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內科多發(fā)性骨髓瘤_第1頁
血液內科多發(fā)性骨髓瘤_第2頁
血液內科多發(fā)性骨髓瘤_第3頁
血液內科多發(fā)性骨髓瘤_第4頁
血液內科多發(fā)性骨髓瘤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血液內科多發(fā)性骨髓瘤第一頁,共二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內容概述病因和發(fā)病機制病理生理和臨床表現(xiàn)實驗室和其他檢查診斷和鑒別診斷治療第二頁,共二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概述定義是漿細胞克隆性增生的惡性腫瘤。流行病學我國骨髓瘤發(fā)病率約為1/10萬。發(fā)病年齡大多在50~60歲之間,40歲以下者較少見。男女比例為3:2。第三頁,共二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內容概述病因和發(fā)病機制病理生理和臨床表現(xiàn)實驗室和其他檢查診斷和鑒別診斷治療第四頁,共二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病因及發(fā)病機制病因尚不明確。目前認為異常漿細胞(或稱骨髓瘤細胞)起源于B記憶細胞或幼漿細胞,有C-myc基因重組和部分N-ras基因高表達,呈單株性漿細胞無限制增生,骨髓中IL-6異常增高與骨髓瘤的發(fā)病有關。第五頁,共二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內容概述病因和發(fā)病機制病理生理和臨床表現(xiàn)實驗室和其他檢查診斷和鑒別診斷治療第六頁,共二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病理生理和臨床表現(xiàn)(一)骨髓瘤細胞大量增生引起的臨床表現(xiàn):骨骼疼痛和破壞:骨髓瘤細胞對骨骼的浸潤和破壞,常導致骨質疏松、溶骨性破壞和骨折,骨痛為早期主要癥狀,主要病變在扁骨,而成人不再造血的四肢長骨較少受侵犯。胸、肋、鎖骨連接處發(fā)生串珠樣結節(jié)者為本病特征。髓外浸潤:肝、脾、淋巴結及腎臟等受累器官腫大。髓外骨髓瘤,即侵犯口腔和呼吸道等軟組織。神經(jīng)浸潤。漿細胞白血病。貧血表現(xiàn):除因大量骨髓瘤細胞排擠正常造血組織外,還與腎功能不全、慢性病性貧血和營養(yǎng)因素等有關。第七頁,共二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病理生理和臨床表現(xiàn)(二)M蛋白引起的臨床表現(xiàn):感染:易發(fā)生細菌性肺炎和尿路感染,甚至敗血癥。也可有病毒感染。高粘滯綜合征:臨床出現(xiàn)頭暈、眼花、手足麻木、心絞痛和慢性心功能不全等。出血傾向:原因是M蛋白致血管壁和血小板功能異常,凝血功能障礙,還有血小板減少等。淀粉樣變性和雷諾現(xiàn)象。第八頁,共二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病理生理和臨床表現(xiàn)(三)腎功能損害:臨床出現(xiàn)蛋白尿、管型尿、急性腎衰等,是本病僅次于感染的致死原因。腎功能損害的發(fā)生機制是:游離輕鏈(本周蛋白)和蛋白管型損傷腎小管;高血鈣;高尿酸血癥等。第九頁,共二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內容概述病因和發(fā)病機制病理生理和臨床表現(xiàn)實驗室和其他檢查診斷和鑒別診斷治療第十頁,共二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實驗室和其他檢查(一)血象有正常細胞和正常色素性貧血,血涂片中紅細胞有緡錢現(xiàn)象;血沉增快;晚期呈全血細胞減少,若血中漿細胞>2.0×109/L,則稱漿細胞白血病。骨髓象漿細胞>15%,可分化良好,但常有原、幼漿細胞,核內可見核仁1~2個,并可見雙核或多核漿細胞。第十一頁,共二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實驗室和其他檢查(二)M蛋白測定血漿蛋白電泳約75%病人顯示球蛋白區(qū)呈窄底高峰的單株Ig,Ig測定可確定其種類和含量,如IgG、IgA、IgD、IgE和輕鏈κ或λ型。本病示某種Ig呈單株性增高,而其他Ig合成受抑,水平低于正常,偶有雙株型和不分泌型,一般不分泌型和輕鏈型病人的全部Ig均低于正常。第十二頁,共二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實驗室和其他檢查(三)血鈣、磷測定因廣泛骨質破壞而血鈣增高,晚期腎功能不全出現(xiàn)血磷增高。血尿酸增高血清β2微球蛋白、乳酸脫氫酶和C反應蛋白均可升高,常提示預后或預測治療效果。尿和腎功能檢查90%以上尿蛋白增高,約半數(shù)尿中本周蛋白陽性,腎功能檢查可有血清尿素氮和肌酐增高。第十三頁,共二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實驗室和其他檢查(四)X線檢查有四種改變:溶骨性改變。彌漫性骨質疏松。病理性骨折。骨硬化,極少見。第十四頁,共二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內容概述病因和發(fā)病機制病理生理和臨床表現(xiàn)實驗室和其他檢查診斷和鑒別診斷治療第十五頁,共二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第十六頁,共二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第十七頁,共二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診斷依據(jù)骨髓中漿細胞>15%,常有形態(tài)異常;血清中有大量異常M蛋白或尿中本周蛋白1g/24h,而正常Ig低于正常;溶骨病變或廣泛的骨質疏松。診斷IgM型時一定要具備上述三項;僅有①、③兩項者屬不分泌型;僅有①、②兩項者須除外反應性漿細胞增多及意義未明單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癥(MGUS)。第十八頁,共二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分期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與骨髓漿細胞總數(shù)密切相關,血清白蛋白濃度與骨髓瘤細胞生長因子IL-6的活性呈負相關。據(jù)此Bataille提出簡易分期如下:Ⅰ期:血清β2微球蛋白<6.0mg/L,血清白蛋白>30g/L;Ⅱ期:血清β2微球蛋白>6.0mg/L,血清白蛋白>30g/L;Ⅲ期:血清β2微球蛋白>6.0mg/L,血清白蛋白<30g/L。第十九頁,共二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鑒別診斷需與下列疾病鑒別:反應性漿細胞增多。意義未明單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癥(MGUS)。原發(fā)性巨球蛋白血癥。其他疾病引起的單株Ig如慢性肝炎、結締組織病、淋巴瘤、白血病等。骨病變需與轉移癌、老年性骨質疏松、腎小管酸中毒及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癥鑒別。第二十頁,共二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內容概述病因及發(fā)病機制病理生理和臨床表現(xiàn)實驗室和其他檢查診斷和鑒別診斷治療第二十一頁,共二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治療(一)化學治療療效標準:M蛋白減少75%以上或尿中本周蛋白排出量減少90%以上(24小時尿本周蛋白排出量小于0.2g),即認為治療顯著有效。常用方案:初治病例首選MP方案,若無效或復發(fā)的難治性病例可用M2方案或VAD方案。第二十二頁,共二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骨髓瘤常用聯(lián)合治療方案方案藥物一般劑量用法說明MP美法侖(馬法蘭)10mg/(m2·d)口服共4天每4~6周重復一次,至少一年潑尼松2mg/(kg·d)口服共4天VAD長春新堿0.4mg/d靜滴共4天每4周重復給藥阿霉素10mg/d靜滴共4天地塞米松40mg/d口服共4天M2卡莫司汀(卡氮芥)20mg/m2靜滴第1天21天為1療程,療程間歇14天,共6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