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葉部蟲害課件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68325cfdf5aa82416962b8dc9ee061b/768325cfdf5aa82416962b8dc9ee061b1.gif)
![第一章-葉部蟲害課件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68325cfdf5aa82416962b8dc9ee061b/768325cfdf5aa82416962b8dc9ee061b2.gif)
![第一章-葉部蟲害課件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68325cfdf5aa82416962b8dc9ee061b/768325cfdf5aa82416962b8dc9ee061b3.gif)
![第一章-葉部蟲害課件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68325cfdf5aa82416962b8dc9ee061b/768325cfdf5aa82416962b8dc9ee061b4.gif)
![第一章-葉部蟲害課件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68325cfdf5aa82416962b8dc9ee061b/768325cfdf5aa82416962b8dc9ee061b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園林植物葉部蟲害
食葉害蟲主要包括:鱗翅目:蛾類(蓑蛾
、刺蛾、斑蛾、尺蛾、枯葉蛾、舟蛾、燈蛾、夜蛾、毒蛾)、蝶類鞘翅目:葉甲、金龜子膜翅目:葉蜂
一、蛾類(一)蓑蛾Psychidae;bagwormmoths
鱗翅目蓑蛾科。全世界已知約800種,中國記錄20余種。蓑蛾成蟲小形的翅展約為8毫米,大形的翅展可達50毫米。雄蛾復眼小。無單眼??谄魍嘶?。翅發(fā)達,翅面有鱗片或只有鱗毛,呈半透明狀,翅斑紋簡單,色暗而不顯。
幼蟲肥大,胸足和臀足發(fā)達,腹足退化呈跖狀吸盤。幼蟲吐絲造成各種形狀蓑囊,囊上粘附斷枝、殘葉、土粒等。幼蟲棲息囊中,行動時伸出頭、胸,負囊移動,因而有結草蟲、結葦蟲、木螺、蓑衣丈人、避債蟲、皮蟲、背包蟲、袋蟲等象形的俗稱。
蓑蛾一年發(fā)生的代數(shù)因種類而異多以幼蟲和卵越冬幼蟲群集蓑囊表面,吐絲下垂,隨風飄散,在葉面、樹枝上吐絲造囊,藏于其中老熟幼蟲將囊用絲固定懸掛在植物上,在囊內化蛹。雄蛾羽化后,從囊下端飛出雌蛾羽化后仍棲息在囊內,伸出頭、胸部等待雄蛾飛來交尾。雌蛾產(chǎn)卵在囊內或將受精卵留在腹中大蓑蛾
蓑蛾食性很廣,如黛蓑蛾可為害柑橘、荔枝、香蕉、龍眼、板栗、咖啡、木棉、枇杷、杧果、樟、相思、黃檀等40余科70多種植物。幼蟲除取食植物葉片和嫩枝梢外,還為害植物的花蕾、花、幼果和果。[防治方法](1)發(fā)現(xiàn)蟲囊及時摘除,集中燒毀。(2)注意保護寄生蜂等天敵昆蟲。(3)掌握在幼蟲低齡盛期噴灑90%晶體敵百蟲800—1000倍液或80%敵敵畏乳油1200倍液、50%殺螟松乳油1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90%巴丹可濕性粉劑12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4000倍液。(4)提倡噴灑每8含1億活孢子的殺螟桿菌或青蟲菌進行生物防治。(二)斑蛾類1梨星毛蟲Illiberis
pruni
Dyar
又名餃子蟲、梨葉斑蛾等,幼蟲將單片葉以主脈對包,綴成餃子狀,幼蟲在其中。老熟幼蟲體長2cm,淡黃色,紡錘形。各節(jié)背面有黑斑一對,每一體節(jié)有6個星狀毛叢,故名星毛蟲。
1年發(fā)生1代,個別2代,以2-3年齡幼蟲在樹干裂縫及粗老翹皮下、土塊縫隙中等處越冬。4月上旬梨樹發(fā)芽時,幼蟲出蟄,咬食花蕾、嫩葉,展葉后將葉綴合成餃子狀,在其中啃食葉肉,幼蟲6月上中旬羽化,產(chǎn)卵葉背。7月開始越冬。梨星毛蟲防治措施(l)到樹皮消滅越冬幼蟲,刮根莖處的粗皮(2)摘葉殺死幼蟲(3)花芽開綻吐蕾期噴藥防治,以殺死越冬幼蟲??蓢姕鐠呃⒐Ψ蚓挣?、速滅殺丁、溴氰菊酯的2000倍液和敵敵畏、敵百蟲、辛硫磷等的1000倍液。開花前連噴兩次,一般可控制為害(4)成蟲盛發(fā)期和第1代幼蟲在葉片上為害期各噴一次滅掃利、速滅殺丁、功夫菊酯或溴氰菊酯2000倍液效果很好。如連續(xù)的大面積防治可以實現(xiàn)區(qū)域性消滅2、朱紅毛斑蛾Phauda
flammansWalker別名:榕樹斑蛾、火紅斑蛾
科屬:鱗翅目,斑蛾科
分布與為害:布于廣東、云南等省。為害榕樹、高山榕、氣達榕、花葉橡膠榕、印度橡膠榕、青果榕、美麗枕果榕、菩提榕等榕屬花木。以幼蟲食葉為害,大發(fā)生時,可把樹木葉片吃光,嚴重影響城市景觀。
形態(tài)特征:成蟲體長13~13.5毫米。頭、胸紅色,腹部黑色,兩側有紅色的長毛。翅紅色,臀區(qū)有1片大的深藍色斑。卵扁橢圓形,長1.4~1.6毫米,淺黃色。老熟幼蟲體長17~19毫米,頭小,常隱藏在前胸下。體背面赤褐色,兩側淺黃色,氣門上線和基線白色;每體節(jié)有4個白色毛突,每個毛突著生1根棕色毛。幼蟲體上能分泌出一種粘液而使其體表粘稠。蛹紡錘形,長11~12毫米,腹部背面黑褐色,其余均為淡黃色。繭扁橢圓形,長16~18毫米。(三)刺蛾類1、黃刺蛾
Cnidocampa
flavescens(Walker)形態(tài)特征:成蟲雌蛾體長15-17mm,翅展35-39mm;雄蛾體長13—15mm,翅展30-32mm。體橙黃色。前翅黃褐色,自頂角有1條細斜線伸向中室,斜線內方為黃色,外方為褐色;在褐色部分有1條深褐色細線自項角伸至后緣中部,中室部分有1個黃褐色圓點。后翅灰黃色。卵扁橢圓形,一端略尖,長1.4-1.5mm,寬0.9mm,淡黃色,卵膜上有龜狀刻紋。幼蟲老熟幼蟲體長19—25mm,體粗大。頭部黃褐色,隱藏于前胸下。胸部黃綠色,體自第二節(jié)起,各節(jié)背線兩側有1對技刺,以第三、四、十節(jié)的為大,技刺上長有黑色刺毛;體背有紫褐色大斑紋,前后寬大,一中部狹細成啞鈴形,末節(jié)背面有4個褐色小斑;體兩側各有9個枝刺,體例中部有2條藍色縱紋,氣門上線淡青色,氣門下線淡黃色。蛹橢圓形,粗大。體長13—15mm。淡黃褐色,頭、胸部背面黃色,腹部各節(jié)背面有褐色背板。繭橢圓形,質堅硬,黑褐色,有灰白色不規(guī)則縱條紋,極似雀卵。生物學特性:遼寧、陜西1年發(fā)生1代,北京、安徽、四川1年2代。合肥地區(qū)黃刺蛾幼蟲于10月在樹干和枝柳處結繭過冬。翌年5月中旬開始化蛹,下旬始見成蟲。5月下旬至6月為第一代卵期,6—7月為幼蟲期,6月下旬至8月中旬為婉期,7月下旬至8月為成蟲期;第二代幼蟲8月上旬發(fā)生,10月份結繭越冬。成蟲羽化多在傍晚,以17-22時為盛。成蟲夜間活動,趨光性不強。雌蛾產(chǎn)卵多在葉背,卵做產(chǎn)或數(shù)粒在一起。每雌產(chǎn)卵49—67粒,成蟲壽命4-7天。幼蟲多在白天孵化。初孵幼蟲先食卵殼,然后取食葉下表皮和葉肉,剝下上表皮,形成圓形透明小班,隔1日后小班連接成塊。4齡時取食葉片形成孔洞;5、6齡幼蟲能將全葉吃光僅留葉脈。幼由食性雜,各地喜食的林木、果樹種類不一:江蘇太湖地區(qū),以危害楓楊、樸樹為主;在哈爾濱則以蘋果為主;在青島以蘋果、梨、桃為主;江西中部以挑為主;在安徽碭山果區(qū)以蘋果為主,懷遠以石榴為主,合肥第一代黃刺蛾幼蟲多危害楓楊、核桃;第二代幼蟲多危害梨和標類葉片。幼蟲共7齡。第一代各齡幼蟲發(fā)生所需回數(shù)分別是:1—2天,2-3天,2-3天,2-3天,4-5天,5-7天,6一8天;共22-33天。幼蟲老熟后在樹枝上吐絲作繭。繭開始時透明,可見幼蟲活動情況,后凝成硬英。英初為灰白色,不久變褐色,并露出白色縱紋。結繭的位置:在高大樹木上多在樹枝分叉處,苗木上則結于樹干上。一年2代的第一代幼蟲結的英小而薄,第二代繭大而厚。第一代幼蟲也可在葉炳和葉片主脈上結繭。天敵上海青蜂、刺峨廣肩小蜂、一種姬蜂CmptuSSp.、螳螂、核型多角體病毒。黃刺蛾幼蟲繭成蟲防治方法1.人工防治(1)處理幼蟲多種刺蛾幼齡幼蟲多群集取食,被害葉顯現(xiàn)白色或半透明斑塊等,甚易發(fā)現(xiàn)。及時摘除帶蟲枝、葉,加以處理,效果明顯。不少刺蛾的老熟幼蟲常沿樹干下行至于基或地面結繭,可采取樹干綁草等方法及時予以清除。(2)清除越冬蟲繭2.燈光誘殺大部分刺蛾具趨光性,可在成蟲羽化期于19-21時用燈光誘殺。3.化學防治幼齡幼蟲對藥劑敏感,一般觸殺劑均可奏效。4.生物防治刺蛾的寄生性天敵較多,例如已發(fā)現(xiàn)黃刺蛾的寄生性天敵有刺蛾紫姬蜂、刺蛾廣肩小蜂、上海青峰、爪哇刺蛾姬蜂、健壯刺蛾寄蠅和一種絨英蜂(學名待查)??v帶球須刺蛾,麗綠刺蛾,黃緣級刺蛾卵的天敵有赤眼蜂,刺蛾幼蟲的天敵有白僵菌、青蟲菌、枝型多角體病毒,均應注意保護利用。上海青蜂是黃刺蛾常見天敵,江蘇清江市苗圃,應用刺蛾繭保護器將采下的蟲繭放入其中,使羽化后青蜂飛出。如是使刺峨的被寄生率第一年達26%,第二年達64%,第三年達96%。2、扁刺蛾扁刺蛾又名黑點刺蛾,幼蟲俗稱洋辣子。屬鱗翅目,刺蛾科。分布:東北、華北、以及陜西等地區(qū)均有發(fā)生。為害:蘋果、梨、桃、李、杏、柑桔、櫻桃、棗等多種果樹;還有梧桐、油桐、楓楊、白楊、銀杏等多種林木。癥狀:以幼蟲取食葉片,幼齡時僅在葉面食去葉肉,殘留下表皮,則全葉食盡。形態(tài)特征:成蟲:雌蛾體長13~18毫米,體暗灰褐色,腹面及足色較深,后翅暗灰褐色。卵:扁平光滑,橢圓形,初為淡黃綠色,孵化前呈灰褐色。幼蟲:老熟幼蟲長21~26毫米,體扁,背部稍隆起,形似龜背。全體綠色或黃綠色,背線白色。蛹:體長10~15毫米,近橢圓形。初為乳白色,后漸變黃。繭橢圓形,暗褐色,似鳥蛋。防治方法1.人工防治:利用幼蟲下樹在土中結繭越冬,并對土壤質地有選擇的習性,在春季組織人力挖繭。2.藥劑防治:防治關鍵時期是幼蟲發(fā)生初期。常用藥劑有25%滅脲三號膠懸劑500~1000倍液或青蟲菌800倍液。(四)舟蛾類1、楊扇舟蛾
Clostera
anachoreta
鱗翅目(Lepidoptera)舟蛾科(Notodontidae)昆蟲。又名楊天社蛾、白楊天社蛾等。幼蟲取食楊樹和柳樹等多種樹木,在廣東海南島也為害紅花天料木,常將樹葉全部吃光,嚴重影響樹木生長。形態(tài)成蟲體長12~20毫米,翅展61~41毫米;前翅褐灰色,頂角有一暗褐色扇形斑,向內伸至中室橫脈,向后伸至第一肘脈。橫線銀灰色;基線在中室下緣斷裂錯位;外線通過扇形斑的一段呈斜伸的雙齒形,外側有3~4個黃褐色帶銹紅色斑點,扇形斑下近臀角處有一明顯的黑色斑點。卵扁圓形,直徑為1毫米,初產(chǎn)時綠色,漸變?yōu)槌赛S色至紫紅色,近孵化時灰黑色,常數(shù)十至數(shù)百粒平鋪于葉片上。幼蟲頭黑色,體灰赭色,背面淡黃綠色,密被灰黃色長毛,背線、氣門上線,氣門線暗褐色,每節(jié)兩側各有4個赭色小毛瘤;第1、8腹節(jié)中央有一較大的棗紅色瘤,基部邊緣黑色,兩側各有一白點(見圖)。楊扇舟蛾
防治方法1.林業(yè)措施(1)加強竹林經(jīng)營管理(2)幼林撫育時,修技強度不宜過大。
2.人工防治(1)摘卵塊(2)iF捉幼蟲于4月下旬至5月上旬剪枝處理。擊或震落輸掌舟蛾、圓黃掌舟蛾幼蟲集中殺死。楊樹落葉后技問蟲苞清晰可見,及時清除蟲苞可以殺死大量的幼蟲。(3)采蛹(4)撲打成蟲3.燈光誘殺
7月上旬至7月下旬櫟粉舟蛾、圓黃掌舟蛾、新二尾舟蛾、楊二尾舟蛾、分月扇舟蛾、柳扇舟峨成蟲都可用光誘殺。
4.生物防治(1)保護招引益鳥,例如杜鵑、白頭翁、黃鶴大量捕食株蠶舟蛾幼蟲。(2)白僵菌粉炮可用于防治新二尾舟蛾、楊扇舟峨;(3)應用蘇云金桿菌0.5-1億孢子/ml可毒殺標蠶舟蛾;青蟲菌1-2億/ml可毒殺黃二星舟蛾及楊扇舟蛾。(4)應用舟蛾赤眼蜂可防治楊小舟蛾。5.化學防治(l)90%敵百蟲晶體3000倍液對龍眼蟻舟蛾,2000倍液對黃二星舟蛾、株蠶舟蛾,1000—1200倍液對圓黃掌舟蛾,1000倍液對楊小舟蛾、楊扇舟蛾、楊分月扇丹絨、楊雙尾舟蛾、楊新二尾舟蛾、榆掌舟蛾幼蟲有顯著效果。應用2.5%敵百蟲粉劑竹林冠噴粉可防治竹籬舟蛾及其它下地入土的幼蟲。(2)80%敵敵畏乳油2000倍液對竹樓舟蛾、竹蓖舟蛾,1000-1500倍液對黃二星舟蛾、楊扇舟蛾,1000-1200倍液對圓黃掌舟蛾,1000倍液對楊二尾舟蛾幼蟲效果好。敵敵縣插管煙霧劑,可用于防治竹樓舟蛾、竹笛舟蛾,用量15kg/ha。(3)50%馬拉硫磷乳油規(guī)皿倍液對抹粉舟蛾,1000倍液對圓黃掌舟蛾、楊扇舟蛾、槐羽舟蛾有顯著效果。(4)25%辛硫磷乳油2000倍液對龍眼蟻舟蛾、槐羽舟蛾,1000倍液對柳扇舟蛾、分月扇舟蛾有效。(5)25%亞胺硫磷乳油3000倍液防治標粉舟蛾l-4齡幼蟲,對2-3齡柞蠶無不良影響。(6)25%乙酸甲胺磷乳油2000倍液可防治竹樓舟蛾、棟粉舟蛾。(7)50%殺螟松乳油2000倍液對株蠶舟蛾,1500—2000倍液對龍眼蟻舟蛾,1000倍液對柳扇舟蛾、槐羽舟蛾、圓黃掌舟蛾效果良好。(8)應用25%西維因可濕性粉200倍液早春對滇楊等帶蟲巢枝條噴霧,可以毒殺柳扇舟蛾,有效期至少10天以上。(9)10%氯氟菊酯乳油mm倍液對分月扇舟蛾;2.5%澳氰菊酯乳油2500-3000倍液對槐羽舟蛾、分月扇舟蛾有效(10)20%滅幼脲1號膠懸劑10000倍液對槐羽舟蛾可獲滿意效果。(五)毒蛾類1、舞毒蛾學名Lymantria
dispar(Linnaeus)鱗翅目,毒蛾科。別名柿毛蟲、秋千毛蟲等。分布在全國各蠶區(qū)。
寄主桑、棟類、蘋果、梨、桃、杏、核桃、柿子、栗、榆、楊等500多種植物。
為害特點2齡幼蟲分散為害,白天潛藏在樹皮縫、枝杈、引棵枝內、樹下雜草及石塊下,傍晚上樹為害。幼蟲蠶食葉片,嚴重時整樹葉片被吃光。
形態(tài)特征成蟲雌雄異型,雄體長18—20mm,翅展45—47mm,暗褐色。頭黃褐色,觸角羽狀褐色,干背側灰白色。前翅外緣色深呈帶狀,余部微帶灰白,翅面上有4—5條深褐色波狀橫線;中室中央有l(wèi)黑褐圓斑,中室端橫脈上有4黑褐“<”形斑紋,外緣脈間有7—8個黑點。后翅色較淡,外緣色較濃成帶狀,橫脈紋色暗。雌體長25—28mm,翅展70一75mm,污白微黃色。觸角黑色短羽狀,前翅上的橫線與斑紋同雄相似,為暗褐色;后翅近外緣有1條褐色波狀橫線;外緣脈間有7個暗褐色
舞毒蛾
成蟲
蛹
幼蟲分布與生活習性舞毒蛾在中國分布廣泛;歐洲,非洲,亞洲的日本、朝鮮等國也有。年發(fā)生1代,以幼蟲在卵內越冬,5~7月為幼蟲為害期。初齡幼蟲在嫩葉上取食;2齡以后,大多數(shù)幼蟲白天遷移至樹干裂縫、樹洞或石塊下等處棲息,晚間上樹取食;末齡幼蟲食量最大。1條幼蟲一生可取食近1平方米的樹葉。雄幼蟲通常5齡后老熟;雌幼蟲6齡老熟,有時還能多脫一次皮。6月中旬老熟幼蟲開始以少量絲固定于枝葉間、樹干裂縫、樹洞里或石塊下化蛹,蛹期10~18天。7月上旬成蟲開始羽化產(chǎn)卵,產(chǎn)卵場所和化蛹場所大體相同。雄蟲十分活躍,白天常在林間成群飛舞,飛行姿態(tài)頗似蝶類,舞毒蛾即以此得名。雌蟲只在夜間飛翔,但美洲產(chǎn)雌蛾不能飛翔。兩性均有一定趨光性,雌蟲的上燈量較雄蟲略多。雌性引誘現(xiàn)象顯著。舞毒蛾的大發(fā)生與林分狀況及氣候、天敵,特別是寄主植物的營養(yǎng)狀況密切相關,并表現(xiàn)出一定的周期性,通常在郁閉度低(0.2~0.5)的單層林發(fā)生頻繁而嚴重,郁閉度大的復層林則較少大發(fā)生。天敵種類甚多,中國主要有舞毒蛾核型多角體病毒和梳脛飾腹寄蠅毒蛾蜉寄蠅及絨繭蜂等。防治方法可于秋冬時節(jié)或早春刮除卵塊,并集中燒毀;或用黑光燈于成蟲活動期進行誘殺。當樹葉可能嚴重被害時,可用殺蟲劑在幼蟲4齡前進行噴灑:在幼蟲1~3齡時,噴灑舞毒蛾核型多角體病毒或蘇云金桿菌制劑;也可用高濃度的觸殺劑噴涂于樹干上毒殺幼蟲。美國已人工合成順7、8-環(huán)氧-2-甲基十八烷舞毒蛾性引誘物。2、烏桕毒蛾Euproctis
bipunctapex
Hampsen
鱗翅目、毒蛾科
1年2代,以3—5齡幼蟲越冬。成蟲羽化多在17—20時,白天不活動,多靜伏于隱蔽處的闊葉樹上或灌木叢中,晚間活動,有趨光性,飛翔力相當強。交配后即產(chǎn)卵,卵一般產(chǎn)在烏桕、油桐、桑樹葉背。初孵幼蟲群集卵塊周圍,取食卵殼,而后取食桕葉。幼蟲自孵化至老熟均具群集性,1—3齡幼蟲多棲于葉背排成圓形或橢圓形,從葉中央向葉緣取食。3齡前只取食葉肉,3齡后食害全葉。幼蟲在熱天有隱蔽習性。越冬幼蟲于翌春3月底4月初,桕樹發(fā)芽抽葉時上樹危害,先食幼芽、嫩皮,而后取食已抽出的嫩葉。寄主:烏桕Sapium
Sebiferum
poxk,危害樹葉、芽、嫩枝、果。一年發(fā)生二代,第一代幼蟲在6~7月發(fā)生,第二代幼蟲在9~10月間發(fā)生,11月間幼蟲開始越冬,次年5月化蛹,蛹期第一代6~7天,第二代13~16天。成蟲壽命3~7天,白天息于葉間或雜草中,夜間活動,有趨光性。幼蟲有假死性,遇震動后即吐絲下垂,老熟幼蟲從樹干向下爬,在草叢石礫堆中吐絲結繭化蛹。每一雌蛾產(chǎn)卵約100粒左右,卵期15天。幼蟲共有10齡,第一代約48至58天,第二代需85天以上(越冬)。
幼蟲有群集性,可以用二塊木板相互擊壓死幼蟲。同時展動后有假死性,可震動樹干,令其吐絲下垂以殺死。因成蟲有趨光性,于夜間可用黑光螢光燈,其波長為365納米,是一種藍色的紫外光線,以誘殺之。幼蟲發(fā)生期,圈可用90%敵百蟲加水1000倍,或20%殺滅菊酯加水4000~5000倍,每隔5天噴1次連續(xù)2~3次,效果更佳。
(六)夜蛾類1、銀紋夜蛾Argyrogramma
agnata(Staudinger)
鱗翅目,夜蛾科
別名黑點銀紋夜蛾、豆銀紋夜蛾、菜步曲、豆尺蠖、大豆造橋蟲、豆青蟲等。寄主
油菜、甘藍、花椰菜、白菜、蘿卜等十字花科蔬菜,豆類作物,葛芭、茄子等。
為害特點幼蟲食葉,將菜葉吃成孔洞或缺刻,并排泄糞便污染菜株。
形態(tài)特征成蟲體長12—17mm,翅展32mm,體灰褐色。前翅深褐色,具2條銀色橫紋,翅中有一顯著的U形銀紋和一個近三角形銀斑;后翅暗褐色,有金屬光澤。卵半球形,長約0.5mm,白色至淡黃綠色,表面具網(wǎng)紋。末齡幼蟲體長約30mm,淡綠色,蟲體前端較細,后端較粗。頭部綠色,兩側有黑斑;胸足及腹足皆綠色,第1、2對腹足退化,行走時體背拱曲。體背有縱行的白色細線6條位于背中線兩側,體側具白色縱紋。蛹長約18mm,初期背面褐色,腹面綠色,末期整體黑褐色。繭薄。銀紋夜蛾
成蟲卵、蛹、幼蟲防治方法在噴灑藥劑防治菜青蟲、菜娥時可兼治此蟲,提倡施用每g含100億以上孢子的青蟲菌粉劑1500倍液。此外,可選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500倍液或5%抑太保乳油2000倍液,于低齡期噴灑,隔20天1次,防治1次或2次。
2、斜紋夜蛾[Prodenialitura
Fabr.]
斜紋夜娥在國內各地都有發(fā)生,是一種暴食性害蟲,是一種雜食性害蟲,在蔬菜中對白菜、甘藍、芥菜、馬鈴薯、茄子、番茄、辣椒、南瓜、絲瓜、冬瓜以及藜科、百合科等多種作物都能進行為害。在分類中屬于鱗翅目夜蛾科。它主要以幼蟲為害全株、小齡時群集葉背啃食。3齡后分散為害葉片、嫩莖、老齡幼蟲可蛀食果實。其食性既雜又危害各器官,老齡時形成暴食,是一種危害性很大的害蟲。
形態(tài)特征
成蟲體長14-20毫米左右,翅展35-46毫米,體暗褐色,胸部背面有白色叢毛,前翅灰褐色,花紋多,內橫線和外橫線白色、呈波浪狀、中間有明顯的白色斜闊帶紋,所以稱斜紋夜蛾。
卵扁平的半球狀,初產(chǎn)黃白色,后變?yōu)榘祷疑?,塊狀粘合在一起,上覆黃褐色絨毛。
幼蟲體長33-50毫米,頭部黑褐色,胸部多變,從土黃色到黑綠色都有,體表散生小白點,冬節(jié)有近似三角形的半月黑斑一對。
蛹長15-20毫米,圓筒形,紅褐色,尾部有一對短刺。斜紋夜蛾【形態(tài)及習性】斜紋夜蛾成蟲斑紋最大特點是在兩條波浪狀紋中間有3條斜伸的明顯白帶,故名斜紋夜蛾。幼蟲一般6齡,老熟幼蟲體長近50毫米,頭黑褐色,體色則多變,一般為暗褐色,也有呈土黃、褐綠至黑褐色的,背線呈橙黃色,在亞背線內側各節(jié)有一近半月形或似三角形的黑斑。該蟲年發(fā)生4代(華北)~9代(廣東),一般以老熟幼蟲或蛹在田基邊雜草中越冬,廣州地區(qū)無真正越冬現(xiàn)象。在長江流域以北的地區(qū),該蟲冬季易被凍死,越冬問題尚未定論,推測當?shù)叵x源可能從南方遷飛過去。長江流域多在7~8月大發(fā)生,黃河流域則多在8~9月大發(fā)生。成蟲夜出活動,飛翔力較強,具趨光性和趨化性,對糖醋酒等發(fā)酵物尤為敏感。卵多產(chǎn)于葉背的葉脈分叉處,以茂密、濃綠的作物產(chǎn)卵較多,堆產(chǎn),卵塊常覆有鱗毛而易被發(fā)現(xiàn)。初孵幼蟲具有群集危害習性,3齡以后則開始分散,老齡幼蟲有晝伏性和假死性,白天多潛伏在土縫處,傍晚爬出取食,遇驚就會落地蜷縮作假死狀。當食料不足或不當時,幼蟲可成群遷移至附近田塊危害,故又有“行軍蟲”的俗稱。斜紋夜蛾發(fā)育適溫為29~30℃,一般高溫年份和季節(jié)有利其發(fā)育、繁殖,低溫則易引致蟲蛹大量死亡。該蟲食性雖雜,但食料情況,包括不同的寄主,甚至同一寄主不同發(fā)育階段或器官,以及食料的豐缺,對其生育繁殖都有明顯的影響。間種、復種指數(shù)高或過度密植的田塊有利其發(fā)生。天敵有寄生幼蟲的小繭蜂和多角體病毒等。防治方法(1)人工摘除卵塊。在各代盛卵期勤檢查,一旦發(fā)現(xiàn)卵塊和新篩網(wǎng)狀被害葉,即摘除并銷毀。(2)誘殺成蟲。利用成蟲趨光性和趨化性,可用黑光燈、糖醋液(糖:酒:醋:水=6:1:3:10)、甘薯或豆餅發(fā)酵液誘成蟲,糖醋液中可加少許敵百蟲。(3)藥劑防治。必須強調在幼蟲低齡期用藥,撲滅在暴食期之前。由于幼蟲白天不出來活動,故噴藥宜在傍晚進行。常用藥劑有:90%晶體敵百蟲或50%敵敵畏乳油800~1000倍液;50%馬拉硫磷乳油500~800倍液或50%辛硫磷1000倍液;20%殺滅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20%滅幼脲I號或III號制劑500~1000倍液,5%抑太?;?%農(nóng)夢特、5%卡死克乳油2000倍液。使用農(nóng)藥防治必須嚴格執(zhí)行國家規(guī)定的農(nóng)藥使用《安全間隔期》。(七)尺蛾類1、國槐尺蛾
Semiothisa
cinereariaBremeretGrey
1年發(fā)生3至4代,第一代成蟲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一代幼蟲發(fā)生期預測在5月上旬,一代幼蟲危害盛期預測在5月下旬、二代、三代預測在7月中旬及8月下旬至9月上旬。以蛹在樹木周圍松土中越冬,幼蟲及成蟲蠶食樹木葉片,使葉片造成缺刻,嚴重時,整棵樹葉片幾乎全被吃光。
形態(tài)特征成蟲:雄蟲體長14-17mm,翅展30-43mm。雌蟲體長12-15mm,翅展30-45mm。體灰黃褐色,雌雄相似。觸角絲狀,長度約為前翅的2/3。復眼圓形,其上有黑褐色斑點??谄靼l(fā)達,下唇須長卵形,突出于頭部。前翅亞基線及中線濃褐色,在靠近前緣處均向外緣急彎成一銳角;亞外緣線黑褐色,由緊密排列的三列黑褐色長形塊斑組成,在M1、M3間消失,在前緣處成單一褐色三角形斑塊,在其外側近頂角處有一長方形褐色斑塊。頂角黃褐色,其下方有一深色的三角形斑紋。后翅亞基線不明顯;中線及亞外緣線均呈弧狀,濃褐色,展翅時與前翅的中線和亞外緣線相接,構成一完整的曲線。中室外緣有一黑色斑點。外緣呈明顯的鋸齒狀缺刻。足色與體色相同,但其上雜有黑色斑點。前足脛節(jié)短小,長度約為腿節(jié)的1/2,無距,內側有明顯長毛;中足脛節(jié)與腿節(jié)長度相等,具二端距,外側端距為內側端距長度的1/2;后足脛節(jié)則比腿節(jié)長1/3,除端距外,脛節(jié)前端1/3處具距二枚,外側者亦比內側短小。雄蟲后足脛節(jié)最寬處較腿節(jié)大1.5倍,其基部與腿節(jié)約等;雌蟲后足脛節(jié)最寬處與腿節(jié)約等,但其基部顯著小于腿節(jié)。
卵
鈍橢圓形,長0.85-0.67mm,寬0.42-0.48mm,一端較平截。初產(chǎn)時綠色,后漸變?yōu)榘导t色以至灰黑色。卵殼透明,白色,密布蜂窩狀小凹陷。
幼蟲
初孵時黃褐色;取食后為綠色,2-5齡幼蟲均為綠色。部分個體各體節(jié)前側兩面有黑褐色的條狀或圓形的斑塊。老熟幼蟲20-40mm,體背變?yōu)樽霞t色。
蛹
雄蛹體長16.3-5.6mm;雌蛹體長16.5-5.8mm。初期為粉綠色,漸變?yōu)樽仙?。臀棘具鉤刺兩枚,其長度約為臀棘全長的1/2弱,雄蛹兩鉤刺平行,雌蛹兩鉤刺向外呈分叉狀。生物學特性河南省1年發(fā)生3代,以蛹在土內越冬。在來年4月中旬羽化。第1代幼蟲始見于5月中旬。各代幼蟲為害盛期分別為5月下旬、7月中旬及8月下旬至9月上旬。各代化蛹盛期分別為5月下旬至6月,7月中、下旬及8月下旬至9月上旬。10月上旬仍有少量幼蟲入土化蛹越冬。
卵散產(chǎn)于葉片,葉柄和小枝上,以樹冠南面最多,產(chǎn)卵活動多在每日的19:00至零時之間,幼蟲孵化多在19-21時之間,同一雌蛾所產(chǎn)的卵孵化整齊,孵化率在90%以上。卵最初為綠色,承受著胚胎的發(fā)育而漸變?yōu)榘导t色,雜有灰白色的斑紋,最后變?yōu)榛野咨?,圍繞卵殼的周邊,可清晰地看到一條黑色的斑紋,卵的中部明顯陷。這種卵即可于當日或次日黃昏時孵化。孵化也大多位于卵較平截一端的側面,孔口不整齊,其大小等于卵較平截一端的全寬。經(jīng)測定,卵的發(fā)育速度為:幼蟲孵化后即開始取食,幼齡幼蟲食葉呈網(wǎng)狀,3齡以后取食葉肉,僅留中脈。整個幼蟲期食葉量為1.67g/頭,相當于槐樹一個復葉全部葉片的重量,其中1-4齡幼蟲食葉量為0.18g,占幼蟲全部食葉量的10%,5齡幼蟲食葉量為1.49g,占全食葉量的90%。因此,槐尺蛾大發(fā)生時,短期內就可把一株大樹的葉片吃光。平均每一復葉有蟲一頭,就可能把葉片全部吃光。
幼蟲能吐絲下垂,隨風飄散,或借助胸足和兩對腹足的攀附,在樹上作弓形的運動;老熟幼蟲已完全失吐絲能力,能沿樹干向下爬行,或直接自樹冠掉落地面,全身緊貼地面蠕動。1齡幼蟲的耐饑力,在日平均溫度29℃時只有一天。5齡幼蟲體背出現(xiàn)紫紅色,表示幼蟲完全老熟。老熟幼蟲大多于白天離樹,到土壤中化蛹?;紙鏊蠖辔挥跇涔诖怪蓖队胺秶鷥龋詷涔诘臇|南面最多。在有適宜化蛹場所(土質松軟)的條件下,離樹干最遠不超過12m。幼蟲入土深度大多在3-6cm,少數(shù)可深達12cm。在城市行道樹的老熟幼蟲多在綠籬下,墻浮土中化蛹。在沒有適宜的化蛹場所時,也可以在裸露的地面上化蛹,但蛹的成活率極低。成蟲多于傍晚時羽化,羽化后當天即可進行交尾,雌蟲大多只交尾一次,個別可進行2次,交尾時間多在夜間,歷時0.5-6個小時,一遇驚擾,即迅速分開。成蟲的產(chǎn)卵量與補充營養(yǎng)有關,則羽化的成蟲,即有35%左右的卵已發(fā)育成熟,即使不給任何食物,這些卵也可以順利產(chǎn)出,以清水、蜂蜜、白糖水喂飼,產(chǎn)卵量和壽命比絕食者增加1.5-3倍。在自然情況下,成蟲取食珍珠梅等的花蕾。每一雌蟲的產(chǎn)卵量為26-1519粒,平均為420粒。成蟲壽命依氣溫而異,雄蟲為2.5-19天,雌蟲為2.5-17天。第3代蛹(即越冬蛹)全部進入滯育,即使放在人工的適溫下,蛹也不發(fā)育,在6℃低溫。經(jīng)54天后,再放在人工適溫下,蛹才發(fā)育羽化。
天敵
幼蟲期尚有一種小繭蜂寄生,但數(shù)量很少。蛹期有白僵菌寄生。在庭園中,家禽是極其重要的天敵。
防治措施3月之前,在樹冠下及其周圍疏松土中挖蛹,收效甚好。
幼蟲為害期,可使用下列農(nóng)藥進行噴霧,即15%殺蟲畏乳油500倍液;25%滅幼脲3號1000倍液;25%蛾蚜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及2.5%溴氰菊酯3000-5000倍液。
國槐尺蛾2、黃連木尺蛾
黃連木尺蛾又叫木橑尺蠖。食性很雜,幼蟲對黃連木、刺槐、核桃等食害十分嚴重,大發(fā)生時,一棵大樹的葉片幾天內就可被吃光。成蟲,體長17~24毫米,翅展約67毫米,頭、胸黃白色,翅底白色,散布大小不規(guī)則的灰色和黃色斑點,在前、后翅近外緣處有1串由灰黃、黃褐色圓斑組成的波狀紋,翅面中部有1個較大的淺灰綠色斑點。卵,扁圓形,綠色,卵塊上覆有一層黃棕色絨毛。幼蟲,末齡體長65~75毫米,體色變化較大,常與寄主植物的顏色相近似,多為黃褐或黃綠色,散生灰白色斑點;頭頂左右呈角狀突起,中央凹陷呈山峰狀,前胸背板有1對角狀突起。蛹,長約30厘米,赤褐色,頭頂兩側各有1個耳狀突起。黃連木尺蛾1年發(fā)生1代。以蛹在樹下3~4厘米土中、堰堤、石塊下或雜草叢中越冬。來年6月上旬至8月下旬陸續(xù)羽化為成蟲,7月中旬至8月上旬為羽化盛期,6月下旬產(chǎn)卵,7月中、下旬為盛期。7月上旬孵化為幼蟲,7月下旬至8月上旬達孵化盛期,7~8月危害最兇。8月中旬至10月下旬幼蟲陸續(xù)老熟,墜地化蛹越冬。成蟲產(chǎn)卵于樹皮縫內、石塊上。卵期9~10天。初孵幼蟲一般分散在葉尖取食葉肉,將葉吃光成網(wǎng)狀,2齡幼蟲則開始在葉緣危害,3齡以后食盡全葉。幼蟲共6齡,幼蟲期40天左右。(八)天蛾類1、霜天蛾Psilogramma
menephron(Gramer.)為鱗翅目天蛾科昆蟲,別名泡桐灰天蛾。在我國分布于華北、華南、華東、華中、西南各地。在河北任丘等地主要危害白蠟、金葉女貞和泡桐,同時也危害丁香、懸鈴木、柳、梧桐等多種園林植物。
危害方式幼蟲取食植物葉片表皮,使受害葉片出現(xiàn)缺刻、孔洞,甚至將全葉吃光。
形態(tài)特征成蟲頭灰褐色,體長45至50毫米,體翅暗灰色,混雜霜狀白粉。翅展90至130毫米。胸部背板有棕黑色似半圓形條紋,腹部背面中央及兩側各有一條灰黑色縱紋。前翅中部有2條棕黑色波狀橫線,中室下方有兩條黑色縱紋。翅頂有1條黑色曲線。后翅棕黑色,前后翅外緣由黑白相間的小方塊斑連成。卵球形,初產(chǎn)時綠色,漸變黃色。幼蟲綠色,體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高精度磨削液H-1項目投資可行性研究分析報告
- 2025年度餐飲連鎖銷售經(jīng)理合同
- 養(yǎng)殖棚出租合同范本
- 代理記賬返稅合同范本
- 公司請律師合同范例
- 加盟店合作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工業(yè)污染源整治環(huán)境整治施工合同
- 憑證附件采購合同范本
- 冠名授權合同范本
- 臨時混凝土采購合同范例
- 高考地理一輪復習學案+區(qū)域地理填圖+亞洲
- 全新車位轉讓協(xié)議模板下載(2024版)
- 高中數(shù)學必修一試卷及答案
- 《用戶側電化學儲能系統(tǒng)接入配電網(wǎng)技術規(guī)定》
- 砌筑工考試卷及答案
- 呼吸治療師進修匯報
- 2023年浙江省統(tǒng)招專升本考試英語真題及答案解析
- 智慧港口和自動化集裝箱碼頭
- 2024年度醫(yī)患溝通課件
- 小學學校培優(yōu)輔差計劃
- 劇毒化學品安全檔案(含危險化學品名錄)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