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像引導的自適應放療_第1頁
圖像引導的自適應放療_第2頁
圖像引導的自適應放療_第3頁
圖像引導的自適應放療_第4頁
圖像引導的自適應放療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圖像引導的自適應放療第1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何為自適應放療?自適應放療(adaptiveradiationtherapy,ART)是圖像引導放療(image-guidedradiationtherapy,IGRT)發(fā)展延伸出得一種新型放療技術。其實施是通過照射方式的改變來實現對患者組織解剖或腫瘤變化的調整,即通過引導圖像(如CT、EPID等)評判患者解剖和生理變化,或治療過程中所反饋信息如腫瘤大小、形態(tài)及位置變化,分析分次治療與原計劃設計之間的差異,從而指導后續(xù)分次治療計劃的重新設計。第2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目的提高腫瘤放療的精準性,實現對腫瘤靶區(qū)高劑量照射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周圍正常組織受到高劑量照射的可能性,進而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概率。第3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內容提要一、ART概述二、自適應優(yōu)化的考慮三、自適應放療的過程四、自適應放療的臨床應用五、結語第4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自適應放療(ART)概述一、ART概述第5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自適應放療:新鮮?陳舊?Mackie等于1993年發(fā)表了螺旋斷層治療(HT)設計思路的同時,就從理論上提出了利用其CT影像及劑量重建來修正對患者后續(xù)分次治療的設想,這是第1次提及劑量重建和基于治療時CT圖像所獲取信息的自適應放療思想。特別是近年來隨著三維適形放療和調強放療的開展,越來越多的研究者關注于腫瘤靶區(qū)定義的精確性和對正常組織器官位置、大小和形狀的改變都會影響到放療的精準性。第6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靶區(qū)外加邊界的形成為了確保臨床靶體積(CTV)獲得足夠處方劑量,最簡單方法是在CTV外加一個邊界形成計劃靶體積(PTV),而這一邊界則必須考慮到患者治療過程中的擺位誤差、器官運動以及器官變形。但這種外加邊界方法同時很有可能會增加正常組織受照射體積,從而引發(fā)靶區(qū)周圍關鍵器官的放射性反應,進而增加并發(fā)癥可能。第7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ART概念的提出很多研究者希望能在不漏射靶體積條件下最大限度減少外擴邊界。為解決這一難題,1997年YAN等正式提出了ART概念。經過10多年研究以及放療中影像設備的快速發(fā)展,ART技術已逐步成熟并正相繼開展中。第8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ART的定義通過歸納總結可定義ART為一個閉循環(huán)的放療過程,能通過圖像來檢測系統(tǒng)的變化,繼而根據變化的反饋信息相對應地重新優(yōu)化治療計劃。第9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IGRT與ART的異同第10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IGRT與ART的異同圖1分別表示出IGRT和ART的流程圖,從中可發(fā)現雖然它們各自的時間順序有所改變,但在獲取患者診斷影像、計劃設計以及治療的基本功能方面是沒有區(qū)別的;ART所表現出的復雜性主要在于根據患者影像變化而改變治療計劃的反復循環(huán)工作流程上,其中的影像驗證和計劃變換是實時、在線的就是在線式ART,非實時性的則是離線式ART。第11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在IN-ROOMCT上的應用CTVISION系統(tǒng)中所獲得的診斷級定位圖像可實現類似往常一樣的靶區(qū)及敏感器官勾畫。同時,這些圖像也可用于與治療時所獲取的日常驗證圖像相關聯,從而予以執(zhí)行在線或離線式處理。圖2列出了自適應放療中在CTVISION系統(tǒng)上使獲取圖像的流程圖第12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自適應處理流程第13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二、自適應優(yōu)化的考慮基于患者四維影像的計劃設計是ART中關鍵性的組成部分之一。本質上,治療計劃設計優(yōu)化應當是一種四維處理過程。當治療期間擺位和(或)組織器官結構發(fā)生變化時,應考慮時間(一維)相位。這些變化也許發(fā)生在分次放療內(分次內組織器官或擺位變化),或分次放療間(分次間組織器官或擺位變化)。第14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傳統(tǒng)計劃設計的局限性傳統(tǒng)上講,通過采用代表患者的三維輪廓(典型CT圖像)實現了治療計劃的設計,并假定治療期間這種輪廓將得以保持。該方法考慮到了組織器官和(或)擺位可能的改變,導致靶區(qū)和(或)敏感器官的外擴邊界增加。即使在一些病例治療中此方法可能足夠,但在靶區(qū)覆蓋和正常組織避讓之間也許不能達到最后的權衡,從而患者總劑量可能導致增加。第15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時間變量的考慮隨著圖像引導及其處理過程的有效性,放療中除實際沉積劑量外還取得了患者體位的時間變化參數,治療計劃優(yōu)化已本質上獲得一種新維數,或者分次間(內)可將時間合并作為可變量之一,從而用于確定如何和什么時候實施對治療的調整。第16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1、治療分次內的考慮治療分次內的變化是指在各分次治療過程中靶區(qū)位置或形狀隨時間的變化。臨床中從四維圖像系列可獲得呼吸運動時相,在計劃中形成出四維治療模式,并同時考慮患者位置和組織器官的改變。第17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1、治療分次內的考慮該問題的最后表現就是運用患者處于呼吸狀態(tài)中的信息形成治療計劃,然后將最優(yōu)化四維計劃予以治療實施,其應當考慮患者位置和組織器官的反復改變狀態(tài)。對不同時相而言,當組織器官變化導致其照射劑量增加時可通過腫瘤控制和組織并發(fā)癥發(fā)生概率間取得一種較好的折衷,即以這樣方式形成治療計劃。第18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1、治療分次內的考慮另外一種重要考慮就是也應通過采用可變形的劑量配準覆蓋組織的改變。因此,在四維計劃設計和治療實施討論特定執(zhí)行前應描述出需取得該目標的一些可變形配準能力。第19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1、治療分次內的考慮圖3描述了不同時相圖像變形配準的處理過程,圖像中將每一相位映射到參考相位(圖中為第1相位)圖中。該病例中采用了LU等開發(fā)的變形配準技術,這種技術非常有效且在肺癌病例中提供了較好結果。

對于螺旋斷層放療技術,ZHANG等作為呼吸同步照射已描述了四維計劃的最簡單實施和束流照射。LU等也相繼提出了實時運動自適應照射和自適應算法的技術解決方案。第20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2、治療分次間的考慮分次治療期間足夠的外擴邊界在一定程度上可對腫瘤劑量覆蓋與危及器官保護之間提供一種較好的權衡。然而,腫瘤和危及器官不可能總具有同樣形狀、接受同樣劑量或處于相同位置,所以沉積劑量將會很明顯地隨時間而改變,并將與通常假定獨立于時間的計劃相比較。第21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三、自適應放療的過程放療每分次前、期間或之后在許多成像形式和照射技術間所選擇的可能性已經開啟了放療計劃管理中許多可能的新事物。CTVISION系統(tǒng)中計劃圖像可用于與分次治療前所獲取的日常引導圖像相關聯對比,從而可執(zhí)行在線或離線式處理。第22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1、治療計劃產生目前的治療計劃系統(tǒng)優(yōu)化算法是基于物理(即劑量)目標函數,治療計劃的生物劑量評估及其生物優(yōu)化算法已在未來考慮之列。通常調強治療多采用共面7野或9野等角度分布,無需避開直接對危及器官的照射,通過治療計劃系統(tǒng)的優(yōu)化可滿足特定劑量約束條件,在取得靶區(qū)劑量均勻性同時盡可能實現對正常組織的保護。第23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2、日常驗證圖像的獲取基于CTVISION系統(tǒng)的IN-ROOMCT可獲得患者的驗證CT圖像,從而實現每分次治療對患者位置的驗證。通常驗證CT掃描范圍需小于原始計劃CT影像范圍,以降低不必要的輻射劑量及減少治療占機時間。但為了全程性地回顧各靶區(qū)及器官的受照劑量精確對比,采集驗證CT影像條件需與原始計劃CT影像相同。第24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第25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3、ART評估和分析(1)在線處理過程(2)離線處理過程第26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1)在線處理過程

(1)在線處理過程:基于解剖結構信息,利用在線CT圖像可實施患者的重新擺位?,F代CT圖像性能不僅可辨高對比度組織如骨,而且也可對軟組織信息予以辨別。運用這些圖像可實施患者擺位的合適調節(jié),一些情況下對擺位偏差進行校正是有必要的。特別的,患者擺位中觀察到的內部組織結構和所產生的變化,這也將有助于對分次間解剖學變化給予一定的補救。如靶區(qū)、危及器官、骨組織和外部輪廓均相對于另一器官發(fā)生移動時,可選擇性對患者重新予以擺位,最初計劃的劑量分布將最能反映出所需擺位的信息。第27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局限性考慮解剖學變化而實現對患者擺位的調節(jié),其局限性在于實施可能位置變化的調節(jié)通?;诩僭O以剛性的患者(體)來實現的。解剖組織結構變化越多,也許越難以確保實現按照對患者原始治療計劃的實施。第28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可選方法原理上,實現計劃再設計也許會是最好的選擇,但目前采用在線方式調整似乎是不太現實。因此,提議的一種可選方法就是對于每分次照射,在幾次有效的計劃變化之間選擇出可利用的治療前患者圖像。該過程的關鍵好處就是,由于可考慮組織器官的變化,它提供了在線劑量重新優(yōu)化的諸多優(yōu)勢,但所有必要的計算需治療前來完成。第29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治療計劃的選擇假如能預測或至少適當地預計患者解剖學變化的話,則預先可實行對治療計劃的準備。處理過程從幾套輪廓和(或)PTV外擴邊界的形成開始,計劃的后續(xù)準備適用于這些外擴邊界或解剖學變化。治療時,執(zhí)行與日常組織器官相吻合最好的計劃。這種解決方法被稱為日常選擇的多種外擴邊界優(yōu)化法。第30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另一種選擇基于在線CT圖像,還可以采用另一種方法實現在線的優(yōu)化。這種方法的缺點之一就是需為調強放療每天勾畫出精確的器官輪廓。對于一定解剖部位而言,通過計劃CT和日常驗證CT圖像之間所創(chuàng)建的扭曲形變可自動地形成靶區(qū)和危及器官輪廓。這些形變圖可運用原始計劃內輪廓,產生出日常器官輪廓。然而,許多病例中如前列腺癌,每天勾畫出CTV靶區(qū)特別是頭腳方向,這似乎是不太容易。第31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理想放療流程在線性能和過程的有效性不僅提供了圖像引導ART的可能性,而且潛在地提升臨床放療標準的再定義。假如優(yōu)化算法計算快,且足夠靈活地產生在線計劃,日?!皰呙琛⒂媱?、再治療”的理想放療流程將最終成為可能。

第32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2)離線處理過程應用每天圖像可離線地確定每分次治療中日常擺位和組織器官的改變,或一系列分次中影響靶區(qū)覆蓋和正常組織避讓情況。例如,在幾分次后通過定義關聯的特定患者所產生的運動級別及其組織器官改變,從而可創(chuàng)建出患者特定的輪廓。同時,對于肺部或頭頸部腫瘤而言,日常圖像有助于實施跟蹤腫瘤的縮小,而幾分次后該腫瘤縮小也許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第33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實際劑量分布疊加每分次治療前所獲取的圖像可用于勾畫出新輪廓和必要的重新劑量計算。為了整體分析計劃的需要,應從多分次角度對治療劑量分布給予疊加,并將總劑量與所期待的計劃劑量分布進行比較。第34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問題假如患者是剛性軀體的話,這一點可能很容易實現,然后實施在物理空間內體素單元式劑量疊加。不幸的是,大多數病例中假定剛性軀體無法獲得,因而增加基于每體素單元的生物學劑量將變得更為適當些。在這些病例中形成變形圖及使用所謂可變形的劑量配準過程,這些均是必要的。第35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兩步法這應是一個兩步法過程:首先第36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醫(yī)用金屬材料臨床應用最廣泛的承力植入材料,由于有較高的強度和韌性,已成為骨和牙齒等硬組織修復和替換、心血管和軟組織修復以及人工器官制造的主要材料?;瘜W周期表中的大部分金屬不符合生物材料的要求,僅有小部分或經處理過的可用于臨床。目前在臨床使用的醫(yī)用金屬材料主要有不銹鋼、鈷基合金和鈦基合金三大類,另外還有記憶合金、貴金屬以及純金屬鉭、鈮和鋯等。第37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醫(yī)用金屬材料鐵基耐蝕合金(一般由鐵、鉻、鎳、鉬、錳、硅組成),易加工、價格低廉。不銹鋼的耐蝕性和屈服強度可以通過冷加工而提高,避免疲勞斷裂。一般不銹鋼制成多種形體,如針、釘、髓內針、齒冠、、三棱釘等器件和人工假體而用于臨床。不銹鋼第38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醫(yī)用金屬材料含有較高的鉻和鉬,又稱鈷鉻鉬合金,具有極為優(yōu)異的耐腐蝕性(比不銹鋼高40倍)和耐磨性,綜合力學性能和生物相容性良好,可通過精密鑄造成形狀復雜的精密修復體,有硬、中、軟三種類型。臨床上主要用于人工關節(jié)(特別是人體中受載荷最大的髖關節(jié))人工骨及骨科內處固定器件的制造齒科修復中的義齒,各種鑄造冠、嵌體及固定橋的制造心血管外科及整形科等由于其價格較高,加工困難,應用尚不普及。鈷基材料第39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醫(yī)用金屬材料臨床應用廣泛,其質輕、比強度高、力學性質接近人骨、強度遠低于純鈦,耐疲勞、耐蝕性均優(yōu)于不銹鋼和鈷基合金,且生物相容性和表面活性好,是較為理想的一種植入材料??箶嗔褟姸容^低,耐磨性能不盡人意,加工困難。冶煉及成型工藝復雜,要求條件較高。主要用于:修補顱骨,制成鈦網或鈦箔用于修復腦膜和腹膜、人工骨、關節(jié)、牙和矯形物、人工心臟瓣膜支架、人工心臟部件和腦止血夾、口腔頜面矯形頜修補、手術器械、醫(yī)療儀器頜人工假肢等。鈦基材料第40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醫(yī)用金屬材料自1951年美國首次報道Au-Cd(金-鎘)合金具有形狀記憶效應以來,目前已發(fā)現有20多種記憶合金,其中以鎳鈦合金在臨床上應用最大。它在不同的溫度下表現為不同的金屬結構相。如低溫時為單斜結構相,高溫時為立方體結構相,前者柔軟可隨意變形,如拉直式屈曲,而后者剛硬,可恢復原來的形狀,并在形狀恢復過程中產生較大的恢復力。形狀記憶合金(ShapeMemoryAlloysSMA)第41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醫(yī)用金屬材料貴金屬:貴金屬具有獨特穩(wěn)定的物理和化學性能、優(yōu)異的加工特性、對人體組織無毒副作用、刺激小等優(yōu)良的生物學性能。主要用于口腔科的齒科修復,也可用于小型植入式電子醫(yī)療器械。純金屬:鉭,鈮,鉻等第42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醫(yī)用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是通過有方向的共價鍵結合而成的具有長鏈結構的有機材料。舉例:聚乳酸醫(yī)用高分子材料:在醫(yī)學上應用的、尤其能在機體內使用的高分子材料。第43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醫(yī)用高分子材料生物醫(yī)學高分子材料(Biomedical

Polymer)生物醫(yī)學高分子材料有天然的和合成的兩種,發(fā)展最快的是合成高分子醫(yī)用材料。通過分子設計,可以獲得很多具有良好物理機械性和生物相容性的生物材料。其中軟性材料常用作為人體軟組織如血管、食道和指關節(jié)等的代用品;合成的硬材料可以用作人工硬腦膜、籠架球形的人工心臟瓣膜的球形閥等;液態(tài)的合成材料如室溫硫化硅橡膠可以用作注入式組織修補材料。第44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醫(yī)用高分子材料人類機體的皮膚、肌肉、組織和器官都是由高分子化合物組成的,天然高分子生物材料是人類最早使用的醫(yī)用材料之一。天然材料具有不可替代的優(yōu)點:功能多樣性、與機體的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以及對其進行改性與復合和雜化等研究。第45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醫(yī)用高分子材料目前天然高分子生物材料主要有:天然蛋白質材料:膠原蛋白和纖維蛋白兩種天然多糖類材料:纖維素、甲殼素和殼聚糖等第46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甲殼素縫線的電鏡照片

醫(yī)用高分子材料第47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甲殼素人工皮的電鏡照片醫(yī)用高分子材料第48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合成高分子生物材料合成高分子生物材料是指利用聚合方法制備的一類生物材料。由于合成高分子可以通過組成和結構控制而具有多種多樣的物理和化學性質。醫(yī)用高分子材料科學是一門新興的邊緣學科,是生物醫(yī)學工程的一個主要分支,合成高分子材料已成為制造各種人工器官、軟硬組織修復體、醫(yī)用粘結劑、縫合線、人造血液等的最主要的也是用量最大的生物材料。醫(yī)用高分子材料第49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醫(yī)用高分子材料應用范圍材料名稱人造血管人造絲、尼龍、腈綸,硅橡膠、聚四氟乙烯人工心臟聚氨酯橡膠、硅橡膠、天然橡膠、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尼龍、聚四氟乙烯、滌綸人工心臟瓣膜聚氨酯橡膠、硅橡膠、聚四氟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乙烯心臟起搏器硅橡膠、聚氨酯橡膠第50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醫(yī)用高分子材料人工食道聚乙烯醇、聚乙烯、聚四氟乙烯、硅橡膠人工氣管聚乙烯、聚四氟乙烯、硅橡膠、聚乙烯醇人工輸尿管聚四氟乙烯、硅橡膠、水凝膠人工頭蓋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碳纖維人工喉硅橡膠、聚乙烯人工膀胱硅橡膠人工血漿右旋糖肝、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酮人工眼球泡沫硅橡膠第51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無機生物醫(yī)學材料18世紀初開始應用。無毒、與生物體組織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耐腐蝕。包括生物陶瓷、生物玻璃和碳素材料三大類,主要用于齒科、骨科修復和植入材料?;径际谴嘈圆牧?,容易破裂,發(fā)展方向應向開發(fā)復合(多相)生物材料以及在金屬基體上加涂無機生物陶瓷涂層(薄膜)材料的方面引導。醫(yī)用高分子材料第52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雜化生物材料(HybridBiomaterials)是由活體材料和非活體材料組成的復合體。它主要包括合成材料與生物體高分子材料或與細胞的雜化。從廣義上講,它包括所有的人工材料與生物體高分子和生理活性物質的雜化。例如:膠原/聚乙烯醇雜化材料,可增進組織細胞的增殖膠原/葡萄糖膜上被覆一層硅橡膠可作為人工皮使用雜化生物材料主要包括三類:用于組織結構材料的多糖類等生理活性物質雜化材料以固定酶為代表的功能性雜化材料雜化細胞醫(yī)用高分子材料第53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生物材料的范圍高度交叉:是生物、醫(yī)學、化學和材料科學交叉形成的邊緣學科。具體涉及到化學、物理學、高分子化學、高分子物理學、生物物理學、生物化學、生理學、藥物學、基礎與臨床醫(yī)學、工程學等很多學科。第54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生物材料的開發(fā)和研究已逐步轉向復合型雜化型功能型:指在生理環(huán)境下表現為特殊功能的材料,形狀記憶材料,組織引導再生(GuidedTissueRegeneration,GTR)材料。智能型:指能模仿生命系統(tǒng),同時具有感知和驅動雙重功能的材料。感知、反饋和響應是該材料的三大要素。將高新技術、傳感器和執(zhí)行元件與傳統(tǒng)材料結合在一起,賦予材料新的性能,使無生命的材料具有越來越多的生物特性。當前國內外生物材料開發(fā)研究的主要趨勢,是致力于提高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致力于開發(fā)生物相容性好、更能適應人體生理需要的新材料。生物材料的發(fā)展趨勢第55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在雜化生物材料的基礎上發(fā)展的。組織工程是近年來一門新興的多學科交叉生命科學,目的是修復和再生受損組織或器官,幫助病人恢復受損組織的功能,提高生活質量,解決器官短缺和免疫抑制等問題。組織工程的定義:它利用工程學和生命科學的基本原理,開發(fā)能恢復、維持或改善受損組織或器官功能的生物替代物。它綜合了細胞生物學、工程學、材料學和臨床醫(yī)學領域,用活細胞和細胞外基質或骨架構造一個新的功能化組織或器官。組織工程領域的研究包括新型聚合物的合成、信號傳導、培養(yǎng)細胞的基因調節(jié)和移植有關的免疫問題等。組織工程第56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組織工程研究的三個方面是:(1)替換被分離除去的細胞或功能發(fā)揮所需要的細胞替代物;(2)產生或傳遞組織誘導物質,如生長因子、信號分子等;(3)結合細胞與生物材料,具體是在基質表面或內部接種細胞。組織工程產品:皮膚組織、軟骨組織、腱組織、骨組織、心臟瓣膜、肝組織等。組織工程第57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納米醫(yī)學簡介第58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人類進入納米材料年代第59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納米技術的起源RichardPFeynman現代最偉大的理論物理學家之一195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1918-1988第60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Abiologicalsystemcanbeexceedinglysmall.Manyofthecellsareverytiny,buttheyareveryactive;theymanufacturevarioussubstances;theywalkaround;theywiggle;andtheydoallkindsofmarvelousthings---allonaverysmallscale.Also,theystoreinformation.Considerthepossibilitythatwetoocanmakeathingverysmallwhichdoeswhatwewant---thatwecanmanufactureanobjectthatmaneuversatthatlevel!There'sPlentyofRoomattheBottomByRichardFeynman,

AmericanPhysicalSocietymeetingatCaltech

onDecember29,1959.納米技術的起源第61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1959: 如果對物體微小規(guī)模上的排列加以某種控制的話,物體就能得到 大量的異乎尋常的特性(費曼)1974: 東京科學大學教授谷口紀男(TaniguchiNorio)率先提出 Nanotechnology這一術語,預測2000年加工精度可達到1nm1982: 掃描隧道顯微鏡被成功發(fā)明1984: 德國學者格萊特(Gleiter)把粒徑6nm的金屬粉末壓成納米塊,并 詳細研究其內部結構,指出其界面奇異結構和特異功能。1990: 第一屆國際納米科學技術會議在美國巴爾的摩與第五屆國家掃描 隧道顯微鏡學術會議同時舉行,正式把納米材料科學作為材料 科學的一個新的分支公布于世,標志著納米科學技術的正式誕生。1991: 碳納米管被發(fā)現和研制,其質量為同體積鋼的1/6,強度為其10倍1999: 納米技術產業(yè)逐步走向全面產業(yè)化,2000年納米產品的營業(yè)額為 500億美元。納米技術的起源與發(fā)展2015年:納米技術的市場潛力為1萬億歐元第62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全球的關注和投入日本: 2001年召開的“推進重點領域戰(zhàn)略國家調查會”上,進一步確定了 未來納米技術發(fā)展的重要方向。德國: 從事納米技術研究與開發(fā)的歐洲公司,有近一半落戶于德國,德 國政府為該領域每年提供大約3億歐元 的支持美國: 2000年克林頓發(fā)表演指出廣泛開展納米尺度下科學和技術研究的 重要性,國家納米技術計劃(NNI)的投資:1.16億美元(1997) →4.97億美元(2001)中國:《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06-2020年》中將“納米 材料和納米技術在醫(yī)藥領域的應用”列入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韓國、俄羅斯、新加坡…納米技術給人類和社會帶來的影響將遠遠超過計算機革命第63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納米醫(yī)學納米醫(yī)學:納米技術在醫(yī)學領域的應用,即用工程化的納米器件或納米結構從分子水平來監(jiān)控、修復、構建或控制人體生物系統(tǒng)。特點:突出強調了從分子水平對人體生物系統(tǒng)進行干預研究方向:RobertAF將納米醫(yī)學的研究方向歸納為96個亞類,每個亞類又可分為幾十種研究方向。微機電系統(tǒng):Micro-Electro-Mechanicalsystems(MEMS)納米載藥系統(tǒng):DrugDeliverySystem第64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微機電系統(tǒng) MEMS:隨著半導體集成電路微細加工技術和超精密機械加工技術的發(fā)展而發(fā)展起來的,具有體積小、精度高、性能穩(wěn)定、多功能和智能化等特點。MEMS涉及精密機械、微電子、材料學、微納加工、系統(tǒng)與控制等技術學科和物理、化學、力學、生物學等基礎學科,是一門多學科交叉的邊緣學科。MEMS及其相關技術和產品已覆蓋從檢測、診斷到治療等生物醫(yī)學領域,在細胞操作、介入治療、生物芯片、基因分析和遺傳診斷等各領域的應用較為廣泛。無創(chuàng)或微創(chuàng)治療技術是現代醫(yī)療領域的一個重要發(fā)展方向,因其具有微創(chuàng)和無創(chuàng)性,更兼具高精確性、可靠性和安全性、智能型等優(yōu)勢,MEMS的研究成果及其應用將對現代醫(yī)學工程的發(fā)展,對人類生活質量的提高和社會福利的改善產生積極影響。第65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MEMS在疾病診療中的應用在糖尿病診療中的應用用于藥物輸送或檢測的微加工針第66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MEMS在疾病診療中的應用糖尿病藥物輸送MEMS系統(tǒng)在糖尿病診療中的應用第67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MEMS在疾病診療中的應用心血管疾病Restenosis:PTCA術后冠脈血管再狹窄第68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MEMS在疾病診療中的應用在心血管疾病中的應用Dr.JulioPalamz血管支架發(fā)明人認為支架材料和表面性能對血管再狹窄至關重要裸支架(I代);藥物涂層支架(II代);表面微處理支架(III代??)第69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MEMS在疾病診療中的應用消化道疾病膠囊結腸鏡(GivensTM)膠囊在通過消化道的7h內傳遞5萬張圖片,經無線電頻率發(fā)報器傳遞給外部接收帶。第70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MEMS在疾病診療中的應用癲癇癥、腦積水及神經創(chuàng)傷中的應用神經電極脊髓再生的神經假體第71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納米載藥系統(tǒng)給藥方式對血藥濃度的影響第72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納米載藥系統(tǒng) 納米藥物控釋系統(tǒng):將藥物制備成納米級的膠體載體系統(tǒng),控制藥物在特定的部位以特定的速率釋放。第73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納米載藥系統(tǒng)可緩釋藥物,從而延長藥物的作用時間;可達到靶向輸送的目的;可在保證藥物作用的前提下,減少給藥劑量,從而減輕或避免毒副作用;可提高藥物的穩(wěn)定性,有利于儲存;可以提高藥物的生物利用度;可協助藥物跨過生物屏障;可用以建立一些新的給藥途徑。納米藥物控釋系統(tǒng)的優(yōu)勢和特點第74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納米載藥系統(tǒng)Caelyx?楷萊Doxil?第75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納米載藥系統(tǒng)單個的乳酸分子中有一個羥基和一個羧基,多個乳酸分子在一起形成聚合物,叫做聚乳酸。聚乳酸也稱為聚丙交酯,屬于聚酯家族。聚乳酸的生產過程無污染,而且產品可以生物降解,實現在自然界中的循環(huán),因此是理想的綠色高分子材料。常用醫(yī)用生物降解聚合物●聚乳酸(PLA)●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溫敏聚乳酸水凝膠(MPEG-PLA、MPEG-PLGA)●聚乙二醇/聚乳酸共聚物(PLA-PEG-PLA、PLGA-PEG-PLGA)●聚己內酯及共聚物(PCL,P(LA-CL)●聚三亞甲基碳酸酯及其共聚物(TMC、P(LA-TMC))●聚對二氧環(huán)已酮及其共聚物(PPDO、P(LA-PDO))第76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第77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納米載藥系統(tǒng)高分子納米載藥微球的制備、表征及應用:以紫杉醇作為模型藥物以1.6億美元的銷售量位列美國2000年最獲商業(yè)化成功的抗癌制劑之一2002年2億美元2006年3.6億美元(紫杉醇+多烯紫杉醇)第78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納米載藥系統(tǒng)乳化法(單乳化/復乳化)單體聚合法,

噴霧干燥超臨界流體技術,等第79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理化性質表面形貌學(掃描電鏡、透射電鏡、原子力顯微鏡)粒徑分布(激光散射)表面電荷分析(ζ電勢)表面元素分析(XPS)藥物包封率(高效液相色譜)細胞實驗細胞攝取細胞存活率(MTT法)體內實驗藥物動力學荷瘤動物納米載藥系統(tǒng)第80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納米載藥系統(tǒng)聚乙烯醇PVA

乳化TPGS

乳化第81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乳腺癌細胞對納米紫杉醇的攝取

納米載藥系統(tǒng)第82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02040608010012024487296Treatmenttime(hr)HT-29cellviability(%)BlankTaxol?TPGS(Measured)TPGS(Corrected)不同劑型的藥物對細胞存活率的影響納米載藥系統(tǒng)第83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體內藥物動力學納米載藥系統(tǒng)第84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體內抗腫瘤能力納米載藥系統(tǒng)第85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納米介質的優(yōu)勢納米材料表面可設計、修飾;診斷、治療同步化;多種治療模式的協同性第86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腫瘤靶向治療利用功能型載體,將能殺傷腫瘤細胞的介質選擇性地運送到腫瘤部位,把治療作用或藥物效應盡量限定在特定的治療區(qū)域內,而對正常細胞、組織或器官的功能不產生或產生可忽略的影響,在保證腫瘤治療效果的同時減少毒副作用。第87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腫瘤納米技術第88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對惡性腫瘤的預測(WHO)世界癌癥死亡率到2020年將增加50%達到1千5百萬例亞洲癌癥死亡率到2020年將增加60%達到7百1十萬例中國也將有550萬新發(fā)癌癥病例,其中死亡人數將達400萬。

第89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啟示58.1%心臟病癌癥美國近50年心臟病和癌癥死亡率的變化:1950vs2001第90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腫瘤納米技術美國衛(wèi)生及人類服務部(HHS)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NIH)國家癌癥中心(NCI)第91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腫瘤納米技術“Cancernanotechnologywillradicallychangethewaywediagnose,treatandpreventcancer……”

“腫瘤納米技術將從根本上改變人類診斷、治療和預防癌癥的策略……”

第92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人類基因組計劃人類基因組計劃(humangenomeproject,HGP)是由美國科學家于1985年率先提出,于1990年正式啟動的。美國、英國、法蘭西共和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日本和我國科學家共同參與了這一預算達30億美元的人類基因組計劃。按照這個計劃的設想,在2005年,要把人體內約10萬個基因的密碼全部解開,同時繪制出人類基因的譜圖。換句話說,就是要揭開組成人體4萬個基因的30億個堿基對的秘密。人類基因組計劃與曼哈頓原子彈計劃和阿波羅計劃并稱為三大科學計劃。

1986年,諾貝爾獎獲得者RenatoDulbecco發(fā)表短文《腫瘤研究的轉折點:人類基因組測序》(Science,231:1055-1056)。文中指出:如果我們想更多地了解腫瘤,我們從現在起必須關注細胞的基因組?!瓘哪膫€物種著手努力?如果我們想理解人類腫瘤,那就應從人類開始?!祟惸[瘤研究將因對DNA的詳細知識而得到巨大推動。”第93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腫瘤納米技術的進展及應用在腫瘤診斷及檢測方面的應用在腫瘤成像方面的應用在腫瘤治療方面的應用第94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納米技術用于腫瘤診斷及檢測Nano-ELISABio-BarCode生物條形碼技術磁性納米粒子、金納米粒子、量子點等第95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納米技術用于腫瘤診斷及檢測生物條形碼技術之介質構建Bio-BarCode用于前列腺腫瘤的早期診斷:(目標蛋白:ProstateSpecificAntigenPSA)第96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納米技術用于腫瘤診斷及檢測生物條形碼技術之粒子富集及信號放大第97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納米技術用于腫瘤診斷及檢測生物條形碼技術之檢測結果利用bio-barcodesDNA標記抗體,能大幅度提高檢測的靈敏度此分析方法避免了化學作用,僅通過DNA雜交、洗脫以及磁性分離,并直接檢測DNA第98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QuantumDots(QDs)量子點(LuminescenceSemiconductornanocrystals半導體納米晶體)準零維(quasi-zero-dimensional)的納米材料,由少量的原子構成。量子點內部電子在各方向上的運動都受到局限,所以量子局限效應(quantumconfinementeffect)特別顯著。量子局限效應會導致類似原子的不連續(xù)電子能階結構,故量子點可用來作激光器的工作物質,而量子點也因此被稱為“人造原子”(artificialatom)。納米技術用于腫瘤成像第99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納米級超順磁性氧化鐵為磁共振陰性對比劑:Resovist?納米技術用于腫瘤成像第100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納米技術用于腫瘤治療納米釋藥系統(tǒng)的臨床應用納米近紅外光療法的臨床應用磁感應納米熱療的臨床應用第101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Caelyx?楷萊Doxil?納米技術用于腫瘤治療紫杉醇白蛋白納米粒Abraxane力樸素第102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金的發(fā)現:5000年前,保加利亞金溶膠的醫(yī)學應用:古代中國和古代埃及Chrysotherapy:金療法(水痘、皰疹、關節(jié)炎等)首篇關于納米金溶膠制備的文獻:1857年,法拉第“MichaelFaraday’srecognitionofrubygold:thebirthofmodernnanotechnology”(米歇爾.法拉第對酒紅色金的認知:現代納米技術的起源)納米材料在生物醫(yī)學上的首次應用:1970年

Faulk,W.P.andTaylor,G.(1971)Animmunocolloidmethodfortheelectronmicroscope.Immunochemistry8,1081-1083.納米技術用于腫瘤治療第103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納米技術用于腫瘤治療第104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Cancernanotechnologywillradically

changethewaywediagnose,treatandpreventcancer...”腫瘤納米技術可以從根本上改變人類診斷、治療和預防癌癥的策略。

美國衛(wèi)生及人類服務部(HHS)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NIH)國家癌癥中心(NCI)“Quaemedicamentanonsanat;ferrumsanat.Quaeferrumnonsanat;ignissanat.Huaeveroignisnonsanat;insanabiliareportarioportet”藥物治愈不了的疾病用手術,手術治愈不了的疾病,可以用熱來治;用熱不能治好的疾病,就無法治愈了。Hippocrates,現代醫(yī)學之父納米技術用于腫瘤治療第105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Plasmonicphotothermaltherapy(PPTT)等離激元光熱療法、鐳射電漿光熱療法Near-infrared(NIR)photothermaltherapy近紅外光熱療法Photothermaltherapy(光熱療法):Photothermalinteractionsresultfromlightenergyconversiontoheatwithinthetissue,potentiallyprovidingthesustainedelevatedtemperaturesrequiredforhyperthermiatherapies.Photothermaldamageischaracterizedbymitochondrialswelling,proteindenaturation,lossofbirefringence,edema,whitening,andtissuenecrosis.光熱療法將光能在組織內轉化為熱能,以期達到熱療所需的治療溫度。光熱療法以線粒體腫脹、蛋白質變性、雙折射缺失、水腫、變白和組織壞死為其特征。納米技術用于腫瘤治療第106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Theprimaryabsorbersintissuearewater,hemoglobin,oxyhemoglobin,andmelanin.Lightabsorptionbythesecomponentscanleadtophotothermaltissuedamage,butitisgenerallydifficulttodiscriminatebetweennormalanddiseasedtissuesviathesemechanisms.組織中基本的熱吸收物質為水、血紅素、氧基血紅素和黑色素。--如何區(qū)分正常組織和腫瘤組織??Absorptionoflightisminimalinanear-infraredregion(NIR)betweenapproximately700nmand900nm,asthisregionisabovethehemoglobinabsorptionbandsandbelowwhereabsorptionbywaterbecomessignificant.Thus,thesewavelengthsinduceminimalheatinginnormaltissues.組織對波長為700nm~900nm的近紅外光(NIR)的吸收最小,血紅素對光的吸收譜帶高于此波段,而水對于低于此波段的光的吸收顯著。因此,選擇此波段的光對正常組織僅產生極小熱量。Photothermaltherapy(光熱療法)納米技術用于腫瘤治療第107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Photothermaltherapy(光熱療法)(750nm~1100nm/805~810nm)Near-infraredabsorbinggoldnanoshellshavebeenextensivelyinvestigatedforNIRphotothermaltherapy,withphaseIhumanclinicaltrialsongoing.納米金介導的光熱療法被廣泛研究,I期臨床試驗在進行中。Nanoshell,nanorod,nanocage,nanoparticles,nanoclusters納米殼、納米棒、納米籠、納米粒、納米簇…形貌學(尺寸、大小等)顯著影響光波的吸收。納米技術用于腫瘤治療第108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Photothermaltherapy(光熱療法)PNAS,2003,100(23)13549-13554Thetumorsreceivingthenanoshelltherapyexperiencedrapidtemperaturerisessufficienttocauseirreversibletissuedamagetemperaturesof50°Cwereachievedwithin30sfromthestartoflaserirradiation,whilelaserapplicationtonearbyhealthytissueortotumorsnottreatedwithnanoshellsdidnotinduceasignificanttemperatureincrease.注入了納米殼的腫瘤組織在30秒內溫度升高了50°C,而健康組織或未注入納米殼的腫瘤組織溫度無明顯變化。納米技術用于腫瘤治療第109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AMF(交變磁場)Targetedcancertreatment腫瘤局部治療Cancertreatmentbyinductiveheating腫瘤磁感應熱療TumorinfusedwithMNPs腫瘤部位注入磁納米介質NoharmtothenearbyorgansNanothermotherapyorMagneticFluidHyperthermia(納米熱療,或稱磁流體熱療)Heatupferromagneticnanomaterialsunderalternativemagneticfield(AMF)交變磁場下鐵磁材料感應發(fā)熱OrgansorTissuesnearbyAMF(交變磁場)納米技術用于腫瘤治療第110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時間事件1957197619901992200220042003-200520052006200720072008200920092010Gilchrist等人首次描述磁感應熱療的概念

Rand等人最早報導了應用狗腎模型的磁感應熱療

Kida等人在日本進行熱籽介導的MIH治療惡性膠質瘤一期臨床試驗Stea等人在美國完成熱籽介導的MIH治療惡性膠質瘤一期臨床試驗RobertD.Tucker在美國完成熱籽介導的MIH治療前列腺癌臨床試驗Deger等人在德國報導了熱籽前列腺癌的MIHI、II期臨床試驗

MagForceNanotechnologyAG在德國進行MFH的I期臨床試驗MagForceNanotechnologyAG在德國進行MFH的I期臨床試驗Akiyama等人在日本進行食道支架磁感應熱療的臨床試驗Saida等人在日本信州大學進行磁流體熱療臨床試驗Jimbow等人在日本北海道醫(yī)學院進行磁流體熱療臨床試驗Tang等發(fā)展了MIH的治療系統(tǒng)并應用于臨床MagForceNanotechnology完成腦膠質瘤的II期臨床試驗經磁感應納米熱療后患者的尸檢報告首次發(fā)表清華大學研究組實現首次在中國進行熱籽的MIH臨床試驗納米技術用于腫瘤治療第111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病種Ⅰ期臨床Ⅱ期臨床腦膠質瘤完成完成前列腺腫瘤完成正在進行中局部復發(fā)或殘余完成患者招募中食道腫瘤即將完成尚未胰腺癌腫瘤正在進行尚未乳腺腫瘤患者招募中尚未德國柏林June28,2010MagForceNanotechnologiesAGreceivesEuropeanregulatoryapprovalforitsNanoCancer?therapy納米熱療獲得歐盟許可;成為第一個上市的腫瘤納米技術2007年:成功在法蘭克福股票交易市場上市,開始發(fā)行價每股1歐元,股價最高曾達到每股60歐元以上,目前穩(wěn)定在每股40歐元上下。納米技術用于腫瘤治療第112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第113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多功能納米生物材料表面可修飾性:集診斷、治療、靶向、生物相容性于一體化第114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特性:MRI顯影增強劑場致靶向性磁感應致熱效應用途:腫瘤診斷腫瘤靶向熱療腫瘤靶向化療腫瘤靶向放療腫瘤基因治療腫瘤免疫治療多種模式聯合治療磁性納米生物材料第115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磁納米介質腫瘤靶向治療診斷

靶向化療

靶向熱療

靶向放療

基因治療

免疫治療體內體外細胞分類酶固定轉染MRI復合功能

栓塞熱療磁性納米生物材料第116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載藥磁性納米介質熱化療的協同效應1.熱療促進藥物進入腫瘤細胞,增加化療藥物的細胞毒性,誘導更多腫瘤細胞凋亡;2.升溫可以促進藥物的釋放;3.加溫可逆轉某些化療藥物的多藥耐藥性(MDR);4.同時熱化療能降低腫瘤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的合成分泌,抑制腫瘤血管形成;5.熱療與化療聯合可覆蓋腫瘤病灶的全部;6.加強某些基因的表達及增強細胞因子的作用等。第117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磁性納米載藥系統(tǒng)用于腫瘤靶向熱化療

藥物和磁性納米顆?;旌洗判灾|體

藥物與納米顆粒表面吸附熱敏性高分子包埋磁性納米生物材料第118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負載半胱胺基酚的磁性陽離子脂質體對小鼠黑色素瘤的靶向磁熱療磁性納米生物材料第119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A(化療組): 44.4±9.9%B(熱療組): 52.5±6.6%A+B(熱化療組): 33.7±10.6%AXB: 34.1±9.5%[A+B]<[A]X[B]/100 協同(Synergetic)[A+B]=[A]X[B]/100% 疊加(additive)[A]X[B]/100<[A+B]<[A](if[A]<[B]) 次可加(subadditive)[A]<[A+B]<[B](if[A]<[B]) 干擾(interference)[B]<[A+B](if[A]<[B]) 拮抗(antagonistic)磁性納米生物材料第120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12d,腫瘤體積比較磁性納米生物材料第121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磁動力化療的原理第122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磁動力化療1.將磁性熱化療納米介質注入體內;2.用恒磁場將該介質富集于治療靶區(qū);3.MRI檢測納米介質在靶區(qū)的分布;4.將靶區(qū)置于交變磁場下,磁介質感應升溫;5.升溫促進化療藥物的釋放,發(fā)揮協同作用第123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磁納米顆粒用于動脈栓塞熱療動脈栓塞熱療:Rand,1976動脈栓塞化療:Kato,1981微球栓塞劑型優(yōu)勢:成球材料多;對特定組織器官靶向性好;栓塞效果好;可聯合化療和放療栓塞的基本目的:切斷腫瘤的血供和營養(yǎng)第124頁,課件共141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磁納米顆粒用于基因治療基因治療(genetherapy):是應用理化方法或載體(病毒)介導的DNA轉移技術,以功能正常的基因置換或增補缺陷基因,或將新的基因轉移至靶細胞內使其安全、有效地發(fā)揮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