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中年級經(jīng)典誦讀校本教材_第1頁
小學中年級經(jīng)典誦讀校本教材_第2頁
小學中年級經(jīng)典誦讀校本教材_第3頁
小學中年級經(jīng)典誦讀校本教材_第4頁
小學中年級經(jīng)典誦讀校本教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臨澤縣鴨暖鄉(xiāng)中心小學校本課程PAGEPAGE2臨澤縣鴨暖鄉(xiāng)中心小學校本課程目錄江南(漢樂府)………………32.《鳥鳴澗》(王維)………………53.敕勒歌(北朝民歌)…………64.游子吟(孟郊)………………75.回鄉(xiāng)偶書(賀知章)…………86.詠柳(賀知章)……………97.涼州詞(王之渙)……………118.涼州詞(王翰)………………139.憶江南(白居易)……………1510.芙蓉樓送辛漸(王昌齡)……1711.鹿柴(王維)……………1912.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王維)………………2113.樂游原(李商隱)…………2314.望廬山瀑布(李白)………2515.獨坐敬亭山(李白)…………2716.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2817.望天門山(李白)……………2918.絕句(杜甫)………………3119.贈花卿(杜甫)………………3320.春夜喜雨(杜甫)……………3421.絕句(杜甫)………………3522.江畔獨步尋花(杜甫)………3623.江雪(柳宗元)……………3824.尋隱者不遇(賈島)…………3925.楓橋夜泊(張繼)……………4026.漁歌子(張志和)……………4127.元日(王安石)……………4328.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楊萬里)……………4529.石灰吟(于謙)………………4730.游園不值(葉紹翁)……………4831.題西林壁(蘇軾)………………4932.滁州西澗(韋應(yīng)物)……………5133.飲湖上初晴后雨(蘇軾)………5234.惠崇《春江曉景》………………5335.夏日絕句(李清照)……………54編寫說明我國是一個文明古國,由古至今,中國幾千年的文學之宗是詩,從唐詩宋詞到元曲,高潮迭起,名家輩出,精彩紛呈,璀璨奪目.中國古典文化,其知識之廣泛,包容之博厚,辭章之精華,內(nèi)涵之豐富,是任何一個民族都難以相比的。它不但是漢語言文字的典范和精華,而且更蘊含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和品格。是民族精神得以生長的深厚土壤,對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形成起著巨大的、不可缺少的作用。綜觀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我國是一個有著悠久詩教歷史的國家,詩教的思想一脈相承,詩歌的節(jié)奏始終激蕩在我們民族的血脈中。經(jīng)典文化可以澆灌鴨暖中心小學學生的心靈,可以讓他們更加熱愛自己的家鄉(xiāng),熱愛祖國。以愛促發(fā)展,以愛促行動,只要有愛,學生便會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成為一個品學皆優(yōu)的學生?;谝陨纤伎?,我們開設(shè)了《經(jīng)典誦讀》這一校本課程。旨在組織學生通過“直面經(jīng)典、誦讀背誦”的方式,使孩子們從小就獲得經(jīng)典古詩文的基本修養(yǎng)和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讓融會在經(jīng)典古詩文中的中華民族的智慧、風骨、胸懷,以及健康的道德準則和積極的人生信念,潛移默化地植根于孩子們的心里。讓孩子們在享受“與經(jīng)典為伴,與圣賢為友”的吟誦樂趣中,受到教育和啟迪。提高學生的人文修養(yǎng),積淀他們的文化功底,為孩子打好人生起步的根基。資料庫王維:資料庫王維:字摩詰(mójíé),人稱詩佛。他的詩句被蘇軾稱為“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碧仆蹙S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竟旁娮⑨尅盔B鳴澗:鳥兒在山中鳴叫。河流名。澗:夾在兩山之間的流水。閑:安靜、悠閑,含有人聲寂靜的意思??眨嚎占?、空空蕩蕩??仗?。這時形容山中寂靜,無聲,好像空無所有。月出:月亮出來。驚:驚動,驚擾。時:時而,偶爾。時鳴:不時地啼叫.【古詩今譯】在這個寂無人聲的地方,芬芳的桂花輕輕飄落在地上。靜靜的夜晚,使這春天的山林更加空寂。月亮升起,驚動了正在樹叢棲息的山鳥,它們清脆的叫聲在空曠的山澗中傳響?!竟旁娰p析】這首詩寫春山之靜。“靜”被詩人強烈地感受到了。為什么呢?是由于“山靜”,所以人靜。人靜緣于心靜,所以覺察到桂花的墜落。花落,月出,鳥鳴,這些“動”景,卻反襯出春山的幽靜。鳥鳴澗,是一處風景極優(yōu)美的地方。澗,是山澗,夾在兩山間的流水。這首詩描寫的是春山夜晚異常幽靜的景象。詩的大意說:在寂靜沒有人聲的環(huán)境里,桂花(四季桂)自開自落,好像可以感覺到桂花落地的聲息。夜靜更深的時候,景色繁多的春山,也好似空無所有。月亮剛出,亮光一顯露,驚動了樹上宿的小鳥,它們在春澗中不時地鳴叫幾聲。這首詩主要寫春山夜景?;?,月出,鳥鳴,都是動的,作者用的是以動襯靜的手法,收到“鳥鳴山更幽”的藝術(shù)效果。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咀⒃~釋義】川:指平原。敕勒川,大概因敕勒族居住此地而得名。陰山:陰山山脈,起于河套西北。橫貫于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中部偏西一帶。穹廬:游牧民族所住的圓頂帳篷。即今蒙古包。野:為了押韻,此處也可以按古音讀作yǎ。見:同“現(xiàn)”,這里不讀jiàn?!竟旁娊褡g】遼闊的敕勒川在陰山腳下。天空像一座巨大的帳篷,籠蓋了整個原野。蒼天遼遠空曠,草原一望無際,微風吹倒了牧草,露出了藏在草中的牛羊。名句賞析——“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毕鄠鬟@是北齊人斛律金所唱的敕勒民歌。這首歌原為卑語,后被翻譯成漢語。敕勒是南北朝時期北方的一個少數(shù)民族。居住在今山西北部和內(nèi)蒙古南部一帶。我的資料袋相傳這是北齊人斛律金所唱的敕勒民歌。這首歌原為卑語,后被翻譯成漢語。敕勒是南北朝時期北方的一個少數(shù)民族。居住在今山西北部和內(nèi)蒙古南部一帶。我的資料袋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咀髡弑尘啊棵辖迹?51-814),唐代詩人。字東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少年時居蒿山,與韓愈是好朋友。一生窮困,近50歲時才中進士。孟郊寫詩以寒苦之音著稱,追求奇特的構(gòu)思和瘦硬的語言風格,多表現(xiàn)下層民眾和自己的貧寒生活及遭遇,與賈島齊名,有“郊寒島瘦”之稱?!咀⒃~釋義】游子:離家遠游的人。意恐:擔心。寸草:小草。寸草心:此處指游子的心。三春暉:春天的陽光。這里比喻母愛。三春,初春、仲春、暮春,泛指整個春天。暉,陽光?!竟旁娊褡g】慈愛的母親手中的針線,離家遠行人身上的衣服。要遠行時密密地縫呵縫,心中擔憂兒子遲遲才回。誰說幼小的青草的心意,能報答得了春天的光輝?名句賞析——“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50歲才中進士,當上溧陽縣尉,這樣一個小官,結(jié)束了長年的漂泊流離生活,便將母親接來住。這首詩就寫于此時。詩以一個極為平常而又十分典型的生活細節(jié)揭示了母愛的偉大:老母牽針引線為臨行的兒子縫補衣裳,由于擔心兒子長時間不回來,就把針腳縫得非常細密,希望它能結(jié)實一點,更結(jié)實一點。慈母對兒子的篤愛之情,就這樣一針一線地縫進衣服中,隨著兒子千里萬里。這一平常而充滿了骨肉親情的生活場景,是我們每一個人都經(jīng)歷過的,所以能引起每一個讀者的共鳴,引起我們對母親的種種回憶和依戀。母愛是不期望報答,也是兒女所報答不完的,因為它像三春的陽光對小草的哺育,是無窮無盡的。詩歌畫面簡潔,語言樸素,而內(nèi)涵深厚,動人心弦,所以能膾炙人口,千古流傳。孟郊50歲才中進士,當上溧陽縣尉,這樣一個小官,結(jié)束了長年的漂泊流離生活,便將母親接來住。這首詩就寫于此時。詩以一個極為平常而又十分典型的生活細節(jié)揭示了母愛的偉大:老母牽針引線為臨行的兒子縫補衣裳,由于擔心兒子長時間不回來,就把針腳縫得非常細密,希望它能結(jié)實一點,更結(jié)實一點。慈母對兒子的篤愛之情,就這樣一針一線地縫進衣服中,隨著兒子千里萬里。這一平常而充滿了骨肉親情的生活場景,是我們每一個人都經(jīng)歷過的,所以能引起每一個讀者的共鳴,引起我們對母親的種種回憶和依戀。母愛是不期望報答,也是兒女所報答不完的,因為它像三春的陽光對小草的哺育,是無窮無盡的。詩歌畫面簡潔,語言樸素,而內(nèi)涵深厚,動人心弦,所以能膾炙人口,千古流傳。我的資料庫賀知章(659-744),唐代詩人。越州永興(今浙江蕭山)人。年青時就因為詩文寫得好而聞名。為人狂歡,與李白、張旭等合稱“飲中八仙”。他的詩清新疏朗而富有機趣,以《回鄉(xiāng)偶書》、《詠柳》等傳誦最廣。5.我的資料庫賀知章(659-744),唐代詩人。越州永興(今浙江蕭山)人。年青時就因為詩文寫得好而聞名。為人狂歡,與李白、張旭等合稱“飲中八仙”。他的詩清新疏朗而富有機趣,以《回鄉(xiāng)偶書》、《詠柳》等傳誦最廣?!咎啤抠R知章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未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注詞釋義偶書:偶然寫出來的。注詞釋義偶書:偶然寫出來的。鬢:耳邊的頭發(fā)。衰:古音讀作cuī。指鬢發(fā)稀疏、斑白?!竟旁娊褡g】小時候我離開了家鄉(xiāng),到老年才回來,家鄉(xiāng)的口音沒有改變而鬢發(fā)卻已斑白。孩子們看見我卻沒有人認識我,笑著詢問我是從哪里來的。名句賞析——“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這首詩看似平淡,卻內(nèi)蘊豐富。前兩句寫游子重回故鄉(xiāng),淡淡的敘述中含有不可言說的興奮和激動,詩人置身于故鄉(xiāng)熟悉而又陌生的環(huán)境之中,一路走來,心情頗不平靜:當年離家,風化正茂;今日返歸,鬢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三四句從充滿感慨的一幅自畫像,轉(zhuǎn)而為富于戲劇性的兒童笑問的場面?!靶柨蛷暮翁巵怼?。在兒童,這只是淡淡的一問,言盡而意讓;在詩人,卻成了重重的一擊,引出了他的無窮感慨,自己的年邁衰頹與反主為賓的悲哀,盡都包含在這看似平淡的一問中了。全詩就在這有問答處悄然作結(jié),而弦外之音卻如空谷傳響,哀婉備至,久久不絕。以如此簡短的語言寫出了所有游子的共同感受,這就是本詩千百年引起人們心靈震顫的重要原因。6.詠柳【唐】賀知章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詠:歌唱,贊美。詠:歌唱,贊美。碧玉:既指綠色的玉石,又指古代年輕貌美的少女。妝:打扮。絳:絲帶。注詞釋義注詞釋義古詩今譯古詩今譯像碧玉一樣打扮成的高高柳樹,千條萬縷的柳枝都垂下了綠色的絲條。不知道這細細的柳葉是誰裁剪出來的,乍暖還寒的二月春風恰似剪刀。名句賞析——“二月春風似剪刀?!薄氨逃駣y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深深地抓著了垂柳的特征,在詩人的眼中,它似美女的化身。高高的樹干,就像她亭亭玉立的風姿,下垂的柳條,就像她裙擺上的絲帶。在這里,柳就是人,人就是柳,兩者之間仿佛沒有什么截然的分別。而且“碧玉”也有雙關(guān)的意義。既在字面上與柳樹的翠色相合,又指年輕貌美的少女,與下面的“二月春風”恰相呼應(yīng)——這是早春的垂柳,還未到夏秋之際亭亭如蓋、樹蔭清圓的時候。然而,更妙的以下兩句:“不知細葉誰載出,二月春風似剪刀?!痹谫R知章之前,有誰想過春風像剪刀?把乍暖還寒的二月春風由無形化為有形,它顯示了春風的神奇靈巧,并使《詠柳》成為詠物詩的典范之作。春意闌珊春回大地乍寒乍暖乍暖還寒花香鳥語鶯歌燕舞花紅柳綠花團錦簇花明柳綠花枝招展春暖花開春色滿園春光明媚春意盎然柳暗花明鳥語花香百花盛開人面桃花萬紫千紅姹紫嫣紅碧水青山草長鶯飛桃李春風落紅遍地風和日麗春江水暖鶯啼燕喃草豐林茂蜂飛蝶舞新枝吐蕾碧水青山風和日麗春暖花開春色撩人春寒料峭春意闌珊紅杏出墻春深似海百花齊放百花爭艷姹紫嫣紅萬紫千紅春雨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春來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春風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春水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春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春山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春歸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7.涼州詞【唐】王之渙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guān)。作者背景作者背景王之渙(668-742),唐代詩人。字季陵,晉陽(今山西太原)人。豪放不羈,常擊劍悲歌。他的詩以描寫邊疆風光著稱,并多被當時樂工傳唱。代表作有《涼州詞》、《登鸛鵲樓》等。涼州詞:涼州詞:又名《涼州歌》,唐代傳唱于涼州的樂曲名。涼州,在今甘肅武威。仞:長度單位。古時七尺或八尺為一仞。萬仞,形容極高。羌笛:古時西北少數(shù)民族所吹的一種管樂器。楊柳:指《折楊柳》曲調(diào)。何須:何必。度:經(jīng)過。玉門關(guān):在今甘肅敦煌西,是唐時通往西域的要路關(guān)口。古詩今譯古詩今譯奔騰的黃河就來自云端,一座孤城外是萬仞高山。吹羌笛的就不要怨楊柳不綠,春風從來未到過玉門關(guān)。名句賞析名句賞析“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guān)?!边@首詩,描寫了壯闊蒼涼的邊塞景物,抒發(fā)了守衛(wèi)邊疆的將士們凄怨而又悲壯的情感。詩的首句寫自下而上對黃河的遠眺,次句寫邊塞環(huán)境的險惡,兩句合在一起,用大筆寫意的手法,渲染刻畫了邊塞風光的雄奇蒼涼和邊防戰(zhàn)士們生活環(huán)境的艱苦惡劣。后兩句筆鋒一轉(zhuǎn),引入羌笛之聲。折楊柳送別本是唐人風習,羌笛吹奏的《折楊柳》曲詞更能引起思鄉(xiāng)的離愁??扇缃裨谶@玉門關(guān)外,春風不度,想要折一枝楊柳聊寄別情也不可能,這怎能不讓人更感悲傷。全詩表現(xiàn)了盛唐詩人悲涼慷慨的精神風貌。8.涼州詞【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詩人背景詩人背景王翰(生卒不詳),唐代詩人。字子羽,并州晉陽(今山西太原)人。性格豪放,能文善詩。與后來的大詩人杜甫很有交情。他的詩流麗暢達,七絕《涼州詞》是流傳很廣的名篇?!咀⒃~釋義】涼州:今甘肅河西走廊一帶,是戍邊的要地。葡萄美酒:指西域盛產(chǎn)葡萄,可釀制美酒。夜光杯:傳說中用白玉做成、夜間能發(fā)光的酒杯。這里泛指珍貴精美的酒杯。催:催促。沙場:曠沙平野。后多用來指戰(zhàn)場。古詩今譯甘醇的葡萄酒裝滿了夜光杯,剛準備喝時馬上傳來琵琶的促催聲。我醉倒在沙場上你不要見笑,自古以來出征打仗的有幾個人還能回來?名句賞析——“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這首詩沒有直接描寫戰(zhàn)爭場面的險惡,也沒有具體敘述邊疆生活的艱苦,而是從出生之前的飲酒寫起。開篇第一句就充分寫出了地方特色。甘醇的美酒,精致的酒杯,表明了美好的生活象征著生命的珍貴。但是,這次痛飲之后,就要奔赴戰(zhàn)場,立即面臨生死的考驗。而從古到今,真正能從殘酷的戰(zhàn)爭中活著回來的又有多少人呢?難怪他們要一醉方休。詩中以生活的美好與戰(zhàn)爭的殘酷做對比,抒發(fā)了人生感嘆,盡管這首詩的格調(diào)是悲壯蒼涼的,但不悲觀絕望;詩人對生活充滿熱愛,對死亡并不畏縮,“醉臥沙場”一語尤其顯示出豪邁的氣概。9.憶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作者背景】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我國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注詞釋義】憶江南:詞牌名。諳:熟悉。江花:江邊的花朵。一說指江中的浪花。藍:藍草,葉子青綠色的可以用來制作染料。憶:懷念?!竟旁娊褡g】江南是個好地方,那里的風景我熟悉。日出時,江邊紅花比火還紅艷,春天里,一江綠水仿佛被藍草浸染。怎能讓人不常常思念美好的江南?名句賞析——“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边@是一幅五彩的畫,畫出了江南好。這首詩開篇就感嘆“江南好”,江南好,好在何處,當然是一言難盡,而一首詞的篇幅很小,容不得詳細敘述,白居易在這里選擇了江花和春水,襯以日出和春天的背景,顯得十分鮮艷奇麗,生動地描繪出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叭粘觥倍鋵φ坦ふ拭鼷?,是一句廣為后人傳誦的名聯(lián)。在作者筆下,江花與火對照,花的紅艷令人贊嘆;描繪江水,綠、藍并舉,水色的碧綠深濃似在眼前。短短兩句十四個字,寫盡了江南春日勝景。如此美麗的景色,怎能不使作者魂牽夢繞?因此,末句“能不憶江南”便自然流出,而作者對江南的憶念之情,對江南贊美之情也在不言中洋溢出來。10.芙蓉樓送辛漸【唐】王昌齡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咀髡弑尘啊客醪g(西元698-756年)字少伯,世稱王龍標,京兆長安(今陜西西安)人,漢族。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后人譽王昌齡為“七絕圣手”。他的邊塞詩氣勢雄渾,格調(diào)高昂,充滿了積極向上的精神。世稱王龍標,有“詩家天子王江寧”之稱,存詩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齡集》等。【注詞釋義】芙蓉樓:故址在今江蘇鎮(zhèn)江。辛漸:詩人的朋友。吳:古國名。這里指鎮(zhèn)江。平明:清晨天亮時。楚:古國名。吳、楚,泛指潤州一帶。因潤州春秋時屬吳,戰(zhàn)國時屬楚。冰心在玉壺:形容心地純潔,表里如一。冰心,像冰一樣澄明的心。玉壺,玉做的晶瑩的壺?!竟旁娊褡g】滿江寒雨綿綿連夜來到鎮(zhèn)江,黎明送客時楚山也形單影孤。遠在洛陽的親友如果問起我,就說是心地純潔如冰心玉壺。名句賞析——“一片冰心在玉壺?!痹娙说呐笥研翝u即將取道揚州,北上洛陽。正江寧(今江蘇南京)任職的詩人,親自送行到了潤州,在西北城樓(即“芙蓉樓”)為他餞行,并寫下這首詩。前兩句寒冷的夜雨,滔滔的江流,連朦朧的遠山也顯得孤單,這種景象襯托出詩人對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但詩的重點卻在后兩句。朋友此番遠行的目的地是洛陽,那里有詩人眾多的親人和朋友。詩人深深思念洛陽的親友,并想象他們也同樣思念著自己。他囑托辛漸,當親友們問起來,就說我的內(nèi)心依然純潔無瑕,就像冰那樣晶瑩,像玉那樣透亮。詩中用一個巧妙的互相映襯的比喻,來形容一種純潔完美的品格,顯示出很高的語言技巧,給人留下了難忘的印象。滿招損,滿招損,謙受益。(尚書)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羅梅坡)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名言名句11.鹿柴【唐】王維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咀⒃~釋義】鹿柴:地名,在今陜西藍田縣西南的終南山下。王維在這里有別墅。柴,讀作zhài,同“寨”、“砦”。用于防守的柵欄、籬笆等。但:只。返景:夕陽的回光返照。景,讀作yǐng,同“影”,這里指日光。復:又。青苔:深綠色的苔蘚植物,生長在潮濕的地面上?!竟旁娊褡g】空曠的山中看不見人,只是能聽見說話的聲音。夕陽的光線射入深林,重新照映在青苔之上。【名句賞析】這首詩是王維的名作之一,寫出了作者在山間別墅所觀察到的山空林深、夕陽返照的黃昏景致。前兩句寫接近傍晚的時候,空曠的山間已經(jīng)看不見人的蹤影,只是從樹林深處,還隱約能聽到一些斷續(xù)的話語聲。這里的“響”,不是喧鬧的意思,而是聲音的意思。用一個“響”字襯托,更顯出空山深林的幽靜。后兩句寫夕陽的余輝,橫斜地透過濃密的樹林,重新照射在貼近地面的青苔上。由于林深樹密,綠蔭如蓋,白天的陽光無法穿透。一個“復”字透出只有早晚橫射的光線才能進入林中。這樣一形容,更增添了一種寂靜幽深的感覺。這首小詩,通過描寫山林景致的“靜”,來表達詩人心境的“靜”,情景交融,意味深長。12.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王維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注詞釋義】九月九日:即重陽節(jié)。古時在這一天,有佩插茱萸、登高飲菊花酒來避災的習俗。九月九日:即重陽節(jié)。古時在這一天,有佩插茱萸、登高飲菊花酒來避災的習俗。山東:指華山以東(今山西),王維的家鄉(xiāng)就在這一帶。異鄉(xiāng):他鄉(xiāng)。倍:加倍,更加。遙知:遠遠推想。茱萸:又名越椒,是一種有濃烈香氣的植物,據(jù)說可以祛邪、避災?!竟旁娊褡g】獨居他鄉(xiāng)是外來的客,每逢佳節(jié)更加懷念家鄉(xiāng)和親人。遙想弟兄們在登高的地方,都插上茱萸只少了我一個人。名句賞析——“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边@是王維的一篇思鄉(xiāng)懷親的名作。前兩句寫自己獨自漂泊在遙遠的他鄉(xiāng),日夜思念著故鄉(xiāng)和親人,每逢佳節(jié)來臨,孤獨的感覺更加深刻,思鄉(xiāng)懷親之情也會倍加銘心刻骨。這里所說的“佳節(jié)”,雖然泛指一般的美好節(jié)日,但更是為本詩所寫的“九月九日”(即“重陽節(jié)”)作鋪墊。后兩句寫重陽節(jié)是親人們團聚的日子,古來就有登高飲酒、佩插茱萸的風俗。而今,詩人想象著兄弟們成群結(jié)伴、登高飲酒的情景,同時他也設(shè)想因為自己無法親臨盛會,共享歡樂,兄弟們也會感到一種無法團聚的缺憾。這首詩從對方著筆,展開想象,更加顯得情深意厚,并給人以無限的回味和遐想。你知道重陽節(jié)的來歷你知道重陽節(jié)的來歷嗎?農(nóng)歷九月九日,為傳統(tǒng)的重陽節(jié)。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jié)又稱“登高節(jié)”。還有重九節(jié)、茱萸、菊花節(jié)等說法。重陽節(jié)是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而形成的漢族傳統(tǒng)節(jié)日。慶祝重陽節(jié)一般會包括出游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九在數(shù)字中又是最大數(shù),有長久長壽的含意,況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獲的黃金季節(jié),重陽佳節(jié),寓意深遠,人們對此節(jié)歷來有著特殊的感情,唐詩宋詞中有不少賀重陽,詠菊花的詩詞佳作。作者背景李商隱(812-858),唐代詩人。字義山,號玉(奚+谷)生,懷州河內(nèi)(今河南沁陽)人。一生都寄人籬下,懷才不遇。他擅長寫駢體文和詩歌,詩以七律最出名。與杜牧齊名,后世稱“小李杜”,又與溫庭筠并稱“溫李作者背景李商隱(812-858),唐代詩人。字義山,號玉(奚+谷)生,懷州河內(nèi)(今河南沁陽)人。一生都寄人籬下,懷才不遇。他擅長寫駢體文和詩歌,詩以七律最出名。與杜牧齊名,后世稱“小李杜”,又與溫庭筠并稱“溫李”?!咎啤坷钌屉[向晚意不適,驅(qū)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注詞釋義】樂游原:長安樂南方的游覽勝地。地勢高而宏敞,西漢曾在這里建有宮苑。向晚:將近傍晚。不適:不愉快。【古詩今譯】黃昏時分心緒煩悶,駕車登上郊外古原。夕陽燦爛無限美好,只可惜已接近黃昏。名句賞析——“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弊怨旁娙嗽~客,善愁多思,而每當?shù)歉咄h,送目臨風,更易引動無窮的思緒:家國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錯綜交織,所悵萬千,殆難名狀??墒?,這次他驅(qū)車登古原,卻不是為了去尋求感慨,而是為了排遣他此時的“向晚意不適”的情懷。古原蒼茫的氣勢,開闊的視野,讓他心情豁然開朗。在夕陽的映照下,西天的絢爛的晚霞發(fā)出奪目的光彩,這壯麗的景色給他異常的感動,使他不由得發(fā)出“夕陽無限好”的贊嘆。然而這贊嘆所引起的更多的是惋惜和遺憾,因為他想到自己的年齡和身世,想到大唐帝國正走向衰落的命運,他痛感人生和時代雖是如此美好,但它們終究已很有限,正無可挽回地在漸漸消逝。這無可奈何的命運使他對眼前美好的景色充滿留戀,又十分哀傷。詩的后兩句表達了人類一種普遍的情感,引起后人廣泛的共鳴,成為傳誦人口的警句。14.望廬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咀髡弑尘啊坷畎祝?01-762),唐代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附近)。作品極富浪漫色彩,感情強烈,善用比興、夸張的表現(xiàn)手法,形成了豪放縱逸的藝術(shù)風格,被稱為“詩仙”?!咀⒃~釋義】廬山:在今江西九江市南,我國名山之一。香爐:指廬山的香爐峰。紫煙:指日光照射的云霧水氣呈現(xiàn)出紫色。銀河:又稱天河。古人指銀河系構(gòu)成的帶狀星群。九天:九重天,形容極高的天空?!竟旁娊褡g】太陽照射的香爐峰生起紫色煙霧,遠遠看去瀑布像匹白練掛在山前。水流從三千尺的高處直瀉而下,好像是璀璨的銀河水落自九天。名句賞析——“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廬山風景秀麗,香爐峰的瀑布尤為壯觀,詩人以十分興奮的心情,提筆寫下了這首絕句。前兩句概括地描繪了香爐峰瀑布的奇?zhèn)ゾ跋?。首句從香爐峰寫起,在燦爛的陽光照射下,輕輕的水氣變成了紫色的薄霧,給人一種朦朧的美感。第二句描寫瀑布,一個“掛”字,生動逼真地寫出了瀑布奔騰飛瀉的氣勢。兩句用夸張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集中筆墨進一步描繪瀑布的形象?!帮w流”是寫山高水急,“直下”是描繪瀑流直瀉,“三千尺”是夸張瀑布的壯觀,可以說字字珠磯,無一虛設(shè)。最后一句把瀑布比作璀璨的銀河,既生動又貼切,而其中一個“疑”字率直道破是詩人的想象,令人感到意味深長。這首詩采用了修辭手法,是那一句?15.獨坐敬亭山——李白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注詞釋義注詞釋義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縣北,山上舊有敬亭。閑:悠閑。兩不厭:詩人把山擬人化了,覺得自己與敬亭山互相看不夠。厭,滿足,厭倦?!竟旁娊褡g】成群的鳥兒高飛無蹤影,一片云兒獨自飄去悠然。和我終日相對卻看不夠的,只有閑靜的朋友敬亭山。【名句賞析】這首小詩是李白在政壇上遭到打擊以后,第二次漫游安徽宣城時所作。前兩句寫眼前景,借“高飛”的“眾鳥”和“獨去”的“孤云”,創(chuàng)造出一個孤寂清幽的意境,寄托了詩人超脫現(xiàn)實、追求心靈平靜的愿望。后兩句將山人格化,說只有敬亭山才是自己真正的知己,詩人對現(xiàn)實社會中世態(tài)炎涼的厭惡之情,在這兩句看似平淡的詩句里得到了含蓄的表達。16.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唐】李白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注詞釋義】黃鶴樓:舊址在今湖北武昌黃鵠磯,背靠蛇山,俯臨長江。之:往,去。廣陵:揚州的舊名。西辭:黃鶴樓在廣陵的西面,在黃鶴樓辭別去廣陵,所以說“西辭”。煙花:指柳如煙、花似錦的明媚春光。下:沿江順流而下。惟:只。天際:天邊。。【古詩今譯】老朋友離開西邊黃鶴樓,在明媚的春天里去往揚州。孤帆遠去在水天盡頭,只見長江向天邊奔流。這首詩前兩句敘述友人順江東下?lián)P州的情形,“煙花”兩字點染出柳如煙、花似錦的一派春光,詩人送別朋友時的惆悵情緒淡淡寺流露了出來。后兩句著意描寫友人“西辭”,一片孤帆,伴著詩人的朋友漂向水天相連的遠方,直至帆影消失在碧空盡頭,詩人卻仍佇立樓頭,凝眸遠望,不愿離去。詩中沒一個說到離愁別思,但字里行間卻分明流露出朋友遠去的惆悵與留戀。在詩人筆下,深厚的感情寓于動人的景物描繪之中,情與景達到了高度完美的融合。名句賞析——“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边@首詩前兩句敘述友人順江東下?lián)P州的情形,“煙花”兩字點染出柳如煙、花似錦的一派春光,詩人送別朋友時的惆悵情緒淡淡寺流露了出來。后兩句著意描寫友人“西辭”,一片孤帆,伴著詩人的朋友漂向水天相連的遠方,直至帆影消失在碧空盡頭,詩人卻仍佇立樓頭,凝眸遠望,不愿離去。詩中沒一個說到離愁別思,但字里行間卻分明流露出朋友遠去的惆悵與留戀。在詩人筆下,深厚的感情寓于動人的景物描繪之中,情與景達到了高度完美的融合。17.望天門山【唐】李白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咀⒃~釋義】天門山:在今安徽當涂西南長江兩岸,東名博望山,西名梁山。兩山夾江而立,形似天門,故得名。楚江:流經(jīng)湖北宜昌縣至安徽蕪湖一帶的長江。因該地古時屬于楚國,所以詩人把流經(jīng)這里的長江叫做楚江?;兀恨D(zhuǎn)變方向。兩岸青山:指博望山和梁山。日邊來:指孤舟從天水相接處的遠方駛來,好像來自天邊。【古詩今譯】楚江東來沖開天門奔騰澎湃,一路奔流的長江到此突然回旋徘徊。天門山東西默然相對,一片白帆從旭日東升的遠處駛來。楚江東來沖開天門奔騰澎湃,一路奔流的長江到此突然回旋徘徊。天門山東西默然相對,一片白帆從旭日東升的遠處駛來。名句賞析——“孤帆一片日邊來?!边@首詩前兩句用鋪敘的方法,描寫天門山的雄奇壯觀和江水浩蕩奔流的氣勢。詩人不寫博望、梁山兩山隔江對峙,卻說山勢“中斷”,從而形象地寫出兩山峭拔相對的險峻:“楚江開”,不令點明了山與水的關(guān)系,而且描繪出山勢中斷、江水至此浩蕩而出的氣勢?!氨獭弊置鲗懡?,暗寫江水之深;“回”字描述江水奔騰回旋,更寫出了天門山一帶的山勢走向。后兩句描繪出從兩岸青山夾縫中望過去的遠景,“相對”二字用得巧妙,使兩岸青山具有了生命和感情。結(jié)尾一句更是神來之筆,一輪紅日,映在碧水、青山、白帆之上,使整個畫面明麗光艷,層次分明,從而祖國山川的雄偉壯麗畫卷展現(xiàn)出來。【名言警句】【名言警句】

百學須先立志。(朱熹)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禮記》)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司馬遷)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fā)。(蘇軾)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杜甫)

別裁偽體親風雅,轉(zhuǎn)益多師是汝師。(杜甫)18.絕句——杜甫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作者背景】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盛唐時期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注詞釋義】絕句:古詩體裁中的一種。每首四句,每句一般為五個字或七個字。鳴:叫,啼叫。含:包含,指從窗內(nèi)可以看見的范圍。西嶺:指岷山,岷山在成都西,嶺背積雪常年不化。千秋雪:千年不化的積雪。千秋,形容時間很長。泊:停船靠岸。東吳:今江蘇、浙江兩省東部地區(qū),古代屬于吳國。【古詩今譯】兩只黃鸝啼鳴在翠綠柳枝間,一行白鷺飛上了湛藍的青天。窗口遠望見西嶺千年的積雪,門前停泊著萬里赴吳的航船。名句賞析——“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边@是杜甫在成都草堂時一首如畫的詩作。全詩一句一景,由四幅獨立的景色描寫構(gòu)成。前兩句以黃鸝和白鷺對舉,描述初春景象。在翠柳和藍天的襯托下,黃鸝婉轉(zhuǎn)的鳴聲和白鷺輕盈的身影,顯得如此和諧而優(yōu)美;句中“黃”、“翠”、“白”、“青”四種鮮明的色彩,和著鳥兒的聲音、身影一起,形成了一種活潑、輕快的節(jié)奏和韻律,充滿了動感。它透露出詩人內(nèi)心的喜悅和歡快。后兩句寫積雪不化的遠山和乘風待發(fā)的江船,仍然是初春的景色,但“千秋”、“萬里”賦予這些景色以宏大的氣勢,它顯示了身居斗室的詩人壯闊的胸懷,也顯示了詩人對自己前途的信心,因為那順江而下、穿三峽、過襄陽的萬里東吳之途,也正是詩人日夜向往的回鄉(xiāng)之路。名言警句

名言警句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

不以規(guī)矩,無以成方園。(孟子)19.贈花卿【唐】杜甫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云。此曲只應(yīng)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注詞釋義】花卿:即花敬定,成都府尹崔光遠的部將,曾因平叛立功。卿是對男子的美稱。錦城:指成都。成都旁有錦江,所以稱成都為錦城。絲管:弦樂和管樂,此處泛指音樂。紛紛:多而亂的樣子。這里指看不見、摸不著的樂曲。聞:聽到。【古詩今譯】錦成里日日飄蕩著美妙樂聲,一半江風吹散一半裊裊入云。這悠揚曲調(diào)莫非是神仙演奏,在凡俗的人間能夠幾回聽聞。名句賞析——“半入江風半入云?!边@首絕句是為贈送花敬定而作,內(nèi)容是贊美花家所演奏的音樂。其中“半入江風半入云”是點睛之句,它不但寫出了音樂從城中向空中、向郊外的彌漫,寫出了花家音樂的繁盛,更以具體可感的形象描摹了抽象的音樂之美。那流淌不息的江水,江上柔媚的清風,以及裊裊婷婷的行云,給人一種流暢、輕柔、悠揚的感覺,使人聯(lián)想起“行云流水”、“響遏行云”這樣的詞語,這些都加深了人們對所描寫的音樂的感受。后兩句感嘆這樣的音樂只應(yīng)天上才有,人間難得一聽,直接給音樂以無可比擬的贊譽。整首詩圍繞音樂,或作具體形象的描述,或記述自己的遐想,有虛有實,巧妙地寫出了音樂的美妙動聽。這首絕句是為贈送花敬定而作,內(nèi)容是贊美花家所演奏的音樂。其中“半入江風半入云”是點睛之句,它不但寫出了音樂從城中向空中、向郊外的彌漫,寫出了花家音樂的繁盛,更以具體可感的形象描摹了抽象的音樂之美。那流淌不息的江水,江上柔媚的清風,以及裊裊婷婷的行云,給人一種流暢、輕柔、悠揚的感覺,使人聯(lián)想起“行云流水”、“響遏行云”這樣的詞語,這些都加深了人們對所描寫的音樂的感受。后兩句感嘆這樣的音樂只應(yīng)天上才有,人間難得一聽,直接給音樂以無可比擬的贊譽。整首詩圍繞音樂,或作具體形象的描述,或記述自己的遐想,有虛有實,巧妙地寫出了音樂的美妙動聽。20.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咀⒃~釋義】當:正當。發(fā)生:這里指萬物生長。潛:悄悄地。潤物:打濕東西。野徑:野外的小路。紅濕:被雨打濕的紅花?;ㄖ兀夯ㄓ捎趲е晁@得沉重。錦官城:指成都。【古詩今譯】及時雨是知道時節(jié)的,在春天它應(yīng)運催生。隨著春風潛入夜色,滋潤萬物悄然無聲。鄉(xiāng)間路與云一樣黑,江船漁燈孤影獨明。早晨看見被雨打濕的紅花,花枝擁簇錦官城中。名句賞析——“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春天是萬物復蘇的季節(jié),而春雨正是在萬物最需要它的時候適時地出現(xiàn)。更重要的是,春雨的到來是在夜色中“細無聲”地“隨風潛入”,這既描寫了春雨的狀態(tài),又活畫出了春雨的靈魂。下一聯(lián)寫野徑和漆黑的天空,整個春夜在一兩盞漁火的映襯下,顯得更加的寂靜、安寧,只有春雨在默默地滋潤著這個睡著了世界,悄悄地孕育了一個花團錦簇的黎明。最后一聯(lián)是詩人的想象:明天的早晨,雨后的春花應(yīng)當更為嬌艷,整個錦官城中,應(yīng)當滿是濕漉漉、沉甸甸的花簇了。一個“重”字,傳達出了一個充滿生機的春意盎然的世界,也使我們感受到詩人春一般的喜悅心情。21.絕句【唐】杜甫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咀⒃~釋義】遲日:春天的太陽。《詩經(jīng)》里有“春日遲遲”的詩句,所以后人以“遲日”指春天的太陽。融:暖和。泥融:泥巴融化又軟又濕?!竟旁娊褡g】春天的太陽映照得江山如此秀麗,隨風吹來了各種花草的芳香。濕軟的泥土引來只只飛燕,溫暖的沙灘上睡著對對鴛鴦。名句賞析——“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絕句”“絕句”是從“五言短古,七言短歌”變化而來,唐人賦予它以聲律,使它定型,就成絕句。絕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兩種,簡稱五絕、七絕,也偶有六絕。22.江畔獨步尋花注詞釋義注詞釋義獨步:獨自散步。黃四娘:“娘”或“娘子”是唐代慣用的對婦女的美稱。蹊:小路。留連:因喜歡而不愿離去。自在:自由自在。恰?。禾拼说目谡Z,正好?!竟旁娊褡g】黃四娘家的小路上開滿了鮮花,千朵萬朵壓垂了枝條。嬉戲流連的彩蝶不停寺飛舞,自在嬌媚的黃鶯啼鳴恰恰。名句賞析——“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边@是一首別具情趣的寫景小詩。小路上花團錦簇,花下的枝條被壓得垂下來,花瓣之上是流連忘返的彩蝶,它們圍繞著花枝翩翩起舞。從這里,我們嗅到了濃郁的花香?;ㄅ缘男÷飞?,有清脆啼鳴的黃鶯,它們活潑自在的神態(tài),能給人一種輕松愉悅的感覺。詩人用“時時”、“恰恰”這種極富韻律的字眼,使得全幅明麗紛繁的畫面充滿了動感,也使得詩歌有著更明快、更流利的節(jié)奏。全詩語言充滿了口語化色彩。讀起來令人感到非常親切,而詩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樂躍然紙上。海闊憑魚躍,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古詩詩話)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此時。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古詩詩話)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lǐng)風騷數(shù)百年。(趙翼)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劉基)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蘇麟)23.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作者背景】柳宗元(773-819),唐代詩人。字子厚,祖籍河東(今山西永濟)。參加永貞變法,失敗后屢被流放,最終在柳州刺史任上去世,后世又稱“柳柳州”。他是著名的散文家,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也寫得很好,古詩和韋應(yīng)物齊名,世稱“韋柳”。【注詞釋義】絕:絕滅,消失。徑:小路。蹤:指腳印。孤舟:孤單的一條小船。蓑笠:用草編成的雨衣和帽子。【古詩今譯】千山寂靜鳥兒都飛走不見了,萬條小路上已經(jīng)人跡杳渺。小船上漁翁穿戴蓑衣斗笠,獨自一人冒寒在江上垂釣。名句賞析——“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詩人只用二十個字,就把我們帶到一個幽靜寒冷的境地。下著大雪的江面上,一葉小舟,一位漁翁獨自垂釣。也許他什么也釣不到。詩人要告訴我們的是,孤獨和嚴酷的環(huán)境算不了什么,人只要有信念,有毅力,再惡劣的環(huán)境也不能把我們摧垮。詩里的漁翁實際就是詩人自己的寫照,孤獨而堅強,雖然屢遭流放,屢遭打擊,但他一直不屈不撓,保持鎮(zhèn)定自若的態(tài)度,堅持自己的理想。其中的深意,值得我們好好體會。24.尋隱者不遇【唐】賈島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咀髡弑尘啊抠Z島(779-843),唐代詩人。字閬仙,一作浪仙,范陽(今河北涿縣)人。詩以五律見長,注重字句錘練,刻意求工。與孟郊齊名,有“郊寒島瘦”之稱?!咀⒃~釋義】隱者: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隱居在山野之間的人。不遇:沒有見到。言:回答說。云深:指山中云霧彌漫的深處?!竟旁娊褡g】松樹下詢問一位童子,他說師傅已上山采藥去。只知道就在這座山中,山高云深不知在何處。名句賞析——“云深不知處?!辟Z島的“推敲”不僅著眼于錘字煉句,在謀篇構(gòu)思方面也是同樣煞費苦心的。此詩就是一個例證。明明三番問答,至少要六句才表達的,賈島采用了以答句包賅問句的手法,精簡為二十字。這種“推敲”就不在一字一句間了。這首詩的抒情特色是在平淡中見深沉。一般訪友,問知他出,也就自然掃興而走了。但這首詩中,一問之后并不罷休,又二問三問,這三番答問,逐層深入,表達感情有起有伏。“松下問童子”時,心情輕快,滿懷希望,“言師采藥去”,答非所想,一墜而為失望:“只在此山中”,在失望中又萌生了一線希望;及至最后一答:“云深不知處”,就惘然若失,無可奈何了。造型自然,色彩鮮明,濃淡相宜,郁郁青松,悠悠白云,這青與白,這松與云,它的形象與色調(diào)恰和云山深處的隱者身份想符。而且未見隱者先見其畫,青翠挺立中隱含無限生機;而后卻見茫茫白云,捉摸無從,從造型的遞變,色調(diào)的先后中也映襯出作者感情的與物轉(zhuǎn)移。25.楓橋夜泊【唐】張繼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咀髡弑尘啊繌埨^(生卒年不詳),唐代詩人,字懿孫,襄州(今湖北襄樊)人。他的詩多登臨記行,不假雕琢?!稐鳂蛞共础肥菑V為流傳的名作?!咀⒃~釋義】楓橋:在今江蘇蘇州西部的一座橋。愁眠:懷著旅愁,似睡非睡。姑蘇:蘇州的別稱,因城西南有姑蘇山而得名。寒山寺:在今蘇州西楓橋附近的一座古寺,因唐初著名詩僧寒山曾住這里而得名。夜半鐘聲:唐代寺院的半夜打鐘聲音。【古詩今譯】月已落下烏鴉啼叫秋霜滿天,江邊楓樹漁火點點對愁而眠。姑蘇城外寂寞清靜寒山古寺,半夜里鐘聲悠揚傳到了客船。名句賞析——“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秋天的夜晚,一艘遠道而來的客船停泊在蘇州城外的楓橋邊。明月已經(jīng)落下,幾聲烏鴉的啼叫,滿天的寒霜,江邊的楓樹,點點的漁火,這清冷的水鄉(xiāng)秋夜,陪伴著舟中的游子,讓他感到是多么凄涼。此詩只用兩句話,就寫出了詩人所見、所聞、所感,并繪出了一幅凄清的秋夜羈旅圖。但此詩更具神韻的卻是后兩句,那寒山寺的夜半鐘聲,不但襯托出夜的寧靜,更在重重地撞擊著詩人那顆孤寂的心靈,讓人感到時空的永恒和寂寞,產(chǎn)生出有關(guān)人生和歷史的無際遐想。這種動靜結(jié)合的意境創(chuàng)造,最為典型地傳達了中國詩歌藝術(shù)的韻味。26.漁歌子【唐】張志和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咀髡弑尘啊繌堉竞停s730-約810),唐代詩人。字子同,婺州金華(今浙江金華)人。少年有才學,擅長音樂和書畫,很受唐肅宗重視,后隱居江湖,自稱“煙波釣徒”,作品多寫閑散生活,詩歌風格清新自然?!咀⒃~釋義】漁歌子:原是曲調(diào)名,后來人們根據(jù)它填詞,又成為詞牌名。西塞山:在今浙江吳興縣西南。鱖魚:即民間所說桂魚,細鱗,淡黃帶褐色斑紋,味道鮮美。箬:斗笠。用竹片和竹葉編制的帽子,用來擋雨。蓑衣:用茅草和棕麻編制的防雨衣服。【古詩今譯】西塞山前群群白鷺高飛,桃花盛開水中鱖魚肥美。青色的斗笠,綠色的蓑衣,在斜細雨中流連不歸。名句賞析——“桃花流水鱖魚肥?!边@是一首傳唱悠遠的詞,所描寫的是西塞山邊的景色:空中有白鷺高飛,而山下的小溪邊,盛開著叢叢鮮艷的桃花,溪水中是一條條鮮活肥美的鱖魚,還有那溫和的斜風細雨,這是一幅多么生動自然的春天的景象,生機勃勃,而且充滿了喜氣。而春色中的人,頭戴斗笠,身穿蓑衣,灑浴在斜風細雨之中,享受著美好的自然景象,他自己也成為這景色的一部分。這風、這雨也是美好的,古人說“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難怪他要流連忘返了?!安豁殮w”除了指不回家外,還指棄官隱居,一去不返。那個穿蓑戴笠的人就是品行高潔、不愿做官的隱居者,也是詩人自己。他熱愛淳樸美麗的大自然,認定這美麗的自然中包含了自己的人生志趣,他要讓自己悄然溶入這自然之中,所以才能對自然有如此深深的感觸和依戀。描寫春雨的古詩春雨斷橋人不渡,小船撐出綠蔭來——宋·徐俯《春游湖》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啤ざ鸥Α洞阂瓜灿辍沸且灰孤牬河?,深巷明朝賣杏花?!侮懹巍杜R安春雨初霽》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唐韋應(yīng)物《滁州西澗》27.元日【宋】王安石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咀髡弑尘啊客醢彩?021-1086),北宋詩人。字介甫,號半山,臨川(今屬江西?。┤?。作為著名的改革派政治家,他的前期詩作,以反映政治、歷史以及社會現(xiàn)實為主。詩中多含哲理,喜用典故。晚年退居金陵之后,轉(zhuǎn)向描寫閑適生活,詩風追求清新淡雅?!咀⒃~釋義】元日:農(nóng)歷正月初一。爆竹:古人燒竹子時發(fā)出的爆裂聲。用來驅(qū)鬼避邪,后來演變成放鞭炮。一歲除:一年已盡。除,去。屠蘇:藥酒店。古代習俗,驅(qū)邪避瘟以求長壽。曈曈:日出時光亮的樣子。桃:桃符,古代風俗用桃木板寫上兩個門神的名字,分掛大門左右驅(qū)鬼鎮(zhèn)邪,每年一換。【古詩今譯】爆竹聲中已把舊年驅(qū)除,春風送暖飲屠蘇避禍求福。千家萬戶迎來了正月旭日,總要用新門神換掉舊桃符。名句賞析——“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首詩描寫了宋代人過春節(jié)的場面:春風送暖,旭日初升,家家戶戶點燃爆竹,合家喝著屠蘇酒,忙著摘下門上的舊桃符,換上貼有門神的新桃符。作者擇取了這些過年時最典型的喜慶場景,展現(xiàn)了一幅富有濃厚生活氣息的民間風俗畫卷。宋人特別喜歡通過詩歌來表達自己的政治抱負、哲學觀點。王安石此是身為宰相,正在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所以這首詩的字里行間都洋溢著他對革除時弊、推行新法的堅定信念及樂觀情緒。抒發(fā)了他春風得意躊躇滿志的心情。你知道元日嗎?你知道元日嗎?元日,本意為吉日,農(nóng)歷正月初一為元旦,為一年的第一天。元日還有很多別名,如元朔、元正、正旦、端日、歲首、新年、元春等等。但古人只有農(nóng)歷,沒有陰歷,所以正月初一最正確。28.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宋】楊萬里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作者背景】楊萬里(1124-1206),南宋詩人,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屬江西)人。是我國古代寫詩最多的作家之一。他的詩通俗清新,流暢自然,人稱“誠齋體”。詩的內(nèi)容以山水風光自然景色為主,所以他的好朋友曾經(jīng)幽默地跟他開玩笑說“處處山川怕見君”?!咀⒃~釋義】凈慈寺:杭州西湖畔著名佛寺。林子方:作者的朋友,曾做過直閣秘書等官。四時:春夏秋冬四季。別樣:宋代俗語,特別的?!竟旁娊褡g】畢竟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風光與其他季節(jié)確實不同。蓮葉接天望不盡一片碧綠,陽光下荷花分外艷麗鮮紅。名句賞析——“映日荷花別樣紅?!痹娙笋v足六月的西湖送別友人林子方,全詩通過對西湖美景的極度贊美,曲折地表達對友人的眷戀。詩人開篇即說畢竟六月的西湖,風光不與四時相同,這兩句質(zhì)樸無華的詩句,說明六月西湖與其他季節(jié)不同的風光,是足可留戀的。然后,詩人用充滿強烈色彩對比的句子,給我們描繪出一幅大紅大綠、驚采絕艷的畫面:翠綠的蓮葉,涌到天邊,使人感到置身于無窮的碧綠之中;而嬌美的荷花,在驕陽的映照下,更顯得格外艷麗。這種謀篇上的轉(zhuǎn)化,雖然跌宕起伏,卻沒有突兀之感??此破降墓P墨,給我們展現(xiàn)了令人回味的藝術(shù)境地。出淤(yū)泥而不染,濯(zhuó)清漣而不妖29.石灰吟【明】于謙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作者背景】于謙(1398-1457),明代軍事家、詩人,永樂進士。字廷益,號節(jié)庵,錢塘(今浙江杭州)人。詩歌語言質(zhì)樸自然,不事雕琢?!咀⒃~釋義】出深山:意思是說石灰是從深山中開采出來的。等閑:尋常,平常。清白:指石灰顏色純潔雪白?!竟旁娊褡g】經(jīng)過千萬次錘打出自深山,熊熊烈火焚燒也視若等閑。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懼,只為把一片清白長留人間。名句賞析——“要留清白在人間?!边@是一首托物寫志的詩,相傳是作者17歲時所作。石灰是古人建筑中用于涂抹和粘合的主要原料,它由石灰石燒制而成,須經(jīng)過山中千錘百擊的開采和熊熊烈火的冶煉。詩人把這一過程用擬人的方式形象地描寫出來,借石灰的自吟來表現(xiàn)詩人自己那種不畏艱險、不怕磨煉、敢于粉身碎骨的獻身精神和清白高潔的優(yōu)秀品格。詩的語言簡潔、生動,全詩貫注著一種磊落剛正的英雄之潔氣,具有極強的感染力。這是一首托物寫志的詩,相傳是作者17歲時所作。石灰是古人建筑中用于涂抹和粘合的主要原料,它由石灰石燒制而成,須經(jīng)過山中千錘百擊的開采和熊熊烈火的冶煉。詩人把這一過程用擬人的方式形象地描寫出來,借石灰的自吟來表現(xiàn)詩人自己那種不畏艱險、不怕磨煉、敢于粉身碎骨的獻身精神和清白高潔的優(yōu)秀品格。詩的語言簡潔、生動,全詩貫注著一種磊落剛正的英雄之潔氣,具有極強的感染力。30.游園不值【宋】葉紹翁應(yīng)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guān)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咀髡弑尘啊咳~紹翁(生卒年不詳),南宋詩人。字嗣宗,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甌)。原姓李,后嗣龍泉(今浙江龍泉)葉氏。長期隱居錢塘西湖,《游園不值》廣為傳誦?!咀⒃~釋義】不值:沒有遇到主人。屐:一種木頭鞋,底下有齒,可以防滑。小扣:輕敲。柴扉:用樹條編扎的簡陋的門?!竟旁娊褡g】園主人該是怕木屐齒踩壞了蒼苔,為什么客人輕敲柴門久久地不開。那滿園的美麗春色怎能關(guān)閉得住,一枝紅色杏花已經(jīng)早早探出墻來。名句賞析——“春色滿園關(guān)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痹娨浴坝螆@不值”為題,本是說自己游園的目的沒有達到??墒窃娙藚s由此生發(fā)感想。他想,這可能是因為主人怕踩壞園中的青苔,怕破壞了園中的美景,因此才不讓自己進來的緣故罷。短短兩句,寫出了詩人的善解人意,也寫出了他那一片憐春惜春的情懷!但這首詩更為膾炙人口的還是后兩句。柴門雖然不開,滿園春色卻難以關(guān)住,你看一枝紅杏探出墻頭,不正在向人們炫耀著春天的美麗嗎?“關(guān)不住”、“出墻來”,簡單的幾個字,寫出的并不僅僅是園中美麗的春色,還寫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機,寫出了一片春意盎然。盡管主人沒有訪到,但作者的心靈已經(jīng)被這動人的早春景色完全占滿了!。31.題西林壁【宋】蘇軾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咀髡弑尘啊刻K軾(1037-1101),北宋詩人。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都是宋代著名的文學家,被稱為“三蘇”。他的詩自然豪放而又富有理趣,有著鮮明的浪漫主義色彩。【注詞釋義】西林:即廬山乾明寺。廬山:又名匡山,匡廬,在今江西省,我國名山之一。橫看:從正面看。識:知道。緣:由于,因為?!竟旁娊褡g】橫看是蜿蜒山嶺側(cè)看是險峻高峰,遠近高低看過去千姿百態(tài)不相同。之所以不能認識廬山的真實面目,只因為身處在這層巒疊嶂深山中。名句賞析——“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名句賞析——“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边@是一首詩中有畫的寫景詩,又是一首哲理詩,哲理蘊含在對廬山景色的描繪之中。元豐七年(1084)春末夏初,蘇軾暢游廬山十余日,被廬山雄奇秀麗的景色所吸引。因此,他揮毫寫下十余首贊美廬山的詩,這是其中的一首。前兩句描述了廬山不同的形態(tài)變化。廬山橫看綿延逶迤,崇山峻嶺郁郁蔥蔥連環(huán)不絕;側(cè)看則峰巒起伏,奇峰突起,聳入云端。從遠處和近處不同的方位看廬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氣勢又中不相同。后兩句寫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從不同的方位看廬山,會有不同的印象,原來是因為“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說,只有遠離廬山,跳出廬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廬山的真正儀態(tài)。這兩句充滿了意味深長的哲理,并成為人們廣為傳誦的警句。熱愛、報效祖國的名言名句熱愛、報效祖國的名言名句一片丹心圖報國,千秋青史勝封爵。(清·陳璧)釋:一片赤膽忠心為了報效國家,能留下愛國報國的業(yè)績名聲勝過被封什么官爵。愿得此軀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guān)。(唐·戴叔倫)釋:愿把自己的身體長期報效祖國,何必非活著回玉門關(guān)內(nèi)來。閑居非吾志,甘心赴國憂。(三國·曹植)釋:閑居著不是我的心志,我愿心甘情愿地去解除國家的困難。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三國·曹植)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清·顧炎武)釋:國的興盛與衰亡,每一個人都有責任。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fā)生。(宋·辛棄疾)釋:只要能完成恢復中原的大業(yè),名垂于世,頭生白發(fā)又有何妨。32.滁州西澗【唐】韋應(yīng)物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作者背景】韋應(yīng)物(737-792),唐代詩人。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貴族出身,曾為唐玄宗侍衛(wèi),后來發(fā)奮讀書,成為有名的詩人。其詩多寫田園風物,以古風和五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