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下冊小學數(shù)學教案_第1頁
四年級下冊小學數(shù)學教案_第2頁
四年級下冊小學數(shù)學教案_第3頁
四年級下冊小學數(shù)學教案_第4頁
四年級下冊小學數(shù)學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四年級下冊小學數(shù)學教案教學內容:課本第14頁例3,練習四第1-3題,三步計算應用題(一)。

教學目標:

使學生嫻熟把握數(shù)量關系及解題思路,會解答簡潔的兩、三步計算的應用題。提高學生分析、推理力量。

教學重點、難點:

讓學生把握數(shù)量關系、學會分析問題的方法,既是教學的重點,也是學習的難點。

教學過程:

一、復習預備。

1.板演:

新鎮(zhèn)小學三年級有4個班,每個班40人;四年級有114人。三年級和四年級一共有多少人?

2.思路訓練。

全班同學口答:

(1)依據條件補充問題,并說出數(shù)量關系。

有5個教室,每個教室有8盞燈?

王平同學每天早晨跑500米,跑了5天?

8個打字員共打字1600個?

三年級有160人,四年級有114人?

(2)依據問題找條件,并說出數(shù)量關系。

平均每人采集樹種多少千克?

火車速度是汽車速度的幾倍?

香蕉比桔子少多少筐?

買足球共用多少元?

訂正第1題,說說解題思路,是怎樣分析的。

二、學習新課。

1.新課引入。

復習題是兩步計算的應用題,假如問題不變,轉變其中的一個條件,使其為三步計算的應用題,應當怎樣表示?(學生可能想到,四年級人數(shù)不直接給出,改為四年級比三年級少46人。這樣改是合理的,但它不是三步計算題了,因此只能改成:四年級有3個班,每班38人。)

教師點明:這就是我們今日要學習的應用題。(板書課題:三步應用題)

2.出例如3。

新鎮(zhèn)小學三年級有4個班,每班40人,四年級有3個班,每班38人。三年級和四年級一共有多少人?

(1)審題、理解題意。

學生讀題后,說出已知條件和問題。

師生共同完成線段圖:

每班40人

三年級:

每班38人共?人

四年級:

(2)分析數(shù)量關系。

讓學生結合線段圖自己分析,并獨立列式解答,然后集體溝通,說出解題思路和過程。

分析:從最終的問題入手分析,要求三、四年級共有多少人。必需知道三、四年級各有多少人。但題中這兩個條件都沒有直接告知,因此第一步先算三年級有多少人?40×4=160(人);其次步算四年級有多少人?38×3=114(人);第三步再把這兩個年級人數(shù)合并起來,160+114=274(人)。就是要求的問題,即三、四年級的總人數(shù)。

教師板書:

①三年級有多少人?40×4=160(人)

②四年級有多少人?38×3=114(人)

③三年級和四年級一共有多少人?160+114=274(人)

答:三年級和四年級一共有274人。

剛剛的思索方法是從問題入手,找出所需要的條件,然后確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終算什么。

大家想一想,假如從題目的條件入手分析,那么題目中哪兩個條件有親密關系?可以得到什么新的數(shù)量?

(三年級有4個班,每班40人,可以求出三年級有40×4=160(人);四年級有3個班,每班38人,可以求出四年級有38×3=114(人);最終把兩個年級人數(shù)合起來,160+114=274(人)就是題中要求的問題。)

3.反應練習。

假如例3的已知條件不變,把問題改成三年級比四年級多多少人,應當怎樣解答?

全班同學做在練習本上。

訂正時說明是怎樣想的。

小結:

我們解同意用題時,在仔細審題理解題意的根底上,最重要的是分析數(shù)量關系,把握分析方法,既要依據條件想問題,得到新的已知數(shù)量,也可以依據問題找條件,哪個條件是已知的,哪個條件是未知的,因此要先把未知的條件求出來。這兩種分析方法是要常常用到的所以要切實把握。

三、穩(wěn)固反應。

1.獨立解答。

體育教師買了3個排球,每個40元,還買了2個籃球,每個62元,小學數(shù)學教案《三步計算應用題(一)》。一共用了多少元?(先用線段圖表示出已知條件和問題,再列式解答)

解答后,學生說說解題思路,并訂正。

2.比擬題。

(1)菜場運來黃瓜8筐,每筐25千克,茄子12筐,每筐20千克,運來的黃瓜和茄子共有多少千克?

(2)假如轉變其中一個條件,茄子12筐,改為8筐,其余條件和問題不變,應當怎樣解答?

學生會消失的兩種解法:

25×8+20×8(25+20)×8

=200+160=45×8

=360(千克)=360(千克)

請同學們比擬一下這兩種解法的解題思路是什么?哪種解法比擬簡便?

通過爭論明確,有些應用題,由于解題思路不同,解題方法就不同,而且計算的步數(shù)也不一樣。有的三步計算題可以用兩步計算,這樣使得計算比擬簡便。

同學們想一想,(1)題能否用兩步計算?為什么?(從而明確由于兩種蔬菜的筐數(shù)不一樣,也就是當求兩個積的和(或差)時,沒有一樣的因數(shù),就不能用簡便方法計算。)

3.糧店運來25包大米,共重2500千克,運來40袋面粉,共重20_千克,一包大米比一袋面粉重多少千克?

四、全課總結:

我們今日學習的復合應用題,都是由幾個簡潔的一步應用題組合而成的。解答是首先要理解題電,在此根底上分析數(shù)量關系是關鍵,無論采納哪種分析方法,都要找出條件與問題之間的關系,計算時要養(yǎng)成仔細,細心的習慣。

五、作業(yè)。

練習四第1~3題。

附板書設計:

三步應用題(一)

例3新鎮(zhèn)小學三年級有4個班,每班40菜場運來黃瓜8筐,每筐25千克

人,四年級有3個班,每班38人。三年茄子8筐,每筐20千克,運來的

級和四年級一共有多少人?黃瓜和茄子共多少千克?

每班40人解法一:(1)運來黃瓜多少千克?

三年級:25×8=200(千克)

每班38人共?人(2)運來茄子多少千克?

四年級:20×8=160(千克)

(1)三年級有多少人?(3)共運來黃瓜、茄子多少千克?

40×4=160(人)200+160=360(千克)

(2)四年級有多少人?解法二:(1)每筐黃瓜和茄子共重多少千克?

38×3=114(人)25+20=45(千克)

(3)三、四年級共有多少人?(2)運來黃瓜和茄子共重多少千克?

160+114=274(人)45×8=360(千克)

答:三、四年級共有274人。答:運來黃瓜和茄子共重360千克。

四年級下冊小學數(shù)學教案2

【教學目標】

1.嫻熟把握2、3、5倍數(shù)的特征,嫻熟應用2、3、5倍數(shù)的特征進展推斷。

2.會運用2、3、5倍數(shù)的特征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問題。

3.感受學問應用價值,激發(fā)學習數(shù)學學問的興趣,培育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以及歸納、整理學問的力量。

【重點難點】

1.會正確推斷2、3、5的倍數(shù)。

2.會運用2、3、5倍數(shù)的特征解決實際問題。

【整理導入】

師:同學們都喜愛花嗎?你都喜愛些什么花?學生答復。

師:小明的媽媽也特別喜愛花,有一天她去逛花店:玫瑰3元/枝,郁金香5元/枝,馬蹄蓮10元/枝,她買了一些馬蹄蓮和郁金香,付給售貨員50元,找回了13元,小明的媽媽立刻就知道找回的錢不對。你知道她是怎么推斷的嗎?(多媒體出示教材練習三第12頁第7題圖片)

引導學生分析:由于媽媽買的是馬蹄蓮和郁金香,馬蹄蓮10元/枝,所以它的總價是10的倍數(shù),也就是整十數(shù),而郁金香5元/枝,所以它的總價是5的倍數(shù),個位上是0或5,兩者合起來的總價肯定是幾十元或幾十五元,因此,效勞員找的錢數(shù)不對。

小結:5的倍數(shù)的和還是5的倍數(shù)。

那么:2的倍數(shù)的和(還是2的倍數(shù)),3的倍數(shù)的和(還是3的倍數(shù))。

師:同學們敏捷地利用了5的倍數(shù)的特征解決了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特別了不起,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針對這些內容進展相關的練習。

板書課題:2、5、3的倍數(shù)特征的練習

【歸納提高】

1.2、5的倍數(shù),都只要推斷哪個數(shù)位上的數(shù)就可以了?3的倍數(shù)怎樣推斷呢?引領學生回憶,梳理2、3、5的倍數(shù)特征。

2.你能否一眼看出以下各數(shù)肯定有一個什么因數(shù)(1除外),為什么?

2940、305、850、723、9981、332、351、1570.

3.什么叫奇數(shù)?什么叫偶數(shù)?

4.(1)在8,35,96,102,3.2,111,840,1060,14中,奇數(shù)有(),偶數(shù)有(),是3的倍數(shù)有(),是5的倍數(shù)有(),同時是2、5、3的倍數(shù)有()。

(2)的三位偶數(shù)是(),最小的二位奇數(shù)是()。

(3)同時是2、3、5的倍數(shù)的三位數(shù)是(),最小三位數(shù)是()。

【課堂作業(yè)】

學生獨立做教材第12~13頁練習三第8~12題。

【課堂小結】

提問: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對2、3、5倍數(shù)的特征進展了練習,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實際上運用我們學過的數(shù)學學問可以解決許多的實際問題,只要我們專心思索,擅長用數(shù)學的眼光去觀看,分析,信任大家還會有更多的收獲!

【課后作業(yè)】

1.閱讀了解教材第13頁練習三后面“生活中的數(shù)學”和“你知道嗎?”

2.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練習。

四年級下冊小學數(shù)學教案3

第一單元四則運算

只含有同一級運算的混合運算

月日第課時

教學內容:P4/例1、例2(只含有同一級運算的混合運算)

教學目標:●使學生進一步把握含有同一級運算的運算挨次。●讓學生經受探究和溝通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袷箤W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養(yǎng)成仔細審題、獨立思索等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

一、主題圖引入

觀看主題圖,依據條件提出問題。

(1)說一說圖中的人們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幾個活動區(qū)?每個區(qū)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組織學生提問并對簡潔地問題直接解答。

(2)依據圖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問題,怎樣解決?

通過補充條件,連續(xù)提問。

1、滑冰場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離去,又有85人到來?,F(xiàn)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這樣計算,6天估計接待多少人?等等。

先小組溝通,再全班溝通。

提示學生可以自己進展條件的補充。

二、新授

1、小組4人對黑板上的題目進展安排解答。

引導學生對黑板上的問題進展解答,請學生在練習本上列出綜合算式并進展脫式計算。

2、小組內相互說說你是怎樣解答的?

教師巡察并對學生的表達進展指導。

3、全班匯報:組織全班同學進展匯報,并且相互補充,留意每步表示的意義的表達。

(1)71-44+85

=27+85

=113(人)

71-44表示中午44人離去后還剩多少人,在加上到來的85人,就是現(xiàn)在滑冰場有多少人。

(2)987÷3×66÷3×987

=329×6=2×987

=1974(人)=1974(人)

第一種方法中,987÷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數(shù),在乘6算出6天接待的總人數(shù)。(實際上就是原來學習的乘除混合應用題,不知道單一量的狀況下求總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應用題。)

其次種方法,由于是照這樣計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數(shù)可以看作是一樣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幾倍,6天接待的總人數(shù)也是3天接待的總人數(shù)的幾倍。就可以直接用3天的987人數(shù)去乘算出來的2倍。等等。

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照這樣計算”的意思。

強調:可用線段圖幫忙理解。

教師要留意這種方法的表達,方法不要求全體學生都把握,主要把握運算挨次。

4、穩(wěn)固練習

(1)依據教師供應的情景編題。A加減混合。乘車時的上下車問題,圖書館的借書還書問題,B速度、單價、工作效率

先個人編題,再兩人交換。

小組合作,削減重復練習。

四年級下冊小學數(shù)學教案4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訓練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數(shù)學》四年級下冊第80、81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觀看、操作和溝通等活動中,經受熟悉三角形的過程。

2.熟悉三角形各局部名稱,會畫三角形的高,了解三角形具有穩(wěn)定性特征。

3.體驗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感受幾何圖形與現(xiàn)實生活的親密聯(lián)系。

教學重點:

理解三角形的特性;在三角形內畫高。

教學難點:

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義,會在三角形內畫高。

教學預備:

多媒體、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學具、小棒、釘子板、直尺、三角板。

教學過程:

一、聯(lián)系實際,引出課題感知三角形

1.談話導入。

2.學生匯報溝通自己收集到的有關三角形信息。

3.教師展現(xiàn)三角形在生活中應用的圖片。

談話引出課題:“你想學習有關三角形的什么學問呢?(板書課題:三角形的熟悉。)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動手制作三角形,概括三角形定義。

(1)學生利用教師供應的材料動手操作,選擇自己喜愛的方式做一個三角形。(制作材料:小棒、釘子板、直尺、三角板。)

(2)學生展現(xiàn)溝通制作的三角形,并說說自己是怎么做的。

(3)觀看思索:這些三角形有什么一樣地方?

(4)熟悉三角形組成,初步概括三角形定義。

(5)教師出示有關圖形,引起學生質疑,通過學生思索爭論,正確概括出三角形定義。

(6)推斷練習。

2.理解三角形的底和高。

(1)情境創(chuàng)設。

“漂亮的南寧邕江上有一座白沙大橋,從側面看大橋的框架就是一個三角形,工程師想測量大橋從橋頂?shù)綐蛎娴木嚯x,你認為怎樣去測量?”

(2)出示白沙大橋實物圖和平面圖。

(3)學生在平面圖上試畫出測量方法。

(4)學生展現(xiàn)并匯報自己的測量方法。

(5)學生閱讀課本自學三角形底和高的有關內容。

(6)師生共同學習三角形高的畫法。

(7)學生練習畫高。

3.熟悉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

(1)聯(lián)系實際生活,為學生初步感受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做預備。

(2)動手操作學具,體驗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

(3)利用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解決實際生活問題。

(4)學生聯(lián)系實際,找出三角形穩(wěn)定性在生活中的應用。

(5)觀賞三角形在生活中的應用。

三、總結本課內容

1.學生說說本節(jié)課收獲。

2.教師總結。

四年級下冊小學數(shù)學教案5

教學要求:

使學生進一步把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能正確地計算它們的面積。

教學重點:

熟識所學實際測量的學問,能正確應用所學的學問,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根本練習

1.口算。P.145頁口算(四)。

3.5+7.612-6.2-3.87÷0.255.6×1.01

1.7+0.43+3.35.4-2.5-1.472.8÷0.8

(1.25+0.36)×0.20.99+1.82.56-0.37

500×0.0013.2÷1.63.9+2.037.5×2.5×4

0.36÷120.75×44.9÷3.51.2×0.4+1.3×0.4

2.14-0.9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