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堰市成考專升本2022-2023學年教育理論第一次模擬卷(附答案)_第1頁
湖北省十堰市成考專升本2022-2023學年教育理論第一次模擬卷(附答案)_第2頁
湖北省十堰市成考專升本2022-2023學年教育理論第一次模擬卷(附答案)_第3頁
湖北省十堰市成考專升本2022-2023學年教育理論第一次模擬卷(附答案)_第4頁
湖北省十堰市成考專升本2022-2023學年教育理論第一次模擬卷(附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湖北省十堰市成考專升本2022-2023學年教育理論第一次模擬卷(附答案)學校:________班級: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號:________

一、單選題(20題)1.情緒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需要而產生的()。A.主觀認識B.內化過程C.態(tài)度體驗D.外顯狀態(tài)

2.小明在很多人觀看時,表演節(jié)目表現極好,這種現象屬于()

A.群體心理

B.社會促進作用

C.社會促退作用

D.群體規(guī)范

3.一個人的穩(wěn)定態(tài)度與習慣化行為方式相結合的個性心理特征是()。A.動機B.氣質C.能力D.性格

4.游覽過八達嶺長城的人,頭腦中重現長城的形象是()。A.后象B.表象C.想象D.聯想

5.心理學科學體系中的基礎學科是()。

A.實驗心理學B.普通心理學C.發(fā)展心理學D.生理心理學

6.關心集體,關心社會,助人為樂,誠實,正直,屬于()。A.A.性格的態(tài)度特征B.性格的意志特征C.性格的情緒特征D.性格的理智特征

7.體育的基本組織形式是()。

A.運動競賽B.運動隊訓練C.早操、課間操D.體育課

8.微弱的、持續(xù)時間較長的、帶有彌散性的情緒狀態(tài)是()

A.憤怒B.激情C.應激D.心境

9.

10.

9

教師的根本任務是()

11.在教育實踐中應當“五育”并舉,這反映了()。

A.“五育”各有其相對獨立性B.“五育”的地位存在不均衡性C.“五育”之間具有內在聯系D.“五育”可以相互取代

12.

21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說明下列哪個因素影響社會態(tài)度的形成?()

13.1937年出舨的《人格:心理學的解釋》一書,標志著用科學方法系統研究人格問題的開始。該書的作者是()。A.A.卡特爾B.塔佩斯C.奧爾波特D.霍蘭德

14.神經系統的基本活動方式是()。

A.反映B.感受性C.反射D.感應性

15.下列方法不屬于行為矯正治療的是()

A.自由聯想

B.系統脫敏

C.厭惡療法

D.強化、懲罰與消退

16.馬斯洛需要層次論中的最高層次是()。A.A.生理與安全需要B.社交與自尊需要C.求知與審美需要D.自我實現的需要

17.“一心二用”體現了注意哪種品質特征?()

A.注意的范圍

B.注意的穩(wěn)定性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轉移

18.提出“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這一名言的教育家是()。

A.孔子B.墨子C.荀子D.孟子

19.根據與動機相關聯的需要起源劃分,成就、交往、威信、贊譽等屬于()。

A.生理性動機B.社會性動機C.遠景性動機D.近景性動機

20.“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句話反映了下列哪種因素對人的發(fā)展的影響?()

A.遺傳素質B.環(huán)境C.學校教育D.社會活動二、填空題(20題)21.人格是構成一個人思想、情感及行為的特有模式,這個獨特模式包含一個人區(qū)別于他人的_______而_______的心理品質。

22.家庭教育的教育內容具有_______的特點。

23.在斯坦福一比奈智力量表中,計算智商的公式是:智商等于__除以__再乘以100。

24.按活動領域的不同,可以把能力分為_______和_______。

25.社會改造主義課程論者認為課程應該圍繞當代重大的_______來組織,幫助學生在社會方面得到發(fā)展。

26.思維的基本過程包括分析與綜合、_______、_______和體系化與具體化。

27.教學任務受人們追求的_______決定,它指明各教育階段、各科教學應實現的目標要求。

28.德育的基本構成要素有教育者、受教育者、________、________。

29.首先對班級授課制給予系統理論描述和概括的教育學家是________。

30.填空題

根據識記材料有無意義或對識記材料的意義是否了解,把識記分為______和______。

31.品德評價的方式主要有獎勵、懲罰、_______和_______。

32.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人的方法是________。33.人的意志行動的特征是有自覺的行動目的,以__為基礎,受意識能動調節(jié)支配和__。34.思維的基本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5.義務教育具有普遍性和_______的特點。

36.表象是從_______到_______的過渡階段,是_______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37._______是以學科為中心設計的課程。

38.在馬斯洛的價值體系中有兩種潛能或基本需要:一類是_______,一類是_______。

39.條件反射形成的關鍵在于________,其實質是大腦皮層有關神經中樞暫時神經聯系的建立。

40.與再造想象相比,創(chuàng)造想象具有的特點有:首創(chuàng)性、_______和_______。

三、論述題(5題)41.聯系實際分析如何教會學生調節(jié)與控制情緒。

42.閱讀下列案例,并回答問題。年輕的黃老師每次教完生字后,總是讓學生回去把每個生字抄10遍,準備請用“鞏固性教學原則”的相關原理分析案例中黃老師的“新規(guī)定”出臺前后教學效果不同的原因。43.聯系實際,論述“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和連貫性’’的德育原則。44.試分析態(tài)度的理論。45.持“教師中心論”的人把學生比作“船”,把教師比作“舵手”,學生必須無條件地服從教師的指揮。試從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的地位簡評這個觀點。四、論述題(5題)46.結合實際,說明想象規(guī)律在教學中的運用。

47.試論述啟發(fā)性教學原則及其貫徹要求。

48.閱讀下列案例,并回答問題。地理課上,為了使學生理解有關經緯線的概念和意義,某老師說:“在浩瀚的太平洋上,一艘遠洋輪船出現了嚴重的故障,在自救無果的情況下,船長拿起電話,向總部求救。如果你是船長,你怎么說呢?”一學生作打電話狀:“喂,總部,我們出事了,快來救我們?!薄拔沂强偛浚垐蟾婺銈兊奈恢?。”教師追問。該生遲疑了一下,小聲回答了一句:“我們在太平洋上?!彼幕卮鹨鹆撕逄么笮?。老師問:“同學們?yōu)槭裁葱δ?”“太平洋那么大,到哪里找呢?”學生回答道?!笆茄剑仍藛T怎樣才能找到在太平洋上出事的船呢?”“應該報告船的準確位置!”于是老師把“如何在地球上確定某一位置”的問題拋給學生來討論。在討論中,學生們從探討如何描述自己的座位。到街道門牌號;從電影票上的座位號,到平面直角坐標系……就這樣,關于經緯線、經緯網的概念和意義被學生們理解了。問題:該教師的教學突出體現了哪個教學原則?為什么?試結合本案例談談該原則的貫徹要求。49.持“教師中心論”的人把學生比作“船”,把教師比作“舵手”,學生必須無條件地服從教師的指揮。試從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的地位簡評這個觀點。

50.教學活動中,教師如何靈活運用直觀教學的方法?

五、辨析題(5題)51.別人在場或與別人一起活動總能帶來行為效率的提高。

52.知識多了,智力自然就提高了。

53.氣質無所謂好壞,性格有優(yōu)劣之分。

54.考試焦慮的危害是降低學習效率和影響考試成績。

55.知覺的對象優(yōu)先從背景中區(qū)分出來的特性叫知覺的選擇性。

六、(5題)56.一個國家為實現其教育目的,從組織系統上建立起來的一切教育設施和有關規(guī)章制度稱為()。

A.國民教育制度B.學校教育制度C.教育領導制度D.教育管理制度

57.以下哪個社會的教育具有與生產勞動相脫離的特點?()

A.原始社會B.古代社會C.資本主義社會D.社會主義社會

58.依據人的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教育是()

A.應試教育B.政治教育C.素質教育D.思想教育

59.當公司招聘高技術開發(fā)人員時,招聘著重看應聘者的“智慧”品質而不是其是否具有“魅力”。這屬于印象形成的()

A.加法模式B.平均模式C.總和模式D.加權平均模式

60.辨析題

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6分。首先請判斷正確或錯誤,然后說明理由。

考試焦慮的危害是降低學習效率和影響考試成績。

參考答案

1.C情緒是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入的需要而產生的態(tài)度體驗。從含義上可以得知答案。

2.BB

[解析]社會促進作用指人們在有他人旁觀的情況下,工作表現比自己單獨進行時好的現象。

3.D

4.B

5.B普通心理學研究心理現象產生和發(fā)展的最一般的規(guī)律,它在心理學中處于基礎學科的地位。

6.A

7.D體育課是體育的基本組織形式。體育課是中小學的一門重要的必修課,除了講授體育理論知識外,主要是學習和訓練體育技能。

8.D按強度和持續(xù)時間分類,可將情緒劃分為心境、激情、應激等狀態(tài),其中心境是一種微弱的,持續(xù)時間較長的,帶有彌散性的情緒狀態(tài)。

9.D

10.D

11.A

12.A

13.C

14.C神經系統是指由神經元構成的一個異常復雜的機能系統。其基本活動方式是反射。

15.A

16.D

17.CC

[解析]“一心二用”體現了注意品質特征是“注意分配”,其含義是在同一時間內,人把注意分配到兩種或兩種以上活動中去的能力。所以選C。

18.A

19.B

20.B該題的關鍵在于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理解,這句話說的是環(huán)境對人的發(fā)展的影響。21.穩(wěn)定,統一

22.生活化生活化

23.智齡(心理年齡)實齡(生理年齡)智齡(心理年齡)實齡(生理年齡)24.一般能力;特殊能力

25.社會問題社會問題26.比較與分類,抽象與概括

27.教學價值取向教學價值取向28.德育內容,德育方法

29.夸美紐斯夸美紐斯

30.意義識記機械識記意義識記,機械識記

31.評比操行評定評比,操行評定32.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33.隨意運動克服內外困難34.概念,判斷,推理

35.強制性強制性

36.感知思維認識感知,思維,認識

37.學科課程學科課程

38.匱乏需要成長需要匱乏需要,成長需要

39.強化強化

40.獨立性新穎性獨立性,新穎性

41.(1)知覺自己的情緒狀態(tài)。

(2)轉移自己的注意。

(3)合理宣泄負面情緒。

(4)主動運用語言調節(jié)與控制自己的情緒。

聯系實際進行闡述。

【解析】此題屬于理論聯系實際題,要結合自己的工作或生活事例來說明。42.(1)鞏固性教學原則的基本含義: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牢固地掌握知識和基本技能,而且在需要的時候,能夠準確無誤地呈現出來。(2)貫徹鞏固性教學原則的基本要求:①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②要在教學的全過程中加強知識的鞏固。③組織好學生的復習工作。④教會學生記憶的方法。(3)案例分析:在“新規(guī)定”出臺之前,黃老師對鞏固性教學原則的含義和貫徹要求的理解存在偏差,在教學中所采用的鞏固方式單一,機械重復訓練較多,既不利于教學效果的提高,也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靶乱?guī)定”的實施,表明黃老師已經較好地理解、把握了鞏固性教學原則的內涵及其貫徹要求,故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43.(1)該原則的基本含義是: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應對各方面的教育影響加以組織、調節(jié),使其相互配合,步調一致,并且有計劃、有步驟、系統連貫地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2)這一原則是根據德育過程是組織學生的活動和交往,統一多方面教育影響的過程這一規(guī)律提出來的。

(3)貫徹該原則的基本要求:第一,充分發(fā)揮教師集體的作用,統一學校內部的多種教育力量。第二,爭取家長和社會的配合,主動協調好與家庭、社會教育的關系。第三,保持德育工作的經常性和制度化,處理好銜接工作,保證對學生影響的連續(xù)性、系統性。

(4)聯系實際論述。

聯系實際題屬于論述題中中等難度類型的題目??忌诨卮鸫祟愓撌鲱}時可以采取以下策略中的任何一個。策略一:先把題目中要求論述的主題(如某原則、某規(guī)律等)的要點及其解釋論述清楚,然后再聯系實際、舉例加以說明。該策略效率較高,但對舉的例子要求較高,應能夠代表主題所涉及的幾個要點。策略二:對主題所涉及的要點,一方面進行理論解釋,一方面聯系實際,舉例說明??忌梢曌约旱那闆r,靈活采取一種策略。44.(1)態(tài)度的學習理論。霍夫蘭等人認為,態(tài)度大致同其他習慣一樣是后天習得的,是個人通過聯想(包括強化和模仿)獲得有關信息和情感的過程加上評價組成的。所謂聯想就是兩個或者多個觀念(概念)之間構成聯結通道,由一個觀念可引起另一個觀念的活動表現。強化對態(tài)度形成有相當的作用。當個體的態(tài)度得到社會的贊許,它就會得到強化,否則就得不到強化。態(tài)度的強化更多地依賴于贊許,或者同時受到兩種相反的強化,其作用則取決于兩者相對的強度。模仿是通過榜樣人物形象的示范而產生的聯想反應,即初級學習形式。榜樣如果是強有力的、重要的或者親近的人物,引起模仿的作用更大,甚至在沒有榜樣言語教誨的情況下,也是如此。(2)態(tài)度的分階段形成理論。凱爾曼指出,態(tài)度形成以及變化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順從,指在社會影響下,個人僅僅在外顯行為上表示與別人一致,這里還談不上有多少深刻的認識或者情緒成分。這種態(tài)度是表面的、外控的(受獎懲原則支配),一旦外因消失,它就中止。因此是暫時的。第二個階段:認同,指由于喜歡某人、某群體或者某件事,樂于與其保持一致或者采取與其相同的表現。這種態(tài)度帶有較多的情緒、情感成分,它雖然談不上有多深刻的認識作基礎,但已經比較主動了。第三個階段:內化,即把情感認同的東西跟自己已有的信念、價值觀聯系起來,給予理智上的辨認,作出是非判斷。這是一種認知性成分占主導地位的態(tài)度,它已經成為人格的一部分,因此一經產生就比較持久,不容易改變。(3)態(tài)度的認知不協調理論。認知不協調理論是20世紀50年代發(fā)展起來的關于人們在相互作用中其認知因素由不協調到協調,從而引起態(tài)度或者行為變化的研究領域。費斯廷格認為,任何人都有許多認知因素,他們之間存在三種情況:相互一致和協調的;相互沖突和不和諧的;無關的。當人們的兩個認知因素處于第二種情況,人就會感受到不舒適或者緊張,并力求減緩。這種由于認知沖突(更多的是心理上的不一致)導致其內心不自在的狀態(tài),就叫做“認知不協調”現象。人出現了認知不協調現象,就會不由自主地驅使自己去減少這種矛盾,力求恢復或者保持認知因素之間的相對平衡和一致性。它通過以下幾種途徑:①改變或者否定兩個認知因素中的一個;②對兩個認知因素重新評價,減弱其中一個或者同時改變二者的重要性或者強度;③在不改變兩個認知因素的情況下,增加一個或者幾個能彌補鴻溝的新認知或者理由。45.這種觀點是片面的。首先,它只強調學生作為教育的客體,而忽了學生還是自我教育和發(fā)展的主體,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人。在教育過程中,學生是教育活動主動的參加者,而不是被動的接受者。對于教育影響,他們可能積極地接受,也可能消極地抵制。同時,在師生關系中,它過分夸大了教師的作用。其實,如果教師不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把學生當作學習活動的主人,教師自身的“舵手”作用也無法真正實現。總之,我們既不能忽,也不能夸大學生的客體地位。要認識到學生既是教育的客體,又是自我發(fā)展和教育的主體,在教育過程中應使學生的雙重地位統一起來。

46.(1)在教學過程中發(fā)展學生的再造想象。

①再造想象是學生感知和掌握未知事物的有效手段。

②再造想象是學生理解和掌握客觀事物規(guī)律與內在聯系必不可少的心理條件。

③再造想象是思想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

(2)在教學活動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想象。

①豐富學生的表象儲備。

②擴大學生的知識經驗。

③結合學科教學,有目的地訓練學生的想象力。

④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幻想。

【解析】本題應從再造想象和創(chuàng)造性想象兩方面說明。

47.(1)啟發(fā)性教學原則的涵義: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引導他們生動活潑地學習,使他們經過自己的獨立思考,融會貫通地掌握知識,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貫徹此原則的基本要求:

①教師要鉆研教材,充分了解學生,因材施教;

②啟發(fā)學生獨立思考,發(fā)展思維能力;

③循循善誘,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48.(1)該教師的教學突出體現了啟發(fā)性教學原則。啟發(fā)性教學原則是指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突出重點,深入講解,同時要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引導他們通過獨立思考,融會貫通地掌握知識,發(fā)展能力。該教師為使學生理解有關經緯線的概念和意義,先拋出輪船在大洋中出現故障如何求救的問題,吸引學生們主動參與進來,從解決這一具體問題出發(fā),引申拓展,進而理解經緯線的知識。這一過程符合啟發(fā)性教學原則。(2)啟發(fā)性教學原則的貫徹要求是:①加強學習的目的性教育,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②教師的講授應抓重點、難點、關鍵,“少而精”,起到“點”和“撥”的作用。③設置問題情境,啟發(fā)學生積極思維。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方法。49.這種觀點是片面的。首先,它只強調學生作為教育的客體,而忽了學生還是自我教育和發(fā)展的主體,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人。在教育過程中,學生是教育活動主動的參加者,而不是被動的接受者。對于教育影響,他們可能積極地接受,也可能消極地抵制。同時,在師生關系中,它過分夸大了教師的作用。其實,如果教師不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把學生當作學習活動的主人,教師自身的“舵手”作用也無法真正實現??傊覀兗炔荒芎?,也不能夸大學生的客體地位。要認識到學生既是教育的客體,又是自我發(fā)展和教育的主體,在教育過程中應使學生的雙重地位統一起來。

50.(1)根據學習任務的性質,靈活運用各種直觀方式

根據學習任務的性質,正確地運用直觀性原則,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引起學生對教學內容的選擇性知覺,從而有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領會、理解和掌握,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

(2)運用知覺的組織原則,突出直觀對象的特點

在教學中,教師應按照知覺的組織原則,正確地組織直觀,才能提高學生的感知效果。

(3)教會學生觀察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習慣

引導學生明確觀察的目的與任務,是良好觀察的重要條件。充分的準備、周密的計劃、提出觀察的具體方法,是引導學生完成觀察任務的重要條件。教師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個別指導是必要的。引導學生學會記錄并整理觀察結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礎上,寫出觀察報告、日記或作文。同時,還應引導學生開展討論,交流并匯報觀察成果,不斷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培養(yǎng)良好的觀察品質。

51.別人在場或與別人一起活動可以引起人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