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山東省濟寧中考歷史試卷-答案_第1頁
2020年山東省濟寧中考歷史試卷-答案_第2頁
2020年山東省濟寧中考歷史試卷-答案_第3頁
2020年山東省濟寧中考歷史試卷-答案_第4頁
2020年山東省濟寧中考歷史試卷-答案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52020年山東省濟寧市高中段學校招生考試歷史答案解析第Ⅰ卷(選擇題)1.【答案】D【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周武王將姜子牙分封到齊國,齊國位于今天的山東省。D正確;西周的都城在鎬京,東都在洛邑。因此陜西和河南是周的王畿,AC錯誤;山西省被稱為“晉”,B錯誤。綜上故選D。2.【答案】A【解析】依據圖片中信息“西漢、大秦……”可知,這是西漢時期開辟的絲綢之路,漢代的絲綢之路從長安出發(fā),經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區(qū),通往中亞、西亞,直到歐洲,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3.【答案】B【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東漢醫(yī)學家張仲景著有《傷寒雜病論》一書,該書奠定了中醫(yī)治療學的基礎,B符合題意;扁鵲是春秋戰(zhàn)國之際的著名醫(yī)生,A不符合題意;華佗發(fā)明“麻沸散”,編制了“五禽戲”,C不符合題意;明朝藥物學家李時珍的著作是《本草綱目》,D不符合題意。故選B。4.【答案】A【解析】材料的意思是男人如果想實現生平最大的志向,就得勤快地抱著六經在窗前讀。由此可知,宋代選拔人才的主要依據是科舉成績。A正確;科舉采用分科考試選拔人才的方式,以才能作為選拔的標準,因此BCD錯誤。綜上故選A。5.【答案】C【解析】《資治通鑒》是由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294卷,歷時19年完成。主要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寫起,到五代后周世宗顯德六年(959年)征淮南停筆,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故排除ABD,C符合題意。故選C。6.【答案】D【解析】依據所學可知,為加強君主專制,清朝雍正時設立軍機處,由皇帝選調親信大臣組成,軍機大臣只是跪受筆錄,軍國大事全由皇帝裁決。軍機處的設立,標志著我國封建君主集權的進一步強化。因此古代官職中,源于清朝強化君主專制制度設立的是軍機大臣,D項符合題意;A項是秦朝設立的官職,排除;B項是唐朝的官職,排除;C項是宋朝的官職,排除。故選D。7.【答案】B【解析】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以來,面對內憂外患,洋務派試圖通過“自強”“求富”挽救清王朝的腐朽統治,故B符合題意;洋務運動的本意是要維護清王朝的腐朽統治,排除A;洋務運動客觀上順應世界發(fā)展潮流,排除C;洋務運動引進西方先進技術,有利于中國近代化,排除D。故選B。8.【答案】C【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895年《馬關條約》規(guī)定將臺灣全島割讓給日本,并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C正確;A割讓香港島,A錯誤;《天津條約》不涉及允許日本開設工廠,B錯誤;《辛丑條約》不涉及割地,D錯誤。綜上故選C。9【答案】C【解析】根據所學可知,辛亥革命后,民國政府頒布剪辮令,推動了社會習俗的進步,故C符合題意;五口通商后,吃西餐、住洋房在通商口岸出現,故AB均不符合題意;二十世紀初,西方發(fā)明的電影傳入我國,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10.【答案】B【解析】依據所學可知,五四運動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發(fā),是一次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一戰(zhàn)結束后帝國主義戰(zhàn)勝國在法國召開了巴黎和會,中國作為戰(zhàn)勝國參加,會上拒絕了中國代表團的正當提議,并把中國的青島轉讓給日本,中國代表團在巴黎和會上的外交遭到了重大失敗,消息傳到北京,長期積壓在人民心頭的怒火被點燃了,青年學生首先走上街頭,高呼“內除國賊,外爭國權”“廢除二十一條!”“還我青島”“拒絕和約簽字”等口號,因此“外爭主權,內除國賊”是最能體現五四運動時代訴求的口號,B項符合題意;A項是孫中山創(chuàng)建的中國同盟會的政治綱領,排除;C項與國共十年對峙時期有關,排除;D項與解放戰(zhàn)爭有關,排除。故選B。11.【答案】D【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35年遵義會議在事實上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是我黨歷史上具有生死攸關意義的重要會議。D正確;五四運動促成了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A錯誤;八七會議確定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總方針,B錯誤;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開辟了工農武裝割據的革命道路,C錯誤。綜上故選D。12.【答案】C【解析】分析漫畫可知,中華民族這只“炸藥”要與日本軍國主義這只蠻橫“螃蟹”對抗。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中國人民形成了抗日民族統一戰(zhàn)線,對日本侵略者進行全民族抗戰(zhàn)。C正確;甲午中日戰(zhàn)爭時期尚未形成全民族抗戰(zhàn),A錯誤;北伐戰(zhàn)爭時期打擊對象是北洋軍閥,B錯誤;解放戰(zhàn)爭是國共第二次內戰(zhàn),D錯誤。綜上故選C。13.【答案】A【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53-1956年期間我國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在農業(yè)上,組織分散農民參加生產合作社,走集體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在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改造上,采用公私合營的方式。最終1956年實現了生產資料從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轉變,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確立下來。A正確;農業(yè)“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是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經濟上的錯誤,不涉及所有制變革,BC錯誤;題干中除了農村經濟體制改革之外還提到了對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改造,因此D錯誤。綜上故選A。14.【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可知,改革開放添異彩,經濟建設展宏圖,其中“改革開放”說明,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到來,故D符合題意;萬里山河歸人民,五億群眾慶新生,其中的“慶新生”,是指新中國成立,故A不符合題意;B是一五計劃的進行,故B符合題意;C反映了大躍進運動,故C不符合題意。故選D。15.【答案】B【解析】依據所學可知,隨著海峽兩岸交流日趨密切,1990年臺灣成立了海峽交流基金會,次年祖國大陸成立了海峽兩岸關系協會。兩岸授權這兩個民間團體開始進行經濟性、事務性商談和政治對話。1992年,兩會達成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這就是“九二共識”。海峽兩岸關系的發(fā)展邁出了歷史性的重要一步,因此“九二共識”的核心內容是B,B項符合題意;A項是1987年,臺灣當局開始被迫調整“三不政策”,排除;C項不屬于“九二共識”的核心內容,排除;D項是發(fā)生在2008年,排除。故選B。16.【答案】C【解析】根據《蒙娜麗莎》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是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著名畫家達·芬奇的作品,C正確;但丁是詩人,A錯誤;莎士比亞是英國劇作家,B錯誤;薄伽丘是文學家,D錯誤。綜上故選C。17.【答案】D【解析】1689年,英國頒布了限制王權的《權利法案》,標志英國確立君主立憲制,故排除ABC,D符合題意。故選D。18.【答案】A【解析】1931年,日本關東軍策劃了九一八事變,中國人民開始了艱苦卓絕的抗戰(zhàn),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序幕,故A符合題意;1935年,意軍入侵埃塞俄比亞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前法西斯勢力侵略擴張和促進戰(zhàn)爭威脅的重要事件,排除B;1939年9月,德國突襲波蘭,英法對德宣戰(zhàn),標志二戰(zhàn)爆發(fā),排除C;1942年元旦,《聯合國家宣言》發(fā)表,宣告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形成,排除D。故選A。19.【答案】B【解析】依據漫畫信息“《片面的經濟》反映了20世紀30年代蘇聯經濟的發(fā)展狀況”“軍事工業(yè)”并結合所學可知,對此狀況解釋合理的是蘇聯經濟發(fā)展失衡。20世紀30年代,蘇聯在斯大林的領導下實現了從落后農業(yè)國到社會主義工業(yè)強國的轉變,工業(yè)總產值躍居歐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并逐步形成了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在促進蘇聯經濟迅速發(fā)展的同時,也存在弊端,如片面發(fā)展重工業(yè),輕視農業(yè),導致農業(yè)發(fā)展長期滯后,經濟比例嚴重失調,完全使用指令性計劃來發(fā)展經濟等,因此蘇聯經濟發(fā)展失衡,B項符合題意;A項蘇聯實行了新經濟政策是1921年,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C項蘇聯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排除;D項蘇聯農業(yè)發(fā)展緩慢,排除。故選B。20.【答案】A【解析】依據圖表信息“跨國公司、世界貿易組織……”結合所學可知,圖片描述是經濟全球化的表現,20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世界經濟迅速發(fā)展,聯系日益密切,逐漸形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出現了全球化的趨勢,A符合題意;BCD與材料不符。故選A。第Ⅱ卷(非選擇題)21.【答案】(1)仁;為政以德(2)減輕人民的勞役負擔,鼓勵發(fā)展農業(yè)(或者:制定法律,減省刑罰);使唐朝經濟發(fā)展,國力強盛,開創(chuàng)了唐朝的“貞觀之治”,為唐朝的繁榮奠定基礎。(3)儒家思想是人類共同的寶貴文化遺產。絲綢之路遺址發(fā)現的《詩經》殘片、日本長崎的孔廟都反映了儒學在世界范圍內的廣泛傳播。(4)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舉行祭孔大典有利于追憶和汲取先人思想精華,弘揚優(yōu)秀傳統文化,進一步增強海內外中華兒女的文化認同感和民族自信心,推進和諧社會、和諧世界建設。同時也能促進山東進一步對外開放,推動齊魯文化走向世界?!窘馕觥浚?)第一問:分析材料可知,在馬棚失火的時候孔子首先關注的不是財產而是人員傷亡,體現了仁愛之心,反映了孔子的核心思想主張是“仁”。第二問: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孔子主張為政以德,實行德政。(2)第一問:根據材料可知,唐太宗認識到了人民群眾力量的偉大。他減輕人民的勞役負擔,鼓勵發(fā)展農業(yè),制定法律,減省刑罰。第二問:唐太宗的為君之道使唐朝時期政治清明,經濟發(fā)展,國力強盛,開創(chuàng)了唐朝的“貞觀之治”,為唐朝的繁榮奠定基礎。(3)“儒學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是指儒學不僅對中國而且對世界也產生了深遠影響。絲綢之路遺址發(fā)現的《詩經》殘片、日本長崎的孔廟都反映了儒學在世界范圍內的廣泛傳播。儒家思想是人類共同的寶貴文化遺產。(4)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舉行祭孔大典有利于追憶和汲取先人思想精華,弘揚優(yōu)秀傳統文化,進一步增強海內外中華兒女的文化認同感和民族自信心,推進和諧社會、和諧世界建設。同時也能促進山東進一步對外開放,推動齊魯文化走向世界。22.【答案】(1)閉關鎖國;使中國落后于世界潮流。(2)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帝國主義侵略。(3)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禮尚往來。【解析】(1)根據所學和材料一“……規(guī)定禁斷了廣東之外的一切中西貿易”可知,這就是閉關鎖國;根據所學可知,閉關鎖國政策使中國落后于世界潮流。(2)根據所學和材料二“……政治改制運動……對洋人、洋教以及輪船、鐵路等統統排斥,成為暴力反洋運動”可知,前者是戊戌變法,后者是義和團運動。根據所學可知,兩者出現的根源,均是帝國主義侵略。(3)根據所學和材料三“……另起爐灶……一邊倒……打掃干凈屋于再請客……團結世界人民”可知,這體現了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根據所學和材料三“……禮尚往來……資本主義國家,你對我好,我也對你好;你對我不好,我也對你不好……”可知,對資本主義國家,禮尚往來,你對我好,我也對你好;你對我不好,我也對你不好。23.【答案】(1)都城開封和杭州(臨安),人口超過百萬。(2)上海,1921年中共一大召開;南京,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武漢,1911年武昌起義;南昌,1927年南昌起義。(其它事件也可)(3)目的:爭取國內和平。結果:簽訂《雙十協定》。(4)對于西班牙:是一位偉大的航海家,是人類第一個率領團隊完成環(huán)球航行的航海家;對于菲律賓:麥哲倫是殖民強盜。(5)工業(yè)革命促進了城市化,英國城市人口迅速增加?!窘馕觥浚?)依據所學可知,宋代商業(yè)繁榮超過了前代,出現了很多大城市,都城開封和杭州(臨安),人口超過百萬。(2)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