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手冊_第1頁
健康教育手冊_第2頁
健康教育手冊_第3頁
健康教育手冊_第4頁
健康教育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健康教育手冊第一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腦卒中康復鍛煉急性期指導

1康復體操

2恢復期指導3注意事項4日常生活活動訓練5第二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腦卒中康復鍛煉急性期指導

1第三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休息與活動指導1、腦梗死患者急性期臥床休息,應取平臥位,頭部不宜抬高。注意保持癱瘓肢體的功能位,并適當被動運動患肢與關節(jié)2、腦出血患者急性期應絕對臥床休息,頭部抬高15—30度,減輕腦水腫,翻身時應保護頭部,動作輕柔得體。3、昏迷患者平臥頭偏向一側(cè),取下活動性假牙,以防誤吸,確保呼吸道通暢。4、生命體征平穩(wěn)后,應盡早進行床上、床邊及下床活動,主動運動患肢。5、神志不清,躁動者加護欄并適當約束,防止跌傷、傷人或自傷。第四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翻身拍背的目的和方法一、目的1、變換體位,防止壓瘡2、通過叩擊背部,松動痰液,使患者容易咳出痰液。二、方法:空心掌自外向內(nèi),自下向上叩擊背部。第五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腦卒中康復鍛煉康復體操

2第六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一、康復訓練的作用腦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復訓練可促進神經(jīng)側(cè)肢循環(huán)或神經(jīng)軸突突觸聯(lián)系的建立,以及對側(cè)大腦半球的功能代償及功能重組。第七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二、開始康復訓練的時間在腦卒中發(fā)病后,只要不影響病情,馬上就可以康復治療護理,保持良好體位和適宜的被動活動等,早期康復以患肢被動運動為主、以后逐漸過渡到主動運動的訓練。

第八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三、康復鍛煉的原則1、早期性:康復醫(yī)療應在急性期生命體征穩(wěn)定就立即開始,先被動,后主動。2、全面性:肢體各個關節(jié),各種肌肉功能都要運動到。3、適量性:不能急于求成,急功進利,要在患者體力能接受的范圍。4、綜合治療第九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四、早期康復治療的方法(康復體操)適用于偏癱的早期的康復階段第十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一)皮膚護理被動翻身:偏癱患者大多不能自行翻身,協(xié)助1-2小時必須翻身一次,用空心掌由下往上拍背,同時按摩骨骼隆突出。第十一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二)正確的擺放體位1、仰臥位:患者頭部枕于枕頭上,軀干平展,在患側(cè)臀部至大腿下外側(cè)墊放一個長枕,防止患側(cè)髖關節(jié)外旋?;紓?cè)肩胛下方放一枕頭,并使肘部伸直,腕關節(jié)背伸,手指伸開手中不握東西,必要時可戴分指板?;紓?cè)下肢伸展,可在膝下放一枕頭,形成膝關節(jié)屈曲,足底不接觸物品。第十二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二)正確的擺放體位第十三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二)正確的擺放體位2、患側(cè)臥位:患側(cè)肢體處于下方,這樣有助于刺激、牽拉患側(cè),減輕痙攣。患側(cè)頭部前屈,軀干后傾,用枕頭穩(wěn)固支撐后背,患側(cè)肩前伸,肘伸直,前臂旋后,手腕背伸,手心向上,手指伸展開。患側(cè)下肢向后髖關節(jié)伸展、微屈膝。注意一定要保持患側(cè)肩處于前伸位。第十四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二)正確的擺放體位第十五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二)正確的擺放體位3、健側(cè)臥位:軀干正面與床面保持直角,患側(cè)上肢放松前伸,用枕頭墊起,肩前伸,肘伸直,腕稍屈,五指伸展,患側(cè)下肢在前稍屈伸放于軟枕上,保持屈髖、屈膝位,腳掌與小腿保持垂直,足部亦墊在枕頭上,不能懸于枕頭邊緣。健側(cè)肢體在床上取舒適的姿勢,可輕度伸髖屈膝。健側(cè)臥位有利于患側(cè)的血液循環(huán),可減輕患側(cè)肢體的痙攣,預防患肢浮腫。第十六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二)正確的擺放體位第十七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三)康復鍛煉體操1、被動關節(jié)活動度訓練:肢體癱瘓后,關節(jié)長期不活動會發(fā)生攣縮、畸形。例如:一般患者肩部如果制動2周以上會形成關節(jié)活動受限,完全恢復肩關節(jié)的活動范圍可能需要幾個月時間。因此,為患者進行早期的被動關節(jié)活動訓練,可防止關節(jié)出現(xiàn)攣縮、畸形。第十八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三)康復鍛煉體操(1)、肩關節(jié)屈、伸、外展、旋內(nèi)、旋外等,以患者能耐受為度,昏迷患者最大可能功能位,不能用力過大,幅度從小到大,共2-3分鐘為宜,防肩關節(jié)脫位。先將患手五指分開伸直后在握拳,每次5到10分鐘。第十九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三)康復鍛煉體操第二十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三)康復鍛煉體操第二十一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三)康復鍛煉體操(2)、肘關節(jié)背屈、內(nèi)旋、外展等,用力適宜,頻率不可過快,共2-3分鐘。第二十二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三)康復鍛煉體操第二十三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三)康復鍛煉體操(3)、腕關節(jié)背屈、背伸、環(huán)繞等,各方位活動3-4次,不可過分用力,以免骨折。第二十四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三)康復鍛煉體操第二十五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三)康復鍛煉體操(4)、手指各關節(jié)的屈伸活動、拇指外展、環(huán)繞及與其余4指的對指,每次活動時間為5分鐘作用。第二十六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三)康復鍛煉體操第二十七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三)康復鍛煉體操(5)、髖關節(jié)外展位、內(nèi)收位、內(nèi)外旋位,以患者耐受力為度,昏迷患者外展15-30度,內(nèi)收、內(nèi)旋、外旋均為5度左右,不可用力過猛,速度適中,共活動2-3分鐘,各方位活動2-3次為宜。第二十八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三)康復鍛煉體操第二十九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三)康復鍛煉體操(6)膝關節(jié)屈、伸位、旋內(nèi)、旋外等,共活動2-3分鐘。第三十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三)康復鍛煉體操(7)踝關節(jié)跖屈、跖伸、環(huán)繞位等,共活動3分鐘,不可用力過大,防止扭傷。第三十一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三)康復鍛煉體操第三十二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三)康復鍛煉體操(8)趾關節(jié)各趾的屈伸及環(huán)繞活動,共4-5分鐘。第三十三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三)康復鍛煉體操第三十四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三)康復鍛煉體操(9)被動床坐位:患者發(fā)病后早期初次坐起或長期臥床后采用逐漸增加角度的被動坐位法:先將床頭搖起15-30度,休息3-5分鐘,逐漸增加角度,每次增加10-15度,增加坐位時間5-10分鐘,經(jīng)過2-3天的訓練呈床上90度直位保持30分鐘后開始保持獨立坐位。第三十五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三)康復鍛煉體操被動活動每日可進行2-3次,并按摩足心(涌泉穴)、手心(勞宮穴)、合谷穴、曲池穴等。幫助患者按摩全身肌肉,防止肌肉萎縮及關節(jié)攣縮。第三十六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三)康復鍛煉體操2、床上的臥位變換:主要包括擺肩、夾腿、擺髖、橋式運動、翻身、起坐等活動的訓練。下述動作是翻身起坐的準備動作。第三十七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三)康復鍛煉體操(1)擺肩:擺肩時患者平臥位,雙手交叉上舉,固定下肢不動,上肢向左右擺動到最大范圍第三十八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三)康復鍛煉體操(2)夾腿:擺肩時患者平臥位,雙下肢盡量屈曲,訓練人員用一只手固定健側(cè)膝部,利用聯(lián)合反應誘發(fā)患側(cè)下肢做夾腿動作(注意保護患側(cè)下肢,髖外旋不得大于60°)第三十九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三)康復鍛煉體操第四十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三)康復鍛煉體操(3)擺髖:擺髖時患者平臥位,雙下肢盡量屈曲,上肢或交叉上舉,或安放與體側(cè).雙腿夾緊一起向左右擺動到最大范圍。第四十一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三)康復鍛煉體操第四十二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三)康復鍛煉體操(4)橋式運動:主要是訓練骶棘肌和骨盆的控制能力,誘發(fā)下肢的分離運動,以患者健側(cè)上、下肢的運動帶動起患側(cè)上、下肢的活動。橋式運動可緩解軀干以及下肢的痙攣狀態(tài),提高患者在床上的生活自理能力。做橋式運動時患者應取仰臥位,雙腿屈曲,臀部抬起;雙上肢上舉,交叉十指,或兩上肢分置兩側(cè)床上,此時患者的活動狀態(tài)形似拱形橋。訓練初期患者有時不能夠自動抬起臀部,訓練人員需一手按住患者的雙腳,另一手將患者的臀部輕輕抬起,協(xié)助完成。當患者能夠獨立完成數(shù)次動作后,應調(diào)整訓練難度,將健側(cè)腿置于患側(cè)腿上,使患側(cè)腿負重,或健腿伸直高抬單腿完成橋式運動。第四十三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三)康復鍛煉體操第四十四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三)康復鍛煉體操(5)翻身:①向患側(cè)輔助翻身法:令患者抬起健側(cè)腿向患側(cè)伸,健側(cè)上肢也向前擺,輔助者一手放在患膝上輔助患腿外旋,另一手可輔助患側(cè)上肢處于前伸位置。第四十五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三)康復鍛煉體操②向患側(cè)獨立翻身法:能伸肘的患者做法如下:患者伸肘,雙手叉握,拇指一定要放在健手拇指上,屈膝,先將伸握的雙手向健側(cè),在向反方向擺向患側(cè),借擺動的慣性翻向患側(cè)。第四十六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三)康復鍛煉體操③向健側(cè)輔助翻身法:患者雙手交叉握住,輔助者屈曲患者下肢,雙手放于患者臀部和足部,輔助向健側(cè)翻身,擺放好肢體。第四十七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三)康復鍛煉體操④向健側(cè)獨立翻身法:患者仰臥位,健腿插入患腿下方,雙手叉握,向上伸展上肢,左右擺動,加大幅度,擺至健側(cè)時,順勢翻向健側(cè),同時用健腿帶動患腿翻身。不能伸肘的患者做法如下:先屈肘,用健手前臂托住患肘,將健腿叉入患腿下方,在身體旋轉(zhuǎn)的同時,用健腿搬動患腿翻向健側(cè)。

第四十八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三)康復鍛煉體操⑤被動翻身:多指從仰臥翻至側(cè)臥位。先將患者左(右)側(cè)上肢外展至約90度,右側(cè)上肢至于腹部,下肢交叉。輔助者立于右,一只手放在患者肩部,另一只手從右大腿下穿過,搭在另一腿上,雙臂同時用力,將患者右側(cè)身體抬起,翻至側(cè)臥位。第四十九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三)康復鍛煉體操⑤被動翻身:多指從仰臥翻至側(cè)臥位。先將患者左(右)側(cè)上肢外展至約90度,右側(cè)上肢至于腹部,下肢交叉。輔助者立于右,一只手放在患者肩部,另一只手從右大腿下穿過,搭在另一腿上,雙臂同時用力,將患者右側(cè)身體抬起,翻至側(cè)臥位。第五十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三)康復鍛煉體操第五十一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三)康復鍛煉體操(6)移動①側(cè)方移動:患者雙腳踩在床上,屈膝、抬臀并向一側(cè)移動,輔助者站在患側(cè),先向同一方向移動肩,然后移動雙腿,整理好肢位。第五十二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三)康復鍛煉體操(6)移動①側(cè)方移動:患者雙腳踩在床上,屈膝、抬臀并向一側(cè)移動,輔助者站在患側(cè),先向同一方向移動肩,然后移動雙腿,整理好肢位。②前后方向移動:患者坐在床上,重心先移到一側(cè)臀部,抬起對側(cè)臀部并前移,然后,重心移至前移的臀部,再抬起對側(cè)臀部并前移。輔助者可站在患側(cè),用手支撐患側(cè)大腿根部,幫助轉(zhuǎn)移重心。向后方移動時可按同樣方法進行。第五十三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三)康復鍛煉體操第五十四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三)康復鍛煉體操(7)坐起:①從健側(cè)坐起:患者翻身至平側(cè)臥位,囑患者先將健側(cè)足從患側(cè)插入患側(cè)足下,帶動患足移向床邊,垂下小腿。患側(cè)上肢放于腹部,然后向健側(cè)翻身,患者一邊用健側(cè)前臂支撐軀干,伸直上肢至坐立。第五十五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三)康復鍛煉體操②從患側(cè)輔助坐起:患者取患側(cè)臥位,用健側(cè)手托住患側(cè)上肢的肘部,健側(cè)足插入患側(cè)踝部下方,治療師一手在頭部給予向上的輔助,另一手將雙下肢移至床邊垂下,以髖關節(jié)為軸頭向上坐起。

第五十六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三)康復鍛煉體操③從患側(cè)獨立坐起:第五十七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三)康復鍛煉體操3、被動和主動活動性訓練(1)伸肘訓練:取仰臥位,扣打三頭肌誘發(fā)肘伸展。治療者一手放于肱骨遠段支持,保持肩前屈90度,另一手扣打三頭肌同時發(fā)出伸肘指令,使患者努力伸直肘關節(jié)?;颊哌M一步可進行主動伸肘后令其反復做伸曲肘、摸對側(cè)耳朵的訓練。肩不能控制前屈位時應給予幫助。第五十八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三)康復鍛煉體操(2)雙上肢上舉:仰臥位,下肢良好肢位下雙手掌相觸、手指交叉相握、患拇在上(稱Bobath握手),用健臂帶動使肘伸直,做全范圍的肩前屈運動。前屈終點手掌翻轉(zhuǎn)使患側(cè)前臂旋后肩外旋。此動作在1期就開始進行,患肩由被動逐漸增加主動程度。手掌相觸可保持一定程度的肩外旋。這個訓練,對于維持關節(jié)活動度,體會肩關節(jié)空間位置和運動覺,增強對患肢的認識都很重要。第五十九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三)康復鍛煉體操(3)患上肢上舉:治療者一手幫助維持患者肘關節(jié)伸直,患者將兩手手指相插幫助帶動患上肢上舉。最初的獨立活動可訓練上舉90度位的穩(wěn)定控制,將上肢帶到此;體位下,鼓勵患者伸肘和肩并向上挺住,可用手給一觸及目標引導。待控制能力提高后進行小范圍有控制的活動,直到全范圍的活動,并能控制在任何角度。第六十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三)康復鍛煉體操(4)擠壓肩關節(jié):仰臥位,患上肢充分伸肘上舉。治療者一手握住患手,手掌相對腕背伸,另一手放于肘部,保持肘伸直,將肱骨推人關節(jié)窩。同時幫助患者做前屈、外展運動?;颊咝枳⒁怏w會此過程中的感覺,進一步患者可主動用力送肩推治療者的手活動肩胛骨,這時治療者可推壓給予阻力。此活動也可在健側(cè)臥位下進行。第六十一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三)康復鍛煉體操控制拇指關鍵點降低手屈肌痙攣,可在此位置下訓練手指伸展。第六十二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三)康復鍛煉體操(5)牽身軀干?。貉雠P位、患者下肢屈膝、髖內(nèi)旋,治療者一手下壓患膝同時一手作用于患肩,使患側(cè)軀干肌受到緩慢持續(xù)牽拉,以此使痙攣的肌肉放松。第六十三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三)康復鍛煉體操(6)肘關節(jié)旋前旋后活動:因旋前肌緊張造成旋后困難,通過利用持續(xù)牽拉旋前肌后快速牽拉旋后肌,而后馬上令患者做手掌向上翻的前臂旋后動作,治療者可順勢給予適當?shù)闹?。第六十四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023年,星期日(三)康復鍛煉體操(7)仰臥位屈膝運動:下肢抗重力肌痙攣造成屈膝困難,所以應進行屈膝運動。仰臥位下膝由伸展位開始做屈膝運動,足跟不能離開床面。初期有困難可在稍屈膝位開始,治療者可幫助控制足跟不離床或稍給予助力。第六十五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三)康復鍛煉體操(8)俯臥位屈膝運動:俯臥位時,髖關節(jié)為伸展狀態(tài),向后鉤腿屈膝,用力屈膝時易同時產(chǎn)生足內(nèi)翻、屈髖,治療者應幫助控制,伸髖下屈膝也可在站立位下進行。第六十六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三)康復鍛煉體操(9)仰臥位床邊屈膝:髖關節(jié)始終保持伸展位小腿放于床緣外,治療者幫助保持踝背屈、避免重力影響,活動過程不應伴有足下蹬。此動作已脫離共同運動。第六十七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三)康復鍛煉體操(10)屈膝、背屈踝運動訓練為預防偏癱患者出現(xiàn)下肢伸肌的痙攣,應進行被動伸膝后主動屈膝和背屈踝的訓練。被動伸膝后主動屈膝的訓練方法是:爭取達到患腿在被動的伸直后,足跟不離地面主動屈膝。背屈踝的訓練方法是:膝關節(jié)和踝關節(jié)在90°時,令患者像唱歌時用腳打拍子一樣,使足尖抬起。雖然背屈踝、屈膝很難在短期內(nèi)達到關節(jié)活動度規(guī)定的范圍,但有了這種訓練,可以適當對抗伸肌的痙攣,對將來的患腿避免出現(xiàn)“劃圈”步態(tài)有重要的意義。

第六十八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三)康復鍛煉體操(10)屈膝、背屈踝運動訓練為預防偏癱患者出現(xiàn)下肢伸肌的痙攣,應進行被動伸膝后主動屈膝和背屈踝的訓練。被動伸膝后主動屈膝的訓練方法是:爭取達到患腿在被動的伸直后,足跟不離地面主動屈膝。背屈踝的訓練方法是:膝關節(jié)和踝關節(jié)在90°時,令患者像唱歌時用腳打拍子一樣,使足尖抬起。雖然背屈踝、屈膝很難在短期內(nèi)達到關節(jié)活動度規(guī)定的范圍,但有了這種訓練,可以適當對抗伸肌的痙攣,對將來的患腿避免出現(xiàn)“劃圈”步態(tài)有重要的意義。

踝背屈第六十九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腦卒中康復鍛煉恢復期指導

3第七十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一)恢復期康復訓練方法

1.坐位訓練2.站立訓練3.步行訓練4.上下臺階訓練(二)康復鍛煉的注意事項第七十一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

(-)恢復期康復訓練方法

1:坐位訓練坐位訓練是患者坐在床或椅子上,協(xié)助其伸展腰部,保持軀干的穩(wěn)定。當患者坐起時軀干常呈屈曲狀態(tài),脊柱向健側(cè)彎曲,身體重心向健側(cè)臀部偏移。第七十二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1:坐位訓練但大多數(shù)患者能自行調(diào)整完成坐位I級平衡訓練。為處理患側(cè)上肢的屈肌痙攣,可使患者上提患側(cè)上肢肩胛帶、肩關節(jié)外展后伸、肘關節(jié)伸展、腕關節(jié)背伸,患手支撐于床面上。通過訓練,糾正患者不正確的坐姿,誘發(fā)坐位平衡反應,逐步達到保持直立坐位。但是,偏癱患者的坐位訓練實際上不僅是一種平衡訓練,而且也能進行肢體持重和膝屈曲和踝背屈的訓練。第七十三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1:坐位訓練臨床上,坐位平衡訓練可以簡單的分為靜態(tài)平衡訓練、自動態(tài)平衡訓練和他動態(tài)平衡訓練。第七十四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

1:坐位訓練

(1)I級(靜態(tài))坐位平衡訓練

指訓練患者在無他人扶持以及沒有健側(cè)上肢支撐的情況下能穩(wěn)坐數(shù)分鐘??赏瑫r應用反射抑制肢位(抗痙攣體位)降低痙攣,訓練的關鍵是使患者上肢處于伸展位和使下肢處于屈曲位,即對抗上肢的屈肌痙攣和下肢的伸肌痙攣。第七十五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

1:坐位訓練

(1)I級(靜態(tài))坐位平衡訓練維持無支撐的坐位平衡是比較容易的,即使是在軀干肌訓練前,多數(shù)患者很快就能自行坐穩(wěn)。如果數(shù)周靜臥床上,軀干肌逐漸“廢用”后,再進行軀干肌的訓練,其運動功能的恢復要困難得多,因此,進行I級坐位平衡訓練很重要。第七十六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

1:坐位訓練

(2)Ⅱ級(自動態(tài))坐位平衡訓練

完成I級(靜態(tài))坐位平衡訓練后,讓患者用健手從一側(cè)抓住物品再放到另一側(cè),在自己軀干的轉(zhuǎn)動中訓練平衡能力。第七十七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

1:坐位訓練

(3)Ⅲ級(他動態(tài))坐位平衡訓練

完成Ⅱ級(自動態(tài))坐位平衡訓練后,訓練人員在保證患者安全的情況下,以適當?shù)牧α坎欢ǚ较虻赝苹颊撸够颊咦陨碜黄胶馄茐暮竽苎杆倩謴推胶庾?。Ⅲ?他動態(tài))坐位平衡訓練是使患者在抗阻下增強平衡能力。第七十八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第七十九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

1:坐位訓練

(4)患腿持重訓練

身體前傾時患腿持重的訓練方法。當患者前傾時,重心由臀部前移到兩腳上,增加了患腿的持重。經(jīng)過訓練,兩腿能各持重體重的1/2時,患者即可自行由坐位站起。訓練時應全力避免只靠健腿持重而站起,即避免由于聯(lián)合反應造成的患腿伸肌(股四頭肌、腓腸肌)痙攣加重,甚至出現(xiàn)陣攣。

第八十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

1:坐位訓練

(4)患腿持重訓練第八十一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

1:坐位訓練

(4)患腿持重訓練

在進行坐位前傾訓練時,要用一根腰帶從后面系好患者的腰部,訓練者從患側(cè)及前方保護好患者,訓練過程中一定要避免患腿后滑使患者坐位失去平衡而跌倒、摔傷。第八十二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

1:坐位訓練

(4)患腿持重訓練第八十三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

1:坐位訓練

(5)起立動作訓練①輔助患者站起:患者取坐位,治療師的雙膝抵住患側(cè)的膝部加以保護,一手托住患者的腰部,讓患者的健手搭在自己的肩上扶持患者站起。第八十四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

1:坐位訓練

(5)起立動作訓練②訓練患者獨立站起,為患者以后的站立行走打基礎:首先讓患者做好起立前的準備:讓患者的臀部移向椅子的前部,髖關節(jié)屈曲、膝關節(jié)屈曲90度雙膝并攏,雙足跟著地;囑患者雙手呈Bobath握手,雙上肢上舉至肩關節(jié)屈曲90度;起立時囑患者軀干前屈,重心前移,髖關節(jié)和膝關節(jié)進一步前屈,使雙足負重,然后將髖關節(jié)和膝關節(jié)進一步前屈,使雙足負重,然后將髖關節(jié)上題,伸展下肢和軀干緩慢的站起。第八十五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1:坐位訓練第八十六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2、站立訓練

肢體殘疾后運動功能出現(xiàn)障礙,偏癱患者站立起來時一般都是健側(cè)的腿負重,重心也不能充分向前移,這需要糾正。站立訓練可以增加患肢的負重能力,為正常行走奠定基礎。第八十七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2、站立訓練

(1)患側(cè)下肢持重訓練

患側(cè)下肢的負重訓練是患者站立時應首先進行的訓練項目。訓練早期患者坐于床緣,在保護下患者上身前傾。訓練人員應注意對患側(cè)膝關節(jié)的控制以及注意保持患側(cè)上肢的抗痙攣位,在前傾訓練時要防止患腿后滑致患者重心失去支撐而跌倒。第八十八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2、站立訓練

(1)患側(cè)下肢持重訓練

訓練難度應視患者的康復情況逐漸增加,負重量要由少逐漸增多。一般要求患腿持重達到體重的50%,要防止健腿過度持重(接近體重)而患腿不大持重。為此,可利用人體秤精確地測定患腿的持重水平,并確?;纪瘸种氐墓飻?shù)穩(wěn)步的上升。方法是:先雙腿一起站在人體秤上稱出體重,然后患腿踏在人體稱中央上,健腿踏在與人體秤等高的自制臺階上,讓患者重心盡量移到患足上,以直接讀出的患側(cè)下肢持重的公斤數(shù)來判定患側(cè)下肢支撐能力。用患側(cè)下肢支撐的公斤數(shù)除以體重的公斤數(shù)即為患側(cè)下肢支撐相持重的百分數(shù)。第八十九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2、站立訓練

(1)患側(cè)下肢持重訓練

如果健腿過度持重而患腿不持重的站起,極易引發(fā)患腿的踝震攣。這是患側(cè)下肢高度痙攣的表現(xiàn),訓練人員必需立即從患側(cè)膝部向足跟施加足夠的壓力以終止震攣,并在以后不得繼續(xù)發(fā)生因健腿過度持重而產(chǎn)生類似的情況。第九十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2、站立訓練

(2)I、Ⅱ、Ⅲ級站立位平衡訓練①I級(靜態(tài))站立位平衡訓練是患者能夠在站立(特別是患腿能持重達1/2)后,無須他人幫助獨立站立數(shù)分鐘。②Ⅱ級(自動態(tài))站立位平衡訓練是患者在獨立站穩(wěn)后用健側(cè)手從一側(cè)抓住物品后再放到另一側(cè),在自己軀干的轉(zhuǎn)動中訓練平衡能力。第九十一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2、站立訓練

(2)I、Ⅱ、Ⅲ級站立位平衡訓練③Ⅲ級(他動態(tài))站立平衡訓練是患者獨立站穩(wěn)后,訓練人員在旁邊不定方向的、在確?;颊甙踩那闆r下,施加一定的推力破壞患者的平衡狀態(tài),即在抗阻力下訓練患者的站立平衡能力。第九十二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2、站立訓練

(3)屈膝和背屈踝訓練

為預防偏癱步態(tài),應在臥位、坐位、站立位下進行屈膝和背屈踝的訓練,同樣,在站立位進行屈膝和背屈踝的訓練,難度是很大的,應在患者盡量放松的狀態(tài)下實施訓練。不恰當?shù)摹坝昧Α庇柧?,只會加重患?cè)下肢的伸肌痙攣和“尖足內(nèi)翻”。第九十三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第九十四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2、站立訓練

(4)膝穩(wěn)定性控制訓練

偏癱患多有膝關節(jié)的不穩(wěn)定:“過伸”或“打軟”,且大部分患者下意識的避免“打軟”而以膝“過伸”位站立。需要通過由輕度膝屈曲向膝“過伸”的往返轉(zhuǎn)化進行膝穩(wěn)定性的控制訓練。如必要時,可用膝過伸矯形器來控制膝關節(jié)的穩(wěn)定性。第九十五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3、步行訓練從一側(cè)足跟著地起至該側(cè)足跟再次著地止為一個步行周期。在每一個步行周期中包含著兩個階段,一是足底與地面接觸的站立相(支撐相),另一個是足底完全離開地面、騰空向前的擺動相。正常情況下支撐相約占步行周期的60%,由于偏癱患者的患側(cè)下肢負重能力減弱,常常在行走時患側(cè)站立時間縮短,形成“點跳步”。因此,要完成姿勢正常的獨立步行,偏癱患者的患側(cè)下肢必須具備下屬三種能力:能在支撐相支撐100%的體重、具有Ⅲ級站立位平衡的能力和在擺動相時能完成后伸髖下的屈膝及踝背屈的能力。第九十六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3、步行訓練當持重、平衡和屈膝及踝背屈的訓練基本完成后,患者原則上即可以完成獨立的步行,上述三個基本訓練任何一個完成的不好,都會產(chǎn)生步態(tài)的異常。第九十七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3、步行訓練手杖和扶持下的步行:采用三點支持步行,步行順序為手杖—患腿—健腿,即:健手持杖,先伸手杖,先邁患腿,最后邁健腿。手杖的長度為自然站立,股骨大轉(zhuǎn)子到地面的高度,或自然站立,屈肘30度,腕背伸約25度下持杖的高度。多腳杖有更好的穩(wěn)定性。但是使用手杖很容易造成全部由健側(cè)負重的狀態(tài),即當邁患腿時軀干進一步向手杖方向傾倒,使患側(cè)軀干短縮、上肢及手屈曲痙攣加重,因此最好不要一開始就利用手杖進行步行訓練。一般對于病重的患者、預測以后不能恢復至獨立步行或年老穩(wěn)定性差的患者,必須使用輔助器步行者才較早給予使用手杖的訓練指導。第九十八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第九十九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4、上下臺階訓練偏癱患者完成平地步行訓練后,必需經(jīng)過上下臺階的訓練才能達到行動的相對自由,才有可能在社區(qū)內(nèi)活動。使用拐杖的患者,需要學會如何“三點式”的上下臺階。在開始訓練時必須有人保護和協(xié)助。訓練方法:上臺階時的順序是:第一步用健側(cè)手扶住欄桿,身體重心偏向健側(cè)手臂,第二步健側(cè)腿先上臺階,第三步患側(cè)腿跟上健側(cè)腿,站在同一層臺階上。開始練習時不要連續(xù)邁5個臺階,逐漸增加訓練強度。下臺階時,健側(cè)手向前扶住欄桿,第二步患側(cè)腿先下臺階,第三步健側(cè)腿邁下后兩足站在同一個臺階上,這樣下臺階是比較容易的。第一百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

第一百零一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康復鍛煉注意事項

4第一百零二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注意事項

1、對于腦卒中復發(fā),心血管合并癥,摔倒致軟組織損傷或骨折,繼發(fā)肺栓塞等給予監(jiān)護與防范;2、保持其平穩(wěn)的情緒,練習過程中穿插適當休息,避免過度勞累;3、如安靜時心率超過100次/分,收縮壓超過24.0Kpa(180mmHg),有心絞痛發(fā)作或嚴重心律失常時應暫停訓練。第一百零三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日常生活活動訓練

5第一百零四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

腦卒中患者由于一側(cè)肢體功能障礙使日常生活活動困難。所以,應對其進行日常生活活動訓練,從而提供生活質(zhì)量。

(一)進食患者可取坐位進食,應對餐具進行改造。第一百零五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

(二)洗漱

1、洗臉:用臉盆或洗手池盛水,用健手持毛巾洗臉,然后利用水龍頭擰干毛巾擦臉(見圖日-2)。輪椅患者的洗臉池高度應在70~80cm,其下方應有足夠的空間放置輪椅。

2、洗手第一百零六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洗健手時,可將改造后的細毛刷(毛刷背面加兩個吸盤)吸在洗手池壁上,健手在毛刷上來回刷洗。擦健手時,可利用患側(cè)上肢彎曲的前臂和腹部夾住干毛巾,健手在毛巾上來回擦拭,或在坐位下將毛巾放在大腿上,健手在毛巾上來會擦拭。

3、刷牙如果患手有少許功能,可利用患手持牙刷,健手擠牙膏,然后用健手刷牙。如果患手功能完全喪失,可用健手單獨完成。第一百零七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

4、剪指甲對普通大指甲剪加以改造,在其底部和按柄上各加一塊木片,由患者整個手掌向下按壓木片,剪斷指甲。第一百零八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

(三)更衣

1、上衣的穿脫方法和步驟(1)套頭衫的穿法第一百零九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

(2)前開衫的穿法:應用患者選擇寬松的服裝,最好為前開式。也可以將紐扣改為掛鉤、拉鏈或尼龍搭扣。穿脫衣訓練最主要的目的在于找出適合于患者的更衣操作程序。

(3)套頭衫的脫法:采用與套頭衫穿法相反的動作步驟即可。第一百一十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4)前開衫的脫法:第一百一十一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

2、褲子的穿脫方法和步驟(1)患者取椅坐位:第一百一十二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2)患者取長坐位;(3)褲子的脫法:采取于穿法相反的動作步驟即可。第一百一十三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

3、襪子、鞋的穿脫方法和體位(1)患者取椅坐位,患側(cè)下肢搭在健側(cè)下肢上,用健手穿鞋或穿襪子。第一百一十四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2)患者坐在床上或墊子上,將雙下肢屈曲,用健手穿脫鞋襪。

(四)入浴可根據(jù)患者的功能以個人習慣,選擇淋浴或者盆浴。第一百一十五頁,共一百二十七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選擇淋浴時,可使用特制的木制或塑料椅子,直接坐在椅子上淋浴。選擇盆浴時,因患者出入浴缸時較困難,需要輔助,而且在墻壁上應安裝固定扶手,便于患者使用。還在浴缸的一頭放一塊結(jié)實的木板,患者坐于上面再利用扶手支撐,將雙下肢移入浴缸(見圖日-10)。對洗澡用具應進行改制,可在普通刷子上安裝上一個長柄,便于患者清洗后背;或在毛巾的一頭縫一個環(huán),洗澡時將環(huán)套在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