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甾體抗炎藥_第1頁
非甾體抗炎藥_第2頁
非甾體抗炎藥_第3頁
非甾體抗炎藥_第4頁
非甾體抗炎藥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非甾體抗炎藥第一頁,共六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概述炎癥:機體對各種炎性刺激引起組織損害而產(chǎn)生的一種基本病理過程;是機體對感染的一種防御機制;炎癥主要表現(xiàn)為紅腫、疼痛等。治療:甾體抗炎藥(糖皮質激素類)非甾體抗炎藥第二頁,共六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保泰松、吲哚美辛、布洛芬等藥物應用,非甾體抗炎藥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并逐漸成為抗炎藥研究和開發(fā)的重點50~60年代發(fā)現(xiàn)非甾體抗炎藥的作用機理:抑制環(huán)氧合酶(cycloxygenase,COX),阻斷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s,PG)的生物合成。70年代初開發(fā)了一批COX-2選擇性較強的非甾體抗炎藥物,但在應用過程中,其安全性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90年代LOREMIPSUMDOLOR非甾體抗炎藥的發(fā)展第三頁,共六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第一節(jié)

非甾體抗炎藥的作用機制

(MechanismofActionforNSAIDs)第四頁,共六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一、花生四烯酸代謝途徑和炎癥介質(TheMetabolismofAAandInflammatoryMediator)當細胞膜受刺激時,由磷脂酶A2和磷脂酶C催化細胞膜磷脂水解釋放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acid,AA)花生四烯酸經(jīng)兩條途徑完成生物轉化①在環(huán)氧合酶(COX)催化下,氧化代謝成前列腺素(PG)和血栓素(TX)等;②在脂氧合酶(Lipoxygenase,LOX)催化下生成白三烯(Leukotrienes,LT)。這些代謝產(chǎn)物對炎癥的發(fā)生發(fā)展起著重要作用。第五頁,共六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第六頁,共六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1.前列腺素(PG)天然存在的一類含有20個碳原子的不飽和脂肪酸,分子中有一個五元環(huán)和兩條側鏈。按五元環(huán)上取代基團和雙鍵位置的不同,可分為PGA、PGB、PGC、PGD、PGE、PGF、PGG、PGH、PGI等九種;具廣泛而復雜的生物活性,其中PGE2、PGI2和PGD2具較強的血管擴張作用,提高血管通透性,并增加其他炎癥介質的致炎作用,促進炎癥發(fā)展;PGE2還是最強的致熱物質之一,引起體溫升高。第七頁,共六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2.白三烯(LT)一類含20個碳原子羥基酸的總稱,可分為LTA、LTB、LTC、LTD、LTE等。調(diào)節(jié)白細胞功能,LTC4、LTD4和LTE4可增加血管的通透性,促進血漿滲出而導致水腫;LTB4是目前所知最強的白細胞趨化因子,會引起炎癥部位白細胞的聚集,加重炎癥癥狀。此外,在5-LOX催化下花生四烯酸經(jīng)代謝可生成5-過氧化氫二十碳-四烯酸(5-HPETE),再經(jīng)系列代謝生成白三烯。第八頁,共六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二、非甾體抗炎藥的作用靶點

(TargetofNSAIDs)與炎癥介質生成相關的酶:COXLOX目前已有的解熱鎮(zhèn)痛藥和非甾體抗炎藥都是通過抑制這兩種酶,阻斷前列腺素和白三烯的生物合成,從而達到抗炎作用。第九頁,共六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1.環(huán)氧合酶(Cycloxygenase,COX)COX存在于哺乳動物細胞內(nèi)質網(wǎng)內(nèi),具有很高的活性;1989年,發(fā)現(xiàn)COX的同工酶COX-2,它和“經(jīng)典”的COX-1一樣,能將AA氧化成PGG2并轉化成PGH2,但二者的其他功能有較大的差別;COX-1和COX-2在結構和序列長度上十分相似,COX-1催化位點的關鍵氨基酸殘基在COX-2中也同樣存在。第十頁,共六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COX-1和COX-2的主要區(qū)別是生理功能不同。COX-1:原生型酶,在正常狀態(tài)下存在于胃腸道、腎臟等部位,促進生理性PGs的合成,調(diào)節(jié)正常組織細胞的生理活動;COX-2:同工酶,誘生型酶,在正常組織細胞內(nèi)活性極低,當受炎癥等刺激時,其在炎癥細胞中的表達水平倍增,引起炎癥部位PGs含量增加,導致炎癥反應和組織損傷。臨床常用的絕大多數(shù)非甾體抗炎藥可抑制COX-1,引起胃腸道潰瘍;對COX-2的選擇性抑制有望消除由于對COX-1的抑制而產(chǎn)生的胃腸道損傷等副作用。第十一頁,共六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2.脂氧合酶(Lipoxygenase,LOX)花生四烯酸的另一條代謝途徑是經(jīng)5-脂氧合酶催化生成白三烯;白三烯類化合物也是一類炎癥介質,其中LTC4、LTD4、LTE4是過敏性慢反應物質的主要成分,能增加血管通透性,促進血漿滲出。第十二頁,共六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COX和5-LOX催化的代謝產(chǎn)物存在一定平衡制約;設計對環(huán)氧合酶和脂氧合酶雙重抑制劑,有望提高療效,避免COX抑制劑引發(fā)的副作用;開發(fā)具雙重阻斷作用的抑制劑是目前抗炎藥研究的熱點方向之一。第十三頁,共六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第二節(jié)解熱鎮(zhèn)痛藥

(AntipyreticAnalgesics)第十四頁,共六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解熱鎮(zhèn)痛藥:作用于下丘腦的體溫調(diào)節(jié)中樞,可使發(fā)熱病人的體溫降至正常而不影響正常人的體溫。對頭痛、牙痛、神經(jīng)痛和關節(jié)痛等常見的慢性鈍痛效果較好,而對創(chuàng)傷性劇痛及內(nèi)臟平滑肌痙攣引起的絞痛無效?;瘜W結構:苯胺類、水楊酸類、吡唑酮類除苯胺類無抗炎作用外,其他兩類中多數(shù)藥物兼有抗炎作用。第十五頁,共六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乙酰苯胺,俗稱退熱冰,1886年,用于解熱鎮(zhèn)痛,毒性較大,被淘汰。具解熱鎮(zhèn)痛,但毒性大非那西汀(Phenacetin),解熱鎮(zhèn)痛作用增強,曾廣泛用于臨床,致癌作用等,各國先后廢除,我國1983年淘汰。對乙酰氨基酚(Paracetamol,撲熱息痛),毒性及副作用都較低,臨床上廣泛用于鎮(zhèn)痛和退燒一、苯胺類(Anilines)第十六頁,共六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對乙酰氨基酚(Paracetamol)化學名:

N-(4-羥基苯基)-乙酰胺,又名撲熱息痛。臨床用途:

解熱鎮(zhèn)痛,尤其適用于對阿司匹林敏感的個體;多種抗感冒復方制劑的活性成分。第十七頁,共六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弱酸性,在空氣中穩(wěn)定,水溶液的穩(wěn)定性與溶液的pH有關pH6時最穩(wěn)定,半衰期可達21.8年(25℃)在酸及堿性條件下,穩(wěn)定性較差在潮濕的條件下易水解成對氨基酚,進一步發(fā)生氧化降解,生成亞胺醌,顏色逐漸變深,在貯存及制劑過程要特別注意。第十八頁,共六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對乙酰氨基酚的合成:

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第十九頁,共六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第二十頁,共六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二、水楊酸類(Salicylicacids)水楊酸(Salicylicacid),人類最早使用的藥物之一;酸性較強(pKa3.0),胃腸道刺激性較大;1859年,首次合成乙酰水楊酸,1899年應用于臨床,命名為阿司匹林(Aspirin);

阿司匹林呈弱酸性,解熱鎮(zhèn)痛作用比水楊酸鈉強,副作用相對較少,但大劑量或長期使用仍對胃粘膜有刺激,甚至引起胃出血、胃穿孔。

水楊酸阿司匹林第二十一頁,共六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阿司匹林的鹽、酰胺或酯類衍生物—降低對胃腸道的刺激性第二十二頁,共六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阿司匹林(Aspirin)化學名:2-(乙酰氧基)苯甲酸,又稱乙酰水楊酸pKa3.5不穩(wěn)定性:遇濕易水解成水楊酸和乙酸,前者易氧化,在空氣中可逐漸變?yōu)榈S、紅棕甚至深棕色。堿、光線、高溫、微量金屬離子均可促進該氧化反應。第二十三頁,共六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Aspirin的分解過程第二十四頁,共六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合成路線:副反應:乙酰水楊酸酐,含量超過0.003%(W/W)可引起過敏反應,應控制在此限量以下。第二十五頁,共六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Aspirin的代謝途徑:第二十六頁,共六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用途:具較強的解熱鎮(zhèn)痛和抗炎、抗風濕作用。用于感冒發(fā)燒、頭痛、牙痛、神經(jīng)痛、肌肉痛和痛經(jīng)等,是風濕及活動型風濕性關節(jié)炎的首選藥物;LOX不可逆抑制劑,結構中的乙酰基能使LOX活性中心的絲氨酸乙?;?,從而阻斷酶的催化作用,抑制PG的生物合成;抑制血小板中血栓素(TXA2)的合成,具有強效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可用于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本品及其他非甾體抗炎藥對結腸癌亦有預防作用。第二十七頁,共六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副作用:長期服用引起胃腸道出血,主要是由于Aspirin抑制了胃壁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致使黏膜易受損傷;較常見的過敏性哮喘副作用也與PG的生物合成受抑制有關,這是因為前列腺素PGE對支氣管平滑肌有很強的舒張作用。第二十八頁,共六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三、吡唑酮類(Pyrazolones)N1-芳基吡唑酮衍生物,解熱鎮(zhèn)痛作用較強,無抗炎作用第二十九頁,共六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第三節(jié)非甾體抗炎藥

(NonsteroidalAntiinflammatoryDrugs)第三十頁,共六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一、非選擇性的非甾體抗炎藥

(NonselectiveNSAIDs)20世紀40年代后出現(xiàn);多數(shù)為非選擇性COX抑制劑,易引起胃腸道的刺激性。主要結構類型3,5-吡唑烷二酮類芳基烷酸類鄰氨基苯甲酸類1,2-苯并噻嗪類第三十一頁,共六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1.3,5-吡唑烷二酮類

N,N-二芳基吡唑二酮衍生物,3,5位的兩個羰基增強了4位氫的酸性(羥布宗的pKa為4.5,保泰松為4.4),是增加其抗炎活性的原因。第三十二頁,共六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2.芳基烷酸類2.1芳基乙酸類第三十三頁,共六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Indometacin的結構優(yōu)化利用生物電子等排原理將-N=替換為-CH=吲哚環(huán)的替換第三十四頁,共六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酮類酮酸類第三十五頁,共六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

2.2芳基丙酸類源自植物生長激素消炎鎮(zhèn)痛好、胃腸刺激小肝臟毒性第三十六頁,共六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第三十七頁,共六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構效關系:α-碳原子為手性原子,同一化合物的對映異構體之間在生理活性、毒性、體內(nèi)分布及代謝等方面均有差異。通常(S)-異構體的活性高于(R)-異構體第三十八頁,共六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布洛芬(Ibuprofen)化學名:2-(4-(2-甲基丙基)苯基)丙酸布洛芬的合成第三十九頁,共六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Ibuprofen的代謝:

在體內(nèi)酶催化下,R-(-)-布洛芬發(fā)生構型逆轉,轉變?yōu)镾-(+)-布洛芬,布洛芬在消化道滯留的時間越長,其S:R的比值就越大,故通常以外消旋形式應用。第四十頁,共六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萘普生(Naproxen)化學名:(S)-α-甲基-6-甲氧基-2-萘乙酸合成方法較多第四十一頁,共六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Darzens縮合法:α-鹵代酰萘重排法:第四十二頁,共六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3.鄰氨基苯甲酸類

鄰氨基苯甲酸類,又稱滅酸類。采用生物電子等排原理,將水楊酸的羥基換成氨基而得,主要有:該類藥物的抗炎和鎮(zhèn)痛活性較水楊酸類藥物并無明顯的優(yōu)勢,且副作用較多,現(xiàn)在臨床應用已大大減少。甲芬那酸甲氯芬酸氟尼辛氯尼辛第四十三頁,共六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4.1,2-苯并噻嗪類具1,2-苯并噻嗪和烯醇型羥基結構,俗稱昔康類(Oxicams);雖無羧基,呈酸性,pKa:4~6;胃腸道刺激反應比常見的非甾體抗炎藥小;對COX-2的抑制作用比對COX-1的作用強,有一定的選擇性,半衰期較長。第四十四頁,共六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第四十五頁,共六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吡羅昔康(Piroxicam)化學名:4-羥基-2-甲基-N-(2-吡啶基)-2H-1,2-苯并噻嗪-3-甲酰胺-1,1-二氧化物,又名炎痛喜康??寡谆钚月詮娪谶胚崦佬?鎮(zhèn)痛作用比布洛芬、萘普生、保泰松強,與阿司匹林相似;副作用較輕微,用于治療風濕性及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第四十六頁,共六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合成:第四十七頁,共六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代謝:第四十八頁,共六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構效關系:第四十九頁,共六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特性:該類化合物具有酸性,pKa大多為4~6,N-雜環(huán)氨甲酰的酸性通常強于N-芳環(huán)氨甲?;衔?酸性的增強是通過吡啶氮原子進一步穩(wěn)定烯醇陰離子產(chǎn)生的互變異構形式,使B異構體更為穩(wěn)定。第五十頁,共六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二、選擇性環(huán)氧合酶-2抑制劑

(SelectiveCycloxygenase-2Inhibitors)傳統(tǒng)的NSAIDs通過抑制COX,抑制炎癥部位PG的合成,產(chǎn)生抗炎作用,由于胃腸道PG合成也被抑制,副作用較多;COX-1存在于大多數(shù)組織中,調(diào)節(jié)細胞的正常生理功能;COX-2是一誘導酶,在正常生理狀態(tài)下,其水平很低,在炎癥因子的誘導下可大量表達,繼而促進各種前列腺素合成,介導疼痛、炎癥和發(fā)熱等反應;利用COX-1和COX-2結構的差異,可尋找選擇性COX-2抑制劑。第五十一頁,共六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第一代COX-2抑制劑對COX-2的選擇性可達數(shù)百倍以上抑制致炎PG合成的同時,并不抑制生理性PG的合成,典型不良反應少第五十二頁,共六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第二代COX-2抑制劑第五十三頁,共六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選擇性COX-2抑制劑的結構特點芳雜環(huán)或不飽和脂肪環(huán)的鄰位連接兩個苯環(huán),即含順式二苯乙烯的結構;一個苯環(huán)的對位連有甲磺?;虬被酋;蔷逤OX-2選擇性的必需藥效團;該類抑制劑與COX-2的共晶結構表明,甲磺?;虬被酋;勺饔糜贑OX-2通道上由纈氨酸523所形成的側袋。第五十四頁,共六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塞來昔布(Celecoxib)化學名:4-[5(4-甲基苯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苯磺酰胺,又名塞利昔布。1999年經(jīng)FDA批準上市,對COX-2的抑制作用是對COX-1的400倍,用于治療風濕性關節(jié)炎和骨關節(jié)炎引起的疼痛。第五十五頁,共六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合成:第五十六頁,共六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代謝:第五十七頁,共六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艾瑞昔布(Imrecoxib)我國藥物化學家郭宗儒教授在研究選擇性COX-2抑制劑時,提出了“適度抑制”的理念,作為研制COX抑制劑的原則,即對COX-2和COX-1的抑制活性調(diào)節(jié)在一定的范圍內(nèi),達到活性與副作用間的最佳配置;2011年5月經(jīng)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批準上市。第五十八頁,共六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艾瑞昔布的發(fā)現(xiàn)過程:第五十九頁,共六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艾瑞昔布的合成:第六十頁,共六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艾瑞昔布的代謝途徑:第六十一頁,共六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二COX2選擇性抑制劑安全問題羅非昔布上市僅5年,因嚴重的心血管事件而撤市;伐地昔布被FDA勒令撤出市場;FDA要求修改塞來昔布的說明書,強調(diào)其心血管不良反應的風險,建議在效益超過風險的情況下選擇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