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中元節(jié)習俗_第1頁
山東中元節(jié)習俗_第2頁
山東中元節(jié)習俗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山東中元節(jié)習俗山東中元節(jié)習俗有什么活動

在山東中元節(jié)祭祖的習俗較為普遍,人們一般都在午后帶著祭品上墳祭祖。單縣的祭品尤為豐富,有竹子做的盂蘭盆、山東紙做的衣帽和一桌素食等。淄川則把祖先請到家里祭祀,家家都在大門頂上插上五谷穗子,據(jù)說以五谷為馬,祭祀完畢后,好讓祖先跨著馬回去。

榮成農(nóng)村以祭祀祖先為上。午飯前,家人攜帶祭品上墳祭祖。榮成的祭品,除香紙必備外,一般四碗菜、一壺酒、十個大餑餑。祭祉回來,兄弟間必聚餐,共食祭余,以悼念先人,重申手足之情。

中元節(jié)的飲食一般是包子、水餃、饅頭,飯后吃蘋果、梨等時令水果。沾化縣各家采麻柯及新奇草葉搭棚子,稱為“麻屋”,請祖先牌位于其中祭祀。唯獨陵縣例外地稱中元節(jié)為掐嘴節(jié),吃粗茶淡飯。

石島鎮(zhèn)除白天祭祖外,夜晚還要進行盂蘭盆會,俗稱“放海燈”。放海燈前,于寬敞處設(shè)巨形香案,擺放祭品,焚香燒紙,并請僧道兩眾筑臺誦經(jīng)作法,超渡無主孤魂。僧道兩眾一邊誦經(jīng)作法,一邊向臺下拋施舍--即預先蒸好的小饅頭。大人孩子見此一擁而上,據(jù)說這是佛賜的,吃了能祛病消災。

入夜,由扎制的巨鬼開道,僧道兩眾先行,人們緊隨其后,在低沉、蒼涼的鑼鼓聲中聚集海邊放焰口、拋施舍。此時的施舍是各商家自愿制作的小饃饃、米飯,用笸籮筐盛著,向海中拋撒。焰口,就是土制的禮花,由鐵屑、木炭和火花藥制成,俗稱泥墩子。在放焰口的同時,人們將自制的各式燈籠點燃,下面托一木板,放進海里。

長島漁民以木板秫稽制成小船,上貼一紙條“供××使用”,或供溺海者的牌位,再裝上食物、衣帽、鞋襪等用具,然后點燃蠟燭,由已婚的男子將小船放入海中。

中元節(jié)的禁忌

在這樣的日子里,大家最應當忌諱什么呢?民間相傳,七月十五這天,這些事是大忌:

1、吃飯的時候,切勿把筷子插在碗中心??曜硬逶谕胫行牡娘堉校羌腊莸哪J?。平常吃飯時尚且要忌諱如此,更何況是在七月十五呢,千萬別在自己吃飯時這樣,以免讓神靈、鬼怪有所誤會。

2、晚上盡量不要到野外游逛。七月相傳是鬼門大開,孤魂野鬼都在外游蕩的日子,尤其是七月十五這天,由于是正日子,相傳陰氣最盛。所以忌諱在這天晚上外出,以免與不好的東西相遇。假如實在有事需要外出,也千萬不要相互叫名字,以免有什么不好的`事情發(fā)生。

3、晚上記得把衣服收回去。許多地方的習俗中,都有晚上不在外面晾曬衣物的禁忌,尤其是小孩子的衣物。七月十五這天,陰氣最盛,相傳孤魂野鬼許多,記得肯定要將衣服收回,不要遺漏在外面。

4、切勿遺忘祭祀祖先。七月十五,人們都會祭祀自己的祖先,而且往往還會多預備一些食物、供品給那些孤魂野鬼們。沒有兒女的孤魂野鬼尚且有此待遇,為人子孫者,假如不祭祀自己的祖先,豈不是數(shù)典忘祖,將自己的祖先淪為無人祭祀的游魂?所以,切不行不祭祀自己的祖先。

5、祭祖時態(tài)度肯定要虔誠。祭祀祖先,表達的是對祖先的追思和懷念。所以,祭祀時肯定要尊敬虔誠,不行喜笑顏開,不行嬉笑打鬧,不行哼著小調(diào),舉止輕浮,破壞祭祀祖先時的氣氛。

6、不行食用他人祭祀的食物。七月十五祭祀的食物,不是供奉自己的祖先,就是供奉給孤魂野鬼的,不行作為人們的食物食用。所以,最好從小就告給孩子這點。

中元節(jié)包袱習俗

傳統(tǒng)“中元節(jié)”是農(nóng)歷7月15日,傳奇在這天的晚上,每個家庭的祖先們都會“回家”探望活著的親人,所以每家每戶都會為逝者焚燒包袱、靈屋、元寶等,所以民間也把中元節(jié)稱作鬼節(jié)。

與春節(jié)、清明祭祖不同,中元節(jié)燒紙錢不去墳頭,而是將紙錢包成如信封一樣的“包袱”,并在包皮上寫好“收款人”與“寄款人”的名字及關(guān)系,再請道士蓋上符印,然后在家門口集中燒化。

舊時,不拘貧富均有燒包袱的舉動。是日,在祠堂或家宅正屋設(shè)供案,將包袱放于正中,前設(shè)水餃、糕點、水果等供品,燒香秉燭。全家依尊卑長幼行禮后,即可于門外焚化。焚化時,劃一大圈,按墳地方向留一缺口。在圈外燒三五張紙,謂之“打發(fā)外祟”。

燒包袱是一種敬祖的習俗,是活著的人趁鬼門大開的日子給先亡宗親送冥資,以備陰間過活。送的方式,就像陽間給親朋好友寄信一樣,先將冥資(即錢紙)折疊好,再用白紙包上(白紙包起著信封作用)。接著便是寫“信封”(各地寫法亦有不同)。

不同的輩分,稱呼亦有不同,一般上溯四代,即先考、祖考、曾祖考、高祖考,以示“慎忠追遠”。尊稱都是男右女左。自稱亦自然隨著轉(zhuǎn)變,相對應的分別是:子、孫、曾孫、高孫。袱皮背面的交合處應寫上一個大大的“封”字,以表示封口,其他鬼魂等不得隨便拆看。

除此之外,還得卷上一卷錢紙,用白紙包好,寫上“挑夫?qū)S谩?。“挑夫”即陰間的“郵遞員”,假如沒有挑夫,冥錢是無法送到的。如今街市上已有制式袱皮出售,填寫起來就簡潔多了。

拓展:中元節(jié)習俗講解

1、七月半做普度

中元節(jié)七月半做普度,主要活動雖在七月十五日,但在泉州鯉城區(qū)地界即有三十六個鋪境,假如都在七月十五日這一天進行,買菜辦筵席、演戲酬神、請客飲宴等等方面都非常不便利,所以經(jīng)耆老紳士公議,三十六個鋪境的普度,分別從七月初一至七月三十日進行,所以舊鯉城區(qū)在七月這一個月是無日不普,每天演戲酬神宴客,整個七月都在忙于做普度。經(jīng)過協(xié)商支配,七月初一日由后城做普度,以后各鋪境輪番。直到七月三十日為止。

2、祭魁星

永和縣讀書人於此日祭魁星。長子縣的牧羊人家於中元節(jié)屠羊賽神,俗傳如此可使羊只增加生產(chǎn)。又贈肉給諸親戚,家貧無羊者則蒸面作羊形來代替。陽城縣農(nóng)家以麥屑作成貓、虎及五谷之形,於田間祭祀,稱為“行田”。馬邑縣民中元節(jié)以麥面作兒童的外形,名為“面人”,互贈親戚家的小孩。忻縣農(nóng)夫於中元節(jié)在田梗上掛五色紙。

3、送羊節(jié)

農(nóng)歷七月十五,還被稱為“送羊節(jié)”。漢許慎《說文解字》中說:“羊,祥也。”甲骨文《卜辭》中也稱羊通祥??梢娫诠糯?,羊這種動物,一向代表吉利之意。舊京及華北地區(qū)的農(nóng)村,民間流行七月十五由外祖父、舅舅給小外甥送活羊的習俗,后來漸漸演化為送一對面羊。

七月十五節(jié)前,民間婦女盛行面塑活動,晉北地區(qū)最烈。一家蒸花饃,四鄰來幫忙。首先依據(jù)家庭實有人數(shù),給每個人先捏一個大花饃。送給小輩的花饃要捏成平型,稱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雙膝下跪,盼望小輩不要遺忘父母的哺育之恩;送給老輩的花饃要捏成人型,稱為面人,意喻兒孫滿堂,福壽雙全;送給平輩的花饃,要捏成魚型,稱為面魚,意喻連年有余。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那么嚴格講究了,完全依據(jù)仆人的情趣,羊、虎、牛、魚、兔、人各種造型的饃都有。人均一獸的花饃捏完以后,還要再捏很多瓜、果、桃、李、蓮、菊、梅等造型的花饃,點綴以花、鳥、蝴蝶、蜻蜒、松鼠。個頭較前要小,做為走親戚,看伴侶的禮品。這些面塑蒸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