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歌鑒賞教學設(shè)計_第1頁
古代詩歌鑒賞教學設(shè)計_第2頁
古代詩歌鑒賞教學設(shè)計_第3頁
古代詩歌鑒賞教學設(shè)計_第4頁
古代詩歌鑒賞教學設(shè)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Word第第頁古代詩歌鑒賞教學設(shè)計關(guān)心同學解決詩歌鑒賞過程中的困惑,了解詩歌的特點,把握詩歌鑒賞的方法,提高鑒賞的水平。

教學重點難點:

找到鑒賞詩歌的最正確角度和詳細突破口,總結(jié)鑒賞詩歌的一般規(guī)律與方法。

教學設(shè)想:商量法、比較法。

教學時數(shù):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shè)計:

從學校到高中,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優(yōu)秀詩篇。從上古的民歌總集《詩經(jīng)》,到唐詩宋詞元曲,包羅萬象,美不勝收。可以說,我們已初步識得了中華民族文化寶庫里最燦爛的明珠。不過,據(jù)我所知,有很多同學對于如何鑒賞古代詩歌的奇妙之處,如何評價“明珠”的真正價值還是比較茫然的。那么,如何才能精確的理解和把握好一首古詩的內(nèi)容呢?如何才能真正領(lǐng)悟古詩中那美麗的意境和超群的藝術(shù)手法,從而不斷提高我們對古詩的熟悉和鑒賞水平呢?今日,我們就一起來商量、討論以下這個問題。

〔解說:高中生雖然學習甚至背誦了不少古詩,但面對一首從未學過的古詩時,鑒賞仍無從下手,或有時分析不到點子上,為解決這個問題,特將“鑒賞、分析的方法”作為重點提出來?!?/p>

二、老師提問,同學發(fā)表自己的體會。

問:同學們在古詩鑒賞方面存在著哪些困惑與問題?〔同學各自發(fā)言,談自己學習、鑒賞詩歌的體會與困惑〕。

明確:總結(jié)整理一下大家的體會,大致可分為如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讀不懂詩歌,看不懂的意思,體會不出要抒發(fā)的感情,把握不準意境、主旨。

〔二〕不了解鑒賞詩歌的方法,找不到合適的角度。

〔三〕有時模糊有點感覺,但表達不出來、或表達不恰切〔心里明白了但寫不出來〕

〔解說:問題從同學的學習實踐中來,才能取得有效的突破與收獲。也使同學清晰地意識到問題癥結(jié)所在,有針對性地加以思索和討論,以此養(yǎng)成好的學習習慣〕。

三、課堂分析、商量

解決“讀不懂詩歌”的問題,“讀不懂”可分為兩個層次,一是不懂得所寫的景物與詩人感情的對應關(guān)系。二是不留意某些字詞運用與詩人感情的對應關(guān)系。

1、先分析第一層次的問題

①出示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這首詩的后兩句寫了“孤帆”、“遠影”、“長江”、“天際”等,構(gòu)成了一個布滿情感的景象:隨著孤帆成為遠影,隱沒在長江的天際終點時,詩人的心也隨著長江的水起伏不定,滔滔流去。從“象”看是“景”,但其“意”則是別情。這首詩的意義假如不是依托這些景〔意象〕是難以表達的:“景”中蘊涵著的情,這些景又如此地與某種感情相契和、相對應。

出示馬致遠《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際。

從這首詩的“意象”中,也不難體會到與之對應的的內(nèi)心心情吧!〔同學分析、回答〕。

②小結(jié):以上分析告知我們,在詩歌中,經(jīng)常有一種反復消失的意象來表達詩人特定的情趣和意味,它代表民族和人類共同的情感和體驗。也就是說,某些意象某些情感具有對應規(guī)律。正如我們在很多詩歌中看到的,“日暮”“夕陽”“秋天”“流水”的意象往往代表著生命的短暫和對于死亡的焦慮。“鳥”的意象往往和男女戀情與婚嫁有關(guān),如《詩經(jīng)》中“關(guān)關(guān)睢鳩,在河之洲”;漢樂府民歌《孔雀東南飛》中“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雨”的`意象往往和離情別緒有關(guān)。更普遍的是“月”這個意象往往和思鄉(xiāng)、懷念親人有關(guān)。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家鄉(xiāng)”〔李白〕“香霧云鬢濕,清輝玉臂寒”〔杜甫〕“春花秋月何時了”〔李煜〕,“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蘇軾〕等等,不勝枚舉。了解這些典型意象的意義,對熟悉詩歌作品的內(nèi)涵有很大的關(guān)心。

出示“對應關(guān)系”:

意象感情

日暮、夕陽、秋天、流水————生命的短暫,對死亡的焦慮。鳥——————男女戀情與婚嫁。

雨————————————離情別緒。

月———————————思鄉(xiāng)、懷念親人。

楊柳—————————依依不舍、惜別。

雁——————————書信、思念之情。

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意境”了:作家的主觀情思與客觀的景物相交融時制造出來的渾然一體的藝術(shù)境界。它的最主要的特點就是情景交融,無論是“孤帆遠影碧空盡”還是“枯藤老樹昏鴉”,無論是“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边€是“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倍际乔榫敖蝗诘慕Y(jié)果。情思由于物化而得到了表現(xiàn),景物也由于情思的洗禮而獲得了生命。

〔解說:了解了景與情的對應特點,也就找到了分析意境的方法:從實境中探尋虛境,從景物中體驗對應的情思?!?/p>

③同學練習

李白《望天門山》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請鑒賞這首詩,〔同學體會、商量〕

明確:詩中所寫的是山、水、帆、日四種景物。但這些景物都飽含著內(nèi)心的情感體驗;青山、碧水、孤帆、遠日都是詩人眼中的意象,構(gòu)成了天門山中斷楚江,青山相對,碧水奔騰,遠日映照的宏偉奇怪的意境,這正和詩人那氣概浩蕩的胸襟和激越酷熱的情懷相契合。

2、“讀不懂詩歌”的其次個層次,是不懂得字詞在詩中的豐富含義,對此缺少充分的咀嚼和體會。換句話說,不懂得詩人對某些關(guān)鍵字詞的選擇和支配與其所傳之情的對應性。

①出示王安石《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要讀懂這首詩,首先要關(guān)注那個“又”字,詩人為何要用這個“又”字呢?經(jīng)琢磨字義,又,“再一次,”“多次”“總是”之意也,再看下一句,“明月何時照我還”再認真琢磨“何時”“還”這幾個字,這個“又”字的意蘊就特別明確了,春風吹綠江南,新的一年又到了,而詩人在這如畫的春天里,心頭泛起的是更深的思歸之情,感嘆時間流轉(zhuǎn),而自己歸家無期。

②出示元稹《行宮》

寥落古行宮,宮花孤獨紅。

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

除了留意“寥落”“孤獨”“白頭”這些含有盛衰之感的詞語意義外,還可留意推敲“紅”的深層含義:在寥落的古行宮中,在一群已白頭的,憔悴的老宮女旁,一叢花卻開得紅火強烈,讓人于時世變遷的滄桑之外,體會到一種更深刻的意味:人生有涯而自然永存?!矡o論是顯赫一時的玄宗還是屈辱的宮女都必定受到自然規(guī)律的支配,玄宗早已消逝人間,而茍活于世的宮女也將走完人生的歷程,只有紅花還在年復一年地開放。人的生命短暫,而自然的萬物如紅花、行宮依舊存在〕。從而更深刻地體會到的人生感慨。

〔解說:通過詳細的詩歌作品,講、練、思結(jié)合,使同學在分析切入的角度與思維規(guī)律的把握上有比較扎實的熟悉與收獲?!?/p>

其次課時:

一、導語設(shè)計:

上節(jié)課我們通過學習、商量、練習,初步了解到了鑒賞詩歌的意境的幾種思維角度與詳細方法,這節(jié)課,我們來突破另外兩個難關(guān):如何鑒賞詩歌的藝術(shù)手法,如何將自己心里的感覺用語言明確、恰當?shù)乇磉_出來。

二、了解一下詩歌的藝術(shù)特點,詩歌創(chuàng)作的一般原理與規(guī)律。

1、請同學回答詩歌的一般特點,明確:抒情性、間接性、空白性、跳動性、整體性。

2、分析商量詩歌的空白性與補白性。

①出示五條線相交叉而形成的五角星,說明五條線組合成五角星——整體大于部分之合。而這種“組合“有賴于我們的聯(lián)想與補白。

②出示馬致遠《秋思》〔見前〕這首小詩一共寫了十二個意象。

1.枯藤,2.老樹,3.昏鴉,4.小橋,5.流水,6.人家,7.古道,8.西風,9.瘦馬,10.夕陽,11.斷腸人,12.天際。要留意這些意象所展現(xiàn)的獨特而豐富的心情顏色。詩的第一句“枯藤”、“老樹”、“昏鴉”三個意象構(gòu)成一種衰敗、凄涼的景象;其次句的“小橋”、“流水”、“人家”組成一幅離世索居的圖景,表現(xiàn)出了孤寂的環(huán)境;第三句“古道”、“西風”、“瘦馬”襯托一個浪跡天際的人影,表現(xiàn)出一個漂泊者的形象;第四句“夕陽西下”又是美景隕落的示意,表現(xiàn)出傷悼的心緒;最終一句“斷腸人在天際”說明游子的遠離,表現(xiàn)出懷戀的感情——這各種意象在作品中合成為一個冷寂的世界,一個凄苦、悲涼的心情氣氛。這時我們留意的不再是諸如“枯藤、老樹、昏鴉”這樣一些孤立的詳細的形象,感受到的也不僅是“凄惶、孤寂、漂泊”一類的單純的心情,而是一個難以言說的,寬闊深遠的畫面,一種無邊無際、無窮無盡的充滿的氣氛。

同學自行體會、引申、聯(lián)想、合成。

〔解說:詩人們筆下的景物,是必需從整體上去感受才能把握蘊含于其中的思想感情的,分析鑒賞一是要完成從個體到整體的聯(lián)想與想象過程,而這恰是很多同學的薄弱之處?!?/p>

③出示李白《獨坐敬亭山》與柳宗元的《江雪》

李白《獨坐敬亭山》柳宗元《江雪》

眾鳥高飛盡,千山鳥飛絕,

孤云獨去閑。萬徑人蹤滅。

相看兩不厭,孤舟蓑笠翁,

只有敬亭山。獨釣寒江雪。

明確:通過咀嚼字詞,分析意象,得出:李詩詩意——何必去艷羨高飛的眾鳥,又何必去企慕獨去的閑云,我們不也可以指到屬于自己的“敬亭山”,因“相看兩不厭”而得到安詳,變成永久么?——其實不必去刻意尋找,它就在我的面前,就在我的心里。

柳詩詩意——與李詩題材相像相通,意味卻完全不同:在嚴酷孤寂的環(huán)境中不但沒有感到孤獨擔心,反而襯托出詩人一種名貴和尊嚴的大無畏氣概,所謂是非、得失、榮辱、沉浮已經(jīng)不再能困擾這位飽經(jīng)人世滄桑的詩人,千山也因他而靜,萬徑也因他而寂,天地以及周遭一切仿佛都已被詩人那種沉著淡定的精神懾服,并因此也顯現(xiàn)那么莊重肅穆。

④出示《喜外第盧綸見宿》〔司空曙〕

靜夜四無鄰,荒居舊業(yè)貧。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

以我獨沉久,愧君相見頻。平生自有分,況是蔡家親。

韋蘇州曰:窗里人將老,門前樹已秋。白樂天曰:樹初黃葉日,人欲白頭時。司空曙曰: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三詩同一機杼,司空為優(yōu)。

〔一〕請說出三人詩句在寫法上的相同點。

〔二〕評者認為三人的詩句“司空為優(yōu)”請分析“優(yōu)”在何處。

明確:相同點:“同一機杼”三人的構(gòu)思布局相同,內(nèi)容上都是將自然的景物“黃葉”、“秋”與人之將老“白頭”、“老”關(guān)連起來,形成一種對應、類比關(guān)系;形式上都是觸景生情,情景交融,表達出一種“悲秋”、“悲遲暮”、“悲人生短暫”的感傷。“司空為優(yōu)”優(yōu)在寫景直接客觀,不用“將老”、“已秋”、“……日”、“……時”作提示交代,而將具有“秋”、“老”的特征意義的詞語直接組合在一起,拓展了意境,原來已處深秋的“黃葉”還處于“雨”中,更顯凄楚無助;人已“白頭”卻又在燈下獨坐,更見其悲愴與惆悵。煉字精當,讓讀者自然而然地將“景”與“情”聯(lián)系起來,引發(fā)深刻的聯(lián)想與感慨,外表客觀冷靜,不動聲色,內(nèi)里卻蘊含豐富,膚淺動人。這種“藏”與“含蓄蘊藉”的韻味,正是我國古代詩歌的傳統(tǒng)精華。相較之下,另二首則不夠含蓄,有“直白”之嫌。

3、解決最終一個問題:對詩歌的意境、手法已能意會,但不會用現(xiàn)代的、自己的語言轉(zhuǎn)述、表達。

①出示:江鄉(xiāng)故人偶聚客舍戴叔倫

天秋月又滿,城闕夜千重。還作江南會,翻疑夢里逢。

風枝驚暗鵲,露草泣寒蟲。羈旅長堪醉,相留畏曉鐘。

問題:這首詩第四句中的“疑”字,第八句中的“畏”字含意頗豐,請結(jié)合詩的意思作簡要分析。

②方法:首先先依據(jù)所指詞語分大類:“疑”、“畏”均是表現(xiàn)心理活動的詞〔而不是表達描寫景物的詞〕。其次:依據(jù)題目,詩意詳細分析:“疑”表現(xiàn)了詩人對與友人“偶聚”的不信任,懷疑自己身處夢中,可見是“驚喜過望”、“出乎意料”的感情,側(cè)面表達了對友人的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