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諫太宗十思疏》_第1頁
教材《諫太宗十思疏》_第2頁
教材《諫太宗十思疏》_第3頁
教材《諫太宗十思疏》_第4頁
教材《諫太宗十思疏》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諫太宗十思疏

教材《諫太宗十思疏》

唐太宗李世民曾說過:“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苯滩摹吨G太宗十思疏》

隋朝在農(nóng)民起義中覆滅,給唐朝統(tǒng)治者敲響了警鐘。唐太宗李世民就曾說:“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唐朝初年,為了緩和階級矛盾,積極納諫。太宗起初聽不進(jìn)魏征直諫,發(fā)誓要殺他,后來他悟出這是為了國家長治久安,便越聽越愛聽。這篇奏疏是魏征貞觀十一年寫給唐太宗的。當(dāng)時,經(jīng)過戰(zhàn)爭后的修養(yǎng)生息,經(jīng)濟(jì)得到了發(fā)展,人民生活也富裕起來,加上對外戰(zhàn)爭連年勝利,邊防鞏固,唐太宗逐漸驕奢忘本,大修廟宇宮殿,四處游玩,勞民傷財,就在魏征呈上此文的當(dāng)年,太宗先下令修飛仙宮,后來又詔令修建老君廟、宣尼廟。二月巡游洛陽宮,六月巡游明德宮,十月獵于洛陽苑,十一月又巡游懷州,狩于濟(jì)源,為此民怨沸騰。魏征“頻上四疏,以陳得失”(此為第二疏),太宗猛醒,還寫了《答魏征手詔》稱贊他。背景介紹教材《諫太宗十思疏》解題

諫:勸諫

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個皇帝,是我國歷史上最有成就的開明君主之一,在他統(tǒng)治時期,出現(xiàn)了安定富強的政治局面,史稱“貞觀之治”;

十思:是本文內(nèi)容,即十條值得深思的情況

疏:疏通事理,分條陳述。作為一種文體,屬古文體的奏議類,專指臣下向國君陳述意見的奏疏。教材《諫太宗十思疏》作者介紹

魏征(繁寫體為“徵”),(580—643).字玄成,唐朝下曲陽人。魏征是我國初唐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杰出的歷史學(xué)家。隋末,早年因避亂而出家做道士,后參加李密反隋的起義軍,李密失敗后降唐,太宗時拜諫議大夫,左光祿大夫,封鄭國公,世人稱魏鄭公。死后贈司空,謚文貞。

魏征從政十六七年,上書言事二百多次,達(dá)十萬言,起奏疏收在《魏鄭公諫錄》、《貞觀政要》中。著有《類禮》20卷,輔佐唐太宗17年,以“犯顏直諫”而聞名。他那種“上不負(fù)時主,下不阿權(quán)貴,中不侈親戚,外不為朋黨,不以逢時改節(jié),不以圖位賣忠”的精神,千百年來,一直被傳為佳話。教材《諫太宗十思疏》整體感知:

1、朗讀正音(讀準(zhǔn)語調(diào)、停頓。

)教材《諫太宗十思疏》整體感知:

2、文脈梳理第一段,以“固本浚源”為喻,說明“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的重要性。第二段,指出人君有始無終,天下易取難守的原因,從反面論述“居安思?!北匾?。第三段,從正面回答如何居安思危。本段是全文的重點,“十思”則是全文的主要內(nèi)容。教材《諫太宗十思疏》第一段文本研習(xí)第二段第三段教材《諫太宗十思疏》研習(xí)第一段1、朗讀第一段2、疏通文意,落實重要的字詞句、自譯成通順的現(xiàn)代漢語。(見課件)3、齊讀文本,分析回答問題:教材《諫太宗十思疏》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yuǎn)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深而望流之遠(yuǎn),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望國之治,雖在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

臣聽說想要樹木長得高大,一定要穩(wěn)固(使動)它的根;想要河水流得長遠(yuǎn),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要使國家安定,一定要積聚它的道德仁義。源泉不深卻希望泉水流得遠(yuǎn),根不穩(wěn)固卻想要樹木長得高大,道德不深厚卻想國家的安定,我雖然最愚笨無知,(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何況(象陛下這樣)明智的人呢?教材《諫太宗十思疏》人君當(dāng)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將崇極天之峻,永保無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德不處其厚,情不勝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國君主持著國家的重任,占有天地間重大的地位,應(yīng)推崇追求最高峻的皇權(quán),永遠(yuǎn)保持無止境(邊)的美善,如不考慮在安樂時想到危難,戒除奢侈而行節(jié)儉,道德不能保持敦厚,性情不能克制欲望,這也象砍伐樹木的根來求得樹木茂盛,阻塞水的源頭來希望水流得長遠(yuǎn)一樣啊。教材《諫太宗十思疏》3、齊讀文本,分析回答問題:

(1)、第一段用了哪些比喻?這三句話各是從什么角度來闡述自己的看法的?“源不深而望流之遠(yuǎn),根不固而求木之長”“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yuǎn)者,必浚其泉源”

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

德不厚而望國之治知其不可“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正面設(shè)喻反面設(shè)喻反面設(shè)喻教材《諫太宗十思疏》(2)本段用了喻證法和對比法,其作用何在?比喻論證法——把積德安國這個抽象的道理用固本求長、浚源欲遠(yuǎn)這種生活常識進(jìn)行比喻,使論述變得更加生動形象而易懂;正反對比論證法——采用強烈、鮮明的對比使勸諫對象更加深刻地認(rèn)識到思國之安必積德義的道理。教材《諫太宗十思疏》(1)第一段中有那些比喻句?包含了什么觀點?明確:比喻句:“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流之遠(yuǎn)者,必浚其泉源”“源不深而望流之遠(yuǎn),根不固而求木之長”“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觀點:(1).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2).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教材《諫太宗十思疏》(2)本段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其作用何在?明確:喻證法——把積德安國這個抽象的道理用固本求長、浚源欲遠(yuǎn)這種生活常識進(jìn)行比喻,使論述變得更加生動形象而易懂;正反對比論證法——采用強烈、鮮明的對比使勸諫對象更加深刻地認(rèn)識到思國之安必積德義的道理。教材《諫太宗十思疏》(3)第一句中前兩個分句對第三個分句起什么作用?

明確:前兩個分句說的是事物常理,可以順其自然地引出所要闡明的觀點,也能對觀點起到論證說明的作用教材《諫太宗十思疏》(4)魏征雖是大膽直諫,但在勸諫中也講究方式方法,言語也中聽,你能說明這樣的特點嗎?明確:首先是用了比喻手法,使勸諫生動形象化;再就是借貶低自己來抬高君主,使對方耳聽直言,心悅誠服。教材《諫太宗十思疏》(5)本段三句話各是從什么角度來闡述自己的看法的?明確:第一句正面引出主要觀點,闡明積德義的重要性;第二句從反面論述自己的主要觀點,闡明積德義的必要性;第三句從皇帝自身地位的角度來闡明不積德義的嚴(yán)重后果,進(jìn)一步論證治理國家,必積德義。教材《諫太宗十思疏》(6)本段可分為幾層?明確:本段可以分為兩層,第一層至“而況于明哲乎”,提出本文的中心論點:“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第二層,指出人君“必積其德義”的途徑:“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教材《諫太宗十思疏》小結(jié)第一節(jié):以“固本浚源”為喻,說明“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的重要性。教材《諫太宗十思疏》研習(xí)第二段1、朗讀第二段2、疏通文意,落實重要的字詞句、自譯成通順的現(xiàn)代漢語。3、齊讀文本,分析回答問題:教材《諫太宗十思疏》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憂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豈其取之易而守之難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歷代所有的君主,承受上天賦予的重大的使命,無不是在深切的憂慮中就治國之道顯著的,一旦功業(yè)建成就道德衰微。開始做得好的實在很多,能保持到最后的很少。難道是取得天下容易而守住天下困難嗎?當(dāng)初取得天下時才能有余,現(xiàn)在守天下就顯得才能不足,什么原因呢?教材《諫太宗十思疏》夫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雖董之以嚴(yán)刑,震之以威怒,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因為在深切的憂慮中,一定會竭盡誠意對待臣民,成功以后,就放縱自己的感情傲慢地對待別人。竭盡誠心就能使敵對的勢力和自己聯(lián)合,傲慢地對待人,就會使親人成為陌路之人。雖然可以用嚴(yán)酷的刑罰督責(zé)人們,用威風(fēng)怒氣嚇唬人們,人們最終茍且以求免于刑罰,卻不感念恩德,表面上恭順而在內(nèi)心里卻不服氣。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有老百姓;(老百姓就像水一樣)既能承載船只,也能傾覆船只,這是應(yīng)該深切警惕的。

教材《諫太宗十思疏》(1)這一段作者概括了什么歷史教訓(xùn)?明確:歷代統(tǒng)治者能善始,卻不能善終教材《諫太宗十思疏》(2)作者認(rèn)為他們這樣的歷史教訓(xùn)原因在“取易守難”嗎?明確:不是,而是在于統(tǒng)治者得天下之后“縱情”“傲物”。教材《諫太宗十思疏》(3)作者魏征對以嚴(yán)法治國持什么看法?我們現(xiàn)在強調(diào)健全法制,你認(rèn)為可行嗎?明確:魏征對“嚴(yán)法治國”既沒有推崇,也沒有反對,只是認(rèn)為“法制”不是問題的關(guān)鍵,根本還在于統(tǒng)治者對天下黎民要竭誠相待。我們強調(diào)健全法制,實際也是為了使天下變成一個公平合理的社會,這與魏征主張“竭誠以待”是一致的,那當(dāng)然是可行的。教材《諫太宗十思疏》(4)作者在本段所闡述的主要看法是什么?明確: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教材《諫太宗十思疏》(5)本段采用的是什么論證方法?明確:對比——善始與善終;竭誠待下與縱情傲物;比喻——載舟覆舟,所宜深慎。教材《諫太宗十思疏》(6)從本段所述來看,作者的思想上有很大的局限性,這表現(xiàn)在何處?

明確:“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宣揚了皇權(quán)神授論,這與他的封建忠君思想分不開。教材《諫太宗十思疏》(7)全段可分為幾層?明確:本段也可以分為兩層,前一層至“守之難乎”,概括歷史教訓(xùn),提出取易守難的問題,應(yīng)讀出惋惜的語氣。后一層則用問句來解釋原因,承前啟后,照應(yīng)“居安思?!?,又為下文的“十思”張本,讀起來應(yīng)慷慨激昂,末兩句應(yīng)兼含深沉。教材《諫太宗十思疏》

小結(jié):

第二段,指出人君有始無終,天下易取難守的原因,從反面論述“居安思?!北匾?。對比殷憂得志竭誠待下縱情傲物吳越為一體骨肉為行路茍免——不懷仁貌恭——不心服嚴(yán)刑——載舟——覆舟比喻教材《諫太宗十思疏》研習(xí)第三段1、朗讀第三段2、疏通文意,落實重要的字詞句、自譯成通順的現(xiàn)代漢語。(見課件)3、齊讀文本,分析回答問題:教材《諫太宗十思疏》

奔車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沖以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樂盤游,則思三驅(qū)以為度;

用腐爛的繩索駕馭疾馳的馬車,難道能輕視嗎?統(tǒng)治天下的人,果真能夠見到自己喜歡的,就想到應(yīng)該知足來自我克制;將要興建宮室土木,就要想到適可而止,來使百姓安寧;想到君位高而險,就要不忘謙虛來加強自我道德修養(yǎng);害怕自己驕傲自滿,就要想到江海居于百川之下;喜愛狩獵,就要想到從三面驅(qū)趕,留一面;教材《諫太宗十思疏》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想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偞耸?,宏茲九德,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憂慮自己松懈懶惰時,就要想到做事自始至終都要謹(jǐn)慎;害怕自己耳目被堵塞、遮蔽,就要想到虛心采納臣下的意見;擔(dān)心說壞話的人,就想到要端正自己的品德來斥退邪惡小人;施加恩澤,就要想到不要因為一時高興而錯誤地獎賞;涉及懲罰,就要想到不要因為一時發(fā)怒而濫用刑罰。全面做到這十件應(yīng)該深思的事,弘揚此“九德”的修養(yǎng),選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們,選擇好的意見聽從它,教材《諫太宗十思疏》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爭馳,君臣無事,可以盡豫游之樂,可以養(yǎng)松喬之壽,鳴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勞神苦思,代下司職,役聰明之耳目,虧無為之大道哉!那么有智慧的人就會充分獻(xiàn)出他們的謀略,勇敢的人就會竭盡他們的力量,仁愛的人就會散播他們的恩惠,誠信的人就會獻(xiàn)出他們的忠誠,文臣武將爭著做好自己的事情,君臣就會沒有多少煩擾的事,國君就可以盡情享受出巡游玩的快樂,享有神仙一樣的長壽,或演奏琴瑟或垂衣拱手,不必多說,百姓就可得到教化。為什么一定要勞神苦思,代替百官管理職事,勞損好的聽力和視力,毀壞無為而治的最高境界呢?教材《諫太宗十思疏》(1)第三段提出了哪“十思”?作者理想的政治境界是怎樣的?明確:十思:略;境界:智者盡其謀……垂拱而治。教材《諫太宗十思疏》(2)“十思”的核心內(nèi)容是什么?這十思各從哪些角度去談?wù)撝螄??明確:核心:正己安人。角度:一二思—戒奢侈;三四思—戒驕躁;五六思—戒放縱;七八思—戒蒙蔽;九十思—戒賞罰不公教材《諫太宗十思疏》(3)“何必勞神苦思,代下司職”一句以反問結(jié)束全文,可以收到怎樣的效果?明確:作者以反問的形式啟發(fā)太宗,講明了十思的現(xiàn)實意義,可以更加堅定他實行開明政治的決心。教材《諫太宗十思疏》(4)本段可分為幾層?明確:本段也可以分為兩層,第一層至“無因怒而濫刑”,闡述了“十思”的主要內(nèi)容。后一層,“總此十思”到完,指出積德義的好處:天下大治。教材《諫太宗十思疏》3、齊讀文本,分析回答問題:第三段提出了哪“十思”?作者理想的政治境界是怎樣的?十思:知足以自戒知止以安人謙沖而自牧江海下百川三驅(qū)以為度慎始而敬終虛心以納下正身以黜惡無因喜以謬賞無因怒而濫刑

垂拱而治不必勞神苦思教材《諫太宗十思疏》思固本浚源(比喻)論證

居安思危,戒奢以儉

提出問題為什么思分析問題

載舟覆舟,所宜深慎本課小結(jié)總結(jié)歷史(對比)說明善始實繁克終蓋寡引出警告反面怎樣思提出十思正面文武爭馳垂拱而治解決問題教材《諫太宗十思疏》

總結(jié)1.本文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答:比喻論證對比論證2.本文語言有何特點?答:駢散結(jié)合,極富氣勢,華美流暢。唐代的奏疏,習(xí)慣上都用駢文寫。這篇奏疏雖然也用了許多駢偶句式,卻突破了駢體的束縛,駢散語句交替運用。既有駢文的整齊華美,又有散文的自然流暢,駢散結(jié)合,華美流暢,易于誦讀。教材《諫太宗十思疏》詞類活用1.必固其根本固,使動用法2.載舟覆舟覆,使動用法3.則思知止而安人安,使動用法4.則思正身以黜惡正,使動用法宏,使動用法6.何必勞神苦思勞、苦,使動用法7.則思虛心以納下虛,使動用法5.宏茲九德總結(jié)鞏固古漢語知識8.則思正身以黜惡惡,形容詞活用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