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帶半干旱氣候_第1頁
熱帶半干旱氣候_第2頁
熱帶半干旱氣候_第3頁
熱帶半干旱氣候_第4頁
熱帶半干旱氣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熱帶半干旱氣候熱帶荒漠氣候01氣候簡介地理分布時段區(qū)域目錄03020405特征成因動植物高壓目錄0706基本信息熱帶半干旱氣候,位于副熱帶夏干氣候和熱帶干濕季氣候之間,越接近于副熱帶夏干氣候或熱帶干濕季氣候則降水越多。接近副熱帶夏干氣候區(qū)則冬半年有一短暫的時期受西風帶影響而降水偏多,而接近于熱帶干濕季氣候區(qū)則夏半年有一短暫時期受熱帶海洋氣團或赤道低壓影響降水偏多。年雨量在250毫米至750毫米之間。氣候簡介氣候簡介熱帶半干旱氣候(也稱熱帶荒漠氣候)。分布于熱帶干濕季氣候區(qū)以外,大致在南、北緯15°~30°之間,以非洲北部、西南亞和澳大利亞中西部分布最廣。熱帶半干旱氣候,分布于熱帶干旱氣候區(qū)的外緣,其主要特征:一是有一短暫的雨季,年降水量可增至500毫米;二是向高緯一側的氣溫不如向低緯一側的高。時段時段屬于熱帶半干旱氣候的地區(qū)在夏季和冬季指4-9月和指10-3月。夏雨區(qū)指70%以上的降水集中在夏季,冬雨區(qū)指70%以上的降水集中在冬季,年雨區(qū)指不是夏雨區(qū)和冬雨區(qū)的地區(qū),不同降水季節(jié)分配的地區(qū)有不同的指標。地理分布地理分布分布于緯度30度附近的大陸西岸和中部,具體地區(qū)有:撒哈拉、非洲西南部、阿拉伯半島、澳大利亞中部、美國西南部墨西哥北部、智利北部等地。區(qū)域區(qū)域阿拉伯半島和伊朗高原----是北非荒漠帶向東的延伸。由于熱帶高壓帶和東北信風的影響,氣候非常干熱,最熱月氣溫為30—39℃,最冷月為10—25℃,絕對最高氣溫可達55℃以上,夜間有時降低到0℃,氣溫年較差一般在18℃以下,而氣溫日較差有時達到35—40℃。由于得不到西南季風的潤澤,故降水稀少,在荒漠中有的多年不降滴雨(但也有一次暴雨降水幾十毫米的記錄),因此熱帶荒漠廣布。熱帶荒漠區(qū)與溫帶荒漠區(qū)主要不同之點,在于前者夏季酷熱,冬季不寒,是典型的干熱氣候,沙塵暴經常發(fā)生,伴隨著高溫和非常干燥的空氣(相對濕度為10%)??溌?---位于非洲中西部,西南瀕臨幾內亞灣,東部與中非共和國和乍得為鄰,西部與尼日利亞接壤,南部與剛果共和國、赤道幾內亞和加蓬相連。東西寬800千米,南北長1300千米,海岸線長402千米。西部、中部為高原,海拔1500-3000米之間。西南海濱的喀麥隆火山海拔4070米,是西非的最高峰。西南沿海和北部為平原,約占全國面積的20%。境內多河流湖泊,主要有薩納加河等。南北氣候差異很大,南部屬于熱帶雨林氣候,雨季長達7-8個月,年降水量達2000毫米以上,中部過渡為熱帶草原氣候,北部轉為熱帶半干旱氣候。非洲是世界干燥氣候面積最廣的一洲。全洲約有3/5的地區(qū)屬于干旱、半干旱氣候區(qū)。撒哈拉沙漠、卡拉哈里沙漠、納米布沙漠和索馬里半島等地區(qū)是著名于世的干燥區(qū)。特征成因特征成因1、終年高溫,最冷月均溫在15攝氏度以上原因:緯度較低,太陽高度角大;常年受副高或干燥的信風控制,天氣晴好,大氣對太陽輻射削弱作用弱。2、終年降水稀少,最多雨月降水在50毫米以下。原因:常年受副高或干燥的信風控制,氣流以下沉為主;西岸常有寒流流經,其上空濕度較低;下墊面常為沙漠戈壁,實際蒸散量小。3、氣溫日較差大,白天最高氣溫可達38攝氏度左右,日出前后最低氣溫可在0攝氏度以下。原因:大氣水氣含量小,白天增溫很快;夜間大氣保溫作用弱,熱量極易散失。高壓高壓熱帶高壓簡稱高,是位于熱帶地區(qū)的暖性高壓系統。它對中、高緯度地區(qū)和低緯度地區(qū)之間的水汽、熱量、能量的輸送和平衡起著重要的作用,是大氣環(huán)流的一個重要系統。副熱帶高壓的東部是強烈的下沉運動區(qū),下沉氣流因絕熱壓縮而變暖,所控制地區(qū)會出現持續(xù)性的晴熱天氣。而副熱帶高壓的西部是低層暖濕空氣輻合上升運動區(qū),容易出現雷陣雨天氣。隨著季節(jié)的更迭,副熱帶高壓帶的強度、位置也會發(fā)生明顯的季節(jié)變化。熱帶高壓主體呈現出向北、向西移動和強度增強的趨勢;從7月到1月,副熱帶高壓主體則有向南、向東移動和強度減弱的動向。這種季節(jié)性的變化,還具有明顯的緩慢式變化和跳躍式變化的不同階段。熱帶地區(qū)的曖性高壓:約位于南、北緯30度附近。此高壓帶是盛行西風帶和東風帶的分界,其高緯一側是西風帶。在副熱帶高壓控制下,天氣晴朗,在其西北一側是西南氣流治躍區(qū)(通帶雨區(qū))。介于熱帶和溫帶之間的高氣壓稱為副熱帶高壓,通常把控制太平洋地區(qū)的稱為太平洋副熱帶高氣壓。隨季節(jié)而變化,一般在10~40°N之間活動。動植物動植物雙峰駝和駱駝刺是熱帶氣候區(qū)的典型生物。此外還有蝎子、仙人掌等也十分典型。許多沙漠巖石較多,地表裸露,只適合適應性極強的植物生長,只有在零星的地方可以發(fā)現一簇簇低矮的樹木。植物有水才能生長,因此它們必須盡量貯存水分。它們粗大的莖有助于減少水分的流失。而有些沙漠植物把大部分軀干埋在地下,變成根系,以躲避開炙熱的太陽照射。雖然土地十分貧瘠,但在本區(qū)中生活的動物的種類卻多得驚人。更格盧鼠和地松鼠等小型哺乳動物白天躲在地下避開炎熱的太陽,夜晚出來覓食。相反,爬行動物需要先熱身才能使身體靈活,以便于捕獵,因此夜間不能進食。他們在涼爽的早晨和傍晚出來取暖、覓食,白天最熱的時候則躲在洞穴和巖石的裂縫中。駱駝等大型哺乳動物的背部長著厚厚的毛,能夠阻擋熱量;腹部毛很薄,能將多余的熱量排出體外。他們能在體內貯存水,因此只需要喝少量的水就能夠生存了。熱帶半干旱氣候區(qū)的特點為周年少雨,屬于本氣候型的地區(q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