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_第1頁
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_第2頁
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_第3頁
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_第4頁
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四川省阿壩藏族景區(qū)01歷史沿革自然資源發(fā)展規(guī)劃地理環(huán)境保護對象設計理念目錄0305020406基本信息臥龍自然保護區(qū)位于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西南部,邛崍山脈東南坡,距四川省會成都130公里,交通便利。汶川特大地震后,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對口資助援建臥龍自然保護區(qū)。臥龍自然保護區(qū)是國家級第三大自然保護區(qū)。四川省面積最大、自然條件最復雜、珍稀動植物最多的自然保護區(qū)。保護區(qū)橫跨臥龍、耿達兩鄉(xiāng),總面積20萬公頃。主要保護西南高山林區(qū)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及大熊貓等珍稀動物。2018年7月,金錢豹首現(xiàn)“熊貓王國”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歷史沿革歷史沿革保護區(qū)位置圖1963年,建立自然保護區(qū)。面積20萬公頃。1980年1月,四川臥龍自然保護區(qū)加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保護區(qū)網(wǎng)(ManandBiosphereReserve;MABReserve),并與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合作,建立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1983年,加入國際“人與生物圈計劃”。主要保護對象是大熊貓等珍稀動物及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1983年3月,經國務院批準,將臥龍保護區(qū)內汶川縣的臥龍、耿達兩個公社劃定為汶川縣臥龍?zhí)貏e行政區(qū),實行部、省雙重領導體制,由林業(yè)廳代管;7月,省政府、原林業(yè)部聯(lián)合作出了將四川省汶川縣臥龍?zhí)貏e行政區(qū)改為四川省汶川臥龍?zhí)貏e行政區(qū)的決定,與臥龍自然保護區(qū)管理局合署辦公的綜合管理體制。2008年5月12日,距離汶川地震震中不到20公里的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遭受前所未有的損失。香港主動承擔了臥龍自然保護區(qū)23個援建項目,包括11個生態(tài)保育項目和12個民生基建項目。不僅如此,援建剩余的1.9億元,也全部用于優(yōu)化特區(qū)援建的臥龍項目;6月,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提出援建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的意向。當年10月,雙方正式簽署重建合作協(xié)議,共援助資金14.22億元。2009年,在香港專家?guī)椭?,《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總體規(guī)劃(2008-2020)》正式完成。地理環(huán)境地理位置地質構造地貌特征河流水系氣候類型土壤類型010302040506地理環(huán)境地理位置臥龍自然保護區(qū)位于四川盆地西緣,邛崍山脈東南坡,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東南部,岷江上游汶川縣映秀鎮(zhèn)西側,成都平原向青藏高原過度的高山深谷地帶,東經102°52'─103°25',北緯30°45'─31°25',東西寬60公里,南北長63公里。東與汶川縣映秀鎮(zhèn)連接,西與寶興、小金縣接壤,南與大邑、蘆山兩縣毗鄰,北與理縣及汶川縣草坡鄉(xiāng)為鄰。四川省臥龍保護區(qū)地質構造臥龍地區(qū)位于龍門山中南段,邛崍山的東南坡,為四川盆地向川西高原的過渡地帶,其地貌形態(tài)以高山深谷為主。區(qū)內最高峰四姑娘山是邛崍山的主峰,海拔高度6250米。以四姑娘山-巴朗山為界,以東為四川盆地邊緣山地,以西進入川西高原。1、構造格局臥龍地區(qū)大地構造上屬于龍門山褶斷帶的中南段,由一系列北東向平行的褶曲和斷裂組成。構造帶總體方向為北40-50度東。褶曲均為緊密的倒轉腹背斜、腹向斜,自西北向東南有:總棚子倒轉復背斜、三道卡子倒轉復向斜、牛頭山倒轉復背斜、銅槽倒轉復向斜,這些褶曲軸面走向為北30-60度東,軸面傾向在不同地段變化很大,忽而傾向西北,忽而傾向東南,呈一彎曲的扭曲面,傾角40-60度不等。腹背斜和腹向斜的兩翼均被次一級同向傾向的小背斜和小向斜復雜化。斷裂帶為北東向擠壓性逆沖大斷裂,自西北向東南有皮條河斷裂帶、耿達斷裂帶、映秀斷裂帶。主斷裂的傾向為北300-330度西,傾角50-60度,因為是擠壓性的逆沖斷裂,所以斷裂破碎帶非常發(fā)育。同時發(fā)育了一組與主斷裂帶垂直相交的張性斷裂及與主斷裂斜交的扭性斷裂。這些斷裂和褶曲基本上控制了臥龍地......地貌特征臥龍保護區(qū)監(jiān)控區(qū)域地勢:臥龍自然保護區(qū)大的地貌單原屬于四川盆地西緣山地,處于邛崍北部的東南麓,整個地勢由西北向東南遞減,皮條河從保護區(qū)的西南向東北將保護區(qū)分為兩大塊,河的西北部山大峰高、河谷深切,大部分山峰的海拔高度超過4000米。在西北部邊緣沿巴朗山至四姑娘山、以及北部與理縣接壤的山地,海拔高度均在5000米左右,構成了一道天然屏障。超過5000米的山峰近百座,境內最高峰-四姑娘山高達6250米,為四川省第二高峰,皮條河的東南部,地勢相對平緩,除個別山峰外,海拔一般不超過4000米,東南部中河及西河流域的大部分地區(qū)海拔在2000米以下,東部的木江坪海拔最低,僅1150米。河谷形態(tài):受地勢的影響,保護區(qū)內的河流大體由西北向東南流,河谷形態(tài)多樣,主要河流:皮條河、耿達河的河谷沿擠壓性斷裂帶發(fā)育,兩岸基巖松散,易被侵蝕,河谷不斷加寬,形成闊谷,并常發(fā)育有五段階地。其部分支流如英雄溝、銀廠溝等由于河流沿張性斷裂垂直下切,兩岸基巖陡峭、形成峽谷,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上游谷地,沿冰川谷發(fā)育,上部形成"U"形谷,而下部受河流溶蝕切割,形成"V"形谷,組合成"︸"形得合谷。區(qū)內各主要河谷以上的山坡和山腰上,分布有四級剝蝕夷平面,其海拔高度分別為2000-2200米、2400-2500米、2800-2850米、3000-3100米,這些削蝕面雖面積不大,但地勢平緩,有較厚的風化殘坡積層,表層發(fā)育有黃棕色粉砂質厚土層,竹林生長茂密,形成多數(shù)大熊貓活動的核心區(qū)域。山地形態(tài):保護區(qū)內在海拔4000米以下的山地,屬流水作用的中低山,由于受巖性的影響,山地形態(tài)多變,由結晶灰?guī)r組成的,多形成峰林狀山地;由砂質子板巖組成的,則形成典型的梳狀山地;以脊呈鋸齒狀......河流水系鄧生溝臥龍自然保護區(qū)的水系呈相對獨立狀態(tài),各主要河流及其支流均發(fā)源于保護區(qū)內,呈樹叉狀分支,并自西向東流出保護區(qū),河流量及水質完全取決于區(qū)內的自然條件和人為活動影響。皮條河發(fā)源于巴朗山東麓,自西南向東北從保護區(qū)的中心地帶穿過,全第約60公里,近河位于保護區(qū)的北訓,發(fā)源于四姑娘山東坡,全長約45公里,至磨子溝口與皮條河匯合,稱耿達河(又叫漁子溪)。經耿達于映秀注入岷江,全長約34公里,區(qū)內長22公里。中河位于保護區(qū)東南部,發(fā)源于齊頭巖和牛頭山,全長約30公里。西河位于保護區(qū)南部,發(fā)源于馬鞍山,全長約37公里,至三江口與中河匯合后,稱郡江(又叫壽溪河),于漩口注入岷江。該區(qū)內河水主要靠降水、森林蓄水和冰雪融水補給。四季長流,終年不斷。氣候類型臥龍自然保護區(qū)屬青藏高原氣候區(qū)的東緣,由于本身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的影響,形成了典型的亞熱帶內陸山地氣候,西風急流南支和東南季風控制了區(qū)內的主要天氣過程,冬半年(11月至翌年4月)在干冷的西風急流南支影響下,天氣多晴朗干燥,在冷氣流的進退過程中,也常形成降雪或雨,夏半年濕潤的東南季風順河而上,遇到高山冷氣流而形成豐富的迎坡降水,因而溫暖濕潤。隨著海拔的增高,從山谷到山頂形成了亞熱帶(2000米以下)溫帶(2000-2600米)寒溫帶(2600-3600米)寒帶(3600-4400米)高寒帶(4400-5000米)極高山寒凍冰雪帶(5000米以上)等不同的氣候垂直帶譜。"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這句話充分反映了臥龍的氣候特征:保護區(qū)管理局沙灣氣象站(海拔1920米)的觀測資料顯示出,該地區(qū)的年均相對濕度為80.3%,冬半年(11月至翌年4月)為75.5%,夏半年(5至10月)為84.8%,無霜期180-200天,年均氣溫8.5±0.5℃,7月平均溫17.1±0.8℃,1月平均溫-0.9±2℃,年日照數(shù)950±100小時,年降水量890±100mm。土壤類型臥龍自然保護區(qū)的土壤發(fā)育條件多變,受氣候與植被的垂直變化影響,從河谷到山頂,形成了從亞熱帶到冰緣環(huán)境的各種土壤類型。鄧生溝1、山地黃壤:發(fā)育在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下,分布海拔1150-1600米,成土母質為砂巖、石英砂巖,有機質含量15-20%,PH為5.8-6.5,陽離子交換以Ca、Mg為主,交換量為40-50毫克當量/100克土,土壤表層枯枝落葉厚3-6厘米。2、山地黃棕壤:發(fā)育在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下,分布海拔1600-2000米,成土母質為沙巖、千枚巖、石英沙巖,有機質含量10%,PH為5.8-6.5,陽離子交換以Ca、Mg為主,交換量為20-50毫克當量/100克土,土壤表層枯枝落葉厚10厘米。3、山地棕壤:發(fā)育在次生闊葉林及針闊混交林下,分布海拔1900-2300米,成土母質為砂板巖、千枚巖、石英砂碉,有機質含量2-8%,PH為6-6.5,陽離子交換以Ca、Mg、Na為主,交換量為20-40毫克當量/100克土,枯枝落葉層厚10-15厘米。4、山地暗棕壤:發(fā)育在針闊葉林及針闊混交林下,分布海拔2100-2600米,成土母質為千枚巖、砂巖、板巖,土壤有機質含量5-15%,PH為5.2-5.7,陽離子交換以Ca、Mg、Na、Pb為主,交換量為15-20毫克當量/100克土,表面枯枝落葉層厚......自然資源動物資源植物資源自然資源植物資源植物分布圖臥龍自然保護區(qū)森林覆蓋面積達11.8萬公頃,約占保護區(qū)總面積的56.7%,灌叢草甸覆蓋面積約3.04萬公頃,復雜多變的自然條件造成了植物種類與群落的多樣性。自然植被:臥龍自然保護區(qū)的植物區(qū)系起源古老,具有較多的特有種屬和子遺植物。根據(jù)植物種類組成和植被的外貌特征,臥龍的植被可化分為以下6種類型:(1)常綠闊葉林:分布在海拔1600米以下地段,建群種主要有樟科、山毛櫸科、山茶科和冬青科植物。林內有少量樺木科、槭樹科和胡桃科等的落葉闊葉樹種,林下有大面積的白夾竹(Phyllostachysnidularia)油竹子(Fargesiaangustissima)和拐棍竹(Fargesiarebusta),植被外貌四季常綠,季節(jié)變化不明顯。(2)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分布在海拔1600-2000米地段,建群種中,常綠的有山毛櫸科、樟科等樹種,落葉的有樺木科、胡桃科、槭樹科等樹種,局部地區(qū)有連香樹(Cercidiphyllumjaponicum)珙桐(Davidiainvolucrata)水青樹(Tetracentronsinense)領春木(Eupteleapleiospermum)等珍稀的古老孑遺植物伴生,林下層以拐棍竹為主,植被外貌季節(jié)變化明顯,春夏深綠與嫩綠相間,入秋則綠、黃、紅、褐等諸色滲雜,冬季僅林冠有少量綠色點綴于白色世界中。(3)針、闊葉混交林:分布在海拔2000-2600米地段,建群種中,闊葉樹種有紅樺(Betulalbo-sinensis)槭樹(Acerspp.)藏刺榛(Corylusforox)椴樹(Tiliachinensis)等,針葉樹種有鐵杉(Tsugas......動物資源臥龍保護區(qū)保護區(qū)內有各種獸類50多種,鳥類300多種,此外還有大量的爬行動物,兩棲動物和昆蟲。區(qū)內分布的大熊貓約占總數(shù)的十分之一,被譽為“大熊貓的故鄉(xiāng)”。除了大熊貓外,還有金錢豹、金絲猴、扭角羚、白唇鹿、小熊貓、雪豹、水鹿、獼猴、短尾猴、紅腹角雉、藏馬雞、石貂、大靈貓、小靈貓、猞猁、林麝、毛冠鹿、金雕、藏雪雞、血雉等幾十種珍稀野生動物。鳥類種類繁多,占中國特種鳥類的50%。是世界上古老生物種保存最多最完好的地區(qū)之一。這些動物主要生活在2200~3600米之間的氣候溫涼的針闊葉混交林及箭竹林地帶。動物群落:臥龍自然保護區(qū)的動物區(qū)系組成,隨海友的增高,東洋界成分逐漸減少,而古北界成分逐漸增多,根據(jù)區(qū)內的各種自然因素及動物的區(qū)系和種類組成,動物的地理分布可劃分為以下5種類群:(1)亞熱帶南方嘉濕動物群:分布于海拔1150-2000米的常綠闊葉林及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帶,區(qū)系組成主要是東洋界的種類,有少量的古北界種類和廣布種。生態(tài)地理動物群落是由季負區(qū)亞熱帶闊葉林和林灌動物群組成。半樹棲生活的有南亞熱帶的云豹,暖溫帶的獼猴,中亞熱帶的藏酋猴,亞熱帶的紅腹錦雞,廣泛分布的鳶,以及古北界的雀鷹、松雀鷹、紅腳隼、領鵂鹠、斑頭鵂鹠等猛禽類,林灌型動物有季風區(qū)的豹、黃喉貂,北亞熱帶的金貓,中亞熱帶的大靈貓、小靈貓,南亞熱帶的豺和水鹿。山溪水棲的有以魚類為食的水獺,游禽類的鴛鴦和珍貴稀有的兇猛魚類-川陜哲羅魚。(2)適溫性南北動物群:分布于海拔2000-2600米的針闊混交林帶。動物的區(qū)系組成與上帶比......保護對象動物植物保護對象植物大熊貓物種多樣性:臥龍自然保護區(qū)曾與四川省南充師范學院生物系合作考察、收集植物標本達5000多號、20000多份,還鑒定出植物種類數(shù)近4000種;發(fā)現(xiàn)新種和變種10個,記錄在案的高等植物有217科、814屬、1989種,其中,苔蘚植物174種,約占四川種數(shù)的8.29%,蕨類植物191種,約占全國種類數(shù)的8.3%,四川種數(shù)的20.0%,被子植物1604種,約占全國種數(shù)約6.6%,四川種數(shù)的18.98%。珍稀瀕危植物:臥龍自然保護區(qū)內有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瀕危植物245種,其中屬國家一級保護有珙桐(DavidiainvolucrataBaillon)水杉(MetasequoiaglyptostroboidesCheng),二級保護的有伯樂樹(Bretschneiderasinensis)連香樹(Cercidiphyllumjaponicum)光葉珙桐(Davidiainvolucratavar.vilmoriniana)香果樹(Emmenopteryshenryi)杜仲(Eucommiaulmoides)銀杏(Ginkgobiloba)胡桃(Juglanssp.)四川紅杉(Larixmastersiana)水青樹(Tetracentronsinense),三級保護的有:黃蓍(Astrgalusmenbranaceus)黃連(Coptischinensis)金線槭(Dipteroniasinensis)八角蓮(Dysosmaversipellis)領春木(Eupteleapleiospermum)天麻(Gastrodiaelata)厚樸(Magnoliaofficinalis)扇蕨(Meocheiropterispalmatopedata)黃薜(Phelloclendronamurense)垂枝云杉(Piceabrachytyla)筇竹(Qiongzhueatumidinoda)大葉柳(Salixmagnifica)延齡草(Trilliumtschonoskii)。(3)資源植物:臥龍自然保護區(qū)森林茂密,木材蓄積量近兩千萬立方米,有藥用植物870種,是四川藥材的重要產區(qū),天麻、貝母、水母雪蓮、黃芪等名貴藥材產量豐富。有油脂類植物80種,淀粉及糖類植物42......動物物種多樣性:臥龍自然保護區(qū)曾與西華師范大學生物系珍稀動植物研究所合作考察,記錄在案的動物有2200種左右,其中昆蟲約1700多種,脊椎動物437種。有獸類7目23科109種或亞種,占四川種數(shù)的50%;鳥類13目43科281種3亞種,占四川種數(shù)的52%;爬行類1目5科21種;兩棲類有2目5科18種;魚類有3目5科11種。珍稀瀕危動物:臥龍自然保護區(qū)由于特殊的自然環(huán)境與地理位置,保存了不少古老子遺動物,是我國大熊貓的主要分布區(qū),大熊貓的數(shù)量約占全國總數(shù)的10%,列為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瀕危的高等動物有57種,其中一級保護的有大熊貓(Ailuropodamelanoleuca)、金錢豹、金絲猴(Rhinopithecusroxellanae)等13種。二級保護的有獼猴、藏酋猴等44種。發(fā)展規(guī)劃發(fā)展規(guī)劃臥龍自然保護區(qū)始建于1963年,面積2萬公頃,是中國最早建立的綜合性國家級保護區(qū)之一。1974年3月面積擴大到20萬公頃。1980年加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保護區(qū)網(wǎng),并與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合作建立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1983年7月,省政府,原林業(yè)部聯(lián)合作出了將四川省汶川縣臥龍?zhí)貏e行政區(qū)改為四川省汶川臥龍?zhí)貏e行政區(qū)的決定,與臥龍自然保護區(qū)管理局合署辦公的綜合管理體制。國家和四川省命名臥龍自然保護區(qū)為“科普教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多年來,臥龍自然保護區(qū)著眼于建設一流的國家自然保護區(qū)目標,堅持保護和合理利用的方針,特別是大熊貓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1990年至2001年已成功地人工繁殖大熊貓34胎,51仔、成活42仔,現(xiàn)已同山東魯能信誼旅游集團簽訂開發(fā)協(xié)議,力爭實現(xiàn)2005年前建成大熊貓生態(tài)旅游勝利的目標。在2012年當時,區(qū)內經濟得到有效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A設施建設發(fā)生根本性改善,保護區(qū)的建設和發(fā)展向符合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