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知識點歸納課件_第1頁
詩歌知識點歸納課件_第2頁
詩歌知識點歸納課件_第3頁
詩歌知識點歸納課件_第4頁
詩歌知識點歸納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關(guān)于詩歌知識點歸納第1頁,講稿共44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詩歌鑒賞是近年來在高考試卷中不斷得到加強的一個考點,也是與新教材新教學內(nèi)容結(jié)合得十分緊密的一個重要考點。其涉及的知識點如下:第2頁,講稿共44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一、古代詩歌相關(guān)知識:(1)山水田園詩(寫景詩):山水田園詩屬于寫景詩的范疇,詩人們以山水田園為審美對象,把細膩的筆觸投向靜謐的山林、遼闊的田野,創(chuàng)造出一種田園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達對現(xiàn)實的不滿,對寧靜悠閑生活的向往。第3頁,講稿共44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這類詩歌的主要特點就是“一切景語皆情語”,也就是借助客觀景物的描寫來抒發(fā)詩人主觀感情。詩人在詩中不是直接抒發(fā)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將自己的感情轉(zhuǎn)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帶上感情色彩,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渾然無隔。所以,鑒賞這類詩歌時,首先要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進而感受詩歌中情景交融的意境,最終把握詩人寫景所表現(xiàn)的情感。第4頁,講稿共44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詠物詩:詠物詩的特點在于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或借物抒情,內(nèi)容上以某一物為描寫對象,抓住其某些特征著意描摹。由物到人,由實到虛。因此,所詠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況,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或流露出作者的人生態(tài)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現(xiàn)作者的生活情趣。第5頁,講稿共44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例如陸游的《卜算子·詠梅》:“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輾作塵,只有香如故。”作者運用了托物言志、以物喻人的表現(xiàn)手法,描寫了在斷橋黃昏、風雨交加、苦寒荒涼的環(huán)境中不與群芳爭春,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梅花形象,隱喻了作者雖遭不幸,前途坎坷,但決不同流合污的高尚節(jié)操和即使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的斗爭精神第6頁,講稿共44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3)邊塞詩:邊塞詩是時代的產(chǎn)物,是最能體現(xiàn)國運興衰的作品。盛唐時期的邊塞詩,豪邁奔放,勇敢無畏,一往無前是其主調(diào),如王昌齡的“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誓不還”,王翰的“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中晚唐時期雖然詩人們?nèi)匀槐3种簱P向上的基調(diào),但不免夾雜了多少悲壯和惋傷,如陳陶的“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而宋代的邊塞詩雖然仍然洋溢著一股愛國熱情,但是更多地表現(xiàn)出報國無門的憤懣壓抑以及歸家無望的哀傷,如陸游的“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范仲淹的“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邊塞詩歌的特點在于從不同角度展現(xiàn)時代的風貌,鑒賞時應(yīng)首先把握時代的特征,然后推敲作品中蘊含的不同思想感情。第7頁,講稿共44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4)詠懷詩:如果說寫景詩是借景來抒情的話,詠懷詩的特點就是即事抒懷。作者往往因一事而有感,發(fā)而成詩,吟詠個人抱負,反映或諷刺社會。鑒賞這類詩詞,首先要了解作者寫的是什么事,然后體味作者抒發(fā)了什么樣的情懷。比興、象征、聯(lián)想等是其主要手法。例如,李商隱《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詩的開頭兩句以問答的形式和對眼前環(huán)境的敘寫——這就是“即事”,闡發(fā)了孤寂的情懷和對妻子深深的懷念——這就是抒懷,后兩句設(shè)想來日重逢談心的歡悅,反襯今夜的孤寂,這是進一步抒懷。第8頁,講稿共44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

(5)詠史詩:詠史詩多以簡潔的文字、精選的意象,融合對自然、社會和歷史的感觸,表達主旨。其思路一般是:歷史的人或物——描寫古今盛衰對比———表達主旨。常用的表現(xiàn)手法有:①借古諷今:勸諭統(tǒng)治者借鑒歷史,或諷刺當政者荒淫無恥,抨擊時弊。②懷古傷今:喟嘆朝代興亡變化,悲嘆昔盛今衰,或物是人非,感慨歲月瞬息變幻,表現(xiàn)作者閱盡滄桑之后的沉思,蘊涵了深沉的憂患意識。③借古抒懷:寄托對人生的深沉感慨。時光不再,英雄易逝,以古人自況,抒發(fā)豪情壯志,或自傷懷才不遇,報國無門,功業(yè)未就鬢發(fā)已白。詠史詩的代表人物是劉禹錫、杜牧等。第9頁,講稿共44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6)送別詩:千百年來,故國鄉(xiāng)土之思、骨肉親人之念、摯友離別之感牽動了很多人的心弦,“離別”自然也成為我國古典詩歌中歌詠的重要內(nèi)容。唐代以前的送別詩,大都帶有悲哀感傷情緒,其情調(diào)一般都是低沉傷感的。真正使送別詩以剛健高昂的格調(diào)、動人的情致和全新的美感出現(xiàn)于詩壇,是從初唐、盛唐開始的。從內(nèi)容上說,多抒寫親情、愛情和友情、同僚情。第10頁,講稿共44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前者如杜甫的《新婚別》,寫的是夫妻間的離別;李益的《喜見外弟又言別》則是兄弟間的骨肉分離。后者如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送友人入蜀》等,其間充滿了殷殷的叮囑和深深的情誼。有些送別詩借送別一吐胸中積憤或表明心志,如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其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與間接抒情兩種。直接抒情如李白的《贈汪倫》,前兩句敘事,后兩句抒情。第11頁,講稿共44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間接抒情又有多種形式,更多的是借物抒情、借景抒情和以喻顯情。借物抒情不直接寫人的離情心緒,而是通過寫眼中物有傷離之意來烘托,這樣寫更能深化主題而富于魅力。如戎昱的《移家別湖上亭》:“好是春風湖上亭,柳條藤蔓系離情。黃鶯久住渾相識,欲別頻啼四五聲?!蓖ㄟ^寫柳條、藤蔓、黃鶯的傷離別表現(xiàn)人的情思心緒。借景抒情如劉長卿的《送靈澈上人》:“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荷笠?guī)﹃?,青山獨遠歸?!奔淳笆闱椋樵诰爸?,寫景有一種淡淡的意境,精美如畫,竹林寺遠,鐘聲觸動思緒,歸影勾起詩人的歸意,但詩人形象隱于詩外,在閑淡的意境中,我們可以看到詩人不遇而閑適,失意而淡泊的情懷。以喻顯情,如劉過的《柳梢青?送盧梅坡》用“云邊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來表現(xiàn)離別之苦,用“塵隨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來表現(xiàn)思念之切。第12頁,講稿共44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三、應(yīng)考方略探究13年《考綱》要求,古代詩歌鑒賞題的考查內(nèi)容為:“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币虼?,我們從鑒賞形象、語言、表達技巧和評價思想內(nèi)容觀點態(tài)度四個方面入手指導詩歌鑒賞的方法。第13頁,講稿共44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一)鑒賞古詩詞的形象1.知識梳理鑒賞古詩詞中的形象,重要的是理解詩歌中的意象,并借助意象,品味意境情感。所謂意象是指詩歌中熔鑄了作者主觀感情的客觀物象,是作者內(nèi)在的思想情感與外在的客觀物象的統(tǒng)一。形象主要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人物形象就是詩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即詩人自己)。景物形象就是寫景詩或雜詩中的景象。自然界中的山水草木、鳥獸蟲魚、雨雪風霜、日月星辰等等,第14頁,講稿共44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一旦寫進詩詞的意境之中,就滲透著詩人的主觀色彩,包含著詩人的意向和情緒,即“一切景語皆情語”。景物主要包括景物描寫(季節(jié)、時令、地域等)、場面描寫(農(nóng)事、戰(zhàn)爭、獰獵、離別等)、色彩描寫。事物形象,就是詠物詩或雜詩中的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寫對象。詩人通過這種象征性的物象描寫來曲折地表現(xiàn)他的品格節(jié)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為了言志、言情、言心聲。第15頁,講稿共44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這就要求考生掌握一些常見的意象,例如,月亮:思鄉(xiāng),懷人

。梅花:表現(xiàn)逆境中不怕打擊挫折、不同流合污、敢為天下先的品質(zhì)。松:傲霜斗雪。竹:不隨流俗,不畏風霜的孤高剛勁。蓮:不同流合污。菊花:堅強品格、清高氣質(zhì)。梧桐:凄涼悲傷。寒蟬:悲涼。杜鵑:凄涼哀傷。秋蟬:高潔,悲涼。

第16頁,講稿共44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從大類來說,寫送別類:楊柳、芳草、南浦、勞歌、陽關(guān)、長亭、酒。愁苦類:梧桐、芭蕉、木葉、流水、猿猴、杜鵑、燕子、夕陽、落日。羈旅愁緒類:夕陽、西風、寒蟬、歸雁、子規(guī)、聞笛、浮云。相思情懷類:登樓、依欄、挽衣、流螢、鴛鴦、紅豆、蓮、畫眉、連理枝、比翼鳥。抒懷類:菊花、梅花、松柏、桑榆、丁香、紅藥、竹、蘭、黍離、冰雪。思鄉(xiāng)類:月亮/蟾桂、鴻雁/大雁/青鳥、搗衣、登高、桑梓、燭、浮云、沙鷗。第17頁,講稿共44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閑適類:五柳、東籬、三徑、采薇、夢蝶/化蝶、東山高臥、化鶴/歸鶴。戰(zhàn)亂類:長城、樓蘭、柳營、羌笛、關(guān)山、烽火(煙)、狼煙、干戈、天狼、墨河、玉關(guān)、投筆、請纓等。第18頁,講稿共44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常見的人物形象有:不慕權(quán)貴、豪放灑脫、傲岸不羈的形象,如李白;心憂天下、憂國憂民的形象,如杜甫;寄情山水、歸隱田園的隱者形象,如陶淵明;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形象,如陳子昂;矢志報國、慷慨憤世的形象,如陸游、辛棄疾;友人送別、思念故鄉(xiāng)的形象,如李白的《贈汪倫》、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獻身邊塞、反對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涼州詞》、王昌齡的《出塞》;愛恨情長的形象,如柳永《雨霖鈴》。第19頁,講稿共44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賞析古詩詞,最終要達到賞析意境的層次。意境是詩人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意)與詩中所描繪的生活圖景(境)有機融合而形成的一種耐人尋味的藝術(shù)境界,一般表現(xiàn)為如詩如畫的藝術(shù)境界或給人以強烈藝術(shù)感染的藝術(shù)氛圍,是詩人的思想感情和作品中所描繪的圖景和諧統(tǒng)一的結(jié)果。意境與意象都是情與物的結(jié)合體。但它們又有區(qū)別:從形式上看,意象與詞句相關(guān),意境則與全篇對應(yīng)。第20頁,講稿共44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鑒賞意境,常用到下列詞語:蒼涼悲壯、雄渾壯闊、雄奇瑰麗、恢弘高遠、、朦朧渺遠、寧靜恬淡、清新明麗、空蒙迷茫、清凈悠閑、冷森幽僻、優(yōu)美迷人、深遠、纏綿、幽靜、幽美、喧鬧、冷清、暗淡、渺茫、寥落、蕭條、荒涼、冷寂等。第21頁,講稿共44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2.考查方式及應(yīng)考策略鑒賞古詩詞的形象,其實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鑒賞古詩詞的形象(意象),第二個層次是分析詩歌的意境。第22頁,講稿共44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1)鑒賞古詩詞的形象(意象)常見的提問方式:①這首詩寫了哪些意象?②這些意象有什么特點?③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第23頁,講稿共44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答題步驟與要點:解答這類題目,首先要整體概括出詩歌塑造了(描述了)什么樣的形象,其次要結(jié)合詩句具體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即如何展現(xiàn)的),最后闡述形象的意義或者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鑒賞景物形象,就要抓住詩中的景物,并運用自己的語言描繪詩中展現(xiàn)的圖景畫面,然后用一句簡練的話語概括這些景物所營造的情景的氛圍特點,或孤寂冷清,或恬靜優(yōu)美,或雄渾壯闊,或蕭瑟凄涼……最后根據(jù)意象氛圍的特點來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第24頁,講稿共44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山居秋暝王維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提問:作者在這首詩中描寫了哪些自然景物?它們有哪些特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生活理想?簡答:詩中描寫了空山、新雨、明月、青松、清泉、翠竹、碧蓮等(第一步),構(gòu)成一幅幽清、明凈、甜美的雨后傍晚的秋景圖(第二步),表達了作者對安閑淳樸的田園生活的向往(第三步)。

第25頁,講稿共44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2)分析詩歌的意境常見的提問方式:①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②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③試從“景”和“情”的角度對某首詩或詞作一賞析。第26頁,講稿共44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答題步驟與要點:鑒賞詩歌的意境總是從感受意象開始的。詩人對意象的選取與描繪,正是作者主觀感情的流露。鑒賞詩歌時,抓住意象并反復揣摩、體味意象,是體會作者思想感情從而順利進入詩歌意境的關(guān)鍵。因此,常見的解題思路是:①找出詩中的意象;②展開聯(lián)想與想像,用自己的語言再現(xiàn)畫面;③點明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用兩個雙音節(jié)形容詞概括出來,如雄渾開闊、雄奇瑰麗、朦朧渺遠、空蒙迷茫、蒼涼悲壯、清新明麗、寧靜恬淡、凄清冷落等;④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或給人什么樣的啟示。第27頁,講稿共44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二)鑒賞古詩詞的語言1.知識梳理——古詩語言風格常用術(shù)語(1)平實質(zhì)樸、樸素自然。其特點是選用確切的字眼直接陳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飾。語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詞藻的華麗,顯現(xiàn)出質(zhì)樸無華的特點,但于平淡中蘊含著深意。如賈島的《訪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钡?8頁,講稿共44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2)含蓄雋永、含蓄委婉。詩的靈氣在于雋永,在于字里行間總是留著啟人聯(lián)想、開人悟性的“空白”,含有深意,藏而不露。這種風格往往不把意思直接說出來,而是藏在形象中。多用象征、雙關(guān)等手法。如朱慶馀的《閨意獻張水部》:“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眉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第29頁,講稿共44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3)清新明麗。這種風格往往用清麗的語言來營造優(yōu)美的意境,表達怡然喜悅的感情。如周邦彥德《蘇幕遮》“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4)形象生動。詩歌的語言往往以其生動形象而感人至深。如蘇軾的“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5)絢麗飄逸。如“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崩畎椎脑姶蠖紝懙蒙世_紛、景象綺麗,這是絢麗飄逸之美。第30頁,講稿共44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6)婉約細膩。這種風格往往體現(xiàn)出“曲、細、柔”的特點,曲徑通幽,情調(diào)纏綿,表達感情細如抽絲,如李清照的《武陵春》。(7)沖淡。沖淡,即沖和、淡泊,含有閑逸、靜穆、淡泊、深遠的特點。王維的山水詩有閑、靜、淡、遠的特點,他是沖淡派大師,如“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深澗中?!?《鳥鳴澗》)(8)雄渾。雄渾指力的至大至剛,氣的渾厚磅礴。其特點是:骨力挺健,氣壯山河,氣概恢宏,氣勢浩瀚,氣魄雄偉。在具體作品中,有的壯志凌云、剛毅雄健,如劉邦《大風歌》;有的慷慨悲歌、視死如歸,如項羽《垓下歌》;有的胸襟豁達,豪情橫溢,如曹操的《觀滄?!?。第31頁,講稿共44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9)豪放。豪邁奔放,謂之豪放。其特點既表現(xiàn)了作為主體的詩人的特點,又表現(xiàn)了作為客體的描繪對象的特點。就主體而言,情感激蕩,格調(diào)昂揚;想象奇特,夸張出格;志向高遠,襟懷曠達;氣呑宇宙,力拔山河;傲骨嶙峋,狂蕩不羈。就客體而言,往往擁有巨大的體積、偉大的力量而顯示出特有的壯美、崇高,或顯示出渾茫、浩淼的無限闊大的景象,因而氣勢崢嶸,場面壯闊,境界縹緲,極目無垠。李白是豪放風格之集大成者,“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將進酒》)氣勢浩蕩,一瀉千里。第32頁,講稿共44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10)沉郁。沉郁,就是指情感的渾厚、濃郁、憂憤、蘊藉。杜甫的詩,為沉郁之極至。憂愁是杜詩沉郁的主要內(nèi)容,《三吏》《三別》《兵車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都是沉郁的力作。第33頁,講稿共44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2.考查方式及應(yīng)考策略鑒賞詩歌的語言,主要是把握其運用語言的藝術(shù);領(lǐng)會語言特色和風格。主要考查關(guān)鍵字詞(詩眼)的理解、名句的賞析、語言特色的把握等。其中,主要是準確理解有關(guān)詞語的基本意義、比喻意義、隱含意義、言外之意;賞析詩歌語言在描繪形象、表達情感、創(chuàng)造意境上的藝術(shù)效果。第34頁,講稿共44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鑒賞古詩詞的語言,主要有三種題型:(1)煉字,(2)名句賞析(初中考查重點),(3)分析語言特色。(1)煉字常見的提問方式:①詩中最傳神的字是哪個字,請作簡要分析;②對某字進行賞析或簡析某字的表達效果;③某詩中的某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認為哪個更好,為什么;④某詩的詩眼是什么;⑤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里。第35頁,講稿共44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答題提示:古人作詩講究煉字,煉字必須以煉意為前提,只有切合題旨,適合情境,做到語意兩工,這樣煉出來的字才能真正精光四射。所以說,無論是鑒賞動詞還是形容詞、虛詞、數(shù)量詞都要注意結(jié)合詩意來分析。因此,解答時一般要包含下列信息:①肯定哪個好或更好;②解釋該字在句中的表層義和深層義;③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把你認為好的字還原到句中,描摹景象;④點出該字表達了什么感情或烘托(營造)了怎樣的意境。第36頁,講稿共44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再如2010年四川試題,減字木蘭花向子湮斜紅疊翠,何許花神來獻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孫錦一機。真香妙質(zhì),不耐世間風與日。著意遮圍,莫放春光造次歸?!靶奔t疊翠”一句““紅”“翠”和“斜”“疊”字對春景的描寫各有其妙,請簡要分析。

答案:“紅”“翠”點明了花葉的色彩,以“紅”借代花,以“翠”借代葉,含蓄而形象?!靶薄薄隘B”描寫花葉的形態(tài),“斜”字描繪出花朵的多姿,“疊”字則凸顯了枝葉的繁密。第37頁,講稿共44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2)分析語言特色常見的提問方式:①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②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③談?wù)劥嗽姷恼Z言藝術(shù)。答題提示:這種題型不是要求揣摩個別字詞的妙用,而是品味整首詩表現(xiàn)出來的語言風格。答題時可從下列方面入手:①用一兩個詞語或一句話準確點明語言特色;②結(jié)合詩中的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③指出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第38頁,講稿共44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三)鑒賞古詩詞的表達技巧1.知識梳理(1)修辭手法:比喻、比擬、設(shè)問、反問、借代、夸張、用典、互文、疊字、雙關(guān)、對偶、排比、反復等。(2)表現(xiàn)手法:比興、鋪陳、象征、聯(lián)想和想象、抑揚關(guān)系、借古諷今等(3)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議論、抒情,其中描寫、抒情是重點。抒情手法是古詩中最常見的表達方式之一,分為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種。間接抒情又分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寓情于景。描寫技巧包括渲染與烘托、對比與襯托、虛實結(jié)合、動靜結(jié)合、正側(cè)結(jié)合、點面結(jié)合、細節(jié)描寫、白描工筆。(4)結(jié)構(gòu)技巧:以自然景物起句、開門見山、曲筆入題造成懸念、畫龍點睛、以景結(jié)情、卒章顯志、伏筆照應(yīng)等。第39頁,講稿共44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2.考查方式及應(yīng)考策略考查表達技巧常見的提問方式:①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xiàn)手法?②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xiàn)技巧(或藝術(shù)手法,或手法)。

詩人是怎樣抒發(fā)自己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題提示:①準確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修辭手法:正反對比、巧用比喻、妙用比擬、夸張得體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