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火共制技術-蒸制技術(中藥炮制技術課件)_第1頁
水火共制技術-蒸制技術(中藥炮制技術課件)_第2頁
水火共制技術-蒸制技術(中藥炮制技術課件)_第3頁
水火共制技術-蒸制技術(中藥炮制技術課件)_第4頁
水火共制技術-蒸制技術(中藥炮制技術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單元十一水火共制技術項目一蒸制技術項目二煮制技術項目三燀制技術項目一蒸制技術一、含義蒸法:將凈制或切制后的藥物加輔料或不加輔料裝入蒸制容器內(nèi)隔水加熱至一定程度的方法。二、分類1、加輔料與否(1)清蒸:不加輔料;(2)輔料蒸:加輔料。2、與蒸氣的接觸(1)直接蒸法:直接利用流通蒸汽蒸;(2)間接蒸法:藥物在密閉條件下隔水蒸。三、目的1、改變藥物性能,擴大用藥范圍如地黃、何首烏等。2、減少副作用如大黃、黃精等。3、保存藥效,利于貯存如桑螵蛸、黃芩等。4、便于軟化切片如木瓜、天麻、玄參等。5、增強療效如肉蓯蓉、人參等。

四、蒸法的操作方法

洗滌——分檔——潤——蒸至所需程度五、注意事項1、注意潤與輔料的加入。2、火力與火候:一般先武后文,但在非密閉容器內(nèi)酒蒸時,要先用文火。不同藥物有自身的判斷標準,如黃芩、木瓜、黃精等。3、須長時間蒸制的藥物宜不斷添加開水,以免蒸氣中斷。4、注意安全。

何首烏處方用名

何首烏、首烏、生首烏、制首烏。來源

本品為蓼科植物何首烏的干燥塊根。歷史沿革

并有“臨用留皮,以竹刀切,米泔浸經(jīng)宿,同黑豆九蒸九曬。木杵臼搗之。按蓋曬乃用以補益者,至于散氣血結雍等證,似當生用......”。現(xiàn)行主要有黑豆蒸等炮制方法。炮制方法1、何首烏——取原藥材,除去雜質(zhì),洗凈,稍浸,切厚片或塊,干燥。篩去碎屑。

2、制首烏——取生首烏或塊,用黑豆汁拌勻,潤濕,置非鐵質(zhì)蒸制容器內(nèi),密閉,蒸或燉至汁液被吸盡藥物呈棕褐色時,取出,干燥。

何首烏:黑豆=每100:10

黑豆汁制法——黑豆10kg煮4小時,熬汁約15kg,豆渣再加水煮約3小時,汁約10kg,合并得黑豆汁約25kg。炮制作用生首烏——苦泄性平兼發(fā)散,具解毒,消腫,潤腸通便的功能。用于瘰疬瘡癰,風疹瘙癢,腸燥便秘,高血脂癥。蒸制——

經(jīng)黑豆汁拌蒸后,味轉甘厚而性轉溫,增強了補肝腎,益精血,烏須發(fā),強筋骨的作用,用于血虛萎黃,眩暈耳鳴,須發(fā)早白,腰膝酸軟,肢體麻木,崩漏帶下,久瘧體虛,高血脂癥。消除了生首烏滑腸致瀉的副作用。黃芩處方用名

黃芩、酒黃芩、黃芩炭。來源

本品為唇形科植物黃芩的干燥根,去粗皮。歷史沿革

酒炒、酒焦、姜汁作餅、煅炭等炮制方法。豬膽汁炒、土炒、醋炒法。清代還有吳茱萸制法、米泔水浸等方法?,F(xiàn)行主要有蒸、煮、炒炭等炮制方法。炮制方法

1、黃芩——取原藥材,除去雜質(zhì),洗凈泥屑,大小分檔。置蒸制容器內(nèi)隔水加熱,蒸至“圓氣”后半小時,候質(zhì)地軟化,取出,趁熱切薄片。干燥,篩去碎屑。或?qū)酎S芩經(jīng)沸水煮10分鐘,悶約8-12小時,至內(nèi)外濕度一致時,切薄片,干燥。篩去碎屑。

2、酒黃芩——先加黃酒拌,用文火炒至藥物表面微干,深黃色,嗅到藥物與輔料的固有香氣,取出,晾涼。篩去碎屑。黃芩:黃酒=100:103、黃芩炭——用武火炒至藥物外面焦褐色,里面深黃色,存性,噴淋少量清水,滅盡火星,取出,攤晾干。炮制作用

生黃芩——清熱瀉火解毒力強,用于熱入氣分,濕熱黃疽,乳癰發(fā)背。如治熱邪入侵氣分,壯熱煩躁的黃連解毒湯;治濕熱阻于肝膽,全身黃疽的必效散。

酒制——入血分,并可借黃酒升騰之力,用于上焦肺熱及四肢肌表之濕熱;緩和黃芩的苦寒之性,以免傷害脾陽,導致腹痛。如治肺熱咳嗽的黃芩瀉肺湯

黃芩炭——清熱止血為主,用于崩漏下血,吐血衄血。如治邪熱傷絡,血不循經(jīng)之吐血,衄血的聚金丸。

地黃處方用名鮮地黃、生地黃、熟地黃、生地炭、熟地炭。來源

本品為玄參科植物地黃的干燥或新鮮根。歷史沿革

現(xiàn)行,有清蒸、酒蒸、煅炭、炒炭等炮制方法

炮制方法

1、鮮地黃——取鮮藥材洗凈泥土,除去雜質(zhì),用時切厚片或絞汁。

2、生地黃——取干藥材,除去雜質(zhì),用水稍泡,洗凈,悶潤,切厚片,干燥,篩去碎屑。

3、熟地黃

(1)酒蒸——生地與黃酒拌勻,密閉,隔水蒸至酒吸盡,顯烏黑色光澤,味轉甜,取出,曬至外皮粘液稍干,切厚片,干燥。篩去碎屑。

生地黃:黃酒=100:30~50

(2)清蒸——取洗凈的生地,置適宜的容器內(nèi),隔水蒸至黑潤,取出,曬至八成干,切厚片,干燥,篩去碎屑。

4、生地炭——取生地片,用武火炒至焦黑色,發(fā)泡,鼓起時,噴灑清水滅盡火星,取出放涼?;蛴脨烄逊烟?。

5、熟地炭——取熟地片,用武火炒至外表焦黑色為度,噴灑清水滅盡火星,取出放涼。或用悶煅法煅炭。炮制作用鮮生地——清熱、涼血、止血、生津。用于熱風傷陰,舌絳煩渴,發(fā)斑發(fā)疹,吐衄等癥。如治熱入心包,血虛生煩的五汁一枝煎。

生地黃——性寒,為清熱涼血之品,具有養(yǎng)陰清熱,涼血生津的功能。用于熱病煩躁,發(fā)斑消渴,骨蒸勞熱,吐血、衄血、尿血、崩漏。如治陰虛發(fā)熱的地黃煎及治血熱出血的四生丸。

熟地黃——藥性由寒轉溫,味由苦轉甜,功能由清轉補。熟地黃質(zhì)厚味濃,滋膩礙脾。酒制其時性轉溫,主補陰血,且可借酒力行散,起到行藥勢、通血脈的作用。熟地黃具有滋陰補血,益精填髓的功能,用于肝腎陰虛,目昏耳鳴,腰膝酸軟,消渴,遺精,崩漏,須發(fā)早白。生地炭—入血分涼血止血,用于吐血,衄血,尿血,崩漏。熟地炭—補血止血為主。黃精處方用名

黃精、蒸黃精、酒黃精。來源

本品為百合科植物滇黃精、黃精或多花黃精的干燥根莖。歷史沿革

現(xiàn)行,有酒蒸、清蒸等炮制方法。

炮制方法

1、黃精—藥材,除去雜質(zhì),洗凈,略潤,切厚片,干燥。2、蒸黃精—取原藥材,除去雜質(zhì),洗凈,反復蒸至內(nèi)外呈滋潤黑色,切厚片,干燥。

3、酒黃精—與黃酒拌勻,裝入罐內(nèi)或其他適宜的容器內(nèi),密閉,隔水蒸,中途翻動一次,直至酒被吸盡,色澤黑潤,口嘗無麻味為度。取出,切厚片,干燥。篩去碎屑。

黃精:黃酒=100:20炮制作用

生品——具麻味,刺人咽喉,一般不直接入藥。蒸制——增強補脾潤肺益腎的功能,并可除去麻味,以免刺激咽喉。用于肺虛燥咳,脾胃虛弱,腎虛精虧。酒制——助其藥勢,使之滋而不膩,更好地發(fā)揮補益作用。肉蓯蓉處方用名

肉蓯蓉、酒蓯蓉。來源

本品為列當科植物肉蓯蓉的干燥帶鱗片的肉質(zhì)莖。歷史沿革

現(xiàn)行,有酒燉、酒蒸等炮制方法

炮制方法1、肉蓯蓉—取原藥材,除去雜質(zhì),大小分檔,洗凈,浸泡,潤透后切厚片,干燥。有鹽質(zhì)者,先將鹽分漂凈后再切厚片,干燥。

2、酒蓯蓉——取肉蓯蓉片,加黃酒拌勻,置密閉容器內(nèi),隔水燉至酒被吸盡,表面顯黑色或灰黃色,取出,干燥。

肉蓯蓉:黃酒=100:30炮制作用生品——補腎止?jié)?,滑腸通便力強,多用于便秘,白濁。如治陰虛便秘之潤腸丸。酒制——增強補腎助陽之力,多用于陽痿,腰痛,不孕。如治腎虛陽痿的肉蓯蓉丸;治腎虛骨弱,腰膝冷痛的滋陰大補丸。人參處方用名

人參、生曬參、紅參。來源

本品為五加科植物人參的干燥根。有“園生”、“山參”、“生曬參”、“生曬山參”、“紅參”之分。歷史沿革

現(xiàn)行有蒸切、潤切等炮制方法

炮制方法

1、生曬參—取原藥材,潤透,切薄片,干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