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歷次經濟波動分析湖南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陳樂一李良發(fā)布時間:2014-09-26內容摘要:本文以GDP增長率為指標,按照谷-谷法將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經濟波動劃分為11個周期,并從經濟史角度對每一次經濟波動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總結出我國經濟波動的客觀規(guī)律,對于政府今后制定宏觀經濟政策,避免經濟劇烈波動,實現國民經濟持續(xù)發(fā)展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關鍵詞:經濟波動,GDP增長率,宏觀調控
引言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經濟發(fā)展取得了巨大的進步,由新中國成立時的一窮二白到2012年國內生產總值位居世界第二,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極大提高。但是我國經濟高速發(fā)展的同時也伴隨著經濟的波動,劇烈的經濟波動不利于國民經濟的健康發(fā)展。因此,對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經濟波動進行分析并找出經濟波動的客觀規(guī)律是十分必要的。新中國成立以來或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波動問題已引起一些學者的關注與研究。陳樂一(2007)對新中國成立以來的12次經濟波動進行了分析,并得出投資的擴張和壓縮是經濟擴張和收縮的原因。金浩、李延軍、高素英(2005)認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歷了5個周期,第二產業(yè)的波動對經濟波動的影響比第一產業(yè)和第三產業(yè)的影響大。李天鋒(2011)認為改革開放以來的我國經濟經歷了5次波動,通過分析得出投資、消費、進出口以及政府收支增長的波動和經濟波動之間存在相互影響。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經濟周期劃分
本文采用GDP增長率作為劃分經濟周期的指標。測定經濟周期的方法最常用的有3種:速度法、移動平均法和一階對數差分法。速度法是直接用GDP增長率來劃分經濟周期,比較直觀。移動平均法是對GDP增長率進行數年移動平均處理來劃分經濟周期,但這種方法存在缺陷,處理數據中存在明顯的滯后現象,移動年份過長也會導致數據的缺失。一階對數差分法是以產出水平的一階差分值為指標測定經濟周期(陳樂一,2007)。本文采用比較常用的速度法來劃分經濟周期。
本文分析的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經濟波動,但由于1949-1952年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恢復時期,在這期間,我國的主要任務是恢復經濟,真正的大規(guī)模的經濟建設開始于1953年。因此,本文實際上分析的是1953年以來我國的經濟波動情況,本文中涉及的數據均來源于《新中國60年統(tǒng)計資料匯編》、《中國統(tǒng)計年鑒2013》。1953-2012年我國GDP增長率如圖1所示。
從圖1中可以看出,按照谷-谷法可以將1953-2012年我國經濟波動劃分為11個周期,具體劃分方式見表1。在此需要進行說明的是,1953年屬于上一個周期,在本文中不予分析。第2個周期1958-1962年中,盡管按照谷-谷法1961年為波谷年,但1962年的GDP增長率仍為負,因此,將1962年劃分到第2個周期。同理將1968年劃分到第3個周期。表1中的擴張與收縮的比率是反映經濟穩(wěn)定性的指標,是擴張期的平均長度與收縮期平均長度的比值。擴張與收縮的比率越大,說明擴張的時期越長,收縮的時期越短,即經濟越穩(wěn)定,反之,經濟越不穩(wěn)定。
從表1中可以看出,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GDP增長率的波動經歷了11個周期,前5個周期屬于改革開放之前,后6個周期屬于改革開放之后,第11個周期還未結束。改革開放之前,我國經濟周期的平均波長是4.6年,擴張與收縮的比率是0.77。改革開放之后,我國經濟周期的平均波長是6.6年,擴張與收縮的比率是2.54。說明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的穩(wěn)定性明顯增強。
我國歷次經濟波動具體分析
(一)第一次波動:1954-1957年
1953年我國開始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全國人民從事生產的積極性很高,掀起了經濟建設的熱潮,促進了1953年的經濟發(fā)展,使得1953年GDP增長率達15.6%。但是,由于缺乏經濟建設經驗,中央將經濟增長的指標訂的過高,1953年上半年出現了“小冒進”的現象,政府在基本建設方面投資過大,在金融方面過度壓縮流動資金,引起生產和流通的不正常,導致了市場供求緊張,致使1954年經濟陷入波谷。到1955年底,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完成只剩兩年時間,為了保證“一五”計劃的實現,中央在制定1956年經濟計劃時,規(guī)定1956年工業(yè)總產值要比上一年增長21.7%。1955年的財政和物資結余以及1955年下半年我國掀起的社會主義改造浪潮為1956年的經濟增長提供了保障,促進了1956年經濟的繁榮。但是由于基本建設規(guī)模過大,超出了國家和人民的承受能力,存在“冒進”的傾向。為了避免“冒進”引發(fā)的市場混亂,1956年中央領導人提出了“反冒進”,縮減1957年的經濟計劃,結果導致1957年的經濟增長速度顯著下降,出現衰退。
(二)第二次波動:1958-1962年
1957年底,我國超額完成了“一五”計劃,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時人們也滋長了驕傲情緒,忽略了經濟建設的艱巨性。1958年3月的成都會議批評了“反冒進”的方針,提出要加快我國的經濟發(fā)展速度,盡快改變我國貧窮落后的面貌。至此,我國進入“大躍進”時期,中央在農業(yè)方面和工業(yè)方面都訂立了高指標。持續(xù)三年的“大躍進”從某種意義來說,促進了1958年經濟發(fā)展的繁榮,農業(yè)和工業(yè)得以迅速發(fā)展。但“大躍進”也導致了浮夸風,給我國的經濟帶來了災難,工農業(yè)比例嚴重失調,積累和消費的比例失調,國家財政赤字嚴重,生活消費品嚴重短缺,給人民的生活帶來很大負面影響,造成1960-1962年國民經濟的大衰退。1961年黨的八屆九中全會意味著“大躍進”的結束,我國開始轉入經濟調整時期,但是真正進入全面調整階段是從1962年開始的。經過一年的調整,1962年GDP增長率有所上升。從圖1可以看出,1958-1962年的經濟波動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經濟波動最劇烈的一次。
(三)第三次波動:1963-1968年
1963年,我國經濟經過1962年的全面調整,開始擺脫困境,進入回升階段。國民經濟的全面調整一直持續(xù)到1965年。在1963-1965年的繼續(xù)調整階段,工業(yè)部門繼續(xù)支持農業(yè),加快輕工業(yè)的發(fā)展,加強生產能力配套,引進新技術。經過對經濟的全面調整,1965年,我國農業(yè)總產值達到833億元,工農業(yè)結構得到了改善,積累和消費的比例趨于正常,國民經濟得以迅速恢復和發(fā)展,出現經濟的繁榮。1966年是“三五”的第一年,我國經濟發(fā)展形勢較好。而就在同一年,爆發(fā)“文化大革命”,嚴重影響我國經濟的發(fā)展。由于“文化大革命”對經濟領域的影響是從1967年開始的,1966年我國經濟仍有較大增長,GDP增長率達到10.7%。1967年1月,全國掀起了奪權浪潮,停工和武斗的現象時有發(fā)生,工農業(yè)設施遭到嚴重破壞,生產建設處于混亂狀態(tài),動亂的局勢一直持續(xù)到1968年8月。3年嚴重的動亂給國民經濟的發(fā)展造成了巨大損失,導致經濟的大衰退。1967年和1968年連續(xù)兩年經濟出現負增長,經濟位于該周期的波谷。
(四)第四次波動:1969-1972年
1969年,中共九大召開之后,國內政治局勢趨于穩(wěn)定,我國的經濟開始回升。1969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945.8億元,比上年增長16.9%。1970年是“三五”計劃的最后一年,為了保證“三五”計劃的順利完成,中央決定加快經濟建設的步伐。到1970年底,國內生產總值有較大幅度的增長,比上一年增長19.4%,保證了“三五”計劃的完成,也促使1970年經濟位于該周期的波峰?!叭濉庇媱澥窃诟咄度胂峦瓿傻?,帶來許多問題,如積累率過高,原材料供不應求。1971年,在原有的問題沒有得到解決的情況下,又要求繼續(xù)躍進,致使國民經濟出現了兩年過熱的情況。經濟過熱使積累率繼續(xù)提高,原材料短缺更加嚴重,經濟效率不斷降低,導致1972年經濟的衰退。
(五)第五次波動:1973-1976年
1972年,由周恩來主持中央工作,對國民經濟進行了兩年的調整,包括加強國家宏觀調控,壓縮“四五”計劃的高指標,壓縮基建規(guī)模。經過對國民經濟的調整,1973年我國經濟回升。但“文化大革命”并沒有結束,1974年開展的“批林批孔”運動又使國民經濟惡化,進入衰退階段?!芭峙住边\動給國民經濟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工農業(yè)發(fā)展緩慢,鐵路運輸堵塞,財政出現赤字,市場供應緊張。1974年經濟增長率的下降引起了人們的重視。四屆人大后,鄧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對我國的經濟進行了全面的整頓。經過整頓,1975年GDP增長率達到8.7%,經濟步入繁榮階段。而在鄧小平對國民經濟的整頓初見成效之后,1975年11月,中央又發(fā)動“反擊右傾翻案風”,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國民經濟的發(fā)展。1976年,國內生產總值為2961.5億元,比上一年減少51.6億元,遠沒有達到計劃的要求。“文化大革命”一直持續(xù)到1976年10月,10年“文化大革命”給我國帶來了巨大的損失。
(未完待續(xù))《商業(yè)時代》2014年第27期(六)第六次波動:1977-1981年
文化大革命結束以后,為了盡快恢復國民經濟,國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對“左”的指導思想進行批判,恢復和發(fā)展國內外貿易,局部改革經濟管理體制,穩(wěn)定物價,改善人民生活。通過以上措施,1977-1978年我國的國民經濟得到了恢復。在國民經濟有所恢復時,由于當時中央對10年“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嚴重后果估計不足,在制定經濟計劃時又出現了“左”的錯誤,提出了很多不符合我國經濟發(fā)展實際情況的高指標,導致積累和消費的比例失調,農業(yè)、輕工業(yè)和重工業(yè)之間的比例失調,降低了經濟效率。1978年12月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我國歷史上的一個偉大轉折。這次會議是我國走向新的振興的起點。會議正式確定對國民經濟“調整、改革、整頓、提高”的方針,包括調整農業(yè)政策,調整工業(yè)內部的比例關系,壓縮基建規(guī)模。經過以上措施的調整,1979-1980年我國國民經濟波動不大,但存在的問題仍然不少,尤其是物價的上漲。1980年,中央決定進一步調整,控制基建規(guī)模,穩(wěn)定物價,緊縮性的政策導致了1981年經濟的衰退。
(七)第七次波動:1982-1986年
經過對國民經濟的進一步調整,我國經濟基本保持穩(wěn)定,物價得到控制,國民經濟的主要比例關系趨于協(xié)調,我國經濟形勢良好。1983年和1984年GDP的增長率分別達到10.9%和15.2%。1984年,中央決定進行經濟體制改革,對計劃管理體制、流通體制和價格體系進行改革。經濟體制的改革進一步促進了經濟的繁榮,也使我國的對外開放程度不斷提高。但是高速的經濟增長又伴隨著經濟的過熱,固定資產投資規(guī)模過大、信貸資金增長過快、商品供不應求。對于1984年出現的經濟過熱,1985年中央采取了一系列緊縮政策使得經濟過熱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但仍存在一些問題,1985年全社會固定資產總額比上一年增長38.8%,投資增長勢頭過旺。為了解決以上問題,中央決定在1986-1987年繼續(xù)調整,控制需求過旺,增加有效供給,爭取實現“軟著陸”。一系列緊縮性的政策使1986年經濟位于波谷階段。
(八)第八次波動:1987-1990年
1986年采取的緊縮政策并沒有取得相應的效果,沒有實現經濟的“軟著陸”,經濟依然處于過熱的狀態(tài)。1987年的GDP增長率達到11.6%,位于該周期的波峰階段。由于經濟過熱,社會總需求大于總供給,國民經濟主要比例結構失衡,導致1988年出現了嚴重的通貨膨脹,1988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達到18.8%。為了控制物價,中央決定進行價格改革。價格改革加劇了人們的通貨膨脹預期,掀起了全國搶購的高潮,使得1988年的物價進一步上漲。物價上漲,超出了人們的承受能力,影響經濟的發(fā)展和社會的穩(wěn)定。針對以上情況,黨的十三屆三中全會提出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消除經濟過熱、遏制通貨膨脹。具體措施包括壓縮投資規(guī)模,控制信貸規(guī)模,整頓流通領域,增加有效供給。經過調整,1989年我國物價上漲有所減弱,但仍然存在供求總量不平衡、工業(yè)生產速度下滑等問題。1990年中央提出繼續(xù)進行調控,壓縮社會總需求,緊縮性的政策使1989-1990年的GDP增長率不斷下降。
(九)第九次波動:1991-1999年
1989-1991年,我國通過一系列緊縮政策有效遏制了通貨膨脹。但是在整頓期間也存在很多問題,對改革開放的顧慮過多,對國民經濟發(fā)展過分求穩(wěn),嚴重阻礙了我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針對以上問題,1992年1-2月,鄧小平發(fā)表南巡講話,指出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改革開放的步伐。鄧小平南巡講話后,抓住機遇,加快發(fā)展,成為新時期經濟發(fā)展的方針。當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達到8080.1億元,比上一年增長44.4%。改革開放步伐的不斷加大,給國民經濟運行帶來了更大的活力,促使1992年經濟發(fā)展達到該周期的波峰。但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出現了通貨膨脹,1992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達到8.6%,1993年達到16.1%,1994年達到25.0%。為了抑制通貨膨脹,1993年6月起,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實現了經濟的“軟著陸”,到1997年,GDP增長率達到9.7%,且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降至2.8%。但是由于亞洲金融危機以及國內需求不足的影響,1997年我國經濟步入衰退階段。1998年7月,我國長江、嫩江和松花江流域又發(fā)生嚴重的自然災害,給經濟的發(fā)展帶來了巨大的損失,加劇了經濟的衰退。嚴峻的國內外形勢使得1999年的經濟位于該周期的波谷。
(十)第十次波動:2000-2009年
進入21世紀以來,為了緩解經濟衰退,中央采取了一系列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wěn)健的貨幣政策,擴大內需。經過努力,2000年GDP增長速度達到8.4%,改變了1993年以來GDP增長率連續(xù)下降的局面。2001年,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我國外貿的發(fā)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但是世界經濟的動蕩也給我國經濟造成了更大的波動,使得2001年我國GDP增長速度有所下降。2002年,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wěn)健的貨幣政策取得成效,國內需求持續(xù)增長,產業(yè)結構得到優(yōu)化。2003-2007年,我國經濟保持快速發(fā)展,各項改革穩(wěn)步進行,對外開放程度不斷提高。經濟在2007年達到該周期的波峰。2007年,美國出現的次貸危機,迅速發(fā)展為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對我國的經濟發(fā)展帶來了相當大的沖擊。2008年,我國出口大規(guī)模減少,出口增長速度由上一年的20.6%下降到7.3%,且同一年我國遭遇了特大自然災害,致使我國經濟轉入衰退階段。
(十一)第十一次波動:2010年至今
2010年,面對復雜的國內外形勢,中央決定加快經濟發(fā)展方式的轉變,提高我國應對金融危機的能力,促進國民經濟較快發(fā)展。2010年GDP增長率達到10.4%,我國經濟步入復蘇階段。而我國經濟高速發(fā)展的同時,也面臨一些問題。人民幣面臨著升值的壓力,美元兌人民幣的匯率(直接標價法)由2000年的8.3下降到2011年的6.8,人民幣升值幅度比較大。與此同時,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資不斷上漲,勞動力成本增加。人民幣的升值,勞動力成本的提高以及國外市場并沒有完全走出金融危機而導致的需求下降,使得我國的出口增長速度下降,由2010年的31.3%下降至2011年的20.3%。2012年以來,一方面,我國出口增長速度進一步下降至7.9%,另一方面,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控制房價,使得2012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由2011年的23.8%下降到20.3%。出口增速的大幅度下降以及投資的減少導致2012年我國GDP增長速度的進一步下降。該輪經濟周期正在進行中。
結論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經濟經歷了11次波動。通過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一)投資波動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經濟波動的直接原因
政府加大投資會導致經濟的擴張,減少投資會引起經濟的收縮。而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的對外開放程度不斷提高,出口波動對我國經濟波動的影響越來越顯著。因此,為了保持我國經濟的穩(wěn)定運行,國家應該保持投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濱州學院《英國文學史及作品選讀》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畢節(jié)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機械制造裝備設計課程設計》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二零二五年度2025版?zhèn)€人承包教育培訓資源共享合同范本3篇
- 企業(yè)法人委托代理合同
- 2025版食品工廠灌裝設備研發(fā)合作合同樣本3篇
- 二手車交易合同個人簡版
- 解除合同聯(lián)系函
- 郵政業(yè)務外包合同
- 大學會計實習報告范文6篇
- 2024年香精爐燈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心身疾病的心理與康復治療
- 2024年02月四川省省直機關2024年度公開遴選和公開選調公務員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4安吉桃花源萌寵露營節(jié)活動方案
- 壯醫(yī)藥水蛭療法
- 生產計劃實施考核管理辦法
- 200句搞定中考英語詞匯
- 2024年型材切割機市場需求分析報告
- 二型糖尿病足
- 汽車文化教案(汽車發(fā)展史)
- 土木工程認識實習報告
- 服務區(qū)安全生產培訓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