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學年上海中學高一下學期語文期中考試試題含答案_第1頁
2022學年上海中學高一下學期語文期中考試試題含答案_第2頁
2022學年上海中學高一下學期語文期中考試試題含答案_第3頁
2022學年上海中學高一下學期語文期中考試試題含答案_第4頁
2022學年上海中學高一下學期語文期中考試試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上海中學2022學年第二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一、積累應用

13分1.

按要求填空。(1)____________________,君知其難也。(作者:_______________《燭之武退秦師》)(2)《登金陵鳳凰臺》中寄寓深意,抒發(fā)作者憂國傷時的獨特感慨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登金陵鳳凰臺》)(3)在《桂枝香·金陵懷古》中,詩人化用謝朓詩意,描寫金陵山水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答案】

①.

越國以鄙遠

②.

左丘明

③.

總為浮云能蔽日

④.

長安不見使人愁

⑤.

千里澄江似練

⑥.

翠峰如簇【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點字詞的寫法,如“鄙”“蔽”“澄”“練”“簇”等,要理解字義去記憶。2.

解釋句中加點字。(1)終身無疾言遽色(

)(方苞《先母行略》)(2)片言可以折獄者(

)(司馬遷《仲尼弟子列傳》)(3)特與嬰兒戲耳(

)(《曾子殺豬》)(4)鏃而礪之(

)(《子路受教》)(5)猶惜其有功,不之罪(

)(《唐太宗賜絹懲順德》)【答案】

①.

急躁

②.

判決

③.

只不過

④.

磨快箭鏃

⑤.

懲罰【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把握文言實詞(1)句意:一生沒有粗暴的言語和急躁的神色。遽:急躁。(2)句意:只聽了單方面的供詞就可以判決案件的。折:判決。(3)句意:我只不過是跟孩子開玩笑罷了。特:只不過。(4)句意:在另一端裝上金屬的箭頭,并將它磨得十分鋒利。礪:本義為磨刀石,這里指磨快箭鏃。(5)句意:因為吝惜他有功績,不懲罰他了。罪:懲罰。3.

下面選項關于文本的理解和賞析錯誤的一項是(

)A.

《雷雨》在結構上遵循“三一律”,將周、魯兩家三十年的恩怨,周家內部的矛盾以及周樸園與工人的長期對抗,基本集中在同一時空內加以表現。B.

以《雷雨》為題,既因故事背景、情節(jié)都和雷雨有關,又象征著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沉悶的空氣里,一場暴風驟雨式的斗爭即將到來。C.

《竇娥冤》的語言雅俗結合,既清新質樸,通俗自然,善于使用方言、俗語,同時又大量化用典故和詩文,典雅而優(yōu)美。D.

課文《竇娥冤》通過寫竇娥被押赴刑場殺害的悲慘情景,揭露了元代吏治的腐敗、殘酷,歌頌了竇娥的善良心靈和反抗精神?!敬鸢浮緾【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C.“大量化用典故和詩文,典雅而優(yōu)美”錯。雜劇語言,清新質樸,通俗自然,明白如話,大量使用方言、俗語,很少典故的堆砌和字句的雕琢。故選C。二、閱讀

47分(一)(11分)閱讀下文,完成各題。①“木葉”是什么呢?按照字面的解釋,“木”就是“樹”,“木葉”也就是“樹葉”,這似乎是不需要多加說明的。可是問題卻在于:我們在古代的詩歌中為什么很少看見用“樹葉”呢?其實“樹”倒是常見的,例如屈原在《橘頌》里就說:“后皇嘉樹,橘徠服兮?!倍茨闲∩降摹墩须[士》里又說:“桂樹叢生兮山之幽?!睙o名氏古詩里也說:“庭中有奇樹,綠葉發(fā)華滋?!笨墒菫槭裁磫螁巍皹淙~”就不常見了呢?一般的情況,大概遇見“樹葉”的時候就都簡稱之為“葉”。例如說:“葉密鳥飛礙,風輕花落遲。”(蕭綱《折楊柳》)“皎皎云間月,灼灼葉中華?!保ㄌ諟Y明《擬古》)這當然還可以說是由于詩人們文字洗煉的緣故,可是這樣的解釋是并不解決問題的,因為一遇見“木葉”的時候,情況就顯然不同起來。詩人們似乎都不再考慮文字洗練的問題,而是盡量爭取通過“木葉”來寫出流傳人口的名句。例如:“亭皋木葉下,隴首秋云飛?!保鴲痢稉v衣詩》)“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保ㄉ騺缙凇豆乓狻罚┛梢娤淳毑⒉荒茏鳛椤叭~”字獨用的理由,那么“樹葉”為什么從來就無人過問呢?至少從來就沒有產生過精彩的詩句。而事實又正是這樣的,自從屈原以驚人的天才發(fā)現了“木葉”的奧妙,此后的詩人們也就再不肯輕易把它放過,于是一用再用,熟能生巧,而在詩歌的語言中,乃又不僅限于“木葉”一詞而已。例如杜甫有名的《登高》詩中說:“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边@是大家熟悉的名句,而這里的“落木”無疑正是從屈原《九歌》中的“木葉”發(fā)展來的。按“落木蕭蕭下”的意思當然是說樹葉蕭蕭而下,照我們平常的想法,那么“葉”字似乎就不應該省掉。例如我們無妨這么說“無邊落葉蕭蕭下”,豈不更為明白嗎?然而天才的杜甫卻寧愿省掉“木葉”之“葉”而不肯放棄“木葉”之“木”,這道理究竟是為什么呢?事實上,杜甫之前,庾信在《哀江南賦》里已經說過:“辭洞庭兮落木,去涔陽兮極浦。”這里與《九歌》的關系是脈絡分明的。而杜甫之后,黃庭堅又繼續(xù)了杜甫的發(fā)展,寫出《登快閣》那首詩中的名句:“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這里我們乃可以看到“落木”一詞確乎并非偶然了。古代詩人們在前人的創(chuàng)造中學習,又在自己的學習中創(chuàng)造,使得中國詩歌語言如此豐富多彩,這不過是其中的小小一例而已。②從“木葉”發(fā)展到“落木”,其中關鍵顯然在“木”這一字,其與“樹葉”或“落葉”的不同,也正在此?!皹淙~”可以不用多說,在古詩中很少見人用它;就是“落葉”,雖然常見,也不過是一般的形象。原來詩歌語言的精妙不同于一般的概念,差一點就會差得很多,而詩歌語言之不能單憑借概念,也就由此可見。從概念上說,“木葉”就是“樹葉”,原沒有什么可以辯論之處??墒堑搅嗽姼璧男蜗笏季S之中,后者則無人過問,前者則不斷發(fā)展。像“無邊落木蕭蕭下”這樣大膽地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難道不怕死心眼的人會誤以為是木頭自天而降嗎?而我們的詩人杜甫,卻寧可冒這危險,創(chuàng)造出那千古流傳、形象鮮明的詩句。這冒險,這形象,其實又都在這一個“木”字上,然則這一字的來歷豈不大可思索嗎?在這里我們就不得不先來分析一下“木”字。③首先我們似乎應該研究一下,古代的詩人們都在什么場合才用“木”字呢?也就是說,都在什么場合“木”字才恰好能構成精妙的詩歌語言?事實上他們并不是隨處都用的,要是那樣,就成了“萬應錠”了。而自屈原開始把它準確地用在一個秋風葉落的季節(jié)之中,此后的詩人們無論謝莊、陸厥、柳惲、王褒、沈佺期、杜甫、黃庭堅,都以此在秋天的情景中取得鮮明的形象,這就不是偶然的了。例如吳均的《答柳惲》說:“秋月照層嶺,寒風掃高木?!边@里用“高樹”是不是可以呢?當然也可以。曹植的《野田黃雀行》就說:“高樹多悲風,海水揚其波?!边@也是千古名句,可是這里的“高樹多悲風”卻并沒有落葉的形象,而“寒風掃高木”則顯然是落葉的景況了。前者正要借滿樹葉子的吹動,表達出像海潮一般深厚的不平,________________這就是“木”與“樹”相同而又不同的地方?!澳尽痹谶@里要比“樹”更顯得單純,所謂“枯桑知天風”這樣的樹,似乎才更近于“木”;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個落葉的因素,這正是“木”的第一個藝術特征。④要說明“木”字何以會有這個特征,就不能不觸及詩歌語言中暗示性的問題。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們不留心就不會察覺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養(yǎng)的詩人們正在于能認識語言形象中一切潛在的力量,把這些潛在的力量與概念中的意義交織組合起來,于是成為豐富多彩、一言難盡的言說。它在不知不覺之中影響著我們,它之富于感染性啟發(fā)性者在此,它之不落于言筌者也在此。而“木”作為“樹”的概念的同時,卻正是具有著一般“木頭”“木料”“木板”等的影子,這潛在的形象常常影響著我們會更多地想起了樹干,而很少會想到了葉子,因為葉子原不是屬于木質的,“葉”因此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這排斥也就是為什么會暗示著落葉的緣故。而“樹”呢?它是具有繁茂的枝葉的,它與“葉”都帶有密密層層濃蔭的聯想。所謂“午陰嘉樹清圓?!保ㄖ馨顝稘M庭芳》)這里如果改用“木”字就缺少“午陰”更為真實的形象。然則“樹”與“葉”的形象之間不但不相排斥,而且是十分一致的。也正因為它們之間太多的一致,“樹葉”也就不會比一個單獨的“葉”字多帶來一些什么,在習于用單詞的古典詩歌中,因此也就從來很少見“樹葉”這個詞匯了。至于“木葉”呢,則全然不同。這里又還需要說到“木”在形象上的第二個藝術特征。4.

將下列編號語句依次填入第③段中空白處,語意連貫的一項是(

)①而后者卻是一個葉子越來越少的局面,②所謂“掃高木”者豈不正是“落木千山”的空闊嗎?③這里葉子越多,感情才越飽滿;④“高木”則空闊,⑤然則“高樹”則飽滿,A.

①②③⑤④

B.

③①②⑤④

C.

③①②④⑤

D.

①③⑤④②5.

下列詩句不能證明第④段中“木”特點的一項是(

)A.

風高群木落,夜久數星流B.

木葉漸驚年,錦字因絡緯C.

萬木云深隱,連山雨未開D.

天秋木葉下,月冷莎雞悲6.

請結合全文內容,分析為何第①段中劃直線句“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中的“木葉”不能改成“樹葉”?7.

第①段使用了很多問句,請分析劃波浪線問句的作用?!敬鸢浮?.B

5.C

6.

①“木葉”應該用于秋天葉落的季節(jié)。這句詩歌正是表現秋天寒風吹落樹葉的景象,因而用“木葉”更好;此外“木”帶有疏朗之感,往往令人想到落葉,而詩句確實是描寫秋天落葉紛飛的景象,因而用“木葉”更好。

②而“樹葉”一詞在詩歌中不常見;此外“樹葉”帶有繁茂、濃蔭的聯想,不具備“疏朗”的特點,與詩句的環(huán)境氛圍不符。

7.①問句引領著四個結構層次,使得文章脈絡清晰,層次分明,作者也通過這些問句把議論層層推向深處。②問句能夠深化概念認識,剖析概念的細微區(qū)別。③引導讀者思考,吸引讀者注意力,讓讀者在逐層推進中接近自己的觀點,使得結論能夠得到讀者認可,更有說服力?!窘馕觥俊?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語言表達連貫的能力。首先給句子分類,從內容上看,①②都在說葉子少,即“高木”,體現出空闊感,歸為一類,且從“所謂”可知是對前句的解釋,應放在后面;③是說葉子多,即“高樹”,單獨分為一組;而④⑤是對前面的總結句,由“然則”可知,⑤應放在前面。然后分析原文。前面在說“高樹”的意象,“前者正要借滿樹葉子的吹動,表達出像海潮一般深厚的不平”,能夠與之銜接的應該是③,“葉子多”照應“借滿樹葉子”,“感情……飽滿”照應“像海潮一般深厚的不平”;接著應該說“高木”,由“而”“所謂”可知先①后②;最后的總結句,按著內容順序是先“高樹”再“高木”,即⑤④。最后排序為③①②⑤④。故選B?!?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篩選信息、分析論點論據的能力。第④段中“木”的特點是“疏朗”。C.由詩句中“云深隱”“雨”等詞語可知,這是初秋的季節(jié),天氣還比較熱,詩人站在窗前遠眺,只見烏云籠罩了遠處的山巒,近處的樹木也顯得一片迷蒙,而雨不停地飄落。可見這里的“木”并不是深秋落葉已盡,而是還帶有“葉子”的樹木,不具備第④段中“木”的“疏朗”的特點。故選C?!?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運用文中信息的能力?!熬旁潞璐吣救~,十年征戍憶遼陽”意思是,九月里,寒風過后,在急切搗衣聲中,樹葉紛紛下落,丈夫遠征遼陽已逾十載,令人思念。這首詩是唐代沈佺期的《獨不見》,此句描寫了深秋凋零的環(huán)境,塑造了凄冷的氛圍,寫出思婦孤獨愁苦的情狀,更見她心中的空虛寂寞。由原文“木”字“自屈原開始把它準確地用在一個秋風葉落的季節(jié)之中,此后的詩人們無論謝莊、陸厥、柳惲、王褒、沈佺期、杜甫、黃庭堅,都以此在秋天的情景中取得鮮明的形象”可知,“木葉”應該用于秋天葉落的季節(jié)。這句詩歌正是表現秋天寒風吹落樹葉的景象,因而用“木葉”更好。此外“而‘木’作為‘樹’的概念的同時,卻正是具有著一般‘木頭’‘木料’‘木板’等的影子,這潛在的形象常常影響著我們會更多地想起了樹干,而很少會想到了葉子,因為葉子原不是屬于木質的,‘葉’因此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這排斥也就是為什么會暗示著落葉的緣故”,可見“木”帶有疏朗之感,往往令人想到落葉,而詩句確實是描寫秋天落葉紛飛的景象,因而用“木葉”更好。而“樹葉”,由原文“一般的情況,大概遇見‘樹葉’的時候就都簡稱之為‘葉’”“然則‘樹’與‘葉’的形象之間不但不相排斥,而且是十分一致的。也正因為它們之間太多的一致,‘樹葉’也就不會比一個單獨的‘葉’字多帶來一些什么,在習于用單詞的古典詩歌中,因此也就從來很少見‘樹葉’這個詞匯了”,可見“樹葉”一詞不常見;此外“‘葉’因此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而‘樹’呢?它是具有繁茂的枝葉的,它與‘葉’都帶有密密層層濃蔭的聯想”,可見“樹葉”帶有繁茂、濃蔭的聯想,不具備“疏朗”的特點,與詩句的環(huán)境氛圍不符。(二)(11分)閱讀下文,完成各題。材料一丫頭她媽林斤瀾①丫頭她媽沒有名字,可是有個秘密。這個秘密她的男人袁相舟不知道,斜對面賣魚丸的女人家溪鰻只知其一,不知其二。②矮凳橋街上有少數人——說是少數,不過兩只手是數不過來的——起了個名字也叫不開,連個外號都沒有人肯費心思,只叫做癩頭、跛腳、缺牙齒,若是女人,就叫做她媽、他嬸、阿嬤、阿婆……③矮凳橋歷代田少人多,老古話說一方土養(yǎng)一方人,矮凳橋這方土,卻是養(yǎng)不活矮凳橋人。農田上的“生活”,也用不著這么多人去做。袁相舟家里的幾分田,就是承包在丫頭她媽一個人身上,她媽說,喂不飽幾張嘴,用幾個人做什么?頂多插秧時候,兒子去甩甩秧苗。收割時節(jié),丫頭去捆捆稻草。挑糞水擔化肥凡是肩膀吃力的,她媽決不指使兒女,袁相舟是什么也不插手,哪怕街上沒有生意好做。④做飯,也是她媽的事。煮熟了飯,熱了菜,她媽告訴一聲丫頭盛起來吃,自己卻走到街上來,經常過街走到斜對面,在溪鰻的魚丸攤子那里,幫忙洗洗碗,添添火,說一會兒話,再回家去吃剩飯剩菜。起先是困難時候這樣,后來成了習慣。到街上站一站,屋檐下聽聽新聞,攤邊說兩句話,成了她的文化生活,她的唯一的娛樂。⑤不過有時候也說幾句,說的是夢。這夢不是有文化的人,那種詩意的東西,也不是哲理,也不是比喻。這算不算一個秘密呢?、蕖白蛱焱砩衔覊粢娤麓笥炅?。”丫頭她媽常常只用一句話,就把她的夢說完。溪鰻心里有一本夢書,是個圓夢專家。她手里忙著,也不妨礙心里翻到夢書的下雨篇,接著查問細節(jié):“你在屋里還是屋外?”“屋里。”⑦“屋里漏不漏?”“不漏?!薄澳沁€好?!薄唷拔液湍阏f了吧,只許放在心里,不許掛在嘴上。只怕是個劫數,人會餓著,矮凳橋會墨黑,地面上會精光。不過你不要緊,你屋里不漏,你一家人都會熬過來的?!雹岷髞怼案钯Y本主義尾巴”,溪鰻的魚丸攤子也“割”掉了。街上的店面都上了門板,再后來“困難時期”來了,街里街外都尋不著吃……她媽覺著溪鰻的圓夢,句句靈驗,算得半個神仙。內亂武斗的年頭,溪鰻只開半扇小門,沒有特別的事情不讓人進屋。丫頭她媽來站一站,也是一個門檻里一個門檻外說幾句話?!庀牻又f:“前天車鉆他媽來說,上面挑飛機兵。車鉆樣樣及格,就是肩膀頭多一塊肉,那是從小挑擔叫扁擔壓出來的,人家不要?!?過后一天,丫頭她媽挑著兩籮番茄回家來,正好遇見兒子,兒子見媽媽臉都掙紅了,拿過扁擔來挑了走。走出去十多步,她媽忽然想起什么,叫道:“放下,放下?!?兒子不明白。她媽搶上前來挑走了。?從這以后,父子倆休想幫忙。實在當忙時候,丫頭倒還可以打個下手。袁相舟有回問道:“我總比丫頭多一把力氣。”?她媽說:“你總會有轉運的一天,不要運是轉了,當老師又不要你了?!痹嘀垡郧笆侵袑W教師,袁相舟也只笑笑,誰知轉運時候當真到來了。當前農村經濟政策一下來,本地土話叫做“聲叫聲應”,矮凳橋街上馬上活潑起來,一轉身,鬧成了專業(yè)的鈕扣市場。?不用說袁相舟,連那么個丫頭坐著點點數,裝裝塑料口袋,貼貼招牌,也成把地抓鈔票。鈔票鈔票,滿街地飛鈔票,說鈔票賺鈔票。只有丫頭她媽,還是泥里來水里去。?有天,她照舊到溪鰻那里站飯前的一站。溪鰻店門大開。里邊有兩個木匠師傅在裝修吊腳樓,一番大干的景象。?“我昨天晚上,夢見發(fā)大水了。”?“發(fā)吧發(fā)吧,你看看街上,不和發(fā)大水一樣了。……丫頭她媽,你要轉運不要,要,聽我一句話:種菜?!?丫頭她媽笑瞇瞇走回家來,多少年圓夢都沒有這一回開心。不過她還是和家里的誰也不商量,管自種了菜,種出菜來就要挑上街叫賣,她不會叫,只把菜筐放在溪鰻店門口,過不了幾天,她的菜挑子一上街,就有開飯館的大師傅大聲叫住,就有發(fā)了財的“大好佬”當街攔住,他們專挑新鮮細菜,不在價錢。?她媽從小種田,現在才覺著種出來的東西,珍貴。在眾人眼里,旺俏。她先把舊籮換成新筐,敞口,好把細菜擺開。她的菜都要洗過涮過,青菜要顯出青是青白是白,蘿上不帶泥,紅的紅黃的黃。葉子要挺著,一張是一張,不夾帶黃的萎的。不該帶根的齊根砍掉,該帶根的齊簇簇和老人家的胡子一樣。?她原本頭不梳臉不洗,也不怕站在街上聽新聞?,F在要換上干凈鞋襪,有時穿上紫紅毛線衫挑上菜筐,不怕磨損。?她現在很愛面子,討價還價,若是還的價不是行情,她連理都不理。真正是新上市的好貨色,她還言不二價哩。?有時開飯館的著點急,只能預定三捆兩捆的。讓吃鮮貨的“大好佬”差不多是央告給留下一把兩把。當然,溪鰻做魚丸魚餅用的小蔥鮮姜,魚湯頭里用的小白菜、寸把長的蒿菜,那是不用招呼給送上門的。?不過有人說她是不是擺起架子來了?叫聲丫頭她媽給留點菜,她總是嘴皮動動的,說句什么話聽也聽不見,臉上還板板的,倒像保守著什么秘密。袁相舟聽見人家這么說,哈哈一笑,說,要說她媽有秘密,天曉得,她的秘密就是做夢。?她媽聽見這話,也不和袁相舟理論,倒和溪鰻說:“什么做夢哩。人家叫我丫頭她媽,我嘴皮動動是說,我有名姓。我媽媽夢見發(fā)大水生的我,起個名字叫王夢水。”(選自《矮凳橋風情》系列,有刪改)材料二:20世紀80年代,汪曾祺和林斤瀾跟文學青年一起聊小說,問起小說的結構,汪曾祺答曰:“結構的原則:隨便。”林斤瀾心想我講了一輩子的結構,豈不是白講?就追問了一句:“隨便?”汪曾祺于是從容補充:“苦心經營的隨便?!绷纸餅懖辉僮穯?,顯然對這個機智的、辯證的、悖論般的補充頗為滿意。(節(jié)選自黃子平《汪曾祺林斤瀾論小說》)8.

下列對材料一內容和藝術手法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小說寫溪鰻的店鋪不斷變化,寓示了時代變遷的大背景,表現了處在其中的小城所不可避免的變化。B.

困難時期丫頭她媽煮熟了飯就走到街上去站站,再回家吃剩菜剩飯。作者舉重若輕,表現人物任勞任怨的品格。C.

小說中除了丫頭她媽之外,還寫了居住在附近的百姓,是以群像塑造的方式展示了矮凳橋的民俗風情。D.

作者善用對比手法,如小說中的袁相舟,就是一個與他妻子形成鮮明對照的、脆弱又不負責任的形象。9.

林斤瀾小說口語化特色鮮明,請結合材料一畫線句進行賞析。10.

分析材料一中的小說在結構上是如何體現材料二“苦心經營的隨便”這一特點的?!敬鸢浮?.D

9.

①長短結合,以短句為主:短句活潑靈動、節(jié)奏簡潔明快,也有突出強調的作用,如“她媽從小種田,現在才覺得種出來的東西,珍貴。在眾人眼里,旺俏”。

②雅俗結合,以俗為主:口語質樸,如“青是青,白是白”“紅的紅黃的黃”“一張一張挺著”;書面語優(yōu)美,如“該帶根的齊簇簇和老人家的胡子一樣”運用比喻,形象地表現了蔬菜新鮮,根須潔白,丫頭媽賣菜碼放整齊的特點。

10.

情節(jié)松散(淡化),敘述非線性,節(jié)奏舒緩?!窘馕觥俊?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分析文章內容的能力。D.“就是一個與他妻子形成鮮明對照的、脆弱又不負責任的形象”錯誤,結合原文“從這以后,父子倆休想幫忙。實在當忙時候,丫頭倒還可以打個下手。袁相舟有回問道:‘我總比丫頭多一把力氣’”“她媽說:‘你總會有轉運的一天,不要運是轉了,當老師又不要你了?!嘀垡郧笆侵袑W教師,袁相舟也只笑笑,誰知轉運時候當真到來了”可知,文中的袁相舟與妻子并未形成對比,丫頭她媽不要兒子和丈夫做事,突出她的任勞任怨,勤懇持家的特點。故選D?!?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語言表達特色的能力。結合原文“珍貴”“旺俏”“敞口”“蘿上不帶泥”“葉子要挺著”可知,短句活潑靈動、節(jié)奏簡潔明快,有突出強調的作。結合原文“她媽從小種田,現在才覺著種出來的東西”“她先把舊籮換成新筐”“的菜都要洗過涮過,青菜要顯出青是青白是白”可知,長短句結合,句式活潑靈動,簡潔明快,節(jié)奏感強。結合原文“青是青白是白”“紅的紅黃的黃”“一張是一張”“不夾帶黃的萎的”可知,運用口語,質樸中又帶有生活氣息,而且色彩“青”“白”“紅”“黃”鮮明。結合原文“該帶根的齊簇簇和老人家的胡子一樣”可知,運用比喻,把菜根子比作老人家的胡子,突出其整齊的特點,雅俗結合?!?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作品的體裁特征和表現手法的能力。結合原文“袁相舟家里的幾分田,就是承包在丫頭她媽一個人身上,她媽說,喂不飽幾張嘴,用幾個人做什么?頂多插秧時候,兒子去甩甩秧苗。收割時節(jié),丫頭去捆捆稻草。挑糞水擔化肥凡是肩膀吃力的,她媽決不指使兒女,袁相舟是什么也不插手,哪怕街上沒有生意好做”“做飯,也是她媽的事……到街上站一站,屋檐下聽聽新聞,攤邊說兩句話,成了她的文化生活,她的唯一的娛樂”可知,情節(jié)松散(淡化),沒有曲折生動的故事情節(jié),像聊家常一樣敘寫了主人公的名字、日常勞作和生活。結合原文“不過有時候也說幾句,說的是夢。這夢不是有文化的人,那種詩意的東西,也不是哲理,也不是比喻。這算不算一個秘密呢”“昨天晚上我夢見下大雨了”“我昨天晚上,夢見發(fā)大水了”可知,敘述非線性,沒有明晰的時間線索,用夢境穿插其中,串聯故事,也推動了情節(jié)發(fā)展。結合原文“在眾人眼里,旺俏”“敞口,好把細菜擺開”“青菜要顯出青是青白是白,蘿上不帶泥,紅的紅黃的黃”“一張是一張,不夾帶黃的萎的”“不該帶根的齊根砍掉,該帶根的齊簇簇和老人家的胡子一樣”可知,節(jié)奏舒緩,語言樸實生動,夾有大量的口語、短句,貼近生活。(三)(7分)閱讀下面兩首宋詩,完成各題。聞________________重游南山蘇轍終南重到已春回,山木緣崖綠似苔。谷鳥嗚呼嘲獨往,野人笑語記曾來。定邀道士彈鳴鹿①,誰與溪堂共酒杯。應有新詩還寄我,與君和取當游陪。重游終南________________以詩見寄次韻蘇軾去年新柳報春回,今日殘花覆綠苔。溪上有堂還獨宿,誰人無事肯重來。古琴彈罷風吹座,山閣醒時月照杯。懶不作詩君錯料,舊逋②應許過時陪?!咀ⅰ竣嬴Q鹿:《詩經·鹿鳴》:“呦呦鹿鳴,食野之蘋。”②逋:欠。11.

請根據詩意,在兩首詩的標題空缺處分別填入相應人物的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

下列關于兩首詩歌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次韻是古詩中依仿他人來詩韻和用韻次序來和詩,如蘇軾是按照蘇轍詩中的五個韻腳依次和詩的。B.

蘇轍的詩于開篇點題,表現了終南山春回大地時的景象,充滿著生機,與蘇軾詩中的描寫形成反差。C.

蘇軾詩的標題交代了寫作緣由,首聯運用對比的表現手法,突出自己重游終南山時見到的不同景象。D.

蘇轍在尾聯中向蘇軾索取重游南山時寫的新作,蘇軾欣然相贈,兄弟二人一唱一和,情意融洽。13.

這兩首詩屬于唱和詩,內容上相互映襯,請分析兩首詩的頸聯在內容上的關聯?!敬鸢浮?1.

①.

子瞻

②.

子由

12.D

13.

蘇轍詩頸聯兩句,想象蘇軾重游時的情景——定是邀請了道士友人彈琴飲酒,其樂無窮。蘇軾詩頸聯兩句回應,告訴對方重游時實際情況——沒有人相陪,只有風月相伴,琴酒相隨,別有滋味?!窘馕觥俊?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識記文學常識的能力。第一首是蘇轍寫給蘇軾的,蘇軾,字子瞻,所以第一空填:子瞻。第二首是蘇軾應和蘇轍的詩,蘇轍,字子由,所以第二空填:子由?!?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綜合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D.“欣然相贈”錯誤,“懶不作詩君錯料”,蘇軾說自己重游終南“懶不作詩”。故選D?!?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及內容理解能力。

結合兩首詩的題目“聞子瞻重游南山”“重游終南子由以詩見寄次韻”和作者可知,這是蘇轍和蘇軾兩兄弟的互答詩,蘇家兄弟情誼之深厚讓人罕見。他們是兄弟、是師生、是詩詞唱和的良友、是政治上榮辱與共的伙伴、是精神上相互勉勵安慰的知己。“古琴彈罷風吹座,山閣醒時月照杯”,意思是彈罷古琴清風吹拂座位,在山中閣樓半夜醒來月光如水照著空酒杯。此聯巧妙回答了蘇轍詩中“定邀道士彈鳴鹿,誰與溪堂共酒杯”的疑問,邀好友游樂皆為去年之事,而今唯有清風明月和美酒相伴,卻無故友相陪。(四)(10分)閱讀下文,完成各題。①于是張良至軍門見樊噲。樊噲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眹堅唬骸按似纫樱〕颊埲?,與之同命!”噲即帶劍擁盾入軍門。交戟之衛(wèi)士欲止不內。樊噲側其盾以撞,衛(wèi)士仆地。噲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視項王,頭發(fā)上指,目眥盡裂。項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張良曰:“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表椡踉唬骸皦咽?!賜之卮酒!”則與斗卮酒。噲拜謝,起,立而飲之。項王曰:“賜之彘肩?!眲t與一生彘肩。樊噲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啖之。項王曰:“壯士!能復飲乎?”樊噲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天下皆叛之。懷王與諸將約曰:‘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衽婀绕魄厝胂剃?,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閉宮室,還軍霸上,以待大王來。故遣將守關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續(xù)耳。竊為大王不取也!”項王未有以應,曰:“坐。”樊噲從良坐。坐須臾,沛公起如廁,因招樊噲出。②沛公已出,項王使都尉陳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辭也,為之奈何?”樊噲曰:“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于是遂去。乃令張良留謝。良問曰:“大王來何操?”曰:“我持白璧一雙,欲獻項王,玉斗一雙,欲與亞父。會其怒,不敢獻。公為我獻之?!睆埩荚唬骸爸斨Z?!碑斒菚r,項王軍在鴻門下,沛公軍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則置車騎,脫身獨騎,與樊噲、夏侯嬰、靳強、紀信等四人持劍盾步走,從酈山下,道芷陽間行。沛公謂張良曰:“從此道至吾軍,不過二十里耳。度我至軍中,公乃入?!雹叟婀讶?,間至軍中。張良入謝,曰:“沛公不勝杯杓,不能辭。謹使臣良奉白璧一雙,再拜獻大王足下,玉斗一雙,再拜奉大將軍足下?!表椡踉唬骸芭婀苍??”良曰:“聞大王有意督過之,脫身獨去,已至軍矣?!表椡鮿t受璧,置之坐上。亞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曰:“唉!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為之虜矣!”④沛公至軍,立誅殺曹無傷。14.

寫出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1)噲遂入,披帷西向立(

(2)大禮不辭小讓(

)15.

把下面句子譯成現代漢語。故遣將守關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16.

面對樊噲闖入營帳義責項羽,項王“未有以應”,請結合文意,合理想象,描寫項王此時的心理活動。17.

讀史歷來有“疑史”的傳統,選文從“沛公起如廁”到“張良入謝”這一段情節(jié),有人質疑其行文邏輯有待商榷,請談談你的認識?!敬鸢浮?4.

①.

分開

②.

謙讓

15.

特意派遣將領把守函谷關的原因,是為了防備其他盜賊的進入和意外的變故。

16.

我本想趁機殺掉劉邦,滅了心腹大患,不想有這樣一位英雄闖入,看他冒死闖帳、大斗喝酒、生吃彘肩,著實讓人欽佩。想我項羽也是一言九鼎之人,怎能言而無信,讓天下英雄嘲笑,說我誅殺有功之人,背叛前約。再者劉邦宵小,非我敵手,他日滅之,易如反掌,今日暫且放他一馬吧。

17.

示例:合理。項羽最初想要設下鴻門宴,殺掉劉邦。但此時項伯替劉邦美言,說殺掉有功之人,不合仁義,項羽內心動搖。接著劉邦見到項羽后,態(tài)度謙恭,百般奉承項羽,使項羽放下了警惕之心。后來樊噲闖入,指責項羽步秦朝后塵,徹底打消了項羽的念頭。因此,沛公借如廁逃跑時項羽故意放走了他,故事情節(jié)是合理的?!窘馕觥俊?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意思的能力。(1)披,分開。句意:樊噲就進去了,掀開帷帳朝西站著。(2)讓,謙讓。句意:講大禮不需躲避小謙讓?!?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翻譯句子的能力。關鍵詞:“故”,特意;“出入”,偏義復詞,進來;“非?!保沤癞惲x詞,意外的變故。【1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鑒賞人物和語言表達的能力。題干要求請結合文意,合理想象,描寫項王此時的心理活動。這就需要學生結合上下文和樊噲、項羽的人物形象進行分析。首先要看前文,項羽本來是勃然大怒,后來聽了項伯的話,稍稍有所改變,但是仍然舉棋不定。所以范增派出項莊時,他并沒有阻止,但是也沒有完全認可。就在這時,樊噲闖入?!芭∥飨蛄ⅲ_目視項王,頭發(fā)上指,目眥盡裂”寫盡了樊噲憤怒、發(fā)威、英勇的形象,項羽認為他是英雄;接著他大斗喝酒、生吃豬腿的英雄氣概更加打動項羽。在這時,樊噲說劉邦并無異心,再指責項羽想要殺掉有功之人,與殘暴的秦朝無異,一方面將項羽看作了皇帝,一方面又說項羽言而無信,因此項羽沒有話來回答,已經認可了樊噲的言論。學生據此進行分析即可??梢杂玫谝蝗朔Q,也可以用第三人稱。【17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個性化閱讀文本的能力。這是一道探究題,需要學生結合人物形象、故事背景、文本情節(jié)等進行分析,合理、不合理皆可,但要言之成理。如果認為合理,結合全文內容可知,文章開篇寫項羽聽說劉邦有稱帝野心,勃然大怒,想要“饗士卒”“擊破沛公軍”,不作準備就能滅掉劉邦,可見項羽并未將劉邦放在心上。后來項伯替劉邦說話,認為項羽不應殺掉有功之人,應該好好對待他,此時項羽決心有了動搖。鴻門宴上,劉邦說“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zhàn)河北,臣戰(zhàn)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得復見將軍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郤。”態(tài)度謙卑,并表示沒有絲毫稱帝之心,一心為了項羽,進一步打消了他的懷疑。樊噲闖入營帳,先表劉邦的功勞,再指責項羽的過失,認為項羽想要殺掉有功之人,與殘暴的秦朝無異,與項伯的話不謀而合,最終打消了項羽趁機殺掉劉邦的想法。因此,當劉邦借如廁逃跑時,項羽是故意放他走的,因此邏輯合理。如果認為不合理,可以從范增不想放劉邦走,項莊也會從中配合,項羽沒有完全放下戒心,還有滅掉劉邦的心思等角度進行分析。參考譯文:于是張良到軍營門口找樊噲。樊噲問:“今天的事情怎么樣?”張良說:“很危急!現在項莊拔劍起舞,他的意圖常在沛公身上??!”樊噲說:“這太危急了,請讓我進去,跟他同生死。”于是樊噲拿著劍,持著盾牌,沖入軍門。持戟交叉守衛(wèi)軍門的衛(wèi)士想阻止他進去,樊噲側著盾牌撞去,衛(wèi)士跌倒在地上,樊噲就進去了,掀開帷帳朝西站著,瞪著眼睛看著項羽,頭發(fā)直豎起來,眼角都裂開了。項羽握著劍挺起身問:“客人是干什么的?”張良說:“是沛公的參乘樊噲?!表椨鹫f:“壯士!賞他一杯酒?!弊笥揖瓦f給他一大杯酒,樊噲拜謝后,起身,站著把酒喝了。項羽又說:“賞他一條豬的前腿?!弊笥揖徒o了他一條未煮熟的豬前腿。樊噲把他的盾牌扣在地上,把豬腿放在盾上,拔出劍來切著吃。項羽說:“壯士!還能喝酒嗎?”樊噲說:“我死都不怕,一杯酒有什么可推辭的?秦王有虎狼一樣的心腸,殺人惟恐不能殺盡,處罰唯恐不能用盡酷刑,所以天下人都反叛了他。懷王曾和諸將約定:‘先打敗秦軍進入咸陽的人封作關中王?!F在沛公先打敗秦軍進了咸陽,一點兒東西都不敢動用,封閉了宮室,軍隊退回到霸上,等待大王到來。特意派遣將領把守函谷關的原因,是為了防備其他盜賊的進入和意外的變故。這樣勞苦功高,沒有得到封侯的賞賜,反而聽信小人的讒言,想殺有功的人,這是將已亡的秦朝的作為延續(xù)罷了。我私意認為大王不采取這種做法好?!表椨饹]有話回答,說:“坐?!狈畤埌ぶ鴱埩甲?。坐了一會兒,劉邦以上廁所為由,趁機起身把樊噲叫了出來。劉邦出去后,項羽派都尉陳平去叫劉邦。劉邦說:“現在出來,還沒有告辭,這該怎么辦?”樊噲說:“做大事不必顧及小節(jié),講大禮不需躲避小謙讓?,F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們則好比是魚和肉,還辭別什么呢?”于是就決定離去。劉邦就讓張良留下來道歉。張良問:“大王來時帶了什么東西?”劉邦說:“我?guī)Я艘粚τ耔?,想獻給項羽;一雙玉斗,想送給亞父。正碰上他發(fā)怒,不敢親自獻上。您替我把它們獻上去吧?!睆埩颊f:“好?!边@時候,項羽的軍隊駐在鴻門,劉邦的軍隊駐在霸上,相距四十里。劉邦就留下車輛和隨從人馬,獨自騎馬脫身,和拿著劍和盾牌的樊噲、夏侯嬰、靳強、紀信四人徒步逃跑,從酈山腳下,取道芷陽小路走。劉邦對張良說:“從這條路到我們軍營,不過二十里罷了,估計我回到軍營里,您就進去。”劉邦離去后,從小路回到軍營里。張良進去辭別,說:“沛公禁不起多喝酒,不能當面告辭。讓我奉上白璧一雙,拜兩拜敬獻給大王;玉斗一雙,拜兩拜獻給大將軍。”項羽說:“沛公在哪里?”張良說:“聽說大王有意要責備他,脫身獨自離開,已經回到軍營了?!表椨鹁徒邮芰擞耔?,把它放在座位上。亞父接過玉斗,放在地上,拔出劍來敲碎了它,說:“唉!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謀大事!奪項王天下的人一定是劉邦。我們都要被他俘虜了!”劉邦回到軍中,立刻殺死了曹無傷。(五)(8分)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東軒記蘇轍①余既以罪謫監(jiān)筠州鹽酒稅。未至,筠水泛溢。鹽酒稅治舍,俯江之漘①,水患尤甚。既至,敝不可處。歲十二月,乃克支其欹斜,補其圮缺,辟聽事堂之東為軒,種杉二本,竹百個,以為宴休之所。②然鹽酒稅舊以三吏共事,余至。其二人者適皆罷去,事委于一。晝則坐市區(qū)鬻鹽、沽酒、稅豚魚,與市人爭尋尺以自效;暮歸,筋力疲廢,輒昏然就睡,不知夜之既旦。旦則復出營職,終不能安于所謂東軒者。每旦暮出入其旁,顧之,未嘗不啞然自笑也。③余昔少年讀書,竊嘗怪以顏子簞食瓢飲,居于陋巷,人不堪其憂,顏子不改其樂。私以為雖不欲仕,然抱關擊柝,尚可自養(yǎng),而不害于學,何至困辱貧窶自苦如此!及來筠州,勤勞米鹽之間,無一日之休,雖欲棄塵垢,解羈縶,自放于道德之場,而事每劫而留之,然后知顏子之所以甘心貧賤,不肯求升斗之祿以自給者,良以其害于學故也。④嗟夫!士方其未聞大道,沉酣勢利,自以為樂矣。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華而收其實,從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為大與死生之為變,而況其下者乎?故其樂也,足以易窮餓而不怨,雖南面之王,不能加之,蓋非有德不能任也。余方區(qū)區(qū)欲磨洗濁污,睎②圣賢之萬一,自視缺然,而欲庶幾顏氏之福,宜其不可得□!⑤余既以譴來此,雖知桎梏之害而勢不得去,獨幸歲月之久,世或哀而憐之,使得歸伏田里,治先人之敝廬,為環(huán)堵之室而居之,然后追求顏氏之樂,懷思東軒,優(yōu)游以忘其老,然而非所敢望也。(選自《欒城集》,有刪改)注:①漘:chún,水邊。②睎:仰慕18.

解釋文中加點字。(1)不害于學(

(2)而欲庶幾顏氏之福(

)19.

可填入第④段方框處的詞語是(

)A.

B.

C.

D.

耶20.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作者最初特意在東軒種上杉、竹,想將其作宴樂之所,后來每天出入時看到東軒只能啞然自笑,笑中含有苦澀之意。B.

之前作者難以理解顏回為何受困于貧賤,認為這樣的生活連看門人、打更人也不如;到了筠州后,才改變這一看法。C.

士人未聽聞大道之前,易沉迷名利;等到修煉成為有德者,才能真正擁有看輕貧困、傲視權勢的顏氏之樂。D.

文章以建造東軒開頭,以懷思東軒收尾,中間由自身不得安于東軒引出對顏回安于陋巷的議論,文脈貫通,思路嚴密。21.

蘇轍覺得自己未能實現顏氏之樂的原因是什么?請結合文意具體分析。【答案】18.

①.

妨害

②.

差不多

19.A

20.B

21.

①被繁忙的公務束縛,不能脫身離開;②自身德行不夠?!窘馕觥俊?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1)“害”,妨害。句意:而且對學習也沒有什么妨害。(2)“庶幾”,差不多。句意:想差不多達到顏回之樂的境界。【19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句意:難以實現也是理所當然的吧!所填虛詞位于句尾,表達感嘆語氣?!霸铡?,句末語氣詞,表感嘆語氣,吧。其它三個虛詞都可用于句尾,但一般不表感嘆語氣。故選A。【2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B.“認為這樣生活連看門人、打更人也不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