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健全集會游行示威制度_第1頁
建立健全集會游行示威制度_第2頁
建立健全集會游行示威制度_第3頁
建立健全集會游行示威制度_第4頁
建立健全集會游行示威制度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建立健全集會游行示威制度

論文摘要:近年來,群體性事件規(guī)模、數量逐年攀升,不難發(fā)現每次事件背后趨同于民意表達缺乏可疏通的渠道。另一方面,集會游行示威制度卻能在人民群眾合法合理宣泄情緒、要求快速公正處理爭議以及吸引相關部門關注等方面迎合群眾心理需求,為“憤憤不平的老百姓”提供了高效的表達窗口。然而我國集會游行制度卻存在多組不足,相關部門應盡早補充健全該制度。使得社會的不滿情緒具備制度性的釋放渠道,保障群眾內心利益能夠順暢表達,從而實現對群體性事件的事前預防。

論文關鍵詞群體性事件集會游行示威法表達渠道

我國正處于傳統(tǒng)社會向現代社會、農業(yè)社會向后工業(yè)社會轉型的時期。轉型期內由于體制障礙導致利益失衡,無法逐一滿足群眾在物質需要、精神需求、價值實現、文化關懷、思維方式等多方面的追求,加之欠缺通暢的表達途徑導致每年發(fā)生混亂、盲目的群體性事件。值得注意的是我國的《集會游行示威法》本質上為實現人民群眾自身話語權提供著制度保障,很大程度上迎合了群眾需要情緒宣泄的心理。理論研究表明,當利益需求方通過各種途徑表達自己的利益訴求,要求對侵害自身利益的行為加以糾正,正是解決矛盾與沖突的前提。因此建立健全集會游行示威法,實現對接人民群眾迫切利益表達需求與矛盾解決機制,將有助于緩解社會壓力與緊張程度,使得社會穩(wěn)定與平衡。

一、群體性事件中參與者心理分析

群體性事件是指,某些社會矛盾引發(fā),特定群體或不特定多數人聚合臨時形成的偶合群體,以人民內部矛盾的形式,通過沒有合法依據的規(guī)模性聚集、對社會造成負面影響的群體活動、發(fā)生多數人語言行為或肢體行為上的沖突等群體行為的方式,或表達訴求和主張,或直接爭取和維護自身利益,或發(fā)泄不滿、制造影響,因而對社會秩序和社會定造成重大負面影響的各種事件。發(fā)生與演變群體性事件的成因并非是單一方面,但從從微觀的角度分析卻能得出事件中較為統(tǒng)一的群眾心理。

參與者欠缺情感宣泄的渠道

我國實行的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卻缺乏真正多面代表弱勢群體的聲音,導致基層群眾的利益沒有全面得以表達,而信訪制度往往屈服于政治維穩(wěn),實際問題無法得到圓滿解決。此外憲法雖賦予公民有批評、舉報、控告、申訴等權利,部分官員卻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權利來源于人民,卻以自己是主人身份自居,聽不進群眾的意見與建議?!盁o處泄憤的百姓”在體制內難以找尋可以與政府對話的渠道,于是體制外的非法解決手段必然會被他們納入選擇。

政務工作不能完全獲得信賴

從內在邏輯而言群體性事件針對對象均是針對權力機關,同時群眾之間也極易產生謠言與受到小道消息的影響,這些都是對我們有關部門執(zhí)政工作不信任的表現。若是在回應度、法治度、透明度上產生欠缺,沒有尊重與重視基層百姓的利益需求,必然導致群眾對相關部門工作喪失信任感,在偶發(fā)事件的導火線下,容易引發(fā)群眾過激行為。

圍觀者受社會傳染與去個性化心態(tài)

體制障礙導致我國的貧富差距擴大,一部分社會成員承受能力較差,逐漸滋生“仇官”“仇富”心態(tài),抵觸情緒加深,再加之傳統(tǒng)從眾心理的影響,參與者與旁觀者之間很容易形成互動關系。法國社會心理學家勒龐將這一現象稱為社會傳染。同時曾經部分遵紀守法的公民在群體性事件中也失去對自己行為負責的控制力。個體一旦進入群體,就會產生去個性化的反應。當他越是得知在群體中自己是隱藏而匿名的,他越容易做出出位而違背日常道德準則的行為。這就是最早由社會心理學家博恩提出的概念——去個性化。

二、集會游行示威制度對預防群體性事件的意義

游行、示威不是一項孤立的公民權利,它同公民的其他基本權利交織在一起,構成了完整的權利體系。其中與公民的言論自由權利的聯(lián)系最為密切,是言論自由的延伸。目的在于影響別人的思想和行為,特別是影響執(zhí)政黨的決策和國家機關的行為。游行示威是公民言論自由的體現,在實現群眾的情感宣泄,表達利益訴求方面一一契合了群體性事件中參與者的心理。

迎合群眾要求宣泄情緒的心理

集會、游行、示威是人們抒發(fā)情感的最直接的方式,無論什么時代都需要保留它存在的可能性。尤其是今天的人們,不再被動地接受社會,而是在生活中不斷作出評判、作出反應,在某種情況下,反應強烈到急需通過集會、游行、示威來表達的程度,這種需要就帶有典型的情緒性,單純遏制反而會激化矛盾。

實現與相關機構平等對話的機能

公民作為國家政治決策的直接承受體,他們對于決策的失誤、不力與失當體會的更為敏感。通過集會游行示威的方式表達出自身強烈的政治要求與政治情緒,促使相關部門能夠更為清醒的聽到平常不能聽到基層民眾的聲音,從而才能在下一個階段工作中調整自己的工作重心,可以說集會游行示威制度是基層百姓與權力機關開展平衡型對話的重要體現。

有助于提升權力部門工作效率

在集會游行示威過程中,人民表達自身利益訴求、政治主張。使得政府能醍醐灌頂的聽到來至基層的心聲,及時糾正自身工作中的不足。公民以游行示威的形式反映訴求,也表達出一定階層多數意見。另一個層面,這也是政府部門收集傾聽基層信息情報的渠道,有助于規(guī)劃整理下一階段的工作重點,將政府工作真正開展到百姓的心坎上。強化了政府工作的回應度,最終有助于提升政府的公信力。

三、我國集會游行示威法現存問題

具體問題表達不能適用該法

《集會游行示威法》第十條規(guī)定,要求解決具體問題的,主管機關可以通知有關機關或單位同游行示威負責人協(xié)商解決。同時《集會游行示威法實施條例》第十一條規(guī)定,主管公安機關接到要求解決具體問題的申請,將有關具體問題要求轉送有關機關或則單位,必要時轉送主管部門的上級單位。如要求解決具體問題的負責人與有關機關、單位未達成協(xié)商一致的意見,再由主管公安機關對游行示威申請作出許可與不許可的決定??梢?,在接到要求解決具體問題的申請時,公安機關實質上是將處理權退回到行政部門手中。雖然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游行的數量與參與的人數,卻導致當出現諸如勞資糾紛、環(huán)境污染此類大規(guī)模事件時,具有共同具體訴求的公民無法履行自己合法的集會游行權利,無法將自身的情緒通暢的表達出來。只能借助負責人與主管機關協(xié)商解決方式,限制了大多數利益相關人參與游行、表達利益訴求的權利。

過度“干預”公民示威權利使用

《集會游行示威法》的核心在于保障合法權利與防治權利濫用,雖賦予了群眾憲法規(guī)定的政治權利,卻作出了一些限制性的規(guī)定。隨著法治觀念的推進,部分舊有的限制性條款已經不能適應現在公民生活的民主化進程。比如,在程序上的限制,第七條表明僅下列兩類活動不需申國家或者根據國家決定舉行的慶?;顒?。國家機關、政黨、社會團體等舉行的集會。如果公民組織文化交流、旅游學習、體育等方面“無傷大雅”集會是否也需要依照條文規(guī)定申請批準。這樣審批行為是否有過度干預公民憲法權利的嫌疑。同時,在主體上限制“公民不得在其居住地以外的城市發(fā)動、組織、參加當地的集會、游行、示威”。居住地這個概念該如何定義?本法及其實施條例均未說明,那么短期內外來務工的工作者在務工地是否就意味著喪失了集會游行的權利?

法制宣傳不到位、流于形式

《集會游行示威法》規(guī)范了公民的權利與義務,向誰申請、怎樣申請、甚至申請書應記載的內容都有明確的法條規(guī)定,實際情況確是絕大多數的公民對這些規(guī)定一無所知。宣傳部門對這些條款的普法宣傳往往是敷衍了事,這種高成本沒有效果的法律宣傳。反過來又影響了公眾對法律尊嚴的敬畏淡化、漠視、甚至隨意踐踏。我國大量的群體上訪事件,集會游行示威等有多少是在法律框架下進行的。非法集會游行示威者又有多少人知道不按照《集會游行示威法》開展活動存在的風險。

四、健全集會游行示威制度的對策建議

批準具體問題適用該制度

游行示威法指明,集會,游行,示威是以聚集于露天場所、列隊行進、或在公共場所靜坐等方式,表達共同意愿。共同意愿是指大多數人的意見而非極個別的聲音。當公民個別要求申請游行活動時,主管部門有權利拒絕,有義務建議其采用其他司法行政手段解決。如果當大多數的公民對具體問題表現出較為趨同的一致性時,由此體現出這一階層的具體需求,相關部門對其集會游行示威的申請就應當予以同意,因為任何長期壓抑的社會情緒均是緣起于具體問題。保障多數人對共同具體問題享有游行示威權利,才能防止不定時地爆發(fā)大規(guī)模的群體性事件。

增加權利實現的保障措施

1.設立專門游行示威區(qū)。專門區(qū)域的設立一方面可以使得治安部門更易控制公民活動過程,另一方面具備常態(tài)化的游行區(qū)域具有標志性,能夠積極引導需要表達自身需求的群體,合法行使游行手段解決問題。通過這種無形的宣傳,一定程度上減少發(fā)生非理性的表達事件。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北京便開設了三個公園作為公民表達自身利益訴求和政治建議的專門區(qū)??梢姡@項提議是具有現實性的,但也要注意和相關的制度配套同時加大對相關部門的教育學習,最終才能為公民圓滿行使政治權利服務。

2.在程序限制上,增加無需申請的情況。建議參考《東京關于集會、集會游行和集會示威條例》第一條規(guī)定,符合以下各項,可以不向東京都公安委員會申大中小學生和其他人的郊游、學習旅行、體育和比賽活動。按照通常的冠禮、婚禮、喪禮、祭禮等慣例活動。我國可以在涉及公民之間關于文化、體育、生活方式等此類集體社會活動以及喪葬嫁娶等民俗活動方面給予公民無需申請的自由,方便公民自由享有本應的憲法權力。

成立專門制度指導機構

成立專門集會游行示威指導機構,定期向社會公眾進行有關規(guī)定的宣傳教育。建立網站,實現通過網絡主動對公民的咨詢進行答疑解惑,將其實體權利與程序操作告訴大眾。指導有表達權益需求的公民,符合法律規(guī)定進行活動申請、合法地開展集會游行示威活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