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江西省贛州市四中高一下學期期中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9d76d273b2f7404c162814db2e5639/159d76d273b2f7404c162814db2e56391.gif)
![2022-2023學年江西省贛州市四中高一下學期期中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9d76d273b2f7404c162814db2e5639/159d76d273b2f7404c162814db2e56392.gif)
![2022-2023學年江西省贛州市四中高一下學期期中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9d76d273b2f7404c162814db2e5639/159d76d273b2f7404c162814db2e56393.gif)
![2022-2023學年江西省贛州市四中高一下學期期中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9d76d273b2f7404c162814db2e5639/159d76d273b2f7404c162814db2e56394.gif)
![2022-2023學年江西省贛州市四中高一下學期期中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9d76d273b2f7404c162814db2e5639/159d76d273b2f7404c162814db2e5639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試卷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33頁試卷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33頁江西省贛州市四中2022-2023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語文試題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一、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起源于古希臘的模仿說的基本觀點是:文藝起源于人天生具有的摹仿自然和社會人生的本能天性。其代表人物有德謨克利特和亞里士多德。這種觀點在歐洲文學批評史上產生了深淵的影響。亞里士多德認為,文藝起源于人的模仿天性和天賦的美感能力。模仿出自人的天性,人們既從模仿中獲得知識,又從模仿的作品中獲得快感。因此,文藝作為模仿,總體上是一種理性的創(chuàng)造行為,其中也包含著感性的預約。文藝模仿的對象是現(xiàn)實人生。在《詩學》中亞里士多德明確指出,文藝的模仿對象是“在行動中的人”。在談到悲劇時他又指出,悲劇的模仿對象是人的行動、遭遇、性格和思想??梢?,亞里士多德是把人的生活確立為文藝的模仿對象。模仿的文藝能夠揭示出現(xiàn)實生活的普遍本質和必然規(guī)律。亞里士多德把詩與歷史作了比較,認為“寫詩這種活動比寫歷史更富于哲學意味”。也就是說,與歷史相比,詩對生活的描述更具有普遍性與必然性。之所以如此,在于歷史敘述的是已經發(fā)生的個別事情,而詩則描述可能發(fā)生的事情,“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可能發(fā)生的事”??梢?,在亞里士多德看來,詩的可貴之處不在于它對生活中的事件做出如實的模仿,而在于它描寫的事情符合事物的內在規(guī)律和發(fā)展趨勢。一方面,歷史學家記述的事情是真實發(fā)生過的,但可能是偶然的、個別的,未必具有普遍必然性。而詩人所描述的事情,則是某一種人,可能或必然要做出的事情。另一方面,在歷史學家的記述中,兩件前后發(fā)生的事情之間可能只有時間上的承續(xù)關系。但在詩人的描寫中,前后相繼發(fā)生的事情之間存在著因果必然關系。因此,詩人所描寫的事件,雖然也是特定人物的特定行動,也具有個別性,但其中卻能見出普遍必然性。為了達到更高的藝術真實,文藝需要虛構,需要對現(xiàn)實生活進行提煉加工。亞里士多德認為,詩的模仿對象主要有三種:過去的或現(xiàn)在有的事、傳說中的或人們相信的事、應當有的事。其中,他更加推崇第三種模仿對象。可見,為了達到更高的藝術真實,詩人不必受現(xiàn)實真實性的局限,他可以虛構一些現(xiàn)實生活中并不存在的事物,只要他虛構的合情合理,能夠體現(xiàn)出事物的普遍必然性。亞里士多德的這些主張表明,文藝創(chuàng)作不應照搬現(xiàn)實,而要對現(xiàn)實生活進行藝術地提煉和加工。總之,亞里士多德既強調現(xiàn)實生活是文藝的最終源泉,又認為文藝應當對現(xiàn)實生活進行虛構加工,以達到更高的藝術真實,因而對文藝和生活的關系作出了科學的闡釋。(亞里士多德的《藝術模仿論》)材料二詩文都以語言文字為媒介。做詩文有一些專門的學問,前人對于哲學學問已逐漸蓄積起許多經驗和成立,而不是任何人只手空拳、毫無憑借地在一生之內所可得到的。自己既不能件件去發(fā)明,就不得不利用前人的經驗和成績。文學家對于語言文字是如此,一切其他藝術家對于他的特殊的媒介也莫不然。各種藝術都同時是一種學問,都有無數(shù)年代所積成的技巧。學一門藝術,就要學該門藝術所特有的學問和技巧。這種學習就是利用過去經驗,就是吸收已有文化,也就是模仿的一端。古今大藝術家在少年時所做的功夫大半都偏在模仿。米開朗基羅費過半生的功夫研究希臘羅馬的雕刻,莎士比亞也費過半生的功夫模仿和改作前人的劇本,這是最顯著的事例。中國詩人中最不像用過功夫的莫過于李太白,但是他的集中模擬古人的作品極多,只略看看他的詩題就可以見出。杜工部說過:李候有佳句,往往似陰鏗。他自己也說過:解到長江靜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暉。他對于過去詩人的關系可以想見了。藝術家從模仿入手,正如小兒學語言,打網(wǎng)球者學姿勢,跳舞者學步法一樣,并沒有什么玄妙,也并沒有什么荒唐。不過這步功夫只是創(chuàng)造的始基。沒有做到這步功夫和做到這步功夫就止步,都不足以言創(chuàng)造。像格律一樣,模仿也有流弊,但是這也不是模仿本身的罪過。從前學者有人提倡模仿,也有人唾罵模仿,往往都各有各的道理,其實并不沖突。顧亭林的《日知錄》里有一條說:詩文之所以代變,有不得不然者。一代之文,沿襲已久,不容人人皆道此語。今且千數(shù)百年矣,而猶取古人之陳言一一而模仿之,以是為詩可乎?故不似則失其所以為詩,似則失其所以為我。這是一段極有意味的話,但是他的結論是突如其來的。不似則失其所以為詩一句和上文所舉的理由恰相反。他一方面見到模仿古人不足以為詩,一方面又見到不似古人則失其所以為詩。這不是一個矛盾么?這其實并不是矛盾。詩和其他藝術一樣,須從模仿入手,所以不能似古人,不似則失其所以為詩;但是它須歸于創(chuàng)造,所以又不能全似古人,全似古人則失其所以為我。創(chuàng)造不能無模仿,但是只有模仿也不能算是創(chuàng)造。凡是藝術家都須有一半是詩人,一半是匠人。他要有詩人的妙悟,要有匠人的手腕,只有匠人的手腕而沒有詩人的妙悟,固不能有創(chuàng)作;只有詩人的妙悟而沒有匠人的手腕,即創(chuàng)作亦難盡善盡美。妙悟來自性靈,手腕則可得于模仿。匠人雖比詩人身份低,但亦絕不可少。青年作家往往忽略這一點。藝術本就源于心靈的自由表達。(節(jié)選自朱光潛《談美》)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藝起源于人天生具有的摹仿自然和社會人生的本能天性是模仿說的基本觀點。B.詩與其他藝術的本質區(qū)別是詩能夠歸于創(chuàng)造,所以詩不能僅限于對古人的模仿。C.為了達到更高的藝術真實,創(chuàng)作詩歌可以虛構一些現(xiàn)實生活中不存在的事物。D.從前學者有人提倡模仿,也有人唾罵模仿,其實并不沖突,且都各有各的道理。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一個人在少年時代應致力于模仿,成年后再著眼于創(chuàng)造,這是藝術家成長的必由之路。B.如果能從模仿入手,又具有創(chuàng)造意識,藝術創(chuàng)作者就能創(chuàng)作出盡善盡美的藝術作品來。C.在亞里士多德看來,詩的可貴之處在于它描寫的事情符合事物的內在規(guī)律和發(fā)展趨勢。D.與歷史相比,詩對生活的描述更具有普遍性與必然性,因而模仿的文藝能夠揭示出現(xiàn)實生活的普遍本質和必然規(guī)律。3.結合材料內容,下列選項中最能支撐材料一核心觀點的一項是(
)A.藝術在生活中誕生,卻又高于生活。B.沒有人能通過模仿別人而成名。C.藝術不是技藝,它是藝術家體驗了的感情的傳達。D.想象和虛構是藝術的兩個翅膀。4.簡要分析材料二的論證結構。5.齊白石先生有句名言:“學我者生,似我者亡”。請結合材料二,談談你對此的理解?!敬鸢浮?.B2.C3.A4.①材料二整體上采用先分后總的論證結構。先談學習一門藝術要從模仿入手;然后談學一門藝術歸于創(chuàng)造;最后總結上文,闡明模仿與創(chuàng)造的辯證關系。②局部上采用并列結構?!澳7隆焙汀皠?chuàng)造意識”是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兩個方面,在邏輯上是并列關系。5.①根據(jù)朱光潛觀點,藝術家需從模仿入手,但止步于模仿,更無創(chuàng)造力可言。②繪畫作作為一種藝術,通過模仿人繪畫技巧,有可能獲得成功;但是如果只知道一味模仿別人的技巧而不懂得創(chuàng)新,則一定會失敗。③只有在模仿別人的基礎上加上自己的妙悟,才符合藝術作品創(chuàng)作規(guī)律?!窘馕觥?.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整合信息,歸納概括要點的能力。B.“與其他藝術的本質區(qū)別是詩能夠歸于創(chuàng)造”理解錯誤。材料二第四段“詩和其他藝術一樣,須從模仿入手,所以不能似古人,不似則失其所以為詩;但是它須歸于創(chuàng)造,所以又不能全似古人,全似古人則失其所以為我。創(chuàng)造不能無模仿,但是只有模仿也不能算是創(chuàng)造”文段中的意思是說詩與其他藝術都是從模仿入手的,詩是須歸于創(chuàng)造的,沒有說其他藝術不歸于創(chuàng)造,也沒有說這是兩者的本質區(qū)別。故選B。2.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整合信息,歸納概括要點的能力。A.“少年時代應致力于模仿,成年后再著眼于創(chuàng)造,藝術家成長的必由之路”理解錯誤,材料二第二段“古今大藝術家在少年時所做的功夫大半都偏在模仿”,材料二第三段“藝術家從模仿入手,正如小兒學語言,打網(wǎng)球者學姿勢,跳舞者學步法一樣,并沒有什么玄妙,也并沒有什么荒唐。不過這步功夫只是創(chuàng)造的始基”,文中只是說古今大藝術家,在少年時大半都在模仿,藝術家應從模仿入手,沒有說少年時代就應該模仿,成年再創(chuàng)造,模仿與創(chuàng)造可以有側重,但沒有階段分工。B.“如果能從模仿入手,又具有創(chuàng)造意識,藝術創(chuàng)作者就能創(chuàng)作出盡善盡美的藝術作品來”表述錯誤,材料二最后一段“只有詩人的妙悟而沒有匠人的手腕,即創(chuàng)作亦難盡善盡美。妙悟來自性靈,手腕則可得于模仿……藝術本就源于心靈的自由表達。”要想創(chuàng)造出盡善盡美的作品還要源于心靈的自由表達。D.“與歷史相比,詩對生活的描述更具有普遍性與必然性,因而模仿的文藝能夠揭示出現(xiàn)實生活的普遍本質和必然規(guī)律”表述錯誤,強加因果,材料一第二段“模仿的文藝能夠揭示出現(xiàn)實生活的普遍本質和必然規(guī)律。亞里士多德把詩與歷史作了比較,認為“寫詩這種活動比寫歷史更富于哲學意味”,也就是說,與歷史相比,詩對生活的描述更具有普遍性與必然性”,原文中兩句之間沒有因果關系。故選C。3.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信息進行分析、運用的能力。材料一的核心觀點是:文藝既源于生活,又是對現(xiàn)實生活進行的虛構和加工,追求更高的真實。A.“藝術在生活中誕生,卻又高于生活”也就是藝術是源于生活,對生活又進行虛構和加工,就高于生活了,符合材料一觀點。B.“沒有人能通過模仿別人而成名”強調模仿的局限性。C.“藝術不是技藝,它是藝術家體驗了的感情的傳達”強調對藝術的認識。D.“想象和虛構是藝術的兩個翅膀”強調想象和虛構的重要性。故選A。4.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結構和思路的能力。①整體上采用先分后總的論證結構。材料二第一段“學一門藝術,就要學該門藝術所特有的學問和技巧。這種學習就是利用過去經驗,就是吸收已有文化,也就是模仿的一端”論述了學藝術要從模仿開始,第二段選取“古今大藝術家在少年時所做的功夫大半都偏在模仿”作為論據(jù)進行論證。第四段“詩和其他藝術一樣,須從模仿入手,所以不能似古人,不似則失其所以為詩;但是它須歸于創(chuàng)造,所以又不能全似古人,全似古人則失其所以為我。創(chuàng)造不能無模仿,但是只有模仿也不能算是創(chuàng)造”論述了“模仿”和“創(chuàng)造”的關系。最后第五段總結,“只有詩人的妙悟而沒有匠人的手腕,即創(chuàng)作亦難盡善盡美。妙悟來自性靈,手腕則可得于模仿。匠人雖比詩人身份低,但亦絕不可少。青年作家往往忽略這一點。藝術本就源于心靈的自由表達”進行總結,藝術要有模仿創(chuàng)造還要有心靈的自由表達。②局部上采用并列結構。材料二前兩段論述了模范是藝術的開端,第三段過渡,引出創(chuàng)造,第四段主要論述模仿和創(chuàng)造的關系,“模仿”和“創(chuàng)造”是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兩個方面,“創(chuàng)造不能無模仿,但是只有模仿也不能算是創(chuàng)造”。結構上構成了并列關系。5.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分析、評價作者的思想感情、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①齊白石先生“學我者生,似我者亡”的意思是向我學習的人可能會成功,但是只知道一味的模仿而不懂得創(chuàng)新的一定會失敗。材料二第三段“藝術家從模仿入手,……不過這步功夫只是創(chuàng)造的始基。沒有做到這步功夫和做到這步功夫就止步,都不足以言創(chuàng)造”也就是說藝術家可從模仿開始,但是止步于模仿,不進行自己的加工,不融入自己的內容,不去創(chuàng)造,就會失敗。②這句話用在繪畫上,繪畫時通過模仿人繪畫技巧,有可能獲得成功;但是如果只知道模仿別人的技巧而不懂得創(chuàng)新,則一定會失敗。要學老師的基礎,但是你自己得有變化。③最后一段“妙悟來自性靈,手腕則可得于模仿。匠人雖比詩人身份低,但亦絕不可少。青年作家往往忽略這一點。藝術本就源于心靈的自由表達”不能光模仿別人,也要加上自己的心靈的自由表達,進行創(chuàng)造,才最終可能成功。二、文學類閱讀-單文本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藝術家馮驥才四月初已進入春天的時光,窗外所有樹木的樹芽都在逐步交成生氣十足的新葉,綠葉才是春天開出的花。清晨的風還有一點涼意,吹在楚云天身上叫他神清目朗,分外清爽。他把一張潔白的宣紙鋪在臨時搭起的畫案上,四角各壓一塊青石片。他沒有鎮(zhèn)尺,前年去薊縣盤山寫生拾來的這幾塊石片反倒自然,也更天然。只要把紙鋪開,他就是即將出現(xiàn)的一片嶄新天地的造物者。他先用羊毫抓筆蘸足了清水與淡墨,一筆筆生氣十足地橫涂在紙的上方,于是一片寥廓萬里,云煙滾動的天空立時呈現(xiàn)。一條條長長的烏云游龍一般,扶風裹雨地在天上奔跑。他沒有忘記,在濃淡相間的水墨中特意留出一塊空白。這塊白便是最后一塊沒有被烏云吞噬的天空,熠熠發(fā)光,分外明亮。跟著,他從筆筒里抽出一支長鋒大筆,散開鋒毫,在墨池里一滾,跟著由紙的下端,逆鋒斜刺而上。一片風中搖曳的葦蕩,洋溢著巨大的生命本能與力量,這力量把他自己都感動起來。他不覺地喊了一聲:“呵——!”跟著,他又換了一支長桿的兼毫筆,蘸了濃墨,把葦蕩前幾根長長的莖葉畫出來。不自覺間,他那種早年從研習宋畫積累下的功力顯示出來,運筆時他感到全身的力量都在經由手腕傳遞到筆端,如錐畫沙,力透紙背。他感到一種長久壓抑在心底的東西一下子抒發(fā)出來,無限的暢快!于是他情不自禁,把一只孤雁畫在那塊空白的地方,那里是整幅畫面唯一透出光亮之地。這孤雁在那里獨自徘徊與游蕩。他情不自禁地低聲背誦起萊蒙托夫在《帆》中的兩句詩:“你期待什么,在這遙遠的異地?你拋下什么,在你自己的故鄉(xiāng)?”……黃河真像由天而降,然后萬馬急奔般地呼嘯而來。它穿云破霧,挾電裹雷,攜帶著凌厲的冷風,噴發(fā)著飛濺的浪沫,直撲眼前。洪流、巨浪、險灘、亂石、漩渦……在那波濤的滾動中,震耳的轟鳴中,疾流的絞斗中,他仿佛看到一些災難的黑洞,苦難的景象,重重疊疊的壓抑與負載。為什么一看到地,總會想起母親?總會想起我們民族多難的歷史?為什么密西西比河不是這樣?伏爾加河不讓這樣?多增河、萊茵河、泰晤士河不是這樣?他想。他忽然有了畫這條河的欲望與激情!回到學校的第三天是周日,技室沒人,他把四張學生用的畫案拼成一張,鋪上一張八尺的宣紙。他急不可待,將蘸足水墨的長鋒大筆落在紙上,隨即腕子向上一揚,一股激蕩在心中的情感隨之進發(fā),一股巨浪在大河中流沖天而起,緊跟著,從身心暴發(fā)出的波浪層層疊疊落在紙上。他盡情揮灑,顫動的筆桿不斷控在水盂上當當作響,四處飛濺的水墨濺在他的衣衫與臉上。等到他畫到心中堅持的那片崇高的精神情感時,他看到畫中大河偏遠地方,出現(xiàn)一片迷離、燦爛、漾漾不已的波光。他被自己這片波光迷住了。他心中忽然生出一種從未有過的神奇的境界。他一下子和自己身后的無形、宏大又迅猛涌動的社會大潮融為了一體?!囎右贿M入太行山,就進入另一樣的天地里。這支縱跨冀、晉、豫的山脈,全是崇山峻嶺,巉巖絕壁,而且與任何大山都絕不一樣。巖石全都裸露著,崚嶒粗糲,氣象兇烈。每一座山峰,每一塊巨巖,都像一張巨大的歷經磨難的老農的臉,顯得蒼老、苦楚和沉雄。古師傅把車子停在一個光禿禿的斷崖頂上,這崖頂好像用巨刃削出的一個平臺,十分奇妙,四邊層層疊疊的大山,宛如一片浩瀚的向上翻滾的云團。此時,晚霞斜照;大山的巖石梨紋溝壑,其影如墨,凹凸分明。石頭上染著赤紅的霞光;雄勁,強健,堅韌;粗野。這片無邊的、雄壯的、峻拔的、豪氣沖天的景象,一下子把云天感染了。他有一種創(chuàng)作的沖動。他恨不得馬上回家,沖進他的畫室?;厝ブ?,很短的時間,他筆下出現(xiàn)許多近十年來少有的力作。他感覺他和一千年前畫過太行的荊浩、范寬、郭熙等大師們的精魂遙遙相通了。楚云天把自己一生的代表作捐給了藝術博物館。他知道這些作品應該由公共博物館收藏,才不會被那些唯利是圖的人弄去謀財圖利。每天早晨起來,他還是感覺身體里充滿陽光與氧氣,是靈感降臨的時候。近來一段時間,他受柴可夫斯基《四季·性格描繪十二幅》的感動,不由自主寫了十二篇散文,每篇寫一年中一個月的風情與滋味。表面是寫對大自然的感受,潛在文字里邊的是人生的況味。他把文字轉化為丹青,從一月到十二月,每幅一月,稱為《心中十二月》。這樣畫起來,大自然的興衰變幻便和人生種種況味與滋味融為一體。他忽想,這樣的畫不正是他當年在東京藝術大學和平山郁夫先生所談的現(xiàn)代文人畫嗎?《解凍》和《永遠的太行》何嘗不是現(xiàn)代的文人畫?現(xiàn)代的文人既有小我,也有大我;既有一弦清音,也有黃鐘大呂。二者兼有,才是當代藝術家全部的生命與藝術。(摘編自《藝術家們》,有刪改)6.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第一部分寫地云天早期作畫的情形,面對四月初的大好春光,楚云天卻畫了天空、烏云、葦蕩和一只孤雁,這一畫面表現(xiàn)了他胸懷的闊大與心靈的孤獨。B.小說第二部分寫楚云天畫黃河的由來和過程,因為聯(lián)想到民族多難的歷史,又身處迅猛涌動的社會大潮中,楚云天境界一新,畫面和畫風也完全不同于早期。C.小說第三部分寫太行山雄奇瑰偉的景象及其帶給楚云天的創(chuàng)作靈感,相關作品讓他超越了對宋人畫作技法的研習和傳承,而是在精神氣象上和古人相應相通。D.小說第四部分寫楚云天晚年的藝術創(chuàng)作,無論作文作畫,他都在大自然的變幻與人生況味的相交相融中進行表達,從而為當代藝術家的生命與藝術做了注腳。7.下列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中引用俄國詩人萊蒙托夫的詩句,提及多位中國古代山水畫大師和俄國著名音樂家柴可夫斯基,既巧妙展現(xiàn)了主人公的情感世界,也間接表現(xiàn)其藝術修養(yǎng)的深厚。B.在文中對主人公畫黃河的一段精彩描寫中,作者用筆桿撞擊水盂來以聲寫靜、用水墨四處飛濺來以動襯動,和主人公心中進發(fā)出的情感、筆下層疊的巨浪相呼應。C.作者把太行山的每一座山峰和每一塊巨巖都比喻成老農的臉,又把它放置在晚霞的映照下進行描寫,寫出了太行山的典型特征,也暗示了主人公藝術風格的成熟。D.本文截取了主人公四個人生階段作畫的場景,高度濃縮地呈現(xiàn)了一位藝術家的生命歷程,并通過其感悟和思考把個人與民族、與歷史、與社會、與時代關聯(lián)起來。8.請根據(jù)文中對楚云天的描寫,說一說藝術家應該具有什么樣的特征。9.李白有詩云:“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闭垞?jù)此分析和鑒賞文中畫線部分寫黃河的一段文字?!敬鸢浮?.B7.D8.①楚云天對自然有很強的感受力,這說明藝術家往往感官靈敏,對自然的感受力強;②楚云天激情充沛,這說明藝術家往往感情強烈,急需在藝術創(chuàng)造中沖決而出,得到宣泄;③楚云天聯(lián)想和想象豐富,理解思考能力也比較強,這說明藝術家往往思維活躍;④楚云天技法純熟,在師法古人的基礎上能有所創(chuàng)新,這說明藝術家需要苦練技法,才能嫻熟地運用藝術語言進行表達;⑤楚云天的創(chuàng)作需要靈感刺激,創(chuàng)作時往往進入忘我狀態(tài),這說明藝術家往往需要遵循藝術創(chuàng)作的規(guī)律,營造好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⑥楚云天境界闊大,精神高潔,不為世俗名利所沾染,這說明藝術家往往不計名利,心無雜塵;⑦楚云天藝術修養(yǎng)高,除了畫畫外,還精通詩文和音樂,這說明藝術家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藝術修養(yǎng),才能達到高遠的藝術境界,創(chuàng)作出更好的作品。⑧楚云天看到黃河,就想起我們民族多難的歷史,在創(chuàng)作時和自己身后的無形、宏大又迅猛涌動的社會大潮融為了一體,說明藝術家需要既有小我,也有大我,二者兼有,才是當代藝術家全部的生命與藝術。9.①文中“黃河真像由天而降,然后萬馬急奔般地呼嘯而來”寫出了“黃河落天走東?!钡臍鈩荩虎谖闹小八路鹂吹健闭恰叭f里寫入胸懷間”的印證;③文中大量運用節(jié)奏分明、鏗鏘有力的短句和短語,并通過“洪流、巨浪、險灘、亂石、漩渦”等物象的堆疊,對“黃河落天走東?!钡臍鈩葸M行了描寫;④文中運用對偶如“穿云破霧,挾電裹雷”“攜帶著凌厲的冷風,噴發(fā)著飛濺的浪沫”和排比如“在那波濤的滾動中,震耳的轟鳴中,疾流的絞斗中”,營造出“黃河落天走東?!钡幕趾隁鈩荨!窘馕觥?.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畫面和畫風也完全不同于早期”錯誤。由原文“他心中忽然生出一種從未有過的神奇的境界。他一下子和自己身后的無形、宏大又迅猛涌動的社會大潮融為了一體”可知,畫面上的亮光與早期一脈相承。故選B。7.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鑒賞作品的內容和藝術特色的能力。D.“本文截取了主人公四個人生階段作畫的場景”錯誤。本文所寫并非全為作畫場景。故選D。8.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由原文“一片風中搖曳的葦蕩,洋溢著巨大的生命本能與力量,這力量把他自己都感動起來。他不覺地喊了一聲:‘呵——!’”可知,楚云天能感受到葦蕩洋溢著的巨大的生命本能與力量,說明楚云天對自然有很強的感受力,這說明藝術家往往感官靈敏,對自然的感受力強。由原文“不自覺間,他那種早年從研習宋畫積累下的功力顯示出來,運筆時他感到全身的力量都在經由手腕傳遞到筆端,如錐畫沙,力透紙背。他感到一種長久壓抑在心底的東西一下子抒發(fā)出來,無限的暢快!于是他情不自禁,把一只孤雁畫在那塊空白的地方,那里是整幅畫面唯一透出光亮之地。這孤雁在那里獨自徘徊與游蕩”可知,他把一種長久壓抑在心底的東西一下子抒發(fā)出來,無限的暢快,并情不自禁的在空白處畫了一只孤雁。由此可知,楚云天激情充沛,這說明藝術家往往感情強烈,急需在藝術創(chuàng)造中沖決而出,得到宣泄。由原文“為什么一看到地,總會想起母親?總會想起我們民族多難的歷史?為什么密西西比河不是這樣?伏爾加河不讓這樣?多增河、萊茵河、泰晤士河不是這樣?他想。他忽然有了畫這條河的欲望與激情”可知,楚云天一看到地,總會想起母親,聯(lián)想到民族多難的歷史。表明楚云天聯(lián)想和想象豐富,理解思考能力也比較強,這說明藝術家往往思維活躍。由原文“回去之后,很短的時間,他筆下出現(xiàn)許多近十年來少有的力作。他感覺他和一千年前畫過太行的荊浩、范寬、郭熙等大師們的精魂遙遙相通了”可知,在很短的時間,他筆下出現(xiàn)許多近十年來少有的力作,又與大師們的精魂遙遙相通。表明楚云天技法純熟,在師法古人的基礎上能有所創(chuàng)新,這說明藝術家需要苦練技法,才能嫻熟地運用藝術語言進行表達。由原文“他盡情揮灑,顫動的筆桿不斷控在水盂上當當作響,四處飛濺的水墨濺在他的衣衫與臉上。等到他畫到心中堅持的那片崇高的精神情感時,他看到畫中大河偏遠地方,出現(xiàn)一片迷離、燦爛、漾漾不已的波光。他被自己這片波光迷住了。他心中忽然生出一種從未有過的神奇的境界。他一下子和自己身后的無形、宏大又迅猛涌動的社會大潮融為了一體”可知,楚云天創(chuàng)作時,水墨都濺到他的衣衫與臉上,等到他畫到心中堅持的那片崇高的精神情感時,他看到畫中大河偏遠地方,出現(xiàn)一片迷離、燦爛、漾漾不已的波光,并被這片波光迷住了。由此可知,楚云天的創(chuàng)作需要靈感刺激,創(chuàng)作時往往進入忘我狀態(tài),這說明藝術家往往需要遵循藝術創(chuàng)作的規(guī)律,營造好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由原文“楚云天把自己一生的代表作捐給了藝術博物館。他知道這些作品應該由公共博物館收藏,才不會被那些唯利是圖的人弄去謀財圖利”可知,楚云天把自己一生的代表作捐給了藝術博物館,他不想被那些唯利是圖的人弄去謀財圖利。表明楚云天境界闊大,精神高潔,不為世俗名利所沾染,這說明藝術家往往不計名利,心無雜塵。由原文“他情不自禁地低聲背誦起萊蒙托夫在《帆》中的兩句詩:‘你期待什么,在這遙遠的異地?你拋下什么,在你自己的故鄉(xiāng)?’”和“近來一段時間,他受柴可夫斯基《四季·性格描繪十二幅》的感動,不由自主寫了十二篇散文,每篇寫一年中一個月的風情與滋味”可知,楚云天藝術修養(yǎng)高,除了畫畫外,還精通詩文和音樂,這說明藝術家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藝術修養(yǎng),才能達到高遠的藝術境界,創(chuàng)作出更好的作品。由原文“為什么一看到地,總會想起母親?總會想起我們民族多難的歷史?為什么密西西比河不是這樣?伏爾加河不讓這樣?多增河、萊茵河、泰晤士河不是這樣?他想。他忽然有了畫這條河的欲望與激情”“他心中忽然生出一種從未有過的神奇的境界。他一下子和自己身后的無形、宏大又迅猛涌動的社會大潮融為了一體”“現(xiàn)代的文人既有小我,也有大我;既有一弦清音,也有黃鐘大呂。二者兼有,才是當代藝術家全部的生命與藝術”可知,楚云天看到黃河,就想起我們民族多難的歷史,在創(chuàng)作時和自己身后的無形、宏大又迅猛涌動的社會大潮融為了一體,說明藝術家需要既有小我,也有大我,二者兼有,才是當代藝術家全部的生命與藝術。9.本題考查學生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的能力。句子“黃河真像由天而降,然后萬馬急奔般地呼嘯而來”描寫黃河由天而降,猶如萬馬急奔般地呼嘯而來,寫出了“黃河落天走東海”的氣勢;句子“他仿佛看到一些災難的黑洞,苦難的景象,重重疊疊的壓抑與負載”,由奔騰的黃河水,寫到了作者感受到的苦難、壓抑與負載,正是“萬里寫入胸懷間”的印證;句子“它穿云破霧,挾電裹雷,攜帶著凌厲的冷風,噴發(fā)著飛濺的浪沫,直撲眼前。洪流、巨浪、險灘、亂石、漩渦……在那波濤的滾動中,震耳的轟鳴中,疾流的絞斗中”中大量運用節(jié)奏分明、鏗鏘有力的短句和短語,并通過“洪流、巨浪、險灘、亂石、漩渦”等物象的堆疊,對“黃河落天走東?!钡臍鈩葸M行了描寫;句子“穿云破霧,挾電裹雷”“攜帶著凌厲的冷風,噴發(fā)著飛濺的浪沫”運用對偶的修辭手法,句子“在那波濤的滾動中,震耳的轟鳴中,疾流的絞斗中”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營造出“黃河落天走東?!钡幕趾隁鈩?。三、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二十五年,王壽夢卒。壽夢有子四人,長曰諸樊,次曰余祭,次曰余眜,次曰季札。季札賢,而壽夢欲立之,季札讓不可,于是乃立長子諸樊,攝行事當國。王諸樊元年,諸樊已除喪,讓位季札。季札謝曰:“曹宣公之卒也,諸侯與曹人不義曹君,將立子臧,子臧去之,以成曹君,君子曰‘能守節(jié)矣’。君義嗣誰敢干君有國非吾節(jié)也札雖不材愿附于子臧之義吳人固立季札,季札棄其室而耕,乃舍之。十三年,王諸樊卒。有命授弟余祭,欲傳以次,必致國于季札而止,以稱先王壽夢之意。且嘉季札之義,兄弟皆欲意致國,令以漸至焉。季札封于延陵,故號曰延陵季子。使齊,說晏平仲曰:“子速納邑與政。無邑無政,乃免于難。齊國之政將有所歸;未得所歸,難未息也?!惫赎套右蜿惢缸右约{政與邑,是以免于欒高之難。去齊,使于鄭。見子產,如舊交。謂子產曰:“鄭之執(zhí)政侈,難將至矣,政必及子。子為政,慎以禮。不然,鄭國將敗?!比ム?,適衛(wèi)。說蘧瑗、史狗、公子荊、公叔發(fā)、公子朝,曰:“衛(wèi)多君子,未有患也?!弊孕l(wèi)如晉,將舍于宿,聞鐘聲,曰:“異哉!吾聞之,辯而不德,必加于戮。夫子獲罪于君以在此,懼猶不足,而又可以畔乎?夫子之在此,猶燕之巢于幕也。君在殯而可以樂乎?”遂去之。文子聞之,終身不聽琴瑟。適晉,說趙文子、韓宣子、魏獻子,曰:“晉國其萃于三家乎!”將去,謂叔向曰:“吾子勉之!君侈而多良,大夫皆富,政將在三家。吾子直,必思自免于難?!奔驹跏?,北過徐君。徐君好季札劍,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為使上國,未獻。還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寶劍,系之徐君冢樹而去。從者曰:“徐君已死,尚誰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許之,豈以死倍吾心哉!”(節(jié)選自《史記?吳太伯世家》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君義嗣/誰敢干/君有國/非吾節(jié)也/札雖不材/愿附于子臧之義/B.君義嗣/誰敢干君/有國/非吾節(jié)也/札雖不材/愿附于子臧之義/C.君義嗣/誰敢干君/有國/非吾節(jié)也/札雖不材愿附/于子臧之義/D.君義嗣/誰敢干/君有國/非吾節(jié)也/札雖不材愿附/于子臧之義/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除喪,指守孝期滿,除去喪服,與“服闕”“除服”含義相同。B.吾子,對人的尊稱,可譯為“您”,表示親近或敬愛的意思。C.大夫,先秦時代職官分三級,大夫為最高等級,高于卿、士。D.上國,春秋時期稱中原諸國為“上國”,與吳楚諸國相對而言。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季札出身顯貴,遵守禮制。季札為吳王幼子,吳王生前想讓他繼位,他避讓不答應,堅持長幼有序,讓長子諸樊繼位,執(zhí)掌國政。B.季札思慕圣賢,堅守節(jié)義。吳國人堅持立季札為國君,季札學習子臧的節(jié)義,拋棄家室財產去耕種田地,吳國人只好放棄這個打算。C.季札知人知事,富有遠見。他預言齊國的政權將要有變動,提醒晏子交出封邑和官職。后齊國發(fā)生欒高之亂,晏子因聽從建議得以幸免。D.季札守諾重信,始終不渝。徐君喜歡季札的寶劍,季札明白徐君心意,約定將寶劍贈給徐君。徐君去世,季札把劍掛在徐君墓旁的樹上。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有命授弟余祭,欲傳以次,必致國于季札而止,以稱先王壽夢之意。(2)始吾心已許之,豈以死倍吾心哉!14.季札對子產和叔向分別提出怎樣的忠告?請簡要說明。【答案】10.B11.C12.D13.(1)諸樊留下遺命把君位傳給弟弟余祭想按次序傳位,一定要把君位交還季札為止,來滿足先王壽夢的遺愿。(2)當初我心中已經答應(把劍給)他,怎么會因為徐君死去就違背我的心意呢!14.①季札告誡子產,要以禮治國,否則鄭國將要衰?、诩驹嬲]性格剛直的叔向,要考慮如何避免禍患?!窘馕觥?0.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斷句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應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結合語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見的句尾、句首標志性的詞語,句子結構的對稱,文中詞語充當?shù)某煞?,句子成分的省略,敘事內容的變化等。句子意思是:您本是合理的繼位人,誰敢冒犯您呢!當國君不是我應有之節(jié)。我雖無能,也愿學習子臧那樣的義舉?!罢l敢干君”中,“君”是“干”的賓語,意思是“冒犯您”,不能斷開,排除AD;“札雖不材”意思是“我雖無能”,“不材”是“札”的謂語,不能斷開,排除C。故選B。11.本題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文化常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建筑的名稱、年號、謚號、廟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jié)、朝廷的一些機構、典章制度、行政區(qū)劃、還有一些避諱的說法等。平時注意積累,尤其是課本的注釋的相關內容,答題時還要注意集合語境的含義作答。C項,“大夫為最高等級,高于卿、士”錯誤,先秦諸侯國中,在國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級。故選C。12.此題考查篩選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這類題目常涉及人物行為舉止、人物主張、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選文的綜合性八類信息的篩選,做題時要在原文中找準區(qū)間,把準對象,體情察意,切忌張冠李戴,忌斷章取義,無中生有。D項,“約定將寶劍贈給徐君”錯誤,原文是“季札之初使,北過徐君。徐君好季札劍,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為使上國,未獻”,可見并未約定。故選D。1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應先回歸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語,再按照不同的句式進行調、換、刪,再采取對譯法,逐字進行翻譯。(1)授:傳給;欲傳以次:按照次序傳位;致:交還、歸還;稱:符合,滿足。(2)始:當初,起初;許:答應,同意;豈:怎么,難道;倍:通“背”,違背。14.此題考查篩選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需要學生認真閱讀相關段落,在充分理解文意的基礎上,概括分析,分點作答。由“謂子產曰:‘鄭之執(zhí)政侈,難將至矣,政必及子。子為政,慎以禮。不然,鄭國將敗’”可知,季札告誡子產,要以禮治國,否則鄭國將要衰??;由“謂叔向曰:‘吾子勉之!君侈而多良,大夫皆富,政將在三家。吾子直,必思自免于難’”可知,季札告誡性格剛直的叔向,要考慮如何避免禍患?!军c睛】復習時識記、積累大量的文學常識是解題的關鍵,而且掌握一些識記技巧對應考是十分必要的。介紹三種常用的記憶方法:1.穿針引線法。這根線可以是時間、空間、風格、內容等。例如記憶中國古代文學史,可以以內容為線索,用時間線穿起各個朝代文學現(xiàn)象。具體如下:韻文類:詩經→楚辭→樂府民歌→唐詩→宋詞→元曲。散文類:尚書→先秦散文→六朝陶淵明散文→唐宋八大家→明初詩文三大家→明中葉唐宋派→明末公安派→清代桐城派。2.聯(lián)想記憶法。識記文化常識要進行相關的聯(lián)想,或相似聯(lián)想,或相反聯(lián)想。比如記憶屈原:屈原→《離騷》→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李白、李賀。這樣能較系統(tǒng)地記住許多知識。3.積累法。對于一些常識性知識,要加強梳理和記憶。如古代的“官職常識”“人物稱謂常識”“文集命名常識”“科舉常識”“地理常識”“古籍常識”等,可以將所有需要記憶的文學文化常識化整為零,分配在各個時間段里予以記憶。參考譯文:二十五年(前561),王壽夢死。壽夢有四個兒子:長子叫諸樊,次子叫余祭(zhài),三子叫余昧,四子叫季札。季札賢能,因而壽夢曾想讓他繼位,但季札推辭不答應,于是壽夢讓長子諸樊繼位,總理諸種事務,代理執(zhí)掌國政。王諸樊元年(前560),諸樊服喪期滿,要把君位讓于季札。季札推辭說:“曹宣公死后,各國諸侯和曹國人都認為新立的曹君不義,要立子臧為曹君,子臧離開曹國,以成全曹君繼續(xù)在位。君子評論子臧說他‘能遵守節(jié)義’。您本是合理的繼位人,誰敢冒犯您呢!當國君不是我應有之節(jié)。我雖無能,也愿學習子臧那樣的義舉?!眳菄藞猿忠⒓驹蛼仐壛思沂邑敭a去耕田,吳國人只好放棄了這個打算。十三年(前548),王諸樊死去。留下遺命把君位傳給其弟余祭,目的是想按次序以兄傳弟,一定要把國位最后傳至季札為止,來實現(xiàn)先王壽夢的遺愿;而且因為兄弟們都贊賞季札讓國的高風亮節(jié),大家都想把國君之位讓給別人,這樣就能依次漸漸傳到季札身上了。季札被封在延陵,因此號為延陵季子。出使到齊國。勸說晏平仲說:“你快些交出你的封邑和官職。沒有這兩樣東西,你才能免于禍患。齊國的政權快要易手了,易手之前,國家禍亂不會平息?!币虼岁套油ㄟ^陳桓子交出了封邑與官職,所以在欒、高二氏相攻殺的禍難中得以免禍。季札離開齊國,出使鄭國。見到子產,如見故人。對子產說:“鄭國掌握政權的人窮奢極侈,大難將臨,政權定落于你身上。你執(zhí)政時,要小心地以禮治國,否則鄭國將要衰敗!”離開鄭國后,季札到了衛(wèi)國。非常欣賞蘧瑗(qúyuàn)、史狗、史?、公子荊,公叔發(fā)、公子朝,說:“衛(wèi)國君子很多,因此國家無患?!睆男l(wèi)國到了晉國,季札要住在宿邑,聽到鼓鐘作樂之聲,說:“奇怪啊!我聽說有才無德,禍必加身。這孫文子正是為此得罪國君,小心翼翼尚恐不夠,還可以玩樂嗎?孫文子在這里,就如燕在帷幕之上筑巢那樣危險。而且國君尚在棺中停殯未葬,難道可以作樂嗎?”于是離開了。孫文子聽說后,一輩子不再聽音樂。季札到晉國,欣賞趙文子、韓宣子、魏獻子,說:“晉國政權將要落到這三家吧?!迸R離開晉國時,對叔向說:“你要勉力而行啊!晉國國君奢縱而良臣又多,大夫很富,政權將落于韓、趙、魏三家。您為人剛直,或許會被猜疑,(您)一定要慎思如何使自己免于禍患?!奔驹齽偝鍪箷r,北行時造訪徐國國君。徐君喜歡季札的寶劍,但嘴里沒敢說,季札心里也明白徐君之意,但因(自己)還要到中原各國去出使,所以沒把寶劍獻給徐君。出使回來又經過徐國,徐君已死,于是季札解下寶劍,掛在徐君墳墓樹木之上才離開。隨從人員說:“徐君已死,又把寶劍給誰呀?”季子說:“不對,當初我內心已答應了他,怎能因為徐君之死我就違背我自己的心愿呢!”四、古代詩歌閱讀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列小題。與夏十二登岳陽樓①李白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②。醉后涼風起,吹人舞袖回?!咀ⅰ竣偾?,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到江陵。南游岳陽而作此詩。詩中的“山”為君山。②行杯:謂傳杯飲酒。15.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〢.這是一首五言絕句。就其風格而論,意氣豪放,境界宏大,既描寫了樓高湖闊的美麗景致,也表達了詩人流放遇赦的酣暢心情。B.第二聯(lián)對仗工整,不但上下句詞性相同,平仄相對,而且內容也相互照應。這兩句是全詩詩眼所在,寫得生動活潑,精彩傳神。C.第三聯(lián)寫詩人在岳陽樓上住宿、飲酒,仿佛在天上云間一般。詩句想象奇特,用夸張的手法生動寫出了詩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D.尾聯(lián)寫詩人醉后的情景,樓上涼風習習,衣袖翩翩,詩人感到了陣陣涼意,字里行間無不流露出人生不遇的感傷情懷。16.詩歌第二聯(lián)運用了怎樣的表現(xiàn)手法?試作簡要賞析?!敬鸢浮?5.D16.第二聯(lián)運用了擬人的表現(xiàn)手法。詩歌賦予大雁和君山人格化的特點,上句寫大雁有意為詩人帶走愁心,下句寫君山有情為詩人銜來好月,愁去喜來,表達了詩人流放遇赦后的喜悅心情?!窘馕觥?5.本題主要考查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與評價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首先要認真研讀詩歌內容,然后仔細辨識選項中是否有對詩歌的解讀的錯誤。詩歌鑒賞的選擇題對整個詩歌的綜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詩句的含義、詩句的手法還考核詩歌的情感,注意結合詩歌的內容進行分析。題干要求選出“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棥?,這屬于綜合考查題,考查學生對詩句內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D項,“字里行間無不流露出人生不遇的感傷情懷”錯誤,選項忽略了詩歌的背景,從注釋來看,本詩寫在詩人流放途中遇赦之后,又是他鄉(xiāng)遇故人,登上名樓,心情十分高興。涼風習習,衣袖翩翩,恰恰是詩人心情愜意的表現(xiàn),并無傷感情懷。16.本題主要考查鑒賞文學作品的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題干問“詩歌第二聯(lián)運用了怎樣的表現(xiàn)手法?試作簡要賞析”,這是考查詩歌的技巧。首先要明確“表現(xiàn)手法”包括的范疇,然后結合第二聯(lián)分析?!把阋钚娜ィ姐暫迷聛怼?,頷聯(lián)寫仰觀天宇所見、所感。鴻雁南飛,月升東山,這本是人們司空見慣的客觀景物,但是在特定的環(huán)境氣氛之下,卻能夠蕩人心神,觸發(fā)人的情懷。詩人處于浩渺無邊的洞庭之上,那種憂戚煩悶的心情頓時為之一暢,所以“愁心去”、“好月來”便恰到好處地表現(xiàn)了暢然一適的愉悅心情。句中的“引”“銜”二字,并不是客觀景物的實寫,而是寫詩人此時此景之下的主觀感受,且這兩個動作的對象是“雁”和“山”,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把詩人流放遇赦后的喜悅心情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军c睛】“表現(xiàn)手法”,從大的方面來說,包括修辭手法、抒情手法、描寫手法、表現(xiàn)手法;修辭手法又包括比喻、比擬、夸張、借代等,描寫手法包括動靜、虛實、正側等,抒情手法包括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表現(xiàn)手法包括襯托、渲染等。此類題目的答題步驟如下:首先準確指出使用了何種手法,然后結合詩句闡釋為什么是用了這種手法,最后分析這一手法有效傳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比如本題中,主要從修辭的角度來分析,“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詩人用“引”和“銜”來寫雁和山,這是用了擬人的修辭,形象地表現(xiàn)出詩人心情的愉悅。五、情景默寫17.補寫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中國人的老話中有“春光難遇秋草”,但如果相遇了,便是一種奇跡,正如秦觀《鵲橋仙》的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實我們每一個人,誰不期望與美麗相逢,“奇跡”到來。(2)韓愈在《師說》一文中,以為子擇師和自己不從師作對比,直接點明自己的態(tài)度,認為這樣做,最終導致的結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善于描寫想象的世界,他在《夢游天姥吟留別》中,描寫云中仙人出場時的穿著與出行工具的詩句“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敬鸢浮拷痫L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霓為衣兮風為馬虎鼓瑟兮鸞回車【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以下字形:遺、霓、兮、鼓、瑟、鸞。六、選擇簡答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于世俗生活而言,詩是圣潔而溫婉的。一旦命運將人們拋進陰森暗淡的溝壑中,也許只有詩才能帶領人們走出狹小陰沉的天地,引導人們步入驕子陣營和強者行列。對夢想的堅持和對希望的期許,正是詩的力量和詩的(
)。詩,堅定地挺立在時代前沿、矗立在生活高地,觀測和記錄著社會的風霜雨雪,審視和銘刻著時代的陰晴圓缺。詩,堅毅地守護和捍衛(wèi)著人類良知和社會正義,當其他社會行為都(
)之時,詩可能就是良知堡壘里的最后一名士兵,就是正義陣地上最頑強的一名戰(zhàn)士。正是因為有了詩的存在,世界才變得更加人性化、更富人情味,人才能成為更加健全更加自由的人!在物欲(
)的今天,唯有詩才能抵御人心的畸變與冷漠,才能抗拒精神的異化與墮落,也唯有詩能夠(
)工業(yè)文明引發(fā)的心理潰瘍,使生命始終處于一種強健狀態(tài)。換言之,只要一個民族詩意激揚詩緒飽滿,就更加富有創(chuàng)新動能和創(chuàng)造活力。18.依次填入文中括號內的詞語,全都恰當?shù)囊豁検牵?/p>
)A.功效
銷聲匿跡
沸反盈天
拯救 B.成效
偃旗息鼓
甚囂塵上
拯救C.功效
偃旗息鼓
甚囂塵上
愈合 D.成效
銷聲匿跡
沸反盈天
愈合19.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與“詩,堅定地立在時代前沿和生活高地,觀測和記錄著社會的種種艱難,審視和銘刻著時代的種種變化”相比,從語義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畫波浪線的句子表達效果更好,為什么?【答案】18.C19.第一處,原句用“挺立”“矗立”,形容詩在時代前沿和生活高地中的不可忽略和替代的作用,使詩這個抽象事物具有了形象感。改句就用一個“立”,很明顯,原句在具體語境中用詞更準確,表意更明確而豐富。第二處,原句用“挺立在時代前沿、矗立在生活高地”這種對稱句式,以對仗結構構成整句句式,形成一組短句,節(jié)奏鮮明,音調和諧,易于上口,語勢強烈。而改句則用長句,缺少活潑和靈動性。第三處,原句“風霜雨雪”“陰晴圓缺”運用比喻修辭,形容社會的種種艱難和時代的種種變化,化抽象為形象,化具體為生動,增強了語言的形象美。而改句則過于直白,缺少形象感?!窘馕觥?8.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詞語(包括熟語)的能力。功效:側重于指功能效果,多用于書面語。成效:側重于指成績效果,口語和書面語中都可以用。二者的語義側重點和語體色彩有別。此處為書面語,且強調功能作用,選擇“功效”。銷聲匿跡:形容消失得無影無蹤,隱藏起來不出聲不露面。偃旗息鼓:放倒旗子,停止敲鼓,原指行軍時隱蔽行蹤,不讓敵人覺察,現(xiàn)比喻事情終止或聲勢減弱。此處聯(lián)系后文的士兵、戰(zhàn)士,用“偃旗息鼓”更為合適。沸反盈天:聲音象水開鍋一樣沸騰翻滾,充滿了空間,形容人聲喧鬧,亂成一片,強調聲音多而雜。甚囂塵上:原形容軍隊喧嘩紛亂的樣子,后用于形容對傳聞之事議論紛紛,現(xiàn)多形容某種言論十分囂張(貶義)。聯(lián)系前文“物欲”一詞,應該是指向反面的社會言論,故選“甚囂塵上”。拯救:援助使其脫離危難、危險。愈合:指瘡口或傷口長好。此處用“拯救”來支配“心理潰瘍”,明顯是搭配不當,而“愈合”正是治愈治療之意,與后文的“潰瘍”一詞正好搭配,故選“愈合”。故選C。19.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句子表達效果的能力。原句與改句相比有三處不同:一是用詞上,原句“堅定地挺立在時代前沿、矗立在生活高地”,在形容詩在時代前沿和生活高地中的作用時用了兩個動詞“挺立”和“矗立”,這兩個詞形容事物高聳直立的狀態(tài),此處用來形容詩,突出詩的形象和重要性,使抽象的事物更具形象感。而改句用一個“立”字,沒有這樣形象感強烈的詞語,語言顯得單薄而缺少表現(xiàn)力。二是句式上,原句“挺立在時代前沿、矗立在生活高地”采用相同的動賓短語,形成對稱結構,結構整齊一致,這樣的整句句式利于表達強烈的感情,增強了語言的節(jié)奏感。改句“堅定地立在時代前沿和生活高地”選用長句,缺少了原句短句的自然與靈活。三是修辭上,原句用“風霜雨雪”比喻“社會的種種艱難”,用“陰晴圓缺”比喻“時代的種種變化”,選擇的喻體來源于生活常見的事物或現(xiàn)象,這種比喻句的使用,使原本抽象的事物更具形象感,增強了語言的生動性。改句沒有運用修辭手法,語言直白,缺少表現(xiàn)力。七、簡答題組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門聯(lián)最見老北京的特色。這種特色已成為北京的一種別致的文化。北京門聯(lián)像國外建筑上彰顯榮耀的族徽一樣醒目卻又①。有據(jù)可考,北京最早的門聯(lián)出現(xiàn)在元初,元世祖忽必烈請大書法家趙孟頫寫了一副門聯(lián)掛在大都的城門上。后來,北京院落大門也貼上了門聯(lián),這些門聯(lián)是忽必烈門聯(lián)的變種,與忽必烈門聯(lián)的形態(tài)與意義是相似的,也可以說是②的。門聯(lián)內容與書寫水平體現(xiàn)著主人的文化水平,因此哪怕是③,也得請高手來為自己增點兒門面。例如一個賣姜的貼上了“忠厚培元氣,詩書發(fā)異香”的門聯(lián),你想想,賣姜的都講究詩書,這多少會讓現(xiàn)在某些商人汗顏吧?將門聯(lián)寫得有學問,又道出自身職業(yè)特點的,比較常見。例如“恒足有道木似水立市澤長松如?!币豢淳褪墙洜I木材生意的,并將商號名嵌入,叫“恒立”;皮貨商的則為“意氣相投裘臻狐腋,名聲遠揚財聚羔羊”。作為自己的名片的門聯(lián),讓人一看就知道院子主人是干什么的,更是北京門聯(lián)的一個特點、一種功能。例如“雖為微末生意,卻是頂上功夫”,是剃頭的。20.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shù)某烧Z。21.請將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改成一個長句。可以改變語序、少量增刪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22.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使用了哪些修辭手法?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其表達效果?!敬鸢浮?0.①別具一格;四一脈相承;③附庸風雅21.將“恒立”商號名嵌入其中的對聯(lián)“恒足有道木似水,立市澤長松如?!弊屓艘豢淳椭郎碳沂墙洜I木材生意的。22.①雙關。“頂上”既指最上乘的,突出功夫的高深,也指頭頂,突出職業(yè)的特點,含蓄蘊藉,耐人尋味。②對比。“微末”與頂上”形成對比,突出不起眼的小手藝也需要高深的大功夫表現(xiàn)出自己的敬業(yè)態(tài)度,也贏得了顧客的尊敬?!窘馕觥?0.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①處,指門聯(lián)醒目又風格獨特,可填“別具一格”。別具一格:指另有一種獨特的風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農業(yè)信息化平臺建設與維護合同
- 2025年度汽車代駕服務駕駛員權益保障協(xié)議
- 2025年啤酒經銷商培訓與發(fā)展合作合同4篇
- 2025版智能停車系統(tǒng)設備采購與停車場車位租賃合同3篇
- 海外就業(yè)中介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文化用品集中采購合同規(guī)范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健康體檢中心設備采購服務合同3篇
- 2025版標準協(xié)議書:能源項目投資合作協(xié)議3篇
- 2025年度賣場場地租賃及節(jié)假日臨時攤位租賃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貨物物流配送與環(huán)保節(jié)能合作協(xié)議3篇
- 輸變電工程監(jiān)督檢查標準化清單-質監(jiān)站檢查
- 2024-2025學年北京海淀區(qū)高二(上)期末生物試卷(含答案)
- 【超星學習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南開大學)爾雅章節(jié)測試網(wǎng)課答案
- 2024年中國工業(yè)涂料行業(yè)發(fā)展現(xiàn)狀、市場前景、投資方向分析報告(智研咨詢發(fā)布)
- 化工企業(yè)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培訓考試卷(后附答案)
- 工傷賠償授權委托書范例
- 食堂餐具炊具供貨服務方案
- 員工安全健康手冊
- 2024化工園區(qū)危險品運輸車輛停車場建設規(guī)范
- 自然科學基礎(小學教育專業(yè))全套教學課件
- 華為客服制度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