蠟燭【市一等獎】_第1頁
蠟燭【市一等獎】_第2頁
蠟燭【市一等獎】_第3頁
蠟燭【市一等獎】_第4頁
蠟燭【市一等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蠟燭西蒙諾夫作者簡介西蒙若夫,蘇聯(lián)作家。生于軍官家庭,1934年開始寫作。1938年畢業(yè)于高爾基文學院。1942年加入共產(chǎn)黨。創(chuàng)作以戰(zhàn)爭題材為主。長篇小說《日日夜夜》,詩集《友與敵》獲斯大林獎金。1959年至1971年發(fā)表的三部曲《生者與死者》、《軍人不是天生的》、《最后的夏天》獲1974年度列寧獎金。教學目標1、在朗讀中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體會老婦人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和思想感情,從而把握人物形象。2、學習以“蠟燭”為線索,精心選擇材料,詳細的描繪老婦人的寫法。3、仔細體味文章最后兩段的含義及其在全文中的作用,珍惜現(xiàn)在的幸福生活。寫作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是人類歷史上規(guī)??涨暗娜蛐源髴?zhàn),六十一個國家和地區(qū),二十多億人口被卷入其中。參戰(zhàn)兵力超過一億人,大約九千萬士兵和平民傷亡,三千萬人流離失所。其空前的廣度、深度,成為人類戰(zhàn)爭史上的一次大革命對軍事戰(zhàn)略和戰(zhàn)爭觀產(chǎn)生巨大影響。貝爾格萊德戰(zhàn)役的目的是:通過蘇、南、保三國軍隊的共同努力,粉碎“塞爾維亞”集團軍群,解放被占領的塞爾維亞地區(qū)和南斯拉夫首都貝爾格萊德,切斷駐希臘的德軍“Ε”集團軍群的交通線,不讓該集團軍群從巴爾干島南部退卻。這樣,為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爭取本國的完全解放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

分工協(xié)作1、概述這篇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時、地、人、事件)2、揣摩下列語句,說說其表達作用。只有一棵樹還沒有倒下,好像有一雙魔手把它的上半身削去了,單留著一人高的下半截。(第2段)3、想一想,在整篇文章中,有好多處寫到了德國人的炮火,作者為什么要反復地讓這炮火在文章中出現(xiàn)?4、黑色的圍巾在文章中多次出現(xiàn),它有什么特殊意義?5、文中的“蠟燭”有什么象征意義?6、文章的結(jié)尾,當戰(zhàn)士們出現(xiàn)后,老婦人很放心地走了,“她沒有再回過頭來,看一下那蠟燭和那些戰(zhàn)士”。思考一下,難道她對埋葬起來的“兒子”沒有一點留戀嗎?7、對老婦人動作的反復描寫有何作用8、怎樣理解老婦人的形象?9、結(jié)合文章最后一段的話語,解說本文的主旨。1、概述這篇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時、地、人、事件)時間: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1944年9月19日。地點:貝爾格萊德的薩伐河。人物:老婦人瑪利·育乞西、紅軍戰(zhàn)士契柯拉耶夫。事件:一位蘇聯(lián)紅軍戰(zhàn)士在南斯拉夫國土上犧牲了(起因),南斯拉夫母親不顧槍林彈雨,以驚人的毅力安葬了烈士(經(jīng)過),最后拿出自己唯一珍愛的結(jié)婚花燭點在烈士的墳頭,悼念烈士表達敬意。(結(jié)果)。2、揣摩下列語句,說說其表達作用。

只有一棵樹還沒有倒下,好像有一雙魔手把它的上半身削去了,單留著一人高的下半截(第2段)

看似平淡的句子,其實寫出了作者心中深深的痛楚,一個“只有”,已沉痛地告訴我們方場上所有的生命都倒下了。把所有的生命全炸死,包括草木,這就是德國人的炮火立下的“赫赫戰(zhàn)功”!一雙兇殘的“魔手”帶給了我們巨大的災難。對炮火描寫①在方場的中央,我們那五個人被對岸敵人的迫擊炮火趕上了。在炮火下,他們伏在地上有半小時之久。最后,炮火稀了一點兒,兩個輕傷的抱著兩個重傷的爬了回來。

②他們老是用迫擊炮轟擊方場和附近的街道,整整一天,只有短短的幾次間歇。

③德國人的炮火一直轟到太陽落山。

④德國人又開炮了,炮彈在這小小的方場上炸開了,黑色的泥土直翻起來,柱子似的。

⑤德國人還在轟擊,可是沒有一顆炮彈打在老婦人的近旁。

⑥德國人還在開炮,可是跟先前一樣,那些炮彈落得離老人很遠。

⑦天氣很冷,四下里很靜,除了炮彈的炸裂聲外,沒有任何其他聲音。

⑧德國人的炮火沒有停止過,可是炮彈仍舊落在離老婦人很遠的地方。

⑨德國人的炮還在轟擊,但是,和先前一樣,炮彈落下的地方都離老婦人很遠。

⑩炮彈爆炸的當兒,蠟燭的火焰不過抖了一下。但是有好幾次,炮彈落得相當近,蠟燭被爆炸的風吹滅了,有一次,竟給震倒了。

11再沒有炮彈落在方場上了。

3、想一想,在整篇文章中,有好多處寫到了德國人的炮火,作者為什么要反復地讓這炮火在文章中出現(xiàn)?

為人物活動設置了一個典型環(huán)境,寫出了德軍的殘忍瘋狂,突現(xiàn)了老婦人的不顧生死、臨危不懼。對黑圍巾的交代

①做好了墳堆后,老婦人就從她那黑色的大圍巾底下,摸出她離開地窖的時候揣在懷里的東西,老婦人對著這燭光,坐在墳邊,一動也不動,兩臂交叉抱在胸前,披著那黑色的大圍巾。

②這時候,一個披著黑色大圍巾的高身材的老婦人走近來了。她默默地走過那些紅軍身邊。

③在墳旁跪下,從黑色的大圍巾底下取出又一支蠟燭來。

④然后,把她的黑色大圍巾拉直了,顫巍巍地走了。

4、黑色的圍巾在文章中多次出現(xiàn),它有什么特殊意義?表沉痛哀悼的莊重情感,寫出了老婦人給予犧牲的蘇聯(lián)紅軍戰(zhàn)士跨越國界的深沉而強烈的母親般的愛。

對蠟燭的描寫①她又在衣袋里摸了半天,摸出火柴來。她把那大蠟燭插到墳堆的頂上,點了起來。這晚上沒有風,蠟燭的火焰向上直升,一點也不搖晃。

②炮彈爆炸的當兒,蠟燭的火焰不過抖了一下。

③蠟燭被爆炸的風吹滅了,有一次,竟給震倒了。

④在已經(jīng)被破壞的鐵欄桿附近,聳立著一個小小的墳堆。一支蠟燭,旁邊還有生銹的洋鐵片給它擋住了風,在墳堆上閃耀著柔和的火焰。蠟燭快點完了,燭芯快給蠟淚淹沒了,但是那一朵小火花依然在閃爍。

⑤他們圍著墳堆,靜默地站著,看著這漸漸暗淡下去的燭光。

⑥在炮火燒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彎了的鐵器和燒死了的樹木中間,那位南斯拉夫母親的惟一珍愛的東西她的結(jié)婚的花燭還是明晃晃地點在一個蘇聯(lián)青年的墳頭。

5、文中的“蠟燭”有什么象征意義?“蠟燭”表面是指老婦人為悼念烈士,在他墳上點燃的她珍藏了45年的結(jié)婚喜燭,實際上這“蠟燭”象征著紅軍烈士的生命之光,象征著兩國人民的戰(zhàn)斗情誼,寄托著南斯拉夫人民對紅軍烈士的哀思。6、文章的結(jié)尾,當戰(zhàn)士們出現(xiàn)后,老婦人很放心地走了,“她沒有再回過頭來,看一下那蠟燭和那些戰(zhàn)士”。思考一下,難道她對埋葬起來的“兒子”沒有一點留戀嗎?

這位“母親”不是不留戀她的“兒子”,而是看到更多的年輕的“親人”來了,她心里很踏實,她很滿足,她的“兒子”可以安全、幸福地入眠了,所以她不必再回頭看了,可以放心地走了。對老婦人動作的反復描寫三次寫“爬”

①她從地窖里爬出來,想招呼那五個紅軍到她那里去。她認定,她自己住的地方比較安全。

②然而她剛爬出一半,一顆炮彈落在近旁炸開了。

③老婦人想了半天,然后,伸手在她那惟一的衣袋里摸出件什么東西來,揣在懷里,慢慢地爬出了地窖。

三次寫“跪”

①老婦人跪在那坑里,用手掌舀出那些水。

②休息夠了,老婦人跪到死者旁邊,用手在死者身上畫了十字,又吻了死者的嘴唇和前額。

③她默默地走過那些紅軍身邊,在墳旁跪下,從黑色的大圍巾底下取出又一支蠟燭來。

7、對老婦人動作的反復描寫有何作用:三次“爬”寫出了老婦人年老力衰,三次“跪”寫出了行動不便的老婦人對犧牲戰(zhàn)士的沉痛哀悼。

8、怎樣理解老婦人的形象?

老婦人飽受法西斯強盜侵略之苦,她仇恨侵略者,渴望解放,渴望和平,對蘇聯(lián)紅軍滿懷敬意。她為紅軍戰(zhàn)士的英雄氣概所激勵,無所畏懼,不怕艱難,安葬烈士,并把結(ji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