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生理學第三章 血液_第1頁
動物生理學第三章 血液_第2頁
動物生理學第三章 血液_第3頁
動物生理學第三章 血液_第4頁
動物生理學第三章 血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動物生理學第三章血液第一頁,共七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一、血液的組成和理化特性:1、血液的組成3、血液的理化特性血液生理2、血量第二頁,共七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血液生理血液血漿水(90%—92%)晶體物質(2%—3%)血漿蛋白(5%—8%)白蛋白球蛋白纖維蛋白原血細胞(40%—50%)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紅細胞比容:壓緊的血細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積百分比(Hematocrit)(Plasma)第三頁,共七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血液生理貯備血量循環(huán)血量指動物體內(nèi)的血液總量。占畜體的6%-8%。并且存在種間的、年齡的、所處生態(tài)環(huán)境等的不同的差異?!獏⑴c機體血液循環(huán)的血量——貯存于肝、肺、腹腔靜脈及皮下靜脈叢的血量2、血量:第四頁,共七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血液生理顏色、比重和氣味血液的粘滯性(viscosity)血漿滲透壓(osmoticpressure)血液的pH值顏色——鮮紅、暗紅血腥氣——揮發(fā)性脂肪酸咸味——NaCl比重——1.04~1.075第五頁,共七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血液生理顏色、比重和氣味血液的粘滯性(viscosity)血漿滲透壓(osmoticpressure)血液的pH值

血液流動時,由于內(nèi)部分子間相互碰撞磨擦而產(chǎn)生阻力,以致流動緩慢并表現(xiàn)出粘著的特性,稱為血液的粘滯性。(比水高4~5倍)

血液的粘滯性相對恒定——對維持正常的血流速度和血壓起重要作用。第六頁,共七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血液生理顏色、比重和氣味血液的粘滯性(viscosity)血漿滲透壓(osmoticpressure)血液的pH值

促使純水或低濃度溶液中的水分子通過半透膜向高濃度溶液中滲透的力量,稱為滲透壓。

血漿滲透壓包括膠體滲透壓(0.5%)和晶體滲透壓(99.5%)

哺乳動物的血漿滲透壓約等于7.6個大氣壓。

把0.9%NaCl溶液稱為等滲溶液或生理鹽水。第七頁,共七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血液生理顏色、比重和氣味血液的粘滯性(viscosity)血漿滲透壓(osmoticpressure)血液的pH值

血液呈弱堿性,pH值為7.35~7.45,耐受極限為7.00~7.80——相對恒定。1、血漿中的緩沖對有:

NaHCO3/H2CO3;蛋白質納鹽/蛋白質;Na2HPO3/NaH2PO4等2、肺和腎也不斷排出體內(nèi)過多的酸和堿。第八頁,共七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二、血漿:血液生理1、血漿的化學組成2、血漿的主要功能第九頁,共七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血液生理血漿是一種淡黃色的液體,由90%的水和100多種溶質組成,約占血液總量的50~60%,是機體內(nèi)環(huán)境的重要組成部分。血漿水(90-92%)養(yǎng)分:血漿蛋白質、脂類、葡萄糖、維生素等電解質:Na+、K+、Ca2+、Cl-、HCO3-、HPO42-等代謝產(chǎn)物:氨基酸、多肽、乳酸、酮體、尿素、尿酸、肌酸、肌酐、馬尿酸、膽色素和氨氣體:O2、CO2、和N2等氣體其他:激素和酶等第十頁,共七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血液生理血漿蛋白白蛋白(主要由肝臟合成)球蛋白:α、β、γ纖維蛋白原第十一頁,共七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血液生理運輸功能——結合蛋白營養(yǎng)功能——白蛋白形成膠體滲透壓——白蛋白參與凝血和抗凝血功能——纖維蛋白原緩沖功能——pH免疫功能——γ球蛋白血漿功能第十二頁,共七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如何制取血清和血漿?兩者有何區(qū)別?※血清(serum):血液流出血管不經(jīng)抗凝處理,就會很快凝成血塊,隨血塊逐漸緊縮所析出的淡黃色清亮液體。血漿(Plasma)

:將采集的血液按5:1的比例與3.8%檸檬酸鈉混勻,離心后得到的上清液,呈微黃色或無色的液體部分。血清與血漿的主要區(qū)別:血清中沒有纖維蛋白原,因為纖維蛋白原已轉變成纖維蛋白而留在了血塊中。再有,血漿中參與凝血反應的一些成分亦被消耗,在血清中也就不復存在了。但又增添了少量血凝時由血小板釋放出來的物質。就其主要方面而言,可以說除去了纖維蛋白原的血漿就是血清。第十三頁,共七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血液生理紅細胞生理血小板白細胞生理三、血細胞及其功能:第十四頁,共七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紅細胞的形態(tài)和數(shù)目紅細胞的生理特性紅細胞的功能紅細胞的生成和破壞

紅細胞是血細胞中數(shù)目最多的一種(1012個/升)。同種動物的紅細胞數(shù)目常隨品種、年齡、性別、生活條件等不同而有差異。哺乳動物——無核、雙凹圓盤形駱駝和鹿——呈橢圓形禽類——有核、橢圓形紅細胞的形態(tài)和數(shù)目第十五頁,共七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血液生理紅細胞的形態(tài)和數(shù)目紅細胞的生理特性紅細胞的功能紅細胞的生成和破壞第十六頁,共七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紅細胞的形態(tài)和數(shù)目紅細胞的生理特性紅細胞的功能紅細胞的生成和破壞紅細胞對低滲溶液的這種抵抗能力,稱為紅細胞的滲透脆性或簡稱脆性。紅細胞的懸浮穩(wěn)定性(suspensionstability)在循環(huán)血液中,紅細胞在血漿中保持懸浮狀態(tài)而不易下沉的特性,稱為懸浮穩(wěn)定性。紅細胞的滲透脆性(osmoticfragility)在單位時間內(nèi)紅細胞下沉的速度,稱為紅細胞沉降率(erythrocytesedimentationrate,ESR),簡稱血沉※膜通透性(osmoticfragility)紅細胞的生理特性※第十七頁,共七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血液生理紅細胞的形態(tài)和數(shù)目紅細胞的生理特性紅細胞的功能紅細胞的生成和破壞第十八頁,共七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血液生理紅細胞的形態(tài)和數(shù)目紅細胞的生理特性紅細胞的功能紅細胞的生成和破壞溶血(hemolysis)紅細胞內(nèi)血紅蛋白逸出并進入血漿中的現(xiàn)象,稱為紅細胞溶解,簡稱溶血。衰老紅細胞的抵抗力較弱,脆性較大;網(wǎng)織紅細胞和初成熟的紅細胞抵抗力較強,脆性較小。某些化學物質,疾病和細菌等,能使紅細胞脆性有所增大,不同程度地引起溶血。第十九頁,共七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

紅細胞的主要功能是緩沖pH值、運輸O2和CO2,并完成二者的交換,這項功能是由紅細胞所含的血紅蛋白來實現(xiàn)的。紅細胞含有大量血紅蛋白(haemoglobin,HB)

——珠蛋白+亞鐵血紅素血液生理紅細胞的形態(tài)和數(shù)目紅細胞的生理特性紅細胞的功能紅細胞的生成和破壞第二十頁,共七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血液生理紅細胞的形態(tài)和數(shù)目紅細胞的生理特性紅細胞的功能紅細胞的生成和破壞第二十一頁,共七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血液生理紅細胞的形態(tài)和數(shù)目紅細胞的生理特性紅細胞的功能紅細胞的生成和破壞在紅骨髓在循環(huán)血液干細胞髓系干細胞紅系定向祖細胞原紅細胞幼紅細胞網(wǎng)織紅細胞成熟紅細胞紅細胞的生成第二十二頁,共七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血液生理紅細胞的形態(tài)和數(shù)目紅細胞的生理特性紅細胞的功能紅細胞的生成和破壞(1)骨髓有正常的造血功能。(2)機體能提供足夠的造血原料:

合成珠蛋白用蛋白質、鐵等。(3)有促進細胞分化及成熟的物質:

維生素B12和葉酸;銅和錳。紅細胞生成的條件:第二十三頁,共七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紅細胞生成的調節(jié):Androgen促紅細胞生成素(EPO)血液生理紅細胞的形態(tài)和數(shù)目紅細胞的生理特性紅細胞的功能紅細胞的生成和破壞雄激素第二十四頁,共七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血液生理紅細胞的形態(tài)和數(shù)目紅細胞的生理特性紅細胞的功能紅細胞的生成和破壞紅細胞的破壞:平均壽命120天。主要由于衰老而遭破壞在脾臟和骨髓中被吞噬第二十五頁,共七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白細胞的形態(tài)和數(shù)目白細胞的功能白細胞的生成和破壞

白細胞比紅細胞體積大、數(shù)目少、比重小,有細胞核。白細胞有顆粒細胞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50%—70%嗜堿性粒細胞淋巴細胞20%—40%無顆粒細胞單核細胞2%—8%白細胞的形態(tài)和數(shù)目第二十六頁,共七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血液生理白細胞的形態(tài)和數(shù)目白細胞的功能白細胞的生成和破壞第二十七頁,共七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血液生理白細胞的形態(tài)和數(shù)目白細胞的功能白細胞的生成和破壞第二十八頁,共七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白細胞的形態(tài)和數(shù)目白細胞的功能白細胞的生成和破壞

白細胞的主要功能是消滅侵入機體的外來異物,即免疫功能。白細胞吞噬細胞——非特異性免疫免疫細胞——特異性免疫中性粒細胞和單核細胞淋巴細胞白細胞的功能第二十九頁,共七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血液生理白細胞的形態(tài)和數(shù)目白細胞的功能白細胞的生成和破壞

在機體的非特異性細胞免疫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當病原微生物突破皮膚侵入機體時,淋巴細胞將產(chǎn)生大量化學趨化因子,這些趨化因子能誘導中性粒細胞向炎癥區(qū)運動,并參與防御反應。中性粒細胞:第三十頁,共七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血液生理白細胞的形態(tài)和數(shù)目白細胞的功能白細胞的生成和破壞

胞質顆粒中含組織胺和肝素。

組織胺具有舒張血管的作用。嗜堿性粒細胞釋放上述兩種物質以及其他調節(jié)因子能增加局部血流,促進其它細胞向炎癥或過敏反應區(qū)遷移。

肝素具有抗凝血作用。堿性粒細胞:第三十一頁,共七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血液生理白細胞的形態(tài)和數(shù)目白細胞的功能白細胞的生成和破壞1、嗜酸性粒細胞的最重要的功能是對寄生蟲的免疫反應。2、嗜酸性粒細胞的另一個主要作用是參與機體的過敏反應。它能夠限制嗜堿性粒細胞引起的過敏反應,減弱過敏反應的程度酸性粒細胞:第三十二頁,共七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血液生理白細胞的形態(tài)和數(shù)目白細胞的功能白細胞的生成和破壞①吞噬和消化作用——吞噬和消化病原微生物、凋亡細胞和損傷組織②分泌功能——在抗原或多種非特異因子的刺激下分泌多種物質③處理和遞呈抗原——激活淋巴細胞并啟動特異性免疫應答④殺傷腫瘤細胞單核—巨噬細胞:第三十三頁,共七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血液生理白細胞的形態(tài)和數(shù)目白細胞的功能白細胞的生成和破壞①T淋巴細胞——實施細胞免疫。②B淋巴細胞——實施體液免疫,即抗體免疫。淋巴細胞:第三十四頁,共七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白細胞的形態(tài)和數(shù)目白細胞的功能白細胞的生成和破壞髓系干細胞淋巴細胞單核細胞系粒細胞系巨核細胞系前體細胞成熟白細胞白細胞的生成和破壞第三十五頁,共七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白細胞的形態(tài)和數(shù)目白細胞的功能白細胞的生成和增殖受一組造血生長因子的調節(jié)(或稱集落刺激因子)。與被破壞的組織殘片和細菌一起形成膿液被網(wǎng)狀內(nèi)皮系統(tǒng)吞噬通過消化、呼吸、泌尿道排出體外破壞白細胞生成素和紅細胞生成素。白細胞的生成和破壞第三十六頁,共七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血小板的形態(tài)和數(shù)目血小板的生理功能血小板的生成和破壞循環(huán)血液中的血小板是無色透明、無細胞核、園盤形或桿形小體。血小板的形態(tài)和數(shù)目第三十七頁,共七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血小板的形態(tài)和數(shù)目血小板的生理功能血小板的生成和破壞1、參與凝血2、參與止血3、纖維蛋白溶解4、維持血管內(nèi)皮完整性功能——血小板的生理功能第三十八頁,共七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

損傷:當血管內(nèi)皮細胞損傷→暴露出膠原纖維↓

粘附:血小板粘著在膠原纖維上→吸附凝血因子↓→促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松軟血栓

聚集:彼此粘連聚集成聚合體↓

釋放:釋放血小板因子→促纖維蛋白形成↓→網(wǎng)絡血細胞→擴大血栓收縮:在Ca2+作用下其內(nèi)含收縮蛋白→血凝塊回縮→堅實血栓血小板的凝血過程(研究生)第三十九頁,共七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血小板的形態(tài)和數(shù)目血小板的生理功能血小板的生成和破壞干細胞血小板巨核細胞巨核定向細胞

血小板的存活時間很短,衰老血小板絕大部分是在脾、肝和骨髓內(nèi)被網(wǎng)狀內(nèi)皮細胞所吞噬。血小板的生成和破壞第四十頁,共七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血液生理第三節(jié)血液凝固1、生理性止血2、血液凝固3、纖維蛋白溶解4、抗凝和促凝第四十一頁,共七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血液生理生理止血——小血管損傷后血液將從血管流出,正常動物僅在數(shù)分鐘后出血將自行停止,這種現(xiàn)象稱為生理性止血。Endothelialcollagenfibersfibrin第四十二頁,共七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血液生理三個過程※—纖維蛋白凝塊的形成與維持血管攣縮血小板血栓形成第四十三頁,共七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血液生理參與者—血液凝固與抗凝系統(tǒng)血管內(nèi)皮細胞(激活血小板、釋放縮血管物質)血小板(黏附、聚集、釋放)第四十四頁,共七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血液生理血液凝固(Bloodcoagulation)

血液離開血管數(shù)分鐘后,血液就由流動的溶膠狀態(tài)變成不能流動的凝膠狀態(tài)的凝塊,這一過程稱為血液凝固或血凝。血凝概念凝血因子凝血過程抗凝系統(tǒng)第四十五頁,共七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血液生理

凝血因子(bloodclottingfactors)

血漿與組織中直接參與血液凝固過程的物質,統(tǒng)稱為凝血因子。

根據(jù)發(fā)現(xiàn)的先后順序,以羅馬數(shù)字編號的凝血因子有12種。血凝概念凝血因子凝血過程抗凝系統(tǒng)第四十六頁,共七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血液生理血凝概念凝血因子凝血過程抗凝系統(tǒng)第四十七頁,共七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血液生理血凝概念凝血因子凝血過程一系列蛋白質水解的過程—“瀑布”樣反應鏈第一階段第二階段第三階段XXa凝血酶原II纖維蛋白原I纖維蛋白Ia凝血酶IIa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抗凝系統(tǒng)凝血過程第四十八頁,共七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第四十九頁,共七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血凝概念凝血因子凝血過程抗凝系統(tǒng)

血液中存在著一些抗凝物質,通常把這些抗凝物質統(tǒng)稱為抗凝系統(tǒng)??鼓窱IIAntithrombinIII肝素Heparin抗凝系統(tǒng)第五十頁,共七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血液生理

抗凝血酶Ⅲ是一種絲氨酸蛋白酶抑制物—精氨酸殘基。

凝血因子Ⅱa、Ⅶ、Ⅸa、Ⅹa、均屬絲氨酸蛋白酶,其活性中心均有絲氨酸殘基。

精氨酸殘基與凝血因子中的絲氨酸殘基結合,封閉了這些酶的活性中心而使之失活。每一分子抗凝血酶Ⅲ可與一分子凝血酶結合。第五十一頁,共七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血液生理

肝素是一種酸性粘多糖,主要由嗜堿性粒細胞和肥大細胞產(chǎn)生,存在于大多數(shù)組織中。它能抑制對凝血酶原的激活,抑制纖維蛋白原轉變?yōu)槔w維蛋白。肝素與抗凝血酶Ⅲ協(xié)助完成、相輔相成。

第五十二頁,共七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血液生理3、纖維蛋白溶解(Fibrinolysis):血液凝固過程中形成的纖維蛋白被分解液化的過程稱為纖維蛋白溶解,簡稱纖溶?!w維蛋白溶解系統(tǒng)纖維蛋白溶解過程第五十三頁,共七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血液生理纖維蛋白溶解系統(tǒng):纖維蛋白溶解酶原(plasminogen)纖溶酶原激活物(plasminogenactivator)纖溶酶原抑制物(plasminogeninhibitor)纖維蛋白溶解酶(plasmin)第五十四頁,共七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血液生理纖維蛋白溶解系統(tǒng):纖維蛋白溶解酶原(plasminogen)纖溶酶原激活物(plasminogenactivator)纖溶酶原抑制物(plasminogeninhibitor)纖維蛋白溶解酶(plasmin)第五十五頁,共七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血液生理纖維蛋白溶解系統(tǒng):纖維蛋白溶解酶原(plasminogen)纖溶酶原激活物(plasminogenactivator)纖溶酶原抑制物(plasminogeninhibitor)纖維蛋白溶解酶(plasmin)第五十六頁,共七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血液生理二個階段纖溶酶原的激活纖維蛋白與纖維蛋白原的降解纖維蛋白纖維蛋白溶解酶纖維蛋白溶解酶原激活物(+)(-)抑制物降解纖維蛋白溶解過程:(產(chǎn)物為可溶性小肽——抗凝)第五十七頁,共七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第五十八頁,共七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血液生理

正常情況,血漿中抗纖溶酶濃度很高,為纖溶酶的20—30倍,因此,纖溶酶在正常情況下不起作用。

凝血、纖溶和抗纖溶三方面活動的相互制約,對于凝血和纖溶局限于創(chuàng)傷局部有重要意義,確保機體血液循環(huán)的通暢?!^程纖溶過程纖溶抑制第五十九頁,共七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血液生理

在實際工作中,往往需要加速或延緩血液凝固。根據(jù)對血液凝固機理的認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以或血液凝固。4、促進和延緩血液凝固:血液與光滑面相接觸減低創(chuàng)面的溫度除去Ca2+和纖維蛋白加入抗凝劑添加維生素K提高創(chuàng)口的溫度血液與糙面相接觸延緩加速第六十頁,共七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血液生理五、血型(BloodGroup):指由遺傳決定的血液的各種特性。主要有兩大類:1、以細胞膜抗原結構的差異為特征的血細胞抗原型2、以蛋白質化學結構微小差異為特征的蛋白質多態(tài)性和同工酶——血細胞抗原型——蛋白質型和酶型第六十一頁,共七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血液生理1901年Landsteiner發(fā)現(xiàn)了第一個血型系統(tǒng),即ABO血型系統(tǒng)。此外還有Rh血型系統(tǒng)凝集原(agglutinogen):凝集素(agglutinin):人類紅細胞膜上存在不同的特異糖蛋白抗原?!乖獫{中存在著能與紅細胞膜上相應凝集原發(fā)生反應的抗體?!贵wABO血型是根據(jù)紅細胞膜上存在的凝集原A與凝集原B的情況而將血液分成4型(紅細胞凝集與輸血原則)。第六十二頁,共七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血液生理動畫第六十三頁,共七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血型凝集原凝集素

A型A

抗B

B型

B抗A

AB型

A+B

O型

抗A+抗B

人類的ABO血型系統(tǒng)第六十四頁,共七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血液生理

將不同血型的血液混合,紅細胞產(chǎn)生凝集的現(xiàn)象叫紅細胞凝集?!t細胞失去載氧能力,同時凝集的紅細胞阻塞血管,誘發(fā)過敏反應。紅細胞凝集:血型的測定方法?第六十五頁,共七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第六十六頁,共七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血液生理供血者紅細胞血清主側次側輸血原則:同型輸血,異型之間進行交叉配血實驗。交叉配血實驗示意圖:受血者紅細胞血清第六十七頁,共七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

1、如果交叉配血試驗的兩側都沒有凝集反應,為配血相合,可以進行輸血;

2、如果主側有凝集反應,則為配血不合,不能輸血;

3、如果主側不引起凝集反應,而次側有凝集反應,只能在應急情況下輸血,輸血時不宜太快太多,并密切觀察,如發(fā)生輸血反應,應立即停止輸注。

交叉配血試驗※

第六十八頁,共七十三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紅細胞脆性:紅細胞與低滲溶液接觸,而發(fā)生破裂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