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歷史學是什么》有感:走出廬山_第1頁
讀《歷史學是什么》有感:走出廬山_第2頁
讀《歷史學是什么》有感:走出廬山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讀《歷史學是什么》有感:走出廬山

走出廬山

——讀《歷史學是什么》有感

原創(chuàng):鄭勇

這本書是著名學者葛建雄先生一本科普著作,目的是告訴讀者什么是歷史、為什么要學習歷史以及如何學習歷史。已經(jīng)不知道是哪一年買的了,一直在書柜中吃灰,假期出游想著路上要看本書就順手拎起讀了。

由于是科普著作,書寫得淺顯易懂,但邏輯嚴謹,重點突出,分四部分將歷史學的相關(guān)基本知識條分縷析介紹的清清楚楚。讀完全書不但增長了不少歷史知識,糾正了一些錯誤認識,而且對歷史學本身有了較系統(tǒng)的認知。

除了收獲具體歷史知識以外,在方法論層面,作者走出廬山的提法讓我感觸頗深。在葛先生看來,走出廬山是指觀察一個大的事物,眼光不能只局限于小范圍內(nèi),需要有更加廣闊的視野,這就要保持一定的距離。之所以用走出廬山來借代,是因為蘇東坡那首著名的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因為人在山中,他的視野是有限的,而且由于所處地位和觀察角度的不同,得到的印象也會不同,而且只能是一個局部,難免片面。葛先生認為,對于歷史研究也是一樣的道理,只有保持一定時間與空間上的距離才可以擺脫功利的羈絆、政治的束縛和視野的局限,從更廣闊、深入、超脫的角度來觀察和評價歷史。因此研究歷史必須要有大眼光:從縱向看,應該有一個歷史發(fā)展的觀念;從橫向看,應該把小范圍的歷史放在大范圍中考察,將中國的歷史放在世界的范圍內(nèi)來考察。

葛先生強調(diào)研究歷史應當走出廬山,其實何止歷史,做事做人難道不都應當走出廬山么?因為無論做什么事都存在深陷其中而不能做出正確決策的可能,所以有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之說。當局者廬山之中也,旁觀者走出廬山者也。因此做事時不能僅囿于具體事情本身,而應而努力跳出對象層面,從更高層面考慮問題,這樣才能將問題看得更清楚,才能做出更為適當?shù)臎Q策。做人也是一樣,那些只看到眼前的利益,斤斤計較個人的得失的人,其實是迷于自身而不知,這樣的人不能從長遠、全局層面看問題,格局被局限在較低的層面,在遇到選擇時往往目光短淺不能做出正確的抉擇,如此是難以成就大的事業(yè)的,所以做人要有應當有大格局,也是這個道理。

培根說"讀史使人明智".在歷史的長河中人生只不過是一瞬間,看無數(shù)英雄起浮落沉,嘆世事變幻白云蒼狗,常讀歷史可以使人更加清醒,更加豁達,能從更高處俯瞰人生的得失。走出廬山,也就是走出局部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