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融制度變遷的演化邏輯分析(doc11)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aa9cb184394aa5441777fb7f772f1b8/2aa9cb184394aa5441777fb7f772f1b81.gif)
![中國金融制度變遷的演化邏輯分析(doc11)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aa9cb184394aa5441777fb7f772f1b8/2aa9cb184394aa5441777fb7f772f1b82.gif)
![中國金融制度變遷的演化邏輯分析(doc11)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aa9cb184394aa5441777fb7f772f1b8/2aa9cb184394aa5441777fb7f772f1b83.gif)
![中國金融制度變遷的演化邏輯分析(doc11)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aa9cb184394aa5441777fb7f772f1b8/2aa9cb184394aa5441777fb7f772f1b84.gif)
![中國金融制度變遷的演化邏輯分析(doc11)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aa9cb184394aa5441777fb7f772f1b8/2aa9cb184394aa5441777fb7f772f1b8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金融制度變遷的演化邏輯闡發(fā)摘要:中國的金融制度由于“國家悖論〞、當局效用函數最大化以及當局偏好序列的約束,及各個既得利益集團為獲取制度租金而采納的博弈,使當局供應主導型的強制性金融制度變遷具有強勢路徑依賴的特征,鎖定在低效狀態(tài)。要退出中國金融制度鎖定,必需引入新的內生變量和外生變量,實施動態(tài)的制度變遷,從而達到高效的路徑替代。關鍵詞:金融制度變遷,路徑依賴,路徑替代中國在金融制度鼎新初期,當局擴張國有壟斷金融的產權邊界,成立撐持國企成本性融資的股票市場,通過當局特有的制度偏好“父愛主義〞來維持國有企業(yè)的保存,這不僅使中國底子確立起市場金融制度框架(從數量規(guī)模角度),而且強有力地支撐了經濟產出的不竭增加和整體經濟鼎新的順利進行和社會不變,同時也發(fā)生了國有企業(yè)、國有獨資銀行、處所當局等現(xiàn)有金融制度的既得利益集團,并形成他們對目前金融制度的“不變需求偏好〞和剛性依賴。這種當局主導型的漸進式的強制性制度變遷的必然成果便是金融制度的非均衡,并內生出金融壟斷固化、金融資產質量低下、金融風險擴展、金融體系脆弱和邊際金融效率遞減等副產物,制度變遷陷入一種非效率的閉鎖狀態(tài)。因此,需要從引入新的外生變量和內生變量進入金融核心制度變遷來實施對現(xiàn)有金融制度變遷的路徑替代。一、制度變遷的路徑依賴闡發(fā)框架(一)路徑依賴闡發(fā)路徑依賴,是指具有正反響機制的體系,一旦在外部偶然事件的影響下被系統(tǒng)所采納,便會沿著必然的路徑開展演進,而且很難為其他潛在的甚至更優(yōu)的體系所替代。在諾斯看來,之所以存在制度變遷過程中的路徑及對此路徑的依賴,不僅起因于制度的收益遞增,而且也是因為制度市場的不完全性及其因此而發(fā)生正的交易費用。因此,闡發(fā)制度變遷的路徑依賴就不僅要考察制度的收益遞增問題,還必需闡發(fā)市場布局和正的交易費用對制度變遷的路徑依賴所發(fā)生的影響。諾斯在1990年出書的著作制度、制度變遷與經濟績效主要就是把技術性的自增強機制和交易費用因素結合起來,試圖提供一種用于闡發(fā)持久制度變遷過程的闡發(fā)框架。諾斯指出,在一個不存在制度報答遞增和可競爭性市場的世界里,制度是無關緊要的。制度自增強機制的四個因素是:(1)設計一項制度需要大量的初始設置成本,隨著制度的推行,單元成本和追加成本城市下降,這是制度創(chuàng)新中的規(guī)模經濟。(2)學習效應。適應制度而發(fā)生的組織會抓住制度框架提供的獲利時機,制度變遷的速度是學習速度的函數。(3)協(xié)調效應。一項制度的實施將會發(fā)生一些與此制度相適應的組織和制度,形成新的聯(lián)接體,最終形成統(tǒng)一的,具有互補性的體制。(4)適應性預期。制度框架中正式規(guī)那么確實立將會導致大量的與之相適應并兼容的非正式規(guī)那么的發(fā)生,從面形成對正式規(guī)那么的補充而且延伸到具體的應用,這自然會使人們發(fā)生適應性預期并強化制度本身。總之,制度向量的彼此聯(lián)系網絡會發(fā)生大量的遞增報答,而遞增的報答又使特定制度的軌跡保持下去。新制度經濟學的闡發(fā)說明,只要市場是競爭性的、完全的,制度變遷的軌跡將是有效的。如果市場長短競爭性的、不完全的,信息的反響又是分割的而且交易費用又是顯著的,那么一項無效率的制度將會持續(xù)存在并把經濟增長鎖定在一個低程度陷阱之中,要脫離這一陷阱,必需依靠強大的外力,或從事憲政鼎新,重組整個政治制度。因此,諾斯將路徑依賴分為兩種類型:諾斯路徑依賴I:一旦一種獨特的開展軌跡成立以后,一系列的外在性、組織學習過程、主不雅模型會加強這一軌跡。一種具有適應性的有效制度演進軌跡將允許組織在環(huán)境的不確定性下選擇最大化的目標,允許組織各種試驗,允許組織成立有效的反響機制,識別和消除相對無效的選擇,并庇護組織的產權,從而引致持久經濟增長。諾斯路徑依賴H:一旦在起始階段帶來報答遞增的制度,在市場不完全、組織無效的情況下,阻礙了出產活動的開展,并會發(fā)生一些與現(xiàn)有制度共存共榮的組織和利益集團,那么這些組織和利益集團就不會進一步進行投資,而只會加強現(xiàn)有制度,由此發(fā)生維持現(xiàn)有制度的政治組織,從而使這種無效的制度變遷的軌跡持續(xù)下去。這種制度只會鼓勵分配性努力,而不會鼓勵出產性努力。(二)路徑替代闡發(fā)在社會系統(tǒng)中,要退出次優(yōu)的路徑依賴的變遷路徑,實施路徑替代,其條件取決于形成自我強化機制的各種因素的性質:(1)如果該路徑產出的遞增強化機制來源于初始固定成本和學習效應,那么要發(fā)生路徑替代退出閉鎖狀態(tài)的難度就很大,因為固定資產的專用性導致的漂浮成本很高,以及學習效應中的默認常識不具備信息傳遞性,引致的認知阻力很大;(2)如果自我強化機制來自系統(tǒng)中各種網絡效應、適應性預期等,行為主體那么只要加強信息交流,形成一致性步履,便有利于制度替代?;诋斁中в煤瘮底畲蠡募s束和鼎新成本的遞延化分攤以及初始固定成本和適應性學習效應,中國金融制度變遷的路徑依賴兼具上述兩個特點。因此,鑒于“國家悖論0,‘和鼎新過程中既得利益集團的阻滯,在轉軌經濟中只考慮如何打破舊制度的收益遞增機制,形成新制度的收益遞增機制是遠遠不敷的,還必需重視制度變遷中既得利益集團博弈對制度變遷路徑和績效的影響,并操縱當局效用函數布局的動態(tài)優(yōu)化和鼎新路徑的調整,適當引進制度外變量,從而從內生層面和外生層面對鎖定狀態(tài)的中國金融制度進行路徑替代,實施制度變遷效率的階段性躍升。二、中國金融制度變遷的路徑依賴(一)當局供應主導型金融制度變遷的制度邏輯路徑依賴道理告訴我們“歷史是至關重要的〞,而且制度變遷選擇何種方式,主要受制于一個社會的利益集團之間的權利布局和偏好布局?;貞浿袊?0余年的金融鼎新歷程,無論是國有銀行的鼎新還是源于對國企成本性融資撐持的證券市場的成立,無不是從上而下的當局強制供應行為,這種變遷方式雖然降低了制度變遷的時間成本和摩擦成本,但制度供應和制度需求往往不一致,在很大程度上表示為一種扭曲的博弈均衡,并不必然提高制度變遷的效率。1.中國金融制度變遷的初始稟賦。直接控制下的單一國有銀行體制是中國金融鼎新面對的初始體制稟賦,與這種金融體制稟賦相對應的是國家壟斷的單一金融產權形式。這種國有金融寡頭壟斷條件下的初始布局決定中國金融制度變遷的特殊機理和軌跡,其龐大的初始資產的專用性引致了中國金融制度變遷的路徑依賴,并由于國家悖論條件下的當局效用函數最大化和國有企業(yè)與國有金融的剛性依賴以及國有制度矩陣下彼此依賴的構造所帶來的學習效應、協(xié)作效應和適應性預期的自增強機制而導致目前的金融制度變遷陷入低效率的鎖定狀態(tài)。2.當局效用函數最大化。1978年以來鼎新開放的重要內容是利益分配格局的調整,其最大的變化就是居民收入在整個國民收入分配布局中所占比重越來越大,當局財務收入占國民收入的比重越來越小,金融資源大量分散于民間部分并形成巨額“金融殘剩〞,中國金融完成了“財務主導型〞到“銀行主導型〞的制度變遷,并形成了中國特有的“弱財務,強金融〞的體制布局。于是鼎新后金融資源分散化正好為國家通過擴展國有金融產權邊界、控制金融殘剩來實現(xiàn)當局效用函數最大化提供了制度需求,并以此來彌補伴隨鼎新而呈現(xiàn)的國家財務能力的迅速下降。因此當局作為鞭策金融制度變遷的“第一步履集團〞,在決定金融制度變遷的形式、速度、沖破口和路徑時,既有促進微不雅經濟金融主體效益和整體金融制度效率最大化的動機,更有維護“公共金融產權〞不變、通過金融替代局部財務本能機能、確保國民經濟的不竭增長、獲取政治撐持、鞭策經濟鼎新并實現(xiàn)當局效用函數最大化的動機。因此,當局的偏好和意識形態(tài)剛性以及維護公有制為主體的制度約束,當局會選擇維持現(xiàn)有的金融制度,只做一些增量型的邊際鼎新。3.具有適應性預期和學習效應的既得利益集團。國有企業(yè)和國有銀行產權的同源性與“公共地悲劇〞導致了國有金融體制與國有經濟之間形成了一種剛性依賴,國有銀行對國企的注資(替代財務功能)與救助,形成了國有企業(yè)資金陷阱,并形成制約中國經濟鼎新的不良債權問題,而這一問題的背面那么正是中國當局供應主導型金融制度變遷的內在機理。現(xiàn)有兩個最大的既得利益集團(國有企業(yè)和國有銀行),因其在鼎新進程中形成剛性的體制依賴,維持目前低效的金融體制安排是各利益集團的理性選擇,并通過博弈形成一個“納什均衡〞解。因此,選擇當局供應主導型金融制度變遷是中國鼎新內生的制度邏輯,并由于各利益集團的局部理性而衍生出目前的制度變遷路徑。(二)需求主導型金融制度變遷的弱勢效應在目前的金融制度變遷框架內,各微不雅經濟主體只是當局供應主導性金融制度變遷的被動接受者:1.初始條件下的國有壟斷金融部分覆蓋全社會,而且在鼎新過程中為了控制金融殘剩而不竭擴張其產權邊界,其空間布局極為嚴密,誘致性制度變遷的利益集團沒有現(xiàn)實存在的可能。2.從公有制經濟內部來看,國有企業(yè)和國有銀行都對目前的金融制度表示為一種“不變需求〞的偏好,出格是國有企業(yè)作為現(xiàn)存金融制度的最大利益集團,對國有金融制度形成一種強勢的剛性依賴并由于“公共地悲劇〞的產權根底而得到強化,對國企來說選擇目前的制度是一種理性選擇,因此不會對透致性制度變遷發(fā)生內生需求;而對國有銀行,由于產權模糊所致的收益內在化和成本外部化,使得國有銀行及代辦署理人在獲取制度性租金和壟斷性利潤的同時不成能成為誘致性變遷的主體,因為市場化金融制度的成本內在化的預期不符合國有銀行及代辦署理人的理性預期。3.惟一具有內生性誘致性制度變遷需求的主體便是高速開展的非公有制經濟主體。但是國家對金融機構有著嚴格的進入尺度,因此在國家對中小金融機構制度供應嚴重缺乏的約束條件下,誘致性制度變遷由于供應約束而無法變成現(xiàn)實,中小企業(yè)融資難、中小民營金融機構缺乏便是這一問題的現(xiàn)實寫照。同時在金融制度變遷過程中由于處所當局介入使得金融制度變遷演進成三元博弈(中央當局、處所當局、企業(yè)),由于處所當局特殊的效用函數(處所財務收入最大化和租金最大化),于是處所當局與企業(yè)合謀,增強了企業(yè)群體的談判能力,使得當局供應主導型制度變遷演化為中間擴散型道路,含有了某些誘致性制度變遷的因素。但由于類似于“國家悖論〞的“處所當局悖論〞,使得像城市商業(yè)銀行等中小金融機構逐漸“31農中建化〞而體制復歸,表達了中國金融制度變遷路徑依賴的強大向心力。三、中國金融制度演化趨勢:內生性和外生性路徑替代路徑依賴決不是歷史決定論,只要通過相關外生變量和內生變量替代,實施動態(tài)的制度變遷,就能退出鎖定的低效路徑。(一)鼎新進程中當局效用函數布局變遷與動態(tài)優(yōu)化低貨幣化的初始狀態(tài)使得當局擴張金融產權邊界的收益在鼎新初期遞增,但國有企業(yè)資金陷阱導致的大量不良債務在進入20世紀90年代后迅速抵消了國家由于金融產權邊界擴張所帶來的收益,并誘致巨大的潛在金融風險。同時,國有金融規(guī)模的擴張導致委托代辦署理成本劇增。有關研究說明,在1979至1991年,國家控制金融的總收益一直大于成本,而從1992年開始,國家控制金融的成本迅速上升,1995至1996年控制金融的凈成本高達16570.92億元,其制度變遷的帕累托改良的余地越來越有限,而且金融布局與經濟布局非對稱性因非國有金融制度供應嚴重滯后而更加凸現(xiàn)。由當局效用函數租金最大化導向發(fā)生的非均衡制度供應已經嚴重約束經濟的開展,金融二元主義已經從階段性制度相容走向階段性制度相悖,金融資源配置效率陷入低效鎖定狀態(tài)。因此,國家需要在控制金融資源的收益和控制成本之間進行權衡,尋求兩個變量的均衡點,這就意味著,國家對金融資源的控制和使用具有了效用邊界與內在約束機制。當局強制性制度變遷引致的大量不良債權和“圈錢東西〞的成本市場,其金融風險通過國企+國有銀行、股票市場當局(財務)傳導鏈條儲蓄積累和倒逼,當局通過成本收益比擬,其當局效用函數必然向界定產權提供有效率的制度體系傾斜。于是當局效用函數發(fā)生布局性動態(tài)優(yōu)化:“直接控制金融以獲取租金最大化〞在鼎新之初符合國家效用最大化的追求,它可以促使國家擴展壟斷性金融安排以獲取貨幣化收益和最大限度的策動不竭分散的金融殘剩用于在不發(fā)生嚴重通貨膨脹的情況下支付巨額的鼎新成本和補助國有經濟。隨著經濟開展和鼎新的深入,“追求壟斷的國有金融產權形式及其擴展〞將逐漸退居次要位置直至退出,而“金融產權效率和資源配置效率〞的權重將趨于上升,國家通過提供高效的資源配置效率和節(jié)約交易成本的金融制度來獲取間接收益。因此在國有金融體制鼎新方面,國家效用函數各變量的偏好秩序是變更的,其效用函數布局變遷具有明顯的兩階段特性(租金偏好+效率偏好)。同時,由于當局意識形態(tài)彈性化(對非國有經濟的認識加深)、鼎新經驗和相關社會常識的擴展以及其他經濟制度的變遷(非國有經濟的壯大)等因素都將加速當局效用函數布局的動態(tài)優(yōu)化和金融制度選擇調集的擴展,于是中央當局逐漸演變成市場需求型金融制度變遷的內生變量。(二)核心制度變化制度布局由核心制度和次級制度耦合而成。基于鼎新成本的考慮,漸進制度變遷一般采納從次級制度向核心制度逼近的鼎新路徑。中國金融制度變遷也采納了如此漸進式的鼎新邏輯,從增量人手,并以此帶動存量鼎新。但是就目前來看,從體制外圍人手進行遲緩制度變遷所發(f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公司物業(yè)托管合同范本
- 2025年度農村金融小額貸款合同模板(二零二五版)
- 國有企業(yè)產權無償劃轉合同范本
- 農戶轉讓農用機械合同范本
- 2025年度生態(tài)農業(yè)園工程合同終止及環(huán)境恢復協(xié)議
- 有限公司股權轉讓合同范本
- 商鋪轉租租賃合同范本
- pvc管供銷合同范本
- 商業(yè)攝影制作服務合同范本
- 出境領隊合同范本
- 呼吸科護理管理制度
- TCI 331-2024 工業(yè)污染源產排污核算系數制定通則
- 浙江省(面試)公務員考試試題及答案指導(2025年)
- 設備拆裝施工方案
- 注冊安全工程師《安全生產管理知識》科目知識要點
- 《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知識競賽試題庫55題(含答案)
- 小學百科知識競賽題庫200道及答案(完整版)
- JJ∕G(交通) 201-2024公路橋梁支座壓剪試驗機
- 2019-2020學年七年級(上)期末數學試卷2附解析
- 電話接聽技巧與服務質量提升方案三篇
- 德國職業(yè)學校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研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