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肥胖現(xiàn)狀及其影響因素的探討南京醫(yī)科大學公共衛(wèi)生碩士(MPH)專業(yè)學位論文綜述肥胖現(xiàn)狀及其影響因素的探討包磊綜述汪華審校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迅速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相應的隨之提高,人們的生活飲食結構也伴隨著發(fā)生了變化。同時,由于公眾對于健康知識的缺乏,超重和肥胖日益成為影響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重要公共衛(wèi)生問題之一,它將引起一系列健康、社會和心理問題。肥胖本身也是一種由不良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以及環(huán)境和遺傳因素等多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謝性疾病,是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冠心病、心肌梗死、卒中、乳腺癌等多種癌癥發(fā)生的主要危險因素,被世界衛(wèi)生組織認定為影響健康的第5大危險因素,并且肥胖與這些非傳染性疾病發(fā)病、死亡的增加呈現(xiàn)出正相關關系。因此,肥胖應該引起公眾足夠的重視,現(xiàn)將肥胖的相關研究綜述如下:一、肥胖的概述肥胖(obesity)指機體長期的能量攝入超過能量消耗而引起能量平衡紊亂,導致機體過多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儲存,且脂肪的聚集可能引起人體生理功能出現(xiàn)異常或潛伏著誘發(fā)其他疾病的一種狀態(tài)。肥胖主要有單純性肥胖和繼發(fā)性肥胖兩種類型。無內分泌疾病或找不出引起肥胖的特殊病因的肥胖癥為單純性肥胖癥,是一種“與生活方式密切相關的,以過度營養(yǎng)、運動不足、行為偏差為特征的全身性脂肪過度增生的慢性病?!崩^發(fā)性肥胖主要指臨床上繼發(fā)于神經(jīng)一內分泌一代謝紊亂基礎上的肥胖病或遺傳性疾病所致的肥胖。肥胖癥患者的一般特點為體內脂肪細胞的體積和數(shù)量增加,體脂占體重的百分比(體脂%)異常增高,并在局部過多沉積。如果脂肪主要在腹壁和腹腔內積蓄過多,被稱為“中心型”或“向心性”肥胖,則對代謝影響很大。中心性肥胖是多種慢性病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診斷是否肥胖的方法有很多,正常情況下,18歲以上的男性體內脂肪量約占體重的15%?18%,女性約為20%?25%。此標準判斷肥胖不會導致漏診。但是,現(xiàn)在仍然沒有價格低,能快速、準確地測定人體內的脂肪量的方法。1、標準體重先按年齡或身高計算出標準體重,然后計算實測體重與標準體重之百分比,其值處于90%?110%為正常范圍,110%?120%診斷為過重,大于120%而無原因可1南京醫(yī)科大學公共衛(wèi)生碩士(MPH)專業(yè)學位論文尋,即可診斷為肥胖,但需要排除因肌肉發(fā)達和水分儲留所引起的體重增加。其分度標準是:120%?130%時稱輕度肥胖,在130%?150%之間稱中度肥胖,大于150%時稱重度肥胖。對于小于12周歲的兒童標準體重計算公式如下:1?6個月體重(kg)二出生體重(kg)+月齡X0.7(kg)7?12個月體重(kg)二出生體重(kg)+4.2(kg)+月齡-6)x0.4(kg)2歲?12歲體重(kg)=年齡x2(kg)+8(kg)對成人標準體重的計算,我國通常采用Broca改良公式:標準體重(kg)二身高(cm)-1052、體重指數(shù)在實際工作中,用體重指數(shù)和腰圍估計肥胖的程度是最實用的人體測量學指標。體重指數(shù)(bodymassindex,BMI),也稱體質指數(shù),算法是:BMI(kg/O)=體重(kg)/身高2(O)但在具體應用時還應考慮到其局限性,如對肌肉發(fā)達的運動員或有水腫的病人,體重指數(shù)值可能過高估計其肥胖程度;老年人的肌肉組織與其脂肪組織相比,肌肉組織的減少較多,計算的體重指數(shù)值可能過低估計其肥胖程度;相等BMI值的女性的體脂百分含量一般大于男性[7-10]。如有適當儀器條件時,同時測定體脂百分含量(體脂%)會有助于判斷肥胖程度。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對肥胖程序制訂了體重指數(shù)界限值(表1)[11-13]。表1WHO制定的體重指數(shù)界限表分類分類低體重正常體重超重l級肥胖2級肥胖3級肥胖BMI(kg/O)18.518.5?24.925?29.930?34.935?39.940世界衛(wèi)生組織肥胖專家顧問組,針對亞太地區(qū)人群的體質及其與肥胖有關疾病的特點,在2021年也曾提出亞洲成年人在不同體重指數(shù)和腰圍水平時,相關疾病發(fā)病危險度的界值,即體重指數(shù)在23.0?24.9為肥胖前期,大于25為肥胖,并建議各國應收集本國居民肥胖的流行病學以及疾病危險數(shù)據(jù),以確定本國人群的體2南京醫(yī)科大學公共衛(wèi)生碩士(MPH)專業(yè)學位論文重指數(shù)的分類標準。但以上數(shù)據(jù)不適用于太平洋島國的居民,這些人因體形高大、肌肉發(fā)達,須采用更高的切點來定義超重與肥胖(分別為BMI226和32),但目前資料尚嫌不足,僅作為參考指標。WHO針對亞太地區(qū)人群提出的BMI界限值的依據(jù)并沒有包括中國大陸和臺灣的數(shù)據(jù)。因此國際生命科學學會中國辦事處中國肥胖問題工作組根據(jù)對我國13項大規(guī)模流行病學調查,總計約24萬成人的數(shù)據(jù)匯總分析了體重指數(shù)與相關疾病患病率的關系,提出對中國成人判斷超重和肥胖程度的界限值,及結合腰圍來判斷相關疾病的危險度(表2)。腰圍(WaistCircumference,WC)指腰部周徑的長度,目前公認是衡量脂肪在腹部積蓄(即中心性肥胖)程度的最簡單、實用的指標。在BMI并不太高者,腹部脂肪增加(腰圍大于界值)似乎是獨立的危險性預測因素。同時使用腰圍和體重指數(shù)可以更好地估計與多種相關慢性疾病的關系[15-16]。表2中國成人超重和肥胖的體重指數(shù)和腰圍界限值與相關疾病*危險的關系分類體重過低**體重正常超重肥胖體重指數(shù)(kg/O)18.518.5?23.924?27.9228腰圍(cm)男:85?95女:80?90增加高極高男:85女:80――增加高男:295女:90―高極高極高*相關疾病指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和危險因素**體重過低可能預示有其他健康問題3、腰臀比腰臀比(Waisthipratio,WHR)是美國科研人員提出的一種簡單有效的檢測人體健康的方法,是在對身體不同部位的脂肪進行研究的基礎上提出的,即腰圍和臀圍之比。腰圍測量取站立位,測量骼前上峭與第12肋下沿連線的中點。臀圍則通過環(huán)繞臀部骨盆最突出點測定周徑。WHO建議在白種人中男性WHR21.0、女性WHR20.85定為腹部肥胖。有研究表明男性WHR0.86、女性WHR0.82為我國成年人肥胖的適宜切點。亞洲人與歐洲人比較,在較低水平的BMI即有較高的WHR,而我國人群特別是南方人,雖然高BMI者的數(shù)量不多,但實際上仍存在脂肪堆積和脂肪分布異常;另外,對于女性而言,身體中多余的脂肪通常儲存在臀部和大腿。因此,WHR3南京醫(yī)科大學公共衛(wèi)生碩士(MPH)專業(yè)學位論文作為向心性肥胖的衡量指標在我國肥胖癥的預防、控制工作中尤為重要。4、體脂肪率判斷法首先用不同的實驗方法如體密度法、同位素稀釋法或超聲波、生物電阻抗法、皮褶厚度法等計算出體脂肪率,再用下面的標準(表3)進行判斷。表3日本肥胖學會判斷肥胖標準男性(不分年齡)女性(6?14歲)女性(15歲以上)輕度肥胖20%以上25%以上30%以上中度肥胖25%以上30%以上35%以上重度肥胖30%以上35%以上40%以上注:以上是日本肥胖學會的判斷標準;在我國也可使用。歐洲、美洲國家用體脂肪率判斷肥胖的標準是(表4)表4歐洲、美洲國家判斷肥胖標準輕度肥胖中度肥胖重度肥胖男性12%?20%21%?25%25%女性20%?30%31%?33%33%密度測量法是測量體脂的金標準。利用人體脂肪組織與非脂肪組織的密度不同通過水下稱重和公式計算,得出體內脂肪含量。其優(yōu)點是精確度高、重復性好,缺點是不能測局部體脂。同位素稀釋法測定同位素和非同位素物質用以估算人體水、脂肪及其他組分。此法技術難度高,價昂。超聲測量可從聲像圖上分辨脂肪組織的邊界、厚度,與CT相關性好。此法無創(chuàng)、簡便、價廉,可測總體脂及局部體脂。生物電阻抗法(BLA)利用脂肪組織導電能力不如其他含電解質組織,從身體導電性或電阻抗程度計算人體脂肪組織百分比。此法快速簡便,適用于流行病學調查。皮下脂肪厚度測量以手指將皮膚提起,測定皮膚兩側間的厚度,以此來評估皮下脂肪厚度(subcutaneousfatthickness),常用肩脾下肌、朧二頭肌、肪三頭肌、骼峭、上腹壁、臍下方等部位,目前傾向于多處測量取均值。二、肥胖的流行病學一直以來,在全球肥胖癥的流行情況上存在不均衡性,表現(xiàn)在性別、年齡、文化、社會經(jīng)濟狀況、種族、歷史等因素對流行病學資料的影響。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膳食結構的改變和體力活動的日漸減少,使肥胖和超重情況,無論在發(fā)達國家4南京醫(yī)科大學公共衛(wèi)生碩士(MPH)專業(yè)學位論文或發(fā)展中國家,在成年人和兒童中,都以驚人的速度增長。WHO統(tǒng)計1999年度全球84個國家的資料,全球肥胖的患病率為8.2%。實行于1988?1991年的NHANES川研究顯示按照NCHS標準,33.4%20歲以上美國成年人超重,在這一年齡群中,估計有31.4%的男人和35.3%的女人超重。此外資料還顯示了,肥胖與人種、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之間的一些關聯(lián),以及超重比例的逐年增大趨勢。根據(jù)最近資料顯示:美國總體超重率為64.5%,肥胖率為30.5%,其中男性超重率為67.2%,肥胖率為27.5%;女性超重率為61.9%,肥胖率為33.4%。2021年英國肥胖率男女分別為22.4%和23.2%,超重率分別為43.9%和33.9%,從1993?2021年,超重率變化不大,但肥胖率男女分別增加了9.5%和6.8%,同時BMI處于20?25kg/O的人群男女分別下降了10.6%和8.5%。最近50年英國肥胖和超重比例大大增加了。Seidell等報道了1987?1991年荷蘭肥胖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出不論男女肥胖比例隨年齡增加而增加這一明顯趨勢,與受教育程度之間明顯成反比關系。1991年Rolland?Cachera等報道了在法國從出生到87歲BMI情況,按照WHO認可的超重標準,法國男性中的超重比例為39%,女性為26%,嚴重超重(30WBMIW39.9)在兩性中均為6%。1990?1991年由意大利統(tǒng)計研究院(腎丁人丁)執(zhí)行的意大利國家健康調查顯示,15歲以上意大利人中,超重情況依地區(qū)不同而不同。南部男性的超重比例為42.1%,女性為27.6%,而在西北地區(qū),男性為33.5%,女性為20.7%。通觀世界各國各地區(qū)的肥胖流行情況,歐美國家中肥胖較常見,其中美國肥胖問題最為突出,它所導致的疾病和死亡給國家?guī)砗艽髶p失。歐洲的情況稍好,其中東歐和英國肥胖問題較明顯,荷蘭等國家情況較好。在某些發(fā)展中國家肥胖比例正急劇升高,如加勒比地區(qū)、南美和東南亞等地。亞太地區(qū)肥胖的流行情況與歐美比較,亞太地區(qū)肥胖和超重情況較好。1995年韓國的全國營養(yǎng)普查發(fā)現(xiàn),按照1989年WHO認可的肥胖和超重標準,肥胖和超重率分別為1.5%和20.5%。泰國肥胖和超重率分別為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XXX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員工安全手冊(安全操作規(guī)程)
- 2025-2030全球汽車主動夜視系統(tǒng)行業(yè)調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國臺式振動臺行業(yè)頭部企業(yè)市場占有率及排名調研報告
- 2025-2030全球監(jiān)視雷達系統(tǒng)行業(yè)調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2025-2030全球碳納米粉行業(yè)調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國三重四級桿液質聯(lián)用儀行業(yè)頭部企業(yè)市場占有率及排名調研報告
- 2025-2030全球DRM數(shù)字版權保護技術行業(yè)調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國細胞活力檢測試劑盒行業(yè)頭部企業(yè)市場占有率及排名調研報告
- 2025-2030全球可重復使用墊料氣囊行業(yè)調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2025-2030全球顏色分選系統(tǒng)行業(yè)調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走新型城鎮(zhèn)化道路-實現(xiàn)湘潭城鄉(xiāng)一體化發(fā)展
- 江蘇中國中煤能源集團有限公司江蘇分公司2025屆高校畢業(yè)生第二次招聘6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語文】第23課《“蛟龍”探海》課件 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
- 2024版冷水機組安裝合同
- 北師版七年級數(shù)學下冊第二章測試題及答案
- GB/T 21369-2024火力發(fā)電企業(yè)能源計量器具配備和管理要求
- 2025年全體員工安全意識及安全知識培訓
- 第八章 客戶關系管理
- 新版人教版高中英語選修一、選修二詞匯表
- 2022年河北邯鄲世紀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試題及答案解析
- 萬物有靈且美(讀書心得)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