討論:從表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你又想到什么?〔2〕全班集體交流?!仓该诖穑龑W生認識:a、“某地1985~20xx年安裝情況統(tǒng)計表”是這張統(tǒng)計表的名稱,它告訴我們本表的統(tǒng)計內容。b、統(tǒng)計表的第一行是年份,從1985年開場,每隔5年統(tǒng)計一次。c、統(tǒng)計表的第二行是這個地區(qū)安裝的部數(shù)。d、從表中看1985年安裝很少,只有18部,以后每5年統(tǒng)計一次,數(shù)量逐年增加?!卜謩e解釋其數(shù)量〕〔提出問題如今這個地區(qū)可能有多少部?小組交流,指名答復。3、認識統(tǒng)計圖、統(tǒng)計表的作用。四、小調查剛剛我們已經認識到了統(tǒng)計圖表對于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有很大幫助。下面,我們就來實際地體會一下。請同學們看大屏幕,我們要進展調查的一些簡單要求?!泊笃聊伙@示〕1、以小組為單位調查你們小組同學的睡眠時間。2、用你喜歡的方法作記錄。3、根據你的記錄制作統(tǒng)計表、統(tǒng)計圖。4、組內交流你的統(tǒng)計圖表。并選出代表匯報。全班匯報、交流。五、全課總結你今天有哪些收獲?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12[教材簡析]本課教材是幫助學生把平均分的不同方法加以整合,讓學生體會到把一些物體平均分,既可以每幾個一份地分,也可以平均分成幾份地分,分的過程雖然有所差異,但分的結果是每份都是一樣的,從而在整體上理解平均分的含義。教材設計了一個開放性的例題,并就其中的一種結果,提醒了兩種不同的分的過程,然后再引導學生對其他各種不同的分法展開進一步討論和交流,體會平均分的每一種結果可以從不同的分的過程中得到。想想做做中的題目進一步通過各種不同的情景下的平均分問題,有層次地讓學生逐步加深對平均分本質特征的認識。[教學目的]1.繼續(xù)讓學生經歷平均分的活動過程,體會平均分的兩種操作方法,通過操作,進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質特征。2.通過與生活實際相聯(lián)絡的開放題的教學,增強學生的數(shù)學應用意識,進步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才能,并從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起學習數(shù)學的信心。3.在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數(shù)學學習習慣。[教學過程]一、初步感知,鋪墊準備1.老師在磁性黑板上展示8個圓片。⑴提出要求:①把它們平均分成4份,看看每份有幾個?②把它們每4個一份的分,看看能分成幾份?⑵學生拿出自己的圓片動手操作,同時讓兩個同學在黑板上分別操作上述兩種分法。2.提問:想一想,剛剛自己是怎樣分的,再觀察黑板上兩位同學分出的結果,這兩種分法的結果雖然不一樣,但是它們在分的過程中也有同樣要注意的地方,是什么地方呢?3.小結:這兩種分法雖然不一樣,但它們都把每份分得同樣多,所以都是平均分。[設計意圖:通過課始簡單的操作,讓學生進一步體驗平均分的不同分法,同時通過對操作的反思及兩種分法的初步比擬,使學生對平均分的本質特征有了初步的體會,為下面兩種分法的整合做好鋪墊。]二、動手操作,體會領悟1.創(chuàng)設情景:兔媽媽拿來一些鉛筆,準備將它們分給表現(xiàn)好的幾個小兔子,數(shù)一數(shù)共有幾枝?〔出示12枝鉛筆〕兔媽媽可以怎樣去分這12枝鉛筆呢?2.明確要求①出示條件:把12枝鉛筆平均分。②提問:平均分是什么意思?3.自主探究①你愿意來幫幫兔媽媽嗎?想一想應該怎樣分?②拿出12個圓片來代表12枝鉛筆,動手試一試。4.初步交流,總結兩種思路①誰來說說你是怎樣分的?讓一名學生展示他的結果,同時提問:他這樣分對嗎?為什么?還有其他同學也是這樣的嗎?②他們的結果都是這樣的,都分對了,但是他們又是怎么想的呢?老師先請上臺展示的這位同學說一說,然后繼續(xù)提問:其他同學的想法是不是都與他一樣呢?不一樣的說一說。③小結:雖然結果一樣,但他們所想的和剛剛分的過程卻可能并不一樣,有的是每幾個一份地分,有的是平均分成幾份,最后,他們所分的結果都是每份鉛筆的枝數(shù)一樣,因此都符合平均分。④看一看你的分法,是否符合要求?想一想,假如別人和你的分法一樣,他還可能是怎么想的?5.小組內交流①把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小組內交流。②小組討論:除了小組內的幾種分法以外是否還有別的分法?③小組內總結:你們小組共發(fā)現(xiàn)了多少種分法?把它們分別貼在小黑板上。6.展示后小結:把一些物體平均分有不同的分法,可以是每幾個一份地分,也可以是平均分成幾份地分,但不管用哪一種方法,最后結果是每一份是一樣的,都是平均分。[設計意圖: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中,要努力處理好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關系。學生在自主探究和獨立考慮中明晰了平均分的兩種根本策略,在與同伴的合作交流中,為把握平均分的本質特征積累了豐富的感性經歷。]三、穩(wěn)固應用,內化概念1.依次出示想想做做第1題、第2題、第3題、第4題。①先出示圖,引導學生進展觀察,知道都是平均分。②想一想,他們分別可能是怎么分的?讓學生在小組內從不同角度說一說分的過程。③獨立完成填空。④在小組內校對。2.想想做做第5題。①出示圖,學生仔細觀察。②一共有幾本書?你是怎么知道的?③假如是平均分的話,可以怎樣分呢?④獨立完成填空。⑤小結:像這樣每份同樣多,既可以看成是合起來一共有多少,也可以理解為是把一些物體進展平均分。3.想想做做第6題。①出示圖,說說圖上畫了什么?②兔子是怎樣分的?雞是怎樣分的呢?自己先說一說。③和同桌交流交流。[設計意圖:這里的每一個習題,都緊扣教學重點力圖為學生創(chuàng)設說的環(huán)境,讓學生在互相交流和合作的過程中,表述自己的想法,傾聽別人的意見,不斷完善自己的認識,同時樹立自信,并學會尊重別人。]四、全課總結,拓展延伸1.通過今天這堂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2.發(fā)散練習:有15個小朋友,要分成幾個人數(shù)相等的小組做游戲,可以怎樣分?你能想出幾種不同的分法?下課以后去分一分。[設計意圖:老師引導學生自己進展課堂小結,有助于知識的穩(wěn)固和自主學習才能的形成。課后的拓展促使學生將所學知識在理論中應用,在潛移默化中學生的數(shù)學應用意識得以形成。]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13教學目的:1、穩(wěn)固所學內容,能根據圖意列出連加的算式,說出是幾個幾相加。2、進一步體會乘法的意義,體會乘法和加法之間的關系。3、總結出1和0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總結出規(guī)律。教學重點:理解乘法的意義,能把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教學難點:有關0的乘法。教學方法:談話法,講授法,練習法教具準備:課本、電腦,實物投影儀。教學過程:一、復習導入。1、填一填〔投影出示〕3+3+3+3=〔〕〔〕7+7+7=〔〕〔〕5+5+5+5+5+5=〔〕〔〕6+6+6+6+6=〔〕〔〕2、寫出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43=12〔〕〔〕〔〕3、談話:神奇的魔術家今天給我們帶來了一個新的節(jié)目,同學們,你們想不想知道這個魔術是怎樣的?讓我們魔術家的表演吧!語言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新授。出示掛圖:第一幅圖引導學生仔細看圖,說說魔術師在變什么魔術?通過看圖你知道了什么?誰能根據這幅圖提幾個數(shù)。老師引導學生提問:第一幅共有幾頂帽子?幾只鴿子?板書:原來三頂帽子中一共有幾只鴿子?誰來解決他的問題?〔指定5名以上學生答復,老師在黑板上列式板書〕。提問:誰能列出加法算式?誰能列出乘法算式?出示掛圖:第二幅圖考慮:魔術師如今在變什么新把戲?誰看懂了?老師引導學生第二幅有幾頂帽子?幾只鴿子?老師想問問大家如今三頂帽子里一共有多少只鴿子學生答復,引導學生答復出0只。提問:誰能列出加法算式?誰能列出乘法算式?〔老師在黑板上列式板書〕。出示書中的考慮題: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引導學生考慮1和0的乘法算式的得數(shù)分別有什么規(guī)律?然后通過小組的合作,理論、體驗,最后總結要點,讓學生在理論中學習。結論:1和任何數(shù)相乘,得數(shù)就是這個數(shù)。0和任何數(shù)相乘,得數(shù)都是0。三、穩(wěn)固練習。1、提問〔1〕圖中一共有幾棵樹?你是怎么知道的?誰能列出加法算式?說的對嗎?為什么他說得對?誰能列出乘法算式?你為什么要這樣列算式?〔學生說出乘法算式的意義〕〔2〕樹上一共結了多少個果子?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來的?什么方法數(shù)得快、算得快?請你在書上列出加法和乘法算式?!沧寣W生比擬數(shù)數(shù)的方法、連加的方法、乘法哪種方法最快〕2、根據插圖,按順序答復?!?〕吊椅上如今坐了幾個人?指名上黑板列出加法和減法算式?!矊W生說出乘法算式的意義〕〔2〕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只要學生的問題符合題目內容,都要給予肯定。3、自主練習第4、5題。4、自我檢測:我學會了嗎?四、小結。同學們,這節(jié)課你知道了什么?你覺得自己的表現(xiàn)怎么樣?五、布置作業(yè)。提早預習下一課。板書設計:1+1+1=313=30+0+0=003=0教學反思:學生能根據圖意列出加法算式并說出算式的意義,列出乘法算式,并能和加法算式進展聯(lián)絡,學生在找0和1的乘法算式的規(guī)律時,很容易總結出規(guī)律,但在詳細做題時個別學生還是把乘法和加法的結果搞錯,應讓學生多多練習,加以穩(wěn)固。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14〖教學目的〗1.結合“擺碗筷”的詳細情境,經歷編制2的乘法口訣的過程,體會學習乘法口訣的學習過程與方法。2.掌握2的乘法口訣,會用已學的乘法口訣進展乘法計算,并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冀滩姆治鯺p〗本節(jié)課“做家務”〔2的乘法口訣〕是在學生學習了5的乘法口訣以及乘法意義的根底上進展教學的。教材呈現(xiàn)孩子“擺碗筷”的情境圖,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lián)絡嚴密。讓學生在詳細的操作中,探究筷子的雙數(shù)與根數(shù)之間的對應,填表表示這一對應關系,再根據這個表,寫出乘法算式,編制2的乘法口訣。學生經歷這個過程,不僅學習了2的乘法口訣,而且體驗了乘法口訣的學習過程和方法,將對學習后繼的乘法口訣產生積極的遷移和影響?!紝W校及學生狀況分析^p〗本校為鄉(xiāng)鎮(zhèn)村辦中心小學,學生的學習條件、學校的教學條件有待于完善,如缺少多媒體教室,不能運用多媒體進展教學。老師主要還是以掛圖和準備好的小黑板以及老師自制的教具為主要教學手段。由于本地區(qū)屬于城鄉(xiāng)結合地帶,大部分學生來自農村,家長大多都是以經營小生意為主,沒有時間和精力去檢查和輔導自己孩子的功課,以致于本班有部分學困生。針對這種現(xiàn)象,老師平時對這些同學總是耐心輔導,給予他們幫助,使得這些學生也都能順利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教學設計〗〔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師:同學們,你們在家里會做家務嗎?〔展現(xiàn)掛圖〕星期天,家里來了好多客人,爸爸媽媽都忙著招待客人,燒菜、做飯,小明也過來幫著做家務活,你們看〔老師指著掛圖,讓學生觀察〕小明在做什么呢?〔生:幫著擺碗筷。〕師:這節(jié)課,我們就通過“做家務〔擺筷子〕”這一情境來學習2的乘法口訣。〔板書課題:做家務〕〔二〕操作探究,學習新知1.看圖說一說。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小明擺碗筷這幅圖,從圖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同桌互相說說,再匯報。〕生:桌上擺了9個碗,3雙筷子,可能吃飯的有9人,應該擺9雙筷子,已擺好了3雙,還要擺6雙……師:請同學們看看小明是怎樣擺筷子的呢?〔一雙一雙地擺〕你們能幫助小明把其余的筷子擺好嗎?生:能。2.擺一擺,數(shù)一數(shù)?!?〕請每位同學用小棒代替筷子擺一擺。想一想:共要擺幾次。〔9次〕要求邊擺邊說:一雙筷子有2根,2雙筷子有4根……〔2〕學生自己動手擺,邊擺邊說?!矊W生活動,老師指導幫助,請個別同學示范。〕〔3〕匯報。你擺了幾雙筷子?共幾根?你是怎樣數(shù)的?〔4〕比一比看誰數(shù)得又對又快!〔有的學生一根一根地數(shù):1,2,3,4,…,18根;有的學生兩根兩根跳著數(shù):2,4,6,8,…,18根。〕先讓每個學生看著擺的小棒與同桌互相說,然后全班閉著眼睛說,小組內說,個別說。3.填一填?!灿眯『诎宄鍪具@個表格〕幾雙筷子123456789幾根筷子24〔1〕觀察考慮。這個表格表示什么意思?〔2〕試一試。獨立把書上的表格填完好。〔3〕交流訂正?!澳闾畹臄?shù)是幾?為什么填這個數(shù)?說說你的算法?!鄙?:我是邊擺小棒邊數(shù)邊填表。生2:我是先數(shù)一雙2根,2雙就是在一雙的根底上加2根,即用2連加的方法。4.試一試。〔1〕根據表格寫乘法算式。師:1雙筷子2根也就是幾個2?〔1個2〕,那么1個2是2,用乘法算式表示,你們會嗎?〔同桌交流、匯報。老師板書:1×2=2?!硯煟?雙筷子呢?〔2個2〕2個2是4,用乘法算式來表示又是怎樣的呢?〔交流、匯報。老師板書:2×2=4?!硯煟和瑢W們很聰明,那你們能根據表格寫出3雙、4雙、5雙……9雙所對應的乘法算式嗎?〔學生同桌交流后,獨立填寫算式,再匯報;老師按順序板書乘法算式?!场?〕根據乘法算式,編一編乘法口訣。師: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已學了5的乘法口訣。想一想,5的乘法口訣是怎么編的呢?你們能根據這9個乘法算式編出對應的2的乘法口訣嗎?〔能〕〔要求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3〕交流訂正。可讓個別學生說說他們的想法,其他小組同學補充,老師根據學生的答復按順序寫出乘法口訣。〔4〕學生齊讀乘法口訣。師:同學們真不簡單,自己編出了“2的乘法口訣”;仔細觀察,同桌討論“2的乘法口訣”有什么特點?!矊W生口述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老師用彩色粉筆圈注?!?.讀一讀、記一記。〔1〕按順序齊背。〔2〕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對口令?!?〕老師指表格中任一組信息,學生說口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