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內(nèi)江市成考專升本2023年大學(xué)語文自考預(yù)測試題附答案_第1頁
四川省內(nèi)江市成考專升本2023年大學(xué)語文自考預(yù)測試題附答案_第2頁
四川省內(nèi)江市成考專升本2023年大學(xué)語文自考預(yù)測試題附答案_第3頁
四川省內(nèi)江市成考專升本2023年大學(xué)語文自考預(yù)測試題附答案_第4頁
四川省內(nèi)江市成考專升本2023年大學(xué)語文自考預(yù)測試題附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四川省內(nèi)江市成考專升本2023年大學(xué)語文自考預(yù)測試題附答案學(xué)校:________班級: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號:________

一、單選題(15題)1.李商隱《無題》中運用神話傳說抒情的句子是()A.A.東風(fēng)無力百花殘。B.春蠶到死絲方盡。C.青鳥殷勤為探看。D.夜吟應(yīng)覺月光寒。

2.《楚辭·九歌·國殤》之“國殤”的含義是

A.祭奠為楚國捐軀的將士B.感傷楚國將士斗志的衰敗C.鼓舞為楚國捐軀的斗志D.感傷楚國國勢的衰敗

3.下列詩歌中屬于律詩的是()

A.杜牧《泊奏淮》B.陸游《關(guān)山月》C.李白《行路難》D.王維《山居秋暝》

4.《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屬于()A.A.山水詩B.樂府詩C.田園詩D.邊塞詩

5.“簡單淳樸的生活,無論是在身體上還是在精神上,對每個人都是有益的”,這句話出自()

A.胡適《容忍與自由》B.蕭伯納《貝多芬百年祭》C.愛因斯坦《我的世界觀》D.梁實秋《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

6.填入下面橫線處,與上下文銜接最恰當?shù)囊豁検?)

某一地區(qū)特定時間內(nèi)游客數(shù)量超過其接待能力,是造成該地區(qū)旅游業(yè)種種問題的重要原因。接待能力若不提高,再美的湖光山色也會黯淡無光,______,再好的微笑服務(wù)也會喪失魅力。

A.再多的投入和開發(fā)也尤濟于事

B.再濃厚的游覽興趣也會逐漸減退

C.再迷人的青山綠水也會索然無味

D.再多的人文景觀也會失去風(fēng)采

7.文學(xué)研究會在京成立于()

A.1923年B.1921年C.1920年D.1925年

8.被譽為"詩圣"的詩人是()

A.李白B.杜甫C.王維D.陶淵明

9.明代“公安派"的主要文學(xué)主張是()A.A.獨抒性靈B.文必秦漢C.事信言文D.提倡“義法”

10.茅盾的處女作是()

A.《白楊禮贊》B.《蝕》三部曲C.《子夜》D.《腐蝕》

11.“不義不暱,厚將崩”出自

A.《季氏將伐顓臾》B.《寡人之于國也》C.《大同》D.《鄭伯克段于鄢》

12.孟子《寡人之于國也》認為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是

A.鼓勵生育B.發(fā)展生產(chǎn)C.軍事擴張D.實行仁政

13.中國文學(xué)史上田園詩第一人是A.A.謝靈運B.陶淵明C.王維D.李白

14.“快樂在人生里,好比引誘小孩子吃藥的方糖,更像跑狗場里引誘狗賽跑的電兔子?!边@里用了什么修辭手法()A.A.比喻B.夸張C.擬人D.排比

15.曹操的《短歌行》是一首()A.A.舊題樂府B.新題樂府C.絕句D.律詩

二、填空題(10題)16.我國儒家學(xué)派的創(chuàng)始人是____________。

17.《九歌》中的祭祀對象可以分為天神、地神、_________三類。

18.______是經(jīng)西漢著名學(xué)者劉向整理編訂,其特點是:文筆恣肆,論事透辟,語言流暢,寫人傳神,寓言故事,比喻。

1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_____________。

20.《》是《詩經(jīng)》中的一首征戰(zhàn)歸來的邊防士兵所賦的詩。

21.“蓬山此去無多路,__________?!?/p>

22.魯迅原名周樟壽,改名周樹人。浙江_________人。

23.傅雷是我國現(xiàn)當代著名的___________家。

24.《馮諼客孟嘗君》選自《____________》。

25.論證一般可分為立論和__________兩類。

三、判斷題(5題)26.《諫逐客書》是李斯向秦王陳述意見的奏章。()

27.蘇軾以豪放詞著稱,但《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芬辉~堪稱他婉約詞中的代表作。()

28.作為論據(jù)的理論材料,可以是前賢今人的至理名言、精辟論斷,也可以是科學(xué)公理、規(guī)律等。()

29.《風(fēng)波》是以七斤與趙七爺?shù)拿軟_突為中心線索描述事件的。()

30.老舍先生的長篇小說代表作有《駱駝祥子》《月牙兒》等。()

四、文言文閱讀(3題)31.文中“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鯚o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一段,運用的修辭手法和論證方法是()

A.比喻,類比推理

B.比擬,對比推理

C.比擬,類比推理

D.比喻,對比推理

32.(三)閱讀柳宗元《種樹郭橐駝傳》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27~29題:有問之,對曰:“橐駝非能使木壽且孳也,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動勿慮,去不復(fù)顧。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則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長而已,非有能碩而茂之也;不抑耗其實而已,非有能蚤而蕃之也。他植者則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過焉則不及。茍有能反是者,則又愛之太殷,憂之太勤。旦視而暮撫,已去而復(fù)顧。甚者爪其膚從驗其生枯,搖其本以觀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離矣。雖曰愛之,其實害之;雖曰憂之,其實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為哉!”

請解釋這段文字中加點字的含義。

孳:

天:

爪:

離:

33.文章為什么要介紹王愷的身份及珊瑚樹的來歷?

五、現(xiàn)代文閱讀(3題)34.“年青的女郎”的比喻意義是什么?

35.作者為什么說“在所有饋贈禮物的人當中,他們兩個是最聰明的。在一切授受禮物的人當中,像他們這樣的人也是最聰明的”?(4分)

36.找出這兩節(jié)詩句中頗具象征意蘊的詞句。

六、作文(1題)37.寫作題目:行百里者半九十要求:A.必須寫成議論文。B.不少于800字。C.字跡工整,卷面整潔。

參考答案

1.C“青鳥殷勤為探看”中的青鳥是神話中西王母派去探望漢武帝的信使,后因借稱愛情信使為青鳥。因此C是正確選項。

[錯誤防范]“春蠶到死絲方盡”句,用春蠶吐絲來形容自己至死不能斷絕的思戀和愛情煎熬的痛苦。絲:隱“相思”的“思”,此句是雙關(guān),與神話傳說無關(guān)。

2.A解析:《國殤》是一首追悼為國捐軀的將士的挽歌,也是一首詠唱將士們的愛國精神和英雄主義的頌歌。古代稱未成年而死或在外死去的人為“殤”。本詩用于祭奠為國捐軀的戰(zhàn)士,因名“國殤”。因此選擇A項“祭奠為楚國捐軀的將士”。

3.D

4.D

5.C

6.B

7.B

8.B

9.A

10.B

11.D

12.D解析:孟子《寡人之于國也》圍繞“民不加多”和如何使“民加多”的問題展開論述,具體闡述了使“民加多”的初步措施:發(fā)展生產(chǎn),認為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是實行仁政,表現(xiàn)了孟子的王道仁政思想。

13.B

14.A

15.A曹操《短歌行》是一首樂府舊題詩,屬于漢樂府《相和歌·平調(diào)曲》。

【錯誤分析與防范】此題要求考生了解新、舊樂府詩的概念。如果只對樂府詩有一個大致模糊的印象,往往會對此類細節(jié)問題作不出正確的回答。

16.孔子孔子

17.人鬼

18.《戰(zhàn)國策》

19.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0.采薇采薇

21.青鳥殷勤為探看

22.紹興紹興

23.翻譯

24.戰(zhàn)國策

25.駁論

26.Y

27.Y

28.Y

29.N

30.N

31.標準答案:A

32.孳:繁殖得多。

天:自然生長的規(guī)律。

爪:用指甲抓破。

離:被破壞。

33.為突出石崇的豪富作鋪墊。(2分)

3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