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個人所得稅納稅籌劃課件_第1頁
第10章-個人所得稅納稅籌劃課件_第2頁
第10章-個人所得稅納稅籌劃課件_第3頁
第10章-個人所得稅納稅籌劃課件_第4頁
第10章-個人所得稅納稅籌劃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0章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籌劃1第10章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籌劃1個人所得稅的概念

個人所得稅是對個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項應稅所得征收的一種稅,它體現(xiàn)了國家與個人之間的分配關系。22個人所得稅的概念個人所得稅是對個人(自然人)個人所得稅納稅人中國公民、個體工商業(yè)戶、個人獨資企業(yè)、合伙企業(yè)投資者以及在中國有所得的外籍人員(包括無國籍人員,下同)和港澳臺同胞,為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義務人。

【解釋1】個人所得稅納稅人為自然人,不僅包括個人還包括具有自然人性質的企業(yè),我國個人獨資企業(yè)和合伙企業(yè)投資者應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

【解釋2】按照住所和居住時間兩個標準,又劃分為居民納稅人和非居民納稅人。3個人所得稅納稅人中國公民、個體工商業(yè)戶、個人獨資企業(yè)、合伙企

居民納稅人與非居民納稅人

住所標準:習慣性居住地

時間標準:在中國境內居住滿365日,“居住滿1

年”是指在一個納稅年度(即公歷1月1日起至12

月31日止,下同)內。

臨時離境:在一個納稅年度內,一次不超過30日或者多次累計不超過90日的離境。納稅義務人判定標準征稅對象范圍居民納稅人(無限納稅義務)(1)在中國境內有住所的個人

(2)在中國境內無住所,而在中國境內居住滿一年的個人境內所得

境外所得非居民納稅人(有限納稅義務)(1)在中國境內無住所且不居住的個人

(2)在中國境內無住所且居住不滿一年的個人境內所得4※居民納稅人與非居民納稅人納稅義務人判定標【解釋3】對在中國境內無住所的個人,需要計算確定其在實際在華逗留天數(shù)計算:

——個人入境、離境、往返或多次返境內外的當日,均按1天計算其在華實際逗留天數(shù)。

——計算其境內工作期間時,對其入境、離境、往返或多次往返境內外的當日,均按半天計算為在華實際工作天數(shù)。5【解釋3】對在中國境內無住所的個人,需要計算確定其在實際在征稅項目具體內容勞動所得工資、薪金工資、薪金、獎金、年終加薪、勞動分紅、津貼、補貼勞務報酬所得包括個人兼職所得稿酬所得作品以圖書、報刊形式出版、發(fā)表生產經(jīng)營所得個體工商戶生產經(jīng)營所得包括個人從事彩票代銷業(yè)務的所得承包、承租經(jīng)營所得資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包括將自己的作品原件、復印件拍賣利息、股息、紅利國債利息、國家發(fā)行金融債券利息免稅財產轉讓所得股票轉讓暫不征稅;財產租賃所得其他所得偶然所得得獎、中獎、中彩以及其他偶然性質取得的所得。不扣除任何費用其他所得提供擔保獲得的報酬等征稅范圍(11個稅目)6征稅項目具體內容勞動所得工資、薪金工資、薪金、獎金、年終加(二)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jīng)營所得

個人獨資企業(yè)、合伙企業(yè)的個人投資者以企業(yè)資金為本人、家庭成員及其相關人員支付與企業(yè)生產經(jīng)營無關的消費性支出及購買汽車、住房等財產性支出,視為企業(yè)對個人投資者利潤分配,并入投資者個人的生產經(jīng)營所得,依照“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jīng)營所得”項目計征個人所得稅。

【提示】其他企業(yè)的個人投資者,取得上述所得依照“利息、股息、紅利所得”項目計征個人所得稅。

7(二)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jīng)營所得個人獨資企業(yè)、合伙企業(yè)的個(四)勞務報酬所得變相的勞務報酬:對非雇員免收差旅費、旅游費的營銷業(yè)績獎勵8(四)勞務報酬所得8(七)利息、股息、紅利所得1.免稅的利息(3項):國債和地方政府債券利息、國家發(fā)行的金融債券利息、儲蓄存款利息。2.除個人獨資企業(yè)、合伙企業(yè)以外的其他企業(yè)的個人投資者,以企業(yè)資金為本人、家庭成員及其相關人員支付與企業(yè)生產經(jīng)營無關的消費性支出及購買汽車、住房等財產性支出,視為企業(yè)對個人投資者的紅利分配,依照“利息、股息、紅利所得”項目計征個人所得稅。企業(yè)的上述支出不允許在所得稅前扣除。9(七)利息、股息、紅利所得1.免稅的利息(3項):國債和地方3.納稅年度內個人投資者從其投資企業(yè)(個人獨資企業(yè)、合伙企業(yè)除外)借款,在該納稅年度終了后既不歸還又未用于企業(yè)生產經(jīng)營的,其未歸還的借款可視為企業(yè)對個人投資者的紅利分配,依照“利息、股息、紅利所得”項目計征個人所得稅。103.納稅年度內個人投資者從其投資企業(yè)(個人獨資企業(yè)、合伙企業(yè)(八)財產租賃所得個人取得的財產轉租收入,屬于“財產租賃所得”的征稅范圍,由財產轉租人繳納個人所得稅。(十)偶然所得個人取得單張有獎發(fā)票獎金所得不超過800元(含800元)的,暫免征收個人所得稅;個人取得單張有獎發(fā)票獎金所得超過800元的,應全額按照個人所得稅法規(guī)定的“偶然所得”項目征收個人所得稅。11(八)財產租賃所得11稅率應稅項目七級超額累進稅率工資、薪金所得五級超額累進稅率1.個體工商戶生產、經(jīng)營所得2.對企事業(yè)單位承包經(jīng)營、承租經(jīng)營所得

①對經(jīng)營成果擁有所有權:五級超額累進稅率

②對經(jīng)營成果不擁有所有權:七級超額累進稅率比例稅率20%(8個稅目)特別掌握:其中有3個稅目有加成或減征1.勞務報酬所得:對一次取得的勞務報酬所得20000元至50000元,稅率30%,50000元以上,稅率40%2.稿酬所得:按應納稅額減征30%3.財產租賃所得:個人按市場價格出租住房減按10%稅率12稅率應稅項目七級超額累進稅率工資、薪金所得級數(shù)全月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shù)1不超過1500元的部分3%02超過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10%1053超過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20%5554超過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25%10055超過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30%27556超過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35%55057超過80000元的部分45%13505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shù)超額累進稅率—工資薪金所得適用的7級累進稅率13級數(shù)全月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shù)1不超過1500元的部分3級數(shù)全年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shù)1不超過15000元的部分5%02超過15000元至30000元的部分10%7503超過3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20%37504超過6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30%97505超過100000元的部分35%14750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shù)生產經(jīng)營所得適用的5級累進稅率14級數(shù)全年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shù)1不超過15000元的部分級數(shù)每次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shù)1不超過20000元的部分20%02超過2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30%20003超過50000元的部分40%7000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shù)勞務報酬適用的3級累進稅率注:本表所稱“每次應稅所得額”,是指每次收入額減除費用800元(每次收入不超過4000元時)或收入的20%(每次收入超過4000元時)后的余額。15級數(shù)每次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shù)1不超過20000元的部分應稅項目扣除標準1.工資薪金所得月扣除標準為3500元2.個體工商戶生產、經(jīng)營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3.對企事業(yè)單位承包、承租經(jīng)營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必要費用(月扣除3500元)4.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財產租賃所得四項所得均實行定額或定率扣除,即:

每次收入≤4000元:定額扣800元

每次收入>4000元:定率扣20%

提示:財產租賃所得還有其它扣除5.財產轉讓所得轉讓財產的收入額減除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6.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這三項無費用扣除,以每次收入為應納稅所得額各稅目費用扣除:16應稅項目扣除標準1.工資薪金所得月扣除標準為3500元個

劃一、納稅人身份的納稅籌劃二、各征稅項目的納稅籌劃三、捐贈扣除的納稅籌劃四、綜合練習個人所得稅納稅籌劃技巧個

劃一、納稅人身份的納稅籌1.居民納稅人與非居民納稅人的選擇2.營業(yè)執(zhí)照的變更選擇3.個人獨資企業(yè)納稅人的選擇4.查賬征收與核定征收的選擇一、納稅人身份的選擇1.居民納稅人與非居民納稅人的選擇2.營業(yè)執(zhí)照的變更選擇1.居民納稅人與非居民納稅人191.居民納稅人與非居民納稅人19判定標準征稅范圍居民納稅人1.在境內有住所(以內地為習慣性居住地)2.在境內無住所,一個納稅年度內在境內連續(xù)居住超過365天,期間臨時離境每次不超過30天,或累計不超過90天,不扣減天數(shù)。境內所得+境外所得非居民納稅人在境內沒有住所(不以內地為習慣性居住地)并且在一個納稅年度內在境內連續(xù)居住不超過365天,期間臨時離境每次不超過30天,或累計不超過90天,不扣減天數(shù)。境內所得判定標準征稅范圍居民納稅人1.在境內有住所境內所得+境外所得居

人美國公民保羅和紐曼均受雇于美國華納制造廠,2000—2006年被派往中國工作。2006年,保羅7月—9月離境70天回國述職,10月—12月又回國探親40天。紐曼4次臨時離境,每次均未超過30天,共計85天。2006年,保羅與紐曼分別從美國公司取得報酬2萬美元(8:1),從中國公司取得人民幣8萬元;試計算兩人2006年在中國應納個人所得稅居

人美國公民保羅和居

人保羅離境天數(shù)超過90天,應判定為非居民納稅人,僅就全部中國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每月應納個人所得稅(80000/12-4800)×10%-105=81.67元全年應納個人所得稅=81.67×12=980元紐曼離境天數(shù)不到90天,不能扣除,屬于居民納稅人,應就全部境內外收入繳納個人所得稅每月應納個人所得稅[(20000×8+80000)/12-4800]×25%-1005=2795元全年應納個人所得稅=2795×12=33540元多繳納個人所得稅33540-980=32560元居

人保羅離境天數(shù)超繼續(xù)案例分析P370境內工作外籍人稅收籌劃需先行繼續(xù)案例分析外籍人士籌劃思路:1.在華居住時間與納稅義務2.工資薪金來源地和稅收負擔的關系3.計稅項目與稅收負擔的關系外籍人士籌劃思路:判定標準來源于境內所得來源于境外所得境內機構支付境外機構支付境內機構支付境外機構支付居民有住所(習慣性居住)征稅征稅征稅征稅無住所居住5年以上征稅征稅征稅征稅居住1-5年征稅征稅征稅免稅非居民居住滿90天(或183天)不滿1年征稅征稅免稅免稅居住不滿90天(或183天)征稅免稅免稅免稅對在境內無住所的個人所得稅征稅問題25來源于境內所得來源于境外所得境內機構支付境外機構支付境內機構第10章-個人所得稅納稅籌劃課件(一)“90天規(guī)則”在境內無住所而一個納稅年度內在境內連續(xù)或累計居住不超過90日或183日(稅收協(xié)定)的個人:來源于境內的所得,由境外雇主支付且不是由該雇主設在中國境內機構負擔的工資、薪金免稅,僅就其實際在中國境內工作期間由中國境內企業(yè)或個人雇主支付或者由中國境內機構負擔的工資、薪金所得納稅。27(一)“90天規(guī)則”在境內無住所而一個納稅年度內在境內連續(xù)或2828(二)居住滿90天(或183天)不滿1年29(二)居住滿90天(或183天)不滿1年29(三)居住1-5年在境內居住無住所,但居住滿1年,不滿5年的個人其來源于中國境內的所得應全部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對于其來源于中國境外的各種所得,經(jīng)主管稅務機關批準,可以只就由中國境內公司、企業(yè)以及其他經(jīng)濟組織或者個人支付的部分繳納個人所得稅。30(三)居住1-5年在境內居住無住所,但居住滿1年,不滿5年的3131(四)境內連續(xù)居住滿5年的個人在中國境內無住所的個人在境內居住滿5年的,從第6年起,應當就其來源于中國境內、境外的全部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個人在中國境內居住滿5年,是指個人在中國境內連續(xù)居住滿5年,即在連續(xù)5年中的每一個納稅年度內均居住滿1年;個人從第6年起以后各年度中,凡在境內居住滿1年的,就其境內、境外所得申報納稅;如該個人在第6年起以后的某一納稅年度內在境內居住不足90天,可以按稅法相關規(guī)定確定納稅義務,僅就其境內所得境內支付部分交稅,并從再次居住滿1年的年度起重新計算5年期限。32(四)境內連續(xù)居住滿5年的個人在中國境內無住所的個人在境內居外籍人士籌劃思路:1.在華居住時間與納稅義務2.工資薪金來源地和稅收負擔的關系3.計稅項目與稅收負擔的關系外籍人士籌劃思路:3.計稅項目與稅收負擔的關系案例:P355工資紅利巧轉換節(jié)稅操作有空間3.計稅項目與稅收負擔的關系2.營業(yè)執(zhí)照變更的選擇352.營業(yè)執(zhí)照變更的選擇35營業(yè)執(zhí)照變更的選擇魏先生獲得某街道辦集體企業(yè)經(jīng)營權,租期從2009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魏先生每年繳納租賃費6萬元.2009年魏先生取得利潤11萬元,本年計提折舊5000元,魏先生應如何減輕稅負?營業(yè)執(zhí)照變更的選擇魏先生獲得某街道辦集體企業(yè)經(jīng)營權,租期從2營業(yè)執(zhí)照變更的選擇若不變更營業(yè)執(zhí)照,應納稅額為110000-5000=105000元應納企業(yè)所得稅105000×25%=26250元個人所得稅應稅收入105000-26250-60000=18750元應納個人所得稅0(18750-3500×12)稅后收入18750元營業(yè)執(zhí)照變更的選擇若不變更營業(yè)執(zhí)照,應納稅額為營業(yè)執(zhí)照變更的選擇若變更營業(yè)執(zhí)照,改為個體工商經(jīng)營應稅所得額(110000-5000-60000-3500×12)×5%=150元稅后收入110000-60000-150-5000=44850元營業(yè)執(zhí)照變更的選擇若變更營業(yè)執(zhí)照,改為個體工商經(jīng)營3.個人獨資企業(yè)納稅人的選擇393.個人獨資企業(yè)納稅人的選擇39個

業(yè)

擇張先生和妻子開設一家美容獨資公司,公司以張先生作為法人,開展美容業(yè)務的同時也銷售美容產品.2009年,他們的美容業(yè)務獲利3萬元,美容產品的銷售利潤為4.5萬元,張先生夫妻應繳納多少個人所得稅?總利潤7.5萬元,應按照5級超額累進稅率計算(75000-3500×12)×20%-3750=2850元個

業(yè)

擇張先生和妻子開個

業(yè)

擇若將原公司分為兩個獨資公司,一個由張先生繼續(xù)經(jīng)營美容業(yè)務,一個由張?zhí)N售美容產品,則可以分開繳納個人所得稅,降低個人所得稅稅率經(jīng)營美容業(yè)務企業(yè)應納個人所得稅額(30000-42000)0元美容產品銷售企業(yè)應納個人所得稅額(45000-42000)×5%=150元合計150元少納個人所得稅2850-150=2700元個

業(yè)

擇若將原公司分為4.查賬征收與核定征收的選擇424.查賬征收與核定征收的選擇42

核定征稅核定征稅有定額征收和核定應稅所得率征收兩種:

定額征收,指稅務機關按一定的標準、程序和方法,直接核定納稅人年度應納稅所得額,由納稅人按規(guī)定進行申報繳納的辦法。

核定應稅所得率征收,指稅務機關按一定的標準程序和方法,預先核定納稅人的應稅所得率,由納稅人根據(jù)納稅年度內的收入或成本費用的實際發(fā)生額,計算繳納所得稅的辦法。應納稅所得額=收入總額×應稅所得率應納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稅率43核定征稅應納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稅率43查

收某公司為個人獨資企業(yè),2009年度取得銷售收入40萬元,其應稅所得額為10萬元.試計算查賬征收與核定征收兩種方式應納稅額(核定征收率5%)采用查賬征收應納個人所得稅額=100000×30%-9750=20250元采用核定征收應納個人所得稅額=400000×5%×10%-750=1250元查

收某公司為個人獨資企業(yè),20工資、獎金獎金分攤工資分攤獎勵問題非貨幣支付1.工資、獎金的納稅籌劃工

、

工資、獎金獎金分攤工資分攤獎勵問題非貨幣支付1.工資、獎金的各

劃1.工資、獎金的納稅籌劃2.勞務報酬的納稅籌劃3.稿酬的納稅籌劃4.特許權使用費的納稅籌劃

二、各征稅項目的納稅籌劃5.財產租賃的納稅籌劃6.偶然所得的納稅籌劃各

劃1.工資、獎金的納稅籌(1)工資分攤李某1月份工資收入為2400元,2月份工資收入為8400元。1、2月份李某所在單位應扣繳李某個人所得稅計算如下:1月份應納個人所得稅=(2400-3500)0元2月份應納個人所得稅=(8400-3500)×20%-555=425元合計:425元(1)工資分攤李某1月份工資收入為2400元,2月份工資收入級數(shù)全月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shù)1不超過1500元的部分3%02超過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10%1053超過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20%5554超過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25%10055超過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30%27556超過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35%55057超過80000元的部分45%13505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shù)超額累進稅率—工資薪金所得適用的7級累進稅率48級數(shù)全月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shù)1不超過1500元的部分3(1)工資分攤若能將李某工資調整為每月5400元,那么單位1、2月份應扣繳李某個人所得稅[(5400-3500)×10%-105]×2=170元可少繳納個人所得稅425-170=255元(1)工資分攤若能將李某工資調整為每月5400元,那么單位1(2)獎金分攤50(2)獎金分攤50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計稅方法1、先將當月取得一次性獎金,除以12個月,按商數(shù)確定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shù);2、雇員當月工薪所得夠繳稅標準,適用公式:應納稅額=當月取得一次性獎金×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shù)

雇員當月工薪所得不夠繳稅標準的,適用公式:應納稅額=(當月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當月工薪所得與費用扣除額的差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shù)51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計稅方法1、先將當月取得一次性獎金,除以1(2)獎金分攤李某是一家企業(yè)的中層干部。2012年,李某所在企業(yè)每月支付李某3100元生活費。預計李某年終可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68000元。李某2012年預計應繳納個人所得稅?工資應納個人所得稅0獎金應納個人所得稅(68000-400)/12=5633.3,適用稅率20%(68000-400)×20%-555=12965(2)獎金分攤李某是一家企業(yè)的中層干部。2012年,李某所在(2)獎金分攤若將李某的工資調整為5400元,其余40400元(3100×12+68000-5400×12)作為全年一次性獎金。則李某應納個人所得稅為:工資應納所得稅[(5400-3500)×10%-105]×12=1020元獎金應納所得稅40400/12=1866.6,適用稅率10%40400×10%-105=3935元合計3935+1020=4955元少繳12965-4955=8010元(2)獎金分攤若將李某的工資調整為5400元,其余40400繼續(xù)案例分析P373華僑工薪水平高稅收籌劃可增效繼續(xù)案例分析(3)非貨幣支付55(3)非貨幣支付55(3)非貨幣支付對于員工的住房支出、交通費支出、培訓支出等開銷,企業(yè)通常是先發(fā)放工資,再由員工自行支付。這些生活的必須開支在稅前沒能得到充分的扣除,導致個人的實際收入下降。因此對于這類支出,企業(yè)可以采取非貨幣支付的方式幫助員工降低稅負。(3)非貨幣支付對于員工的住房支出、交通費支出、培訓支出等開(3)非貨幣支付孫先生每月工資收入4400元,每月的房租支出1000元,午餐費300元,請為孫先生進行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籌劃孫先生應納個人所得稅額=(4400-3500)×3%=27元每月稅后凈收入=4400-1000-300-27=3073元(3)非貨幣支付孫先生每月工資收入4400元,每月的房租支出(3)非貨幣支付若將工資降為3100,但由公司提供住房和午餐,則應納個人所得稅為(3100-3500)0元每月稅后收益=3100元雖然稅前收入少了但稅后收入提高了27元(3100-3073)與此相類似的還有社會保險、住房公積金、教育福利、辦公用品等項目(3)非貨幣支付若將工資降為3100,但由公司提供住房和午餐(3)非貨幣支付除個人獨資企業(yè)、合伙企業(yè)以外的其他企業(yè)的個人投資者,以企業(yè)資金為本人、家庭成員及其相關人員支付與企業(yè)生產經(jīng)營無關的消費性支出及購買汽車、住房等財產性支出,視為企業(yè)對個人投資者的紅利分配,依照“利息、股息、紅利所得”項目計征個人所得稅。企業(yè)的上述支出不允許在所得稅前扣除。(3)非貨幣支付除個人獨資企業(yè)、合伙企業(yè)以外的其他企業(yè)的個人(3)非貨幣支付納稅年度內個人投資者從其投資企業(yè)(個人獨資企業(yè)、合伙企業(yè)除外)借款,在該納稅年度終了后既不歸還又未用于企業(yè)生產經(jīng)營的,其未歸還的借款可視為企業(yè)對個人投資者的紅利分配,依照“利息、股息、紅利所得”項目計征個人所得稅。(3)非貨幣支付納稅年度內個人投資者從其投資企業(yè)(個人獨資企(3)非貨幣支付案例分析P360無論買房分房股東交稅一個樣P361產品過戶給股東視同銷售各種稅P362重獎企業(yè)好員工視同分配報個稅(3)非貨幣支付案例分析(4)獎勵問題62(4)獎勵問題62案例P364員工激勵有方法稅收因素是重點案例勞

劃(1)收入時間的納稅籌劃(2)收入項目的納稅籌劃(3)費用轉移2.勞務報酬納稅籌劃技巧(4)與工資薪金的轉換勞

劃(1)收入時間的納稅籌劃級數(shù)每次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shù)1不超過20000元的部分20%02超過2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30%20003超過50000元的部分40%7000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shù)勞務報酬適用的3級累進稅率注:本表所稱“每次應稅所得額”,是指每次收入額減除費用800元(每次收入不超過4000元時)或收入的20%(每次收入超過4000元時)后的余額。65級數(shù)每次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shù)1不超過20000元的部分每次收入的確定有七個應稅所得項目明確規(guī)定按次計算征稅

1.勞務報酬所得

(1)只有一次性收入的,以取得該項收入為一次。

(2)屬于同一事項連續(xù)取得收入的,以一個月內取得的收入為一次。不能以每天取得的收入為一次。66每次收入的確定662.稿酬所得,以每次出版、發(fā)表取得的收入為一次,具體可分為:(1)同一作品再版取得的所得,應視為另一次稿酬所得計征個人所得稅;(2)同一作品先在報刊上連載,然后再出版,或者先出版,再在報刊上連載的,應視為兩次稿酬所得征稅,即連載作為一次,出版作為另一次;(3)同一作品在報刊上連載取得收入的,以連載完成后取得的所有收入合并為一次,計征個人所得稅;(4)同一作品在出版和發(fā)表時,以預付稿酬或分次支付稿酬等形式取得的稿酬收入,應合并計算為一次;(5)同一作品出版、發(fā)表后,因添加印數(shù)而追加稿酬的,應與以前出版、發(fā)表時取得的稿酬合并計算為一次,計征個人所得稅。672.稿酬所得,673.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以某項使用權的一次轉讓所取得的收入為一次。如果該次轉讓取得的收入是分筆支付的,則應將各筆收入相加為一次的收入,計征個人所得稅。

4.財產租賃所得以一個月內取得的收入為一次。

5.利息、股息、紅利所得以支付利息、股息、紅利時取得的收入為一次。

6.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為一次。

7.其他所得——以每次收入為一次。

683.特許權使用費所得68應稅項目次的規(guī)定勞務報酬1、只有一次性收入的,以取得該項收入為一次2、屬于同一事項連續(xù)取得收入的,以一個月內取得的收入為一次稿酬所得1、同一作品再版取得的所得,視為另一次稿酬所得;2、同一作品先在報刊上連載,然后出版,或先出版,然后在報刊上連載,視為兩次稿酬所得;3、同一作品在報刊上連載取得收入,以連載完成后取得的所有收入合并為一次;4、同一作品在出版發(fā)表時,以預付稿酬或分次支付稿酬的,視為一次所得;5、同一作品出版發(fā)表后,因添加印數(shù)而追加稿酬的,應與原稿酬所得合并為一次。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該項使用權的一次轉讓所取得的收入為一次。如果該次轉讓取得的收入是分筆支付的,仍應視為一次收入財產租賃所得以一個月內取得的收入為一次其他所得每次收入為一次關于次的規(guī)定69應稅項目次的規(guī)定勞務報酬1、只有一次性收入的,以取得該項收入(1)收入時間的納稅籌劃70(1)收入時間的納稅籌劃70收入時間的納稅籌劃某教授應邀到某地授課,授課時間為11.21-11.30,每天收入5000元,收入總額為50000元。該教授應納多少個人所得稅?籌劃前應納所得稅應納個人所得稅=50000×(1-20%)×30%-2000=10000(元)收入時間的納稅籌劃某教授應邀到某地授課,授課時間為11.21收

劃若將授課時間改為11月26日—12月5日,則應納個人所得稅為11月份應納個人所得稅=25000×(1-20%)×20%=4000(元)12月份應納個人所得稅為4000元合計應納個人所得稅為8000元(4000×2)經(jīng)過籌劃可少繳個人所得稅2000元(10000-8000)收

劃若將授課時間改為11月26(2)收入項目的納稅籌劃73(2)收入項目的納稅籌劃73收

劃2009.7,徐強為K裝修公司提供圖紙設計勞務,取得勞務報酬3000元K公司應代扣代繳徐強個人所得稅:(假設不考慮其他相關稅費)(3000-800)×20%=440(元)收

劃2009.7,徐強為K裝修收

劃若將徐強的圖紙設計勞務分成兩個部分,裝修咨詢及圖紙設計,并分別與K公司簽訂合同單獨結算(假設圖紙設計勞務為1000元)設計所得應納個人所稅:(1000-800)×20%=40(元)裝修咨詢所得應納個人所稅:(2000-800)×20%=240(元)籌劃后徐強應負擔個人所得稅280元,比籌劃前節(jié)稅160元(440-280)收

劃若將徐強的圖紙設計勞務分成(3)費用轉移76(3)費用轉移76費

移王教授到外地某企業(yè)講課,講課的勞務報酬為5萬元,往返交通費、住宿費、伙食費等將花費5000元。請為王教授籌劃一種方案使其實際收益最大。方案一:王教授接受企業(yè)支付的5萬元講課費,往返各項費用5000元自己負責方案二:王教授與企業(yè)商議,由企業(yè)支付王教授講課費4.5萬元,往返交通費、住所費、伙食費等全部由企業(yè)負責費

移王教授到外地某企業(yè)講課,講課的勞務報酬為5萬元費

移王教授到外地某企業(yè)講課,講課的勞務報酬為5萬元,往返交通費、住宿費、伙食費等將花費5000元。請為王教授籌劃一種方案使其實際收益最大。方案一:王教授接受企業(yè)支付的5萬元講課費,往返各項費用5000元自己負責,那么,這些費用不能從勞務報酬收入中扣除,從而使王教授的稅收負擔因應納稅所得額的數(shù)額高而加重,實際收益較低。王教授應納個人所得稅額=50000×(1-20%)×30%-2000=10000(元)王教授實際收益=50000-10000-5000=35000(元)費

移王教授到外地某企業(yè)講課,講課的勞務報酬為5萬元費

移方案二:王教授與企業(yè)商議,由企業(yè)支付王教授講課費4.5萬元,往返交通費、住所費、伙食費等全部由企業(yè)負責,王教授應納稅所得額減少,稅收負擔降低,實際收益則會增加。王教授應納個人所得稅額=45000×(1-20%)×30%-2000=8800(元)王教授實際收益=45000-8800=36200(元)方案一比方案二使王教授實際收益增加36200-35000=1200元費

移方案二:王教授與企業(yè)商議,由企業(yè)支付王教授講課(4)與工資薪金的相互轉化80(4)與工資薪金的相互轉化80勞務報酬所得與工資、薪金所得的區(qū)別1.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是否簽訂勞動合同。2.用人單位是否對勞動者實施日常管理。3.財務核算上的區(qū)別。4.稅務管理方面的差異。81勞務報酬所得與工資、薪金所得的區(qū)別81與

化杜先生每月工資收入1900元,應某咨詢公司之邀,每月均為該公司提供技術服務一次,每次收入5000元。杜先生可以怎樣減輕自己的稅負?方案一:如果杜先生與該公司沒有固定的雇傭關系,按照稅法規(guī)定,工資、薪金所得與勞務報酬所得應分開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杜先生工資、薪金所得1900元沒有超過基本扣除限額3500元,不用納稅。勞務報酬所得5000元應納稅。勞務報酬所得應納個人所得稅額=5000×(1-20%)×20%=800(元)與

化杜先生每月工資收入19與

化方案二:如果杜先生與該公司有固定的雇傭關系,則由該公司支付的5000元作為工資、薪金收入應和單位支付的工資合并繳納個人所得稅:應納個人所得稅額=(1900+5000-3500)×10%-105=235元有固定的雇傭關系可使杜先生每月節(jié)省稅額565元(800-235),全年可節(jié)省稅額6780元(565×12)思考:將勞務報酬轉化為工資薪金,一定能降低個人所得稅嗎?與

化方案二:如果杜先生與該與

化杜先生每月工資收入1900元,應某咨詢公司之邀,每月均為該公司提供技術服務三次(同一地點),每月取得的講課費收入為2萬元。杜先生這樣取得收入稅負最輕?方案一:如果杜先生與該公司沒有固定的雇傭關系,按照稅法規(guī)定,工資、薪金所得與勞務報酬所得應分開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杜先生工資、薪金所得1900元沒有超過基本扣除限額3500元,不用納稅。勞務報酬所得2萬元應納稅。勞務報酬所得應納個人所得稅額=20000×(1-20%)×20%=3200(元)與

化杜先生每月工資收入19與

化方案二:如果杜先生與該公司有固定的雇傭關系,則由該公司支付的2萬元作為工資、薪金收入應和單位支付的工資合并繳納個人所得稅:應納個人所得稅額(1900+20000-3500)×25%-1005=3595元沒有固定的雇傭關系可使杜先生每月節(jié)省稅額395元(3593-3200),全年可節(jié)省稅額4740元(395×12)與

化方案二:如果杜先生與該3.稿酬所得的納稅籌劃(1)次數(shù)的籌劃(2)費用轉移863.稿酬所得的納稅籌劃(1)次數(shù)的籌劃86稿酬的個人所得稅計算(1)關于稿酬“次”的規(guī)定①同一作品再版取得的所得,視為另一次稿酬所得;②同一作品先在報刊上連載,然后出版,或先出版,然后在報刊上連載,視為兩次稿酬所得;③同一作品在報刊上連載取得收入,以連載完成后取得的所有收入合并為一次;④同一作品在出版發(fā)表時,以預付稿酬或分次支付稿酬的,視為一次所得;⑤同一作品出版發(fā)表后,因添加印數(shù)而追加稿酬的,應與原稿酬所得合并為一次。87稿酬的個人所得稅計算87(1)次

數(shù)

劃沈老師是某大學的教師,打算編寫一本《高等數(shù)學學習輔導》的著作,包括微積分、線性代數(shù)和概率論的內容,預計稿費1.2萬元。沈老師可以通過怎樣的納稅籌劃減輕個人所得稅稅負?如果沈老師只編寫一本《高等數(shù)學學習輔導》,則應納個人所得稅12000×(1-20%)×20%×(1-30%)=1344元(1)次

數(shù)

劃沈老師是某大學的教師,打算編寫一本《(1)次

數(shù)

劃方案二:如果沈老師將一本書編寫成《高等數(shù)學學習輔導系列叢書》,叢書一共6本《微積分學習輔導(上)》、《微積分學習輔導(下)》、《線性代數(shù)學習輔導(上)》、《線性代數(shù)學習輔導(下)》《概率論學習輔導(上)》、《概率論學習輔導(下)》,平均每本書稿費2000元則每本書應納個人所得稅(2000-800)×20%×(1-30%)=168元合計繳納個人所得稅168×6=1008元少繳納1344-1008=336元(1)次

數(shù)

劃方案二:如果沈老師將一本書編寫成《高(2)費

移某著名作家欲創(chuàng)作一部關于中國西部的長篇小說,需要到西部地區(qū)考察和體驗生活。出版社與他達成協(xié)議,全部稿費30萬元,預計到西部考察的費用支出5萬元。他應該如何籌劃?若由該作家自己負擔考察費用,應繳納個人所得稅300000×(1-20%)×20%×(1-30%)=33600元實際收益=300000-33600-50000=216400元(2)費

移某著名作家欲創(chuàng)作一部關于中國西部的長篇小(2)費

移若該考察費由出版社支付,稿酬降低為250000,則可以少繳納個人所得稅應納個人所得稅250000×(1-20%)×20%×(1-30%)=28000元實際收益=250000-28000=222000元稅后收益增加222000-216400=5600元(2)費

移若該考察費由出版社支付,稿酬降低4.特許權使用費的納稅籌劃924.特許權使用費的納稅籌劃92特

使

用某科研人員韓博士發(fā)明了一項新技術獲得國家專利,專利權屬于個人擁有.專利公布后,引起眾多廠家關注.韓博士徘徊于其中兩家條件均非常有吸引力的企業(yè),無法抉擇:A企業(yè)要求韓博士轉讓專利使用權,轉讓價格300萬元,另一家B企業(yè)提出讓韓博士以專利權入股持有該公司相同價款的股權,預計每年能獲股息收入30萬元,此專利權的使用壽命為10年.韓博士該如何決斷?特

使

用某科研人員韓博士發(fā)明了一項新技術獲得國家專特

使

用方案一:應納個人所得稅額300×(1-20%)×20%=48萬元稅后實際收益=300-48=252萬元特

使

用方案一:特

使

用方案二:如果選擇B企業(yè),投資入股,分配股息、紅利應按20%比率稅率繳納個人所得稅每年應納個人所得稅=30×20%=6萬元稅后收益=30-6=24萬元10年后稅后總收益=24×10=240萬元除此之外,10年后還可得到企業(yè)300萬元的股份總收益240+300=540萬元特

使

用方案二:如果選擇B企業(yè),投資入股,分配股息5.財產租賃的納稅籌劃965.財產租賃的納稅籌劃96財產租賃所得的個人所得稅計算(1)每次(月)收入不超過4000元的:應納稅所得額=每次(月)收入額-800-扣除項目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2)每次(月)收入超過4000元的:應納稅所得額=每次(月)收入額×(1-20%)-扣除項目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財產租賃所得適用20%的比例稅率。但對個人按市場價格出租的居民住房取得的所得,自2001年1月1日起暫減按10%的稅率征收個人所得稅。97財產租賃所得的個人所得稅計算97(3)財產租賃稅前可以扣除的費用①財產租賃過程中繳納的稅費(城建稅、教育費附加費、房產稅及印花稅)②納稅人負擔的該出租財產實際開支的修繕費(每次800元為限,未扣完的下次繼續(xù)扣除,直到扣完為止)98(3)財產租賃稅前可以扣除的費用98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轉租房屋取得收入征收個人所得稅問題解讀稿》【發(fā)布日期】2009年11月26日發(fā)布對財產租賃所得個人所得稅前扣除稅費的扣除次序問題也重新進行了明確,即:在計算財產租賃所得個人所得稅時,應首先扣除財產租賃過程中繳納的稅費;其次扣除個人向出租方支付租金;第三扣除由納稅人負擔的該出租財產實際開支的修繕費用;最后減除稅法規(guī)定的費用扣除標準,即經(jīng)上述減除后,如果余額不足4000元,則減去800元,如果余額超過4000元,則減去20%。99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轉租房屋取得收入征收個人所得稅問題解讀財

賃李先生在某大廈擁有一間辦公室,2017年1月起出租給某公司辦公,租期1年,租金2.4萬元。李先生希望該公司進駐前一次性付清房租,而該公司希望按月支付,請從納稅籌劃的角度給李先生提出建議。(假設不考慮其他相關稅費)如果一次性取得房租應納個人所得稅24000×(1-20%)×20%=3840元稅后收益24000-3840=20160元財

賃李先生在某大廈擁有一間辦公室,2017年1月起財

賃若分月取得收入則每月應納個人所得稅額(24000/12-800)×20%=240元全年應納個人所得稅=240×12=2880元稅后收益=24000-2880=21120元與方案一相差960元(21120-20160)財

賃若分月取得收入繼續(xù)案例分析P356個人房產可出租稅收優(yōu)惠豐財源繼續(xù)案例分析應交增值稅:600000÷(1+5%)×5%=28571.43(元)城建稅、教育費附加費28571.43×(7%+3%)=2857.14(元)房產稅個人所得稅:(571428.57-2857.14-72000-571428.57×20%)×20%=76457.14(元)應交增值稅:國務院辦公廳發(fā)布《關于加快培育和發(fā)展住房租賃市場的若干意見》。

一、優(yōu)惠政策

1、個人出租住房收入可減半征收個稅。對個人出租住房的,由按照5%的征收率減按1.5%計算繳納增值稅;對個人出租住房月收入不超過3萬元的,2017年年底之前可按規(guī)定享受免征增值稅政策;對房地產中介機構提供住房租賃經(jīng)紀代理服務,適用6%的增值稅稅率等。

國務院辦公廳發(fā)布《關于加快培育和發(fā)展住房租賃市場的若干意見》6.偶然所得的納稅籌劃1056.偶然所得的納稅籌劃105偶然所得的個人所得稅計算(1)計稅依據(jù)的確定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不能扣減為獲得獎金而支出的費用。(2)應納稅額的計算偶然所得的應納稅額的計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